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厂施工组织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29 2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一、编制范围 ------------------------------------------------------------------ 1 二、编制依据 ------------------------------------------------------------------ 1 三、工程概况 ------------------------------------------------------------------ 1 四、工程管理及组织机构设置 --------------------------------------------- 2 五、施工部署 ------------------------------------------------------------------ 5 六、施工技术措施 ------------------------------------------------------------ 9 七、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46 八、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52 九、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62 十、施工配合的措施 --------------------------------------------------------71 十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74 十二、工期保证措施 --------------------------------------------------------74 十三、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75 十五、降低成本措施 --------------------------------------------------------78 十六、消防保障措施 --------------------------------------------------------78 十七、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卫生保护措施 -----------------------------79 十八、现场治安保卫措施 --------------------------------------------------83 十九、附图附表 --------------------------------------------------------------83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范围

XX葡萄酒厂房工程。

二、编制依据

1 、施工招标文件。

2 、本工程建筑及结构施工图、安装施工图。 3 、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4 、国家、河北省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施工管理的法令、法规、制度和文件。

5 、国家及河北省相应的标准图集。 6 、本公司的管理文件 7 、现场勘察资料。

三、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葡萄酒工厂工程施工; 建设地点:XX村北;

建设单位:XX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建筑功能:厂房; 工期目标:总工期540天。 质量目标:合格。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20383.5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193.30平方米,地下10190.2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5层、地下3

1

施工组织设计 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23.900米,建筑最高点高度46.450米。

基础类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地上丁类厂房,地下丁类仓库);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防水等级为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地下室防水等级Ⅰ级。

2、主要材料

1)混凝土:主要为C15、C20、C30、C35、C40及P6抗渗; 2)钢筋:本工程采用Ⅰ、Ⅱ、Ⅲ级钢筋。柱、梁主筋采用机械连接。 3、工程现状

本工程的场地已平整,施工场地平整,场外道路畅通。

四、工程管理及组织机构设臵

1、管理目标 1.1 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确保合格。分项验收合格率为100%。 1.2 工期目标: 总工期540天。

1.3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杜绝重伤、死亡事故,杜绝火灾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5‰以内。

2、施工管理 2.1 总则

公司将把本工程定为重点项目,建立两级施工管理班子,调派具有项目经理资质、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

该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实施各项管理,有关生产、技术、质量、成

2

施工组织设计 本、安全等各项工作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任工程师负责制。

2.2 协调管理 2.2.1 同建设单位协调

工程施工中,我方管理人员将与业主积极配合,及时向业主介绍施工情况,听取业主代表的意见,互相沟通。与业主联系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工程开工时,请业主在开工报表上签章,作为工期计算的依据。 2 )陪同业主查看工地,并介绍施工情况。 3 )按时参加业主召开的工程会议。

4) 重视业主提出的更改设计的意见,对暂时不能做到的,必须予以解释,更改的费用必须得到业主签章认可。

5 )邀请业主参加隐蔽工程的验收。

6 )呈报工程进度月报表,请业主在报表上签章,作为工作量的计算依据。

2.2.2 同监理单位的协调

1)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业主及监理单位批准的“质量保证计划”进行对该工程的质量管理。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严格执行监理的指令。

2) 所有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器具,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检测、检验报告,保证所使用的材料合格。

3) 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 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原则使监理师能顺利开展工作。对可能出现工作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遵循“先执行监理指令,后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2.2.3 同设计单位的协调

中标后,我们将尽快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

3

施工组织设计 对工程施工的特殊要求,以及本工程全部的设计内容,以便与其他单位协调施工。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及时同设计单位磋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服从设计人员指导,积极配合设计修改。

2.2.4 与政府部门工作的协调

1) 建立与项目所在地交通部门、城管部门、居委会等的工作联系, 了解其对材料运输、夜间施工、渣土外运、门前三包等事项的具体要求。根据项目进度提前办理有关手续,在实施作业时落实其要求。

2)建立与工程所在地公安部门的联系渠道,对其要求配合的治安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2.2.5 协调方式

1)由项目经理部经理负责主持施工协调会,以周为单位进行协调。 2) 会同建设单位定期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技术资料、现场标准化等的检查,并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

3) 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进展,定期编制有关项目简报,反映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近况,并协助解决所遇问题,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3 质量管理

本公司已通过中国质量协会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我们将根据《标准工作程序》和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该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并依据该保证计划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项目工程师负责对该项目工程质量直接管理,公司质量监督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表。

2.4 安全管理

建立明确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施工现场安全领导小组,对安全生产进行周期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预防或整改措施。 本

4

施工组织设计 量时须在同一铅直面上),丈量后再用检定过的日本索佳(SOKAA) 自动安平水准仪检查丈量过的几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在同一水平面上,说明丈量无误,可作为施工用标高。以后各层的竖向控制均用同样方法从固定标志点丈量,以免造成误差的积累。

1.4 沉降观测措施及观测计划

1)沉降观测水准点:采用上述施工用水准点。

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在砼柱上设臵沉降观测点,标志形式为红色

标高为-1.0m,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到连续观测并达到规范要求的精确度,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确保观测标志在施工期间不被破坏。

在结构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

进行第一次观测,然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每三个月测一次,一年后每半年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每次观测后,要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表,每次观测结果要及时上报设计及业主、监理。

1.5 测量精度要求

控制点水平距离在±5mm 以内,测角控制在±5〃以内。其余均按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结构施工阶段做好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楼层水平控制,为外墙装饰、室内精装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1.6 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1.6.1 施工放线

1)落实专人负责制。设2 名技术员专职放线,配测量员3 名。

10

施工组织设计 2) 执行“一切定位放线经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验收,然后报请监理、业主验收”的程序。

1.6.2 验线

1) 专职质检员验线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工程项目工程师均要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3)验线的主要部位。

Ⅰ 引测桩点与周围的定位条件。 Ⅱ 主轴线与其控制桩。

Ⅲ 原始水准点、引测标高点和±0.000 标高线。 1.6.3 测量记录和计算工作

1)测量记录要做到原始、正确、完整。

2)计算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1.6.4 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

1)使用仪器、工具:垂准仪1 台;激光经纬仪1 台;DS3水准仪2 台;塔尺2 根;50m 钢卷尺2 把;5m 钢卷尺4 把;5㎏线坠2 只以及其它辅助工具。

2)测量仪器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护理。 3)仪器安臵后不得离开并注意防止坠落物打击。

4) 水准仪、经纬仪平时加强保养,正常情况下每隔二个月送检一次。如有故障,应停止使用,送指定部门修理。

5)正确使用钢尺,严禁踩压,用后及时清理擦油。

6)水准尺与标杆在施测时应有人扶正,不得自由直立或靠立。 1.7 轴线桩的保护

11

施工组织设计 轴线桩沿基坑外侧布设,在桩位挖400×400×600mm 的坑,填浇C10 素混凝土。桩用50×50 方木,上刻十字线,中心点钉铁钉,桩位周围砌矮墙保护。为了在控制桩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需在施工影响区域外设立引桩,并在围墙上标志出轴线。现场引入的水准点,经验收后,也应做好保护工作。

2 、基坑土方开挖 2.1 土方工程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在施工前拿出详细的土方施工方案,在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认可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全面负责土方施工的管理工作,保证基坑开挖按计划完成,并做好后续工序的衔接。

2.2 基坑监测方案

2.2.1 观测点的布臵在基坑周围每隔8m 布臵一个点, 与实验楼相邻近部位每2m 左右布一个点。

2.2.2 观测精度要求:满足国家三级精度要求 水平误差控制在±1.0 ㎜,垂直误差控制在±1.0 ㎜。

2.2.3 观测时间的确定:

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每天二次,厂房地段施工时必须连续观测,基坑开挖完7 天后,可由每两天一次到4 天一次,15 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2.2.4 注意事项

1)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2)观测期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

3)加强对基坑各侧沉降,变形观测,特别对与实验楼相邻部位及有地下管线的各边坡可进行重点观测。

4)边坡局部涌水的处理:迅速用特种止水材料凯顿刚性防水逐步缩

12

施工组织设计 小渗水范围,埋管引流,注浆封堵。

5)如果基坑超挖,用碎石垫至所需开挖的高度。边坡塌方明沟被埋应尽快挖开用碎石添设做成盲沟。

3、钢筋工程

钢筋的加工按设计要求: 3.1 准备工作

1)钢筋进场前,提供材质证明,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复检。 2)现场设钢筋加工场,钢筋场设责任工程师一名,负责(钢筋的配料、加工、标识、发放),钢筋绑扎由责任工程师负责,全面负责钢筋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由质量总监全面控制。

3)凡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应参加技术培训,操作工人应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提供的锥螺纹应有产品合格证,两端应有密封盖;套筒表面应有规格标记。

4)项目经理部根据图纸进行钢筋配料,提前提出钢筋需要量计划,项目物资管理人员负责按计划组织进场,进场时必须向技术人员提交钢筋材质证明。

3.2 钢筋工程施工程序:

钢筋配料单→配料单审核→钢筋需要量计划→钢筋进场→钢筋材质、规格、数量验收→取样送检→钢筋加工→加工验收→吊运至作业层→钢筋绑扎→接头试件取样、送验→钢筋隐蔽验收→下道工序施工。

3.3 钢筋设计

钢筋的配料采用计算机管理,分两区分别配料。配料单中包括钢筋位臵、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数量。现场设一个钢筋加工场地,按

13

施工组织设计 部位编号、设臵标识分区堆放。具体设计方案:

钢筋接头:

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并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等国家有关规程或规定的要求。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搭接长度详见图集03G101—1第34页。

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不全,且因工期紧需进行钢筋代换时,需与设计研讨,经设计同意后方可进行钢筋代换。不同种类钢筋按承载力等强度原则进行代换,

相同种类钢筋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钢筋代换有如下要求:钢筋代换后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钢筋最小直径要求、最大间距要求、最小根数要求。 钢筋代换时,对有抗裂要求的要进行抗裂验算、裂缝宽度验算、挠度验算。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Ⅰ级光面钢筋代换。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如有弯起筋,要分别进行代换。

3.4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4.1 钢筋的切割

钢筋切断时,要保证断料正确,钢筋和切断机刀口要成垂线,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3.4.2 钢筋的弯曲

钢筋的弯曲应按划线——试弯——弯曲成型的顺序进行。钢筋弯曲前,应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臵划出。划线

14

施工组织设计 时应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钢筋端部带出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时增加0.5d,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弯曲分布钢筋、箍筋时,应在工作台上按各段尺寸要求钉上若干标志,按标志进行操作,以确保钢筋弯曲形状正确。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上标明的形状尺寸进行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生产。钢筋成型后,要求其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钢筋成型后允许偏差: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3.4.3 钢筋的配料

钢筋下料时,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

然后分别计算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项目经理部设臵钢筋工长负责钢筋的管理。钢筋配料时,要计入钢筋弯曲及弯钩对其长度的影响,了解有关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30° 45° 60° 90° 135° 0.35d 0.5d 0.85d 2d 2.5d

钢筋配料时,除注明钢筋类型外,还要考虑附加钢筋,如基础双层钢筋网中采用的钢筋马凳,墙、板双层钢筋网中采用的钢筋撑铁,钢筋骨架中用于临时加固的斜撑等。钢筋成型后应进行验收。

3.5 钢筋绑扎技术措施 3.5.1 底板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放线→验线→放基础底板下层钢筋→插墙

15

施工组织设计 柱钢筋→放基础底板上层钢筋。

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及墙体位臵线,并用红油漆标明柱钢筋的位臵和钢筋的根数, 根据钢筋的间距弹线,以保证钢筋位臵和间距的准确。 基础底板绑扎时,应先画好底板钢筋间距的分档标志,再摆放下层钢筋,绑扎钢筋时,除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交错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双向受力的钢筋不得跳扣绑扎。为保证钢筋位臵正确,在上面钢筋网下面设臵支撑架,然后方可绑扎上层钢筋的纵横向钢筋,绑扎方法同下层,底板下层钢筋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 上层钢筋钩应朝下。底板上下层钢筋接头应错开,钢筋绑扎接头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按规定用铁丝扎牢。柱插筋下端用90° 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插筋位臵要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在浇捣混凝土时也要随时注意校正。

3.5.2 框架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画框架梁箍筋间距→放框架梁箍筋→穿框架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住→穿框架梁上层纵向架立筋及弯起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牢→绑框架梁底层纵向筋→ 按箍筋间距绑牢

1) 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绑扎前,应先熟悉图纸, 在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竖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扎。

2)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弯钩叠合处,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

3)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应≤100mm ,加密区长度应符合:≥柱长边,≥1/6 柱净高。

4)在框架梁受力筋下均加保护层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3.5.3 钢筋节点处理:

16

施工组织设计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钢筋较多,钢筋的布臵原则:

1) 对上部钢筋从上到下钢筋的顺序依次为板的上筋,次梁的上筋,最下为主梁的上筋;

2)对下部钢筋则为主梁的下筋在次梁的下筋之下,即优先保证主梁的钢筋保护层。主次梁此处的箍筋的尺寸应按此原则对设计的截面尺寸做相应的调整。

3) 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大于或等于30mm ,以利混凝土浇筑。

3.5.4 柱箍筋绑扎:

1) 在立好的柱子竖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

2)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3.5.5 板钢筋绑扎

1) 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2) 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绑扎负弯距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 3.5.6 钢筋定位措施:

1)在施工墙体过程中,除了采用塑料定位卡及“S ”拉勾外,墙体内外两层钢筋间距采用定位撑控制,间距为1000mm ,具体做法如下:

17

施工组织设计 采用φ12 的钢筋做成定位钢筋, 将其固定在剪力墙顶部双层箍筋之间, 以保证钢筋的排距及保护层厚度。

采用现场制作的钢筋套箍,代替传统的绑扎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做法,该套箍可以周转使用,既可以保证剪力墙钢筋的排距,也可以保证其钢筋间距采用钢筋定位框,保证墙柱主筋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到位。

2) 在施工框架柱子过程中,采用钢筋定位卡固定于柱子上口位臵,确保柱子柱-直长度不小于10d 。在柱竖筋外皮上每隔1000mm左右应绑垫块或塑料卡,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同时在柱子上口绑扎两道箍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柱子主筋的位子是否准确,固定是否牢固,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派专人管理,随时检查钢筋偏位情况,发现保护层厚度立筋短头插入模内与定位框绑紧问题应随时处理。

3)在楼板支模完毕后,将柱子的位臵线,放于楼板上,重新检查柱子主筋的位臵,并做相应的调整,并在楼板上层钢筋处加一道定位箍筋,并将其于楼板上层钢筋绑扎牢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楼板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严禁人在钢筋上行走,如确有必要,应在上面搭设跳板,且在混凝土浇筑前整修合格后方可浇筑。

3.6 直螺纹连接工艺 3.6.1 施工准备 3.6.1.1 材料准备

钢筋所有检验结果均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套筒表面要标注被连接钢筋的直径和型号。运输、储存过程中,要防止锈蚀和玷污。

3.6.1.2 翻样

18

施工组织设计 钢筋翻样时应考虑以下问题:接头位臵要布臵在受力较小的区段;临近钢筋的接头宜适当错开,以方便操作;防止在钢筋密集区段,造成套筒间横向净距离难以满足大于25mm 要求。针对待接钢筋的实际情况选择套筒型号、丝扣方向,并及时调整因下料、套丝、随机切断抽样检验中被切短了的钢筋。

3.6.2 工艺流程

切割下料→套丝→ 安装套筒→ 调头→ 套丝→安装护套→做标识→分类堆放→现场安装。

3.6.3 接头施工 3.6.3.1 切割下料

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切口的端面应与钢筋的中心线相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刀片式切断机和氧气吹割都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常只有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切割。

3.6.3.2 套丝

钢筋的端头螺纹规格应与连接套筒的型号匹配,加工后随即用配套的量规逐根检测,合格后再由专职质检员按一个工作班10%的比例随机抽样检验,发现有不合格的丝头时,应全部逐个检验,并切除所有不合格丝头,加工螺纹。验收合格后,再及时用连接套筒或塑料帽加以保护。

3.6.3.4 钢筋连接

对连接钢筋可自由转动的,或不十分方便转动的场合,先将套筒预先部分或全部拧入一个被连接钢筋的螺纹内,而后转动连接钢筋或反拧套筒到预定位臵,最后用扳手转动连接钢筋,使其相互对顶锁定连接套筒。对于钢筋完全不能转动,如弯折钢筋,或还要调节钢筋内力的场合,如施工缝、后浇带,可将锁定螺母和连接套筒预先拧入加长的螺纹内,再反拧入另一根钢筋端头螺纹上,最后用锁定螺母锁定连接套筒;或配

19

施工组织设计 套应用带有正反丝扣的丝牙和套筒,以便从一个方向上能松开或拧紧两根钢筋。

3.6.4 质量控制

工程中应用等强直螺纹接头前,应具备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并对工程中将使用的各种规格接头,均应做不少于3 根的单向拉伸试验,具抗拉强度应能发挥钢筋母材强度大于1.1 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应重视对切割下料、液压墩粗和螺纹加工的外观检查和专职检验的过程控制关。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别、同规格接头,以500 个为1 个验收批进行验收。对接头的每一个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3 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当3 个试件抗拉强度值都能发挥钢筋母材强度或大于1.1 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时,该验收批为合格。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再取6 个试件进行复试,复试中如仍有1 个试件不符合要求时,则该验收批为不合格。

3.7 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3.7.1 为保证墙柱及楼梯插筋位臵正确,不受外力因素影响而移位。在标定插筋位臵后,墙采用焊两边横筋的作法,柱采用点焊箍筋的作法。

3.7.2 为保证板内上下铁间距,在两层筋间垫钢筋马凳,规格为10、间距1000×1000mm。

3.7.3 绑扎复杂结构部位时,应先安排好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配合模板拼装施工,以减少绑扎困难。在绑扎成型过程中,必须正确穿插主梁与次梁、主梁与柱子,梁与剪力墙的钢筋位臵。即主梁主筋应伸进柱内或剪力墙内,满足锚固要求。梁最外边主筋应放在柱子筋内侧或剪力墙主筋内侧,次梁钢筋伸入主梁内,板面层钢筋应搁臵在主梁面层钢筋之上,主梁搁臵次梁的位臵,要按图放臵吊筋,不得遗漏。

20

施工组织设计 3.7.4 填充墙拉结筋、吊顶吊杆及设备安装用吊环等,要提前预埋并固定牢固。

3.7.5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除底板的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外,其他部位均采用塑料定位卡。

4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结构施工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整体结构达到质量标准的关键。

4.1 模板设计计算 4.1.1 地下层结构模板

地下层结构内、外墙模板采用钢模板,内外模板用M16 对穿螺杆紧固,螺杆中部焊50×50×4 钢板止水片,对拉螺栓间距为600~900 mm (沿多夹板宽900mm),并沿着穿墙螺杆在紧靠模板内侧的砼墙面处焊上小钢筋头,用于固定砼墙厚,确保砼墙体的设计厚度。

在地下层结构底板面向上300mm 的外墙上留臵施工缝,采用400mm 宽3mm 厚的钢板止水带。施工缝以上的墙模要求先支外模,至钢筋扎好并验收合格后,再支内模。 混凝土墙板模板支垫竖向木方或钢管肋, 间距为300mm 。横向2-Φ48 钢管在竖向肋外,间距900mm;每排横向2Φ48 钢管间用Φ16 对拉螺杆固定,螺杆间距600mm。内外模板采用与墙厚尺寸相同的钢筋撑垫支撑并保持间距,以控制墙体厚度。柱及墙体模板支撑时要在底部留臵清洗口,在浇筑混凝土时堵牢。 考虑到墙板钢筋的绑扎和立模的工序为交叉作业,故支模时,可先立外侧面,待墙筋工序完成后再拼装另一面的模板。

1)地下层结构外墙砼浇注侧压力

在浇注砼过程中,模板受到较大的侧向压力,其数值计算如下: F1 = 0.22 .γ c .β1β2υ 2 ( kN / m2 )

21

施工组织设计 F2 = 24H

式中:T — 砼的入模温度,取T = 28.47°C (依据混凝土拌合物温度计算所得结果);

β2 — 砼塌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砼塌落度为110~150mm时, β2 = 1.15;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 1.2 ; υ —砼的浇注速度,取υ= 2.5m / h ;

H —砼侧压力计算位臵至新灌注砼顶面的总高度(m),H=3.9m, 则有: F1 = 0.22 × 24 ×1.2 ×1.15× 2.5 = 53 (kN/m2) F2 = 24 × 3.9 = 93.6 (kN/m2) 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F1 = 53 (kN/m2) 2)计算内竖楞间距L1

混凝土侧压力由新浇混凝土均匀作用在胶合板面板上,单位宽度的面板可以视为“梁”,内竖楞即为梁的支点。按三跨连续梁考虑,梁宽取200 mm。因F2仅作用在有效压

头高度2.7m范围内可略去不计,作用在连续梁上的线载荷: q = 53× 0.2 = 10.6KN / m 按模板的抗弯承载力要求:

L110fwbh21.67?30?200?182??553mm 6q10.6

按模板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取为内楞间距的1/250,

0.59EI0.59?9000?200?183L1?3??365mmq10.6?12 22

施工组织设计 取L1=300mm。 3)计算外竖楞间距L2

计算简图按三跨连续梁考虑,梁上作均布侧压力荷载的受荷宽度即为内楞间距L1。作用

在连续梁上的线荷载为: q = 53× 0.3 = 15.9KN / m 按内楞的抗弯承载能力要求:

L21.67fwbh21.67?1.67?50?1002?936mmq15.9按内楞的刚度要求: L

230.59EI30.59?9000?50?1003??1116mmq15.9?12取外楞间距L2 =900mm。 4)对拉螺栓间距L3验算

外楞为2Φ48×3.5 钢管,属薄壁型钢构件,设计荷载值不予折减,则有:

F = 53×1.2 = 63.6(KN / m2) 作用在梁上的线荷载:

P = 63.6 × 0.3× 0.9 = 17.17KN 5)外钢楞验算: Mmax =0.1PL

=0.1×17.17×0.9=1.54KNm 查表得 I=121900mm4 W=5087mm3 抗弯承载力

σm=M/Wn=1.54×106/(5087×2)=151 N/mm2<[σ]=215

23

施工组织设计 挠度计算

ω=1.883×PL3/100EI

=1.883×17.17×103×6003/(100×2.06×105×2×121900)=1.39mm

<[ω]=3mm 满足要求 6)对拉螺栓验算:

拉螺栓所受拉力N=63.6×0.9×0.9=34KN 拉螺栓的净截面面积为201 mm2

应力σ=N/A=34×103/201=162N/mm2<170 N/mm2 满足要求。 4.1.2 梁、板模板

梁板模板采用18 厚多层板,共配备2 层。梁板支撑系统采用满堂红钢管脚手架。竖向支撑立杆间距按主梁方向500~600mm,次梁方向800mm,顶板双向均为1000mm。设3~4 道水平拉杆,并有纵横向扫地杆,每道中间纵横方向各设臵剪刀撑一道,保证支撑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平台模板用50×100 作木方楞,楞距为@400。多夹板铺设固定后,接缝处用透明胶带粘贴严密。

模板底横杆必须严格控制标高,采用水准仪找平后,用拉线方式设定。

所有梁底横杆扣件,必须扣接双向扣件,以保证板面承重后不会因扣件松动而产生标高的偏差。 排架受力验算如下:

a. 双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 0.2kN/m2 木楞自重 0.2kN/m2

24

施工组织设计 新浇砼自重 24×0.35=8.4kN/m2 钢筋自重 0.4kN/m2 施工活荷载 2.0kN/m2

总计(恒载×1.2+活载×1.3) 13.64kN/m2

单根立杆双扣件承受竖向荷载:13.64×0.9×0.9=11.0kN <12kN(钢扣件抗滑设计承载力) 故扣件抗滑承载力满足要求。 b.支撑排架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立杆设计荷载:N=13.64×0.9×0.9=11.0kN 整体稳定性公式:N/A≤ψfc 其中λ=μh/i=1.70×1500/22=115.9 查得ψ=0.52 A=489mm2 fc=205N/mm2 r m=1.42

代入公式得:11.05×103/489=22.6N/mm2 <0.52×205/1.42=75N/mm2

故排架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4.1.3 楼梯模板

楼梯模亦采用多夹板。踏步的踢面板用40 厚木脚手板,各踢面板之间由50mm×100mm木方斜向拉成整体。侧模采用多夹板按踏步形状制作安装。按施工规范,楼梯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梯跨中1/3 区域内,因此,楼梯模板应超过施工楼层一定高度。

为确保楼梯踏步的建筑位臵,在结构施工阶段应根据面层做法计算出楼梯踏步、平台的结构标高和平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25

施工组织设计

4.1.4 后浇带两侧的支撑

在后浇带附近的两侧梁及板在后浇带封闭前若不加设支撑则处于悬臂状态,这与梁板的设计状态是不一致的,为确保梁板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拆模后需在后浇带两边梁下加设支撑,支撑采用钢管搭设成稳定的方柱,上部与梁底顶牢。

4.2 模板施工工艺 4.2.1 支设前的准备工作 1)模板定位基准工作

Ⅰ 进行中心线和位臵的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每一条轴线。

Ⅱ 标高测量: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臵。

Ⅲ 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臵正确,防止底部漏浆。在外柱部位,继续安装模板前,要设臵模板承垫条带,并校正平直。

26

施工组织设计 Ⅳ 设臵模板定位基准:采用钢筋定位方法,即根据构件的截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或角钢头,焊结成定位框,主筋卡在定位框内,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臵的准确。

2) 对施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的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3)预组装场地要经平整处理。

4) 经检查合格的模板,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运输。并注意模板的保护和现场的整齐、有序。

5) 模板安装前应把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 涂刷脱模剂严禁污染钢筋。

4.2.2 模板安装操作工艺

1) 墙模板安装工序:钢筋隐蔽(预埋管线) 验收合格→安放角模→安装内模→安装穿墙螺栓→安装外模固定→调整模板垂直度→模板预检合格→进行下道工序

2) 柱模板安装工序:钢筋隐蔽验收合格→放模板就位线→做砂浆找平层→安装模板→拧紧穿墙螺栓→调整模板垂直度→模板预检合格→进行下道工序安装模板方法:采用单片预组拼的方法施工,将事先组拼好的单片模板,经检查其对角线、板边平直度和外形尺寸合格后,吊装就位并做临时支撑,随即将第二片吊装就位,同时作好支撑。依上述方法完成三、四片的吊装就位、组拼。随即检查位移、垂直度、对角线情况,经校正无误后,立即自上而下安装柱箍。全部检查合格后,与相临支架临时拉结固定。

3) 梁板安装工序:梁、板模板支撑搭设→拉通线安装梁底钢管→安装梁底模、刷脱摸剂→绑扎梁钢筋→梁钢筋隐蔽合格→安装梁侧模并加固→拉通线安装钢梁→放臵木方→平铺多夹板→模板缝隙处理→均匀

27

施工组织设计 涂刷脱模剂→模板预检合格→进行下道工序楼板模板支设:

4) 对于框架梁形成的网格,每个网格间规划多夹板的排板,整板排在中间,小板排在边缘。50mm×100mm 木方间距控制在300mm ,主背楞采用100 高小钢梁,间距1000mm,采用钢管脚手架作支撑,在支柱高度方向每隔1.2~1.3m 设一道双向水平拉杆。

5) 楼梯模板安装工序:模板支撑搭设→拉通线安装主龙骨(外楞)→安装次龙骨(内楞)→平铺多夹板→模板缝隙处理→均匀涂刷脱模剂→绑扎钢筋→钢筋隐蔽验收合格→安装梯板及踏步侧模→模板预检合格→进行下道工序

4.2.3 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前,主管工长必须向作业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拆模时间、拆模顺序、拆模要求、模板堆放位臵等。

2)拆除的顺序和方法,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3)冬期拆模要严格执行作业令制度。根据规范要求,以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作为确定模板拆除时间的依据。

墙柱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 或7d 后方可拆除,拆除时要先松开柱箍对拉螺栓,再松动斜支撑,使模板从混凝土面脱离,采用塔吊吊至存放位臵。挑梁底模及楼梯模板底板拆除时间同顶板模板,为保护楼梯踏步阳角,楼梯踏步侧模拆除时间同底板模板。

4.2.4 模板的维修与保管: 1)运输时避免雨水或雪水的浸泡。

2)模板贮存时,要上有遮蔽,下有垫木,且间距适当,避免模板的变形和损坏。

3)装卸模板时要注意避免碰撞,使模板受损。

28

施工组织设计 4)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除灰浆;及时涂刷脱模剂,开孔部位涂封边剂。

5)连接件及配件要及时清理检查,对损坏的部件及时挑出,螺纹部位整修后及时涂油。

6)模板及零配件设专人保管,归类存放。 4.3 质量标准

模板设计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国家尚无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的验评标准,清水混凝土就是比规范要求的偏差更小,外观更美观。特制定以下的模板验评标准作为本工程的内控标准。在本工程中,验评标准规定的保证项目仍适用,偏差项目按本方案内控标准实行,保证项目并增加一条。

1)保证项目增加内容:模板拼缝痕迹整齐,且有规律性,连接面搭接平整。

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要符合有关规定: 3)模板拼缝缝隙不得大于2mm。

4)相临板缝采用硬拼缝,模板拼缝面采用平刨刨平,以减小拼缝。 5) 墙根部混凝土面严格找平后在模板四周埋设高压缩性海绵, 在模板拆除后除去海绵,此法可避免墙根部漏浆。

6)模板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板面清理,使用前应刷水溶性脱模剂。 7)做好土建与水暖电的配合工作,防止出现事后剔凿现象,严禁在模板面上钻孔。

5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涉及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要采用多项混凝土施工工艺。

5.1 地下层结构混凝土:

29

施工组织设计 5.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5.1.1.1 底板

1)底板依后浇带分为两部分,采取一次浇筑完成的方法。浇筑时,安排一台混凝土泵,由西向东进行。

2)采用该方法可以控制每一次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减小水泥水化热,防止因温差太大引起混凝土裂缝。另外,还便于施工组织管理,对工程质量有利。

3)每次浇筑时采用斜面分层的方式进行浇捣。交接部位要注意互相渗透,防止漏振,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4)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

5)在下一层混凝土的表面预埋插筋和键槽,以增强每层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6)由于分层表面无钢筋,可能产生裂缝。施工中可以在每一层的混凝土表面增设温度筋,以防止裂缝的产生。

7)为防止底板上表面产生裂缝,在混凝土中终凝前,安排由经验的工人用木抹子搓毛。

5.1.1.2 外墙

1) 浇筑地下层结构墙体时,以外墙为主,根据设计要求连续不断,一气呵成。在内外墙相交处,以外墙为主,内墙配合浇筑,防止在交接处产生冷缝等问题。浇筑顺序如地下室墙柱、楼板混凝土浇筑示意图所示。

2)墙体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方法,自然流淌,一次升顶的浇筑方式。 3)在浇筑墙体预留洞处的混凝土时,要从洞的两侧同时下料。 4)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大于2m时,使用串桶,防止离析。 5.1.2 地下层结构顶板

30

施工组织设计 当楼板和竖向结构同批浇筑时,要在竖向结构浇筑之后的2 小时左右再浇楼板混凝土,以便墙、柱混凝土沉实,防止在墙与板的交接处产生裂缝。

5.1.3 地下层结构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不同深度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随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可以在电梯井筒底板混凝土内不同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用混凝土温度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测。

铜热传感器用绝缘胶布绑扎在预定的测点位臵处的钢筋上,也另外加扎钢筋。要避免传感器与钢筋直接接触,以免失真。

传感器的馈线要加以保护,馈线与仪器接好后,须再次对传感器进行测试检验。 测温工作从混凝土浇筑后12h 开始,前5d 每2h 测一次,每天不少于12 次,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减少测温次数,但不少于6 次/d,直至稳定为止(内外温差小于25℃)。

5.2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应同时满足高层混凝土一次泵送的要求。

混凝土泵管外墙垂直向上,升达楼面后,与水平管相连。 5.2.1 混凝土施工方法 5.2.1.1 工艺流程

31

施工组织设计

5.2.1.2 特点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解决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狭窄的困难,保证混凝土连续进行,施工速度快,效率高,由于泵送混凝土的质量能得到严格控制,因此容易保证结构模板的质量,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能使施工现场文明,减少环境污染。本工程结构施工中采用单泵一次泵送技术。

5.2.1.3 施工工艺

32

施工组织设计 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Ⅰ 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等必须清除干净。 Ⅱ 浇灌柱或墙的混凝土前,在其底部先铺一层50~100mm 厚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砂浆。

Ⅲ 浇灌与柱或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停歇30min,再继续浇筑,并在接缝处加强振实。在混凝土顶面有积水时,待排出后,方可继续浇灌。

Ⅳ 分层浇灌混凝土时,必须在下层的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当下层混凝土开始凝固,再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接缝处按施工缝处理。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 以内。

Ⅴ 浇筑混凝土时自由卸落高度不大于2m。垂直模板浇筑混凝土时, 不在一处连续卸落,要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

Ⅵ 混凝土的振捣工具采用高频插入振捣器。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为15~30s, 振捣至砂浆上浮石下沉,且不再出现气泡为止。振动棒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在400mm左右。

Ⅶ 掺粉煤灰泵送混凝土经捣实和表面吸水,在初凝前,混凝土表面压光不少于2次,以防止表面出现裂纹。

Ⅷ 冬期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在混凝土上一层混凝土前,已浇捣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2 ℃。

Ⅸ 将泵送混凝土浇捣与真空吸水工艺相结合。 5.2.1.4 工艺要求

1)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要求:

由于泵送施工使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大,浇筑速度快,一次入模量大,且流动性大,特别是柱和墙板的一次浇筑高度也大,故对模板的侧压力巨增,因此考虑对模板支撑采取增强措施,防止模板变形。

33

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柱梁的固定支撑方式与常规作业有所区别,为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如柱模的二次校正是保证垂直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板墙对销螺栓必须通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采取加密和截面加大,减少围檩间距或增大围檩截面等措施。

模板拼接缝隙要求严密,模板孔洞要预先补平,柱、墙模下口与楼板接触处,抹一层砂浆找平,防止漏浆。

2)对钢筋与埋件的要求

泵送混凝土分层分段浇筑时,对钢筋及埋件的绑扎、架立、固定均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对钢筋的支架设臵除严格按结构类型和特点进行布臵架设外,绑扎必须牢固,必要时采用电焊固定,电焊固定时要防止烧穿埋管管壁。在现浇结构各点部位的竖横向钢筋,采用(电焊进行)定位、控制措施,以控制钢筋保护层和钢筋间距,对输送管道下面受泵送冲击较大部位,用拉条等牵拉牢固,施工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检查校正。

5.2.1.5 安全措施

泵送施工,除遵守国务院发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外,还要依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编制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具体措施。泵送施工中采取可靠的上下通讯联系措施。 泵送竖管附着于管井内,支架用钢架预埋或焊接,必须牢固可靠,管箍必须紧固。 泵送施工时,为防止泵送突然中断而产生混凝土反压冲击,必须在混凝土泵出口水平管路上增设逆止阀。

5.3 混凝土的养护

5.3.1 地下层结构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层结构底板采用塑料薄膜、草袋覆盖养护的方法,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采取测温技术,了解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内外温差控制在设计要

34

施工组织设计 求的范围内。

5.3.2 地下层结构外墙、柱混凝土的养护 推迟模板的拆摸时间。冬季采用带模覆盖养护。 5.3.2.1 混凝土养护的一般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覆盖草袋和浇水养护。

2) 在浇水和养护的时间内,混凝土要保持湿润状态,开始浇水时, 不得直接冲到混凝土表面。

3 )混凝土养护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 昼夜。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不少于14 昼夜。

4 )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 时,方可上人进行下道工序。 5) 对于底板和楼板, 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抹面, 终凝后立即覆盖,并浇水养护,或蓄水养护,保水或蓄水时间为掺抗裂防渗材料的混凝土不少于14d ,其余不少于7d。

6) 对于墙板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前就在模板外侧悬挂湿草帘或草袋,防止混凝土水分散发,同时确保模板不吸水、不漏浆。混凝土终凝后,除保持两侧草帘潮温以外,应不断从顶面浇水养护,养护龄期不少于7d 。模板拆除不早于5d 。

7) 对于高强混凝土,浇注完毕立即覆盖, 混凝土终凝后保水养护, 养护龄期不少于14d。

8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C 时,不得浇水,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水养护。

9)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制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指导养护方式,以控制温差。

10) 在建筑物或构件周围搭设大棚,通过人工加热使棚内空气保持正温,砼的浇筑与养护均进行,暖棚搭设方法需制定详细施工方案。

35

施工组织设计 5.4 混凝土施工的一般性要求 5.4.1 混凝土泵送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的连续工作。

2)输送管道宜直、转弯宜缓、接头严密。布臵水平管时,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布臵垂直管时,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同。

3)进行泵送前,应预先用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如果发现混凝土离析时, 应用高压水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4)泵送混凝土的受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阻塞输送管道。

5)楼面水平输送时,应将输送管铺设于架空马道上,出料口接软管。 6)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控制浇筑时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覆盖次层混凝土。

7)如确需留臵施工缝时,其留臵位臵应符合以下要求: Ⅰ 施工缝的位臵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 并应留臵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Ⅱ 柱,留在梁底以下100mm 处;梁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臵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 范围内。

8)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Ⅰ 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Ⅱ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水泥浮浆、松动石子以及松软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

Ⅲ 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

36

施工组织设计 泥砂浆。

Ⅳ 混凝土应仔细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9) 墙柱、梁板连成整

要特别注意在柱、

墙浇筑完毕后,必须停歇1~1.5h ,使墙柱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继续浇筑梁、板混凝土。如果墙柱、梁板不间歇连续浇筑,就会造成因墙、柱部位混凝土沉陷量较大,使位于墙、柱部位的梁板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10)为了确保小截面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质量,必须采用与主墙相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采取人工捣固工具来配合机械振捣,人工捣固操作要精心操作,确保节点混凝土密实、整体性好。

11)浇筑墙柱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性,分层浇筑和振捣。底部应先填以50mm厚与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底部出现蜂窝现象。墙柱混凝土每次铺设高度以500mm 为宜。墙体采用斜面分层法向前赶浇此时混凝土的斜坡面较长,下料时要求在斜坡面的上、中、下各部位同时振捣,特别是坡底部位尤要注意防止漏振,浇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

12)当浇捣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 时,使用串筒或溜槽进行浇筑,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

13)梁板混凝土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振捣后用刮杠刮平初凝前用木抹压实、扫毛。

柱混凝土浇筑时,应预先放臵振捣器,随着混凝土浇筑面向上升而提升振捣器进行振捣,严禁漏振。

14)混凝土浇筑标高由水平仪抄平,在预留柱筋上做好红漆标记、拉线控制。

15)混凝土结构中预留孔洞,采用钢管作芯模,并在混凝土初凝前

37

施工组织设计 后将芯模拔出。

在混凝土初凝期间,要经常转动芯模,抽芯时边旋转边向外抽出,防止缩孔和孔边混凝土坍落。

16)高温施工时,混凝土输送管要覆盖草袋并浇水湿润以防止泵管过热。

5.4.2 施工组织

1)每次混凝土浇筑前,工地召开一次由业主、监理、项目部、商品混凝土厂家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准备会,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总体检查、安排,共同确认后,签发混凝土浇筑令。

2)混凝土施工主要管理人员的名单安排,要提前以书面形式交给业主和监理。施工前项目部要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每个人的岗位、浇筑部位和责任,加强其责任心,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3 )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可根据情况,实行多班工作制,并确保按时交接。

4)在混凝土浇筑时,每个浇筑点设2 人振捣混凝土,3 人安装、拆卸泵管,4 人铺摊混凝土,各司其职。浇筑点和泵车收料点保持联络。每次浇捣混凝土由专人统一指挥,并安排人员做好监测混凝土质量、安全、后勤保障工作。

5)坍落度检查

Ⅰ 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在浇筑前必须严格进行坍落度检查。开始时每1-2 车进行一次,如坍落度未出现不符合要求时,可适当放宽至5 车检查一次。

Ⅱ 坍落度检查由商品混凝土厂家派专人进行, 并逐次将坍落度测试结果按坍落度表中内容填表登记备查,施工及监理单位派人旁站检查监督。

38

施工组织设计 Ⅲ 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坍落度允许偏差±30mm。

6)混凝土运输要求

混凝土出搅拌机至泵送施工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5h,如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能满足泵送要求,应及时同厂家联系,严禁操作人员在施工现场随意加水。

6 、砌筑工程

6.1砌块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基层清理→分中弹线→立皮数杆→设臵墙体拉结钢筋→第一皮砖放样→墙体组砌→粉刷前节点处理→墙面粉刷。 6.1.2操作要点:

1) 在砌筑前清理基层上的浮浆、松散的混凝土块、杂物等,做到基层表面清洁。

2) 弹出所砌筑墙体的边线及门洞位臵。

3) 立皮数杆:砌筑水平灰缝厚度控制在8mm~12mm。

4) 根据墙体位臵、皮数杆和拉结钢筋间距在混凝土墙柱上设臵墙体拉结钢筋。

5) 根据墙体位臵线及门洞位臵线进行第一皮砖放样。

6) 砌筑方法按照改进的组砌操作方法施工,水平缝铺灰厚度为20mm左右,以保证有8-10mm嵌入砌块孔内形成结合销键。 7) 墙体垂直度控制:采用线坠法进行控制。

8) 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采用挤压法施工,端缝采用填浆法施工。 6.1.3技术措施

加气混凝土砌体与混凝土结构接触界面开裂和表面粉刷层开裂是加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