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3-12-07 04: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1.解释第一次文代会、双百方针、八个京剧样板戏。

答:(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作政治报告。会议听取了郭沫若、茅盾、周扬等的报告。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全国文联及下属各协会。本次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文学阶段。

(2)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发展文艺事业的方针,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具体内容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

(3)八个京剧样板戏:指文革中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京剧。

2.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收获与意义有哪些?

答:收获:(1)听取了大会总主席郭沫若的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副总主席茅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傅钟总结军队文艺运动的报告《关于部队的文艺工作》。

(2)发表了《大会宣言》。《大会宣言》指出,“五四”以来,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工作者开始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这个方针,更进一步地与广大人民、与工农兵相结合。”确定《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3)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联合会下设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部门协会以及戏曲改革协会、曲艺改进会等组织。其后,作为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的刊物《文艺报》、《人民文学》也陆续创刊。

意义:第一次文代会是会师的大会、总结的大会,在我国文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确定为文学艺术的总方针;它检阅了文艺队伍,团

- 1 -

结了新老作家;标志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肇始。

3.从建国初的历次文艺思想斗争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文艺思想斗争是必要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人们特别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有利于世界观的改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2)以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群众斗争的形式和方法是错误的。

(3)必须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能把学术问题混同于政治问题;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

(4)必须正确贯彻“双百”方针,开展正常的学术争鸣,反对无限上纲和把文艺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1.《创业史》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要点:(1)内容上,从广处着眼,向深处突进,具有史诗的特点和规模。 (2)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特别是梁生宝这一新人的光辉形象。(3)在结构的安排上,按照史诗规模的要求,《创业史》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

2.为什么说《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答:要点:(1)内容上写的是中国农民的革命斗争,从其广度和深度看,具有史诗性质。(2)人物是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形象,尤其是朱老忠。(3)艺术上重视民族形式,如情节结构、写人手法、语言方面。

3.朱老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朱老忠是梁斌小说《红旗谱》中的主人公。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典型意义在于,其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4.《青春之歌》与同时期的长篇小说相比,艺术上有何特点?

答:(1)结构上,运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纵深式的写法,单线发展,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中心线索结构全书,严谨而完整。(2)人物塑造上,善用类比,有同类相比,有异类反衬。(3)主观视角的采用。(4)浓郁的抒情笔调。

5.林道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林道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的主人公。她出生地主家庭,但追求自由民主。她奋斗的历程中,曾有过三次决裂:第一次是为了求个人解放而与封建家庭决裂,表明了她的觉醒;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与小家庭决裂、余永泽决裂,表明了她

- 2 -

向往革命的进步性;第三次是为了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而与小资产阶级自我决裂,表明了她的成熟。林道静的成长道路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主要特点,具有典型意义。

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何特色?

答:(1)选材立意上,善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多写一些“家务事”、“儿女情”。(2)塑造的人物绝大多数不是高大英雄,不是一出场就相当成熟的人物,而是在战争、生活中逐渐成长的人物,其中又大多是妇。(3)情节结构上,舒缓自然,剪裁严密,没有闲笔。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4)风格上,追求一种清淡纤巧、含蓄娴雅的抒情笔调,形成了被茅盾称之为“静夜箫声”的“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戏剧散文

1.解释新民歌运动、第四种剧本。

答:(1)新民歌运动:1958年“大跃进”背景下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运动。它对于诗坛的影响在于被许多人视为与五四新诗传统相对立的诗歌发展的新道路;而在创作上收获并不大。

(2)第四种剧本:是1956年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一类剧本。刘川发文认为,当时舞台上只有工、农、兵三种剧本,故提出“第四种剧本”,就是忠于生活、诚于写实、真正写人的剧本,是按生活本来面目写工农兵的剧本。其代表作主要有《同甘共苦》、《布谷鸟又叫了》、《洞箫横吹》等。

2.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有何特色?

答:(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2)表现上有独特的角度和方法。他不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作细致描述或雕刻精美的图画,而是从内心世界、精神状态方面,去思考、揭示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的生活态度、人生道路和道德情操的问题。(3)诗中活跃着一个战士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鄙弃“冷漠、寂静、安祥”,讨厌“可耻的衰退”,不希罕漫长而平庸的人生,而追求“沸腾的生活”、“作战般的工作”。这其实是作者个性的写照。(4)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他写过“楼梯式”(如《投入火热的斗争》等)、民歌体(如《三户贫农的决心》《林区三唱》等)、新辞赋体(如《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半格律体(如《白雪的赞歌》等)、自由体(如《致大海》)、散曲体(《将军三部曲》等),自由开放,不拘一格。

3.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一诗写了哪几层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答:(1)1-6节:写团泊洼秋天的美丽和宁静。7-14节:抒发生活在团泊洼的人们

- 3 -

的心声。15-21节:抒发革命战士的心声。22-23节:点明团泊洼静中寓动。 (2)本诗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高压之下不屈服,并对未来充满胜利信心的战斗豪情。 (3)本诗艺术上的特点是:写景、抒情、言志熔于一炉;先抑后扬,以静显动,以无胜有,以小见大的手法;铺陈、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气势浩荡,节奏鲜明;形式上采用“长廊体”,两行一节,集短为长,且一韵到底,音韵优美。

4.老舍《茶馆》一剧为什么被西方世界誉为“东方戏剧的代表”?

答:要点:(1)独特的艺术构思:反描法,即侧重写社会的反面,让人在反面的否定感受中趋向正面的肯定,“以反显正” ;侧面透露法,从小地方、小人物写出大事件、大背景,“以小见大”。(2)新颖的结构形式: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人像展览法,以人物带动故事,众多的人物组成若干幅时代剪影,又都与时代、主题发生联系。(3)高超的写人手法:采用“单纯个性化语言”;在冲突中塑造;选择人物的“闪光点”。(4)悲喜交融的风格:深沉的悲剧内容通过幽默的喜剧形式加以表现,“寓哭于笑”,在笑声中葬送了三个时代;剧作以讽刺为基调,但又有歌颂的成分。

5.老舍和田汉的剧作有何异同?

答:(1)总体倾向上,老舍以现实主义取胜,田汉是现实主义中渗透着革命浪漫主义。(2)构思上,老舍以人物取胜,“平中见奇”;田汉追求剧情的传奇性,“奇里求妙”。(3)表现手法上,老舍以散文化的白描取胜;田汉剧作浸透着诗的抒情性,常以诗、歌、舞入剧。

6.简析杨朔散文模式的利弊。

答:(1)利: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劳动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性。注重诗境的营造(采用托物言志、比兴取义、象征比附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上升为诗的境界)。结构精巧,具有诗的韵律(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由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具有诗的视角和容量)。语言精美,含蓄凝炼,音韵和谐(清新、绚丽、凝练)。

(2)弊:缺乏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回避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有粉饰生活的倾向。构思模式雷同(物——人——理的三段结构)。诗化描写的失真(一味追求诗化所致)。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1.解释《台北人》。

答: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14篇,它们奠定了白先勇作为优秀小说家的地位。其小说每篇独立成章,各篇之间又有内在联系;虽然题材不同,但大多数描写的是从祖国大陆去台湾的上流社会人物的没落以及怆然失望的心态,是一曲曲旧制度衰亡的挽歌。作者定名为《台北人》,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台北人”

- 4 -

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对他们没落的命运表现出悲悯和哀悼,从而充分揭示出“今不如昔”的感时伤怀主题。

2.以《游园惊梦》为例分析白先勇短篇小说的特色。

答:白先勇小说的总特色是:寓传统于现代,熔中西小说技巧于一炉。(1)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作品中流露出郁结在作者心中的无限的哀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游》表现的是今昔盛衰之感、怀旧伤春之情。(2)人物塑造上,较多地采用了以形写神的手法;同时运用意识流手法,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理活动。如对钱夫人的意识流描写,在更高层次上刻画了人物的性格。(3)结构上,把传统的纵剖面和西方的横断面的写法结合。如《游》在横断面的基础上也有纵的剖析。(4)多种叙事观点的运用。有全知的,有限知的,有作品中人物的。(5)语言上,把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语言风格有机契合,形成典雅精美、洗练明快的语言特色。(6)风格细腻(描写逼真)、含蓄(韵味无穷)、深沉(有感染力)、优雅(给人美的享受)。

3.陈映真小说的特色怎样?

答:(1)以现实主义原则为主导,适当吸收现代主义手法。(2)结构上采用人称交错与时序变换等手法,使作品形成多层次结构和多重主题。(3)人物塑造上,既重视心灵开掘,又通过剖析复杂的社会关系来突出其独特性格。

4.余光中的诗《乡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有几个意象?各有何象征意义?

答: (1)《乡愁》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思念家乡的爱国之情。(2)诗中共有四个意象,既是心灵的表征,又是乡愁的象征。邮票使人想到两地分离;船票暗示着隔海隔水;坟墓是永诀的标志;海峡使国土分离。它们概括了诗人从童年、青年直到老年的大半生经历:幼年思母,青年思妻,中年丧母,老年思乡。

5.分析郑愁予的诗《错误》。

答:《错误》(1954)被台湾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第二节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终于“我”回来了,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全诗共94个字,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 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b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