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05-03 19: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唐雎(j ù)不辱使命刘向(西汉末)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使、易、其、许、以、虽、对、徒、抢、休、谕、谢等;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

3.学习理解含蓄的外交辞令;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斗争的精神;

5.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1、2、4

【资料链接】

1.《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断代史。其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约二百三四十年间的事。《战国策》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语言生动流畅;还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另外,它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因此,它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2.刘向

刘向(约前77年——约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因其官终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

3.背景资料: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虽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但已岌岌可危。秦王想通过外交用诈骗手段不动一兵一卒取得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在秦王寻衅威胁下,唐雎针锋相对,勇挫秦王,不辱使命。

【课文】 秦王使.(派,派遣)人谓.(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想要)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助词,加强语气的作用)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给予)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虽然如此),受地于.(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因此)使.(派,派遣)唐雎使.(出使)于.(到)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况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依靠)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长者,故.(所以)不错.(错,通“措”)意.(错意,置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轻视,看不起)寡人与.(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唐雎对.(回答)曰:“否,非若是.(这样)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只,仅仅)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曾经)闻天子之.

(主谓助词)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

(不曾)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平民)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主谓助词)怒,亦免冠徒..(摘掉帽子)跣.(xiǎn )(脚),以.

(把)头抢.(qiāng )(撞)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

(主谓助词)刺王僚也,彗星袭.(扫过)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

(直冲)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通“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吉祥)祲.(jìn)(不祥)降于.(从)天,与.

(加上)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 ǎo )素.

(穿丧服),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脸色)挠.(屈服),长跪..(直身而跪)而谢.

(道歉)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ù)(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凭借,依靠)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仅仅)以.

(因为)有先生也。”

【自主预习】

1.细读课文,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略)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D ) A.扶苏以.数谏故徒以.有先生也B.行者休.于树休.

祲降于天 C.秦王色.挠其色.丹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上使.外将兵 E.虽.然,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不敢易也F.寡人欲.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从民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寡人欲已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2)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 (3)徒.

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常指白白地,如:徒劳 (4)长跪而谢.

之日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5.将文中的通假字归纳起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错,通“措”,置,放;与,通“欤”,语气助词;仓,通“苍”,青色。

【整体感知】

6.请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示例:唐雎受安陵君派遣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

7.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8.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唐雎想说服秦王放弃吞并安陵∕对安陵的拥有。结果是秦王向唐雎道歉,表示打消吞并安陵的念头。

【合作探究】

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

1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我将发怒,后果不堪设想。

②与臣而将四矣。

我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

【中考链接】

1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习题。(13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

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

然后能改 B .或异二者之为.何为.

者也 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

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_秦王变了脸色,直身长跪着向唐雎道歉。_____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威胁——害怕(色挠)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郑重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勇敢取胜,晏子主要是靠智慧取胜。(2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何厌之有厌:讨厌

B .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

C .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 .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解析】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焉用亡郑以.

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

【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B项,副词,已经。C项,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D)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解析】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解析】“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_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关于正直的名言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谚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谚语

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春秋·管仲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郭吉安

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莎士比亚

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英国谚语

讲真话的人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马克吐温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波斯]萨迪

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英]蒲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