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背景下的民粹主义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8 0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北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网络背景下的民粹主义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 号 20090840134 姓 名 贾 鹏

指导教师 刘 文 沛

指导成绩 ______________

答辩成绩 ______________

总 评 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1.论文要求一律用A4白纸打印。

2.封面:论文一律用统一封面,按照政管院的要求。 3.声明:对本人论文写作内容的声明,文责自负。

4.内容摘要:论文要有150-200字的摘要(中、英文对照),能客观反映主要内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包含性。行文用小四号楷体字。

5.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3~8个(中、英文对照)。

6.正文:正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字,行文用小四号宋体字。篇幅控制在6000字到8000字之间。 7.脚注:论文中引用资料时要加以脚注。脚注统一使用小五号宋体字,脚注按:著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次序标注。

8.参考文献:论文正文后须附参考文献,著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连续出版物:作者.题目.刊名,年,卷号(期号)。

论 文 集:作者.文章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互联网资料:作者. 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9.封三: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语页,统一印制。 10、封底:答辩记录、答辩成绩及论文总评成绩。

11、按要求装订,顺序为:封面、封二、正文、封三、封底。

12、论文及资料存档,论文(一式二份),开题报告、指导检查记录表、毕业论文定稿(三项装订在一起),交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批阅后,交院教务办整理存档。 需要上交存档的论文电子版(发到电子邮箱:zgjiaowuban@yahoo.com.cn.)。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 名: 日 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开题报告正文 贾鹏 学号 20090840134 专业 职称 政治学与行政学 讲师 刘文沛 浅析网络背景下的民粹主义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1.理论意义 民粹主义是一种复杂而令人难以捉摸的社会政治现象,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21世纪的今天,我们处于一个网络的时代,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再度泛滥。对民粹主义及网络民粹主义的内涵进行剖析,可以有效的厘清其实质,从而避免研究过程中概念上的混乱与分歧。同时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研究可以为政治学领域提供独特的研究角度和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在民粹主义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大多长期集中在传统上对俄国民粹主义或拉美国家民粹主义等进行比较研究,而大大忽略了对民粹主义在网络背景下的新现象进行考察。因此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该重视把民粹主义扩展到网络虚拟社会的背景下。 2.现实意义 民粹主义从未缺乏过现实政治中的实践活动,这一点可以从它颇为丰富的各种历史实践中得到印证,同时网络民粹主义的泛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交互性与低成本性等特点,网民群体通过虚拟论坛、微博、QQ等各种网络工具来进行相互的联系与沟通,并在群体情绪激化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他们共同利益的诉求,从而以此来加速热点事件的扩散与传播。这样,网络民粹主义就不仅仅停留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里了,这种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交织,促使网络民粹主义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转向现实社会运动。因此对于网络民粹主义要警惕,尤其对于我国目前处于矛盾多发期与社会转型期这个阶段。 同时,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业已结束,通过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我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我的一个提升。 二、论文综述 近年来国内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研究:相对于传统民粹主义研究而言,网络民粹主义领域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状态。具体而言,相关的探索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政治思潮角度进行研究,如陶文昭的文章《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二是从政治哲学角度,如郭中军的文章《从民众正义到直接参与——青年网民赛博民粹主义倾向的政治学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5期);三是从个体行为意识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王璐、方晓强的文章《网络民粹主义的潜流:2000—2010年中国网民行为意识的个案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四是从现实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如陈尧的文章《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五是以某个社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如王君玲、石义彬的文章《网络世界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以“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为例》(《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4期)。 本文拟解决问题及思路:本文在对网络民粹主义内涵剖析的基础上,分析其两种表现形式,底层社会的抗争和网络民族主义的躁动。进而对其利弊进行分析,网络民粹主义既有对现实政治生活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和价值等积极的影响,同时其非理性、极端化的宣泄,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运动相互交织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对于网络民粹主义应该加强警惕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 三、论文框架与结构 浅析网络背景下的民粹主义 摘 要:网络民粹主义是近年崛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它是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扩展。在对网络民粹主义内涵剖析的基础上,分析其两种表现形式,底层社会的抗争和网络民族主义的躁动。进而对其利弊进行分析,网络民粹主义既有对现实政治生活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和价值等积极的影响,同时其非理性、极端化的宣泄,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运动相互交织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对于网络民粹主义应该加强警惕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 关键字: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 社会运动 公平正义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迅速攀升,广大网民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微博、QQ、虚拟论坛等新形式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民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政治参与,滋生了一种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者面对现实中的腐败、体制僵硬、贫富分化等现象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声讨、发现不满、提出抗议,整个网络空间充斥着非理性、极端化的声浪。网络民粹主义所到之处,激进思想、语言暴力、人身攻击和煽动话语此起彼伏,甚至从网络空间进入现实社会,掀起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内涵进行剖析,厘清其传播形式,更好的明确其利弊,进而探寻有效的化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机制,从而规避其负面影响正是本

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民粹主义及网络民粹主义内涵剖析 (一)民粹主义 (二)网络民粹主义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底层社会的抗争 (二)网络民族主义的躁动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积极影响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 四、网络民粹主义的化解路径 (一)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提供有效的公众意见表达渠道 (三)建立健全互联网立法体系 当下,网络民粹主义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一方面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它,另一方面要适当的处置它。 对于其产生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和理性地看待,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民粹主义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尤其要警惕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运动的相互交织。促使网络舆情朝着健康、向上、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构建一个和谐、纯净的网络环境,而不是任由网络民粹主义的肆意泛滥。 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开题报告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思路清楚,结构框架完整,基本符合要求,建议尽早开始写作。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的要求 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2、 对选题的了解与写作准备程度(阅读并写出近三年10篇以上相关文献的综述,说明论文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预期的结果); 3、 论文的框架与结构; 4、 开题报告不少于2000字。 西北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情况记录表

姓名 论文 题目 贾鹏 学号 20090840134 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浅析网络背景下的民粹主义 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过程记录 时间 讨论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确定论文选题的基本范围 基本写作思路 建议相关参考资料的查阅 指导教师签名 2012/10/27 对初稿进行邮件指导 提出需要界定概念的内涵 注意选择相关案例的典型性 2013/02/19 对二稿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 文字修订, 要求选择三到五个相关案例作为材料佐证 统一注释格式 2013/ 最后定稿的内容和格式把关 03/13

浅析网络背景下的民粹主义

摘 要:网络民粹主义是近年崛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它是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延

伸和扩展。在对网络民粹主义内涵剖析的基础上,分析其两种表现形式,底层社会的抗争和网络民族主义的躁动。进而对其利弊进行分析,网络民粹主义既有对现实政治生活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和价值等积极的影响,同时其非理性、极端化的宣泄,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运动相互交织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对于网络民粹主义应该加强警惕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

关键字: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 社会运动 公平正义

Abstract:Network populism is a more and more popular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in recent years.It is a kind of populism which extends and expands on internet.In the first I analyse the two kinds of forms—the underlying social struggles and network nationalist agitation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connotation of network populist. And then weigh the pros and cons—network nationalism have positive effects to monitor and warn the real political life, and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and value of weak tendency group while its irrationally extreme way and content of vent and confounding network virtual world intertwined with social movements also have great harm to society. We should strengthen awareness for network nationalism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Keywords:Populism Network populism Nationalism Social movement

Fairness and justice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迅速攀升,广大网民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微博、QQ、虚拟论坛等新形式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民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政治参与,滋生了一种网络民粹主义的极端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者面对现实中的腐败、体制僵硬、贫富分化等

现象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声讨、发现不满、提出抗议,整个网络空间充斥着非理性、极端化的声浪。网络民粹主义所到之处,激进思想、语言暴力、人身攻击和煽动话语此起彼伏,甚至从网络空间进入现实社会,掀起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内涵进行剖析,厘清其传播形式,更好的明确其利弊,进而探寻有效的化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机制,从而规避其负面影响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民粹主义及网络民粹主义内涵剖析 (一)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极端平民化和极具批判性的色彩。“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民粹主义一直是变革的力量、反对变革的力量,是左翼进步政治的创造物,是对现状进行慎重辩护的庇护所,是极右派的同伙人。”1民粹主义主张平民大众的利益和价值,依靠平民大众的力量,表达对现实政治和精英权力阶层的不满,追求全民平等和全民公决。我国学者俞可平总结出民粹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在制度层面上,民粹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在复杂的历史、心理和社会经济根源的培植下孕育而成的政治心态,而非一种典型的哲学或意识形态;在思想层面上,民粹主义在本质上是现代现象,它在适应经济现代化中产生了农业民粹主义,而作为一种对代议制的回应,则形成了基于大

2众政治动员的政治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南部和西部

农业地区农民试图控制当地政府的激进运动以及俄国知识分子和农民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民粹派运动被视为民粹主义的发端。“民粹主义出现于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现代市场文明的成长而萌动,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发展危机的反应。”3民粹主义者利用转型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矛盾,提出极具蛊惑性和煽动性的口号,自诩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迎合广大民众的需要,获取广大民众的支持,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可。“把人民看做真理的支柱,这种信念一直是民粹主义的基础。”4我国学者俞可平将民粹主义概况为三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反对精英主义,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

12

[英]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袁明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英]戴维·米勒、[英]韦农·波格丹诺,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34页。 3

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124页。 4

[俄罗斯]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102页。

主义价值,从而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民粹主义者具有反权威、反精英的特点,其价值诉求上崇尚直接民主,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从而维护平民大众的利益。 (二)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是近年崛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其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平台,是源自社会底层大众的民粹主义情绪在网络空间的肆意宣泄,是一种新型的民粹主义。“互联网与生俱来就带有民粹主义倾向。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电脑和因特网的发展是一个关注个体、以个体为中心的集聚过程,它培育和强化了关注个体、尊重平等的文化。”6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迅速攀升,一方面网民广泛的参与到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通过现代技术监督政府和官员的行为,给人们展现出一幅“网络民主”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介入公共事务,正如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在释放出“网络民主”的同时,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也随之释放出来。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里,斥着极具煽动性的言论和鼓动性的话语,网络话语对现实社会进行猛烈批判并逐渐发酵成对抗权威、精英等强势群体的民粹主义,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同时也带有动员社会力量的性质。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扩展,其基本价值诉求和主要观点与民粹主义是一致的。网络民粹主义者认为,他们是底层大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而互联网是实现这一价值诉求的最佳载体和有效平台。网络民粹主义“它由两种力量所构成,一种是网络批判现实主义,另一种是网络民族主义。前者以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为主要关注点,以反权威、反精英主义的底层姿态出现;后者则以反对全球化、反对西方国家为内容,以极端排外性的情绪表达为形式”7。当下中国正处于机制转换、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问题和矛盾凸显,无疑为网络民粹主义这俩种形式的有效传播提供很好的契机。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底层社会的抗争

“在面临深刻的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发展危机。”8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与社会转型期,形成了一种哑铃型的社会,两极分化造成了大量的弱势群体。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造成了底层民众的普遍不满。这种情绪一方面带来了失落与自卑,激起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失

56

5

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 陶文昭,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 7

陈尧,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8

林红,论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学术界,2006年第6期。

衡造成了对社会的厌恶与抗拒。网络民粹主义具有明显的“草根性”特征,作为广大民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它始终倾向底层群众和平民大众,认为社会既得利益群体是腐化堕落的特权阶层。他们作为社会的少数阶层,却占有着社会大量资源和掌握着对资源的绝对分配,因而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许多改革阵痛暴露出来,比如利益分配不公、贪污腐败严重、道德堕落、人性异化等问题。因而作为权威或精英代表的官员、专家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的主攻对象,“官二代”、“富二代”这些代名词是网络民粹主义永远津津乐道批判的话题,反权威、反精英在这里表露无疑。

利益基础的一致以及价值观念的相同,使得来自底层的弱势群体很容易在某个共同关注的焦点上发生接触。2010年10月,一句“我爸是李刚”在网上盛传,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各大论坛、网络社区充斥着对李刚父子的谩骂与攻击。“他们用简单的思维来判断人或事的是与非,并喜欢用贴标签式的方式、符号化的方式来简化复杂事物。”9“官二代”、“富二代”、“公安局长腐败”等标签也随之贴在李刚父子身上。广大网民不仅对李刚父子进行声讨,同时与现实社会的官员腐败现象相联系,对该现象进行猛烈抨击,充满了仇官、仇富、仇警的极端言论,充分反映出广大普通民众和底层社会与官员之间的尖锐对立关系。

(二)网络民族主义的躁动

网络民粹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同民族主义合流。“民族主义指的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认为本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强调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对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当民族主义被放到特定的政治社会范畴中考察时,它在

10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民粹主义的社会触发器。”当下中国网络民粹民族主义占据着重要地

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民粹主义者把那种极端排外的情绪更好的在互联网上蔓延。这种互联网上的蔓延趋势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势必会引起现实世界的集会游行。2012年因日本野田政权将钓鱼岛“国有化”而引发的国内抗议浪潮,就强烈的反映出网络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合流的这种势头。

网络民粹民族主义者以民族主义的面目出现,通过微博、虚拟论坛、QQ、校园人人网等途径进行宣传、号召,公布游行时间、地点、路线。全国超过50个城市出现反日游行,示威者高喊“保钓”口号,打出各种标语。在游行过程中,披着爱国主义的外衣,大行民粹主义,暴力所致,不仅日系产品遭殃,连使用日系产品的国人也受害。更有甚

910

[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5页。 林红,论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学术界,2006年第6期。

者,有人借此机会打砸抢,乱伤无辜。 一场爱国游行运动,在非理性的驱使下演化成一场打砸抢烧的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暴力活动,在游行过程中体现出的盲目性、无序性、暴力性。这种群情激奋的暴力活动,网络民粹主义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虚拟网络世界到现实社会运动,网络民粹主义者已然不仅仅满足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它和现实社会运动进行了无缝对接。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积极影响

作为是现实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扩展,网络民粹主义对现实社会起到一定的正面效应。

第一、网络民粹主义对现实政治生活起到了监督和警示作用

网络民粹主义尖锐的批判现实社会生活中政治现象的腐败、道德的堕落以及人的异化。尤其是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再加之我国目前机制体制还不健全,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因而网络民粹主义对腐化堕落的官员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也对腐败问题的揭发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积极维护底层群众的利益和价值、为改革提供契机

网络民粹主义更多的是反映来自底层社会的抗争,是草根阶层对现实利益分配格局不满所作出强烈反抗,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草根阶层的利益。网络民粹主义表达了底层民众的利益和价值诉求,重新审视了改革过程中的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公问题,批判了欲望泛滥、道德失范、精神失重等等社会弊病,抨击了关于腐败现象,促使人们反思精英主义改革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扩大化、基本社会保障不健全及制度建设滞后等一些突出问题。进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契机。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

网络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其非理性、极端化的宣泄,扭曲了一个常态社会的理性思维和平等宽容。“少数网民在缺乏对真相了解的情况下针对公共事件随意发言、混淆视听,并往往借用弱势群体、人民大众的名义进行利益表达、散布言论,故意制造大众与精英、民间与政府之间的对立,加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和仇视,在客观上造成了激化社会矛盾、分裂社会的后果。在特定情况下,网络民粹主义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精英分子所利用,在民主的假面具下实施多数人的暴政。网络民粹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是网络暴力的普遍化。”11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判断,网络民粹主义的指向必然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仅仅通过网络渠道来表达他们的言

11

陈尧,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论和观点还远远达不到民粹主义者的诉求和目的。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交互性与低成本性等特点,网民群体通过虚拟论坛、微博、QQ等各种网络工具来进行相互的联系与沟通,并在群体情绪激化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他们共同利益的诉求,从而以此来加速热点事件的扩散与传播。这样,网络民粹主义就不仅仅停留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里了,这种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交织,促使网络民粹主义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转向现实社会运动。从家乐福事件到厦门“PX”项目再到反日大游行,无不发端于现实社会,经过网络媒体的肆意放大,最终酿成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这种网络民粹主义的极度膨胀,狂躁的网民在非理性的驱使下,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操控,最终沦为社会骚乱的工具。

四、网络民粹主义的化解路径

网络民粹主义具有“多数人暴政”的倾向和可怕的摧毁力量。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对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我们在审视其某些方面正当性的条件下利用其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城市边缘、社会边缘、体制边缘的广大底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发挥其监督和警示作用,对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贡献其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民粹主义自身所具有的非理性、极端化等特点,再加之与现实社会中群体性事件密切相关,相互交织。因此,对待网络民粹主义这股极端思潮不应该听之任之,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一)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最根本的方法在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的社会公平、公正。网络民粹主义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平民大众的诉求,反映出底层社会对当前社会分配结果的不满,其根源则在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如何解决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12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积极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政府不仅要思考怎么样把蛋糕做大,更要考虑怎样公平、合理的把蛋糕分好,使人们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二)提供有效的公众意见表达渠道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泛起无疑显露出现实政治生活中,广大普通民众和底层社会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顺利与畅通的表达,与其息息相关的利益和权利得不到有效的实现和维护。“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弱势群体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强势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获得保护能力要强。他们在国家的政治构建中缺少利益代表,缺少表达自己利

12

陈尧,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益的制度化方式。”网络民粹思潮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弱势群体维权艰难、诉求表达不畅的事实。网络的诉求表达与现实中的诉求表达存在着彼消此长的关系,当现实中的公共参与和诉求表达不畅时,必然涌到网络空间。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畅通和完善普通民众和底层社会的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扩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使公民有序参与政治。

(三)建立健全互联网立法体系

对于网络民粹主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暴力性倾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对网民的过激行为和极端做法严加约束。法律是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硬性规范,加强针对互联网的立法工作,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约束方式。德国在1997年就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调整信息时代新型网络媒体的法律——“多媒体法”。借鉴他国有益经验,我国也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与流通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但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互联网立法体系。使网民感受到在互联网世界中肆意妄为是行不通的,从而实现对网络民粹主义的消解。

(四)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根基

加强网站和网民的自律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养,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大型网站、社区论坛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地,网站管理者应加强监督,完善管理、审查机制,从源头处拦截不良信息、反对言论、网络色情、人身攻击等非法内容。网民应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辩谣能力,质疑不实信息,理性看待偏颇言论。这种自律意识和公共精神的不断培养,让网络民粹主义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到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当下,网络民粹主义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一方面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它,另一方面要适当的处置它。 对于其产生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和理性地看待,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民粹主义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尤其要警惕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运动的相互交织。促使网络舆情朝着健康、向上、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构建一个和谐、纯净的网络环境,而不是任由网络民粹主义的肆意泛滥。

13

13

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04页。

参考文献:

1.[英]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袁明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英]戴维·米勒、[英]韦农·波格丹诺,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4.[俄罗斯]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

5.李斌,网络参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赵莉,中国网络社群政治参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7.陈尧,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8.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 9.陶文昭,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

10. 郭中军,从民众正义到直接参与——青年网民赛博民粹主义倾向的政治学解读,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5期。

11.王璐、方晓强,网络民粹主义的潜流:2000—2010年中国网民行为意识的个案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王军,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 13. 林红,论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学术界,2006年第6期。

14.王君玲、石义彬,网络世界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以“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为例,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4期。

15. 郭中军,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来袭,社会观察,2009年第12期。

16. [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致 谢

转眼间,本科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欢笑已成为丝丝的记忆,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当生活结束一个面时,将会有许多面向你展开,未来之路还需继续奋进!

在这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中,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一直给予了我莫大的关怀与指导。尤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刘文沛老师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特致谢忱。早在大一时,刘文沛老师就对我耳提面命。毕业论文的写作更是凝结着老师的心血,从最初的论文选题、框架结构,到不断地论证与修改,直至最后定稿,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与不断的鼓励。由于自身对知识掌握的欠缺以及家庭突然的变故,论文一拖再拖,实在有辱师恩,特致歉意!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对前人研究成果的阅读及转引,使我顺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在此一并感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深怀感激,感谢09级政管一班的兄弟姐妹,感谢曾经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人。同学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彼此间的鼓励与帮助,使我的大学四年求学生涯异常充实。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在新的环境中再谱写人生美好篇章!

即将就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对过去的这段岁月有几分不舍与眷恋。但人生道路的美好风景就在前方,追寻与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号 姓名

评价指标 论文选题的理论或实践意义,以及论文对本论题及相关问题的综述 论文参考文献(论文、论著)的丰富程度 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引文、脚注不少于三处) 论文基本观点的正确性、新颖性、独特性 论文的写作方法符合规定的写作方法 从论文的写作方法与研究思路评价 论文写作计划和实际写作的进程 论文整体水平的体现 评价要素(参考标准,评阅人有权根据学术实际决定) 分值 A 评 分 得分 B C D E 选题意义 选题得当;有学术意义或实践意义;论题明确、一目了然;论文在引言或者沿革部分对论题的10 观点进行概述 标准为:优=15篇以上;良=9-10篇;合格=6-8篇;差=5篇以下。评价时可以视论文15 对同一作者的同类著述的引用情况多少决定。 根据论文有关资料数据的运用和学术观点等引用情况判断。标准为:优=真实,有引注;10 良=真实,但引注大多为转引;合格=真实,但无引注;差=来源不明 标准为:优=独特、正确;良=独特、基本正确;合格=无错误;差=不正确 具体参照规范的要求结合文字表述、文笔流畅程度、书写格式、语法等。 主要从论文写作所反应作者的专业功底进行评价。标准为:优=扎实;良=比较扎实;合格=基本掌握;差=论文多处出现常识性错误。 从论文写作计划进程表和中期检查情况评价 以上评价指标外,论文评阅人根据论文完成情况酌定 10 15 10 15 文献掌握程度 引用文献可靠 基本观点正确 写作规范 15 体现作者专业功底 论文写作进程 总体评价 论 文 成 绩 (百分制) 指导教师签名: 评 阅 时 间: 年 月 日 注:(1)10分:A=9-10分;B=7-8分;C=6分;D=3-5分;E=0-2分。(2)15分:A=13-15分;B=10-12分;C=9分;D=4-8分;E=0-3分。(3)在评分栏的A,B,C,D,E栏内打“√”,并在得分栏中给出相应小分值.

对论文的其他文字意见(主要为优缺点) 毕业论文答辩暨成绩评定表

学号 姓名 答辩时间: 年 月 日 评价内容 报告内容 创 新 答 辩 报告时间 答辩成绩 具 体 要 求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严谨;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有深度。 符合要求。 分值 A 50 10 30 10 评 分 B C D E 得分 答辩情况记录 答辩评语 答辩组组长: 委员(组员) :

总评成绩:(指导成绩50%+答辩成绩50%) 备注:(1)毕业论文总评成绩=指导教师评分x

50% +答辩成绩x50%。(2)10分:A=9-10分;B=7-8分;C=6分;D=3-5分;E=0-2

分。(3)30分:A=25-30分;B=19-24分;C=18分;D=10-17分;E=0-9分-(4)50分:A=41-50分;B=31-40分;C=30分;D=15-29分;E=0-14分(5)在评分栏的A,B,C,D,E栏内打“√”,并在得分栏中给出相应小分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d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