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沟煤矿方案正

更新时间:2023-11-29 0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概况

碱沟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距乌鲁木齐市区20km。属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管辖。煤矿北距公司总部和216国道8km,有沥青公路相通;矿区铁路专用线至碱沟煤矿,煤矿至兰新线北站38km,交通方便。

二、地形地势

井田地处天山中段北麓的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起伏不大,海拔标高在+740—+860m之间,相对高差50-120m。

三、气象及地震

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温度+38.3℃,最低温度-35.0℃,平均+6.5℃,冻结深度1.0-1.4m,冰冻期由10月中旬至翌年4月初。年平均降雪量为0.5m,年平均降雨量为270m,最大日降雨量34.5mm,年平均蒸发量为2090mm。风向多为东南风或西北风,风速平均为2.0-2.3m/s,最大29m/s。

根据新疆地震局资料,该区属VIII度地震烈度区。四、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

矿区附近的东山乡生产小麦、杂粮和蔬菜,除农业外还有地方和乡镇企业开采的小煤窑和其它小型生产企业等。矿区内人员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并有少量的哈萨克牧民从事牧业生产。

第二节 矿井建设外部条件

碱沟井田范围内西部有:新疆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煤矿,农六师103团八道湾一号井,农六师103团八道湾二号井,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乡联营第一煤矿,乌鲁木齐县四十户乡八道湾煤矿,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宣仁墩子村煤矿,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芦草沟乡农机站煤矿。

碱沟井田范围内东部有: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乡二煤矿;乌鲁木齐县安宁渠煤矿;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地窝堡乡煤矿二号井;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地窝堡乡煤矿一号井。以上矿井生产能力多为6万吨/年以下。

五、迁村、土地征用情况及评述

井田东部三、四组煤上部为农田,需要征购。六、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及评述

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东部,并与米泉市相邻,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均可就近采购。

七、其他协作项目有关问题的评述

矿井机修车间承担矿井设备日常维修,大、中修由矿区机修厂承担。

八、综合评述

碱沟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为简单。216国道从矿井以北8km处穿过,矿区铁路专用线与本矿井相连,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矿井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可就地、就近取得,机电设备大修可就近由矿区机修厂解决,矿井位于乌鲁木齐和昌吉州交汇区,矿井供水系统已建成,生产用水有保证;苇湖梁电厂为矿区主要供电电源,距矿区约10km,已有35KV输电线路至井田东界的碱—洪变电所,供电电源可靠。

综上所述,矿井建设外部条件较为优越。

第三节 矿井建设资源条件

一、地层与构造

井田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和第四系。

1、三工河组(J1x):呈北东—东南西向分布于井田南侧,岩性以浅灰绿、灰绿色细砂岩为主,次为灰白色中粒砂岩、粉砂岩,夹黑色炭质粉砂岩和炭质泥岩,坚硬致密,底部以灰绿色致密坚硬的中砂岩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地层总厚度400m。

2、西山窑组(J2x):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岩性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夹不稳定的中粒砂岩,含可采煤层37层,自下而上编号为Bs—B1+2为一组煤,B3、B4-6为二组煤,B7—B20为三组煤,B21—B36为四组煤。含煤地层平均总厚818.07m,为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3、头屯河组(J2t):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于井田北侧岩性以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及灰白色细砂岩,底部为一薄层灰白色中砂岩,西部为含砾细砂岩,东部相变为粉砂岩,地层总厚度510m。

4、第四系(Q):广布于井田内,由冲积、洪积砂砾石、砾石、亚砂土和砂岩块组成,一般厚度0-30m,平均厚度10m。

井田位于八道湾向斜的南翼,为一单斜构造,井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走向46-55°,倾向北,倾角60-88°,倾角变化趋势为西缓东陡,浅缓深陡。

F9逆断层:走向53°,倾向北,倾角84°,断层北盘上冲,切割了西山窑组顶部煤层和头屯河组底部地层,断层落差70m,走向延长约1000m。

f1平推断层:在碱沟井下+616m水平北石门所见,平推断距约2m,将B14

煤层错断,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二、煤层

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是该井田主要含煤段,地层平均总厚度818.07m,含可采煤层37层,煤层平均可采总厚度168.17m,含煤系数21.45%,煤层编号自下而上为Bs—B36,其中Bs、B1-2为一煤组;B3、B4-6为二煤组;B7—B20为三煤组;B20—B36为四煤组。顶部B35、B36煤层因含夹矸多、灰分高未开采,Bs—B34共35层煤的平均可采总厚度在井田范围内为168.17m,特厚的煤层有:B1-2(31.00-37.26m,平均厚33.30m),B3—B6(30.26-52.91m,平均厚44.15m),B18+19(8.48—10.51m,平均厚9.36m),B25+26(6.04-10.69m,平均厚8.80m)共4层,平均可采总厚度95.61m;厚煤层有B9、B17、B20、B28+29、B30、B33共7层,平均可采总厚度95.61m;中厚煤层有:Bs、B7、B8、B10、B11、B12、B13、B14、B15、B16、B22、B23、B24、B27、B31、B32、B34共17层,平均可采总厚度40.84m;薄煤层只有B21号1层,煤层厚度0.80—1.17m。其中除B7、B10煤层灰分大于40%,属不可采煤层、B1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外,其余均为可采煤层。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煤组间距:一、二组煤(B2顶板)44.40—60.00m,平均52.20m,三组煤(B3底板);二、三组煤(B6顶板)86.10-90.00m,平均88.05m;三、四组煤(B20顶板)50.00-80.00m,平均65.00m。

三、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各煤层多呈沥青色,条痕黑裼色,玻璃、半玻璃光泽,条带状、均一结构,内生裂隙较发育,成份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煤的变质程度除Bs、B1+2煤层属弱粘结煤外,其余B3-6——B34煤层皆为长焰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m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