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2期复习资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核要点)

更新时间:2023-07-26 23: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高校教师职业概述

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p24

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性p31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的概念p35

职业道德也被称为行业道德,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与人们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准则和规范。换句话说,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基本内容p36

内涵:

基本内容:p37

1.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p37

2.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道德p38

3.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p39

4.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道德p40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p44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的必修课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资源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成熟是高校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照亮高校教师整个职业人生的光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科学理念及境界

科学理念:p48

一、以人为本,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

二、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三点)

三、构建和谐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境界:p55

一、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

二、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为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

三、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师德的公益性原则p59

一、师德公益性原则的内涵:p59

二、师德公益性原则确立的依据p61

1、“公益性”是高校组织的特殊属性

2、“公益性”是高校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p62

3、“公益性”是高等教育产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p63

公正性原则

一、师德公正性原则的内涵p64

首先,

其次(四点)

二、师德公正性原则的依据p67

1、教师的教育公正是现代民主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p67

2、教师的教育公正是学校组织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专业劳动的客观要求p68

3、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教师威信确立的重要资源p69

4、教师的教育公正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p69

人道主义原则p70

一、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内涵p71

二、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p72

1、遵守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p72

2、奉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坚守大学理念和精神的必要基础p73

3、践履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师合格与否的最基本尺度p75

4、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p76

主体性原则的内涵及依据p77

一、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内涵p77

1、 关于主体性本质的探讨(三点)p77

2、 关于主体间性的思考p78

3、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含义(四点)p79

二、师德主体性原则的依据p80

1、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p80

2、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p82

3、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需要p82

第四章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p90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p90

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道德意义(三点)

2、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p94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意义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要求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p97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意义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四、严谨治学、探寻规律p101

1、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意义

2、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要求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和美德境界p105

德性发展

一、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条件p108

1、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3、教师自身的主管因素是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要求p110

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美德境界p111

1、求生之有我境界

2、执迷之忘我境界

3、超越之升华境界

第五章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道德

高校教师“学术人”的角色、功能及作用;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内涵p120

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是指“从事学术型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内容p122

一、追求真理、学术至上

1、献身学术

2、持之以恒

二、严谨求实、学术诚信

1、严谨治学

2、实事求是

3、诚信第一

三、勇于探索,学术创新

1、勇于创新

2、勇于探索

3、注重继承

4、理性怀疑

四、团结协作,学术民主

1、相互协作

2、公平竞争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德性价值p133

1、德性升华了人格的境界

2、德性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第六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类型p146

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p151

一、利益交换中的道德规范p151

1、诚实守信

2、义利兼顾

二、义务履行中的道德规范p154

1、遵纪守法

2、承担责任

三、奉献取向中的道德规范p157

1、造福人类

2、追求公益

3、维护正义

四、校内职责与校外服务关系的道德规范p162

1、以服务校内为主

2、正确处理利益冲突

高校教师处理校内尽职与校外服务关系的原则p162

第七章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道德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内涵、类型p172

内涵: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具有教育性、规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首先,高校是社会

其次,

第三

类型: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2、教师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与领导间的交往

3、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交往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重要性p174

1、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职业目的

2、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职业幸福

3、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推进职业发展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规范p176

一、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道德规范p176

1、尊重信任学生

2、理解接纳学生

3、严格要求学生

4、公正对待学生

二、高校教师与教师交往的道德规范p183

1、融于集体,荣在集体

2、尊重互敬,平等互谅

3、取长补短,竞争共进

三、高校教师与领导交往的道德规范p185

1、服从支持领导

2、理解支持领导

3、配合协助领导

四、高校教师与社会交往的道德规范p188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p200

1、致知与践履

致知——学习

践履——实践

2、内省与慎独

内省:

慎独:

高校教师职业美德功夫“觉解”的阶段p210

1、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2、陶冶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

热爱学生

钟爱本职工作

3、磨炼坚忍的职业道德意志

勇敢

自制力

果断性坚持性

4、强化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

责任感

规范性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对高校教师师德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角色的嬗变

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对高校教师师德提出的新要求?(貌似应该答师德规范,不懂)

市场化对教师的新要求?

国际化对教师的新要求?

大众化对教师的新要求?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背景下角色的嬗变?(没有明确答案,只能分别表述)

市场化下的嬗变?(我理解为功利化下的嬗变)

答:P-222 1、过分追求“知识人”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格塑造。

2、过分追求个人学术造诣,忽视教学过程反思。

3、过分追求个人经济价值,不重视社会利益。

国际化下的嬗变?

答:P 230 1、由知识学习的命令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2、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3、由知识的权威、“供应商”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良师益友。 大众化下的嬗变?

答:P238 从知识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之角色转换,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尊重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专制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背景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没有明确答案,只能分别表述)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

答:P-223

1、克服功利化倾向,恪守公益性原则

2、转变传统角色,树立服务意识

3、树立竞争观念,发扬合作精神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

答:P-231 1、遵守政治纪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吸收国际先进文化

3、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

答:P-238 充分尊重学生民主权利,贯彻公正、公平原则;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要重视学生能过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教育教学意义的理解、生成和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