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9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05: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09版)教学设计

汕头市潮南区井都中学 江象平

【教学依据】

兴趣,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精神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轻松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作为思维科学的逻辑,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金钥匙和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是基础的基础,工具的工具,因为逻辑和政治及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在政治课中,商品、货币、民主、文化、物质、意识等学生都比较难理解,但弄清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就比较好理解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堂政治课,因而其重要性超出了其本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地表现在通过经济学中商品、货币等最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高中政治的学科逻辑;从对生活中与之经常打交道的经济现象分析中,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学科理性,为经济生活乃至整个高中政治的持续学习播下种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商品内涵的理解及商品发展到货币的过程的分析。

(2)货币职能(包括两个基本职能和三个其他职能)的分析和比较。 (3)对货币的发展过程及对纸币的内涵和纸币发行量的认识。 (4)能正确运用上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题。

2、过程与方法:

(1)逻辑演绎法:通过对课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推理分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整课的知识是一个整体。掌握一课的知识不是仅仅靠背背书就行的,还要对课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

(2)设问法: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理性思考;在讲解完知识点后设问,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得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新的知识点;通过回到课文中的综合探究的设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逐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破除对货币的迷信思想。

(2)学生能够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3)学生能够认识商品和货币的产生过程,树立劳动创造价值,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教学方式]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直观图表、直观版画、教学课件、亲身演示,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观,启迪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把握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不断提问,启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围绕着教学主题,设置疑难问题,制造某种悬念,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以此进行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的叙述融为一体,使理论富有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1)指导学生能够在听课时做到当听则听,当记则记,提纲挈领,通过认真听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精做笔记加强对重难点的巩固。

1

(2)指导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问题思考的多角度、多元化 (3)指导学生勤学善思,培养探究学习的自主性、科学性

[教学构思]

导入:

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的。它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我们从何得到这些的?怎么得来的?

(从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尽量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答案:1、它们是商品。2、因为它们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3、从市场上用钱买来的。并把商品、满足需要、钱等字写在黑板的副板书上.) 讲授新课:

一、

什么是商品? 必须是劳动产品 耗费了人类劳动 必须用于交换 满足不同需要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和共同属性)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商品的两 个基本属性 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统一: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用来交换就不是商品,反之,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 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欲获得使用价值需让渡价值 生产者欲获得价值需让渡使用价值值 先从理论上讲清楚商品的内涵,然后回到课本P4第一框和P5第一框的探究题,要求学生可以很自如地回答问题。 二、 商品交换的发展。

(1)出现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1、 物物交换 (2)成功的前提: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局限性: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寻找,或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

回到课本P4第二框的探究题,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物物交换是存在局限性的,随着商品交换的

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更为简便的交换方式。

2、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等价物多,例:牲畜、布匹、贝壳——交换仍然存在不便 等价物固定——贵金属金银——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保存和携带。

货币出现(商品——货币——商品)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1、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和商品不是孪生兄弟。

2、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3、 金银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充当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出现后在经济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涉及到货币的职能问题。

2

三、 货币的职能

1、 含义: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职能

(1)基本职能 (2)其他职能 ①含义: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值尺度 ②具有这一职能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商品价值=货币的多少(单位:元、镑等) 价格 ④执行方式:观念上的货币 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③执行方式:现实中的货币 流通手段 ④商品—货币—商品 由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跳跃。为什 么?P6第二框探究第一问的分析。 ⑤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①含义:货币当作社会财富(象征)贮藏起来。 贮藏手段 ②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执行方式:足值得金属货币(不能是纸币)。 ①含义:随赊购买卖(时间差)产生、发展,用 来支付债务、利息、税款、工资等。 支付手段 ②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执行方式:现实中的货币。 ①含义: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世界货币 ②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执行方式:金银、某些发达国家的纸币。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具有这一职能的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说货币的出现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到底是人类的智慧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还是货币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不管你怎么认为,货币随着世界的永恒发展而不断地往前发展。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货币的发展。 四、 货币的发展。 1、 货币发展的过程:

金银条块(局限性:每次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不方便) 金属铸币(磨损而不足值,但不影响使用) 于是产生一种心理:人们关心的不是这种铸币自身的价值,而是关心它能否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纸币的普遍使用(优点:制作成本低、便于保管、携带、运输) “电子货币”(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 2、 纸币

(1) 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①本质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是货币。

②必须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个人或其他组织无权发行纸币。

③必须是正在强制使用的,曾经使用的最多只能作为收藏品,而不能作为财富贮藏。 ④国家或地区有权发行纸币,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⑤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3

维护人民币的权威,不使用假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纸币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那么流通到底需要发行多少纸币呢?过多或过少又会引发什么经济问题呢? (2) 纸币发行量 应与流通中实 际所需要的货 币量相符。(即 要遵循货币流 通规律) 不符(或不遵循规律) 后果 多:通货膨胀 少:通货紧缩 ①含义: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③表现: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纸币贬值、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①含义: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③表现:物价持续全面下降、纸币升值、 人们生活水平暂时升高,但很快就下降。 新课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暂时告一段落,我们学了什么是商品,从商品交换发展到货币的过程,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继续发展,并着重分析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从这一整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货币和纸币(即我们说的钱)并不神秘,它们都有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都是人们智慧的产物,人们可以掌握和利用货币的发行和流通的规律,我们要做货币理智的主人。

随堂练习:

1、宋代的庄綽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收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AD两项从蚂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只表明蚂蚁为什么要交换,而不能表明能交换。蚂蚁作为一种自然物,本身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交换价值。)

2、 货币出现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崇拜货币,这是因为( )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由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财富,因此人们崇拜货币)

3、 下列属于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一件衣服标价200元 B、把2000元存入银行 C、工厂给工人2000元工资 D、用2000元买回一台电脑

4、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4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0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这时1元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 8000 2 通货紧缩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2000 3 购买力提高 D、16000 2 通货膨胀

4

课后练习:

请同学查找有关防伪假钞的知识,国家对伪造假币的相关处罚有哪些?我们应如何提高相关的法律意识?国家为什么要打击假币的制作和散播?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高中学生的第一堂政治课,知识点比较多且难于理解。按照以上构思进行教学后,我发现存在以下几点值得自己注意的问题:

1、每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我们所面对是活生生的高中学生,他们对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困惑。我们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当然,如果可以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完成了学生的答疑解惑,那是一件完美而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对于仅有45分钟的一堂课,对于紧凑的课程安排来二者兼得并非易事,虽然我个人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提醒自己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而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2、课堂中充满了随机性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可能会打破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所以我在教学构思的过程中着重于把整节课要讲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而把一些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随机事件留待课堂随机处理,这样处理有时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时可能会因为备课(主要是情景的设置)不全面而出现卡壳的尴尬,或者有时为了处理这些事件而把该讲的知识点遗漏了。

3、关于重难点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应该是对商品的理解,对货币本质和职能的理解及纸币发行量问题的理解。关于商品,在课本涉及的篇幅比较小,而就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这是一个常考的考点,本想在设计的时候加进关于商品和非商品的转化,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点,但考虑一节课的容量问题,就没再考虑。货币的问题应该是这节课的重点,因而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试图从商品到货币的产生过程,从货币的职能的分析及货币发展到纸币的过程来告诉学生:货币的产生是一个自然的物质过程,它并不神秘;货币职能的发挥是为了满足人们经济生活的需要,所以人不能做货币的奴隶。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随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安排了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去处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是门艺术,每堂课都得有精彩的设计和精彩的表现;教学也是一种责任,你得用心把每堂课都设计好,每节课都有精彩的表现。而要达到这一要求,作为教师就得有很高的素养。我学浅识薄,因而不管是在教学设计还是课堂的把握都有许多不足,因而也想借此机会得到更多先行者和同仁的指导和指正。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