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10-27 09: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甘政办发?2011?301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现代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促进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成就

1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全省物流业也进入了整合、推进和提升的新时期,为“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物流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0年,甘肃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399.63亿元,全社会货运量达2.9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1607.25亿吨公里,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运输量分别占总运输量的82.91%、16.98%;全省从事物流的各类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1.34%左右;新兴第三方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年业务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物流外包趋势明显。中铁快运、中铁行包、中铁现代等一批国内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纷纷落户甘肃。

表1:甘肃省2005年—2010年物流业主要指标表(单位:亿元)

年份 2005 内容 总收入 增加值 占服务业 增加值比重 420.85 125.39 15.84% 477.54 143.69 16.08% 534.97 168.29 16.33% 620.23 204.5 16.46% 712.83 238.09 17.33% 828.88 286.47 18.66%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物流运输网络初具形态。陇海、兰新、甘青、甘武、宝中等铁路线和10条国道、30余条省道、900余条县乡公路、1300多公里内河航道、4000多公里输油(气)管线以及快速发展的民用航空共同构筑的

2

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覆盖全省,基本形成了铁路运输干线化、公路运输网络化、民航运输辐射化、管道运输系统化的布局。全省范围内涌现了一批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大型仓储配套设施等日趋完善。以新式自动化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自动分拣装备为代表的新型物流技术装备和工具开始应用,物流效率有了较快提升。

表2:2006—2010年甘肃省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单位:万吨)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 年份 公路 所占比例 (%) 86.589 85.832 79.943 81.65 82.906 所占比例 (%) 13.207 13.984 19.818 18.227 16.981 所占比例 (%) 0.005 0.005 0.006 0.005 0.004 所占比例 (%) 0.199 0.179 0.233 0.118 0.109 铁路 航空 水运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3826 25325 18201 20812 24050 3634 4126 4512 4646 4926 1.29 1.36 1.44 1.33 1.13 55 53 53 30 31.7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全省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47.85亿元,增长25.97%;邮政业务总量8.49亿元,增长5.39%。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1.9万户,比上年末下降9.26%,其中城市265.36万户,下降7.2%;农村146.54万户,下降12.77%;移动电话用户1390.08万户,本年新增195.7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9.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45%。与此同时,甘肃省道路信息化建设较快发展,省运输信息中心及14个市州级道路信息中心、86个县市区级信息站、150个运输企业信息站相继建成,

3

初步实现了公路运输四级联网运行。“甘肃运输信息网”、“甘肃电子商务网”、“甘肃物流网”、“甘肃邮政网”等一些专用物流信息网络相继建成开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跟踪服务系统、道路运输视频系统投入使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四)物流政策环境大幅改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甘政办发?2002?53号)、《关于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02?65号)、《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支持邮政服务“三农”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09?122号)等文件,通过用地保障、财税扶持、融资支持、便利通行等政策扶持,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快速转变。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机遇和挑战

(一)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甘肃位于中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接合部,地处西北地区的中心位臵,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坐中联七、濒藏临疆的区位优势,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对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市场辐射范围约345万平方公里,覆盖人群超过1亿人。新亚欧大陆桥横贯甘肃全境,1200公里的甘肃段占据陆桥中国部分总长度的1/3。省会兰州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核心位臵、黄河经济带一级开发轴线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二级开发轴线的交汇处,是进入新疆、青海的咽喉要道,是陇海线、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辐射源。

2.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甘肃是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兼备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是联系全国并通向中亚、西亚的重要交通枢纽、邮电通讯枢纽和能源运输大通道。陇海、兰新、包兰、兰青4条铁路干线和国家四大主干光缆在此

4

交汇,312、212、109、310等10条国道主干线在省内纵横交错,4条输油管道、5条输气管道主干线通过甘肃境内,以兰州中川机场为中心,敦煌、嘉峪关、庆阳、夏河等覆盖大部分市州的支线机场为触角的航空网络正在形成。今后几年,随着兰渝铁路、兰成铁路、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项目和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枢纽编组站、兰州新客站等铁路枢纽配套工程的建设完成,以及公路、航空建设力度的加大,甘肃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冲和物流集散地位更加突出,必将成为西北地区物资商品的后勤保障、实物配送的重要物流枢纽。

3.产业体系优势。甘肃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食品、国防军工等为主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甘肃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型能源产业,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10兆瓦光伏发电基地,由此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与产品生产形成了对工业物流的强大需求。同时,甘肃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种子产区、第三大马铃薯产区和五大牧区之一,也是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之一和高原夏菜、瓜果、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表3: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卷烟 原煤 原油 原油加工量 单位 万箱 万吨 万吨 万吨 产量 80 4547.2 382.14 1383.54 比上年增长(%) 2.04 14.2 14.05 -3.71 5

统、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的,优先列入各级政府科技创新资金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国土部门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时,对纳入规划的物流重点项目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可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对政府供应的物流用地,应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出让。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出让收入依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税务部门要抓紧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结合增值税改革试点,尽快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研究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既要促进物流企业集约使用土地,又要满足大宗商品实际物流需要。铁路部门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对于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物流园区、工业企业物流设施,需要与铁路接轨的,应当积极支持,在接轨政策和运力计划安排上给予倾斜;要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改造提升现有铁路专用线资源,鼓励企业发展战略平台,实现铁路和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三)改善经营环境。

完善物流法规政策体系,制定物流配送车辆通行便利措施和降低物流企业规费负担的政策,积极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各种费用,严禁违规对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按照规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控制收费公路规模,优化收费公路结构。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监管力度,撤并不合理的收费站点,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办法,

31

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物流市场准入制度和交易规则,规范经营行为,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规定,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改进资质审批管理方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倡导合法诚信经营,创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物流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把物流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鼓励民营、吸引民(外)资、利用民力、发展民企上。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搭建物流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完善物流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扩大开放与合作。

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加速我省物流业国际化进程。合理规划全省陆路航空口岸布局,改善口岸通关管理,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加强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快与国际物流业接轨,提高物流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

(六)积极培育和引进物流人才。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支持我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通过开展物流工程和管理的本科教育等方式加强物流相关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深化物流领域方面的课题研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努力培养物流经营管理与技术开发人才,拓宽人才培

32

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体系,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计划地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加强商贸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七)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物流协会的整合和建设,引导协会履行服务、自律和协调职能,发挥协会在规划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促进物流行业规范自律,推动物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c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