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说明书2

更新时间:2024-03-31 16: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2 上电和检查

1. 门机的检查和调试

(1) 检查门机接线是否完善、并且正确,控制柜门机电源开关进线电压是否符合

门机规格要求,如符合要求则可合上该开关。

(2) 将轿顶检修/自动开关转至检修位置,按照门机说明书进行门机调试。 (3) 检查开、关门动作,及开、关门到位开关动作情况:

A. B.

使电梯停在平层位置,将门机设置成自动状态,门处于关闭状态。 手持编程器翻至输入状态监视界面,观察开门到位TX0右边应显示“※”, 关门到位TX1右边应显示“—”。

C.

短接P24和44(或按开门按钮),门机应执行开门动作,开门到位后TX0右边显示“—”, TX1右边应显示“※”。

D.

短接P24和46(或按关门按钮),门机应执行关门动作,关门到位后TX0右边显示“※”, TX1右边应显示“—”。

2. 光幕的检查

请按《光幕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查,校对。在输入状态监视界面,观察安全触板TX2,当光幕无阻挡物时TX2右边应显示“※”, 当光幕有阻挡物时TX2右边应显示“—”。 3. 平层感应器接线检查

(1) 平层感应器接线应按图正确接线(以YPS作上平层信号,YPX作下平层信号为例)。 (2) 平层感应器信号的检查:

a. 检修下行,在进入平层区域时,平层感应器的信号顺序为:先YPS、后YPX。 b. 对应的信号输入点LED应该是上平层灯先亮,下平层灯后亮(平层为常开信号)。 4. 限位和极限开关位置的检查

(1) 检修上行,直至上限位开关动作,此时轿厢地坎应高出顶层厅门地坎30~

50mm。

(2) 检修下行,直至下限位开关动作,此时轿厢地坎应低于底层厅门地坎30~

50mm。

(3) 将上、下限位开关短接,检修上行,直至上极限开关动作,此时轿厢地坎应

高出顶层厅门地坎130mm。

(4) 检修下行,直至下极限开关动作,此时轿厢地坎应低于顶层厅门地坎130mm。 (5) 调整完后,将短接线取掉,恢复原来接线。

5. 终端强迫减速开关的检查和调整

(1) 终端强迫减速开关分为上终端强迫减速开关和下终端强迫减速开关。

(2) 检修上行至上终端强迫减速开关动作,此时轿厢地坎应低于顶层厅门地坎的距离

为X(X见下表)。

(3) 检修下行至下终端强迫减速开关动作,此时轿厢地坎应高于底层厅门地坎为距离

为X(X见下表)。

电梯额定速度m/s 0.5 - 0.63m/s 1.00m/s 1.75m/s

(4) 调整完毕后,将所有接线恢复至该调整前的状态。 6. 检查每层平层插板安装位置、数量是否正确。

X 1000mm 1500mm 2700mm 2.3 主板参数检查

根据下表检查主板参数(加 * 、# 的参数应根据电梯规格设置,参数说明详见第四章)

参数名 F00 F01 F02 F03 F04 F05 F06 F07 F08 F09 F10 F11 出厂设置 50 50 * * * 0 # # # 1 0 # 参数名 F21 F22 F23 F24 F25 F26 F27 F28 F29 F30 F31 F32 出厂设置 73 1 0 0 * * * 0 65535 65535 65535 65535 参数名 F45 F46 F47 F48 F49 F50 F51 F52 F53 F54 F55 F56 出厂设置 * * * 0 0 65535 65535 65535 0 0 0 50 F12 F13 F14 F15 F16 F17 F18 F19 F20 25 4 40 25 10 5 1 1 0 F33 F34 F35 F36 F40 F41 F42 F43 F44 0 0 0 0 80 30 50 0 255 F57 F58 F59 F60 F61 F62 F63 F64 50 0 0 0 0 0 0 0 Input Type须根据各个输入点常开、常闭状态设置。

DoorBlocking和Designation,定单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定单要求设置。

2.4 井道位置自学习

1.

在确认安全的条件下,将电梯检修速度设定为0.25m/s,电梯处于机房检修状态。

2.

检修下行至下限位开关动作,上平层应动作,下平层应正常,并确认DP-01主板上的相关输入信号动作正确。

3. 4.

在手持编程器上,进入井道自学习界面,按

键。

电梯将自行以检修速度向上运行,并自动记录各平层插板位置,上、下限位开关,上、下终端强迫减速开关的位置。

5. 当电梯行驶至上限位开关后,系统自动结束井道学习程序, 手持编程器上显示井道学习结束界面,即可运行快车。

如果井道学习错误,则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做井道学习。

2.5 快车运行

井道位置自学习完毕后,可先在机房运行快车,并在手持编程器上观察反馈速度是

否正确:

1. 轿厢、轿顶、井道和底坑等处不要留任何人,所有厅门和轿门都关好,确

认安全和门锁回路正常。

2. 在机房将电梯慢车运行至中间楼层,转为自动,在控制柜中打单层指令,

电梯会跑单层速度,观察反馈曲线、平层信号及曳引机等,看其是否能正常起动、加速、减速、平层、停车。如异常,调整相关参数。

3. 单层运行正常后,打双层指令,电梯会跑双层速度,观察反馈曲线、平层

信号及曳引机等,看其是否正常起动、加速、减速、平层、停车。如异常,调整相关参数。

4. 双层运行正常后,再打多层指令,让电梯跑多层观察是否正常起动、加速、

减速、平层、停车。如异常,调整相关参数。

5. 多层运行正常后,分别让电梯以多层速度到顶层和底层,看其是否正常。 6. 顶层和底层运行正常后,检查上、下强迫减速开关动作有效距离是否符合

标准。确认强迫上、下减速开关距离符合标准后,分别让电梯向下错层和向上错层,观察电梯到顶层和底层时是否会冲顶和沉底。如异常,调整上、下强迫减速开关距离。

2.6 平层调整

a. 平层插板要插入光电开关或磁开关2/3深度,并要检查每一平层插板都应垂直、且插

入深度都一样。

b. 平层插板插入光电开关或磁开关后要保证上下两端都露出10mm。

c. 安装时注意保持平层时每层插板的中心和感应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写层后平层就会较好。

d. 电梯正常分别上行、下行到达每个楼层,记录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高度差异。电梯向上运行时:轿厢地坎高为平层越层,轿厢地坎低为平层不到;电梯向下运行时:轿厢地坎低为平层越层,轿厢地坎高为平层不到。写层后对个别不平层的楼层相应移动本层的井道插板,移动后要注意再次写层。

如果各楼层平层高低差异较大,可通过调整平层插板使大多数楼层平层偏差相同,以此为参照,调试参数使这些楼层平层偏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e. 如果上、下平层精度都是平层不到,可将爬行速度适当调大;如果上、下平层精度都是平层冲过层,可将爬行速度适当调小。

但有时爬行速度调得太大,舒适感会很差。所以,上行或下行平层精度相差太多时,可先调整平层开关和平层插板相对位置。

另外,平层精度调整也可用C1-02、C2-03、C2-04调整平层精度。

f.当旋转编码器受干扰或质量较差时也会影响平层精度。

要注意检查编码器是否用屏蔽线,并且屏蔽层要在控制柜一端接地。还要注意布线时使编码器接线不和动力线在同一线槽。

平层调整好后,可进入轿厢进行舒适感调试和功能确认。

第3章 舒适感的调试(以安川变频器

为例)

电梯数字量运行速度曲线如图所示:

上图所示电梯运行曲线可表述为: 电梯准备运行,先打开抱闸,经F16(打开抱闸机械延时时间)后,开始按S曲线运行:起动 起动过渡时间C2-01 匀加速C1-01 加

速末过渡时间C2-02 匀速运行,至相应减速距处开始减速 初减速过渡时间C2-03 匀减速C1-02 平层信号检测 减速停车过渡时间C2-04 消号停车,经F17(释放抱闸机械延时时间)后,抱闸抱牢,开门。

一.全并行系统DP-01主板相关参数的调整

参数号 参数名称 推荐值和参考范围 10 (5~12) 参数范围 电梯起动时,先打开抱闸,经过此延时后才给出速度。一般不调,起动时有明显延时即可。如果带闸起动,则调大此延时;如果起动有倒溜,可酌情适当调小。 电梯停止时,先降为零速,经过此延时后才合上抱闸。一般不调,停车时有明显延时即可。如果抱闸动作太快,停车太急,可适当调大;如果抱闸太慢,停车回溜,可适当调小,也可调抱闸机械结构。 F16 抱闸延时1 F17 抱闸延时2 5 (5~12) 单层减速距F45,双层减速距F46,多层减速距F47,这几个参数的调整是根据相对应速度时电梯平层停车前的爬行情况;如果爬行太长,则调小;如果冲过层,则说明相应减速太小,调大一些使平层停车前有一点爬行即可。必须注意:使电梯平层停车之前有一些爬行,大约10 CM左右即可。

因为数字量是由主电脑板发出速度指令信号,变频器完成实际运行曲线,平层停车之前免不了有一些爬行。爬行过长,效率低,用户易抱怨电梯速度慢。

爬行太短,甚至无爬行:①不方便用户调整平层精度,尤其是在用户不便做井道自学习时,有时平层插板移动一点,就会冲过平层。现场调试和其他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使调试时没有冲层现象,但在正常使用中,也很容易冲过平层,从而引发一些故障——冲过平层后,电梯反向找平层会导致舒适感不好,或向前爬行太久,引起主电脑板保护动作而出现“死机”。此类问题在现场时有出现。②平层感应器与平层插板相对位置调整。电梯处于标准平层位置时,平层插板上下两端都必须超出平层感应器,超出的长度都至少为10mm。

二.变频器相关参数的调整

参数名称 C1-01 C1-02 推荐值 2.5 2.5 参考范围 2.0~3.0 2.0~3.0 说 明 加速时间,此值越大,加速越平稳。 减速时间,此值越大,减速越平稳。 C2-01 C2-02 C2-03 C2-04 C5-01 C5-02 C5-03 C5-04 C5-07 C5-06 1.2 0.8 0.8 1.0 15 0.5 30 0.5 8 0.004 1.0~1.5 0.8~1.0 0.8~1.0 1.0~1.5 12~20 0.4~0.6 20~55 0.3~0.6 3~15 0.004~0.008 起动过渡时间曲线,调大起动更平稳。 停车过渡时间曲线,调大停车更平稳。 加速末和减速初过渡时间曲线,对舒适感没有太大的影响,一般不调。C2-03调得太大易出现冲层现象。 高速比例增益 高速积分时间 低速比例增益 低速积分时间 高速/低速切换频率 ASR输出滤波时间,一般不调,仅当有电气共振时调整。 数字量的爬行速度不易设得太大,一般可为0.04~0.06 m/s换算后的频率值,太大则容易冲层而引发故障,而且停车时舒适感也容易不好。

电梯运行时的振动或抖动可用变频器相关参数调整,主要分为以C5-07为分界的高

速区和低速区。

1.低速区: 0速 → C5-07起动段和C5-07 → 0速 停车段。

如有抖动(或振动),则将C5-03调大↗,C5-04调小↘,效果更好一些。 2.高速区: 起动段C5-07 → 恒速 → 停车段C5-07。

如有抖动(或振动),则将C5-02调大↗,C5-01调小↘,效果更好一些。 3. 顶层起动有倒溜,C5-03调大一点↗,可消除倒溜,但一般C5-03不宜大于55。 1. 在机械方面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如果高速或低速时的抖动(振动),调整相关比例和积

分增益均无明显变化,则有“电气共振”的可能。可适当调一下滤波时间C5-06,然后再重新调整舒适感。

5.如果C5-07=5HZ,而抖动发生在8HZ或10HZ处,调试人员在轿厢中仍感觉是低速段发生的抖动(振动),但是用C5-03和C5-04调节仍消除不了。此时可设C5-07为10HZ或12HZ,再重新用C5-03和C5-04来调,即可消除该点的抖动(振动)。

三、机械相关因素的调整

1. 导轨: a.导轨表面平整度;b.导轨安装垂直度;c.导轨之间连接头处理。

导轨垂直度和两导轨平行度应控制在国标(GB)规定的范围以内。如果误差太大,则会影响高速运行时的电梯舒适感,会出现抖动或振动,或在某些位置处轿厢左右有晃动。

导轨连接头处理不好,会使电梯运行在某些固定位置处出现台阶感。

2. 导靴松紧程度 导靴太紧起动易有台阶感,停车易有制动感;导靴太松运行时轿厢中

易有晃动感。

如果导靴是滑动式的,则导靴与导轨之间应留有少量间隙。如果没有间隙,甚至导靴紧 蹭导轨面,会使电梯在起动和停车时出现振动或台阶感。

调试时,可在轿顶上,用脚左右用力晃轿厢,如轿厢能明显在左右方向可以少许位移即可。

3. 钢丝绳张紧均匀度 钢丝绳张紧不均匀,会出现电梯运行时某几根受力绷紧,某几根

很松受力而抖动或振动,对电梯起动、高速运行、停车都有影响。调试时,可将电梯停在中间楼层,在轿顶上用手以同样的力,拉每一根钢丝绳。如果拉开距离大致相同,则说明该钢丝绳张紧均匀;如果拉开距离不一样,则必须让安装人员调整钢丝绳张紧均匀度。另外,钢丝绳在安装以前盘旋捆扎,内有回复扭应力,直接安装的话,电梯运行时容易产生振动。所以钢丝绳安装之前应先充分释放这种回复扭应力。

4. 轿厢安装紧固、密封度 电梯高速运行时,整个轿厢要受到很大的作用力。如果轿

厢支架或轿厢壁等处某个部位没有紧固好,则当电梯高速运行时,该部位处很容易有相对错动,使轿厢产生振动。高速运行中,轿厢有时会出现风鸣共振声,多与轿厢安装紧固度、轿厢密封度及井道有关。

5.是否有防机械共振装置: a.曳引机搁置钢梁下垫橡胶垫;b.可在轿厢钢丝绳绳头

处用木头夹头或其他类似装置也有利于振动的消除。C.目前,有些电梯为了追求装潢效果,轿厢采用了新颖轻质材料,使轿厢质量较轻,易产生“机械共振”,尤其是高层高速电梯。出现此种现象时,可在轿厢处适当加一些负载改变轿厢的固有频率,可消除机械共振。

6.曳引机 有时曳引机由于装配不当,涡轮蜗杆或齿轮之间啮合不好;或使用时间长了,

涡轮蜗杆或齿轮之间磨损较大,会出现电梯加速或减速时有轴向窜动,导致加速或减速时有台阶感。

7.轿厢平衡问题 有时由于设计或安装等原因,导致轿厢质量不平衡而向一侧倾斜,电

梯运行时,导靴紧蹭导轨面,在运行中有抖动或振动感。此时,可在轿厢质量较轻的一侧加重块测试。

8.其他如: 曳引轮导向轮平行度、运行时抱闸间隙调整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a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