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时作业: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新时间:2023-04-30 11: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作业20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一、选择题

1.近几年每逢春节,“全球点亮中国红”“海外春节庙会”“跨国春晚”“四海同春”等具有浓郁中国年味的各类迎春活动都会在多国举行。中国春节走红海外()

A.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B.说明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C.说明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认同

D.表明文化趋同已成文化发展规律

2.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节庆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既有古代文化神韵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①可以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②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③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④能够集中展现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3.近年来,收藏正从传统的陶瓷、书画、金银、珠宝等珍稀之物,扩展至具有社会学、人类学价值的物品。对于收藏的历史文物,有人

认为,“虽然收的是‘物’,但藏的是历史记忆。”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①历史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②文物能够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③历史文物能够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文物蕴藏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55项)。保护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③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通过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活动,凝聚发展共识。开展文明间对话旨在() A.尊重并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C.维护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D.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6.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火灾而惋惜。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对此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世界人民都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火灾而惋惜,说明世界各国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圆明园的祈愿,表达了中国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圆明园、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这是对人类文明的无耻践踏,是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世界文明应在和谐中走向统一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7.400多年前,中英剧坛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散发着对美和爱情的歌颂和追求,依然震撼着今日的读者和观众。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普遍规律②东西方艺术都应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③优秀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④东西方文化具有相同的发展历史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习近平主席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强调了()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D.要在平等基础上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

9.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篇》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对我们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借鉴意义是()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③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④增强自信,首先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0.杭州G20峰会举行“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按照“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要求举办。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要认同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

共同繁荣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日益趋同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1.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③是基于它们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与精粹④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2.近日,为反击国外某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歧视,一则名叫《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消除分歧走向统一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④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表现为()

①能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②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③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推崇④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文化交流原则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4.中国的诗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十四行诗,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尽管人们可以将其翻译成别的语言文字,但是,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由此可见() A.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不同文化难以交流、借鉴

C.要融合世界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D.世界各国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15.在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能源”的米兰世博会上,浓浓的中国风受到了来宾们的青睐。中国风串联起不同的文明,彰显出人类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期盼,世博会因此而具有别样风采。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不同民族文化因各具特色而难以共生共荣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④不

同民族的实践活动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时强调,中俄两国青少年是中俄友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要努力参与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文化,习近平以其深厚的国学积淀,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和”文化之精髓,倡导世界不同文化的包容互鉴,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习近平运用与时俱进的“和”文化理念,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和合”智慧,引领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倡导世界不同文化的包容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课时作业20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解析:中国春节走红海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入选;认为“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夸大了中国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B不选;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不能说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C不选;“文化趋同”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否认,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2.解析:在庆祝传统节日时举行必要的仪式,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集中展现民族文化,①④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文化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观点错误。

答案:C

3.解析:收藏的历史文物,保存历史记忆,是由于这些历史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①④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③本身观点正确,但与“收藏的历史记忆”无直接关联,不选。

答案:B

4.解析: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②③符合题意。①是民族节日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不正确。

答案:C

5.解析:通过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活动,开展文明间对话,凝聚发展共识,旨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B符合题意。应是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A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开展文明间对话目的不是为了维护民族文化,C不符合题意。保持各民族文化的特色不是开展文明间对话的目的,排除D。故选B。

答案:B

6.解析: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圆明园的祈愿,表达了中国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也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圆明园、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②③符合题意。我国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错误。世界文明应在和谐中共同发展而不是走向统一,④表述错误。

答案:B

7.解析:他们的作品都散发着对美和爱情的歌颂和追求,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①符合题意;震撼读者和观众,体现了优秀作品的感染力,③符合题意。材料表明的不是文化个性,②未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是各有其鲜明个性特征,④错误。

答案:B

8.解析:习近平主席的比喻是强调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D正确。A中的根本动力,B中的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C中的认同其他民族文化,都是错误的。

答案:D

9.解析:习近平主席的观点,强调的是求同存异、相互借鉴,②③符合题意。对对方的文化可以借鉴其积极成分,不是充分吸收,①错误;他强调的不是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10.解析:“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的要求体现了认同本民族文化,“世界大同”体现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②符合题意。“认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③不选;“世界各国文化趋同”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选。

答案:A

11.解析:昆曲《牡丹亭》与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通之处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题意。即使不交流仍然有相通之处,②不准确;民族特色不直接表明相通,③不是理由。

答案:D

12.解析:材料表明的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反对文化歧视,③④符合题意。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①不选;不同民族文化不能走向统一,②观点错误。

答案:D

13.解析:该历史学家对中华文化的评价,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②符合题

意。不能认同外来文化,③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是各种文化一律平等,④观点错误。

答案:A

14.解析:不同的文化在意义上和韵味上的差别,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不同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B错误;“融合世界文化”的做法不可取,C不选;世界上存在文化霸权主义,不是所有国家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D错误。

答案:A

15.解析:中国风受到来宾们青睐强调的是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①③符合题意。②违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观点错误;④不符合材料内容。

答案:A

16.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包容互鉴”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求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③“包容互鉴”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

④“包容互鉴”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世界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c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