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30 13: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 页 共 53 页

国 际 经 济 学(题库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关税——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也有为了财政收入而征收。以进口关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易措施。

2.无形贸易——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是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换活动,其用于交换的商品是既包括与有形贸易的发生有关的,又包括与有形贸易无关的有偿转移。分为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3.外汇倾销——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手段来达到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这是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4.需求滞后——创新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之后,模仿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才会产生出需求,从而进口该产品用于消费。

5.贸易条件——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这一比率在实际中往往是用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得到的。 6.反应滞后——模仿国在本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进口消费后,模仿国的厂商才会开始投资生产该种产品。

7.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 页 共 53 页

8.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就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9.掌握滞后——模仿国在经过一段生产后,最终可以掌握该种产品的所有生产技术,产品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

10.比较利益——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费用比较低的商品来出口,而不生产比较不利的其它商品,即使生产该项商品的绝对费用低于其它国家,亦应进口,因而从中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而获得利益。比较利益理论是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11.贸易顺差——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

12.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也叫世界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

13.贸易逆差——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14.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15.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页 共 53 页

进口额的经济政策。

16.世界贸易额——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17.反倾销税——进口国家对在本国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是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给本国生产和市场带来的严重危害。

18.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19.国际收支——狭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他国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特点: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广义: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指流量的概念)

20.经济债务率——经济含义为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的关系。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为30%。 21.直接标价法——即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 本币来表示其价格,外币不动本币动。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某种外币应该付出的本币数量。

22.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两种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4 页 共 53 页

23.浮动汇率——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国家任其自由涨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货币对外汇率。实践中存在自由浮动与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

24.出口债务率——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出口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

口总收入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该超过100%。

25.间接标价法——即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其价格,本币不动外币动。说明的是银行在支出一定单位本币时应该收回的某外币的数量。

26.国际收支表——系统记载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帐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27.官方储备——各国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的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回来的所有的资产。

28.贷方项目——①表明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②反映资源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29.借方项目——①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②反映资源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30.外汇——是一国货币当局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支付的债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5 页 共 53 页

31.购买力平价——是纸币本位的产物,理论的核心是解释纸币条件下汇率决定剧烈波动的原因。

32.远期汇率——成交后在约定日期办理交割的交易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33.短期资本流动——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大都属于间接资本流动的范畴。分为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资本流动、保值性的资本流动、投机性的资本流动。

34.单方面转移——也称无偿转移收支,指国家之间单方面的,无需偿还的外汇收支,包括私人和政府单方面转移收支两部分。私人单方面转移收支包括侨汇、年金、个人赠与等;政府单方面转移收支包括政府间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政府间的赠与等。单方面转移收支是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中。

35.偿债率——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

年出口总收入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20%,超过

30%是

危险的。

36.即期汇率——成交后立即,或最多在成交后两个交易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适用的汇率。

37.幼稚产业——经济学中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6 页 共 53 页

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 38.贴水与升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39.错误与遗漏——指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因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一致以及货币换算等因素所造成的差错和遗漏,是为使国际收支核算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据复式记账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贷双方应相互平衡,两者之差应该等于零。当贷方总计大于借方总计时,差额数列在“误差与遗漏”的借方,当借方总计大于贷方总计时,差额数则列在“误差与遗漏”的贷方。 40.国际收支入超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1.贸易创造——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42.贸易转移——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过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7 页 共 53 页

43.有效保护率——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44.最惠国待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基本点是要求在世贸组织成员间进行贸易时彼此不得实施歧视待遇,大小成员一律平等,只要进出口的产品是相同的,享受的待遇也应该是相同的,不可附加任何条件,且这种相互给予的平等的最惠国待遇应是永久性的。

45.国际收支出超——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

二、简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8 页 共 53 页

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P20

答: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规律,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对于国际经济运动认识的局限性,存在着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缺陷与不足,使理论的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一)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入国际市场。从而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部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垮。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的符合斯密的假设。 (二)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基本上反映出了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交易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2.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P22

答:(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因而人们要将自身各种优势进行比较后,从事那些自己具有更大相对优势的工作才会有成绩,同时应该放弃在自身比较中,劣势更为突出的工作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9 页 共 53 页

(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只需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要素禀赋论)P52 答:(一)H-O模型的提出

(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基本思路为:

(国际贸易的产生←同种商品的价格←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2)俄林认为,要素的生产率在任何地方都一样时,仍会产生贸易,即国际贸易的发生可以与劳动生产率差异无关。认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单一劳动要素不能说明生产与贸易的全过程。

(3)H-O模型以要素的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力图从其他的角度对生产成本的差异给予说明。 (二)H-O模型的假设前提:

(1)认为商品至少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 (2)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3)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保证同种商品在一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0 页 共 53 页

之内具有相同价格,国际上存在价格差异,在国内充分流通。 (4)两国最大区别为要素禀赋的差异:资本存量丰厚与劳动存量相对丰富。

(5)两种商品,一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6)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不予考虑。

(三)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基本理论点)

(1)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总是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有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发生国际贸易。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常是使各国间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存在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前者为了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 (H-O模型的基本逻辑: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差→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发生)

4.试画出技术差距论图形P71 答:(一)技术差距贸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1 页 共 53 页

(二)技术差距论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先期基础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异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5.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P155

答:(一)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国际收支状况经过先恶化后转好的过程,被称为“J曲线效应”。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

的外汇储备来减少J曲线效应的影响。

(二)贬值后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图中

Bt2 > At1,表示贬值后贸易收支首先恶化,逆差扩大,随时间的推移,

再经过C 点和D 点得到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2 页 共 53 页

(三)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大概会持续半年或一年。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6.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P45 答:(一)出口的贫困增长图示:

(二)出口的贫困增长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源于该国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的贸易条件,出口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3 页 共 53 页

增长导致了出口收入的下降,造成了福利的下降。

(1)生产可能性曲线沿着原有优势向外扩张,从PPC1向外扩张到PPC2,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外移到A’;

(2)生产增加,贸易出口也随之增长,但贸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世界价格线在该国从Tw移至Tw’,斜率变化即价格变化(斜率变小,价格下降);

(3)国际市场中的X产品因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导致出口增长,单位X产品换回的Y产品数量减少,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社会无差异曲线向原点移动。消费点从C下降到C’。 7.简要画出H—O模型的逻辑关系图P55 答:(一)H-O模型的基本思想逻辑为:

(要素自然禀赋(劳动或资本的多寡,决定该国劳务或资本供求)→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差→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发生)

(二)H-O模型认为,同样产品存在的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商品在交换时的价格绝对差是由生产的成本绝对差异决定的。

(三)生产商品的成本绝对差异是由生产时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之间的差别决定的;要素价格绝对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即一国中不同要素相对存量不同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又是由要素供求决定;要素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

(四)即便要素的生产率在绝对或者相对意义上一致,只要不同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4 页 共 53 页

要素存量的比例存在差异,最终导致贸易进行。

8.试析本币贬值对于限入奖出的作用原理P153

答:(一)当本币对外汇率贬值时,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

(二)当一个经济体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时,即进口大于出口,通过本币对外贬值,使得本国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下降,出口的低价促使出口量的增长;同时,本币贬值也可以使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高价限制了消费,达到进口下降的目的,从而对对外贸易逆差进行调整。

9.用图形说明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P35

答:(一)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价格方面,给出的是一个价格区域而不是一个交换比率。如图:

(二)实际交换比率将处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率界定的两国交换区内,超出该区域必然有一个国家会推出交易。从原点射出的射线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5 页 共 53 页

着产品X与产品Y 的价格比率,即贸易条件,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小,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则该国加入国际贸易就越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但确定的比率在图中无法确定。 10.试说明贸易乘数的含义P240

答:(一)乘数效应是对经济增长进行传导的动态过程。

(二)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投资会引致收入的成倍增长,因此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投资本身要大的多,用投资刺激需求,同时能提高下一期的生产能力,使经济进一步增长。

(三)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乘数效应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代表了有效需求的增长,将一轮一轮地引起与这一出口增量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国内其他产业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出现倍数的扩大效果,即在一定条件下,国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远大于出口增长的幅度的事实。

(四)乘数效应分析的是在边际进口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时,每增加一单位出口能使国民收入产出倍数于该增量的增长,从而带动国内就业增长的情况。扩大出口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即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部分越小,则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越大。反之亦然。 11.试述经常项目的基本内容P141

答:经常账户包括的项目有: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一)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与服务两个子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6 页 共 53 页

(1)货物包括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等。

(2)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等。

(二)收入包括职工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子项目。 (1)职工收入即职工报酬。

(2)投资收入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三)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等。如工人的汇款等。 12.试述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基本内容P142

答: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项目有: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还有一个补充信息表格。

(一)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等。 (1)资本转移是指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及债权债务的减免导致交易一方或双方资产存量发生变化的转移项目,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转移、债务减免等。

(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指各种无形资产,如可转让的合同及商誉等的收买、放弃。

(二)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1)直接投资包括国外、经济体内的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其他资本等。

(2)证券投资包括资产中的股本证券、债务证券,负债中的股本及债务证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7 页 共 53 页

(3)其他投资包括资产中的贸易信贷、银行存款,以及负债中相当的项目等。

(4)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资产、在基金组织中的头寸等。、(三)补充信息不是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是将在金融账户中没有反映出的其他重要交易信息,通过金融账户的补充信息得到反映,以满足分析需要。 13.试述借方项目与贷方项目的区别P

答:(一)贷方项目——①表明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②反映资源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二)借方项目——①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②反映资源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14.试述国际收支出超(顺差)、入超(逆差)对于汇率的影响P153 P176 答:(一)国际收支出超,即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走强,本币对外升值,汇率上升。

(二)国际收支入超,即国际收支逆差,本币汇率走软,形成对于本币的贬值压力,汇率下跌。

15.试述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的区别P167

答:汇率的标价法,分为以本币为标准和以外币为标准两种形式。 (1)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付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的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种外币时应该支付的本币数量。

(2)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收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8 页 共 53 页

用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说明的是银行在支出一定单位本币时应该收回的某外币的数量。 16.试述利用本币对外贬值调节国际收支的条件P154

答:本币对外贬值调节国际收支的条件(即弹性法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贸易对手国对于弹性法流程结果表示接受不进行报复,即不通过同样的贬值来进行对抗,如果对方对抗,双方都会遭受损失,贸易量不会扩大。

(二)本币对外贬值速度必须快于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的速度不能快于本币对外贬值,否则国内物价上涨将会抵消本币对外贬值的效果。

(三)这一过程必须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也即商品进出口的变化对于价格调整额反应程度要大,否则本币贬值,出口价格下降,但他国的进口却不会增加,结果是采用本币对外贬值的国家遭受损失。

(四)在实践中,即便一个经济体完全符合上述条件,从本币开始贬值到对外贸易逆差得到调整,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一段时间滞后,在这段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得到调整,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一段时间滞后,在这段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加严重,而且本币贬值,总要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引起其他的经济问题。

17.试析国际上通行衡量一国外债的主要指标和安全线P2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9 页 共 53 页

答:(一)外债的引入数量不能只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外债使用的经验效益,其最佳理论规模是使外债的边际收益等于外债的边际成本时的外债使用量。目前世界上通常使用的三个重要指标:

(1)偿债率——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

当年出口总收入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

20%,超过30%

是危险的。

(2)出口债务率——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出口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

口总收入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该超过100%。

(3)经济债务率——经济含义为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的关系。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为30%。

(二)1995年起,世界银行变更了对于外债规模的衡量办法,在绝大多数国家外债承受能力有所增强的情况下,开始采用现值法,即用债务的现值代替债务名义值来衡量债务水平。这种衡量外债的方法,可以使负债国家进一步提高负债。

(1)经济现值债务率:未偿还现值/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 (2)出口现值债务率:未偿还现值/出口,220%为临界值;超过临界值的60%为中等债务国家,以下则为轻度债务国家。 18.试述广义与狭义国际收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P1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0 页 共 53 页

答:(一)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二)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三)根本区别在于:广义国际收支强调全部的经济交易,指的是流量的概念。而且强调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19.试析吸收法中的政策含义是什么P156

答:(一)吸收调节法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在政策建议上倾向于需求管理。 (二)当国际收支失衡处于逆差时,采用财政措施调节的做法有两个方面,或是增加Y(即采用支出转换政策),或者减少总支出(总吸收)A(即采用吸收政策)。通过改变收入和吸收调整失衡的国际收支,同时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以达到内部与外部的共同平衡,经济的均衡发展。

(1)吸收法克服了局部均衡分析固有的局限性。政策方面,强调各个方面的配合,由资源是否闲置出发,可以采用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

(2)调整国民收入Y,是改善国际收支较好的办法,但隐含着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进一步提高总体生产能力。

(3)国民收入本身受资源总量和资源重新配置难度的限制,若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1 页 共 53 页

已经接近充分就业,短期内收入没有办法提高。

(4)减少吸收A或提高收入Y,在经济实践中都有时滞效应,资源重新配置,资源流向出口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很难马上见效。 (5)吸收法侧重了商品市场的均衡,完全忽视了货币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如果货币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在逆差时调整较为困难。 20.试推导远期汇率以及升(贴水)公式P179

答:(一)推导远期汇率公式,假设Y为存入银行的一笔钱,Rn代表国内利率,E0代表即期汇率,Rf代表外币利率,Ef代表远期汇率。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价定律(Rnt-Rft=Int-Ift,其中I为通货膨胀率),有:YE0(1+Rf)/Ef=Y(1+Rn),整理得:Ef= E0(1+Rf)/ (1+Rn)。反映了汇率变化与利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即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乘以(1+外币利率)/(1+国内利率)。 (二)从上面的公式可以推出外汇的升贴水公式: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评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要高,贴水则相反。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为贴水,利息率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为升水。将远期汇率公式Ef= E0(1+Rf)/ (1+Rn)两边同时减去1,即左边减去E0/ E0,右边减去(1+Rn)/ (1+Rn),得出:Ef/ E0= (1+Rf)/ (1+Rn)→Ef/ E0-E0/ E0= (1+Rf)/ (1+Rn)-(1+Rn)/ (1+Rn)→(Ef-E0)/ E0=(Rf-Rn)/(1+Rn),如果Rn忽略不计,则得出远期升水(贴水)公式:Ef-E0=E0(Rf-Rn)。 21.试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含义P274

答: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2 页 共 53 页

关税同盟的实践显示出,可能增加一国的经济福利,也可能降低一国的经济福利。

(一)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出现以较低价格的产品消费取代原较高价格的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消费而获得的利益。

(二)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三)贸易创造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贸易转移则是在一体化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情况。

(四)关税同盟还会产生所谓贸易抑制的效应,即结成关税同盟后贸易总量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对所有关税同盟成员国的生产、消费以及福利会产生相应影响。

22.试述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区别P168

答:(一)固定汇率——指按照汇率制度进行划分的汇率,指两国之间货币比价基本固定不变,汇率波动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浮动汇率——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国家任其自由涨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货币对外汇率。

23.简述国际传导机制是怎样通过国际贸易传递经济不平P239 答:(一)传导机制主要是指通货膨胀、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是怎样在国际间通过贸易、资金、技术、人力、制度因素有形和无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3 页 共 53 页

渠道传导的。

(二)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收入均衡公式Y=C+I+G+X;Y=C+S+T+M,变换可得S-I=X-M。经济含义为:开放条件下,若一国的投资与储蓄相等,即储蓄都能有效的转化为投资,而投资规模也恰恰与储蓄额相等时,要求一国的进口与出口也必须相等。 (三)经济生活国际化不断发展,各国对于世界市场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性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变动,可能造成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冲击,引起国民收入变动。

(1)国内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传导过程为——①与世界市场有着直接联系的部门因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产生变化;②国内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通过开放部门间接受到非均衡的冲击发生变动;③两类部门在新的已经变化了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均衡,同时酝酿着受到外部冲击而再次产生失衡的可能。

(2)通过国际商品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机制(价格效应):世界经济变动→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一国国内开放部门生产、价格变动→该国国内非开放部门生产、价格变动→该国经济与就业变动。

(3)通过贸易乘数的国际传导(收入效应):两国间由贸易产生的国民收入变化的相互作用。①国民收入扩张的传导作用——(假设世界由甲、乙两部分组成)甲国自发性出口增加,由于贸易乘数作用,甲国国民收入倍数增加,其中甲国按照既定的边际进口倾向用于从乙国进口,导致乙国诱发性出口增加,通过贸易乘数作用,乙国国民收入倍增。如此循环往复,甲乙两国的扩张性收入效应逐渐趋于零,两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4 页 共 53 页

国民收入增长总是大于两国出口增量总和,形成收入变化的国际传导。②国民收入的紧缩传导过程——甲国发生自发性出口增长,对乙国来讲为自发性进口增加,通过贸易乘数效应,国民收入下降,又会通过边际进口倾向作用于进口,引起乙国诱发性进口下降,即为甲国诱发性出口下降,甲国国民收入下降,进而引起甲国诱发性进口下降,如此循环,两国收入收缩力度趋于减弱,直至为零,但收缩总量大于两国出口收缩量之和。

24.试述确定幼稚产业的M-B-K标准P121

答:(一)幼稚产业是经济学中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 (二)幼稚产业的M-B-K标准:

(1)穆勒标准:认为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中获利,使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成现实的比较利益,可以自我投资发展。注意:一是保护时间应限制在产业进行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二是保护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该产业予以保护。

(2)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除坚持穆勒的产业自立原则外,还应用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认为保护、扶植幼稚行业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收益的限值。使静态方法变成动态方法。但并未支出是产业利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5 页 共 53 页

(3)肯普标准:应该考虑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问题。 三个标准应该说大抵只是从私人产业的角度来考察幼稚产业问题,没有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幼稚产业问题予以考察

25.简述贸易有效保护率高低对于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P125 答:(一)有效保护率——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

(二)使用关税对国内产业给予保护,以使国内生产得以维持,是一个国家在采用关税措施时的根本目的。所征收的进口名义关税,不仅对最终产品有保护作用,对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也有相应影响。EPR=(V’-V)/V。

26.简述弥补外汇缺口的办法及注意事项P1

答:(一)投资金额储蓄之间的差额(储蓄差额)同进出口之间的差额(外汇差额)必须保持平衡,有两种调节方法:①不利用外资。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备;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②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利用外资资源。既可满足投资需要,又可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保证经济的增长。

(二)外资虽然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瓶颈”问题,但是利用外资是需要偿还的,必须提高外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6 页 共 53 页

的利用率,使其能间接或直接的促进进出口的增长,促进储蓄的增加,增强偿还能力。

(三)理论上讲,引进外部资源存在着最佳的规模,超过最佳规模,引进外部资源意味着损失。引进量在MC=MR时吸引外部资金量,即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候,社会富裕资源与引进的外部资源相结合,可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7.试用图形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出口的影响P155

答:(一)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进出口的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程度要大,否则本币贬值,出口价格下降,但他国的进口却不会增加,结果是采用本币对外贬值的国家遭受损失。

(二)如图,如果需求无弹性,需求曲线DX垂直于横轴,这时本币贬值反而会造成出口收入的下降,即OXE’P’ 小于OXEP’’。但需求弹性大的D’价格的下降促使出口量增长,即OP’E’’X1大于OP’’EX,促进了出口收入的提高。(数量扩大的收入弥补了价格下降的损失且有余) 28.试述一国适度外汇储备数量的标准P165

答:(一)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7 页 共 53 页

是各国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的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的所有的资产。其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的调整收支失衡,增加国际清偿力及其他目的。

(二)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会收到影响,多了影响外汇资金的经济效益,随着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如经济刚性的大小,也影响着一国国际储备应该具有的数量。以储备的目标区间替代具体的储备数量,以增加灵活性。

29.试以图形分析规模经济收益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P87 答:(一)规模经济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幅度的现象,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益。规模经济产生于固定资本的分摊和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专业化分工的细致化。

(二)一般而言,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原因。

(三)如图:A、B两国分工不基于比较优势或禀赋,是完全随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8 页 共 53 页

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均向原点凸出,说明具有规模经济。A国随意完全分工生产Y产品,B国完全分工生产X产品,两国在分工后,X产品增加了B’B,Y产品增加了A’A,专业化的分工明显高于分工前,这时A国由于只生产Y产品,为获得X产品就必须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B国进口Y产品,出口X产品。消费点从原来的C点移向了离原点更远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的切点C’,福利得到提高,是扩大规模后带来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分工细化,以及有此形成的新的交换利益。

30.试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并举例说明之P66

答:(一)要素密集度逆转观点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并没有绝度的标准界限。在其他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国内可能就会是资本密集型生产的产物。

(二)例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的生产过程的产物,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即大机器和大化肥的生产产物。

(三)例如同为服装生产大国,中国的服装中劳动力的含量相对较高,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意大利、法国的服装中智力因素含量更大,体现为智力密集型产品,这是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典型案例。

三、论述题

1.试述西方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对象及结构P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29 页 共 53 页

答:(一)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1)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国家之间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国家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

(3)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是整个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囯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1)国际经济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外部经济联系就越密切,对外部经济影响越大。

(2)国经经济关系,主要是指囯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3)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生产要素跨越国界的流动。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结合、理论与政策均衡、吸收与评价结合。

2.试述国际经济传导机制及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P238

答:(一)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国家经济的均衡是把国内经济状况与国际收支综合考虑的均衡,即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允许其维持经济的开放性,同时国内经济也不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衰退、失业。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失衡,会通过传导机制到另一个国家,引起其他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0 页 共 53 页

经济失衡。传导机制,主要指通货膨胀、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是怎样在国际间通过贸易、资金、技术、人力、制度因素有形和无形渠道传导的。

(二)各国经济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经常会通过一定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其影响程度与其经济规模成正比,也与相关国家的经济依存度有关。

(三)大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比较大,对外部市场的影响大,依赖性较小;小国的资源较少,市场空间有限,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小,依赖性比较大。

3.结合中国对外开放谈一谈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P5

答:(一)宏观经济运行需要以开放为条件,在中国对外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间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从而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愈发重要。

(二)理论意义: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对外开放的中国,须将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认真学习。

(三)现实意义:中国对外开放,意味着加入到国际资源配置与国际福利分配中。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发展、稳定、均衡都与资源在国际上的有效配置密不可分,各种经济交流方式如贸易、投资、劳动力流动、信息交流等,相互影响,必须学好国际经济学,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经济得到平稳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1 页 共 53 页

4.应如何分析一国外债的数量界限及结构问题P231

答:(一)一国可以借入和利用外债水平(界限)主要应该考虑: (1)该国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 (2)经济对外展的承受能力;

(3)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 (4)该国外债使用的经济效益。

(二)外债的规模(数量界限):外债的引入数量不能只从供给与需求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外债使用的经验效益,其最佳理论规模是使外债的边际收益等于外债的边际成本时的外债使用量。其中常用的三个重要指标为:偿债率、出口债务率、经济债务率。 (三)外债结构,是在外债规模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建设对外汇资金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国际资本市场行情及其发展趋势等,对外债结构各个要素的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目的。

包括:利率结构管理、币种结构管理、期限结构管理、借债市场与国别地区分布。

5.试述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内容P148

答:(一)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收支可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

(二)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国际收支状况除了不存在外汇支付的交易外,大体会因为经济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2 页 共 53 页

之间交易往来的“倾斜”程度表现为一个经济体外汇的基本供求情况,从而影响本币供求,影响汇率变动。

(三)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借贷能力常与其偿还能力成正比。偿还力越强,借款能力越强,渠道就越多,资信地位越高。(偿还力取决于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状况。)

(四)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有的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五)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共计相应下降,收回的外汇,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压力,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输入则相反。 ☆6.试述关税同盟的理论与实践P275

答: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一)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最原始的形式,或是经济一体化在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3 页 共 53 页

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关税同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自由贸易区,除了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或逐步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二)如图:假设涉及的国家都是小国,D、S曲线为该国的供给需求曲线,无关税时,从低成本的A国以Pa的价格进口Q1Q2;征收Pt关税,进口减为Q3Q4;若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两国间无关税,A国被排除出贸易,则以Pb价格进口Q5Q6的商品。该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消费者比在关税价格下有更多的福利,但不如与A国结成关税同盟的利益多。

7.分析国际资金流动的经济效应(作图与分析)P

答:(一)资本将从边际收益率低的国家,流向边际收益率高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4 页 共 53 页

两国资本边际收益率一致时,资本流动停止。

(二)A国的资本存量为OA,B国为O’A。资本边际收益率在A国为OC,总产出为FOAG,资本要素收入为OCGA,CFG为其他要素收入。B国资本边际收益为O’H,总产出为O’JMA,其中资本产出为O’HMA,HJM为其他要素收入。A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低于B国,在资本自由流动下,便会产生资本从A国向B国流动,当资本收益ON=O’T时,两国资本边际收益率相等,在E点达到均衡,资本停止流动,这是A国产出为OFEB,B国为O’JEB,A国减少EBAG,B国增加EBAM,两国净增EGM。A国总收入为AOFER,B国为O’JERA,A国净增ERG,B国净增ERM。资本跨过流动后产生了福利的增量,这是由于B国相对富余的劳动与A国相对富余的资本结合进行生产的结果。 8.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并用简单数字进行分析P22 答:(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不在于贸易中的绝对利益的存在,而在于比较利益的存在。

(二)简单数字说明(假设世界由A、B两个国家组成,分配生产X、Y两种产

品)

(1)分工前——B国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A国,假设世界全部产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5 页 共 53 页

为4单位,每个国家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世界的全部劳动支出便为:6+4+1+2=13个单位。

国家 A国 B国 X产品 6单位劳动 1 Y产品 4 2 (2)分工后——A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而集中生产Y产品而放弃生产X产品;B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而集中生产X产品放弃生产Y产品。

此时A国生产2.5(10/4)单位的Y,B国生产3(3/1)单位的X,在保持分工前消费的同时,可以通过交换换取另一产品进行消费。

国家 A国 B国 X产品 0 3 Y产品 10 0 (3)贸易的基础在于利益的比较,如果假设交换比率为1X:1Y,则双方可以通过交换得到利益,世界消费也得到提高,劳动得到节约,福利水平也因此增加。

9.试述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和这一学说的影响P64

答:(一)基本内容:H-O的观点是,一个国家将生产、出口使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贸易参与国才能获益。而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6 页 共 53 页

出模型,得出恰好与H-O模型理论相反的结果。也因此被称为“反论”。

(二)列昂惕夫反论的结论与H-O模型的原理给人们关于美国要素禀赋和进出口情况的印象是相悖的,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经济学家们在检验时发现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国际贸易日益变化、多样化,需从其他角度进行探讨,带来了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次发展。

(2)是对传统的H-O模型的巨大挑战,过于简化、假设条件过于严格的国际贸易学说,很难对国际贸易实际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说明。 (3)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创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繁荣发展、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促使了许多国际贸易的新观点、新理论的诞生,使得人们对国际经济乃至整个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有了新的认识。

10.试述需求偏好相似论的主要内容P85

答:(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际贸易不同参与者的需求偏好相似是说明这类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一种可能动因,由林德提出。

(二)需求偏好相似论认为:

(1)国际贸易可被看成是一国国内贸易跨越国界的延伸,一国的厂商进行生产首先总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即总是首先为自己所熟悉的国内市场创新、生产。

(2)实践中,一国的人均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7 页 共 53 页

构,即收入高低,具有不同的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又被更细的分为日常需求和投资需求。日常需求方面,若收入差距较小,消费需求类似,两国间易产生相同的消费群体,共同消费品易在两国间流动;若收入差距较大,只要信息传导通畅,也将会发生贸易。投资需求方面,穷国与富国对投资品的需求结构极为不同,穷国本身资本缺乏,引进外资也由于就业压力需要使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法。

(3)林德认为,不同禀赋国家之间产生贸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H-O模型解释,禀赋类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则需要用新的理论。需求偏好相似作为经济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解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说服力的。由于收入水平相近,消费结构相似,生产结构层次趋同,不同国家的消费者购买任何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以满足消费便成为可能。提高了选择余地,增加了消费的多样性,经济福利也得到提高。

11.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主要内容(H—O模型)P52 答:(一)H-O模型的核心思想:各个国家应该在要素方面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要素存量(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则该国就应该集中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如两个国家都贯彻这一原则进行生产、交易,则各国的资源会更为有效配置,福利水平将会得到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也将更为有效配置,福利水平也将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8 页 共 53 页

12.试画出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图形P110

答:(一)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对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价格没有多大影响。局部均衡分析主要针对个别产品价格的变动与供给均衡的过程。 (二)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三)如图,Pe和Qe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生产、消费量。Pw、Pt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Pw

13.试述技术差距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之P7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9 页 共 53 页

答:(一)技术差距论的主要内容:技术差距论是生命周期理论的先期基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异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二)由于科研、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差距,新产品一般总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上的差别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这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性。

(三)如上图,T0-T1为需求滞后,创新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模仿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出需求,进口该产品用于消费;T0-T2为反应滞后,模仿国进口该产品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投产;T2-T3为掌握滞后,模仿国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达到自给自足;整个T0-T3为模仿滞后;T3之后模仿国便以低成本、大规模为基础生产该产品,并进行出口。

(四)两国的贸易发生在T1T3区域内,直接原因是技术差距,而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40 页 共 53 页

某些物质要素的优势不同。这一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技术差距、技术模仿与技术掌握。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是该理论与过去其他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

14.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72

答:(一)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动态化,研究产 品出口优势在不同国家间的传导。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产品创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阶段总是在美国发生。供求方面,创新大多在美国出现不足为奇。另外,技术差距,美国的厂商对创新产品拥有生产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别的国家尚不具备条件模仿美国的创新产品,美国厂商获得国内外的垄断性利润。

(2)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生产该品种产品的阶段:创新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标准化,其他国家进行模仿生产已经没有绝对的技术、管理障碍,可以进行模仿性生产。价格比美国要更低。美国该商品的出口额开始下降。

(3)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模仿国大规模生产,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求,而且开始向第三国出口该商品,美国对于该商品的垄断地位逐渐消失,对外出口大幅度下降,模仿国的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逐渐取代了美国产品的销售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b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