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范围

更新时间:2023-03-13 06: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择、名解,简答,案例

第一章

1.行为的三大特点。

(1)行为是外显的,可以观察的; (2)行为是有目标指向的;

(3)行为是在组织情景中发生的。 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分析组织中的工作行为的学科,它分析个体、群体、组织等不同水平的因素对人们工作行为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指导组织中的管理工作,提高组织效果与效能。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

通过研究者收集到的事例证明所主张的观点。 二、问卷调查

对问题设计问卷,发放调查、回收、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验研究

通过人为操纵某个/些因素(变量)的变化,观测、记录其它因素/变量的变化,从中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4.泰勒、梅奥

泰勒: 1.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 2.源起:提高劳动生产率

3.基本原则:总结工人知识和技能;

科学挑选工人;

科学地培养每个工人; 管理者和工人密切合作。 4.改革内容:

工时分析 计件工资制 梅奥:霍桑实验

结论:第一,大部分成员都故意自行限制产量,即按他们自己确定的“非正式标准”工作。

第二,工人对待他们的不同层次的上级的态度明显不同。一般,职位越高,受到的尊敬程度越大,但工人对他的顾忌心理也越强。

第三,成员中存在小派系,各派系有自己的领袖,有自己的行为规范。 实验表明:在正式组织

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5.组织行为学的三个部分(研究层次)(了解):个人,群体,组织

第二章(小题居多)

1.人口统计变量指的是什么内容,判断年龄属于哪种

人口统计变量:会对员工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等起影响作用的个体差异因素。

年龄与流动率有关,与缺勤率也有关。

2.个性影响的因素,俗语的表现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环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情境

3.区别A型个性与B型个性的特点。

A型个性的人总是不断的驱动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富有进取心。(行动迅速,吃饭与步行节奏很快;同时做几件事情;不适应休闲时间;用数字来衡量做事的成功) B型个性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无休止的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感觉没有必要讨论成就和业绩,除非外部要求;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并不永远追求最佳水平)

4.能力包括:1、智力能力(IQ)2、情商(EQ)3、实践智力4、体质能力 5.最大性与典型性测验

最大性测验是指:在规定时间的测评中,让被试者尽其所能地完成测评的内容,然后根据分数的高低确定选拔的标准。 最大性测验的特点:

(1)评估题目是有正确与错误答案的; (2)有时间限制

(3)人们可以进行类似题项的训练,以期望在测评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典型性测验:在测评中,让被试者尽可能真实的反应自己的意向,然后根据反应结果区别被试类型。

典型性测验的特点:

(1)测验本身并不一定限制时间。

(2)迫选题是典型性测验常用的手段。也就是给出选项供选择。 (3)被试者可以伪装自己的反应来迎合主试的需要。

第三章

1.理解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知觉和感觉的关系与区别是:

感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赋于意义并做出解释。 2.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因素;2、知觉者对象;3、情境因素; 3.知觉偏差(有小题也有大题,理解每种选择偏差)

1、选择性知觉:当人们面临复杂情境时,并不能够对知觉对象的每一个特征都有所知觉,而是根据自身知识、经验等,有选择的提取相关特征,形成判断。

2、晕轮效应:当个体作出判断时,会被感知对象的某一种突出特征左右,如智力、社会活动力或外貌等,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3、对比效应:一组知觉对象在某个方面特征上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那么人们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容易受到相近对象特征的相互影响。

4、投射:用自身的想法、经验、态度去推测他人在面临问题时的想法和态度,从而把自身特点加于别人的行为之上。(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5、刻板印象:根据某人所在的群体特征来评价一个人的特点。

6、自我实现预言: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进而影响实际的行为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

4.决策的定义

决策:为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5.决策陷阱

1、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误区:人们对一个工作方案的决策和评估会受到以往在这个方案上投入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某个方案上已经有了大量投入,那么他很难放弃继续投入。沉没成本就是指已经投入的难以挽回的成本。)

2、过于自信:在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中,人们通常对希望执行的计划过于乐观,在自我评价上往往高估自己。

3、易利用性、代表性与锚定

(1)易利用性:决策者往往会根据一些容易想起的典型事例作出判断和决策。称为易利用性启发式。

(2)代表性:决策者根据当前刺激或事件与已有范畴或概念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3)锚定效应: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4、禀赋效应和承诺升级

(1)禀赋效应:决策会因决策者拥有资源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承诺升级:在连续多次的决策中,决策者表现出对以前作出决策方案的不理性坚持,继续加大投入以希望更好的结果。 5、框架效应和展望理论

框架效应:决策结果受到决策问题表征方式(即描述问题的方式)的影响。同样的决策问题,当描述框架和参照点不一样的时候,人们对方案的评估是不一样的。 展望理论:人们对方案的心理价值感觉并不等于客观价值;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6.有限理性模型是什么含义(理解) 有限理性:决策者的认识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并选出最佳的选项,他们只能处理一些主要的信息,忽略其他一些相关的信息。(有限范围内进行判断)

决策者在进行选择时候并不是一直追求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而是找到能够满足需要的方案就不会再进一步寻找。 “垃圾罐”模型P111

第四章

1.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成就动机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和强化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

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海德的归因理论:提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原因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

4.目标设置的SMART准则

Specific——具体;

Measurable——可以测量; Aligned——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Reachable——可以实现;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

第五章

稳定不稳定外源任务难度机遇内源能力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s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