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更新时间:2023-10-31 1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城市设计的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

1.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范围-----城市设计的范围很广,大到整个城市,小到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一个院落、一栋建筑、一个构筑物或一个城市小品的设计等。

3.内容1 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从三维的角度将平面的土地使用转化为立体的建筑布局、交通方式和基础设施的安排,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从而可做为控制、指导城市建设,开发与保护的原则。2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包括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新旧建筑艺术形式、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使用活动设计、不同时间和季节的景观变化等。3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城市设计的成果完成,并经过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以后,将被作为地方法规指导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设计成果有一个向法律文件转化和立法的过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师不但参与立法,还应是执法群体中的一员。 4含义(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5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因此,包括两个方面:①对城市中人的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安排②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布局和构图 第二章 元素与原则

一、城市设计元素有: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 二、城市设计的原则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a城市性质的制约b城市规模的制约c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d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心里需要 自我完成的需要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自然环境特征 人工环境特征 社会环境特征.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第三章 特征与理论

一、城市设计特征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5、政策性较强

二、城市设计理论 1、三中理论研究方法::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2、城市形象理论①形象性的建立------三个条件:识别性、结构和意义。②形象的构成元素::路径 区域 边缘 节点 标志物 第五章 城市空间

一、城市空间的含义:A从广义上讲,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B但就空间本身来说,这里是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二、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六种。

(一)建、构筑物1、城市中的建、构筑物应该是城市整体空间中一员。2、反映城市每个时期的历史特征3、结合地形,尊重自然4、重视建筑屋顶对空间的影响

(二)道路与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1、合理确定道路和街道的等级层次。空间层次丰富、合理控制交通量。2、建立步行街区。促进城市生活和保护城市富有特色的结构。3、人、车合理分流与交接。道路骨架清晰,各司其职。4、结合地形。考虑竖向交通的连接,以减少石方工程量和体现空间的延伸性。5、重视道路、街道的美学要求。

三、城市空间的组织1、空间的连续与渗透2、空间的导向与序列3、空间的穿与贯通。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4、常用的组织手法①轴线法②张拉法③重复法④视差法⑤层面转换法⑥框景法⑦诱导法 第六章 城市景观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城市景观三要素:景物、景感和主客观条件 二、城市景观的组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舒适性原则:考虑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创造便利、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环境(2)、城市审美原则:考虑感官与文化心理对城市信息的承受能力及评价标准,研究创造有特色、有内涵、可识别、和谐、悦目的城市审美品质(3)、生态环境原则:考虑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卫生环境等方面的污染,充分利用阳光、

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资源与人工手段一起,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4)、因借原则: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同时结合城市内部的自然地形地物和人文资源条件,俗者避之,佳者收之。(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及其本土文化特性(6)、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四、城市景观设计要点(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第七章 街道与步行街

一、街道空间设计要点1、保持街道的连续性。2、强调旋律和节奏。3、考虑街道对景。4、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 5、城市街道与街巷的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的出入口处等都是设计的重点。 6、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与趣味性7、注意视域的开放。 二、街口建筑布置形式(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如商店、旅馆)相对集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5)、将街角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不准有任何车辆进出或停留。 三、步行商业街设计

1、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特点①多功能性②多空间型③有大量的街头家具④增加绿化,讲究铺地。 分类-------①完全步行街 ②“定时式”全步行街 ③公交步行街 ④半步行街。 空间序列模式--------①前导空间②演进空间。③高潮空间。④后叙空间。

形式①街道式A一般街道式B两端封闭式C’Z’形或折线形式D船形式②商业街结合小广场.③平行商业街。适用于规模大的中心地区,在每条街的尽端都常有广场相连④区块式商业中心。适用于规模更大的中心地区,其中有多条商业街、巷纵横交错,使之无明显的街道形式。此外,还有地下商业街、室内步行街等。 第八章 城市广场

一、广场的分类---1、集会广场2、纪念广场3、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5、宗教广场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广场情趣区别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广场,应有不同的情趣要求:①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地段的广场,要创造出人能停留、观赏建筑物或特定景色的环境条件。②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要创造适于居民采购、散步和闲谈的环境,体现出商业的繁荣情景。③居住区内的广场,应创造出安静、舒适、安全的交往空间。④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生活地带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①强调广场的装饰性②强调公众的“可达性”③满足城市生活的多功能要求④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3、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 ①利用地方“特产”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②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作雕塑、壁画、地面纹样等装饰广场③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栽种当地特有的树木、花草等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①在现代广场建设中,传统的四面为交通环路环绕成为一种中心孤岛式的广场减少了,趋向于把广场绿地布置在主要建筑前面或一侧,或位于建筑群之间,或串连在步行商业街之间,以不被交通穿破,有的甚至完全与汽车通路隔开②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人工手段很多,绿化较少看起来干巴巴的广场减少了,代替的考虑人们休息交往需要,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③广场已由平面的、构图均称的布置,逐渐转变为空间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空间型广场④城市中心广场已逐步向功能综合化、交通立体化和环境舒适化方向发展⑤现代广场在布局、尺度、空间组织等内容和形式上是以人的使用要求和活动作为参数的。向小型化、个性化、多层次和相对私密感方向发展⑥重视利用公共建筑前、桥头、街道汇合处,路边角地等小面积空地设置小广场。5、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街道美学》芦原仪信指出:广场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①广场的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②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阴角,容易形成图;③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④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此外,在处理中尚应重视以下各点:

①广场周围的主要建筑物和主要出入口,是空间设计的重点和吸引点,处理得当,可以为广场增添不少光彩。 ②应突出广场的视觉中心。

③广场绿地布置,应适合广场使用性质要求,其植物配置力求简洁。对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比重,一般不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站前广场、集散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宜少于10%,一般为15-25%。

YY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