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03 08: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省自己的习惯,思考这些习惯对我们的积极不口消极影响。

2.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习惯对人的影响,能够区分坏习惯和好习惯。

2.知道在中学阶段必须养成哪些好习惯。

3.掌握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习惯对人的影响

活动一:猜谜游戏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感兴趣的猜谜方式导入新课,并初步感受到习惯对人的重要影响。

活动过程:

1.教师课件展示谜语内容: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

我可以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

我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

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

我是谁?(谜底是否惟一)

2.学生猜谜.....

(“我”就是习惯)

3.教师总结导入: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而坏习惯可能会不知不觉使我们品尝失败。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是习惯以及习惯对我们有怎样的影响。活动二:做游戏,感受习惯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产生强烈的共鸣。

活动过程:

1.教师布置游戏内容:

让孩子双手十指交叉一握,有的人右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有的人左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感觉一下,觉得非常舒服,这就是习惯。反过来,重新做十指交叉的游戏,原来右手大拇指在上的变成左手大拇指在上,结果怎样?孩子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好像手的上面多出来一个手指,下面又好像少了一个手指。这就是不习惯。

2.同学思考:什么叫习惯?

3.教师总结:这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就叫做习惯,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也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脸、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我们每天不自觉表现出来的种种习惯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明的一天》,看一看小明身上表现出哪些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对他的影响。

活动三:找习惯小竞赛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小品、竞赛等形式来安排教学,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在找习惯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叫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习惯会对我们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让同学们先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认识习惯对人的影响,老师再加以提高,从而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培养好习惯,自觉克服不良习惯。

活动过程: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看小品,找习惯,看谁找得多。

2.小品内容:《小明的一天》

与以往一样,6:30分,小明准时醒来,边洗脸刷牙边听英语磁带,听完听力后就直接上学

去了。

在校园里,小明主动和老师同学们打招呼,主动捡起校园里谁不小心掉下的纸屑。小组长来收作业时,小明打开整理得整整齐齐的书包,很快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叠要交的作业本交给小组长,自己安静地开始早读。上课时,小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间小明也分秒必争,安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练习。中午吃饭时,小明在食堂打饭时只选荤菜不吃素菜。吃完饭,小明又回到座位开始做作业。下午上课时认真听课,课间继续看书做练习。在班会课上,小明由于在学校出色的表现被同学们评选为“文明之星”。

下午放学以后,小明回到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与以往一样给自己列了一张计划表,安排自己晚上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到厨房帮助妈妈准备晚饭。吃晚饭时,小明只挑自己喜爱的荤菜,很少吃素菜。妈妈不停地夹素菜给他,小明很不乐意地吃了下去。吃完晚饭后,小明对照计划表完成预定任务。在洗脸睡觉前,小明检查了明天的课表,准备好明天要带的书籍和作业。

3.小组讨论:以好习惯与坏习惯为标准,请同学们对以上习惯进行分类,并列举分类理由。4.同学归纳:习惯对人有何影响?

5.教师根据学生对习惯的影响的分析进行归类和补充,帮助同学理解教材中习惯的重要影响,帮助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1)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不吃早餐、不合理饮食等)。(2)影响思维发展(不科学的用脑、不科学的饮食、思维习惯)。(3)影响着人们的行为。(4)其他。

活动四:了解我们自己的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自评互评,唤醒自我认识与评价,更好地认识习惯,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活动步骤:

1.以前后桌为小组,填写表格第一栏,看看同学们身上有哪些习惯,

2.对照第一栏内容,找出自己有的一些好习惯和一些坏习惯

以四人为一小组,任选一项展开调查,简单地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1:本班同学近视情况及主要成因

调查2:本班同学早餐情况及其影响

教后反思:应多收集一些学生身边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的事例,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教学设计2: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一、有计划消费的习惯

何支出的?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生:(活动)

师:挑选出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同学的账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

师:同学的账册中,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

生:(回答,略)(可以整合一下)

师:这些钱又是如何支出的?

生:(回答,略)

师:请结合自己的账册,思考在自己的开支中,哪些是合理的?又有哪些开支是不合理的?并试着计算出每月不合理的开支,一月如此,一年又是多少呢?

生:(回答,略)

师:在数据面前,我们想到了什么?

生:要合理消费、有计划消费。

师:在小账册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心得体会。

生:小组交流、评选代表。

师:(总结)平时我们同学身上会有一些钱,怎么对待这些钱?这可是个大学问。因此从小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收支保持平衡,使我们的消费更加合理,而且还会给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师:在个别同学的小账册收入来源中,除每月父母定额给的零用钱外,还有其他的来源,即有偿劳动所得。父母用心良苦!希望孩子从小懂得“一分一厘当惜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勤于劳动的习惯

生:上台交流双休日期间完成劳动作业的情况。

劳动作业:(课前活动)

家务劳动中掌握的劳动技能)。

生:展示自己掌握的劳动技能。

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谈谈从小养成劳动习惯有何好处。

案例内容:美国哈佛大学一些专家对300名小学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比率为1:5,犯罪比率为1:10,平均收入,前者要高于后者20%左右。

生:讨论并回答。

师:(小结)通过劳动,可以逐步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而且在劳动中克服困难,可以磨砺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作为初中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节约时间的习惯

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的劳动记录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师:要求学生结合华罗庚提出的“运筹学”,通过比较,选出在时间上安排比较合理的劳动记录表,并说明理由。

生:(回答,略)

师:选出的都是大家认力安排合理的,是否就已经十全十美了呢?下面仍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份劳动记录表,大家出谋划策,使它变得更加合理。

生:(活动)

师:请同学思考,重新调整过的劳动记录表与原记录表相比,节约了多少时间?如果是你,你会利用这些时间再做些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请同学按照教材P9的提示,动手制作一张过去一周时间安排的统计图。并思考其中有哪些时间可以节约下来?

生:(活动)

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将别人喝茶的时间用在写作上。”这句话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点滴时间的积累,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你还知道哪些警示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名言或俗语吗?

生:(回答,略)

师:除了有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习惯外,在生活中,我们还应养成其他一些好

教后反思:让学生计算自己的每月的消费开支,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所用的钱不是一笔小数目,进而教育自己有计划消费,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也能起到教育学生的良好效果。

教后反思:学习知识,目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应该叫学生写一份培养好习惯的计划,不定时地检查落实情况。

第2课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意识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自主意识;

2.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3.明确树立正确的目标对人生的意义,提高目标意识。

[知识与能力]

1.懂得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能够生存、竞争与发展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

2.了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懂得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

3.认识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的积极意义,掌握培养乐观心态的基本方法;

4.体会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学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5.懂得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动计划的道理。

教学设计1: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课前准备:

设计一份有关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问卷调查表,并请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调查。

活动一:听故事,悟事理

师:明确讲故事的要求:将自己读过的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战胜困难。如桑兰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等。

生:(学生讲故事,略)

师:这故事和儿歌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告诉我们,生活态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拥有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活得快乐、活得充实,才能取得成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意义。等等。

活动二:话题讨论

(课件展示)

材料一:以身心发育为标准,国际社会把18周岁作为分水岭,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这意味着他(她)从此具有法律规定的行为能力,也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材料二: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在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其自立精神,如在孩子十六七岁时,就把他/她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做佣人,上午做家务,下午学习。在日本,家长常给小孩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小孩,都无一例外地要背一个包。要问为什么,父母就说:“这是他们要用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

师: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呢?

生:(讨论,回答)

师:(评价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通过总结加以提升)

活动三:调查结果分析

(课件展示)将课前调查的本班同学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用课件展示出来。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班级同学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并回答,略)

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略)人生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怎么培养呢?先请大家看——则小品。

活动四:小品表演《今天我当家》

情景:父母有事要离家一天,你要独自面对一天的生活起居、饮食、家务、学习等。我们的同学会怎么做呢?

生:表演自编的小品。

师:如何培养我们生活中必需的技能呢?请大家分组设计提高初中生自理能力的方案。生:(分组讨论,将各组设计的方案在班级交流)

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评价。在肯定学生方案的基础上,对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让学生设计一个购物计划,要求物美价廉,以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体验生活自立的过程。(2)让学生了解身边同学在学校的自t情况,或者自己家附近的同龄伙伴在家庭中的自立状况,发现身边自立的榜样。(3)记录自己的行动过程及心得体会,将它与行动计划书、评价一起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中。(4)召开活动成果交流会,交流各组的“自立备忘录”,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体会及活动对自己带来的具体变化。(5)建议学生完善自己的成长记录册,将自己培养自立品质的过程记录下来,定期分析、总结、写评语,并与老师、同学交流,促使自己更快发展。

教后反思:本节课尽可能的多请学生起来介绍他们的生活经验,把课堂教给学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2:保持乐观心态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太长今》主题曲《希望》。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学习话题。

师:你最佩服长今的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长今充满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充满希望。

讲解新课:

一、乐观——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希望

学生看教材,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某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结果发现那儿的人一年四季都习惯打赤脚。(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职员,你认为鞋子在那儿会有市场吗?回来之后,你将怎样向老板汇报?

(2)看看其他同学的观点,有不同结论吗?

(3)为什么观点会不一致?你比较欣赏哪一种观点?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面对同样的情况,人们的态度是不同的。有人善于从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有人则从中发现消极的一面,而变得悲观失望。乐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充满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尽是缺陷和丑恶,生活总让人那么失望。

二、保持乐观的心态

1.乐观还是悲观,全在自己的选择

师:生活中有人乐观,有人悲观,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请大家看一则材料:

一天,某富人携家眷游玩乡里,父亲想让儿子感受一下穷人的生活,就花了一天一夜住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农场人家里。

游玩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我亲爱的孩子,旅行怎样?”

“棒极了,爸爸。”

“看到穷人怎么生活了吧?”父亲再问。

“是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儿子回答道:“我家有一条狗,他们家有四条。我们家花园中间有游泳池,他们家的小溪没有尽头。我们的花园有进口灯具,他们那里有满天星星。我们的天井一直到前院,那么大,他们拥有全部的旷野。”

小男孩讲完,父亲无言以对。

男孩还补充说道:“谢谢父亲让我知道我们多么贫穷。”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家富有,谁家贫穷呢?

生:(回答,略)

师:在乐观者眼里,两家都是富有的,而在悲观者眼里,则两家都是贫穷的。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条件、环境都不相同,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面对客观环境采取何种心态,是乐观还是悲观,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如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所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下面我们也来看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条件:

(1)我家虽不富有,但是

(2)我家条件很好,而且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认识问题。现阶段,在学生当中,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大的,部分学生存在着攀比心理,甚至心态不平衡。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家庭条件。

2.我热爱生活,所以我快乐

播放歌曲《快乐颂》

师:同学们,你们快乐吗?那么,就请你说说学习和生活中你感到快乐的

事,与大家一起分享。请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生:(略)

师:正如歌中所唱到的那样,“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读书、写字、解数学难题、背英语单词、唱歌、弹琴、绘画、下棋、体育锻炼、社区服务等,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做,就都能从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对自己快乐生活的记忆,在对自己和他人快乐生活的体验中,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3.我健康,所以我乐观

师:生活是充满了酸、甜、苦、辣的,我们是快乐的,但有时也难免有烦恼。将你的烦恼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担?

生:(分组交流,略)

教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体质柔弱,与父母沟通不畅,同学关系不融洽等,让同学探讨:这些问题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乐观地面对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身体,有助于我们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健康的,寸理(理解别人、爱别人、宽容别人),能够让别人悦纳我们,有助于我们在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4.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师:生活中我们不仅会有烦恼,而且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一位女孩因三次高考落榜,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写了一副对联并想自寻短见,对联内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请你将这副对联改动一下,帮助她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修改后的对联如: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里。

师:通过对修改前后的对联进行比较,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回答,略)

师:很多时候,打倒我们的不是挫折,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态。面对挫折,悲观者往往只看到困难的一面而消极失望,乐观者却善于从困难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勇敢地战胜困难。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你是如何对待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酸、甜、苦、辣。每当我们度过了充实的一天,临睡觉前,我们可以在心里默念一句话:世上不如我者有千千万。这样,烦恼和挫折皆抛之脑后,你一定会睡得很香甜,说不定还会做一个美梦呢;第二天早上醒来,你精力充沛,心里再默念另一句话:世上比我强者还有万万千。这样,你会充满期待,加倍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教后反思:上课之前准备了很多故事讲述乐观心态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教学设计3: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P2l小字部分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材料中对你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

生:(思考、回答,略)

师:如同走路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

生,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地随波漂荡。反之,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他就能按照目标自觉地去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课件展示)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的例子。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方面的例子?

生:(交流,略)

师:自古以来,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士,都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终生尹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所以,同学们要过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确立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

讲解新课:

(课件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

师:同学们,欣赏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

师:(针对学生完成表格的情况作简要点评,略。点评可适当参考P23的“知识链接”,让学生明白确立的人生目标应该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更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师:下面请大家看一个成功的例子。

(课件展示)《一生的志愿》:

1942年,美国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15岁少年约翰·卡达德,把他一生想干的人事列了一张表,题名是“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索;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重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全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到1985年,卡达德在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的冒险和无数个难以想像的困难后,已达到了其中的106个目标。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享有探险家的崇高荣誉,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他说:“我制定了这张奋斗的蓝图,心中有了目标,我就会感到时刻都有事做。”“我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目标,这样,一有机会到来时,我总是‘准备完毕’。”

师:同学们,卡达德的成功除了归功于他少年时代定下的目标外,还取决于什么?

生:(回答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认识到是“行动”。)

师: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将落空,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在确定目标之后,为了实现目标,就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把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同学们,也许你有很多目标,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请大家写出四个你认为最重要、最想要在今年达成的目标,再选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作为你的核心目标,并说明理山。然后思考你打算年内如何实现你的那四个目标,特别是你的核心目标。

生:(思考并完成P23的“探究活动”)

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当与个别几个学生交流,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在个别指导的基础上,对整个探究活动作一个简短的总结,引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能持之以恒地去实现它。)

师:当然,在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是难免的。那么,在我们遇到实现目标的拦路虎时,该怎么办呢?

请大家续编一个故事。

(课件展示)故事开头: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猪,他的名字叫可可。可可虽然没跟其他人说起过,但是他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快餐店,最好以后还拥有很多连锁店,就像KFC一样。为此,他一直默默地努力着。突然有一天,小猪一不小心掉进了猎人为大灰

狼设计的陷阱里……

生:(展开想像,给小猪编排了各种各样的命运,略)

(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所编的故事。适当指出消极心理的危害性,对积极的续编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遇到实现目标的拦路虎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生:(回答,略)

师:(总结学生发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为,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地实现目标。

(课件展示)阅读感悟P24《品味人生》。

生:(阅读并思考)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人生目标的问题。我们明白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思考并制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懂得了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的道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进一步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特征,能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2.知道意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了解磨砺意志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初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意志的特征

导入新课:

(活动体验)让学生用肘关节夹住笔来写自己的名字,看看写得怎样;然后坚持写一行字、两行字……

师:请同学们谈谈活动的感受。

生:字写得很难看,时间长了手很酸痛。

师:肘关节夹笔写字很难,因为酸痛不容易坚持,要写得好就更难了,但是有人就能做到,我们来看一看《无手博士一—湘潭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赵行良》。

(课件展示)写字,手没了,用什么写?开始,行良尝试着用脚,脚指头太短,夹不住笔;他又改用肘,用光秃秃的肘端,可笔却怎么也不听使唤,好不容易夹住,“哧溜”一下,它又从肘间滑落,行良又夹,又滑;幼嫩的皮肤磨破了,缠块破布继续……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字终于跟别人的一个样了,后来,甚至比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写得漂亮。

师:看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生:他的意志非常坚强,为了实现目标百折不挠,我们也许坚持不下来。

讲解新课:

师: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意志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有的人意志坚强,有的人意志薄弱。赵行良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忍性是良好意志的重要特征,这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古今中外,许多意志坚强的人令我们敬佩和感动,请同学们交流你们所知道的这类故事(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人)。

(班级交流略)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从这些人身上,你认为良好的意志品质除了坚忍性外还有什么特征呢?

生:不怕困难、自觉独立……

师:拥有坚强意志的人常常会不畏艰难,创造奇迹。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创造奇迹的人。(课件展示)英国有1.35万家麦当劳,拥有它的人是一个叫琼森的人。当初琼森只是一个打工的,根本无法具备麦当劳总部所要求的75万美元现款和一家中等规模以上银行信用支持的苛刻条件。只有5万美元存款的琼森决意要在英国创立麦当劳事业。但5个月,他只借到4万元,面对巨大的资金落差,琼森没有放弃,偏要迎难而上。

于是,他叩响了伦敦银行总裁办公室的大门。在听完他的表述后,银行总裁说,让我再考虑考虑吧。琼森心头掠过失望,但立刻镇定下来说:可否让我告诉你我那5万美元的来历呢?回答是“可以”。“那是我6年来按月存款的收获,我每月坚持存下1/3的工资,雷打不动,从未间断。6年里,无数次面对过度紧张或手痒难耐的尴尬局面,我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我立下宏愿,存够10万美元开创自己的事业,现在机会来了,我要提前开创事业。”

送走琼森后,总裁立即驱车前往那家银行,亲自了解琼森的存钱情况。果然6年来琼森风雨无阻地准时存钱,总裁听完后大为动容,立即打通琼森家的电话,告诉他伦敦银行可以毫无条件地支持他创建麦当劳事业。

师:在意志坚强的琼森身上,什么品质尤为突出?

生:他有很好的自制力,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特别是克制与目的相违背的情绪和行动。他也非常的果断,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迅速作出决策并采取行

动。

师: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和自制性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四大特征。我们青少年应从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就是造成

青少年学生的意志薄弱的现象比较严重。请你谈谈身边的所见所闻。

(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评价、提升。)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意志力情况。分四人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先提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1—2件典型事例,然后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在该案例中自己的意志品质。将交流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通过活动,大家初步了解了自己的意志力。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四大特征相对的是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它们将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希望大家、也包括老师都能注重锻炼,使自己变得更坚强。

小游戏:

一起起立,把两手平举伸直握拳,大拇指一次向内,一次向外,坚持三分钟。喊口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教后反思:这课比较难以发挥老师的作用,书本知识罗列清楚明了,尽可能多的举例,让学生对每一个意志品质了解清楚,我举例不够典型,造成部分学生混淆概念。

教学设计2:意志的力量

本课设计线索:感受——讲述——实践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在2006年都灵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决赛中,张丹、张昊负伤后又回到赛场比赛,并带伤夺得双人滑比赛第二名的片段。

师:国际滑联裁判王玉民告诉记者,裁判们在心里很敬佩张丹、张昊拼到底的精神:“我们裁判昨天晚上说,张丹应该得到‘Super Medal,——超级金牌,它的亮点比金牌还闪光。”师:为何张丹应得“Sup Medal”?亮点指什么?

生: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的精神。(引出意志的力量。)

讲解新课:

(课间展示)有这样一匹马,它驮着它的主人跋涉了千山万水,又走进森林。森林无垠,这马又吃了发了霉的草料,于是开始腹泻……它无法再奔腾起来,只能蹒跚地走。望着前方似乎永无穷尽的树林,它的主人悲哀地想:也许再也走不出去了,马就要倒下了。但也就是在这时候,森林深处传出了隐隐的军号声。突然,奇迹出现了。那即将倒下的马儿忽地竖起双耳,向号音传来的地方疾驰而去。十里之外,马主人终于见到了一座兵营。

这是一匹战马。

也许,闻号而蹈砺,这是一切战马的天性;也许,这是一种高贵的马才具有的血性;也许,这只是一匹马儿天生的本能。

师:发生在战马身上的所谓“奇迹”是什么呢?

生:“奇迹”就是意志力量的体现。

师:你展现了多少这样的坚韧呢?

生:(畅所欲言)

(课间展示)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请求他收自己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军人,就婉转地拒绝他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用脚趾头夹着笔就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儿,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师:没有手竟然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只要有排除万难的意志和恒心,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事情。

生:讲述故事并向师生提问(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意志的经典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唐僧取经等。寻找拥有坚强意志的当代模范人物,如张海迪、桑兰、姚明、聂海胜、费俊龙以及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等)

师:讲述自己在意志力量驱使下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如:2006年“三八节”教师参加常州市教育局“巾帼展风采”演讲比赛的经历。第一阶段:害怕,有心理障碍:4年前有过一次失败的演讲,不相信自己有演讲才能。第二阶段:调整心态,从头再来,信心增强,认真准备。第三阶段:反复练习,多方听取意见,坚持到底。最后教师不仅能抑扬顿挫演讲,而且在演讲形式上有创新,并以高分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这次比赛让教师深深体会到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意志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事例。

小结:友情推荐伯克顿的名言:“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一旦确立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不在奋斗中成功,便在奋斗中死亡。具有这样的品质,你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成任何事情。活动:意志比拼

让学生坐着用左手举起桌上的一叠书(课前准备好的5--8本统一的教科书,个别力气特大或特小的学生可适当增减书本),看谁举的时间长,可请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落下手的学生分别发言。在切身体验中体悟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这一真谛。

最后请学生写出参加这个活动的感受,针对意志薄弱的方面制订磨砺意志计划,约定一周后或一月后再来进行意志比拼。

结束语:

同学们,当生活鞭挞着你时,当失败来临时,当思想斗争激烈时,你是否后退、放弃、痛哭流涕地大喊“我完了,我不行了,我退出吧”?其实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到底,而这个“底”,有时会是一年,有时只是几天,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坚强意志。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关键,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所以,希望你能与意志为友。

教后反思:上课之前作了个全班小实验,让他们做一个平举动作,在规定时间看谁坚持的最久,这个小实验考验了学生的意志,从中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意志的力量,这样讲述课文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设计3:磨砺坚强意志

导入新课:

游戏——请学生双手前平举,双脚垫起,比一比哪位同学坚持的时间长。(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谈感受)

师:在这个游戏中,目标就是获胜、坚持下去;困难是脚和双臂的酸痛。当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克服困难时,内心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意志。任何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天生的,坚强意志更需要在生活中磨炼。

讲解新课:

师: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顽强拼搏的事迹,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桑兰、邓亚萍等等。老师一直有这样的疑问:①是不是只有身体有残疾的人、运动员才需要培养坚强意志呢?

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普通人,是否也是等到有困难的时候、有需要的时候,再磨炼坚强意志呢?

学生活动:我们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坚强的意志?

师:同学们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以回过头来,再次分析《卧薪尝胆》的故事。思考“卧薪”、“尝胆”这两件小事与“复国”的大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4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大败越军,越军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勾践与范蠡作为人质留在吴国,俾事夫差。勾践在越三年,到公元前491年,吴王夫差赦勾践归国。勾践处心积虑,立志报仇雪恨。为了磨砺志气,不忘屈辱,他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之时一定要先尝苦胆。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不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他亲自与百姓一起共同耕作,让夫人织布裁衣,食不加肉,衣不饰采,与民同甘共苦。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公元前482年夏,越王勾践乘夫差远出,以大军攻吴,破吴都。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大举攻吴,击败吴军,夫差自杀。此后,勾践称霸于诸侯。

(学生思考后归纳,略)

师:古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课件展示),可见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学生总结:1.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方法

师: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使我们感兴趣,但这些事情可能会很有意义。如果我们坚持去做,不仅会在这件事情上得益,而且会使我们的意志得到磨炼,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做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2.做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师: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在学习中磨炼意志比较有实效。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下面这位同学学习失利的原因。

(课件展示)小伟以前可是班上一个顶呱呱的人物,从来不用花多少心思,准能拿班上前几名。但是,自从进入中学后,这种优势就越来越小了,到了后来,期末考试竟然有好几科不及格。新学期很快开始了,小伟决定努力找回自己的优势。他为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要在期中考时跃进到班里的前十名。在复习时,小伟很想科科俱到,但又不知道从哪学起,所以刚学了15分钟英语,忽然想起数学也非常重要,就又翻出数学书,没看两行,又想起明天语文要提问,于是又端起了语文书。周末同学约他打篮球,由于作业还没完成,本来他不想去,但抵不过同学的盛情邀请,最后还是去了。半个学期眨眼就过去了,期中考试后,小伟不但没有达到目标,成绩还更差了。

(学生思考后,列举出多种因素。)

师:意志活动会指向一定的目标,有目标就会有动力;有计划,就能循序渐进地向目标靠近。

3.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师:意志总与困难联系在一起,所以当遇到挫折时,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请大家一起欣赏小故事《两只青蛙》。

(课件展示)故事的第一部分:

两只青蛙在觅食中,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故事的第二部分:

一只青蛙A想:完了,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一个牛奶罐啊,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B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起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与奋斗里。

师:如果说青蛙A代表的是被动承受挫折的生活态度,那么,B又是代表了怎样的一种什么生活态度呢?(课件展示)

(

4.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师:大家猜猜故事的结局。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课件)故事的第三部分:

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脚下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他的反复践踏和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地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绿色的池塘里,而那一只沉没的青蛙就那样留在了那块奶酪里,它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机会逃离险境。

教师:逆境永远是逆境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英雄可以被打倒,但决不会被击垮。我想英雄之所以会是英雄,是因为他们把挫折视为财富,把磨难看成成功的必经之路。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英雄,但可以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感人的例子:几年前我上班的时候,我常看到一个初二的女生由她的父亲用车一直送到楼梯口,她行动很不方便,但是从不让父亲送她上楼。短短的十二个台阶,她走得异常艰难。后来,我才知道她叫盛XX。让我们来认识这个坚强的女孩。(课件展示)盛XX,常州某中学2004届毕业生,这位醉心于历史的女孩,以她不寻常的人生之路,成为常州市首位“江苏十佳青年学生”获得者。盛XX从小由于运动神经受损,一直不会走路,双腿烂软如泥。于是,走路这个对于常人来说非常自然的过程,成了横亘在她生活道路上的一道坎。人民公园里的老人都认识她,因为她无论冬夏都在那里练习走路。她幼年最大的理想就是像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上学堂。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吃尽了苦头: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双腿绑上沉重的沙袋一步一挪;为了训练身体的平衡,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听说针灸能治病,头上扎满了银针也从不喊一声痛。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凭着这种深藏在心底关于读书、关于上学的梦想,七岁那年,她终于站了起来,蹒跚而行。许多医生称其为医学上的一个奇迹,为她的毅力和康复的成效而感叹。上学之后,盛XX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寄托在了五彩缤纷的书本上。早在上小学时,她就广泛涉猎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书籍;进入高中后,她写作了大量的读史笔记,并开始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她的作品以其风格的大气、思考的深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大家都觉得这远远超过了她的年龄,表现出了一个有思想、有才华、有热情的年轻学子的优秀潜质。她约6万字的读史笔记,现在已经在整理之中,准备结集出版。

师:听完盛XX的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什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写在我们的小书签上。(学生书写、交流)

师:我用下面这句话和大家共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位同学,还有我,都能主动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无论经历

多少风雨,我们都可以见到生命里最美丽的彩虹。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的重点不仅仅是能感悟多少,重要的是能实践多少。相信大家能持之以恒,好好实践这张表:《培养意志品质实践表》

第4课人不能选择父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感受父母子女间的浓浓亲情。

2.父母为抚养子女甘愿付出一切,体会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3.培养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孝心,并努力将孝心转化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法律予以确认的。

2.通过日常观察、内心感悟、亲情交流、实践探究和亲身践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深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基础,提高与父母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3.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教学设计l: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不知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从长相上来看,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父母有相像之处。

生:观察自己携带的照片,指出自己与父母的相像之处,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除了相貌之外,我们每一个人还有其他许多地方与父母有相似之处。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可请2——3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师:为什么子女与父母之间会存在如此多相似的地方呢?

讨论交流: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定几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存在的,正是这种血缘关系把父母和子女的生命牢牢地拴在了一起。由于遗传、家庭生活方式和父母教育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用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

讨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能解除吗?

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解释。

阅读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P38关于“在云南省境内发生的一起车祸中,一位年轻母亲与婴儿间感人的亲子情的事例”。读毕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感悟,并由组长把每一位同学的感悟都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大组发言。教师归纳后指出,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领略到如此美好的人生。

问题辨析:

师:当子女逐渐成熟以后,便开始有了对父母的评判。有的同学开始挑剔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父母的相貌、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等比不上其他同学的父母,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对此,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呢?

生:结合教材P40华罗庚的典型事例,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记录,并推派代表在大组交流。

教师归纳:华罗庚从家境贫寒、疾病缠身的少年时代走来,一路艰辛,最终成为大数学家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与父母的境遇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不应该挑剔父母,而应感谢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去创造生命的辉煌灿烂。我们要懂得“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一道理。

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中一则发生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老牛以生命呵护小牛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写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去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有关生命的内容,了解有关生命起源、血缘、基因、遗传、生育等方面的知识。并主动邀请父母,一起参与寻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似之处。如相貌、性格特征、习惯动作等等,以进一步明了“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一道理,从而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

3.观察并收集:父母每天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

教后反思:现在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想过父母的辛苦努力,所以课上要让他们谈父母的好的地方,他们无从谈起,所以作为老师应该首先自己敞开心扉和他们谈自己的父母生活养育自己的感人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会积极参与谈论中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n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