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良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3-10-31 09: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宁市良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政府

2006月2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 4

1、发展基础 ................................................................................................................................................ 4 2、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 5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战略 .............................................................................................................. 7

1、指导思想 ................................................................................................................................................ 7 2、主要目标 ................................................................................................................................................ 8 3、发展战略 ................................................................................................................................................ 9 三、不断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 .......................................................................................................................... 9

1、优化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 10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11 3、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 11 4、提高城镇综合管理能力 ...................................................................................................................... 12 四、全力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 ........................................................................................................................ 12

1、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 .......................................................................................................................... 12 2、扶持发展都市型工业 .......................................................................................................................... 13 3、调整优化经济开发区 .......................................................................................................................... 13 4、加强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14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14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 15 2、完善发展特色旅游业 .......................................................................................................................... 15 3、培育发展总部服务经济 ...................................................................................................................... 15 4、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 .......................................................................................................................... 16 六、稳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7 七、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 19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19 2、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 20 3、加强完善信息化建设 .......................................................................................................................... 20

2

4、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 20 5、积极推进文化良庆建设 ...................................................................................................................... 21 八、全面构建和谐良庆 .................................................................................................................................... 21

1、扩大城乡劳动就业 .............................................................................................................................. 22 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 22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22 4、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 23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 24 6、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 25 九、积极推动体制创新和全方位开放 ............................................................................................................ 25

1、深化体制改革 ...................................................................................................................................... 25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26 3、推动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 26 4、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 27 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27

1、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27 2、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 28 3、大力倡导节约资源 .............................................................................................................................. 28 十一、保障措施 ................................................................................................................................................ 29

1、确立规划的权威性 .............................................................................................................................. 29 2、加强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 29 3、建立后续评估与调整制度 .................................................................................................................. 29

3

南宁市良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年是我城区建制以来的第一个五年,《南宁市良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南宁市良庆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国家、自治区、南宁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主要阐明我城区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城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发展基础

我城区是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南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的新城区。城区总面积1369平方公里,人口20.76万人,是南宁市六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区,共辖良庆、那马、大塘、那陈、南晓五个镇和大沙田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

我城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面临良好的发展形势。一是经济增长迅速。2005年我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9.16亿元,增长14.40%,其中第一产业7.39亿元,增长6.30%,第二产业15.88亿元,增长16.50%,第三产业5.89亿元,增长20.5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55:20。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6亿元,增长47.30%。二是工业优势明显。逐步形成饲料、生物制药、建材和机械加工等特色工业,生物制药业等产业群初具规模。2005年我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63亿元,位列南宁市十二县区之首。三是商贸物流业方兴未艾。我城区建成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有近10万人口,流动人口多,商贸活跃。我城区具备发展现代物流

4

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随着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等项目的落户,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四是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有邕江、五象岭、大王滩、凤亭河水库、屯六水库、绿温泉、竹泉岛和那兰白鹭等生态休闲旅游景点。五是农副产品特色鲜明。形成了一镇一特色的农业生产布局,南晓鸡、大塘鸭、凤亭鱼、那马菠萝、那马罗非鱼、那马奶牛、那陈水果、良庆辣椒等农副产品远近闻名。

我城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同时,积极利用各渠道资金,建设了一批新型体制的民办学校。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卫生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加强。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初步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文体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身进一步普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我城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规模还不大,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700美元,与发达地区相差较大;二是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建成区面积不到全城区总面积的1%,尚未形成城区行政和服务中心;三是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大部分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少,产业集群规模不大;四是城区可支配财力还不足,基本上处于吃饭财政阶段,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五是人民生活还不宽裕,各项社会事业需要进一步完善。

2、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十一五”时期,我城区面临着一系列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不断凸现的区位优势。我城区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和南北钦防城市群的咽喉地带,处于广西内陆向沿海开放扩展过渡区,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三沿”优势。辖区内路网发达,交

5

通便利,桂海高速公路,南北、南蒲二级公路、南防铁路穿境而过,南宁环城高速路横贯北部,城区距南宁机场不足30公里。即将建成的南宁大桥将我城区与琅东连为一体,使我城区成为南宁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突出已有的区位优势。

二是日趋完善的开发条件。根据对南宁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我城区大部分土地开发条件优越,是南宁市南拓发展的重要区域。区域内城镇人口少,建成区面积小,没有老城区改造压力,发展空间大,有利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特别是通过南宁市近几年来大力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沙田和沿海两个开发区功能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发条件显著改善。

三是城市化的强力带动。我城区由原来邕宁县的一部分转变为新设城区,加快城市化将成为未来我城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化不仅将带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促进产业集聚,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将促进人口集中和服务完善,有效改善我城区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区域一体化的迅速推进。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合作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越“两廊一圈”经济走廊的建设,和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北部湾经济区,必将推动我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从2004年起每年在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等项目落户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为我城区加快发展,走向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五是整体有利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从全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革命浪潮和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城区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全国来看,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出台促进西部大开发的优惠

6

政策和措施,对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和南北钦防城市群建设的加快,以及南宁市城市发展建设重心南移,我城区已成为自治区和南宁市的重点建设区域。

面临着以上诸多发展良机,“十一五”时期我城区有望进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阶段,既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又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建设,同时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一是区域竞争问题。随着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各地经济迅速成长,外资等发展资源的流向选择空间更大,国内竞争更趋激烈,特别是周边地区发展很快,我城区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土地制约问题。我城区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由于国家土地政策收紧,如何解决新区发展和工业建设所需大规模用地有较大难度。三是资金短缺问题。我城区底子较薄,目前处于大规模投入阶段,资金缺口较大。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道路、公园、广场、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亟待提高、完善。五是人才缺乏和理念滞后问题。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人才,需要不断的思维理念创新。目前全城区人才缺乏,尤其是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企业经营人才缺乏与我城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很大差距。六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随着产业跨越式发展和人口的不断集聚,环境保护压力很可能进一步加大。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定位和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围绕“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富区、科教兴区、文明建区、依法治区”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全力打造南宁乃至广西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都市

7

型现代农业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加快富裕良庆、文化良庆、生态良庆、平安良庆的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城区建设成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特色新城区。

2、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十一五”时期我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10年达到48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左右,2010年增加值达到10亿元,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左右,2010年增加值达到27亿元,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左右,2010年增加值达到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8:60:22。城区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城镇建设快速推进。要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加快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集约使用,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构建文化良庆。扩大城乡劳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步降低。

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力度,构建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不断加

8

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3、发展战略

为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时期我城区必须贯彻工业带动、北部带动、开放带动三大发展战略。 (1)工业带动战略

工业是我城区所有产业中增长潜力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要积极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全力打造南宁南部新型制造业基地,大力引进、培育工业项目,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开发区,促进工业企业集群,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工业产业升级,不断提高支柱产业竞争力。要利用强大的工业去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

(2)北部带动战略

我城区地域广阔,产业和人口集聚度不高,发展资源有限,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城区未来区域发展将是不平衡的、分层次的。要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离南宁市中心城区较近、开发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北部区域。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北部区域打造成全市重要的行政服务中心、经济贸易文化中心和新型制造业基地,尽快提高北部区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最终带动广大的南部地区发展。 (3)开放带动战略

我城区底子薄、基础差、市场小,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带动,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区外资金、项目,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我城区产业升级。要充分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争多输出我城区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

三、不断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

按照合理布局、有序推进、集约发展的原则,优化调整城镇功

9

能和产业布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我城区的沿江、沿海和生态特色,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精心打造持续发展的繁荣城区、山青水秀的生态城区、舒适愉悦的生活城区。

1、优化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要进一步明确“两带两区一中心”的总体发展格局。“两带”即沿海产业发展带和沿江都市生活与服务带。沿海产业发展带以沿海高速公路和南北二级公路为轴心,向北向南拓展、完善,形成以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南北经济带,其中北部和中部主要发展新型制造业、都市型工业和物流业,南部主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沿江都市生活与服务带沿邕江南岸向东、向西延伸,主要发展行政办公、生态居住、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配套服务业。“两区”为良庆经济开发区和五象岭新区,是“两带”中的重点发展区域。调整和优化现有开发区和开发组团,以良庆经济开发区为核心,重点建设大沙田都市型工业组团,玉洞物流、生物制药产业组团,平乐有色金属建材工业组团,南州工业发展后备组团等组团,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落实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重点发展工业和物流业;五象岭新区以五象岭为主要依托,融合蟠龙组团、玉洞组团、大沙田组团等周边组团,形成以生态和休闲为特色的生产与生活综合服务区。“一中心”即行政办公中心,处于“两带”交汇区域,主要包括北部的蟠龙小区和南部的玉洞小区、东部的良庆小区三个组团,以南宁市、良庆区行政大楼项目建设为重要契机,加快办公楼、高档次宾馆、大型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南宁南部最重要的以行政办公、外向服务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特征的服务中心。

要形成城区-中心镇-一般镇良性发展体系。加快包括五象岭新区、良庆镇区等在内的北部区域建设,并在发展成熟的区域适时考虑设立街道办事处。抓好大塘和那马两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把大塘镇规划建设为工业卫星镇,那马镇规划建设为南宁市集饮食、

10

娱乐和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卫星镇。要加快那陈镇、南晓镇两镇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向城镇集中,引导和促进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使城镇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切实提高我城区城市化水平。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高起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快“两纵两横”建设,“两纵”的建设即扩建银海大道(南北二级公路)、新建平乐大道(南宁大桥延长线道路),“两横”的建设即扩建南蒲大道、新建玉洞大道,完善相关配套路网建设;以此拉开城区框架,扩大城区规模。新建或扩建玉洞公路货运站和铁路货场,促进玉洞的物流业发展。二要加强城市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排水改造工程、那马水厂扩建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能力。三要做好其他重大基础设施改造与整治,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要突出抓好城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适当超前建设电力、燃气、电信、消防、广播电视、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四要加快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机制。

3、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实现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快清理和盘活闲置土地,要在确保基本农田和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保障建设和经济发展用地的需要。坚持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使城区规模化、工业园区化。要健全完善土地储备、拍卖、租赁三项制度,整顿规范土地市场,禁止非法占地和变相圈地。要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规划,加强中心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11

4、提高城镇综合管理能力

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新机制,加大城市交通、市容环境等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管理现代化水平。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降低城镇管理成本。

四、全力打造新型制造业基地

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坚持工业优先发展的方针,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和南北钦防工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工业园、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以新型制造业为主导,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为着力点,进一步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工业结构,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我城区建设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区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地位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1、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速壮大生物制药、饲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和机械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末期形成具有我城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发展体系。

(1)生物制药业

依托现有的医药企业和广西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品、天然药物、中成药、兽药、生物饲料等产品,开发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良好竞争力的新药,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良庆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同时,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天然药物、中成药等产品,支持一批制药企业做大做强。

(2)有色金属深加工业

重点引进扶持南方冶炼化工集团、华锑化工有限公司,广西日

12

星金属化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电解铜及副产品、氧化锑、铜制品等产品,积极推进年产10万吨电解铜、年产5万吨铜制品、年产5万吨氧化锑等项目,争取在我城区形成产业链长、附价值高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

(3)食品工业

充分利用我城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用高新技术提升食品工业,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增强我城区食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建材工业

鼓励现有建材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和装备改造,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引进开发大型建材工业项目,繁荣产品品种,争创著名品牌。

(5)机械制造业

培育扶持现有龙头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发挥高新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6)饲料产业

依据我城区现有饲料竞争力强的优势,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延长产业链,引进畜禽产品深加工项目,提升饲料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扶持发展都市型工业

利用大沙田等建成区现有的楼宇和空置厂房,积极发展占地少、附加值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主攻特色食品、服装服饰、高精尖实用工艺品。同时鼓励都市型工业同现代化商业多种形式的结合,充分发挥都市型工业在缓解我城区就业压力、为城市运营提供配套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3、调整优化经济开发区

聚焦沿海产业发展带,以良庆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核心,调整优化大沙田经济开发区和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沿南北二级公路和桂海高速公路,实施特色工业园组团式滚动发展,形成层次分明、衔接互补、分工协作的带区园体系。

13

按照外向型集群化现代大工业基地的定位,把良庆经济开发区建成南宁市新型制造业基地。同时根据专业分工、错位发展的原则,在良庆经济开发区内形成4个特色园区组团:大沙田都市型工业组团,玉洞物流、生物制药产业组团,平乐有色金属和建材工业组团,南州工业发展后备组团。

以良庆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向南拓展,加大布局调控引导力度,提升特色园区,促进那马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联动发展,形成沿海产业发展带。同时,要把大塘镇列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卫星镇。

4、加强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大力塑造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我城区企业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环境,选择一些优质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鼓励和扶持我城区企业争创名牌。同时积极引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我城区区位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立足市场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完善和提升服务业结构和功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和总部服务经济,加快构筑我城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形成“三圈三极”空间格局。推进实施服务业内圈、中圈和外圈的三圈层布局:内圈为环城高速以内的区域,重点发展都市娱乐休闲、总部服务经济等高附加值服务业,逐步形成强大的辐射功能;中圈环城高速以外城市规划控制的区域,大力发展物流、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业,扩大核心圈的辐射功能;外圈为城市规划控制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商贸

14

服务业等,建设中心镇-一般镇-村多层次的镇村商贸服务业体系,强化内圈的对外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发展以玉洞物流园区、五象岭新区、那马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依托的服务业三大新的增长极。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充分利用我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南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等项目为中心,把我城区建成南宁市乃至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城市群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积极建设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并加大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的力度。加快建设物流信息、运输、配送网络和平台,建设玉洞火车站、那铺火车站等重要物流节点,完善与南部港口、吴圩机场、车站等互动的综合联运系统,突出培育现代化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我城区工业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支撑。

2、完善发展特色旅游业

充分发挥我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构建我城区特色旅游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城郊农业旅游、会议旅游等。

积极塑造南北两个休闲旅游组团:北部组团要利用邕江堤路园、五象岭新区、南宁市文化和体育中心、南宁市行政中心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都市娱乐休闲旅游,努力把我城区建成南宁市都市娱乐休闲核心区。同时要加大休闲旅游项目的招商力度,并重视休闲旅游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推广;南部组团要以那马镇为中心,主动融入中国东盟旅游圈和南宁市环城旅游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会议旅游、城郊农业旅游,打造影响东南亚的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基地。

3、培育发展总部服务经济

我城区是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沿海城市群的咽

15

喉地带,随着南宁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重心南移及五象岭新区的开发建设带动,具有发展总部服务经济的良好条件。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市的契机,大力引进东盟各国企业的办事机构进驻我城区;利用我城区在中心城市知识要素、人力资本和信息要素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发展总部服务经济,力争形成以我城区为核心,以北海、钦州、防城等中等城市为制造基地的“总部服务-加工基地”区域合作模式。同时注意营造我城区发展总部服务经济的软硬环境。

4、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 (1)商贸业

大力建设以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和规模化连锁经营为基础的商业服务网络,形成特色化、网络化的零售商业体系。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商贸企业,鼓励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一批商贸企业,提升商贸服务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农副产品、建材等联动效应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商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2)房地产业

按照建设现代人居环境城市的要求,围绕五象岭新区的建设,积极发展住宅小区、商务公寓、星级酒店等各类房地产项目。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立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培育,形成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中介、流通、服务体系。

(3)各类中介机构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会展企业,培育专业会展;支持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发展,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快组建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4)金融业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要持续稳定增加

16

信贷投入,促进银行业务创新,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发展利用资本市场。

六、稳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区工作重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抓住自治区把我区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机遇,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优质谷、畜禽、水果、水产等作为我城区农业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城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建设优质谷、糖料、荔枝、龙眼、西瓜、蔬菜、乳品、畜牧、水产等九大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重点扶持良庆镇和那马镇的蔬菜、西瓜、乳业、菠萝;大塘和那陈镇的甘蔗、水果、水产品;南晓镇的特色水果和家禽养殖,在我城区逐渐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农业生产布局。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良种、土肥、植保、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流通、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制度,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普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机制。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以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和生态文明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增强水库调蓄能力和农田水渠输水能力,完善凤亭河水库、大王滩灌区节水灌溉配套改造工程。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现全部中心镇通二级以上公路,

17

所有行政村通三~四级公路,50户以上的屯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强以主干道线硬化、排水沟和沼气池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循环。发展农村通讯,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50户以上自然屯通广播电视。改造和完善农村电网,实现50户以上自然屯电力到户。推广使用太阳能、燃气、沼气等清洁能源。

改善村容环境,搞好村庄建设规划,保持村庄清洁卫生,实行人畜分居;改善人居环境,对人畜饮用水源进行改造,推广安装自来水到户,抓好改厨、改厕工作。

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增值增效。加强中心镇建设,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到2010年,实现我城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70%以上。贯彻落实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扶贫工作,加大整村推进和定点帮扶的扶贫工作力度,建立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切实保护和使用好集体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4、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生活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有镇卫生院达国家建设标准。

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到2007年对我城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我城区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18

到2010年,实现我城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比例达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村级灯光球场和舞台。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工业发展和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适当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补偿机制。加快改革农村流通体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组织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中介作用。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发扬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

七、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

充分利用我城区的各类科技、教育、人才和文化资源,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和人才开发水平,大力发展我城区文化事业,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创新体系和学习型城区。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强化城区和各镇中小学校建设,努力创建优质学校。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建立起覆盖全城区的社区教育信息网络。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非义务教育领域,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认真落实教育投入“三增长、一优先”的政策,保证政府财政投入有大幅度增长,畅通教育财政投入主渠道,为教育优先发展提

19

供物质保障。完成各中心学校扩改建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一批农村薄弱学校。

2、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依托的科技开发和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激励和保护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源泉建设。强化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2010年,基本建成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区域创新体系。

3、加强完善信息化建设

以加强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加快建设覆盖全城区的信息基础网络,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完善政务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各专业应用系统,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基建项目管理系统、中小企业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大型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治安和城管监控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适时发布制度,大力提升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信息普遍服务能力,切实提高我城区信息化水平。

4、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我城区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我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健全人才机制。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吸引、

20

管理,完善和创新政府决策、运行和监督体系,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法治型、透明型政府。同时依照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城区公用行业改革,健全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用事业体系;加强土地、资本和技术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土地管理运行机制,培育壮大产权市场;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行业和领域。依法保护私有财产,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和工会组织。建立健全抵押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和改进政府对非有公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政策咨询、员工培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服务和法律支持。加快中介组织、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建设。

3、推动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招商质量。创新招商手段,充分运用代理招商、服务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密切与自治区、南宁市各部位、国内外集团公司等有关方面的联系,拓展招商信息渠道;创新招商方法。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构筑招商平台,引导企业通过参加洽谈、展示、包括论坛等多种形式,拓宽视野,广泛参与对外合作;创新招商载体。既要积极争取工业发展的空间,多争取用地指标,又要集约用地,盘活土地资源;创

26

新招商环境,作好引进企业的各项服务,为投资者搭建一个公共的经济信息平台,让投资企业随时了解政府政策的工作部署、政策的颁布和变化。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大重大技术装备和短缺资源进口。尽快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积累企业国际化经验。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4、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实施“呼应东南亚,融入珠三角,衔接北钦防”的外向带动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以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扩大面向全国、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开放。发挥我城区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优势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强粤港澳的经济交流合作,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主动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努力建设生态良庆。

1、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要完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和服务平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区、镇、村(居)三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网络,把南晓、良庆、

27

那马、那陈、大沙田五个计划生育服务所提升建设成为符合上级规范标准的一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确保计生技术服务辐射所有村、居。大力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严格执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法规,有效遏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独生子女家庭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制度。“十一五”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10‰以内。

2、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妥善处理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优化工艺流程,加强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无害化水平。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管,重点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重点废水污染源全面达标。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未纳入市政管网的区域强制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再生水综合利用,争取到2010年末,建成区内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水塘江、八尺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五象岭森林公园,进一步做好那兰鹭鸟保护区保护工作,建立凤亭河-屯六自然保护区、大王滩水库保护区,在不影响环境保护的情况下有条件地发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生态平衡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大力倡导节约资源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节约资源工作。一要节约能源。实施低能耗、超低能耗、生物质能源等示范工程,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二要节约用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推广旱作节水农业;加强公共建筑设施、生活小区、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三要加强重

28

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延长产品使用效率,加强木材节约代用,节约包装材料,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四要节约用地。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项目建设用地规模。

要制定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办法,把资源节约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强化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使用能耗标识、节能节水认证和环境标志等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十一、保障措施

1、确立规划的权威性

本规划纲要是总揽我城区“十一五”时期发展全局的纲领性规划,对各镇和经济开发区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区域规划起宏观指导作用,是制定其他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他规划原则上不得与本规划纲要相冲突,确保本规划纲要的权威性。

2、加强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规划的宣传与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通过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区域规划、镇和经济开发区规划以及重点项目计划、年度发展计划等,将本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3、建立后续评估与调整制度

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后续监测,规范中期评估制度。若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进行规划修订,以保持本规划纲要的科学性与指导性。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c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