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题型分析手册

更新时间:2024-05-12 19: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高考数学重点题型分析

1高考数学分类讨论重点题型分析 2高考数学函数重点题型分析 3高考数学排列与组合重点题型分析 4三角函数定义与三角变换题型分析 5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之解题作用 6高考数学数列重点题型分析 7高考数学数列专项训练题 8高考数学知识点考点常见结论详解 9既准又快中档题训练---确保不丢分

1

1高考数学分类讨论重点题型分析

复习目标:

1.掌握分类讨论必须遵循的原则 2.能够合理,正确地求解有关问题 命题分析: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这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以及认识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分类讨论是历年数学高考的重点与热点.而且也是高考的一个难点.

重点题型分析: 例1.解关于x的不等式:x2?a3?(a?a2)x(a?R)(黄冈,二模 理科)

2

解:原不等式可分解因式为:(x-a)(x-a)<0 (下面按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分类)

222

(1)当a>a?a-a<0即 0

222

(2)当a0即a<0或a>1时,不等式的解为:x?(a, a)

2222

(3)当a=a?a-a=0 即 a=0或 a=1时,不等式为x<0或(x-1)<0 不等式的解为 x??.

2

综上,当 0

2

当a<0或a>1时,x?(a,a) 当a=0或a=1时,x??.

评述:抓住分类的转折点,此题分解因式后,之所以不能马上写出解集,主要是不知两根谁大谁小,那么就按两个根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分类.

2

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 ax+2ax+1>0(a?R) 解:此题应按a是否为0来分类.

(1)当a=0时,不等式为1>0, 解集为R. (2)a?0时分为a>0 与a<0两类

??a?0?a?0?a?0??2???a?1时,方程ax2+2ax+1=0有两 ①?????0?4a?4a?0?a(a?1)?0根

a(a?1)?2a?4a2?4a?a?a2?a x1,2?. ???1?2aaaa(a?1)a(a?1) 则原不等式的解为(??,?1?)?(?1?,??).

aa??a?0?a?0?a?0??2???0?a?1时, ②?????0?4a?4a?0?0?a?1 方程ax+2ax+1=0没有实根,此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则不等式的解为(-?,+?).

2

??a?0?a?0?a?0??2???a?1时, ③ ?????0?4a?4a?0?a?0或a?1 方程ax+2ax+1=0只有一根为x=-1,则原不等式的解为(-?,-1)∪(-1,+?).

2

2

④??a?0??????0?a?0?a?0??4a2?4a?0???a?0时, ?a?0或a?1 方程ax2

+2ax+1=0有两根,x?2a?a(a?1)a1,2?2a??1?(a?1)a 此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原不等式的解为:

(?1?a(a?1)a(a?1)a,?1?a). ⑤??a?0???????0?a?0a?0?2?4a?0???a?? ?4a?0?a?1综上:

当0≤a<1时,解集为(-?,+?). 当a>1时,解集为(??,?1?a(a?1)a)?(?1?a(a?1)a,??). 当a=1时,解集为(-?,-1)∪(-1,+?). 当a<0时,解集为(?1?a(a?1)a,?1?a(a?1)a).

例3.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

-2≥2x-ax(a∈R)(黄冈,二模 理科)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ax2

+(a-2)x-2≥0, (1)a=0时,x≤-1,即x∈(-∞,-1]. (2)a?0时,不等式即为(ax-2)(x+1)≥0. ① a>0时, 不等式化为(x?2a)(x?1)?0, ?a?0 当??2,即a>0时,不等式解为(??,?1]?[2,??).

??a??1a?a?0 当??2,此时a不存在.

??a??1② a<0时,不等式化为(x?2a)(x?1)?0,

?a? 当?0??2,即-2

?a?0 当???2,即a<-2时,不等式解为[?1,2].

?a??1a?a? 当?0?2,即a=-2时,不等式解为x=-1.

??a??1综上:

3

a=0时,x∈(-∞,-1).

a>0时,x∈(??,?1]?[2a,??).

-2

a<-2时,x∈[?1,2a].

a=-2时,x∈{x|x=-1}.

评述:通过上面三个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可以概括出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原则为: 10

:能不分则不分; 20

:若不分则无法确定任何一个结果; 30

:若分的话,则按谁碍事就分谁.

例4.已知函数f(x)=cos2x+asinx-a2

+2a+5.有最大值2,求实数a的取值. 解:f(x)=1-sin2

x+asinx-a2

+2a+5??(sinx?a2)2?34a2?2a?6. 令sinx=t, t∈[-1,1]. 则f(t)??(t?a2)2?34a2?2a?6(t∈[-1,1]). (1)当

a?1即a>2时,t=1,y32max??a?3a?5?2 解方程得:a?3?213?212或a?2(舍). (2)当?1?a2?1时,即-2≤a≤2时,t?a2,y32max??4a?2a?6?2,

解方程为:a??43或a=4(舍).

(3)当a2??1 即a<-2时, t=-1时,y=-a2

max+a+5=2

即 a2

-a-3=0 ∴ a?1?13?1?132, ∵ a<-2, ∴ a?2全都舍去.

综上,当a?3?212或a??43时,能使函数f(x)的最大值为2.

例5.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证明:

log0.5Sn?log0.5Sn?22?log0.5Sn?1.

:

1

q=1

Sn=na1

S?S22nn?2?Sn?1?na1?(n?2)a1?(n?1)2a1??a21?0 (2)当q≠1时,Sa1(1?qn)n?1?q, 从而

a1?qn)(1?qn?2)?a S1(1?qn?1)2n?S212(2n?2?Sn?1???a12(1?q)2qn?0.

由(1)(2)得:S2n?Sn?2?Sn?1.

而4

x ∵ 函数y?log0.5为单调递减函数.∴

log0.5Sn?log0.5Sn?2?log0.5Sn?1.

2

例6.设一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2x-y+1=0, 2x+y-5=0,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分析: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不能确定其焦点位置,所以应分两种情况求解.

(x?1)2(y?3)2??1,解:(1)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y=3时,双曲线的方程可改为

ab2bcb2?a25a2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2, ∴ b=2.∴ e????5.

aaa5 (2)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x=1时,仿(1)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此时e?a?2,b5. 25. 2 综上(1)(2)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5或评述:例5,例6,的分类讨论是由公式的限制条件与图形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而例1-4是对于含有参数的问题而对参数的允许值进行的全面讨论.

例7.解关于x的不等式 5解:原不等式 ?5

a(1?x)?1x?2a(1?x)?1x?2?1.(黄冈2010,二模 理科)

?50

?a(1?x)(1?a)x?a?2?1?0??0?(x?2)[(1?a)x?(2?a)]?0

x?2x?2

?1?a?0?1?a?0?1?a?0?? ?(1)?或(2)?或(3)?2?a2?a)?0)?0?(x?2)(1?2)?0?(x?2)(x??(x?2)(x?1?a1?a?? 由(1) a=1时,x-2>0, 即 x∈(2,+∞). 由(2)a<1时,

2?a?0,下面分为三种情况. 1?a?a?1?a?12?a?). ①?2?a 即a<1时,解为(2,??1?a?2?a?0??1?a?a?1?a?1? ②?2?a???a?0时,解为?.

?2?a?0??1?a?a?1

?a?12?a?

,2). ③ ?2?a ? ? 即0

?1?a

2?a 由(3)a>1时,的符号不确定,也分为3种情况.

1?a 5

?a?1?a?1? ①?2?a ? a不存在. ???2?a?0?1?a??a?1?a?12?a?)?(2,??). ② ?2?a???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2?a?0??1?a综上:

a=1时,x∈(2,+∞). a<1时,x∈(2, a=0时,x??.

2?a) 1?a2?a,2) 1?a2?a)?(2,??). a>1时,x∈(??,1?a 0

评述:对于分类讨论的解题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0

1:明确讨论的对象,确定对象的全体; 0

2:确定分类标准,正确分类,不重不漏; 0

3:逐步进行讨论,获得结段性结记; 0

4:归纳总结,综合结记.

课后练习:

1.解不等式logx(5x2?8x?3)?2 2.解不等式|log1x|?|log1(3?x)|?1

23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ax?5?0的解集为M.

x2?a(1)当a=4时,求集合M:

(2)若3?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4.在x0y平面上给定曲线y=2x, 设点A坐标为(a,0), a?R,求曲线上点到点A距离的最小值d,并写成d=f(a)的函数表达式.

参考答案:

1325392.[,]

44(,)?(,??)1.

32(??,2)?(,2)3. (1) M为 53??2a?1当a?1时4. d?f(a)??.

?当a?1时?|a| (2)a?(??,)?(9,??)

6

542高三数学函数重点题型分析

复习重点:函数问题专题,主要帮助学生整理函数基本知识,解决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体系,函数问题中的易错点,并提高学生灵活解决综合函数问题的能力。

复习难点: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

(一)基本问题 1.定义域 2.对应法则 3.值域 4.图象问题 5.单调性 6.奇偶性(对称性) 7.周期性 8.反函数 9.函数值比大小 10.分段函数 11. 函数方程及不等式 (二)基本问题中的易错点及基本方法 1.集合与映射

<1>认清集合中的代表元素

<2>有关集合运算中,辨清: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区别。还应注意空集的情形,验算端点。

2.关于定义域

<1>复合函数的定义域,限制条件要找全。 <2>应用问题实际意义。

<3>求值域,研究函数性质(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时要首先考察定义域。 <4>方程,不等式问题先确定定义域。 3.关于对应法则

注:<1>分段函数,不同区间上对应法则不同 <2>联系函数性质求解析式 4.值域问题

基本方法:<1>化为基本函数——换元(新元范围)。化为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并结合函数单调性,结合函数图象,求值域。

<2>均值不等式:——形如和,积,及f(x)?xb?形式。注意识别及应用条件。 ax<3>几何背景:——解析几何如斜率,曲线间位置关系等等。 易错点:<1>考察定义域

<2>均值不等式使用条件 5.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关注问题:<1>判定时,先考察定义域。

<2>用定义证明单调性时,最好是证哪个区间上的单调性,在哪个区间上任取x1及x2。 <3>求复合函数单调区间问题,内、外层函数单调区间及定义域,有时需分类讨论。 <4>由周期性及奇偶性(对称性)求函数解析式。

<5>“奇偶性”+“关于直线x=k”对称,求出函数周期。 6.比大小问题

基本方法:<1>粗分。如以“0”,“1”,“-1”等为分界点。 <2>搭桥 <3>结合单调性,数形结合 <4>比差、比商 <5>利用函数图象的凸凹性。 7.函数的图象 <1>基本函数图象

<2>图象变换 ①平移 ②对称(取绝对值) ③放缩 易错点:复合变换时,有两种变换顺序不能交换。如下: 取绝对值(对称)与平移

7

例:由y?x图象,经过如何变换可得下列函数图象?

<1> y?|x|?1 <2>y?|x?1| 分析:<1> y?x?x?1x?|x|x?????y?x?1?????y?|x|?1.

平移对称 <2> y?评述:要由y?x?|x|x?x?1x?????y?|x|?????y?|x?1|.

对称x得到y?|x|?1只能按上述顺序变换,两顺序不能交换。

平移与关于y=x对称变换

-1

例:y=f(x+3)的反函数与y=f(x+3)是否相同?

??f(x?3)的反函数。 分析:①y?f(x)????y?f(x?3)????平移对称x?x?3(x,y)?(y,x)??y?f ②y?f(x)??????对称(x,y)?(y,x)?x?3?1(x)?x?????f?1(x?3).

平移 ∴两个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也可以用具体函数去验证。) (三)重点题型例题:

例1.判断函数f(x)?(1?tgx?tg)?sinx的奇偶性及周期性。

x2??x?k???x?2k?????2?2??分析:<1>定义域:??(k?Z)

x?k???x?k????2??2? ∴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图: 又f(x)?(1?tgx?1?cosx)sinx?tgx sinx ∴ f(-x)=-f(x),

∴ f(x)周期?的奇函数。

评述:研究性质时关注定义域。

例2.<1>设f(x)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f(x?3)??1,又当x∈[-3,-2]时,f(x)f(x)=2x,求f(113.5)的值。

<2>已知f(x)是以2为周期的偶函数,且当x∈(0,1)时,f(x)=x+1.求f(x)在(1,2)上的解析式。

1 f(x)1?f(x), ∴ f(x)周期T=6, ∴ f(x?6)??f(x?3)解:<1>∵ f(x?3)?? ∴ f(113.5)=f(6?19-0.5)=f(-0.5). 当x∈(-1,0)时,x+3∈(2,3).

∵ x∈(2,3)时,f(x)=f(-x)=2x. ∴ f(x+3)=-2(x+3).

8

11, ?f(x?3)2(x?3)111 ∴ f(?)??.

1252?(??3)2 ∴ f(x)?? <2>(法1)(从解析式入手) ∵ x∈(1,2), 则-x∈(-2,-1), ∴ 2-x∈(0,1), ∵ T=2.

∵ f(x)=f(-x)=f(2-x)=2-x+1=3-x. ∴ f(x)=3-x, x∈(1,2).

小结:由奇偶性结合周期性,将要求区间上问题转化为已知解析式的区间上。 (法2)(图象) f(x)=f(x+2)

如图:x∈(0,1), f(x)=x+1. x∈(-1,0)→f(x)=-x+1.

x∈(1,2)→f(x)=-(x-2)+1=3-x. 注:从图象入手也可解决,且较直观。

2

例3.<1>若x∈(1,2)时,不等式(x-1)

2

<2>已知二次函数f(x)=x+ax+5对任意t都有f(t)=f(-4-t),且在闭区间Z[m,0]上有最大值5,最小值1,求m的取值范围。

2

分析:<1>设 y1=(x-1), y2=logax

x∈(1,2),即x∈(1,2)时,曲线y1在y2的下方,如图: ∴ a=2时,x∈(1,2)也成立,∴a∈(1,2]. 小结:①数形结合 ②变化的观点

③注意边界点,a=2,x取不到2, ∴仍成立。 <2>∵f(t)=f(-4-t), ∴ f(-2+t)=f(-2-t)

2

∴ f(x)图象关于x=-2对称, ∴ a=4, ∴ f(x)=x+4x+5.

2

∴ f(x)=(x+2)+1, 动区间:[m,0], ∵ x∈[m,0], [f(x)]max=5, [f(x)]min=1, ∴ m∈[-4,0].

小结:函数问题,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如二次函数问题中常见问题,定函数动区间及动函数和定区间,但两类问题若涉及函数最值,必然要考虑函数的单调区间,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关键在于其图象对称轴的位置。以发展的眼光看,还可解决一类动直线定曲线相关问题。

例4.已知函数f(x)?logax?5,(a?0且a?1).(黄冈2011,二模 理科) x?5 (I)判定f(x)在x∈(-∞,-5)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II)设g(x)=1+loga(x-3),若方程f(x)=g(x)有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I)任取x1

又 (x1-5)(x2+5)>0 且(x1+5)(x2-5)>0 0?(x1?5)(x2?5)?1,

(x1?5)(x2?5) ∴ 当a>1时,f(x1)-f(x2)<0, ∴ f(x)单调递增, 当00,∴f(x)单调递减。

9

(II)若f(x)=g(x)有实根,即:logax?5?1?loga(x?3)。 x?5?x?5?0? ∴ ?x?5?x?5.

??x?3?0x?5?a(x?3)有大于5的实根。 ∴ 即方程:

x?5x?5(x?5) (法1)a? (∵ x>5) ?(x?3)(x?5)(x?5?2)(x?5?10)

?x?5?2(x?5)?12(x?5)?20 ∴ a?(0,1(x?5)?20?12(x?5)?112?220?3?5 163?5]. 16x?5?a(x?3)(1)有大于5的实根, (法2)(实根分布)

x?5 方程(1)化为:ax+(2a-1)x-15a+5=0.

2

∵ a>0, ∴Δ=64a-24a+1≥0.

2

???5 ①有一根大于5 ???.

f(5)?0?????0?3?5?a?(0,]. ②两根均大于?f(5)?016?1?2a??5?2a 小结:实根分布即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及不等式组解决问题。用此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时,具体步骤为:①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②图象对称轴的位置。③图象与x轴交点。④端点函数值的符号。此题(2)中,也可以用韦达定理解决。

小结:

函数部分是高考考察重点内容,应当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配备必要例题,理顺基本方法体系。

练习:

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1)=1,若m,n∈[-1,1],m+n≠0时,有

f(m)?f(n)?0。

m?n<1>用定义证明f(x)在[-1,1]上是增函数。

2

<2>若f(x)≤t-2at+1对所有x∈[-1,1],a∈[-1,1]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2)|t|≥2或t=0.

10

sin(???)?5cos(2???)5 (2)1+cos2?-sin2?.

3??23sin(??)?cos(??)22解:由已知:-sin?=2cos?,有 tg?=-2, 则

?sin??5cos??tg??57(1)原式===-。

5?3cos??sin??3?tg?52

(2)1+cos?-sin2?

255sin2??2cos2??sin2?tg2??2??2tg?22== 222sin??cos?tg??1(1)

(?2)2?2?5(?2)16==. 25(?2)?1asin??bcos?评述:对于形如为关于sin?与cos?的一次分式齐次式,处理的方法,

csin??dcos?52

就是将分子与分母同除以cos?,即可化为只含tg?的式子。而对于1+cos?-sin2?属于

222

关于sin?与cos?的二次齐次式。即sin?+2cos?-5sin?cos?. 此时若能将分母的“1”用22

sin?+cos?表示的话,这样就构成了关于sin?与cos?的二次分式齐次式,分子分母同除以2

cos?即可化为只含有tg?的分式形式。

例7.求函数y=25?x2+logsinx(2sinx-1)的定义域。(黄冈,二模 理科)

??25?x?0??5?x?5???5???sinx?0(k?Z) 解:使函数有意义的不等式为:? ? ?2k???x?2k??66??sinx?1???2sinx?1?0?x?2k??(k?Z)?2?将上面的每个不等式的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取公共部分,由于x?[-5,5],故下面的不等式的范围只取落入[-5,5]之内的值,即

2∴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3?3?7????5?)∪(-,-)∪(,)∪(,)。

2266226sec??tg??11?sin?例8.求证:=.

sec??tg??1cos?[-5,-证法一(左边化弦后再证等价命题) 1sin???11?sin??cos?左边=cos?cos?=

1sin???11?sin??cos?cos?cos?要证

1?sin??cos?1?sin?=

1?sin??cos?cos?只需证:(1+sin?+cos?)cos?=(1-sin?+cos?)(1+sin?)

2

左边=cos?+sin?cos?+cos?

16

右边=1-sin?+cos?+cos?sin?=cos?+cos?+sin?cos? ∵左边=右边,∴原等式成立。 或证等价命题:

22

1?sin??cos?1?sin?-=0

1?sin??cos?cos?证法二(利用化“1”的技巧)

sec??tg??(sec2??tg2?)左边=

sec??tg??1=

?sec??tg??(1?sec??tg?)=sec?+tg?=1?sin?=右边。

sec??tg??1cos?证法三(利用同角关系及比例的性质)

22

由公式 sec?-tg?=1

?(sec?-tg?)(sec?+tg?)=1

1sec??tg??=.

sec??tg?1sec??tg??11?sin?=sec?+tg?=.

1?sec??tg?cos?证法四(利用三角函数定义)

yyrx证sec?=, tg?=, sin?=, cos?=.

xrxr然后代入所证等式的两边,再证是等价命题。 其证明过程同学自己尝试一下。

评述: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实质,就是逐步消除等号两边结构差异的过程,而“消除差异”的理论依据除了必要三角公式以外,还需要有下列等式的性质:

(1)若A=B,B=C则A=C(传递性) (2)A=B?A-B=0

A(3)A=B?=1 (B?0)

BAC(4)=? AD=BC (BD?0)

BD(5)比例:一些性质,如等比定理:

aa?a2???ana1a2aaa若1=2=??=n,则1===??=n。 b1b2bnb1?b2???bnb1b2bn由等比定理有:

1.如果?是第二象限角,则限

2.在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 A、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是{?|?=2k?+

?所在的象限是( ) 2A、第一象限 B、第一或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二或第四象

?2, k?Z}

B、终边在y=x的直线上的角的集合是{?|?=k?+C、与(-

?43, k?Z} , k?Z}

?3)的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k?-

?D、终边在y=-x的直线上的角的集合是{?|?=2k?-3.若?

?4, k?Z}

3logsin??, 则22等于( ) 217

A、sin(?-?) B、-sin? C、cos(?-?) D、-csc? 4.函数y=2sin(

x??)在[?,2?]上的最小值是( ) 26A、2 B、1 C、-1 D、-2 5.已知函数y=cos(sinx),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定义域是[-1,1] B、它是奇函数; C、它的值域是[0, 1] D、它是周期为?的函数 6.设0

?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sin(sinx)

?3?4=,cos=-,则??[0, 2?],终边在( )

5252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如果一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那么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11?1A、sin B、 C、 D、2sin

1226sin22k?16?+?) (k?Z), 结果是( ) 72??6??A、tg B、ctg C、ctg D、-tg

77779.化简三角函数式tg(10.设??(0,

?2),A??cos???sin?,B??sec??tg?的大小是( )

A、A>B B、A≥B C、A

答案: B B D C D A D C B C

5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之解题作用

正、余弦函存在着有界性,即sinx?1,cosx?1,在一些数学问题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沟通三角函数与数值间的关系,能大大简化解题过程。

例1.若实数x满足log2x?2sin??3,求x?2?x?32的值。(黄冈,二模 理科) 解:原方程可化为sin??3?log2x, 2 18

因为?1?sin??1,所以?1?3?log2x?1, 2所以1?log2x?5,所以2?x?32 所以x?2?x?32?x?2?32?x?30。

例2.在?ABC中,cos?A?B??sin?A?B??2,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因为cos?A?B??1,sin?A?B??1,又cos?A?B??sin?A?B??2, 所以cos?A?B??1,sin?A?B??1 而???A?B??,0?A?B??, 于是A?B?0,A?B?所以,A?B??2

?4。故?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例3.已知四边形ABCD中的角A、C满足cos求证:B?D?? 证明:由已知条件有cos2A?CAC3?sin2?sin2? 3324A?C1?2A?1?2C?3??1?cos???1?cos?? 32?3?2?3?4所以cos?由于cos2A?CA?C1?A?C?cos??0 ??cos3334??A?CA?CA?C1?1。从而cos2?cos??0 333422A?C1?A?C1???所以?cos???0,但?cos???0,

3232????A?C1A?C1??0,cos?。 3232所以A?C??,故B?D??。

所以cos例4.已知函数f?x??ax?b,2a?6b?3,求证:对于任意x???1,1?,有

22f?x??2。

证明:因为2a?6b?3,所以?22?2???3a????2?2b?2?1。

221cos? a?sin?,2b?cos?,则a?sin?,b?33219

所以f?x??31sin?x?cos??22?3x2?11?sin????????arctg??? 23x??3x2?13x2?1从而f?x?? sin??????22又x?1,故f?x??例5.证明:1?证明:设

23x?122?4?2 234sin??cos??2。

34sin??cos??k,则只须证明1?k?2。

因为k?sin??cos??2sin?cos?? ?1?sin2???sin??cos??2?2sin2?

2sin2?

2因为0?sin2??1,所以1?k?从而1?k?2。故1?342?2?22,

cos??2。

34sin??例6.复数z1,z2,z3的幅角分别为?、?、?,z1?1,z2?k,z3?2?k,且z1?z2?z3?0,问k为何值时,cos?????分别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因为z1?cos??isin?,z2?k?cos??isin??,z3??2?k??cos??isin??, 因为z1?z2?z3?0,

所以?cos??kcos???2?k?cos???i?sin??ksin???2?k?sin???0。 因而cos???kcos???2?k?cos?,sin???ksin???2?k?sin?。 两式平方相加得1?k2??k?2??2k?k?2?cos?????

2由题设知k?0,k?2,

2?k?2??k2?13所以cos????????(*) ?1?22k?k?2?2?k?1??2因为cos??????1,所以?2?32?k?1??22?0,

20

解之得

13?k?。 221。 2由(*)知,当k?1时,?cos??????min??又由(*)及

1313?k?知,当k?、时,?cos??????min??1。

2222例7.设a为无理数,求证:函数f?x??cosx?cosax不可能是周期函数。 证明:假设f?x?是周期函数,则存在常数T?0,使对于任意的x,

cos?x?T??cosa?x?T???cosx?cosax都成立。

令x?0得,cosT?cosaT??cos0?cos0?2 因为cosT?1,cosaT?1,所以cosT?cosaT?1 从而T?2K?,aT?2L?K,L为整数 所以a???aTL?。 TKL为有理数,但a为无理数,这是不可能的,故命题成立。 K此时K,L为整数,则

1.(2010年全国)在(0,2?)内,使sinx>cosx成立的x取值范围为( )。

?5?,)?(?,) B、(,?)

4424?5??5?3?) D、(,?)?(,) C、(,44442 A、(解:在(?????5?,)内,sinx>cosx,在[,?]内sinx>cosx;在(?,)内,sinx>cosx;综4224上,∴ 应选C。

2.(2011年黄冈) tg3000?ctg4050的值为( )。

A、1?3 B、1?3 C、?1?3 D、?1?3 解:tg3000?ctg4050

?tg(3600?600)?ctg(3600?450) ??tg60?ctg4500

??3?1∴ 应选B。

3.(黄冈,二模 理科)已知点P(sin?-cos?,tg?)在第一象限,则在[0,2?]内?的取值范围是( )

5???5?) B、(,)?(?,)

244424?3?5?3???4?)?(,) D、(,)?(,?) C、(,2442423 A、(?3?,)?(?, 21

?sin??cos??0?sin??cos???解:由题设,有?tg??0 ???3?

??(0,)?(?,)?0???2??22?? 在[0,2?)的范围内,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sinx和y=cosx的图像,可在??(?5?4,4)时,sin?>cos?。

∴??(??5?,)?(?,) 424 应选B。

4.(1998年全国)sin600?的值是( )。 A、

1133 B、? C、 D、? 2222解:sin600?=sin(360?+240?)=sin240?

=sin(180?+60?)=-sin60? =? ∴应选D。

3 26高考数学数列重点题型分析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例1.A={递增等比数列的公比},B={递减等比数列的公比},求A∩B. 解:设q∈A,则可知q>0(否则数列为摆动数列).

nn-1n-1

由an+1-an=a1·q-a1·q=a1·q(q-1)>0,得 当a1>0时,那么q>1;当a1<0时,则0<q<1. 从而可知 A={q | 01}.

nn-1n-1

若q∈A,同样可知q>0.由an+1-an=a1·q-a1·q=a1·q(q-1)<0,得 当a1>0时,那么0<q<1;当a1<0时,则q>1. 亦可知 B={q | 01}. 故知A∩B={q | 01}.

说明:貌似无法求解的问题,通过数列的基本量,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22n-1

例2.求数列1,(1+2),(1+2+2),??,(1+2+2+??+2),??前n项的和.

分析:要求得数列的和,当务之急是要求得数列的通项,并从中发现一定规律.而通项又是一等比数列的和.设数列的通项为an,则an=1+2+2+??+2-1.从而该数列前n项的和

23n

Sn=(2-1)+(2-1)+(2-1)+?+(2-1)

2

n-1

1·(1-2)n= =2

1-2

n

22

2·(1-2)n+1

=(2+2+2+?+2)-n= -n=2-n-2.

1-2

2

3

n

n

说明: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an)n(n?1)?na1?d 22(q?1)?na1?n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a1?anq

?(q?1)?1?q?1?q3、 Sn?1k?n(n?1) ?2k?112k?n(n?1)(2n?1) ?6k?113k?[n(n?1)]2 ?2k?1nnn4、Sn?5、 Sn?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有: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反序相加法求和;

分组法求和;裂项法求和;合并法求和;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等。

1

例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 ,S100=145.设S奇=a1+a3+a5+??+a99,S'

2=a3+a6+a9+??+a99,求S奇、S'.

解:依题意,可得 S奇+S偶=145,

即S奇+(S奇+50d)=145, 即2 S奇+25=145, 解得,S奇=120.

(a1+a100)100

又由S100=145,得 =145,故得a1+a100=2.9

2S'=a3+a6+a9+??+a99 =

(a3+a99)33(a2+a100)33(0.5+a1+a100)33(0.5+2.9)33

= = = =1.7·33=2222

56.1.

说明:整体思想是求解数列问题的有效手段!

例4.在数列{an}中,a1=b(b≠0),前n项和Sn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求证:数列{an}不是等比数列;

(2)设bn=a1S1+a2S2+?+anSn,|q|<1,求limbn。

n??解:(1)证明:由已知S1=a1=b ∵{Sn}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n-1n-2

∴Sn=bq,∴Sn-1=b·q(n≥2)。

n-1n-2n-2

当n≥2时,an=Sn-Sn-1=bq-bq=b·(q-1)·q an+1b(q-1)·q

故当q≠1时, =n-2 =q,

anb(q-1)·qa2b(q-1)

而 = =q-1≠q,∴{an}不是等比数列。 a1b

n-1

23

当q=1,n≥2时,an=0,所以{an}也不是等比数列。 综上所述,{an}不是等比数列。

(2)∵|q|<1,由(1)知n≥2,a2,a3,a4,?,an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2S2,

2

a3S3,?,anS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2242n-4

∴bn=b+a2S2·(1+q+q+?+q) ∵S2=bq,a2=S2-S1=bq-b

2

∴a2S2=bq(q-1)

1-q

∴bn=b+bq(q-1)·2 1-q

2

2

2n-2

∵|q|<1 ∴limq

n??2n-2

=0

2

2

2

1b

∴limbn=b+bq(q-1)· 2 =

1-q1+qn??说明: 1+q+q+?+q的最后一项及这个式子的项数很容易求错,故解此类题时

要细心检验。数列的极限与数列前n项和以及其他任何有限多个项无关,它取决于n→∞时,数列变化的趋势。

二、数列应用题

例5. (2001年全国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1

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 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 .本

5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1

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 。(Ⅰ)设n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an万元,旅游业总

4收入为bn万元. 写出an,bn的表达式(Ⅱ)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15

解:第1年投入800万元,第2年投入800×(1- )万元??,

541n-1

第n年投入800×(1- )万元

5

11n-14n所以总投入an=800+800(1- )+??+800×(1- )=4000[1-( )]

5551

同理:第1年收入400万元,第2年收入400×(1+ )万元,??,

41n-1

第n年收入400×(1+ )万元

4

2

4

2n-4

bn=400+400×(1+ )+??+400×(1+ )n-1=1600×[( )n-1]

5n4n(2)∴bn-an>0,1600[( )-1]-4000×[1-( )]>0

454n5n化简得,5×( )+2×( )-7>0

54

1

41454

24

4n24n22

设x=( ),5x-7x+2>0 ∴x< ,x>1(舍) 即( )< ,n≥5.

5555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数学问题应用题重点在过好三关:(1)事理关:阅读理解,知道命题所表达的内容;(2)文理关:将“问题情景”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用数学关系式表述事件;(3)数理关:由题意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解答这一数学模型,得出符合实际意义的解答。

例6.某县位于沙漠地带,人与自然长期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到2001年底全县的绿化率已达30%。从2002年开始,每年将出现这样的局面,即原有沙漠面积的16%将被绿化,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原有绿化面积的4%又被沙化。 3

(1)设全县面积为1,2001年底绿化面积为a1= ,经过n年绿化总面积为an+1

1044

求证an+1=+ an

255

(2)至少需要多少年(年取整数,lg2=0.3010)的努力,才能使全县的绿化率达到60%? (1)证明:由已知可得an确定后,an+1表示如下:an+1= an(1-4%)+(1-an)16%

44

即an+1=80% an +16%= an +

525

44

(2)解:由an+1= an+可得:

525

4444244n4an+1- = (an- )=( )(an-1- )=?=( )(a1- )

5555555

14n4314n4314n-1

故有an+1=- ( )+ ,若an+1≥ ,则有- ( )+ ≥ 即 ≥( )

2555255525

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lg2≥(n-1)(2lg2-lg5)=(n-1)(3lg2-1)

lg2

故n≥ +1>4,故使得上式成立的最小n∈N+为5,

1-3lg2

故最少需要经过5年的努力,才能使全县的绿化率达到60%.

三、归纳、猜想与证明

12

例7.已知数列{ an}满足Sn+an= (n+3n-2),数列{ bn}满足b1=a1,

2且bn=an-an-1-1(n≥2).

(1)试猜想数列{ a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112

解:(1)∵Sn+an= (n+3n-2),S1=a1,∴2a1= (1+3×1-2)=1,

22

1111712

∴a1= =1- .当n=2时,有 +2a2= (2+3×2-2)=4, ∴a2= =2-2

2222421

猜想,得数列{ an}的通项公式为an=n-n 2(2)若cn=b1+b2+?+bn,求limcn的值.

n?? 25

=?=(b1)

2n?112n?1=( ) 2

∴Sn=b1+b2+?+bn

11212212312412n?11n= +( )+( )+[( )+( )+?+( )]=1-( ) 2222222777

由此可知,当n<3时,Sn< ,当n=3时,Sn= ,当n>3时,Sn> .

888又∵2

n-1

=(1+1)

n-1

23n-1=1+C1n-1+Cn-1+Cn-1+??+Cn-1

则当n≥4时,2

n-1

2>1+C1n-1+Cn-1

(n-1)(n-2)

=1+(n-1)+ >n+1

212n?11n+1∴( )<( ) 22

11212212312412n?11n∴Sn= +( )+( )+[( )+( )+?+( )]=1-( )

22222227由此可知,当n≥4时,Sn> .

8

112122111137

当n=3时,Sn= +( )+( )= + + = < .

22224161687

故知当n≤3 时,Sn< .

8

说明:本题是一道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首先应准确地求出f(x)及其定义域。搞清定义域是解题成功的一半。根据函数f(x)解析式的特点,也可以利用三角代换x=asecθ,π3π-1

θ∈[0,)∪[π,) ,求函数f(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

22

4an-2Ban+C例13.已知数列{an}中,a1=4,an+1= ,是否存在这样的数列{bn},bn= ,

an+1an+A其中A、B、C为实常数,使得{bn}是等比数列而不是等差数列?证明你的结论,并求{an}的

取值范围。

解:假设这样的{bn}存在,则应有

4an-24B+CC-2BB· +Can+

an+14+A4+ABan+1+C

bn+1= = =

an+1+A4an-2A-2

+Aan+an+14+ABan+C

又 bn=

an+A

存在q≠0,q≠1,q为常数,使bn+1=qbn,对n∈N都成立,于是比较两边的分子和分母,有

-1

31

?????

A-2

=A (1)4+A4B+C

=Bq (2) 4+AC-2B

=Cq (3)4+A

由(1)可解得A=-1或-2,由(2)、(3)可解得B=-C或C=-2B。

?A=-11°若? 代入(2)知q=1(B、C不能为0,否则bn=0,不合题意要求)舍去。

?B=-C?A=-122°若? 代入(2)得q= 3?C=-2B?A=-23

3°当? 时,q= 2?B=-C?A=-2

4°当? 时,q=1(舍去)

?C=-2B

23

故现只取A=-1,B=1,C=-2,q= (不必考虑q= 时的情况,因为只证存在性)。

32an-2

得bn= an-1

所以满足题设条件的数列存在。

对于{an}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这样解. 4an-2

∵an+1-an= -an

an+1

(an-2)(an-1)=- ,a1=4>2,故a2

(an+1)

如果能证明所有的an都大于2,便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是单调递减的。事实上 4an-22(an-2)

∵an+1-2= -2= an+1an+1

由上式,我们也可用数学归纳法由a1>2,得an>2,所以{an}单调递减。且因为an>2,所以

2(an-2)2

an-2= < (an-1-2)

an+13222n-1

<( )(an-2-2)

n??说明:存在性问题的解法常是假设存在经过推理、运算或是求出结论得出存在或是得出矛盾证明不存在。本题的{an}的范围还可用前半部分的结论来求。解法如下:

a1-222n an-22n

b1= = ,故bn=( )∴ =( )

a1-133an+13∴an=

12n

1-()3

+1

由此易得an∈(2,4]。

32

例14. (1)设数列{cn},其中cn=2+3,且数列{cn+1-pcn}为等比数列,求常数p。(2)设数列{an}、{bn}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cn=an+bn,证明:{cn}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1)∵{cn+1-pcn}是等比数列,故有

2

(cn+1-pcn)=(cn+2-pcn+1)·(cn-pcn-1)

nn

将cn=2+3代入上式,得: n+1n+1nn2n+2n+2n+1n+1nnn-1n-1

[2+3-p(2+3)]=[2+3-p(2+3)]·[2+3-p(2+3)]

1nn

整理得: (2-p)(3-p)·2·3=0

6

解之得:p=2或p=3。

(2)设{an},{bn}的公比分别为p,q,p≠q,cn=an+bn。

2222222

为证{Cn}不是等比数列,只要证明c2≠c1·c3 事实上: c2=(a1p+b1q)=a1p+b1q+2a1b1pq

22

c1c3=(a1+b1)(a1p+b1q)

222222

=a1p++b1q+a1b1(p+q)

222

∵p≠q,∴p+q>2pq,又a1,b1不为零,∴c2≠c1·c3,故{cn}不是等比数列。

说明: 本题是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其证法很多,建议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此题。我们可以得出更一般的结论;

nn

推论1:设数列{cn},cn=a+b且a≠b,则数列{cn+1-pc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p=a或p=b。

推论2:设{an}、{bn}是两个等比数列,则数列{an+b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n},{bn}的公比相等。

推论3:公比为a、b的等比数列{an},{bn},且a≠b,s、t为不全为零的实数,cn=san

+tb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t=0。

例15.数列{an}中,a1=8,a4=2且满足an+2=2an+1-an n∈N(黄冈,三模 理科)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Sn=|a1|+|a2|+?+|an|,求sn;

1

(3)设bn= ( n∈N),Tn=b1+b2+?+bn( n∈N),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m,

n(12-an)m

使得对任意n∈N,均有Tn> 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

解:(1)由an+2=2an+1-an?

a4-a1an+2-an+1=an+1-an,可知{an}成等差数列,d= =-2

4-1-∴an=10-2n

(2)由an=10-2n≥0得n≤5

2

∴当n≤5时,Sn=-n+9n

2

当n>5时,Sn=n-9n+40

?-n+9n 1≤n≤5故Sn=?2 (n∈N)

?n-9n+40 n>5

2

nn

11111

(3)bn= = = (- )

n(12-an)n(2n+2)2nn+1

33

∴Tn= b1+b2+?+bn

1111111111

= [(1- )+( - )+( - )+??+( - )]= (1- )=

222334n-1n2n+1n

2(n+1)

n-1> >Tn-1>Tn-2>??>T1. 2n

mm1

∴要使Tn> 总成立,需

323247.

7高考数学数列专项训练{黄冈题库}

一.选择题:

1.lgx,lgy,lgz成等差数列是x,y,z成等比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文)在等比数列?an?中,则a7·a11=6,a4?a14?5,则

a20=( ) a10A.

232323 B. C.或 D.?或? 323232(理)若

?an?是等比数列,其中a3,a7是方程2x?3kx?5?0的两根,且

2(a3?a7)2?4a2a8?1,则k的值为( )

A.?282211 B.11 C.?11 D. 33333.数列?an?满足an

A.?>0 B.?<0 C.?=0 D.?>-3 4.设数列1,(1+2),(1+2+2)?(1+2+2+?+2nn22n?1)的前n项和为Sn,则Sn等于( )

n?1A.2 B.2-n C.2-n D.2n?1-n-2

5.某工厂月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p,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

A.12P B.p

12

C.(1?p)?1 D.(1?p)

12126.在数列?an?中,已知a1?1,a2?5,an?2?an?1?an(n?N?),则a2006等于( )

A.5 B.4 C.-1 D.-4

7.(理)给出一系列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C6H6,C10H8,C14H10?,则该系列化合物的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可无限接近于( )

34

A.95% B.96% C.97% D.98% (文)若数列?xn?的前n项和为Sn,且loga(sn?1)?n,则数列?xn?( )

A.只能是递增的等比数列 B.只能是递减的等差数列 C.只能是递减的等比数列 D.可能是常数列 8.已知1是a与b的等比中项,又是

11a?b与的等差中项,则2的值为( ) aba?b21111A.1或-? B.1或- C.1或 D.1或

332222229.若方程x?5x?m?0与x?10x?n?0的四个实根适当排列后,恰好组成一个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则m:n的值为( )

A.4 B.2 C.

?511 D. 24510.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2,其前11项的几何平均数为2,若在这前11项中抽取一项后的几何平均数为2,则抽出的是( )

A.第6项 B. 第7项 C. 第9项 D. 第11项

11.如图所示,在杨辉三角中,斜线AB上方箭头所示的数组成的一个锯齿形的数列:1,2,3,3,6,4,10,?,记这个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S(n),则S(16)等于( )

A.128 B.144 C.155 D.164 12.(理)在等比数列?an?中,a1?sec?(?为锐角),且前n项和Sn满足limSn?n??51,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1A.(0,

????) B.(0,) C.(0,) D.(0,) 6432(文)根据调查,预测某家电商品从年初开始的n个月内累积的需求量Sn(万件)近似的满足Sn?n21n?n2?5??n?1,2,3,?,12?,按此预测,在本年度需求量超过1.5万件的月?90

B.6月和7月

10份是( )

A.5月和6月 二.填空题:

2C.7月和8月

2D.8月和9月

1013.已知lgx?lgx?...?lgx?110,则lgx?lgx????lgx=_____________ 14.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N*). 关于数列?an?有下列三个命题: (1)若?a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an?an?1(n?N*);

(2)若Sn?an2?bn?a、b?R?,则?an?是等差数列;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c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