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4 01: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暨2008年高考英语备考复习建议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高考没有出现对冠词、名词的考查, 代词也仅在21题中出现了一个it. 总之单选题型仍然要求我们重视基础知识, 基本词汇和基本句法。

完型填空:有时代气息、思想教育内涵深刻

高考完型填空往往是一篇创意精美的文章。篇幅短小、精辟; 体裁大多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逻辑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论说文; 内容贴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往往通过一个故事、 一次经历、一则新闻、 一件生活琐事、 一次举措等, 说明一个哲理, 得出一种认识或结论, 从而使文章的灵魂得以升华。我们不妨回顾一下06年高考完型填空,文章描述了 “一个炎热的夏日, 作者在希腊某岛上的一家咖啡馆乘凉, 发现邻桌一对亲密无间的夫妇把餐桌放到了海水中. 这种既浪漫又实用的行为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以至于侍者也开始了水中独特服务; 其他人也加入到了 “水中就餐”的行列。” 去年的完型填空文章描述了西方人那种 “想到就做”的爽朗个性, 敢于改变生活规律, 超脱环境影响, 从而真正享受生活。 文中对那对夫妇(couple)、侍者(waiter)、他人(others)的生动刻画体现出一种人文思想理念,值得读者去欣赏和思考: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快,人们总是忙于工作、学习、创业;那么我们不妨也可以改变一律的生活习惯,使生活有所创意、有所突破,充满阳光和色彩。文章最后一句话点名这个意义。

而今年的完型填空叙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无意中捡回20只天鹅蛋,细心孵化出一群小天鹅,并想方设法教它们飞翔最终获得成功”。这篇文章我们并不陌生,很多同学其实已经在电视动物世界栏目或者介绍奇闻逸事的报刊杂志上读到过类似文章或报道。文章最后并不像去年那样点名主旨,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要传递的信息,而是让读者通过自己阅读,自己去体会和把握其思想性。这篇文章实际上在告诉读者要关爱生命,保护动物;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我们都知道,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倡人与大自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然的和谐共存,一个小女孩尚能具有如此爱心,那么我们所有的人呢?由此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鼓励和提倡真善美,人与人之间,国家、民族之间都应和谐相处;这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具有时代精神。

阅读理解:突出文章细节和主旨、时代感强

阅读理解一贯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由于考试所占分值比较大,考生也在其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今年试题所选择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贴近生活、体现人文、关注社会热点,对考生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也代表了全国卷试题的发展方向。所选材料的长度都比较适中,避免了拖沓冗长,而且文中的英语用语非常地道。综观全局今年的阅读题词汇量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题目的设置都侧重于对文章细节和文章主旨大意的考查,答案在文章中体现直观,考生容易作答。

具体说来,A篇属于记叙文。介绍作者一家丢失了对他们生活如此重要的自行车,着急之际,众人帮忙;最后突出其中心思想,生活中,帮助他人、与人友善意义重大。

B篇是一篇科普知识。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使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来识别食物,介绍了单一饮食和多样化饮食类型;告诫人们不要只注重自己喜爱的饮食,要注重健康的饮食。

C篇是一篇夹叙夹议文章。探讨了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多数家长都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让每个孩子体验“Mommy and Me”的时光,能够给他们行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动上、思想上及人际关系上带来有益的变化;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从而告诉我们,儿童教育问题是大事,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全身心的关怀和注意。

D篇属于人物传记。简略介绍了美国教育家泰勒(Ralph.W.Tyler)人生经历和对美国及世界教育的贡献。在教育上他主张科学地选择、组织教育,客观地评价教育效果。但本文并没有深入阐述其研究内容,使文章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读来轻松,理解到位。

E篇是说明文。介绍了夏令时或夏时制的来由、各地实施情况及利弊。属于生活常识。这种题材的文章在高考和平时训练中并不少见,例如介绍某个习语出处、历史典故、风俗文化等。

总之,这五篇文章要么号召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要么呼吁重视儿童教育,要么提醒生活中的饮食常识,要么启迪历史知识,与去年阅读理解文章一样,既有趣味性,又突出了思想意义,突出了人文特质,强调教育内涵。有时代气息,贴近当代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一致。

短文改错:注意格式避免失分

今年高考试题中选择的短文难度相对适中,错误类型大部分都属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常犯、易犯的错误,比较容易判断。需要提醒考生特别注意的是,改错的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避免因格式错误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书面表达 题目平实、稳定无创新

今年英语的书面表达仍是一封书信,这是全国卷的一贯特点;相对去年的图片加文字信息而言,今年要容易许多,考生一般都有话可写,不会因走题而失分。但根据了解,也有多数考生失分较多,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第一卷试题容易,第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二卷可能批改较严格;另一方面加之考生基础性错误多,扣分多;不会运用一些上档次的语句、词汇、短语等,导致失分过多。

2008年高考英语备考复习建议

复习的两个基本原则 1. 以考纲(《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为纲,熟悉考试要求 2. 以《英语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为本》,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三轮复习模式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第二轮复习模式示意图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模块三 完形填空

1. 掌握高考命题特点和答题要求。 2. 端正应试态度,克服定势思维。 3. 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科学运用语言知识。 4.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模块四 阅读理解

1. 牢记“三量” :阅读量、词汇量、阅读质量。 2. 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3. 提高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寻找根据,从常识出发,不想当然, 不钻牛角尖。 4. 提高应试心理素质及定力,力戒浮躁粗心的毛病。 5. 适当进行长难句分析、地道句子的翻译和赏析。 6. 带着浓厚兴趣多读原汁原味的各种题材的文章,

去除“看文 章――做题”的习惯。 7. 扩大知识面。 1. 提高训练强度(多练 10 句一组强化练习以提高速度) 。 2. 掌握应试技巧。 3. 与作文训练和语法专项结合强化纠错能力。 1. 强化书写训练。 2. 正确使用语法规则和常用句型结构。 3. 正确拼写、恰当选词。 4. 提高观察分析和鉴赏能力。 5. 提高审题判断能力。 6. 掌握正确的文体格式。 7. 背诵范文。A 等学生 15 篇;B 等学生 10 篇;C 等学生 3 篇。 1. 默写单词的频率要高于听写的频率。 2. 一般词汇与特殊词汇的过关。 3. 牢记“词义高于一切”原则。 4. 教给学生记忆技巧和遗忘规律。 第三轮复习模式示意图

模块五 短文改错 模块六 书面表达

模块七 词汇过关

时间 4.10――5。 20 5.20――5。 31 6.1――6。3 6.4――考前

形 式 高考链接

内容和目的 筛选 30――40 套综合试题,先做后讲(评) , 逐套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应 试技巧。 准备 10――15 套模拟试题,限时答题,对讲答 案,组织讨论,有选择地讲评(师生共讲)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师的诊断自我完 善,弥补不足。 让学生睡好、吃好、玩好、放松身心,清静大 脑,轻装上阵,进入临界状态,临阵需磨枪。

实战演练 自我完善 考前休整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复习教学中的12大误区

1. 词汇训练听写较多,高强度默写较少少。

2. 语法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突出重点(动词)。 3. 高三做听力测试题较多,听课文录音较少。

4. 阅读训练做带题的文章较多,看不带题的文章较少。 5. 作文训练批改较多,面批较少。

6. 很少在课后有计划分批次与学生用就英语学习心沟通。 7. 高三英语教学口语训练销声匿迹。 8. 复习资料拿来就用,较少少筛选改装。 9. 自编习题较少,照搬他人习题较多。 10. 考后批改较多,就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较少。 11. 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讨论较少。 12. 教师孤军奋战较多,与他人通力协作较少。

复习课的“三不要”

1. 不要拿旧教案炒旧饭; 2. 不要照搬他人的教案; 3. 不要拿复习资料死讲。

讲评课三个原则:

1. 讲评课也要精心设计; 2. 全批全改学生的答题情况; 3. 摸清学生的关注点、易错点。

讲评课“四个针对”

1. 针对学生需求分类讲评; 2. 针对错误重点讲评; 3. 针对规律强化讲评; 4. 针对特点技巧讲评。

讲评课“五要”“五不要”

“五要”

1. 要讲透错误原因; 2. 要讲清答题思路; 3. 要讲死语言规律; 4. 要讲透答题策略; 5. 要鼓足学生信心。 “五不要”

1. 不要面面俱到;

2. 不要只顾教师个人讲,要让学生多讲; 3. 不要单纯就题讲; 4. 不要脱离高考要求讲; 5. 不要脱离学生实际讲。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分析

高考备考箴言

成功在课堂 潜力在学生 优势在群体 关键在落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a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