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4-02-12 21:5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中国的地理位置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近50个纬度;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有14个(看图熟悉);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朝鲜与越南既是陆上邻国又是隔海相望的国家。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在地图上指出)
31、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2)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熟悉掌握)、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32、中国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较大,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东部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所以人口稀疏。 33、中国民族
(1)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2%,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8%,为少数民族。
(2)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4、中国地形
(1)我国地形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能在图上找出) (2)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图上找出) 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图上找出) (3)我国的四大高原:(图上找出)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图上找出)
(5)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图上找出)
(6)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图上找出)
(7)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降水;使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沿海与内陆交通;在两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在地形图上,找到以上地形,并记住相对位置。
35、中国气候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是水田和旱地分界线,是南方区和北方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3)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36、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是外流河。这里的河流夏季容易形成汛期,水量受降水影响。秦岭和淮河一线的以北的河流,冬季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西北内陆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变化受气温影响。 37、黄河概况: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是中国第二长河;
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桃花峪, 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 38、黄河的综合治理:
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泥沙,中游黄土疏松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39、长江的概况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中国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的河流,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2)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能利用水能约占全国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低。主要水电站:葛洲坝、长江三峡。
(3)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与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形成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的2/3,被称为“黄金水道”。 40、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等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数量特征: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小。
(2)构成特点:类型齐全,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地区分布不均匀: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湿润平原、丘陵。 草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的高原、山地。 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5)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3、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上,南丰北缺,东多西少,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还存在水的浪费与污染的问题。 44、南北方农业的差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耕地类型: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耕作制度:北方是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南方是一年二熟到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主要经济作物:南方油菜,北方大豆;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P95活动1、2、3
45、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
沿海—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四大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沿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46、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4)图中A是宜昌,B是湖口,长江上中游的划分点。K是葛洲坝,L是三峡。
(3)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东部发展速度高于中西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47、记住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P86活动 49、四大地理区域
(1)AB界线:秦岭-淮河大致相当于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AD界线:相当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C与ABD界线:接近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篇二: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
1、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2、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的特征(P24-29):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地面积广大(活动P26-27 1、2、3;P29-30 1、3)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P25图2-5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读图:P31 2——13 P32 2——14,读图步骤如下:
①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2——13: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等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我国最南气温为16℃,最北气温-32℃,所以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5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五个(北→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P33图2——15 了解我国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
例:P34页 活动2
答: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关系:①不同的温度带,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P35 图2——16,在图在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省区?
例:P37活动1:①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③绍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P36 图2——17,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及分布地区?
例:P37活动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例:P40活动2: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例:P40活动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P42图2——26,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例:P43活动2: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③ 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篇三: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中国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1200万人口。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0.6%;其他民族占9.4%,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回族分布最广。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⑴、东部四大海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3、三大岛屿从大到小: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县、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基本轮廓、位置、简称、行政中心,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3、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相邻的自治区有三个(内蒙古、宁夏、新疆)。 4、四个直辖市:京、津、沪、渝。其中重庆市是面积最大最年轻的直辖市。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有云(滇)、桂、粤、台。 6、面积最大、位置最西、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
7、跨经度最多的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多的是海南,位置最东、最西的是黑龙江,最南的是海南,
既邻渤海,又邻黄海的是辽宁省和山东省。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少数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
8、山东、山西的山指太行山,河北河南的河指黄河,湖北湖南的湖指洞庭湖。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
3、人口稠密和稀疏区的分界线:云南省的腾冲至黑龙江省的黑河为界,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每年仍净增加约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号称地球之巅。。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中国最大、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东西景观差异大,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其中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表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
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800㎜年等降水量
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我国的雨极是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是吐鲁番中的托克逊。
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我国唯一位于季风区内的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其西部的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原来称北大荒,现在称北大仓。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塑造它的主力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大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5
6 北岳恒山(悬空寺)中岳嵩山(少林寺)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其中漠河最冷,称中国的北极村,海南最热。(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淮河线)
②、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吐鲁番盆地是夏季最热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⑷、降水:①、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夏秋多,冬春少。
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季风气候显著
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①、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季风区内降水多(位于东部地区,降水>400㎜)。
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非季风区内降水少(位于西北地区,
降水<400㎜)。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大致与400㎜等降水量线吻合)。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 ⑵、南、北方雨季情况
①、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原因:夏季风的进退而造成的。)
②、东部雨季推移的规律:4月开始,雨季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如:夏季风与雨带的“失常”,就会造成旱涝灾害;如:南旱北涝或北旱南涝现象的发生。
3、特殊天气:
寒潮:发生在冬半年,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除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外地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梅雨:发生在夏初,江淮地区,又称霉雨。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沙尘暴常发季节是春季,地区在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4、洪涝灾害集中在夏秋东部平原地区。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的一种气候灾害。 4、我国气候的两个显著特点是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1、外流河及外流区:
⑴、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风盛行,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形成枯水期。 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黄河、海河) ⑷、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珠江——汛
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内流河及内流区:
⑴、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
⑵、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气温高,水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水量较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3、主要湖泊(两大湖区):
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4、长江:
⑴、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最终注入东海。
⑵、流经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⑶、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长江上最大的支流)、湘江、赣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⑹、水能资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其首要任务是防洪,尤其对武汉市的防洪起到重要作用。 长江因其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中游河道弯曲,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6、黄河:
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源头——卡日曲,全长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⑵、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共9个省区。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
⑶、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⑷、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
①、上游:内蒙古河口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河口到河南旧孟津(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黄河的水能集中在上中游,其中中游的小浪底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防洪、防凌、减淤、发电等作用。
③、下游:旧孟津以下(“地上河”是主要特色)。
6、黄河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
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中的轮南气田,东至上海,经过9个省区,用管道将液态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改善环境;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中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盆地地区(四川盆地);我国以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
⑵、林地: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东南林区(天
然林)、西南林区(人工林、次生林);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位于非季风区)
土地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空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缺水最严重的两个地区是西北、华北地区。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兴修水库。 2、兴修水利工程:
⑴、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部地区缺水问题。需跨越巴颜喀拉山。中线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到北京、天津(华北地区);东线从长江下游沿京杭大运河到天津(华北地区)。该工程完成后,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⑵、兴修水库如: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a href="http:///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蒲в盟;に试矗乐顾廴荆?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样的原因: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大陆架宽广,海水温带适中。
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的渔场,位于东海)、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4、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国
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第四单元 中国的主要产业
101、农业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02、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中国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茶树。
103、目前,中国的谷物、豆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04、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105、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106、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07、新疆是中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
产棉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108、油料作物中,油菜在中国的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中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 109、糖料作物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110、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主要产茶省有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
111、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中国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112、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中国南部、东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113、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11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
115、目前,中国的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116、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
117、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长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在地区分布上,已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型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120、长春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2011年中国生产汽车1800万辆,居世界第1位。
121、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包括棉、毛、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的完整体系。其中,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122、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跃居世界首位。
123、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新技术出口国。中国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有四大密集区,即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124、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为了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125、为了改善西部交通运输状况,国家相继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联系西藏的干线公路,还修建了兰新、成昆、北疆、青藏等联系边远地区的铁路。
126、中国现在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
128﹑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火车)、公路运输(汽车)、水路运输(船舶)、
129﹑中国河流众多,2010年底内河通航里程超过12.4万千米,居世界第1位。中国具有发展内河运输的优越条件,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等都是重要的内河航线。
130﹑目前,中国已成为航运大国,商船吨位和货运量居世界前列。
131﹑中国海洋运输航线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沿海航线是联系中国南北的海运干线。远洋航线以上海﹑大连﹑天津﹑秦黄岛﹑青岛﹑广州﹑湛江和香港为枢纽,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运联系。
132﹑目前,中国许多大城市之间,都有定期班机往来。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等数十个航空港,有国际航线联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降各种飞机。
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走向,淮河—由西向东注入洪泽湖。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南侧是汉水谷地,主峰太白山。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正在阅读: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02-12
黄庭坚、辛弃疾会计诗词赏析04-23
2008年G题 智能救援小车 - 图文11-18
我看“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02-14
2016田径运动会秩序册10-23
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图文07-04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推荐(优秀8篇)03-22
寒假里的一件事500字作文3篇02-04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提纲
- 上册
- 复习
- 地理
-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