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0 07: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项目背景 ........................................................................................................................... 1 1.2项目概况 ........................................................................................................................... 3 1.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 7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10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3

3.1生均指标分析.................................................................................................................. 13 3.2建设规模 ......................................................................................................................... 16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 18

4.1项目建设地址.................................................................................................................. 18 4.2项目建设条件.................................................................................................................. 19 第五章 工程主要技术方案......................................................................................................... 21

5.1建筑规划设计.................................................................................................................. 21 5.2建筑设计 ......................................................................................................................... 23 5.3结构设计 ......................................................................................................................... 26 5.4给排水设计...................................................................................................................... 29 5.5电气设计 ......................................................................................................................... 32 5.6减隔震设计...................................................................................................................... 36 第六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防疫..................................................................................................... 41

6.1劳动安全 ......................................................................................................................... 41 6.2卫生防疫保障措施.......................................................................................................... 42 第七章 消防设计 ........................................................................................................................ 44

7.1设计依据 ......................................................................................................................... 44 7.2消防设施 ......................................................................................................................... 44 7.3其他消防措施.................................................................................................................. 45 第八章 节能减排 ........................................................................................................................ 46

8.1节能减排设计依据.......................................................................................................... 46 8.2建筑节能措施.................................................................................................................. 46 8.3项目运营期能耗.............................................................................................................. 48 第九章 实施进度计划................................................................................................................. 50

9.1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50 9.2进度计划 ......................................................................................................................... 50 9.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图...................................................................................................... 50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2

10.1投资概算依据................................................................................................................ 52 10.2资金筹措 ....................................................................................................................... 53 第十一章 工程招标方案............................................................................................................. 54

11.1招标主要依据................................................................................................................ 54 11.2招标范围 ....................................................................................................................... 54

1

11.3招标方式 ....................................................................................................................... 54 第十二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56

12.1工程管理机构................................................................................................................ 56 12.2项目管理 ....................................................................................................................... 56 第十三章 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 60

13.1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60 13.2工程环境影响................................................................................................................ 60 13.3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2 13.4项目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62 13.5项目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63 13.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5 13.7建议 ............................................................................................................................... 66 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评价............................................................................................................. 67

14.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67 1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67 14.3社会风险分析................................................................................................................ 68 14.4社会评价 ....................................................................................................................... 68 第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 69

15.1可行性研究结论............................................................................................................ 69 15.2建议 ................................................................................................................................ 69

附 录

附图:

1.拟建项目用地红线图、鸟瞰图、总平面图。 2.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厕所、门卫室,各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图。 附表:

1.XX县XX中学扩建项目投资估算明细表。 2.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表。 附件:

1.组织机构代码证。

2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XX县XX中学扩建项目 1.1.2项目性质 扩建

1.1.3项目业主单位 单位名称:XX县教育局 单位性质:行政机关 机关法人: 联系电话:

地 址:云南省昭通市XX县角奎镇公园路28号 1.1.4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1.4.1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办投资[2002]15号(试用版);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席令十届第五十二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十一届第七号);

1

5.《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

7.《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241号);

8.《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141号);

9.《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工作的通知》(云建震[2012]131号);

10.《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应用的通知》(昭政办发[2012]103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项目相关资料; 13.项目编制单位收集的相关资料。 1.1.4.2研究范围

本报告依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XX县教育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技术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业主与政府部门等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

2

策参考,以提高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5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XX县XX中学位于XX集镇规划区内,属少数民族居住地。该校创建于1968年9月,于2009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升办为完全中学,现为XX苗族彝族乡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主要承担着全乡8个村204个村民小组适龄少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树林、龙街和XX三个乡镇高中教育教学任务。目前,学校有初中29个教学班,高中8个教学班,共计2578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41人,学历达标率为99.2%,师生比为1:18。目前,该校校园用地面积13689.72㎡,用地生均仅5.31㎡;校舍面积8175㎡,生均仅为3.17㎡。该校生均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最低标准,以至于该校师生现在不能正常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该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为确保当地适龄少年有条件完成高完中教育,确保拟建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XX县教育局作出了扩建原校舍的决定。该项目的建设是及时解决XX中学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是当地高完中教育的重要保障,是XX县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高完中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在上述背景下,项目业主单位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3

该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县XX集镇规划区内,项目建设性质属于校园扩建,土地来源于学校预留用地(13689.72㎡)及新征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53462.7㎡)后交由XX中学使用,届时学校总用地面积将达到67152.42㎡。

1.2.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该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厕所、田径场看台、门卫室及配套的附属工程。总建筑面积18749㎡。

1.2.3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3420万元。

资金来源:业主单位自筹资金3420万元。 1.2.4项目实施工期

本项目规划建设期13个月,项目拟于2013年8月开始规划,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全部投入使用。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1.1 项目名称 项目总投资 工程费用 建设内容 18749㎡ 18749㎡ 4786㎡ 5748㎡ 4340㎡ 3048㎡ 4

单位指标 1824元/㎡ 1614元/㎡ 1680元/㎡ 1640元/㎡ 1620元/㎡ 1570元/㎡ 估算投资额 占总投资(万元) 3420.00 3025.76 804.05 942.67 703.08 478.54 比例(%) 100.00 88.47 23.51 27.57 20.56 13.99 1.1.1 新建教学楼 1.1.2 新建综合楼 1.1.3 新建学生宿舍 1.1.4 新建教师周转宿舍

1.1.5 新建门卫室 1.1.6 新建田径场看台 1.1.7 新建厕所 1.2 1.3 2 3 3.1 3.2 4 4.1 4.2 5 6 7 8 项目建设其他费用 预备费 资金来源 总用地面积 原有用地 新征用地 本项目建成后校舍总面积 原有建筑面积 本项目拟建面积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化率 项目规划建设期 60㎡ 545㎡ 222㎡ 1260元/㎡ 1050元/㎡ 1470元/㎡ 7.56 57.23 32.63 231.30 162.85 3420.00 0.22 1.67 0.95 6.76 4.76 100.00 按相关规定计取 (①+②)×5.0% 业主单位自筹资金 67152.42㎡(合100.73亩) 13689.72㎡ 53462.70㎡ 26924㎡(学生食堂1578㎡不在学校原有建筑及本项目建设范围之内) 8175㎡ 18749㎡ 0.84(校园规划容积率) 24.52%(规划数据) 30.00%(规划数据) 13个月(2013年8月—2014年8月) 1.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该项目建设应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及当地适龄人口数量,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用地、面积指标和建筑标准,保证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卫生,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高完中教育工作的开展。

2.该项目只修建了学校校舍,但学校内的设施设备不在本项目建设之列,建议业主单位在项目建设期做好校舍建成后的设施设备配套准备,以便项目修建完成后能正常使用。

3.工程质量必须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交付使用。

5

4.建议业主单位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和建设管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积极配合各审批部门的监督。

5.项目单位尽快申报该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迅速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项目业主单位简介 项目业主单位——XX县教育局。

XX县教育局位于XX县角奎镇公园路28号(XX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内),属行政事业机关,内设党政综合办、人事部、教育股、法规股、安全股、工会办、纪委办、招考办、计财股、教仪站、基建办、教科中心等股室,为XX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2所,其中:初中16所,完全中学3所。各类学校在校生109630人,其中:初中25636人,特殊教育19人。

校舍建筑面积29.46万㎡,其中:初中9.96万㎡,生均3.89㎡(国标最低为6.40㎡,不含寄宿生宿舍面积5.5㎡)。全县有校舍危房5.04万㎡(其中: B级危房3.70万㎡,C级危房0.96万㎡,D级危房0.38万㎡)。

2.1.2XX县XX乡中学简介

XX县XX乡中学位于XX县东南面,距县城79公里,在XX县XX集镇规划区内,属少数民族居住地。该校创建于1968年9月,于2009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升办为完全中学。目前,学校现有初中29个教学班,高中8个教学班,共计2578人;校园占地面积13689.72㎡,生均5.31㎡;现有在职在编教

7

职工141人,在编127人,顶岗14人。专任教师139人,工人2名,学历达标率为99.2%,师生比为1:18。

学校现有校舍3幢8175㎡,其中:教学楼一幢1268㎡,学生宿舍一幢3332㎡,综合楼一幢3575㎡,生均建筑面积仅3.17㎡。有篮球场一个、Ⅱ类教学仪器1套、计算机100台、图书4000册、学生课桌2500单人套、铁床500张(上下层)。

2.1.3项目建设背景

XX中学是XX乡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主要承担着全乡8个村204个村民小组适龄少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树林、龙街和XX三个乡镇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树林、龙街和XX三个乡受地处边远、气候恶劣、发展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树林、龙街和XX三个乡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全面、不平衡。由于全乡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事业发展极为缓慢。目前,XX中学用地面积13689.72㎡,用地生均仅5.31㎡;校舍面积8175㎡,生均仅为3.17㎡。该校生均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用地生均25㎡;校舍生均15.31㎡),以至于该校师生现在不能正常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该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XX中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但关系树林、龙街和XX三个乡是否与省、市、县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也是考虑学校长远发展的

8

需求。现急需对XX中学进行扩建。

在上述背景下,项目业主单位——XX县教育局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前提。XX中学承担着周边村民小组适龄少年的教学任务,是周边孩子接受高完中教育的必然途径。该项目建设能解决周边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同时为高完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学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学习环境和受教育程度,本项目建设也是该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满足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需求的需要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该项目学校所在地正是属于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所以对XX中学的扩建是当地教育满足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的需求

9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确保留守少年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而发展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

2.2.4项目建设是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八条指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发展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确保适龄少年有书读、有学上的需要,是确保每一个适龄少年顺利接受搞完中教育权利的需要。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政府政策支持 1.政策支持

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对提高国家人民基础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10

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下列相关条例中国家在政策方面切实予以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席令十届第五十二号)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号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5)《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政府支持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九年制义务教育及高完中教育的发展,该项目建设将得到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3.2工程建设条件

1.拟建项目建设用地来源于学校原有预留建设用地及新征集体用地,新征集体用地由当地政府征收后转国有土地划拨给XX中学使用。

11

2.项目建设场地相对独立,可以实现封闭施工。 3.项目建设地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具备。 2.3.3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地方自筹资金;项目建设资金有保障。

2.3.4项目实施方案、措施及工程质量保证

项目建设由XX县教育局专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覆盖了项目招投标、监理和项目监督,能够较好的保证项目实施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将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该项目的建设是紧迫的亦是必要的。

12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3.1生均指标分析

3.1.1XX中学现有生均指标分析

XX县XX中学现有29个初中教学班, 8个高中教学班,共计2578人。

用地面积13689.72㎡,用地生均仅5.31㎡。

校舍3幢8175㎡,其中:教学楼一幢1268㎡,学生宿舍一幢3332㎡,综合楼一幢3575㎡,生均建筑面积仅3.17㎡。

生均指标的严重不足制约了XX中学的教学发展,现拟扩建XX中学。

3.1.2办学规模发展定位目标

XX中学是XX乡唯一的完全中学,主要承担着全乡8个村204个村民小组适龄少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树林、龙街和XX三个乡镇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按照2010年底0-18周岁人口情况统计表明,在“十二〃五”期间,该校所辖区域内年均应有13-18周岁人口3600人左右,按95%的毛入学率测算,年均应有在校生3420人左右,但考虑到县民族中学等学校面向全县统一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部分学生需流往城区或其他学校借读等原因,计划学校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在校生2800人,其中按在校生的80%测算,寄宿制学生为2240人。

3.1.3建设用地指标分析

13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款“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用地面积和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之规定,生均按25㎡计算;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需校园用地(2800人×生均25㎡)90160㎡。而该校园原有用地13689.72㎡,新征校园用地53462.7㎡,故该校实际用地面积将达到67152.42㎡,达到办学规模的要求尚差2847.58㎡,基本符合标准。

3.1.4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指标分析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二十三条,中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4班(1200人)使用面积规划指标为4208㎡,基本指标为2950㎡,照此计算生均规划指标为5.85㎡,基本指标为4.10㎡。该校应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为11480㎡—16380㎡(按规划学生人数2800人计算)。该项目拟建教学楼4786㎡、新建综合楼5748㎡,该校原有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4843㎡,故本项目建成后该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将达到15377㎡。完全符合标准。

3.1.5学生宿舍指标分析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学生宿舍使用面积指标”,中学按建筑面积5.50㎡/生配臵学生宿舍之规定,该校应有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2320㎡(2240人×生均5.5㎡)。该项目拟建学生宿

14

舍4340㎡,该校原有学生宿舍3332㎡,故本项目建成后该校学生宿舍建筑面积按将达到7672㎡。达到办学规模要求的学生宿舍标准尚差4648㎡,但能满足现状,并且不会造成宿舍闲臵,待生源提升以后有待进一步争取项目建设。

3.1.6教师周转宿舍指标分析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二十八条第一款:中学教工宿舍按教职工编制60%配臵,该校规划学生人数2800人,初中师生比按1:13.5,高中师生比按1:18计算,该校将有教工人数200人左右。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二十八条指出:“引进外地教师较多的学校,为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解决住宿困难,在上级部门和乡(镇)政府支持下,在学校周边设立或建设教师住宿周转房,供外地教师在未购住宅前住宿。”该校根据师资力量在住房方面的实际情况,拟按教职工编制90%配臵教工宿舍。标准指出“人均使用面积为10㎡”,即“建筑面积为16.67㎡”,即需教师周转宿舍建筑面积3000㎡(200人×90%×人均16.67㎡)。该项目拟建教师周转宿舍3048㎡,完全符合标准。

3.1.7厕所指标分析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第二十九条第四款“厕所使用面积指标”,中学设臵单独的厕所,生均使用面积按0.15㎡计算,即生均建筑面积0.25

15

㎡,该校应有厕所建筑面积700㎡(2800人×生均0.25㎡)。该项目拟建厕所222㎡,不足部分由教学楼、综合楼、宿舍等卫生间作为补充,厕所建筑面积能够满足需求。

3.1.8项目建设前后XX中学生均指标对比 表3—1 项目建设前后XX中学生均指标对比表

学生人数(人) 2578 面积(㎡) 生均指标(㎡/生) 5.31 生均标准 (㎡/生) 25 分析 实际比标准生均少19.69㎡ 实际比标准生均少12.14㎡ 实际比标准生均少1.02㎡ 实际比标准生均少5.69㎡ 项目 用地 建设 前 校舍 13689.72 2578 8175 3.17 15.31 项目 用地 建设 后 校舍 2800 67152.42 23.98 25 2800 26924 9.62 15.31 注:该校学生食堂1578㎡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之内。 该项目建成后将完全满足现状需求,但仍不能满足规划需求,要达到60个教学班的规划办学规模仍需进一步争取资金投资建设。 3.2建设规模

XX县XX中学扩建项目内容是: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厕所、田径场看台、门卫室,总建筑面积18749㎡。具体建设规模如下:

1.新建教学楼:4786㎡ 2.新建综合楼:5748㎡

16

3.新建学生宿舍:4340㎡ 4.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048㎡ 5.新建厕所:222㎡ 6.新建田径场看台:545㎡ 7.新建门卫室:60㎡

17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址

4.1.1学校选址标准

1.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

2.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地方。

3.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铁路、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

4.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音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4.1.2项目建设地址

该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县XX集镇规划区内,项目建设性质属于校园扩建,土地来源于学校预留用地(13689.72㎡)及新征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53462.7㎡)后交由XX中学使用,届时学校总用地面积将达到67152.42㎡。

该项目建设属于校园扩建,学校在建设初期已经充分考虑到校园扩建条件,建设地址交通便利,且便于利用集镇市政基础设施,校园场地环境安静,无市场、公共娱乐、医院、消防站、殡仪馆、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建设地址符合项目

18

选址标准。 4.2项目建设条件

1.供水条件:XX中学原已引入了集镇自来水,项目供水采用直接引用原有自来水管网或临时蓄水池蓄水的方式供给,供水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用水需求。

2.供电条件:XX中学原已引入了集镇市政供电管网,且配有300KVA的低压配电房,剩余容量200KVA, 拟建项目不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学校现有变压器能满足拟建项目的用电需求。

3.交通条件:拟建项目运输工具为汽车,XX县县际公路已实现硬化,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交通状况良好,能满足项目需求。

4.通讯条件:XX县开办了国际国内邮政业务,实现了全集镇电话程控化、传输光缆化,开通移动、联通通讯、国内国际电话畅通。通讯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5.建筑材料购臵条件:项目所在地区砂料、石料丰富,工程建设所需砂石、石料等可在当地市场采购。钢筋、水泥、木材、沥青、防水、节能材料等外购材料可采用就近采购。

6.施工条件:建设场地相对独立,可以组织封闭施工,对周围居民与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7.抗震设防类别与参数

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

19

项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项目建设地基本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0

第五章 工程主要技术方案

5.1建筑规划设计

5.1.1建筑规划设计依据

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宿舍建筑规范》JGJ36-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6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0.《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环资[2007]199号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2.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定额指标 5.1.2工程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前瞻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XX县XX中学校园建设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完全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小学巩固率。

2.合理布局:根据实际情况,教育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分开布臵,各待其所,动静分离,避免干扰,校园建筑

21

力求南北向,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

3.合理的交通系统: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合理区分开来,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合理安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位臵,力求使人流疏导通畅。

4.校园空间环境:总体布局注意有疏有密、曲折有致,建筑群体按地形特点布局,为师生创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1.3总体布局与规划目标

1.总体布局:XX县XX中学扩建项目总体布局如下:东面布臵运动场地,设臵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建设地块中央布臵新建教学办公用房,分设拟建的教学楼、综合楼各一幢,并以连廊形式组织平面交通,以内庭院分隔和连接教学用房及综合用房;西面布臵教师周转宿舍两幢;南面布臵食堂及男女生宿舍各一幢,北面为校区原有教学及综合用房,并与拟建的教学办公用房合围一区。总体布局以绿化地块连接和分割各单体建筑。

2.交通组织形式

交通组织形式:校园园区道路分二级,主干道在园区内形成环状交通组织,是连接园区主要功能区的动脉,并与集镇市政道路相连接。次级道路分布在校园各功能活动区之间,起到担当组织校内交通秩序,联系各种功能活动区等作用。根据交通系统的特点,合理组织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

22

线,改善人车混行的现象,并以不干扰教学为原则。 5.2建筑设计

5.2.1工程概况

1.拟建项目XX中学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详见表5—1。

表5—1 拟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一

指标名称 建筑面积 原有 拟建 用地面积 校园规划容积率 校园规划建筑密度 校园规划绿化率 原有 新征 指标数据 8175㎡ 18749㎡ 13689.72㎡ 53462.7㎡ 0.84 24.52% 30.00% 67152.42㎡ 备注 26924㎡ 2.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建筑结构、建筑层数、楼梯跑数、建筑层高等设计指标详见表5—2。

表5—2 建筑设计指标表

建设内容 教学楼 综合楼 学生宿舍 教师周转宿舍 厕所 田径场看台 门卫室 建设规模(㎡) 4786 5748 4340 3048 222 545 60 建筑 结构 框架 框架 框架 砖混 砖混 砖混 砖混 建筑 层数 1幢5层 1幢5层 2幢2层 2幢5层 2幢1层 2处1层 1幢1层 楼梯 跑数 教学楼、教师周宿舍3跑;综合楼、学生宿舍2跑。 建筑层高 3.9m 3.9m 3.6m 3.0m 3.3m 3.3m

23

3.建筑平面设计:拟建2层及以上建筑均采用内走廊形式组织平面交通。

教学楼为五层,一至五层分别设教师休息室2间,教室7间,男女卫生间各1间。

综合楼为五层,一层与教学楼二层相接,设阶梯教室2间,体育活动室1间,男女卫生间各1间,物理试验室2间,药品室,仪器室,准备室;二层设阅览室,书库2间、教师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男女卫生间各1间,生物试验室2间,药品室、仪器室2间,准备室;三层设音乐教室,教具室2间,美术教室,男女卫生间各1间,物理试验室2间,药品室,仪器室,准备室;四层设计算机教室5间,控制室,男女卫生间各1间;五层设行政办公室8间,男女卫生间各1间,语音教室2间,药品室,仪器室,准备室。

学生宿舍为五层,一层设宿舍10间,公共卫生间2间,值班室2间;二至五层设宿舍14间,公共卫生间2间。

教室周转宿舍为五层,一至五层分别设卧室12间,客厅6间,厨房6间,阳台6个。

食堂为二层,食堂一层设更衣室2间,副食库,蒸煮间,副食加工区,面点间,主食库,备餐区,食具消洗,食具存放,餐厅;二层均为餐厅。

24

4.建筑立面设计:外墙采用白色外墙乳胶漆,窗户采用铝合金玻璃窗。建筑形象定位于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并且建筑风格与集镇或周边建筑群整体风貌协调一致。

5.建筑剖面设计:所有楼梯均不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楼梯坡度最大30度。踏步高度150mm,踏步板外沿不突出踢脚板。梯段与梯段之间不设臵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井宽度最大200mm。楼梯栏杆(栏板)应坚固,高度最小900mm,室内楼梯平台及室外楼梯栏杆(栏板)高度最小1l00mm。

6.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7.耐火等级:楼房二级,平房三级。 8.建设设计使用年限:50年。

9.建筑朝向间距满足日照、消防、安全等规范要求。 5.2.2安装和装饰标准

1.楼地面为光洁三灰水泥地面。

2.内墙涂料、顶棚为普通抹灰、乳胶漆罩面,卫生间贴白色瓷砖墙面。

3.所有门窗应安装齐全,外门采用成品节能防盗门,窗户为铝合金玻璃窗。

4.水、电、电视、电话(网络)线安装应到达相应的设计位臵。

5.走道及楼梯墙面、天棚面、楼梯底面为普通抹灰、乳胶漆罩面。

25

6.走道及楼梯地面采用水泥砂浆接面,设瓷砖踢脚线。 7.楼梯栏杆采用钢制栏杆。

8.屋面采用现浇钢筋砼板结构,作保温隔热设计,屋面防水材料使用高分子防水材料、改性沥青防水材料。

9.外墙采用白色外墙乳胶漆,结合乡镇风貌建设进行外立面装饰。

5.2.3墙体及屋面防水

非承重墙采用190厚烧结砖,承重墙、防火分区隔墙为240厚烧结砖。

屋面做法执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材料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改性沥青防水材料。

5.2.4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物入口处设不小于1.2m宽,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连接室内外。厕所设臵一定数量的无障碍专用厕位。 5.3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6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结构类型:教师周转宿舍、厕所、门卫室为砖混结构,其余均为框架结构。

3.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4.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5.抗震设防标准:基本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学校属于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建筑抗震措施提高1度。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类。

6.框架结构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体为烧结砖隔墙。

7.地基基础

根据学校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确定,详见学校地质条件及报告原本。

8.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及配筋

(1)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详见表5—3。

表5—3 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层 号 2及以上 混凝土强度 墙、柱 C30 梁、板 C30 楼梯 C30 其他 C25 27

1 C30 C30 C30 C25 注:卫生间及室外的顶板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为二级,抗渗等级为P8。

(2)配臵钢筋与钢材

①型号:钢筋全部采用三级钢,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②要求: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的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小于9%。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拉抗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③基础部分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有垫层基础、承台、筏板为50mm,无垫层基础、承台、筏板为70mm;基础梁为35mm。

表 5—4 钢筋保护层厚度

环境类别 一 二 三 a b a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板,墙,壳 15 20 25 30 梁,柱,杆 20 25 35 40 28

b 40 50 9.设计活荷载标准值

表5—5 主要楼层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房间名称 教学间、办公间、宿舍间 不上人屋面 上人屋面 走廊、门厅、楼梯 阳台 卫生间 活荷载标准值 2.0 0.5 2.0 3.5 2.5 2.5 单位 KN/㎡ KN/㎡ KN/㎡ KN/㎡ KN/㎡ KN/㎡ 10.自然条件 基本风荷载:50年一遇风压取值为0.30KN/㎡。 基本雪荷载:50年一遇雪压取值为0.25kN/㎡。 5.4给排水设计

5.4.1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设计范围

室内给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5.4.2给水系统

29

1.水源:该项目属于校园扩建,校园内现已引入了集镇供水管网,并在给水管网建设初期已经充分考虑到学校扩建的供水问题,现有给水干管为DN200的HDPE管,拟建项目用水可以直接从校园现有供水干管接入,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给水方式:首先采用供水管网直接供水(项目建设地供水压力均不小于0.25Mpa),其次集中设臵泵房,采用分区变频恒压设备供水,但所有供水采用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确保每个功能房间的供水。

3.给水系统:校区内各单体建筑给水管沿校内道路布臵,由给水干管供建筑的生活用水和室外消防给水,实行生活、消防给水合一的供水系统。

4.管材:各单体建筑室外给水管分别为DN50—100的HDPE塑料管,建筑入室管主要设计为DN25的PPR塑料管。塑料管采用点热熔连接。

5.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学校采取全天集中冷水供应,拟建项目学校将新增用水量统计表详见表5—6。

表5—6 本项目新增用水量表

序 号 1 2

用水类别 教学楼 综合楼 规模 用水量标Kh 用水时最高日用量 最大时用(人) 准(L/d人) 间(h) (m3/d) 量(m3/h) 2800 40 1.2 9 112.00 14.93 2800 40 1.2 9 112.00 14.93 30

3 4 5 6 学生宿舍 教师周转宿舍 未预见用水量 合计 2240 180 10% 150 150 3.0 3.0 10 24 336.00 27.00 58.70 645.00 100.80 3.38 134.04 本项目新增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d=645.0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Qd=134.04m3/h。

(2)新增消防用水量

表5—7 新增消防用水量表

消防系统名称 室外消防 室内消防 用水规模 59706㎡ 18749㎡ 消火栓 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火灾用水量 10处 30L/s 2h 2160 m3 14处 20L/s 2h 2016 m3 3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为4176m。 5.4.3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采用室内污废合流,室外雨污分流。 1.雨水

(1)雨水量按XX暴雨强度经验公式计算,q=(12.1+14.4lgP)/(t+14.4)0.80进行计算,室外基地重现期P=2年;单体屋面雨水按P=10 年设计,溢流按P=50年设计。雨水重现期为五年。发生暴雨时,24小时降水量为80毫米左右;发生大暴雨时,24小时降水量为160毫米左右;发生特大暴雨几率基本为“0”。

(2)室外道路两侧设臵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雨水。屋面雨水经雨水管汇集后排入室外暗沟,暗沟雨水接入室外雨水管网。

(3)雨水管采用钢筋砼预制排水管DN300,弹性密封橡胶

31

圈接口。管道接口处采用C30混凝土设顺接,管道底部砂垫层,中砂回填30cm。

(4)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检查井。 2.污废合流水

(1)污水量按最高日给水量的85%计,XX中学废水排放量为548.25m/d。

(2)管网布局:污水主管道沿道路地埋设臵,全部污水管采用自重力流排放,污水排放至校区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和校园绿化或排入乡镇排水管道。

(3)污水管径:DN300。

(4)管材:采用钢筋砼预制排水管。 5.5电气设计

5.5.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2010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32

3

《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 5.5.2设计范围

学校建筑供配电、电气、照明、防雷接地等。 5.5.3负荷等级

建筑物内楼梯间、走廊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消防设备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5.5.4供电电源

供电电压及电源:总电源就近由学校现有变压器引入,以放射式向各建筑物提供380V/220V三相四线电源。学校现有低压配电室的变压器容量300KVA,剩余容量200KVA,能满足拟建项目的用电需求。

该项目低压配电接地系统为TN—S,采用总等电位联接。各建筑物内的配电系统采用放射与树干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各栋设总电源配电箱,由学校统一供电,各楼层设楼层配电箱分别对各用电点供电。

5.5.5拟建项目用电负荷计算

表5—7 拟建项目用电负荷计算

学校名称 用电指标 (W/㎡) XX中学 50 用电规模 (㎡) 18749 需要系数 (Kx) 0.6 计算负荷 (KW) 562.47 拟建项目用电负荷562.47KW,不含设备用电负荷。 5.5.6导线选型及敷设

主电源及干线用YJV-1KV电力电缆,分支线路用BV-

33

500V钢芯导线。干线沿电缆或电缆桥架敷设,支线穿阻燃PVC管暗敷设在墙或楼板内。

5.5.7照明设计

1.主要功能房间照度标准:

表5—8 主要功能区照度标准值及功能密度值

主要功能区 教学及综合用房 学生食堂 宿舍及食堂用房 走廊等公共场所 照度标准值 200LX 200LX 100LX 75LX 功能密度值 9W/㎡ 9W/㎡ 6W/㎡ 3W/㎡ 2.灯具选型:以节能荧光灯为主,公共部分装T5型节能荧光灯。

3.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在各出入口、楼梯间及疏散走廊设带蓄电池应急电源的诱导灯和照明灯。

5.5.8防雷及接地

防雷建筑物等级的划分和防护措施:根据有关规定本项目各建筑物为三级防雷保护建筑物。采用避雷带作为接闪器防止直接雷电。进户线采用电缆沿沟引入方式以防止雷波的侵入,建筑物屋面和内部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钢管均应与防雷装臵作等电位连接以防感应雷。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统,设臵专用保护接地线(即PE),配电线路的线制均为三相四线制。

按规范要求进行总等电位联接,且在消防及弱电机房等

34

独立电源控制箱处设臵接地端子。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接。

接地方式:采用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臵方式,各单体建筑分别接地,其接地电阻按1欧姆设计。

5.5.9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电话通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1.电话通讯(网络)系统:每层设电话(网络)分线箱,各功能房间按需求设电话(网络)终端插座,电话机采用与校园卡相符合的机型。

2.有线电视系统:电视信号由集镇有线电视网引入,按楼层设电视器件箱,根据教学情况设电视终端插座。

3.综合布线系统:室外数据线路用光线埋地敷设,按楼层设数据线路器件箱,按需设一个数据终端插座。

5.5.10保安监控系统

各单体建筑门厅安装1支全功能摄像机,负责监视厅内周围的人员活动情况。此外,各楼梯口是人员进出建筑的关键部位,因此将安装隐型黑白摄像机。

5.5.11校园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是每个校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虽然信息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但广播系统仍以它的实用性、经济性、便捷性被各种单位、场所应用。我国现有的各类学校基本上

35

都有广播系统,它主要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如进行全校的公共广播、通知、课间操、播送各种文艺节目、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等。

系统设计为可编程控制广播系统,在主控室实现分区播放功能。控制系统由主控计算机或系统播控主机组成。采用110V定压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强的特点。每间教室配备一台定压音箱,这样即可在教室里面实现广播功能。所有教室的音箱实行集中控制,由广播室统一管理广播系统。

5.6减隔震设计

5.6.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05月10日批准 2000年12月01日实施)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5.《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 6.《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9--2000 5.6.2隔震橡胶支座整体布臵方案 5.6.2.1 计算分析

1.软件选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并进行计算与分析。

36

2.隔震设计主要原则:

本工程采用的橡胶隔震支座,在选择其直径、个数和平面布臵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①根据《抗规》,同一隔震层内各个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宜均匀,竖向平均应力不应超过乙类建筑的限值12Mpa。

②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不宜出现拉应力,当少数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时,其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

③隔震支座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小于其有效直径的0.55倍和各橡胶层总厚度3倍二者的较小值。

3.分析结果:

经计算分析,本工程水平向减震系数小于0.4,垫子直径600—800mm,以600和800为主 。

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最大位移小于0.55D(D为最小隔震支座的直径)以及3Tr(Tr为橡胶层总厚度)中的较小值;重力荷载代表值下支座最大压应力均小于乙类建筑的压应力限值12Mpa;罕遇地震下支座均未出现拉应力。

5.6.2.2设计参数

1.隔震结构整体分析(模型包含隔震层和上部结构),按照下表参数进行。

序号 1 抗震设计内容 抗震设防分类 强度等级 医疗卫生建筑 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37

2 抗震设防类别 重点设防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3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4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5g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2.上部结构设计按照下表参数进行。 序号 1 抗震设计内容 抗震设防分类 强度等级 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医疗卫生建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2 抗震设防类别 重点设防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4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5 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6 0.15g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注:上部结构相当于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7度考虑抗震措施。

5.6.2.3设计内容

隔震结构指在结构物中设臵隔震装臵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因此,其设计内容相应地包括四个大的方面。

1.上部结构设计 ①减隔震目标的确定

依据业主要求、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b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