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07:51: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一、 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2、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3、 划分古板块的标志
4、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
二、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
1、 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 板块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3、 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
一、 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 2、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1)活动论和固定论
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2)槽台学说对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槽台学说对大陆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一级单元为地槽和地台。 地槽进一步划分:
(1) 优地槽: 优地背斜 优地向斜 (2) 冒地槽: 冒地背斜 冒地向斜 地台进一步划分: (1) 地盾、地轴
(2) 台背斜(陆背斜) (3) 台向斜(陆向斜) (4) 台褶带 (5) 裂陷槽
1
(3)板块观点对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最大一级单元是岩石圈板块(板块),板块内部可进一步分为: (1) 陆壳(大陆)包括:
a、地盾 b、裂陷槽 c、古造山带 (2) 过渡壳(大陆边缘)包括:
a、弧前增生楔 b、弧前盆地 c、岛弧带 d、弧间盆地 e、弧后盆地 (3)洋壳(残留岩片)包括:
a、洋盆 b、海山(洋岛)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一、 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2、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1)活动论和固定论
(2)槽台学说对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3)板块观点对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3、 划分古板块的标志
4、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
二、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 3、 划分古板块的标志 现代板块边界有以下四种:
a、洋中脊 b、沟、弧体系(即地壳消减带)c、转换断层 d、地缝合线 划分古板块边界的标志主要有以下10方面: 1.褶皱带、造山带 2.超岩石圈深断裂 3.蛇绿岩套 4.混杂堆积
5.双变质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6.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岩 7.生物地理分区 8.古气候标志 9.古地磁标志 10.沉积组合类型
4、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
(1)首先在现在的大陆上找出最大一级构造单元的界线,即板块界线(应用上述十大标志去确定,尤其应注意古地磁与生物古地理资料)
(2)在板块内找出划分大陆与大陆边缘的界线,即稳定区与活动区界线,也即地槽-地台间的界线,主要标志:大断裂、沉积组合、岩浆组合、生物相和古生态。
(3) 在大陆边缘区内(褶皱带系内)区分不同时期的叠接带,标志是深断裂、蛇绿岩、混杂岩、双变质带、沉积组合及火山岩组合。
(4)在同一时期的大陆边缘内区分大陆边缘性质,并进一步划分出,沟-弧-盆系和各种次级单元。
(5) 根据沉积组合、岩浆组合、构造变形,划分大陆地块内部次一级构造单位,包括地盾、地轴和裂陷槽。
2
二、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 中国地势特征:
(1)大致以贺兰山、龙门山、横断山一线为界,东、西部山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著不同。 西部:山系以NWW为主,夹持近东西向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反差大;
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系走向NE,同方向平原、盆地相间,海拔低。 (2)地形高度总体从西向东递降,分四个台阶: A.青藏高原 海拔大于4000m,---世界屋脊;
B.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之间,海拔1000-2000m , 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等盆地;
C.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到海边,海拔1000-200m ,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D.水下大平原,渤海、东海、黄海、南海,海拔0- 200m。 1、 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地台区:华北地台、 塔里木地台、杨子地台、印度地台(我国喜马拉雅山)
地槽系(包括地槽及中间地块):、天山兴蒙地槽系、秦祁昆地槽系、滇藏地槽系、华南地槽系、西太平洋地槽系(东北乌苏里、台湾喜山带)
注意:单元界线为槽台间的界限,边界断裂为稳定区(台)和活动区(槽)间的界限。 2、板块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最早对中国板块轮廓进行划分的是李春昱先生(1980年),其后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划分,尽管在细节上(如板块间界线,一些小地块的归属上)有差异,但大格局基本一致,汤耀庆等1984将中国划分为七个板块。
(1)中朝-塔里木板块 (2)华南板块(包括羌塘) (3)冈底斯-拉萨中间板块 (4)印度板块
(5)哈萨克斯坦中间板块 (6)西伯利亚板块 (7)菲律宾板块(台湾)
注意:板块间界线位于造山带内部(对接带)一个板块包括稳定大陆及活动的大陆边缘。 3、 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 构造域的概念:
构造域(tectonic domain)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大陆地台及其周围的大陆边缘区组成,在地球历史上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整体。有两种类型: 大陆型构造域:包括一个大陆地块及其周围的陆缘区。
陆缘型构造域:包含一组小型地块群及其间的褶皱带(一个复杂的大陆边缘),类似于现代西太平洋陆缘区,在构造上是不均一的复杂地区,但在构造发展史中又是具有一定稳定程度的整体。
王鸿祯对中国构造域的划分:(中国古地理图集, 1985;中国地质学,1986;中国及邻区,1990) 五大构造域
(1)北方大陆南侧陆缘构造域 (2)中国北部大陆及陆缘构造域 (3)中国南部大陆及陆缘构造域
(4)南方(冈瓦那)大陆及陆缘构造域
(5)中国东部(环太平洋)陆缘构造域(其后期发展与前三个构造域部分叠加)
3
王鸿祯对中国构造域的划分:(中国地质述要,1996)
九大构造域(包括 四个稳定(大陆)构造域和五个活动构造域): 1、 阿尔泰-兴安带:含额尔古纳块、北兴安块、托托山块 2、 佳木斯-布列亚带:含佳木斯断块、松辽块、锡林浩特块 3、 哈萨克斯坦构造域(KZD):包括伊宁地块、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 4、 塔里木构造域(TAD) 5、 中朝构造域(SKD):包括中朝地台 6、 杨子-羌塘构造域(YQD) 7、 华夏构造域(CTD)
8、 西藏-缅甸构造域(TBD) 9、 环太平洋构造域(CPD)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简图(任纪舜等,1999) 中国大陆是由一些较小陆块(准地台)、众多微陆块和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按构造属性,微、小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亲冈瓦纳和古中华三个陆块群,造山带分属于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造山区。
中国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一、概述
二、太古宙构造演化 三、古元古代构造演化 四、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
五、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 六、中国前寒武纪成矿期与成矿带
4
一、概 述
1、中国前寒武纪地层的分布 2、前寒武纪地层年表
1、中国前寒武纪地层的分布
前寒武纪占地球形成和地质演化时期的6/7。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记录了32亿年的地质历史。
在寒武纪时,中国大陆几乎全部被海域覆盖,因此,现今地表的前∈露头,多是通过显生宙时基底的抬升侵蚀和地块边缘造山带的侵蚀呈现出来。除露头外,地球物理、部分地区的钻探揭露表明,整个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和华夏古陆的内部均有太古代结晶基底。
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岩石主要出露在华北陆块,另在扬子陆块的西缘和北缘、塔里木陆块的周边和华夏古陆的西缘也有零星出露。
中新元古代的地层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的内部和周边,扬子地块、塔里木-柴达木地块的周边和华夏古陆的西北缘,并断续出露与在喜马拉雅地带。
新元古代界上部的南华系和震旦系,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及其周边,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带也有零星出露。 2、前寒武纪地层年代表 二、太古宙构造演化
太古宙( >2500Ma )是地球演化的早期阶段。研究表明,在42-38亿年前的始太古代已有最早的陆壳存在,在古元古代(18亿年前)70%-80%的陆壳已经形成。
刘敦一等(1991)在辽宁鞍山附近发现了38亿年的花岗质古陆块的残块,在冀东迁西群曹庄组铬云母石英岩中发现碎屑锆石的最大U-Pb年龄为37.2亿年。这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在始太古代已经存在陆壳。
现在世界上各大陆(如格陵兰、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中国华北)都发现存在有38亿年左右形成的古老陆壳(最大年龄是澳大利亚学者Wilde等2001年报道的在西澳太古宙沉积岩的碎屑锆石中测得44-42亿年的年龄)。
太古宙岩石主要出露在华北陆块,另在扬子陆块的西缘和北缘、塔里木陆块的周边和华夏古陆的西缘也有零星出露。以华北陆块的研究最为详细。
白谨等(1996)对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及其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太古宙岩石分布区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的区域:麻粒岩-片麻岩和绿岩带(含TTG岩套)。
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分布在陆核(深层磁性界面的隆起区)的中部,绿岩带分布在陆核的周边(片理围绕陆核),因而确定太古宙的构造格局是以相互分离的陆核和夹持其间的绿岩带共同构成。 太古宙构造岩石组合
(1)麻粒岩-片麻岩: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等中、高级变质岩,各种花岗片麻岩为主要岩石,包括早中太古代的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也包括一部分侵位于绿岩带的TTG岩套。
变质表壳岩为由火山岩和沉积岩变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片麻岩类(包括由富铝沉积岩系变质形成的孔兹岩系 (khondalite))。
(2)绿岩带:为绿片岩-角闪岩相等中级变质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序列,具旋回性,反映多次喷发的特点。
TTG岩套: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ite),变质形成片麻岩,是构成大陆下地壳的主要岩石。 晚太古宙的末期(2500Ma的五台运动)陆核聚集,绿岩带成为陆核聚集的焊接带,形成古陆块。
5
三、古元古代(2500-1800Ma)构造演化-原始中朝陆块裂陷和拼合,形成统一的基底
古元古代岩石主要出露在华北陆块,另在扬子陆块的西缘和北缘、塔里木陆块的周边和华夏古陆的西缘也有零星出露。
古元古代的地层与其下伏的太古宙地层之间,为角度不整合, 此构造事件称为五台运动。
我国中朝和塔里木等克拉通,其变质基底的再结合和最后统一形成时期都是在1800Ma(吕梁运动)。1800Ma以后则都形成沉积盖层,因此1800Ma是重要界线。
同太古宙相比,古元古代的构造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分异,显著地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线形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格局。在早前寒武纪发育和出露较好的华北陆块,则表现为原始克拉通破裂和硅铝壳再造等特征。
古元古代初期,华北古陆块内部的多条活动带又重新活动,经过吕梁运动,华北古陆块再次拼接成为统一的克拉通,而且由于边缘的增生,克拉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华北陆块。
古元古代中国大陆的构造演化是以古陆块的进一步裂陷、再拼合,原始华北陆块最后形成统一的基底为主要特征的。 四、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
中国大陆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是原始中朝陆块开始裂解和沉积盖层开始发育,扬子板块、亲冈瓦纳大陆的地块群(佳木斯-兴凯地块、喜马拉雅、冈底斯和羌塘等地块)先后组成统一的结晶基底,中国古大陆各地块通过裂解、运移、碰撞开始组合。 1、中元古代(1800-1000Ma)构造演化
中元古代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为:原始中朝板块开始发育沉积盖层,并发育裂陷构造;以江南俯冲、碰撞带的形成为标志,扬子板块完成南北的拼接;秦岭-大别地块在其晚期也发生了挤压、碰撞作用。
从中元古代开始,可以将中国大陆清楚地划分为四大构造域: (1)亲西伯利亚构造域(哈尔滨与哈萨克地块)
(2)原始中朝板块构造域(包括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华北-朝鲜半岛等) (3)亲扬子板块构造域(包括扬子、甘孜-松潘地块、秦岭-大别和华夏等) (4)亲冈瓦纳构造域(包括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和中缅马苏等) 1、中元古代(1800-1000Ma)构造演化
-原始中朝陆块裂陷和形成沉积盖层,扬子板块完成拼合 长城纪是原始中朝板块开始形成盖层和裂陷的重要时期。中元古代早期,华北陆块内部和边缘出现了大规模的破裂和裂陷,北缘形成白云鄂博-渣尔泰-狼山裂陷槽、中部形成了燕辽裂陷槽、南缘形成了熊耳-吕梁裂陷槽,并使秦岭-大别地块从华北陆块南缘分裂出去。同时,在华北陆块内部还伴有大规模非造山期岩浆活动和大量的基性岩墙群的侵入,体现了刚性地壳的性质。
中朝陆台基底结构与构造分区,示基底对地震带发育的控制 华北中元古代裂谷特征:燕辽裂谷 中元古代:燕辽地震带 震旦纪:古郯庐地震带
华北中元古代古陆发育特征:豫西裂谷
熊耳群
马家河组:玄武安山岩
6
鸡蛋坪组:3 流纹岩、粗面岩;
2 玄武安山岩; 1 流纹岩、粗面岩、 许山组:玄武安山岩 大古石组:碎屑岩
分布:外方山-熊耳山-肴山 同位素年龄:14-20亿年
1、中元古代(1800-1000Ma)构造演化
华南地区出露的中元古界主要为一套变质岩系。
蓟县纪末期,在华南地区(黔东北、湖南、赣东北、皖南等地)普遍发生一期构造运动,称为四堡运动(晋宁运动),实际上是北扬子板块与南扬子板块沿皖南-赣东北-湘北-湘中-黔桂交界-滇东发生俯冲、碰撞,形成统一的扬子板块。这次运动造成了华南地区普遍存在中元古界和新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
从中元古代开始,可以将中国大陆清楚地划分为四大构造域: (1)亲西伯利亚构造域(哈尔滨与哈萨克地块)
(2)原始板块构造域(包括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华北-朝鲜半岛等) (3)亲扬子板块构造域(包括扬子、甘孜-松潘地块、秦岭-大别和华夏等) (4)亲冈瓦纳构造域(包括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和中缅马苏等) 2、新元古代青白口纪(1000-800Ma)构造演化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华北、塔里木和柴达木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仍和中元古代相近,但沉积范围更加扩大。青白口纪,华北地区的主要沉积地层,在北京附近为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豫西地区为洛峪群,中朝板块东部形成胶辽-徐淮凹陷带。
青白口纪,在扬子和华夏板块普遍形成强烈褶皱变形的沉积岩系和浅变质岩系,原岩以浅海-半深海碎屑岩系为主。如湖南-黔东北的板溪群、黔东南-桂北的丹洲群、湖北的花山群和马槽园群、赣北的落可洞群等。其上被南华系莲沱组不整合覆盖,反映扬子板块统一基底的形成。
3、新元古代南华纪(800-680Ma)构造演化 -各陆块普遍张裂,扬子、塔里木板块发育冰积层
中国大陆在新元古代南华纪(800-680Ma)最有代表性的沉积层是华南地区从莲沱组的长石砂岩到南沱组冰积层的一套岩系。这套地层,过去下震旦统,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决定,将其命名为南华系,和国际地质年表划分的成冰系(850-650Ma)基本吻合。
南华纪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构造表现是较普遍发生张裂,扬子板块开始第一个沉积盖层,扬子、塔里木、柴达木等板块发育冰积层。
4、新元古代震旦纪(680-543Ma)构造演化 -华北陆块南缘发育冰积层,扬子、塔里木板块发育
我国现在(2001年后)所称的震旦系,同位素年龄为680-543Ma,相当过去的晚震旦世,即华南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的沉积时期。
震旦纪,中国大陆的多数地区为构造稳定区,华北陆块南缘和塔里木、柴达木地块北缘发育罗圈组冰积层。而华南各地块与塔里木、柴达木地块主体,形成广阔的暖水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五、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
自90年代以来,有关新元古时期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学家的关注。一些著名的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根据大量的地层、古生物、
7
古地磁、构造地质、同位素年龄和地球化学资料,提出了不同的新元古时期超大陆古地理再造图。如今,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形成与裂解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构造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Rodinia超大陆假说的提出
1976年英国利物浦大学古地磁学家J. Piper根据已知的澳洲、北美和非洲三个大陆约2600 -1000Ma的古地磁极移曲线的对比研究资料,发现将它们经过一定的相对转动后形态基本一致,可以对比,从而提出了元古宙全球超大陆的假说。其后,许多学者都对前寒武纪超大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但明确提出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概念则始于90年代初。
“Rodinia”最先见于McMenamin等(1990)的“动物的出现”一文中。该文将地史中在1000Ma以前由于碰撞而形成的超大陆称为Rodinia,Rodinia超大陆边缘还是最早期动物形成的“摇篮” ,在地质历史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oores(1991)提出了著名的SWEAT假说,认为劳亚与南极东部-澳洲陆块曾在新元古代汇聚。Hoffman P.F(1992)和Dailziel(1994)把新元古超大陆(1000Ma-750Ma)命名为“Rodinia”。
对Rodinia超大陆古地理再造研究最有影响的是Hoffman。他在SWEAT假说(美国西南部与南极东部会聚的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劳伦大陆位于超大陆中心,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与其相邻,西伯利亚位于劳伦大陆一侧,而另一侧是波罗的、非洲和南美地块群。采自东冈瓦纳大陆和劳伦古陆古地磁资料也证实在1050-720Ma期间,确实存在这样一个超大陆(Powell等,1993)。新元古晚期约725Ma,由于裂谷作用,Rodinia超大陆开始解体,形成几个次一级古陆块,后来发生漂移,大约在中寒武世(约500Ma)东、西冈瓦纳发生碰撞形成统一的冈瓦纳大陆。因此,所谓的Rodinia超大陆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因格林威尔造山作用形成的,并在新元古代晚期逐步裂解的一个超大陆。 六、中国前寒武纪成矿期与成矿带
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可以形成各类不同的矿床。
前寒武纪地球的重要成矿期之一。据统计,全球前寒武纪形成的矿床占38%。 中国的主要成矿期为中生代,前寒武纪形成的矿床与全球相比显著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国前寒武纪岩系出露较少(约占全国面积的10%),而且中国大陆古生代以来的构造碰撞事件较多,构造作用较强,形成了大量矿床,同时也破坏和掩盖了大量早期形成的矿床,使得保存在地表附近的矿床是以晚古生代以来形成的为主。也许中国大陆前寒武纪形成的矿床数量和全球相似,但多数深埋与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之下。 太古宙-古元古代成矿期:主要形成了辽东鞍山和河北迁安的磁铁石英岩建造。在辽东裂陷槽,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石桥菱镁矿矿床,大型硼矿床硼镁石和硼镁铁矿床,青城子Pb、Zn矿床(Sedex型),红透山 Cu、Zn矿床。在甘肃金川则发育了Ni、Cu、Pt、Pd矿床,它受古断裂带所控制。
中、新元古代成矿期:主要发育了内蒙白云鄂博超大型铌、稀土及铁矿床(Sedex型)和东升庙Pb、Zn、S 矿床(Sedex型),它们都形成与中朝板块北缘的裂陷带。在扬子板块西缘的云南东川Cu、Fe、Pb、Zn矿床(Sedex型),也发育在裂陷带内。河北大庙-黑山 Fe、Ti、V矿床则发育在中朝板块燕辽裂陷带北缘的深断裂带上。广西大坡岭Ni矿床(在辉长岩中伴生)则主要沿着青白口期(四堡期)的板块缝合带分布。
8
正在阅读: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 图文12-02
2016年高考天津卷理数试题及答案06-30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测09-19
医疗期与员工病假管理03-22
电路实验11-17
2016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总体及管理试卷04-14
三生直销谁做得最好?05-17
培智学校情绪障碍儿童色彩治疗的研究05-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中国
- 构造
- 分区
- 大地
- 图文
- 《2019-2020精选年度总结》健身房教练年终工作总结 - 图文
- 教案首页-山西大同大学
- 2018年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精选多篇)-实用word文档(6页)
- 东财1309《社会保障概论》随机作业答案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13份) 语文版
- 统计学客观题
- MAS830L - 数字万用表装配实验报告 - 图文
- 网络平面设计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总结报告模板
- 3、河北经贸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细则
-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 读书笔记本子
-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 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用表 - 图文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 第2部分 国际贸易政策练习题
-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精练:1-3-3 你的名字 神女峰 Word版含解析 doc
- 高考英语 各省市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集语法专题特殊结构
-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 - 图文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