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电大)政治学原理完整版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更新时间:2023-09-04 11: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电大)政治学原理【精编】完整版考点归纳总

填空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旧中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 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 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

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

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

是个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学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

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

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

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

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

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

所。

31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戏家划分为

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

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酱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7 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只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

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

现。

40 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酱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

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

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

织。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

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48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

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9 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

本模式。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

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1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

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5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

在。

53 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5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

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5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

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56 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

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动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57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

况。

58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0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

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

利的思想。

62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

的政治权利。

6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彩用普选

制。

64 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65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

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66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67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

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68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

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6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70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71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73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原则。

74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7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77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78 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79 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80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8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83政治正义观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84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86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87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89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0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9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93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告的民主

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4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

本机制。

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

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96 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

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

立保护屏障。

9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

看成是暴民统治的典型。

98 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

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

容。

100 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

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

1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礼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4孙中山先生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5美国政治学家电器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

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天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

同和引用。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7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

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8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

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凤凰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经济的集中体现、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

科学,也是艺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

于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官本位、“皇权主义”和政治全

能主义、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势、术,即政治权

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权力研究途径。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

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

法论基础。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

17 1949-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

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18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

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19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

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21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

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22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2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科学研究。

24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

题、数据问题。

25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6 理想主义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

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27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

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

对象。

2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

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草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

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成为

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29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

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公共

权力、人性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30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选民的活

动,以期发现政治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

性质。

31 法律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

由。

32政治权力具有权威性、扩张性、排他性、强制性、支配性。

33 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34 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35 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临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3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

3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申诉和控告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

3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民主权、平等权、自由权。

3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4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4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42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43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44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公民权。

45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复决权、罢免权、创制权、选举权。

4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47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48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49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5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51欧洲共同体、独联体、东南亚国家联盟均属于帮联制的。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限任、监督、选举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53纵观各国的宪法,司法独立、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体现了法治原则。

54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苏维埃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私有制、分工的产物。57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8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汉密尔顿指出,一个国

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

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

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60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

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61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

制度化、独立性。

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

的产物。

63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

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单位化政党的典型。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参政党。

66 法国、意大利是多党制的典型。

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社团、政党是现代

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8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大众传媒、立法机关、

超国家机构、政党和议会党团。

69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70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示威抗议、

政变、恐怖活动、司法诉讼。

71英国政府一直在保守党、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72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

员的途径、组织政府的手段、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形成

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73两党制以英国、美国最为典型。

74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

75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

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76 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77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

治改革。

78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

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

压迫民众。

79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80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

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

合作,共同治理。

81布坎南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

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82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

83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

神的结果。

84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8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确立认同和共同

的目标、合作、伙伴关系、协商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8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制度效率、回应性、管

理效率。

87从总体上而言,善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效

率精神、契约观念。

88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公共利益、市场原则认同之上的合

作。

89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的是通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

现的。

90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英国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

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91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国有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92法国、阿根廷的总统是由直接选取举产生的。

93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

径。

94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

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95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义务、责

任、权利关系。

9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

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97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

过程。

98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

政治民主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

9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妈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

因为公民可以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选举权利。

100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平等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

间接选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

101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

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

延的有力武器。

10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103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104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105舆论监督以其评价性、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106《公民文化》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107“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后社会主义。

10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109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民主制。

1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冲突、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是一个重要指标。

111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11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113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1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

115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改革、经济干预。

116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

117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反对暴力革命。

118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119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120 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121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自由经济、强国家。

12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

123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政治制度化、减少政治

参与。

124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125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共识,它

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126法治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127布坎南、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

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128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129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政

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130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

是秩序。

131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技术

革命、各国的制度变革、跨国公司。

132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宽容和理发精神、

自由原则、秩序原则。

13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完善人大

的罢免制度、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

的关系。

134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程序正义。

135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

与意识的提高、政府的执行危机、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

冲突加剧。

136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政治

过程的有序状态、权力结构的稳定、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137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138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139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

家提出有限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原则,限制了公共权力,

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140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宽容、不要期望过高、自立、多元化,

这即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141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 20世纪。

142多元民主理论认同精英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

持有不同观点。

143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体

制的民主化改造。

144人们把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

最早表述。

145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代议制民主制。

146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权威、平等、自治。

147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

一。

148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

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

化、政治文明化、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149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

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宪

政民主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15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政治、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

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151民主的限度包括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以

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名词解释:

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

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

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是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

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

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

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民权利: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

的权利。

6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

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

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

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

的表现。

8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

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9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

性。

10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

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

统治和管理组织。

11力制约原则:指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

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12治原则: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条法律

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13体: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14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15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6君主制: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7单一制:是指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织的统一主权国家。

18立宪君主制:也称君主立宪制。在实行这种政体制度的国家,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掌管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政府等机关的限制。

19二元君主制: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0议会君主制: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议会制约,有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君主无实际权力。

2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有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2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23总统共和制: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即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24联邦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

25邦联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的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

26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27压力集团:也称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2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

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

所构成。

2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

政治团体。

30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

关于政党的地位的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

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31一党制: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

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32两党制: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

的政党制度。

33多党制: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

度。

34政治秩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

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5良好社会: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

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

理解。

36重叠共识:指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

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

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3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

的政治行动。

38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

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9政治表达:指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

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

40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

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41社会监督: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

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

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42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

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

政治过程。

43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

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名项制度的总称。

44政治监督: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

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

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

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4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

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

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应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46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

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

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4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

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48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

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

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9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

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

治统治的过程。

50政治稳定: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

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51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爱到法律明确

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52全球化: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

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行与趋势。

53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

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54民主化: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征,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

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55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

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56一院制:指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关,其权限规定、立法程

序、成员产生和任期规定相对比较简要统一。

57两院制: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

立法权。

58政治社团组织: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

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

会组织或团体。

59政治共识: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

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60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

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

61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

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

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

施有效的监督。

62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63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

64政治集会:是指众多的人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要求。

65政治请愿:是公民向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政策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

66院外活动:指个人或团体通过与政府官员和政治领导人进行接触,在涉及许多人的问题上试图影响政府官员或政治领导人决定的活动。

67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68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瓜。

69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

70政治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

71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72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指向的设定。

73政治理论:是人们有关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它是政治思想最为直观和系统的表述。

74政治态度:指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

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75宪政: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76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77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78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简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④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根据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

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

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2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

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

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

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

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

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

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

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

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

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

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

主的统治。

3“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

定和确认。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

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

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

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

基础。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

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2支配性。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

社会的支配力量;3强制性。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4

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

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

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5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

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形成的

物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

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政治权力的

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

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

理等等。

6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1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

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

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

体对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

机集合。

7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

(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

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8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1阶级分权。2政党分权。3政府横

向分权。4政府纵向分权。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

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①

人身自由②言论自由;③通信自由;④集会自由;⑤结社自由)。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

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10政府具有的特性: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

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的

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它属于“公共部门”,它

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3权威性;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

机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整

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

统一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行着国家的对内和

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职能在其范围、内

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1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与区别:A联系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权

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2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

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3政府是国家的

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B区别:1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2政府权

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不等于国家主权;3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

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4就其组织构成来

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

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原则要求:1人民主权原则; 2权力

制约原则; 3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

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

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

根本保障。

13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1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

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

代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3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

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14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1多元的

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

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

征。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

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是社会是民

主民展的平衡砝码。

15政党具有的特征: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

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16政党具有的基本功能: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2形成和培训政治精英的渠道。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4组织政府的手段。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核心。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这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18政治社会团组织具有的特征: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19政治社团的功能:1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2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如美国反战集团被人用来结束美国参加的越南战争,生命权利集团被人用来禁止堕胎等。5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6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作用,政治社团所具有的上述功能决定了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如何理解政治秩序的含义(关键要素):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1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状态。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作为一个状态描述的概念,它的描述的可能性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其中一个极端是无政府状态,另一个极端则是良好社会。而在无政府状态与良好社会中间则存在多种可能过渡的形式。2政治秩序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政治共识的存在,任何一种制度,它的存在与运行都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政治共识的存在。政治共识消失,意味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发生冲突,政治秩序陷于混乱。3政治秩序意味着有效的政治治理。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1具有普遍的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2实现高度的政治制度化,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需要有一种解决利益冲突的稳定机制。3存在有效的协商机制,有效的协商(或者说讨价还价)机制有助于在合理的秩序范围内促成合作。

协商机制的存在,意味着一个社会普遍合作的可能性。而一个好

的社会,绝不会是一个充满关键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和谐的、

社会成员广泛合作的社会。4具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

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

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实现。

22“治理”的含义: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

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其要素是1治理的目的是维护政治

秩序;2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3治理是一种综合

性的政治行动。

23契约观念包含的原则: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

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

去参与协商合作,共同治理。1自愿原则;2一致同意原则;3责

任性原则;4公开性(透明性)原则;

24善治模式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

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

合作,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

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

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25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从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

政治行为;2从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

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

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目标与对象来看,它

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

相关的公共活动。

26政治参与的作用是:1政治参与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2政治

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27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

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

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

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

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

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

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公的体现和实现。

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

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

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

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28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是:1公民监督。指公民通过批评、建

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2社会团体监督。指各种社会

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3舆论监督。指社

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

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编差行为的矫

正和制约。

30社会监督具有的功能:社会监督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贪污对

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临近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

价值。1预防功能。2矫正功能。3惩戒功能。4保健功能。5教育

功能。

31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是: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

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

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

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

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政治变迁

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

想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变革的

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

定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32自由主义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

由主义的核心原则。2自由原则。个个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

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3理性原则。自

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

审慎的研究,可以提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

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5宽容原则。

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

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6同意原则。根据

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

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

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

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个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

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

33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1传统观。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核

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是“保持”和“维护”。2实用

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传统。3人性论。对人

性持一种悲观主义态度。4社会有机论。反对上帝创造世界观念,

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5等级观念。

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6权威观念。权威总是

自上而下来实施的。7财产观念。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

和责任意识。

34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政治社会是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1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传播工具。4

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

的肖像等)

35政治革命具有的特征:1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

的运动,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

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夺取政权是政治革命的最

重要标志,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

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

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

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36政治改革具有的特征: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下踊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7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造成的政治不稳定。

38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1秩序原则(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1个人的自由权2有限政府);3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4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包含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财富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39什么是宪政,如何理解宪政的含义(要素):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其要素是:1宪政必须以宪法为前提。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法治的实施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2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3宪政以限制政府、保障公民的权利为目的。

40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41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是:1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实质就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即“自治”。理想的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2民主的第二价值在于“平等”。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平等也是人类生活的价值目标,而民主正是平等信念和精神的最好体现。3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42民主具有的价值: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

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

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43民主的缺陷是: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多数对于政府的绝对统治,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

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44民主应有的限度是:1心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

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的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

人的暴政为限度。

45民主化及民主和平转变的一般条件

发展政治学研究表明,民主不一定促成经济发展和繁荣,但

经济发展和繁荣可能促进民主发展。“只要人民富足起来,民主

是他们可能要求的东西之一”。那么,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

主化?

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

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

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

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2、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

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

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

政治的成长。

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

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

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

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46民主和平转变的条件是: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

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

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

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

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

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

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

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

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

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

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

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47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

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

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

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

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

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

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

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7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

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

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

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

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

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

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

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

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

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

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

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48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

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第五,司法独立,

49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

能性。

5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

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

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

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51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

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

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52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善治程度越高,

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2)制度效率,制度效率将两种不同的

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制度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善治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某一特定治理行为本身的效率,更关注某种制度的影响。(3)回应性,回应性是责任性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53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1)自愿;(2)一致同意;(3)责任性;(4)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54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55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56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划分选区;(2)选民登记;(3)提出候选;(4)竞选;(5)投票;(6)计算选票

5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58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目标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

59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秩序原则,(2)自由原则(3)平等原则,(4)宽容和理性精神

60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府职能结构的合理化;(2)行政执行的程序化;(3)反馈监督机制的制度化。

61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

突和磨合的过程。

62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

论);(3)精英民主理论;(4)多元民主理论。

63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

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

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2) 与中产阶

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

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

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

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

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

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64全球化及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全球化,它是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

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

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65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

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

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

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

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

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66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

下几个环节:1)划分选区;2)选民登记;3)提出候选;4)竞

选;5)投票;6)计算选票。

67

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

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

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

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

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

在一起。(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

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

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

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

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在西方,有许多政治

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探讨和阐述政治的含义。(5)认为

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它没有揭示社会

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

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也具有片面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

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

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

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

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

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

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

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

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

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公权”与“私权”的划

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

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

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

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

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

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

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

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

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

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

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

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

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

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

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

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

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

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

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

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5.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1)人民主权原则:(试述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当人民主权原则确立以后,人们却发现无论多么民主的政体都无法做到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来行使权力,因此必然要求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国家权力的委托行使者的相互分离,这样一来主权者如何控制执政者就成为政治设计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保障国家权力所有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使这种保障机制具有足够的权威,

确认权力制约机制的根本法也就应运而生。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

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

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

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

要求之一;(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

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

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纵

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

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

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

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

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

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

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

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

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

力的基本保障;(4)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

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

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

理的根本保障。

6.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

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

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

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

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

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

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

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

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

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

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

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

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

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

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

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

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

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

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

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7.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它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

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

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

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

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

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

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

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

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

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

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

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

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

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

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

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

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

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

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

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

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

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

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

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

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

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

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8.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

是:(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

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

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

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

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

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

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

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有效

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服议员或政府官员,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4)政治社团的工具

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

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

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在西方国家,大

量的政治性利益集团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这些政治社团的宗旨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运用政治手段来

维护和实现其经济利益;(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

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9.政治社团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等。政治社团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在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而且还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它通过在竞选中的活动对政府权力的更迭产生影响。其次,政治社团通过院外活动影响了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策。此外,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正常的政治秩序(3)在中国,各种政治社团也通过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各政治社团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既向党和政府反映本团体成员的利益要求,使党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法律时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又向本社团成员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其次,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最后,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0.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良好社会的标志与条件。

(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

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

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

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

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

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

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

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

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

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

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

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

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

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

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

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

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

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

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

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

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D存在

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

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

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

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

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11.试述“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模式具有如

下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

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

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

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

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

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

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2)善治模式强调国

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

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

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

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

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

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

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

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

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

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

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3)善治

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

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

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

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

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

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

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

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

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

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

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

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

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

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

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

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

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12.试述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

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

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

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

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2)治

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神权论大行

其道,最高统治者——君主或教皇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政

府权力来源于神,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在

欺压愚弄人民的同时,居高临下地统治着人民,防止人民起来反

抗;(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在古代社会,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界

限是模糊的,国家和社会高度融合。国家可以随时侵入社会,但

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参与也往往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国家与社会

的界限不明导致国家权力的分化程度也比较低,立法权、司法权、

行政权统揽于政府。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化

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4)治理方法单一。在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治理主要运用酷刑和宣

传教化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用残酷的刑罚威慑民众,另一方面

用教化的手段用宗教或宗教化的思想禁锢民众。治理方法的单一

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13.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

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

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

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

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

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2)政治选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