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

更新时间:2024-05-29 09:3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猜想、假设性解释。

2、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最后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1、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铁不同位置磁性强弱的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3、感受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到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是不一样的,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2、了解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而且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大条形磁铁、细线、回形针、大头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生:磁铁)这是一块条形磁铁,谁能说说条形磁铁有什么性质?你说。 生:磁铁能吸铁

师:所有的磁铁都能吸铁,这叫磁铁的磁性。它还能怎样吸铁?(生:它还能隔物吸铁)真棒!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关于磁铁的知识。 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一)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条形磁铁磁力的强弱?

同学们来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块条形磁铁)在这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它的磁力大小一样吗?比如说,在这五个地方(手指五点)选五个点分别叫做ABCDE,你们说这五个地方磁力大小一样吗?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如果不一样,哪个磁力哪个磁力小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吧?同学们看(出示记录单课件),这是一张报告单,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我的猜测”这块条形磁铁下边这个方格里,可以用强、弱等方法,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小组活动) 教师分别展示学生的猜测记录单。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刚才我们的想法都是自己的什么呀?(生:猜测)是我们的猜测(板书:猜测),如果要想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试一试)做实验试一试。你现在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在同一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磁力大小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哪儿强哪儿弱呢?谁来设计一个实验试一下? 2、汇报交流。

生:先拿一块磁铁来试一试。

师:怎么试呢?(学生到讲台上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在磁铁上放一块铁质物体,再把它拿下来)很难拿下来的地方磁力强,轻易就拿下来的地方磁力弱。这个方法真好,我把它记录下来,大家看是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回形针,先用手给它一个外力,把它往下拽,如果这个点的磁力很强会有什么感觉?大家说。(生答)如果这个点的磁力很弱会有什么感觉?(生答)大家还有什么办法?

生:在桌子上放一个回形针,用磁铁去吸,磁力强距离就远,磁力弱磁力就近。 我把这个方法记录下来(教师记录)每个点都试一试记录下距离。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点的距离。还有其他方法吗?(生答)如果我们用ABCDE这五个点去吸回形针,它们吸的回形针个数越多,说明磁力越(生答:强),吸的回形针个数越少,说明磁力越(生答:弱),用这个方法行不行?这个方法怎么做呢?(生演示)

我们把磁铁固定在铁架台上,磁铁上有五个点,这五个点要朝下,先试A点,一个一个的挂上,把数量记录在报告单上,再试其它四个点,多试验几次。我们把方案记录在黑板上。磁力强的挂的回形针就多,磁力弱的挂的回形针就少。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在同一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磁力大小是否一样,用力了三个方法,第三个方法难度大一点,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验证可以吗? 4、学生实验:用回形针检测条形磁铁磁力的强弱,教师指导。 5、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 教师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单,组织学生整理实验用具。

教师展示学生的报告单,根据这些数据能不能找到我们刚才问题的答案?(生答)同一块磁铁上不同的地方磁力大小一样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答)哪儿吸的最少,说明什么?(磁力最弱),哪儿磁力最强呢?请补充完整。(分别说说五个点的磁力强弱情况)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生答)再分析其他同学的数据,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学生回答) 6、归纳出磁极的概念,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试验得到了数据和结论:在一块条形磁铁上两端磁力最强,中间最弱,磁力由强到弱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生答)是一点一点变弱的,越到中间越弱。科学家把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定位磁极,一块磁铁有几个磁极呀?(两个)有两个磁极(板书:磁极)板书课题:磁铁的两极 老师考一考大家,教师任意拿出一点让学生说说磁力强弱。

看来同学们是真的学会了判断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极,那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想不想接受挑战? (二)磁极的相互作用

1、提出问题:当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接近时,会怎样? 2、学生猜测,分组研究,交流汇报。

3、一位学生演示,描述。当学生描述困难时,引出为磁铁做标记。 4、学生实验。要求:编号、测试、记录、分析。 5、交流。

6、讨论:(1)有不同的吗? (2)你们有什么发现? 下节课继续探讨。 三、明确任务,拓展延伸。(任选一题课后研究)

1、有两块一模一样的条形铁块,它们的表面没有任何标记。已知其中一块是磁铁,不准用任何辅助器材,你怎样判别出哪块是磁铁? 2、找出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的磁极?

教学反思:

虽然经过精心准备,但在开完这堂课之后,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后来有幸到杭州参加培训,碰巧遇到小科的鼻祖张鼎儿老师也开了这堂课。所以我的反思就有现实材料了。

在探究磁铁磁力分布规律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环节:猜测条形磁铁上5个点的磁力大小,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出温馨提示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学生实验,交流实验数据总结磁力分布规律,引出磁极定义。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组数据都能反应磁力分布规律的。本节课也试上过几次,不曾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就没有考虑到上课时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课前教师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多地预设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样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另外,在分组实验前,我给出了温馨提示,并做了简单的演示实验。边做边提示,要在磁铁的一个点的下方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挂螺帽。学生没有完全按照教师的提示来完成分组实验。学生在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到各个组进行关注他们的实验过程,以便出现情况及时处理。有个第八组的这个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到,势必能够避免偏差数据的出现。 当然,这节课上下来我收获很多: 1、课前实验的重要性。

在课前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前实验,不仅熟悉了实验过程,更能发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什么状况。在分组实验前,可以给学生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成功率,提高科学实验课堂的效率。 2、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到位。

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的巡视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深入学生的实验中去。关注他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以便能给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 3、学生实验的数据选择要有针对性。

科学实验课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获取数据,用这些实验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如果数据出现偏差,必然会给科学规律的揭示带来困难。教师在关注学生实验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实验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能提高课堂效率。 对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不仅要提出来,而且要处理好。比如就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发现出现数据偏差的原因。 4、尊重学生的思维。

学生出现数据偏差一定是有他们的原因的,如果直接就用你这个数据时错误的来评价,肯定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自己发现问题,不仅印象深刻以后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更提高了其科学素养。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细致、有序地进行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 教师演示比较两个磁力大小差别较大的磁铁各吸回形针的多少,让学生直观看出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 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3. 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 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书上有方法介绍,但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较好,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讨论说说。当然,交流汇报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帮助学生选择较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

2. 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懒汉吧!用书上现成的方法来实验。(投影出示图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表示) (2)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一、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二、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铁的薄木片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3 学生实验,并记录。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

(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提示学生,最好把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避免因磁铁磁力大小差别带来的误差。)

4. 交流汇总。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 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2. 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

3.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延伸:

1. 今天的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2. 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五、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并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探究的完整过程。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的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角硬币、无标识的条形磁铁、回形针、塑料盘、实验记录单、记号笔、木支架、棉线

演示材料:无标识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回形针、木支架、棉线的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索,发现问题

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和一枚硬币,将硬币放置磁铁中间,问“我将手放开后硬币会怎样”。 2、学生交流发现。 (硬币由中间往边上跑??) 二、实验探究磁铁有磁极。 1、提出假设

谈话: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的这种现象? 孩子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2、设计实验

谈话: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吗?

1) 孩子分小组讨论。 2) 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要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后面的发言作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师引导孩子完善实验方法。)

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由于课堂时间和实验材料有限,我们就选择(比回形针的数量)这个实验吧,可是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4)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3、实验操作

1)教师示范演示规范操作的实验要领。

①定点的统一:先在条形磁铁上找到定出的5个点,并用写有修正贴字母A、B、C、D、E在条形磁铁上表示。

②将条形磁铁一端留出桌面,另一端置于桌面并用手压住。

③ 挂的统一:在每个点下挂回形针,要求轻轻的挂;如果,挂钩满了,就往下加;如果加上去的那根掉了,那根不算。 2)提出实验要求。

①一个点做完后,记录员马上记录,再做第二个点,依次往下。记录单上的记录就是我们收集的证据。

②在实验中,同学之间要比一比哪组的合作能力最好,能快、静、齐地完成实验。提前完成的小组思考怎样清楚的交流汇报给同伴听。 3)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并完成记录表(一)。

( )( )( )( )( ) 回形针个数。 教师巡视,重点关注学生挂回形针的位置和填写记录单的情况。 4、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收集数据,并板书在记录表(二)中。各点磁力大小统计表。

各点磁力大小统计表 小组 A 1 2 3 4 5 6 7 8

5、师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如数据一致,可直接向下进行;如有不同结果要排除少数不准确意见,分析产生的原因)

教师小结:我们把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2个) 板书课题:磁铁的两极。 6、知识运用

谈话:你能说出蹄形磁铁有磁极吗? 孩子猜测。

教师演示用蹄形磁铁去吸回形针,证明蹄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三、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猜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有两个磁极,如果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怎么样呢? 学生猜测。 2、实验论证

①教师演示实验方法。(手拿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中的一个磁极分别去靠近悬挂在木头支架上另一根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

B C D E

②孩子交流观察的现象。(有时会相互推开,有时会相互吸引) 3、教师小结

①给出吸引和排斥的定义。

我们把磁极之间相互吸的现象叫做吸引(板书符号“→ ←”);把磁极之间相互推开的现象叫做排斥(板书符号“← →”)。

②磁极间可以相互作用的。有时吸引,有时排斥。(板书小结)

4、提出困惑:谁能准确的说出是哪两个磁极间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吗? 5、师生解决困惑:把磁铁的磁极用字母标出来。 教师演示用A、B、C、D标出两根磁铁的磁极。 6、 分小组实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提出要求:①先用字母标出磁铁的磁极;②为了让每个磁极相互作用。先让B和C接近,B和D,A和C,A和D,每次做完都要及时的记录。 2)孩子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三),用符号记录。

3)孩子交流数据。

4)教师收集数据板书记录表(三)。

5)分析数据,再生困惑:是什么原因造成结果不一样?

6)孩子分析原因。(刚才我们随意的用字母标出磁铁的两级,并没有按统一的标准标出字母,所以答案才不一样。

7、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在实验中标准不统一,才造成实验结果不一致。那怎么做才能更准确呢?由于时间的关系,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研究。 四、师生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摔断的磁铁有两极吗?你能找出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吗?请孩子们找到答案告诉老师。 六、板书设计

磁铁的两极 磁极(2个) 吸引(→←) 排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2个小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1个带有螺帽的大条形磁铁(固定在登脚上),50颗内径为5毫米的螺帽,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水槽,螺帽,大条形磁铁,铁粉,两截断的磁铁,回形针,马蹄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一个螺帽,把它轻轻放入墨水槽中,你能帮老师把螺帽取出来吗?(手不能沾水)引导用磁铁,学生来试。

2.说说原因。(磁性复习)

师: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他具有吸引铁的力量。现在,我们把这个力称为磁力。 板书:磁力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如果老师把螺帽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猜测。

2.你觉得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猜测原因,做简单解释。 (磁铁各部分磁力不一样强,两端磁力强) 板书: 条形磁铁的磁力 两端强 ? 中间弱 (二)设计实验,动手探究:

1.这还只是我们的猜测,如果要证明这个猜测,需要通过什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呢?

2.学生简单讨论,提出多种实验方法:

A.把条形磁铁放到一堆回形针里,拉起来看哪里吸得多; B.在条形磁铁的各部分挂回形针,数个数比较; C.??

(对学生正确、合适的方法予以肯定)

3.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种方法,(拿起刚才的螺帽),在条形磁铁上挂这个螺帽行不行?那么挂哪里呢?

师: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把磁铁的这五个点标上序号1、2、3、4、5,测试的点选好了,怎么挂螺帽呢?

生:螺帽一个一个挂下来。

师:(PPT出示)是这样吗?老师已经在每个点上固定了一颗蓝色的螺帽,同学们只要接着挂就可以了,但是实验过程中在数螺帽数量的时候,不用把蓝色螺帽数进去,清楚了吗?本次实验要测试条形磁铁的5个点,我们每个小组刚好有4名或者5名同学,大家说怎么分配任务?(每个人测量一个点)动手之前,老师还有温馨提示给大家。

1.按12345顺序测试,边挂边数个数; 2.测试完一点不用把螺帽取下来; 3.每测试完一个点,及时记录;

4.实验完成后,小组长交记录表,其他同学收拾好材料并端坐。

师:老师已经把把条形磁铁固定在凳脚上,把凳子拿起放在桌上(演示)。实验的方法听清楚了吗?请每个小组从抽屉中拿出你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开始实验。

(三)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小组长交记录表,教师填写(课件)

2.观察分析数据,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生:条形磁铁两端吸得螺帽多,中间少

师:中间螺帽的数量是0,是不是表示没有磁力?(演示:中间吸铁粉)表示磁力非常弱,很小很小。(实物投影)

师:现在我们知道,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的磁力大小有什么规律? 生: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

师:是的,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指向板书,引导齐读)——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擦去“?”)

3.小结:

师:科学家把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比如说条形磁铁的两端,叫做磁极。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

生:两个

师: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磁铁的两极”。板书课题:磁铁的两极 4.延伸:

师:马蹄形磁铁有磁极吗?它的两个磁极在哪里?用马蹄形磁铁吸回形针进行简单验证。

师:陈老师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不小心把条形磁铁摔了一下,断成两截了,(出示两截磁铁),现在这半条磁铁还剩下几个磁极?怎么证明?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师: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如果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哪个同学想试一下?

请一个学生上台,引导他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慢慢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换一个磁极接近试一试。

师:请你大声告诉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

生: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有时会吸在一块儿,有时会推开去。 2.师归纳得出:当两块磁铁的磁极接近的时候出现了两种现象,吸在一块儿我们就叫做互相吸引,推开去叫做互相排斥。板书:互相吸引 互相排斥

3.师:请你描述一下这两块磁铁什么情况下两个磁极互相吸引,什么情况下互相排斥吗?

生:说不清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生:在磁铁上注上标记。(进行引导)

4.师在两块白纸包住的磁铁上标上序号ABCD,你想把哪两个磁极相互靠近进行测试?还有吗?(点击相应课件)

师:看来一共有四种情况需要测试,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老师给每组两块磁铁,大家先在每块磁极上写上字母,一根上写A和B,另一根上写C和D。依次尝试四种情况下两个磁极相互接近,看看磁铁有什么反应。每试一次,及时把结果写在记录单上,我们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课件展示)

5.学生实验,记录 6.汇报交流,思考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我们发现不了规律,是不是我们探究的方法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7.师:我们把今天的学习的知识来巩固一下,请看科学课堂作业本第32页,完成作业。(机动)

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一课上下来,让我感到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这节课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正好借此机会请张博士和何老师指导;惭愧的是,这节课我也

准备了好几天了,但是还是问题多多。因此,趁调研课刚结束,赶紧把教学反思写下来。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本节课书本上的实验一直颇受争议,用挂回形针的方法来证明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是两端挂的回形针太多了,浪费时间且挂起来难度大,二是中间的回形针会往两端移动,影响实验准确性。因此,我采取了挂螺帽的方法,但是在挂螺帽的过程也经历了不少坎坷,由于我校实验室的凳子是铁做的,我本来设想是直接把条形磁铁吸在凳脚上,然后再挂螺帽,非常方便。但是,我发现内径5毫米的螺帽在条形磁铁的2、4两点挂不上(在条形磁铁上取1、2、3、4、5点),再试内径4毫米、3毫米的螺帽也挂不上,这才觉悟原来是铁的凳脚也是吸在磁铁上的,“占用”了一部分的磁力,所以只得在凳脚和条形磁铁之间固定塑料磁铁盒,这样才在条形磁铁的2、4两点挂上了螺帽。

其次,我在上课之前的材料准备中出现了较大的疏忽。在学生实验前,我是想进行演示的,但是正要演示的时候,发现演示用的凳子放在了实验室后面忘记拿到讲台前了,正因为没有演示,学生在开始实验时,凳子、接螺帽用的材料盘的放法都出现了问题,我也只得走到那些小组中进行指导。我想,这次的教训肯定会让我在今后的每一次教研课前仔细地核对教师演示用的材料,不让同样的错误发生第二遍。

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意外生成,我还是显得茫然无措。这节调研课不如我的试教课顺利,主要是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我的预设之外,比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探究活动的汇报,简单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汇报的小组却出错了,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是单独给这个小组指导重新实验?还是换一个小组进行汇报?最终因为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后者,但是对这个小组却产生了歉意,他们明白了吗?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是最考验教师的临时反应能力和教学功底的,我想我还差的很远,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断地磨练自己。

第四,课堂教学技巧比较欠缺。这四节课中有三节课是我教的三年级班级上的,但在上课以及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他们总是习惯于听老师的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质疑很少,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

发言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这需要我在平时上课时长期地进行培养。另外,尽量避免学生齐声回答也是我当前教学中必须要改正的地方。

第五,如何把握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是我最困惑的地方。以探究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这个活动为例,我很想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探究空间,但是在试教之后,我却对实验指导越来越细致,原因是一旦我指导得不到位,学生就容易出差错。像这样需要通过实验得到数据的探究活动,教师若是指导太多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若是放手让学生探究,又怕得不到正确的结论,真的是两难的选择。美国科学教育注重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理念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接下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去摸索,最终使我们的科学课能够收放自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