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课前)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8:26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整体介绍·材料解读·答案解析

整体介绍

2011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试卷的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继续推进黄河治理工作”。试卷从黄河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文化内涵出发,讨论黄河的治理及弘扬黄河精神的问题和策略,属于“生态+文化”的综合性题材。

从2008年的“怒江水电开发”,到2010年的“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再到2011年的“黄河的治理与黄河精神的弘扬”,热点类似,只是从江河到海洋,具体切入的角度不同,这提醒考生对国考已考热点要从不同角度继续加以关注。同时,此次考试不是简单的就事实说问题,而是和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等因素联系起来考查,更加强调对精神文化的理解及其传播。

从材料上看,该试卷共7则给定资料,字数为6902字,较之2010年6则、6045字的材料在量上略有增加,但材料主题较之去年更加简明易懂,材料1就出现了“黄河文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等反映主题的关键词汇,降低了理解难度。

从试卷的题目设置来看,本次省级考试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共四道大题,第一题包含两道小题,形式上与2010年保持一致。只是题目的问法以及考查形式较之2010年更为灵活,如第三题要求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编写一本以黄河的历史、治理文化、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手册,形式十分新颖。

材料解读

【材料1】此则材料介绍了黄河的地理情况——从青海发源,途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由于所经地势变化大、水流落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壶口瀑布”景观;阐释了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黄河两岸遍及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甲骨文、青铜器以及最初的王权在这里产生;介绍了黄河流域涌现出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巨匠;列举了黄河流域孕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绘画、秦腔、豫剧、雕塑等文化遗产;同时说明了黄河的治理开发、管理保护与黄河文化、黄河经济间的关系。

1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涌现出的中华文明、杰出代表人物、历史文化遗产)部分的重要依据。同时,从我们先人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黄河精神的一个层面,即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这对于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黄河精神万古传”以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具有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材料2】本则材料主要涉及了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以及黄河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古至今,我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都未停止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在对黄河的治理过程中,黄河的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黄河自身也面临一些问题:污染严重,含沙量大,淤积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一旦堤防决口,将带来灭顶之灾。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一题第1小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中的“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治理开发黄河所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以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材料3】此则材料分为三个自然段,三段材料脉络清晰,分别介绍了世界上的三大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以及尼罗河各自出现的生态危机,列举了美国、巴西、埃及三国政府采取的治理举措。

本段材料直接对应第二大题,故应精读。

【材料4】此则材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黄河自身“善淤、善决、善徙”的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对治理和开发黄河的影响;二是强调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体均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作出过重要指示。

该则材料同样为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部分提供了依据,同时,材料反映出来的治理黄河的内容依然能体现中华儿女坚韧不拔和团结奋进的精神,这对于作答第三题“黄河精神万古传”部分以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材料5】此则材料介绍了汉代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王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同时,王景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有益地延长了行河年限。由于王景治黄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加之受自然环境影响,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输沙量下降,且下游河患相对较少,使得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

2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该则材料是作答第一题第2小题“分析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的重要依据,必须精读。

【材料6】本则材料包括黄河污染的情况、历史上人民对“黄河清”的美好愿望以及我国为治黄所采取的退耕还草、还林举措。

该材料对于作答申论题目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但是透过由古至今的治黄愿景及举措,考生能进一步了解黄河精神,略读即可。

【材料7】本则材料列举了一些专家的看法,主要涉及黄河的治理开发和黄河精神的弘扬问题。该材料虽不直接对应后面的申论题目,但却对考生作答第四题文章写作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答案解析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仔细阅读题干,“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考生作答本题首先要对“三善”进行解释;“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提示考生要根据“三善”的具体含义分析黄河的自身规律,即黄河的自身规律是什么、“三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此外,认识黄河自身规律的目的是更好地治理黄河。因此,作答的最后一部分应当通过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简单地谈下启示,即应如何更好地治理黄河。注意答案要简明、完整,控制在200字以内。

【阅读材料】“给定资料2”第二段指出,“?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这对“善淤”的含义作出了提示,即“善淤”意为黄河河道经常被泥沙淤积。

“给定资料2”第一段指出,“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第二段指出,“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给定资料4”第一段指出,“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对“善决、善徙”的含义作了提示,意为黄河河堤经常决口、河道经常改道。

3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4”第一段可知,舍掉人类的因素,单就黄河本身而言,“三善”就是黄河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是“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给定资料2”中,“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可以看出,黄河经常决口、改道的主要原因就是黄河经常被泥沙淤积,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黄河经常受泥沙淤积才容易决口和改道,因此,黄河河患的根源就在泥沙淤积问题上。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治理黄河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以治理泥沙淤积为重点,而单纯的固堤防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组织答案】将上述提炼的要点进行整合,用顺畅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黄河自身规律主要体现在“三善”上。“善淤”是指黄河河床经常受泥沙淤积,“善决”是指黄河河堤经常决口,“善徙”是指黄河河道经常改道。“三善”是黄河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是它的健康生命形式,正是因为黄河经常受泥沙淤积,才容易决口,也才容易改道,因此黄河河患的根源在于泥沙淤积,单纯固堤防洪不可能从根本上使黄河得到治理。办好黄河的事情必须尊重黄河自身的规律,以治理泥沙淤积为重点,及时放淤疏沙,同时加强河堤建设。

2.“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本题作答任务是“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而题目告诉大家“?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推测:王景治河后黄河之所以能够安澜800年,肯定与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做法有一定关系;最后,注意一下作答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这道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因此,答案要点从这则材料中提取即可。事实上,本题的答案要点非常明显:由“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

4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答案要点:一是王景修建黄河大堤治理汴渠;二是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三是王景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了行河年限。显然,这三个要点讲述的是王景的治河举措。

由“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这段话可以看出,材料开始转换角度,给出了黄河安澜800年的客观原因:一是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二是期间,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

【组织答案】通过阅读“给定资料5”,共提炼出五大要点。

前三个要点对应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观原因,即为什么说王景的治黄举措是有效的。通过分析可知,要点一“王景修建大堤治理汴渠”根治黄河易决口问题,要点二“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根治黄河易改道问题,要点三“王景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了行河年限”根治黄河易淤积问题。而联系第一大题第1小题可知,“善淤、善决、善徙”这“三善”正是黄河的规律,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王景的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这句话非常关键,总领了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观原因。后两个要点对应黄河安澜800年的客观原因,即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

由此,这道题的答案结构就非常清晰了,主要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展开。主观原因是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有三个表现;客观原因是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有两个表现。按照这样的架构,适当组织语言,注意字数限定,答案即可轻易写出。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一方面,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此行河路线较优;王景所采放淤措施利于延长行河

5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年限;王景所用修大堤治汴渠方法有效。另一方面,王景治黄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本题要求对三条河流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显然,作答该题目应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归纳概括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这三条河流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第二步,依据所概括出来的要点,谈谈其对我国治理黄河带来哪些启示。由题干可知,本题作答范围集中在“给定资料3”,为此,只需回到材料3,按部就班地查找、归纳、总结即可。此外,作答要求中有“内容具体,表达清晰”的要求,因此,在严格控制字数的前提下,务必保证要点的全面,答案要具有条理性。 【阅读材料】“给定资料3”分为三段,三段材料分别对应的是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这三条河流。考生逐一阅读各段,分别概括出三条河流出现的生态危机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即可。 第一段,介绍的是密西西比河在开发中出现的生态危机及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由原文“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三句话可以总结出该河流出现的生态危机有:水质污染严重、泥沙淤积、湿地减少。措施包括:美国政府颁布《清洁水法》,建设多座船闸大坝进行治理,开始全面考虑航运、环境的整体规划。其中,前两个举措是与问题一一对应的,后一项措施主要是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治理的角度来谈的。第二段,谈的是亚马逊河的问题以及巴西政府的治理措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揭示了问题所在:一是森林砍伐过度,二是肥料、农药的使用使得水质生态状况恶劣。对此,巴西政府的措施是出台法律保护森林,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第三段,主要是尼罗河的危机和埃及政府的举措,文中的第三句话说的正是危机,归纳概括为这样几点:排污缺乏治理、

6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水质恶化、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紧随其后,谈的是埃及政府的举措,即埃及政府致力于治污工程建设,如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逐步恢复了尼罗河的生机。

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后,接下来要分析其对于我国治理黄河提供了哪些启示。美国在开发密西西比河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处理好防洪和扩大航运的关系,导致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亡羊补牢。由此,我们得来的启示是:在黄河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应全面协调、统筹规划,避免出现以上的危机。从巴西政府治理亚马逊河我们可以得到两条启示:一是从法律入手,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要健全法律,加强监管,使其得到贯彻执行。二是由森林的砍伐,联想到保护黄河周边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最后一条启示来源于埃及政府,这是一条可以从正面得来的启示,即要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组织答案】可先陈列出三大河流出现的危机及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然后再将前面所获得的四条启示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条作答出来,如此方能使答案更加清晰、更具有条理性。

参考答案

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美国政府颁布《清洁水法》、建设多座船闸大坝进行治理,并开始全面考虑航运、环境的整体规划;亚马逊河周边居民过度砍伐森林,使用肥料、农药,引发水质污染。巴西政府出台法律予以保护,但执行力不强;尼罗河流域的曼扎拉湖排污缺乏治理,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种类减少,环境破坏严重。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逐步恢复了尼罗河生机。

上述事例对我国治理黄河有如下启示:一是黄河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全面协调、统筹规划。二是健全法律,加强监管,使其得到贯彻执行。三是在污染严重水域,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四是保护黄河周边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7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考生要注意从题干中阅读出这样四个要点:第一,题目已给出答案的内容结构,即“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四部分。第二,考生的答案,来源于材料。第三,只答内容要点,不必展开。第四,作答要点要全面,答案组织要有逻辑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获得答案的根本。考生在明确了作答要求后,就要按照答案结构,回到材料中去分析、提取答案的具体内容。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确定,“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分别对应着黄河的地理特点、黄河文明的孕育、黄河的治理开发以及黄河精神的弘扬。

“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材料1第三段中,主要是指黄河因流经地的地势特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因此,本部分要求考生答出黄河本身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材料1包括黄河的起源、行程、长度、流经区域概况以及“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这些内容。考生以简练的语言总结出要点,即可说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特点。

“黄河与中华文明”,相关内容出现在材料1的第一、二、四段中。主要内容包括:黄河流域涌现出的中华文明、杰出代表人物、历史文化遗产。考生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概括出来即可解释“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有关“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出现在材料2和材料4中。材料2第一段,旨在介绍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都没有停止过,在这一过程中黄河的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都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材料2第二段,则着重阐述了黄河含沙量大和“地上悬河”的特点,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材料4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黄河自身“善淤、善决、善徙”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对治理和开发黄河的影响;二是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重视。因此,考生在阐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要按照“黄河的自身规律、特点和影响,中华民族治理和开发黄河的概况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其的重视程度”这样一个逻辑顺序来组织答案。

“黄河精神万古传”这一点,材料中并无明显的叙述,需要考生在通读所有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黄河精神:第一,它表现为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治理开

8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发黄河中的坚韧不拔和团结奋进的精神,材料2、4、5、6、7中涉及到的治理黄河的内容都可以体现这一点;第二,黄河精神还表现在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上,这可以从材料1我们祖先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中得出。

【组织答案】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提炼出了答案的主体内容。接下来,按照题目要求,通过规范的语言和合理的逻辑顺序将答案要点一一列出即可。由于本题答案要点较多,且题目有明确的字数限制,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表达应尽可能简练。

参考答案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从青海发源,途经四川、甘肃等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由于所经地势变化大、水流落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壶口瀑布”景观。

(二)黄河与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灿烂的古代文化、甲骨文、青铜器以及最初的王权在这里产生,它拥有秦腔、豫剧、绘画、雕塑等文化遗产以及一大批创造了伟大业绩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巨匠。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含沙量大,“善淤、善决、善徙”。泥沙淤积,使其成为“地上悬河”,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从两千多年前修建黄河大堤,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建造防洪工程体系、固堤防洪、人工改造,中华民族抵御河患、造福人民的努力从未中断。伴随着治理,黄河的水流资源、旅游资源也得到开发。

(四)黄河精神万古传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承载着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黄河精神发扬光大。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解题思路

9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题目要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味着此篇文章写作的主线是黄河精神。通过审题,有两点需要我们在写作时重点注意:一是要明确写作范围,要围绕黄河精神来写;二是写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弘扬黄河精神,即怎样去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

黄河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给定资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但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给定材料1”和“给定材料7”,同时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得出黄河精神就是在利用、开发和治理黄河过程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抗争、拼搏进取的精神,这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黄河精神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如果只谈精神是什么和精神的重要性,那仅仅是空谈,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弘扬下去。因此,如何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便是本题写作的最终落脚点。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写。第一个角度是微观层面,既然这是一种在利用、开发和治理黄河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放在黄河今后的治理上,阐释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如何真真正正地把以人为本和发展结合起来,保持、保障黄河的健康生命。第二个角度是宏观角度,黄河精神不只是利用、开发和治理黄河过程中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黄河精神不仅要体现在治黄上,更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在全社会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因此我们也可以从整体角度来阐释如何在整个社会中弘扬这种精神,这样的立意更高远,也更符合省级职位的能力要求。

关于黄河的诗句很多,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适当引用,以提高文章的文学性、艺术性。

参考例文一

弘扬黄河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进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自古以来,黄河就以其源远流长、奔涌咆哮的磅礴气势吸引着无数人驻足,为其吟诗颂词、谱曲歌唱。她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成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尤其,她培育和锻炼出来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为人们克服困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进取拼搏。

10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黄河精神,是历代仁人志士在治河过程中用不屈的生命意志、顽强的生存精神锤炼出的精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需秉承黄河精神,将其传承、发扬广大,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黄河平、天下宁”,黄河安危,事关治国兴邦。自古至今,许多先贤之志就以根治黄河为己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多年奔走在大河上下。如大禹治水,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历代先贤之志不惧劳苦,治河过程中培育出来的黄河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开展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时,也要传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抗争的大黄河精神,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奋斗。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整个党员队伍的骨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其思想和言行,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具有重要而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起到弘扬黄河精神的表率作用,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激励自己,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不断推进党政廉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黄河精神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反对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人们的自立、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承先贤之志,启今人奋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传承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芒,黄河的开发管理工作也会再树辉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必将不断前进!

11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范文点评

文章标题一针见血地亮出了作文主旨,即弘扬黄河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显然,作者是要从黄河精神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入手,展开行文。

文首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开篇,写出了黄河庞大的气势,突出了黄河的特点,文势徒起。紧接着以简练的语言说明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并将焦点逐步引入正题——黄河精神上。

第二段精要地分析了黄河精神的重要意义,并顺势道出了文章的总论点——秉承黄河精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破题干脆、利落。

第三、四段则从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和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黄河精神这两个层面给出了分论点。论述过程中,有理有据,融入了一些事实性材料,引用了清代治河等典故,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视野广、层次高,文字有刚性,很好地支撑了总论点。

文尾再次强调了黄河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号召+展望”的形式重申了弘扬黄河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论点。首尾呼应,严密扣题。

全文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从黄河精神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入手,论述范围宽,主线明晰,结构紧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值得借鉴。

参考例文二

弘扬黄河精神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河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汉赋唐诗、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

12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黄河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千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九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她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出她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伟大的理想信念必然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染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是九条治理途径;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治河体系是三个有效手段。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治黄新路,积极建立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

13

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

范文点评

文章作答思路旗帜鲜明,紧紧抓住了黄河精神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个治黄新目标、新方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确阐发了“维持黄河生命健康,弘扬黄河精神”这一主题。

首段以诗句开篇,并援引了毛主席的话,使文章熠熠生辉。最为关键的是首段即破题,指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黄河精神,而对黄河精神的弘扬反过来也会促进黄河自身的生命健康。

第二段,先是说明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而后笔锋一转,指出了黄河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污染严重、活力日益枯竭,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第三段,承接问题,自然引出了黄河治理话题。段落从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的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切入,指出了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黄河治理新工程必须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再次点题。 第四、五段进一步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与“弘扬黄河精神”二者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强调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治黄新理念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发扬其中的必要性。 第六段提出了“维持黄河生命健康”的具体措施。

结尾再次总结论点,并对文章进行了提升,即将“维持黄河生命健康”与“弘扬黄河精神”上升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根基的高度。

整体来看,文章从黄河历史与文化、现实工作方针与精神理念引领的结合点来看黄河治理与黄河精神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站在民族、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比较深刻和高远的观点,非常好地契合了“有思想高度”这一要求。词汇丰富、新颖、生动,语言的运用富于技巧性、艺术性,妙言隽语,富有表现力。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