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04 05: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进三同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今年6月份,我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深入XX乡XX村,通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走访广大干部群众以及与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座谈的工作方式,加深了我对XX乡社情民意的了解,体会到基层干部职工的艰辛,感受到农民群众生活的不容易以及他们迫切盼望脱贫致富的殷切心情,深切领会到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真正意义—密切联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体会到以后某部门的工作要真正发挥到本部门根系农村的特点,肩负起服务三农的重大责任。 一、XX乡XX村基本情况

XX村幅员23.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7.6%,退耕还林3596.4亩,耕地2630亩,道路18.6公里,该村有8个社,农户760余户,2967人,18岁以上劳动力1781余人,人均收入4000左右,现有低保户54户,170人,特困群众3户,留守儿童80个,党员88人,3个党小组,其中贫困党员35人。全村农业产业较少,以中药材、蔬菜、果树、养殖业为主,全村主要靠劳动力输出增加收入。 我驻在河嘴村4社王世寿家,走访了10余户农户,与部分村社干部、党员、贫困户、低保户、农村的种养大户等进行了深切交流,了解到目前河嘴村的相关状况及制约经济

发展的主要原因。

4社现有125户,427人,苦荞头、紫菀等中药材种植基地30亩,一个200只兔养殖基地。XX人今年64岁,家中本有八口人,但由于两个儿子及其儿媳外出打工,家里目前就只有老两口及两个孙子4口人,全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儿子外出打工。主要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增收的骨干品种未形成、经济收入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农村调查研究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根源 1、XX村地势偏远,远离城市中心,污染小,环境优美,但由于资源、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能形成规模、农民靠种养增收致富难的状况,因此主要收入来源就只能靠劳动力输出。人民群众迫切盼望能有带动力强的、符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的相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带动大家把当地已具备一定基础的苦荞头、紫苑及其他传统种养产业发展起来,解决农村主要劳动力全部外出的尴尬场面,确保农民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得到较高的收益,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2、学校、教育设施不完善,学龄、学前儿童就学难。离该村较近的一个学校,自解放前就存在的—XX小学于XX年下半年停办,全村孩子被迫到鱼泉乡中心校就读。但中心校较远,且无适宜的交通工具接送,学龄儿童上下学路途中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该村附近无正式幼儿园,只有一个私人兴办的幼儿园,因办学设施设备不完善,达不到办学要求,小朋友学前教育无处可去。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利设施不完善。一是水利设施基础脆弱,二是通村公路建设进度缓慢。该村需要硬化的通村公路有近10km,09年硬化了1.5km,除了政府补助外,受益农户集资人平200元,多的近500多元,如再修路,农民还需出钱,感到困难非常大。据统计,村道路硬化每公里需24万元,加上政府资金补助,村民人均还需集资600元,对村民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支出,是个不小的负担,在整个调研访谈过程中,这是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 4、经济组织化程度低,产品加工粗放,附加值低,产销脱节。经济发展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靠天吃饭的状态,组织化、产业化、设施化程度极低。缺乏对现代农业经济的认识,缺少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意识。 5、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科技普及差,尤其是畜禽疫病防治薄弱。目前留在农村的极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大都已进了城。很多农民想发展专业种养殖,却苦于有土地、有人力、有场地,但缺乏实用的技术知识。养殖知识的缺乏,更加重了脱贫致富的难度。农民自身的低素质、无技能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6、信息闭塞,信息来源途径少,了解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由于农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小孩,现代信息接收“终端弱化”,加上农村家庭基本无书刊、报纸、电脑,有电视但信号不好,导致农村信息闭塞,很多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同时村务公开栏内容陈旧,群众听不到党和政府的声音,不了解党和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不知致富信息,成了新时代的“文盲”。 三、思考及建议

通过调研座谈发现,基层干部职工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公共设施建设不全、村民文化素质低、缺乏未来发展规划是当今农村面临的共同问题,要使河嘴村发展起来,必须结合本村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议恢复三护庙小学,解决低年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政府可接手兴办一个幼儿园,解决小朋友学前教育问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整合涉农资金的投入,集中打捆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使之发挥效益,切实改善水利、道路等方面的基础条件。通过上级补助、社会筹集、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逐年改变基础条件。

3、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加强知识技能的培训,增强群众科学发展意识,引导农民科技致

富。加大市场供求信息的宣传,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本土经济。及时更新村务公开栏,开通村务广播,定期播放相关惠农政策及科技知识。同时开展畜禽疫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农民养殖技能。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和庄稼医院的作用,让农民从“敢种”到“会种”再到“种好”,以此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加大高山农民的脱贫帮困工作。对于高山地区、居住分散的农户采取异地安置的办法,解决因地域原因造成的贫困问题。

5、结合该村远离城市、污染小的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种植绿色食品。针对市场需求,围绕本土畜禽、笋竹、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力争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根据当前本地高粱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可考虑以高粱为产业链端口,与企业联手,做大本地红高粱产业。

6、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先进示范作用。鼓励村社干部带头,加大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农民进行种植。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上,建立党员干部带头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途径,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供产前技术服务帮助产后销售,完善财政支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高保险保障机制,解决农民发展缺资金、缺保障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

快发展。

7、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好政策宣传和协调工作。外出务工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受到外地先进思想的洗礼,思想解放,目光长远,懂得一定知识技能,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加大对返乡人员创业优惠的宣传,加大服务力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考虑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广大村民致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c5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