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06-12 02: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4分一题,共56分)

1. 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明( )

A.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2.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3. 昔日的舟曲“万山皆翠、空气清新”,然而当灾害发生后,人们才忽然发现曾拥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早已“判若两城”。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已让这里植被萎缩。遥望被泥石流侵袭掩埋的舟曲,痛心之余人们感叹: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破坏自然界是要受惩罚的 B.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是不可知的 D.思维是人脑对存在的反映

4.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④事物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

件的、必然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计算,长年累月下去,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这说明(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们可以对规律进行改造

C.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7. “你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面对这一提问,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上述观点用唯物论的观点表述就是( )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意识的存在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角度看,它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9.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两句诗说明( )

A.诗可以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诗人的实践具有创造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10.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之说,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所描绘的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间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却成了千古名句。这说明( )

1

2

A .名句源于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加工制作

B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名句都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制

D .名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 12.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下列诗句中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3. 美国华盛顿儿科医学中心2013年6月利用3D 打印技术,用“塑料”打印出了一颗人类的心脏,并使这颗心脏能像正常人类心脏那样跳动,3D 打印技术的神奇不得不让人感叹。这说明( )

A .科技发展不断改变着事物的固有属性

B .科技进步提高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 .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D .科技发展使电脑具有创造物质的功能

14. 上侧漫画《苦恼》喻示着人们不能( )

A .一意孤行,不尊重客观规律

B .哗众取宠,不回归社会实践

C .异想天开,不从客观实际出发

D .因循守旧,不发挥主观能动性

15..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提问。

材料一: 在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大多数人口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

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对全面二孩政策的理解。(20分)

16.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结合材料,分析《意见》中提出的措施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4分)

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周考试题答案

1. 解析:本题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客观性,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世界统一于物质;B项与题意无关;D项表述错误。答案:C

2. 解析:A、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项观点错误;“波”是一种运动,“不改旧时波”强调的是相对静止,C项观点正确,故选C。

3. 解析:舟曲泥石流的惨痛教训从反面启示我们,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常怀敬畏自然之心”,正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表现,B项正确指出了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答案:B

4. 解析:“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项。

5.答案:B

6. 解析:“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说明物质运动有自己的规律;“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人们设置了闰年”,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正确。B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C、D两项与题意不符,均应舍去。故答案为A项。

7. 解析:“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说明意识的存在依赖于物质。答案:D

8. 解析:通过诗词反映自己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答案选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观点错误,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如实对外界事物的反映。答案:B

9. 解析:徐志摩这两句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充分表达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以及离别的惆怅,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故答案选D项。A项观点错误,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D

10. 解析:“怒”“悲”“惊”“恐”“忧”属于人的精神状态,属于意识范畴。“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反映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C

11.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材料强调,自然景色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后成为千古绝句,故D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意识源于客观存在,故A说法有误;B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答案:D

12.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即“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渺远”,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故A符合题意。B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体现的是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均不合题意。答案:A

13. 解析:本题考查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知识。3D打印是打印技术的一场革命,标志着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故选C。事物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故A说法错误;材料不是强调认识世界,故B不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创造新的具体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本身,故D说法错误。答案:C

14.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漫画讽刺的是不能正视自己,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而好高骛远的行为,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答案:C

15.[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口国情的变化决定了生育政策的变化。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重视意识的作用。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②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从而调整了人口政策。

16.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支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

17.①根据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来积极改进教学,说明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4分)②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修订完善规范和守则,使其能够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等,说明做事情应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4分)③深入研究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形式、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修订完善规范和守则、推行规范的要求等,说明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分)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