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传感技术第七章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9-01 16: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红外技术在军事 上的应用7.1 红外夜视系统 夜视仪又称为夜视眼镜,夜视望远镜,以 及红外线望远镜等,是一种在全黑的夜晚 观测的仪器,最早在军事上得以应用。后 广泛用于刑侦,安全防范,森林防火,电 力及通信的巡线,工地,养殖场,农场的 看护,甚至旅游等各领域。

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红外夜 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 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 红外夜视仪。尽管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具有成像清 晰、制作简单等特点,但它也有着一个致命弱点 就是:在战场上,红外探照灯的红外光会被敌人 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这一弱点无疑宣告了主动 红外夜视技术必被淘汰的命运。被动红外夜视技 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 的红外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温度不同来成像, 分辨率很低,但是有其特殊用途。

红外夜视系统的发展历史50年代前期所用的红外夜视设备,都是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一般采用红外变像管作接收器,工作波段在1微 米左右,在夜间可看见100米处的人,1公里内的 坦克、车辆和10公里远的舰船。 现代红外夜视设备主要有红外热像仪(亦 称红外前视系统)、红外电视和改进的主动红 外夜视仪等。其中红外热像仪是具有代表性的 红外夜视装置。美国于6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种 光机扫描式红外成像系统,为飞机夜航和在恶 劣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提供观察手段,工作在8~12 微米波段,它的战术技术性能,比主动式红外 夜视仪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夜间可观察到1公里 处的人,5~10公里远的坦克和车辆。

7.2 红外热像仪

这种红外热像仪几经改进,到80年代初,许多国 家已出现标准化、组件化系统,设计者可按要求 选用不同的组件,组装所需的红外热像仪,为军 队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互换性好的夜视装备。 红外夜视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陆、海、空三军。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 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 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 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 成 “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历史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 丰富。红外线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 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尽管人 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 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具有成像清晰、制作 简单等特点,但它的致命弱点是红外按照 灯的红外光会被敌人的红外探测

装置发现。

红外夜视监控一体机是科盾公司针对现今各种夜视设备诸多不足 之处而设计开发的新一代夜间监控设备,具有监视距离远、范围 广、图像清晰等优点,是夜间安全监控的最佳之选。

功能介绍 ◆设备采用彩色和黑白双摄像机配置,根据白天 黑夜自动切换,白天使用彩色摄像头,到了夜晚 低照度时自动开启红外灯,彩色摄像机自动转黑 白,充分保证了全天的清晰图像监视。 ◆设备采用超高亮度的红外发光管,能够发出850 纳米的红外光线,无红爆,夜晚监视无需开灯即 可得到高清晰度的黑白图像,图像清晰,准确度 ≤1%。 ◆红外线照射距离可达50米 适用于银行、超市、 写字楼等需夜间监视和录像的场所。 ◆设备视频可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

7.3应用红外对抗技术可使对方红外探测和识别 系统的功能大大下降,甚至不起作用。对抗措 施可归结为规避和欺骗两类。 规避是利用伪装器材,将军事设施、武器装备 等隐蔽起来,使对方探测不到己方的红外辐射 源。伪装器材主要有红外伪装网和防红外涂料。 欺骗是用与自身红外辐射波长相似但更强烈的 辐射源,诱开对方的红外探测系统,这种主动 对抗装置有红外诱饵和干扰机。前者如焰光弹、 燃油箱等;后者是一种加调制的强红外源。它 们多装在飞机和军舰上,用以引开来袭的红外 制导导弹。这种主动对抗装置,直到80年代中 期还难以对付在8~12微米波段工作的红外系统。

航空器所采取红外线飞弹反制的措施不外乎: 减低热辐射、抛射红外诱饵与主动侦测并加以 反制。 1 隐蔽。 尽力降低发动机的高温排气温度等红 外辐射源因素。 2 释放干扰。使用可释放大量红外线的诱源, 照明弹类的东西,一放就是N颗,干扰导弹对 目标的正确选择。运用被动诱饵:以产生另一 个热源作为诱标或假目标,以诱骗来袭红外线 飞弹之法即称运用被动诱饵。常用的方法是使 用火焰弹将追热飞弹诱离其原先欲攻击的目标, 此种诱标被美其名为「精神分散弹」或「魅力 弹」

3. 信号饱和。在红外辐射信号最强的机尾处安 装大功率灯具,可使来袭导弹的红外探测头瞬 间信号饱和甚至烧毁,从而丧失正常工作能力。

快速充气球红外对抗系统该红外对抗系统带有一个气动外罩,外罩 内有一个可展开的具有良好气动性能的薄膜式 高温、高强度塑料充气球。两级气体发生器首 先把气球充气,然后气体发生器则会使球内气 体至始至终处于充满状态,并在理想波段发出 红外辐射能,在此波段,塑料充气球大量透射 红外辐射能。

现代战争中,空空导

弹多采用红外制导或 雷达制导方式。为了对付红外制导导弹对 喷气式飞机的攻击,采取了多种红外对抗 措施。其中,从飞机上发射红外诱饵弹, 迷惑敌方导弹使其脱靶是对付红外制导导 弹的有效方法之一。 机载红外诱饵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烟 火炬型红外诱饵弹;稠化油料型红外诱饵 弹;红外箔条复合弹及热气球等。其中, 烟火炬型红外诱饵弹应用较广。该弹主装 药是一个具有高辐射强度的红外烟火炬。 红外烟火剂一般由可燃物、氧化剂、辐射 物质、调速剂、粘合剂等组成。这种弹性 能稳定、结构简单、燃烧时间长、频谱范 围较宽,能够适应各种导引头的要求。

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由三部分组成:来自 喷气发动机热金属部件的辐射;来自高温燃气尾 焰的辐射;来自飞机空气动力加热的辐射。对于 低超音速飞机来说,最重要的辐射是来自发动机 热金属部件的辐射。 红外诱饵弹要能够逼真地模拟喷气式飞机的 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以下辐射性能的要求:(1)红 外诱饵弹的辐射要与载机的红外辐射相似,并且 辐射强度要大于载机数倍。(2)要求有较快的引燃 速度(如0.5秒),以确保红外诱饵弹能及时在导弹 导引头视场内出现。(3)要求有一定的燃烧持续时 间(如4秒左右),以确保载机能够脱离敌导弹导引 头视场。

7.4 红外制导 50年代中期,美、英、法等国相继研制成功“响 尾蛇”、“火光”和“马特拉”等第一代红外制 导的空空战术导弹。 导弹 的红外导引头采用非致冷硫化铅探测器,工 作波段1~3微米。它只能对敌机作尾追攻击,易 受阳光干扰。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制导系 统日益完善。60年代以后,在三个大气窗口都相 继有了可供实用的红外系统,攻击方式从尾追发 展到全向攻击,制导方式也有了全红外制导(点源 制导和成像制导)和复合制导(红外/电视、红外/ 无线电指令、红外/雷达)。

红外点源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空空、地 空、岸舰和舰舰导弹等数十种战术导弹上。 预计到90年代初,点源制导系统仍将是上 述战术导弹的主要制导方式之一。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70年代 中期,它比红外点源制导系统提供的信息 丰富,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和更高的制导 精度。80年代初,已在“小牛”空地导弹 上使用。随着焦面阵列器件的研制成功,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将进一步提高识别能力, 并使导弹具有自主攻击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w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