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01 07: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力 3.剩余价值 4.必要劳动时间 5.剩余劳动时间 6.不变资本 7.可变资本 8.剩余价值率 9.绝对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 12.工资
13.计时工资 14.计件工资 15.名义工资 16.实际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①生产资料 ②劳动资料 ③劳动力 ④货币 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 )
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 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 ③价值的代表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 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②能从流通中产生
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 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 )
①它具有使用价值 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
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 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 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①降低劳动的价值 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①绝对延长工作日 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 ) 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 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 )
①生产力决定论 ②劳动价值论 ③剩余价值论 ④人口论
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 ) ①延长劳动时间 ②提高劳动强度 ③压低工人工资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①工人的必要劳动 ②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绝对价值 ④相对剩余价值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 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 ) 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 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①不变资本的比率 ②可变资本的比率 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④所费资本的比率 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 )
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
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 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①工人劳动的报酬 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①供求规律 ②价值规律 ③竞争规律 ④剩余价值规律 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 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
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 ②是劳动力的价值
③是劳动力的价格 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 )
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 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 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 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 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①工人工资的高低 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三、多项选择题
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 )
①形式是先买后卖 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 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 ④是无限的 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 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④劳动力具有价值 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
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
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 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 ④是价值的源泉 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 ) 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②转移自身的价值 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④创造出新价值 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①劳动属于资本家 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 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 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 )
①生产出使用价值 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 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④生产出剩余价值 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8.货币( )
①本身不是资本 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
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 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 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 9.剩余价值率是( )
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 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 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 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 ) ①不变资本 ②固定资本 ③可变资本 ④流动资本 ⑤流通资本
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 ) ①运动的目的不同 ②运动的限度不同
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
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 )
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降低劳动力价值 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13.固定资本包括( )
①厂房 ②机器设备 ③工具 ④原材料 ⑤辅助材料
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 )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 ③工人人数的多少 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 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 15.超额剩余价值( )
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 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
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 ⑤是暂时的
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 ①增加工人人数 ②压低工人工资 ③延长工作日 ④提高劳动强度 ⑤提高劳动生产率
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 )
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 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 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 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 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 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 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 )
①工作日长度 ②工人的实际生活 ③名义工资 ④实际工资 ⑤计件工资
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 )
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 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 ③工作日缩短 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 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 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 )
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 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 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 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 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 )
①生理因素 ②心理因素 ③经济因素 ④资本家的愿望 ⑤道德和社会因素 四、简述题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7.为什么说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8.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9.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10.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1.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
1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2.试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论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六、计算题
1.有一个商品生产者准备靠多年积蓄的货币脱离劳动当资本家。他打算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一半用于个人消费,过上比工人好一倍的生活。已知当时一个工人每天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元,需要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2元,每个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为8元。该商品生产者最少要有多少货币和最少雇佣几个工人才能成为资本家?
2.某纺纱厂工人在6小时内可生产10斤棉纱,消耗10斤棉花,价值20元,消耗机器、设备及其他劳动资料的价值为4元,资本家每天支付给工人工资6元,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工人劳动1小时创造价值1元)。试计算:①该资本家每天在一个工人身上垫支多少资本?②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各多少?③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多少新价值?④一个工人每天创造多少剩余价值?
3.某制帽厂,资本家雇佣了40名工人,每天付工资80元,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20元,
工人一天劳动10小时,生产100顶帽子,每顶帽子4元。试计算:①资本家每天榨取多少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多少?②如果劳动力价值不变,工作日延长2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多少?这属于哪种剥削方法?③如果工作日仍为10小时,工资不变,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剩余价值率又提高到多少?这属于哪种剥削方法? 4.某资本家雇佣工人150名,每人每月劳动力价值为300元,每个工人耗费生产资料900元,可生产产品60件,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试求:①这个资本家每年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③若这个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不变,这个厂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二、单项选择
4、4、4、3、4、2、3、4、3、3、4、2、2、1、2、4、3、4、4、2、1、4、4 三、多项选择
①②③④⑤ ③⑤ ①②⑤ ①④⑤ ①③④⑤ ①②③ ①③④⑤ ①②④⑤ ①④⑤ ①③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④⑤ ①③⑤ ①③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⑤ ①⑤ 四、简述题 1.答:(1)资本总公式是:G—W—G′。它体现各个酱在流通中的运动形式,目的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都是适用的)
(2)资本总公式矛盾是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相矛盾。如果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如果不等价交换不仅违背了价值规律,实际上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而在实际资本的运动中却产生了剩余价值。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在流通中是实行等价交换的。同时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离开流通,不买也不卖,把货币贮藏起来是根本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的。 2.答:(1)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尤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最后再通过流通买卖商品,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3.答:(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4.答:(1)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可以还原为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劳动者家庭成员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支出的费用。
(3)它的决定还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5.答:(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耗费和利用,劳动力的耗费和利用就是劳
动。
(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作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创造价值,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产生价值、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
6.答: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答:(1)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各个资本家为了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必须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数资本家狂热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必然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8.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可以使社会商品价值普遍降低,消费资料的价值也必然降低。这样,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使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3)因此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9.答:(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所以叫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 10.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这一规律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又使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客观条件。 11.答:两者密切联系:
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建立在工人工作日绝对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基础上的,只有这样,资本家才能得到剩余价值,也只有工作日已分成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前提下,才产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问题,也只有以已定的必要劳动时间为起点,通过变革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才能得到相对剩余价值,同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机器的使用不仅直接地是使商品价值便宜,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资本家同时可以在使用机器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绝对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趋势在于同时以两种形式来增加剩余价值。 区别: 1.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 2.两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起的作用较大,而资本主义越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就越大,但资本家尽量使用两种方法。 13.答:(1)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因为:第一,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和价格,不能出卖。第二,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劳动力是商品,所以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第一,它把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这两种不等的量表现为同一个东西。第二,它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工人的工作日也不存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分割。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产生这种假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 五、论述题 1.答:(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二者本质不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转化为资本。
(2)G—W—G′是资本总公式。它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流通中,因为流通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3)劳动力商品的重要特点在于:第一,其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加必要的学习费用决定,此外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第二,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即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当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中使用时,劳动者就会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又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有目的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其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必须生产使用价值,使
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然而资本家的目的在于生产剩余价值。这样,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除了能够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外,还必须有剩余,从而使价值形成过程变为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劳动力使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可见作为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3.答:联系:都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是相对剩余价值。 区别: 1.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超额剩余是以同一个生产部门内部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2.剥削剩余价值时间长短不同。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暂时的,从资本家的本性来分析,资本家都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在竞争中,一个部门内部,个别资本家获得了超额剩余价值,其他资本家也会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也就不存在超额剩余价值,如果还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又采取更新的生产技术;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长期的现象。
3.剩余价值的归属不同。超额剩余价值由于优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由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
4.因果关系不同。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体现的关系不同。超额剩余价值体现一个企业内部资本家和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体现整个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六、计算题
1.解:设雇佣x个工人,每天从每个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12-8)元,资本家每榨取的剩余价值总量为[x(12-8)]元,即4x元,资本家每天用于个人消费的4x/2即2x元,那么,根据题意得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水平之比为:
2/1=2x/8
2x=16 x=8(人)
雇佣8个工人需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需的货币量是: (8×8)+(12×8) =64+96 =160
答:该商品生产者最少要有160元的货币和雇佣8个工人才能成为资本家。
2.解:①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生产20斤棉纱,资本家每天在一个工人身上垫支资本是:
[(20+4)×2]+6=48+6=54(元) 不变资本:
C=(20+4)×2=48(元) 可变资本:V=6元
③工人每天创造新价值是: 1×12=12(元)
④每人每天创造剩余价值:12-6=6(元)
答:资本家每天在一个工人身上垫支54元资本,其中不变资本48元,可变资本6元;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6元。
3.解:①m=W-(C+V)=4×100-(120+80)=200(元) m′=(200÷80)×100%=250%
②劳动力价值不变,工作日延长2小时,每天生产帽子:
[100×(10+2)] ÷10=120(顶) 每天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120×120)÷100=144(元)
每天生产出来的帽子价值: 4×120=480(元) 延长时间后:
m=480-(144+80)=256(元)
m′=(256÷80)×100%=320%
③如果工作日仍为10小时,工资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那么每天生产出来的帽子的总价值和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都增加一倍,则:
m=(4×200) -[(120×2)+80]=480(元) m′=(480÷80)×100%=600%
答:资本家每天榨取剩余价值200元,剩余价值率是250%,工作日延长2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320%,这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方法;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剩余价值率提高到600%,这是个别资本家通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取得的,属于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方法。
4.解:①每个工人每月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30×60)-(900+300)=1800-1200=600(元)
每个工人每年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600×12=7200(元) 全部工人每年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7200×150=1,080,000(元)
②m′=(600÷300)×100%=200%
③生产率提高后,工人每月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为: 1800+300+600=2700(元)
工人每月生产商品的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差额为: 3600-2700=900(元) 全年可得超额剩余价值为:
(900×12)×150=1,620,000(元)
答:资本家每年从工人身上榨取1,080,000元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为200%;生产率提高后,资本家每年可得超额剩余价值1,620,000元。
正在阅读: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11-01
54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修订)05-10
水土流失04-23
描写景色的好句好段02-21
尔雅 天文学新概论 课后题11-19
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doc - 图文03-20
一个铜钱的故事,看懂的人,都成功了08-02
国际经济学习题 有答案 权威大学资料05-01
小学生成长档案袋08-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政治经济学
- 习题
- 第三章
- 10个LED灯并联再串联 - 图文
- 浅谈商务谈判中的僵局化解策略毕业论文
- 七年级生物非选择题练习
-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重要知识点整合汇总: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 12-国家发改委55号令
- 从海底捞的成功看我国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士学位论文
- 西南科技大学2013-2014-1学期《大学物理B2》本科期中考试试卷
- 新乡绅运动需要农村精英回乡
- 法制员岗位责任制
- 司考技巧:利用好司法考试历真题每日一练(2014.8.9)
- 海绵城市监理实施细则
-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试卷(语文)无答案
- 营养午餐教案
-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2创新应用教学案:第三章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Word版含答案
- 2016思考题机械
- 2010年秋季学期施工组织与管理第一次作业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培训教材 - 图文
- 基因工程作业
- 2019年医院放射科主任述职报告(3篇)
- 2019备战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全国通用)-几何体的展开图(含答案)学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