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更新时间:2023-09-16 02:30: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环境科学专业 p 2012207017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国家指标,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向比较了古代与现代的中国,横向比较了美国、日本及韩国的文化软实力,分析了中国当前的文化发展前景及途径。 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1.前言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源动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不仅代表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更代表着一个国家话语权的提高。

提高软实力,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是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主要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侠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文化发展要力求全球化、本土化、创新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立足本土文化,进行创新,全球推广才能让传统文化保持活力,并且带来经济效益。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发展 2.1古代中国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曾给予东南亚各国直接、广泛、深入的影响。在相当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文化达到了十分亲密、水乳交融的程度,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1]。在物质文化方面,从初期的铁制农具、手工技巧到之后的养蚕技术,以及建筑风格和活字印刷等,传入各国以后,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水平,促进了当地文化发展。古代中国不仅在物质文化的发展方面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给予东南亚各国极大影响,在制度文明的许多方面,也是先进的,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文明,特别是唐宋两代的制度,包括管制、学制、法制、礼制、田制和税制,也为东南亚国家主要是越南所学习和模仿。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东南亚的意义还在于它所创造的充满活力和富有魅力的精神文化。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物质外壳,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对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播,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不管是汉字本身还中国古代文学名家著作,都对东南亚各国及日韩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尤以越南为首。

中国古代文化不仅对亚洲国家影响深远,对西方现代文明也有一定推动[2]。曾经陪伴李约瑟来华的记者坦普勒,写过一部书《中国——发现与发明之邦》书中讲,“当17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明朝万历皇帝敬献钟表时,中国人感到惊奇。殊不知最早发明机械表的正是中国人自己。欧洲的农业、造船、采油、多级火箭、大炮、降落伞、造酒、造纸、印刷、象棋、蒸气机原理、天文学、十进制数学、算盘等,都是文艺复兴以来从中国进口的。没有中国的制造技术、指南针和其它发明,欧洲17世纪以来的各种发明创造和产业革命都根本不可能发生,也不会有英国的骑士时代和殖民地时代。”经过传教士利玛窦的翻译,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引起极大的轰动,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注入了的新的动力。

古代中国由于科技和文化的先进性,在海上和路上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主要商品为丝绸、茶叶及陶瓷。在经济和文化上都让许多国家仰慕,由此可看出软实力的“硬”处。 2.2现代中国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不在于出了多少产品,不在于开展了多少文化服务,而在于有没有话语权,有没有规则制订权,有没有一些人人都必须要表态的事情

的权威评判权。为什么讲中国现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际社会里,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数量规模型的“巨人”,但却是文化价值、文化实力的“矮子”,因为几乎没有什么规则和标准是中国主导的。

文化软实力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或制度对另一种文化或制度的吸引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之一。据相关报道,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但由于近代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内战及文革期间的损失及滞后,使之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几次科技革命和制度改革中差距的拉大,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以缩小差距。 3.现代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1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但是却处于当今社会的霸主地位,并且所谓“美国梦”的价值体系也一直让无数人向往。而实际上,美国也并非一建国就如此强大。美国也曾经历过世界大战与南北内战,社会也曾动荡。通过在世界大战中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之后,开始逐渐树立起自己独有的价值体系[3]。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20年~1950年),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冷战结束),快速发展阶段(冷战结束~1990年)和集群化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今)[4]。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及繁荣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文化艺术产业;二是图书出版产业;三是电影电视产业;四是传媒集团产业;五是音乐唱片产业;六是旅游游乐产业。总体而言,当今世界上,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顶峰,他国难以望其项背,其文化产业如此强盛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美国文化软实力之所以如此强大,不仅得益于其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从政府到公民对文化和历史的重视,以及传媒的普及[5]。

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霸权,它以柔性的手段,披着合法性的外衣,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利益。中国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并积极反对美国文化产业中所蕴含的文化霸权,提

升中国的文化力量和综合国力[6]。 3.2日本与韩国

日本与韩国都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同时文化软实力也非常强大。提到日本,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动漫产业,而韩国则是以流行娱乐文化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在自然资源上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但在文化资源上,日本堪称为“文化资源大国”。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速,然而,在日本经济停滞增长期间,日本文化产业却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蓬勃地发展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文化产业大国。以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注重培养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注重文化产品衍生市场的开发等机制做后盾,日本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7]

。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早在1985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

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推出日本文化。试图确立日本文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使亚洲国家在接受日本援助的同时,也接受日本文化。

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韩国国民经济的崛起与腾飞一直受到政府的资助扶持,政策的扶持是推动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因素,这在韩国文化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亦可见一斑。韩国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调整,深刻影响其文化产业结构的演进,政府通过法律、预算等多种手段,不断引导着生产要素在文化产业的各个分支部门间流动,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建立起高效的文化产业结构[8]。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长今》的热播,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韩国只有4900万人口,却在海外有12个韩国文化院。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

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韩国成功地输出了自己的文化,拯救了韩国经济。为了塑造东亚大国形象,韩国新办的“世宗学院”将面向世界,尤其是东亚民众免费教韩国文字和文化,使得现有学习韩语的百万余人借“韩流”大潮迅速膨胀。

近年来,随着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以及对中国古代各种发明及名人的韩国“产出”主张使中国各界意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保护及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迫在眉睫,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刚性需求。 4.展望

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重视历史,使其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的发展,切忌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同时也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扶持,制定切实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掌握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素,立足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保持本国民族特色,才可能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认识自己,从而走向世界。如何在对外文化传播和交往中既体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精神,又符合世界的视角,成为了中国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特别要重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一方面,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和谐的国内社会是对外展示的最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贺圣达.中国古代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思想战线[J].1992,5:76-82. [2] 王殿卿.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2004,2(13):57-62.

[3] 钟素花.从《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黑河学刊

[J].2012,175:20-22.

[4] 孟东方.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眼界[J].2012,03:93-95. [5] 胡建.触摸美国文化软实力.文化[J].2012,6:66-68.

[6] 杨利英.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警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J].2011,2:91-93.

[7] 唐向红,李冰.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现代日本经济

[J].2012,4:47-55.

[8] 穆宝江.韩国文化产业结构演进的政策指向解读.经济[J].2012,2:72-8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9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