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小说中的禅宗公案

更新时间:2023-05-16 11: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庸小说表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涵盖了儒释道三教。在佛教内容中,又以禅宗内容为主。金庸小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有禅宗起源、禅宗公案、禅宗机锋、禅宗话头、禅宗义理及禅宗的神通妙用和证悟知解。其中比较具有美学内涵的,是禅宗公案。这些禅宗公案,在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命名了武功名称,介绍了禅宗历史,阐述了禅宗义理,塑造了人物形象,发展了故事情节,还涉及了禅

作家论

论金庸小说中的禅宗公案

李洪武

金庸小说表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涵盖了儒释道三教。在佛教内容中,又以禅宗内容为主。金庸小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有禅宗起源、禅宗公案、禅宗机锋、禅宗话头、禅宗义理及禅宗的神通妙用和证悟知解。其中比较具有美学内涵的,是禅宗公案。这些禅宗公案,在作作者引用这则禅宗公案,让余鱼同剃度出家,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禅宗祖师的神通妙用

品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命名了武功名称,介绍了禅宗历史,阐述了禅宗义理,塑造了人物形象,发展了故事情节,还涉及了禅宗的神通妙用、坐脱立亡和去住自由,使作品具有极大的禅学美感。

禅宗公案,即禅宗故事,是禅宗祖师考验与诱发学人道心的一种方便。金庸小说表现了大量的禅宗公案,这些公案在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一、化禅宗公案为武功名称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名称,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金庸用5易经65老子65庄子6、古典诗词和佛教名相等,创立了一系列武功名称,如/降龙十八掌0/七十二路空明拳0/龙象般若功0/大慈大悲千叶手0/释迦掷象功0等等。同样,金庸也用一些著名的禅宗公案命名了武功名称,5天龙八部6中鸠摩智的/拈花指0,就来源于禅宗著名的/拈花微笑0的公案。

二、用禅宗公案推动情节发展

金庸小说中的禅宗公案,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书剑恩仇录6中金笛秀才余鱼同暗恋骆冰,对其一见钟情,无法自拨,作者引用了一则公案,导致了主人公余鱼同剃度出家。/(余鱼同)经过殿堂时见到壁画,见画的是八位高僧出家的经过,一幅画中题词说道,这位高僧在酒楼上听到一句曲词,因而大彻大悟。余鱼同不即往下看去,闭目凝思,那是一句什么曲词,能有偌大力量?睁开眼来,见题词中写着七字:-你既无心我便休.。0这是禅宗中楼子和尚悟道的公案:/楼子和尚,不知何许人也,遗其名氏。一日偶经游街市间,於酒楼下整襪带次。闻楼上人唱曲云:

-你既无心我也休。.忽然大悟,因号楼子焉。0[1]359

余鱼同单恋骆冰,魂牵梦萦、朝夕苦恼,但骆冰却对他没有丝毫情意!她既无心,我便应休。当下心意已决,剃度出家!/回想骆冰对待自己,何曾有过一丝一毫情意?你既无心,我应便休,,,当下再不多想,冲出去叫醒老僧,求他剃度。0

026

神通,意味有不测妙力能变融通自在。禅宗讲究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生出神通力,先知先觉就是神通妙用的一种。禅宗中有许多祖师都有先知的神通妙用,如知圣禅师。/知圣住灵树二十年,不请首座。常云:-我首座生也,我首座牧牛也,我首座行脚也。.一日,令击钟三门

外接首座。众出迓,师果至。0[1]923

5天龙八部6中的智光禅师,同样具有先知的神通。乔峰为查清围攻他父母的/带头大哥0,到天台山找智光禅师。

乔峰正想向店伴打听进天台山的路,这时店门口来了一个名叫朴者的和尚,跟乔峰说:/家师上智下光,命小僧朴者邀请乔大爷、阮姑娘赴敝寺随喜。0乔峰虽然已经化装,阿朱也打扮成一个男子,却仍然被朴者和尚认了出来,连阿朱姓阮,并且是个姑娘也知道,非常诧异:/不知师父何以得悉在下姓氏?0朴者答曰:/家师吩咐,说道天台县城-倾盖客店.之中,住得有一位乔英雄,一位阮姑娘,命小僧前来迎接上山。0乔峰问:/我们昨晚方到此间,尊师何以便知?难道他真有前知的本领么?0那掌柜的抢着道:/止观寺的老神僧神通广大,屈指一算,便知乔大爷要来。别说明后天的事瞧得清清楚楚,便是500年之后的事情,他老人家也算得出个十之六七呢。0[2]890

智光派人到旅店门口迎接乔峰,与知圣禅师击钟到门外接首座一样,表现了禅宗先知先觉的神通妙用。

四、禅宗祖师的坐脱离往和去住自由

禅宗中有很多公案,表现了禅宗祖师的坐脱离往和去

住自由。六祖慧能临辞世时,预先告知弟子们坐化的时间。邓隐峰禅师则从容选择自己的辞世方式,/隐峰禅师临化时,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0洞山良价禅师则延迟自己的生命。洞山良价坐化时,/剃发澡身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复令主事办愚痴斋,众犹慕恋不已。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众斋毕,乃曰:

-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务须喧动。.遂归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a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