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3-08-05 16: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科技园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Sci.2010,38(34):19729—19732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傅真治

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径陈静1,秦向阳1+,李志军2,李守勇2,肖碧林3

(1.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2.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北

京100097;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基于对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和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条件与新需求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服务业6大创新服务内容,即:农业高端研发、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会展服务、农业规划咨询、农业现代物流。初步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内部和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利ctt.园区;现代服务业;国际大都市中图分类号F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34—19729—04

NewPathofInternationalCHENJingAbstract

et

Metropolis’AgriculturalTechnologicalPark

current

al(BeOingResearchCenterforInformationTeehnologyinAgriculture,Beijing100097)

Oll

Based

theanalysisofmodelsofnational’sagriculturaltechnologicalparkandbasicconditionand

new

requirementsof

internationalmetropolis’agriculturaltechnologicalpark。weproposedsixaspoctsof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metropolis’agriculturaltechno logicalparkasagriculturalhish—techR&D,agriculturalinformationservice,agriculturalfinancialservice,agriculturalexhibitionservice,agri-culruralplanning&consalringandagriculturalmodemlogistics.AndKeywords

We

analyzedtheimportantroleofagriculturalmodemserviceindustry

to

internationalmetropolis’agriculturaltechnologicalparkandChina§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park:Modemserviceindustry;Internationalmetropolis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要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国际大都市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具有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特殊优势,发挥其在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基于对现有园区产业发展模式的调研,根据北京的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特征,总结出北京农业科技园区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建设模式和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会化服务产业。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核心区由花卉科技园、果树科技园、茶叶科技园组成。

1.1.2

“以工促农”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工促农”是一种

较新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是在市场力量主导下,工、比的发展通过产业互动引起农业的一系列积极变化,从而使农业与工业得到均衡发展,最终实现传统的农业现代化¨。21。主要是指将农产品加工和科研放在园区,农业规模生产放在园区外。农产品加工业和科研放在园区,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向园区集中,产生更高的效率。通过农产品加工业和科研辐射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面上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园区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如沈阳辉

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产品加工带动型工业反哺农

业”模式形成了全国最大最好的农产品深加丁产业基地。通过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业聚集和快速发展,提升了园区的经济实力。重庆渝北农业科技园提出了“两头在园,中间在外”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融科研、加工和市场开发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群,并通过他们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1.3

农业科技园区主要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发展

1.1产业发展模式

模式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是“以农促农”、“以工促农”和“以科促农”的发展模式。这里的“农”、“丁”、“科”特指狭义的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促农”指促进现代大农业的发展。“以工促农”、“以科促农”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中较为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

1.1.1

“以科促农”的产业发展模式。科技创新研发和推

“以农促农”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很多农业

广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科

技园区都依托农业大学或者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学、科研院所专家为项目承担主体,鼓励和支持专家教授携带成果入园进行科技示范,以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集成、创新、展示为主要功能,布局一批高科技、高效益和高示范性的农

科技园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均为这一类型,根据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从而实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江苏常熟农业科技园区经过科技园建设,结合示范推广,形成6个主导产业: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设施花卉与西甜瓜生产、种猪和三元瘦肉型商品猪、名特优水产和农业社

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重点打造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农

业科技培训基地,为集聚国际国内尖端的农业科技成果,广泛开展进行交流、合作以及集成创新提供了平台。已举办了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研究(Z101108002510007)。

陈静(1982一),女,江西玉山人,硕士,从事农业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

究,E-mail:qinxy@nercita.org.cn。2010.09.03

16届的作为我国4大知名科技展会之一的杨凌农高会,为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农高会这个平台,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大量实用技术得到推广,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多方面信息被扩散和辐射,技

收稿日期

万方数据

农业科技园

19730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垒

术、资金、人才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结合。1.2产业发展模式对比

对比3类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

发展模式(表1),特征不同,各有优劣势,适用于不同的农业

科技园区。

表1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对比

Table1

Comparison

of

thedevelopmentmodelsofn堆agriculturalsd-

techparks

inwhole

China

模式

特征

评析

典型案例

Model

Characteristics

Evaluation

Typical

case

“以农促农”根据地方特色,发

园区发展相对稳

江苏常熟:。P。ro。。m。。otinbyg。a哥g-霍鑫牦荔;:型鸽定,但规模和发展困家农业血riemul‘t”ure,妙8s-堡差j5;毳茅业的后劲受限,适合于科技园区、”

改造与升级

农业基础良好。土福建漳州地资源丰富的巾国家农业小城市农科嗣区科技园区“以工促农”将农产品加工和通过加工企业带沈阳辉山“Promotingag一科研放在园区内,动,园区规模较国家农业ricuhurebyin-农业规模生产放大,发展迅速。适科技园区、dustry”在园区外

合于加工企业发重庆渝北展条件好、土地资农业科技源较丰富的大中园区城市农科园区“以科促农”依托农业大学或园区有效的促进杨凌现代“Promoting了我国农业自主农业示范ficllltureag-者科研院所,重视by科技创新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园区

scienceand推广

结合产业建设实technology’’

现可持续发展,适合于科技资源基础好的农科园区

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

发展模式

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同普通农业科技园区相比具有很多特殊优势和劣势,这决定其产业发展模式也有所不同。

2.1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优劣条件与需求

际大都市是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明显;高校与科研机构

聚集,高端人才聚集,有利于形成农业科技研发总部;作为对

外交流中心,有能力组织农业科技国际会展、论坛等合作交流活动;作为与国际经济相关的金融中心,金融总部聚集,具有较为活跃且高效的金融服务网和金融运作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优势明显;国际大都市是国家交通枢纽,农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基础良好。同时,国际大都市还具有土地资源紧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高、对比其他产业而言农业发展机会成本高,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整体比重低等劣势条件。因此,传统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在国际大都市发展潜力不大,而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融合“以工促农”和“以科促农”,一方面利用了国际化大都市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有利条件。同时克服了相应的不利条

件,“以服务促农”是新形势下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模式。

2.2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

国际大都市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以科技、信息、金融等要素为核心农业现代服务业,以此促进园区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采用“内搭平台、外建基地,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发展模式。“内搭”包括科技服务在内的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最全面的优质服务;“外建”农业科技产业化基地,中试、推广园区农业科技成果。如上海浦东孙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这方面已经走

万方数据

到了前列,孙桥园区将其核心区定位为“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和“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同时,将传统的生产种植功能向大浦东南部区域以及全国各地拓展转移。目前,孙桥除了传统

的农业销售服务平台外,正在积极建设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展

示交易平台,并提供物流交易、会展培训等服务。

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内容

3.1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农业现代服务业是指围绕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为其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资本型的相关服务的服务业,是传统农业服务业深人应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平台的现代化升级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兴农业服务业的结合。农业现代服务业对比传统农业服务业,在服务体系上具有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等特点,服务手段具有新技术性、信息化和创意性等特点,服务主体更多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对象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以土地(耕地)作为主要生产要素,而是以技术、信息、智力和资本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以产业链延伸为特点,实现科技与服务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智力与农业结合、会展与农业结合和一、二、三产融合。

3.2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内容

目前国

内学者对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内容总结为良种服务、农资连锁

经营、农产品现代流通、新型农技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服务、农业保险、现代农业信息、农业观光等9大类H1。根据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现代服务业建设的创新内容有农业高端研发、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国际

会展交流、农业规划咨询和农业现代物流。

3.2.1

农业高端研发。农业高端研发是提高农产品附加

值,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产业链延伸的创新源头。大都市创新型农业科技园区应重点发展以农业信息技术,种子培育、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现代农业物流技术及其相关研发为主的农业高端研发产业,以实现园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2.2

农业信息服务。所谓农业信息服务业,是指农业信

息服务主体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为其服务对象提供信

息资源和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颇具活力的一种新兴信息服务业。园区主要应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农业信息服务。

3.2.2.1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农业领域的科技信息数据库。

面向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园区、科技特派员、基层行业和专业协会、广大农民等服务对象,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异

构分布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充分融

合现有的科技信息资源,构建基于底层数据逻辑融合的分布式

数据源中心,面向全国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3.2.2.2

农业物联网。建设农业物联网中心,把物联网技

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检测、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物流管理,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物流信息的管理、跟踪和共享。

3.2.2.3

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

台,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省、市、县、乡(镇)各级对接平台,形成

农业科技园

38卷34期陈静等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径1973l

一个遍及全国的农业网络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为供应链中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实时信息和技术服务。

3.2.3农业金融服务。

3.2.3.1

农业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

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园区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和上市前期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覆盖不同发展阶段,集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

押贷款、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及信用保险为一体的科技金融

服务体系。为扩大投融资规模,比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先行先试,必要时实行一企一策,提供农业科技政策服务。

3.2.3.2

技术和产权交易服务。技术产权交易是指法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对其拥有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以科技成果投资、风险投资等形成的产权及科技企业的股权在不同地区、部门、所有制之间进行的有偿转让。园区技术和产权交易服务主要包括高新企业融资服务、创业资本退出服务和为未上市公司提供股权登记托管和产权(股权)交易服务等其他服务。

3.2.4

农业国际会展交流。会展业作为一种融会议、展览、

旅游、商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因其影响大、消费能力强、利润丰厚、综合带动性强而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催化剂”。园区通过组织、协调各种大型国际农业会议、展览和论坛,在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对外展示的同时。也将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收进来.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与国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

国际组织合作.充分发掘世界范围内农业科技资源。并加以

整合利用,通过国际合作推出农业科技新成果,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科技的现代化。

3.2.5

农业规划咨询。农业规划咨询是指以信息为基础,

依靠专家的知识、能力、经验、阅历,系统运用现代科学知识、

现代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各种智力服务的行业。农业创意设计和农业品牌设计是现代农业规划咨询的主要内容。通过政策支持和加强农业咨询基础建设等措施促进园区农业规划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服务全国农业产业。

3.2.6

农业现代物流。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是现代城市发展

的引擎,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莺要。建立农业现代物流,应转变思路,由传统农产品物流转向供应链管理;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物流高端和物流市场的主导力量;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建立开放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建立物流供应链电子虚拟平台,对物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在网上完成客户订单所需要的物流活动跟踪服务。

农业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中的重要

作用

园区农业现代服务平台作为园区、周边带动区乃至全国

万方数据

的农业现代服务中心,不仅通过服务园区企业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而且还将服务促进周边带动区和全国的农业产业链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4.1服务园区企业

4.1.1

提升园区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作为农业生产企业

的中间投入,现代服务可以通过前向和后向关联,将技术、知识、服务渗透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中,成为联系技术进步和实

际生产的媒介,进而对园区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H1。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对园区企业的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为园区企业发展前期提供可行性分析、

市场调查和预测、资本筹集等规划咨询和金融服务;在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提供科技研发、国际会展交流、科技金融等

服务;在园区企业产品营销阶段提供品牌设计、现代物流等

服务;此外,还包括贯穿企业发展每个环节的农业信息等现代服务,这些服务都将有效提升园区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图1)。

农业科技囱医现代服务平台

农业靛期替诲

垡耋

囊业信息骧务袁业金拙臆务/

、、农业规划咨谴

\番垃现代橱置

,...............●Ik.......,...~

\,

企业发展前期

企业生产过程中■

产品营销阶段

企业综台发展水平提离

图1园区现代服务平台服务园区企业模式

矾g.1

Themodel

of

ag蒯turat

nloderi!serviceplatform

ser-

vingtheenterpriseinthepark

4.1.2

增强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园区服务平台聚集了

规划咨询、信息、现代物流、高端研发等各类专业现代服务机构。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使园区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这种变化使得分工日

益细化、专业生产日益规模化,园区经济增长总成本下降,从

而增强了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3

提高圃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

立园区企业“走出去”管理服务系统,收集主要贸易国的农产品法律法规、国际市场销售和预测、先进技术等相关信息,拓宽园区企业的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园区金融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园区企业的投融资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风向,提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经济实力;国际会展交流服务为园区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交流展示平台,直接促进园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园区高端研发平台提供的先进科技成果,企业和园区研发总部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将引领、支撑园区企业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4.2辐射服务全国

4.2.1

促进周边带动区的产业链建设。园区农业现代服务

业通过农业产业链在城乡之间创造性地形成若干新产业部门并着力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城乡经济发展要素交流,从而成为“以城带乡”的重要纽带和通道…。园区通过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的农业信息、物流网络等现代服

务,促进周边带动区短链或断链形态的农业产业链延伸、拓

农业科技园

19732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

展,联结各条农业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的产监网络,从而促进设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和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大。现代服务业将4.2.2

推动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用国际大都市农业科

成为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径。技园区的技术、信息、品种、品牌、营销网络等现代服务业优

参考文献

势和国内其他省市在土地、气候以及丰富劳动力的资源优[1]杨国才,潘锦云.“以下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J】.

势,以园区科技服务体系为技术支撑,以园区现代服务平台经济学家,2008(3):49—55.

[2]潘锦云,李晏墅.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J].经济学

为媒介,以定单农业的形式实现“龙头企业+科技+基地”的家,2009(9):61-67.

运作管理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带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3]刘立y-.农业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切人点[J].中国禽业导刊,

2005(is):6—7.

产业化之路。[4]劳和智,陈敏.现代服务业在广州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

5结语

策[J].特区经济,20lo(3):27—29.

e5]金惠红.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外部制约因素与政府服务创新[J].商业时

随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特殊优势代,2008(17):44—45.

和劣势越来越明显。以农业高端研发、农业信息服务、农业[6]金惠红.民营企j毗国际化中政府的信息服务与创新[J].对外经贸实

务,2008(6):25—37.

金融服务、农业会展服务、农业规划咨询和农业现代物流服[7]李杰义.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以工促农”机南《的动力模式与路径选择

务为主的农业现代服务业在促进创新型农业科技园区的建

[J].农业经济同题,2010(3):24-30.

+-+-+一+-—卜— 卜斗一+-+-+-—+—_’._-—卜-—+--+-+-—卜-—卜—+-+-+-—卜—+一—卜-+—+一+-+-+一+一—■”-+-+-+一+-—卜—+一—卜一‘—卜-+-+——●— +——+。-‘■一 +-‘-卜

(上接第19728页)

’√。¨’‘

[26]吴凯,卢布-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系统分析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王海英.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与方向[J].海洋经

【J].中国农学通报,2007(1):367—370.

济,2002(4):23—28.

[27]房帅,纪建悦,林刚夫.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的选择研究

[4】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Dov(6):108—121.

[5]曹忠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演进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5

[28]朱坚真。9币银燕,乔俊果,等.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增长与主导产业选择

(6):29-33.

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7(40):21—37.

[6]张静,韩立民试沦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9]孙才志,王会.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J].地域研

社会科学版,2006(6):l一3.

[7]俞{5c{_彪.阳立军.海洋产业转型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

Do]孙瑞杰,赵听.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链构建一以青岛市为例[J].海究与开发,2007(8):7—11.

—66.

洋开发与管理,2008(I1):73—77.

[8]姜旭朝。毕毓洵.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浅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9

[31]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

(4):78-81.

2009(12).2192—2200.

[9]王丹,张耀光,陈爽.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J].经

[32]郯培迎,徐小义.海洋产业优化漠式[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济地理,2010(3):443—448.

[33]徐质斌,张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J].科技导报,20(B

[10]宁凌.研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4):

(12):35—38.

6—8.

[34]孙斌,徐质斌.海洋经济学[M].济南:Ll陈教育出版社,2004.

[11]叶持跃.象山县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

[35]周洪军,何广顺.王晓惠,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

(8):25—29.

[J].海洋通报,2005(2):46—51.

[12]王海英,栾维新.海陆相关分析及其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启示[J].

[36]周罡.论环境资源制约下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瓤苦[D】.青岛:中

海洋经济,2002(6):28—32.

国海洋大学,2006.

[13]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37]马洪芹.我围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青岛:中

2a陀.

围海洋大学,2007.

[14]许长新,陈浩.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海洋经济,2002(5):31—

【38]委军.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分析[J].中国缝业经济.∞叮(4):11一

34.

16.

[15]姜图建。文艳.世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6

[39]李宜良,王霞.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

(4):45—49.

理。2009(6):84—87.

[16]于诺苣凯,曹艳乔.海洋产业影响系数及波及效果分析[J].中国海洋大

[40]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海岸带利用结构与海岸带海洋经济区域差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2.

[17】吴明忠,晏维龙,黄萍.江苏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

[41]王永生.我围海洋产业评价指际及其测算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

异一以辽宁省为例[J].地珲研究。2010(1):24-34.

析:1996-2005[J].江苏社会科学,2009(4):222—227.

2004(4):18-21.

[18]张燕.海洋一lk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青岛:中

[42]郭越.近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率统计分析[J].海洋信息,2004(1):

国海洋大学。2009.

16一18.

[19]张耀光,胡鹊辽宁海岛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布局[M].大连:辽宁

[43]刘洋。丰爱平,马林卿,等.海洋产业经济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J].海

师范大学出}扳社,199"/.

洋开发与管理,2005(6):30—32.

[20]袁建强.州E省海洋产业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4]吴凯,卢布,杨瑞珍,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陈a』文.树立大海洋观念,发展大海洋产业——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6):55—58.

与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J].南方经济,2001(12):33—36.[45]赵昕,马洪芹,李秀光.试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J].时代金融,

[笼]刘希宋,李响,曹洪亮.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先导性综合i':Fi/t[J].科学

2006(12):104—105.

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101一115.

[46]韩增林,狄乾斌。刘锴.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

[23]魏进平,贾小峰,李子彪.基于DEA方法的津冀海洋产业合作分析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07—111.

[J].商场现代化,2004(4):232—233.

[47]黄瑞芬,苗国伟,曹先珂.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

[24]郭越.聚类分析在海洋产业分析中的应用[J].海洋统计,2005(4):18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3):54—57.

—20.

[48]翟r祥,许祝华.江苏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J].淮海

[25]张月锐.东营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J].中国石油大

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8-91.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52—56.

万方数据

农业科技园

国际大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作者单位:

陈静, 秦向阳, 李志军, 李守勇, 肖碧林

陈静,秦向阳(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李志军,李守勇(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北京,100097), 肖碧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38(34)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参考文献(7条)

1.杨国才,潘锦云."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J].经济学家,2008(3):49-55.2.潘锦云,李晏墅.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J].经济学家,2009(9):61-67.3.刘立仁.农业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J].中国禽业导刊,2005(18):6-7.

4.劳和智,陈敏.现代服务业在广州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10(3):27-29.5.金惠红.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外部制约因素与政府服务创新[J].商业时代,2008(17):44-45.6.金惠红.民营企业国际化中政府的信息服务与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08(6):25-37.

7.李杰义.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以工促农"机制的动力模式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0(3):24-30.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ahnykx201034186.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