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11月练习

更新时间:2024-03-05 1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11月练习 高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6分。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来源:学科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源于生活,高 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的看待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谈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 ,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与材料中拉美特利观点不一致的是 ①按图索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画饼充饥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来源:Z*xx*k.Com] ③第二种属于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和 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人民群众的观点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④意识决定于物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如今许多企业招聘时,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星座、血型等。如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

①唯物主义观点 ②唯心主义观点 ③唯物辩证法观点 ④形而上学观点 ⑤主观臆造的联系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④

11.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C.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时是不可捉摸的 12.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 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回答13-14题

1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来源:Z,xx,k.Com]

15.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17.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边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18.“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 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19.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科学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揭示了N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这是我国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这一发现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C.揭示事物存在、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D.世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

20.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重庆市原公安局副局长文强,曾是全国公安干线上赫赫有名的“打黑英雄”。而近几年,享乐、贪图利益、腐朽堕落的思想,却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昔日的“打黑英雄”沦为今天的阶下囚。这体现的哲理是

A.唯心主义者必然处处犯唯心主义错误 B.错误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

22.2011年 11月21日,神舟八号在大陆空间技术研究院进行返回舱开舱仪式,取出8大类123件搭载物,其中有5株番茄已经开花结果。科研人员称,这意味未来可以在太空种植新鲜植物,令太空人长期在太空站工作时可以吃到新鲜蔬菜。材料表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宇宙探索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C.人类活动的进度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D.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总是有规律可循的

23.漫画中的做法

A.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D.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4.下列格言、警句与“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 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 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

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27.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8.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从“物是感觉的集合”这一主观唯心主义命 题出发,断言真理存在于观念之中,只能从主观中去寻找,这实际上是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世界是可知的

C.否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把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

29.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 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 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1.下列古训名言与右边漫画启示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 D.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32.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 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33.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来源:学,科,网]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争夺战愈演愈烈,河北省临城县和正定县之间就围绕三国名将赵云故里展开激烈的交锋,而新《三国》的炒作与热播更是助推了两地的交恶。两地都自诩“赵云故里”,却都没有“名人故里”最具核心价值的文化设施——名人故居。2010年起,两地均耗巨资启动“赵云故居”等项目。2010年4月,正定县还高调举办“赵云故里”公祭大典。 材料二 多年来,扬州不断进行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探索,近年累 计投入20多亿元,保护古城文化遗产:68座博物馆陆续开放,向人们讲述“扬州工”名闻天下的奥秘所在;勒石刻碑,解读300多处遗址、园林、街巷、故居,告诉人们那里发生的如烟往事;雕版印刷、玉雕、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清单,越拉越长,收获也越来越多。2006年,扬州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2010年,“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国家立项,东关街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等。扬州因历史文化显示出深厚的底蕴,也借历史文化催生勃勃的生机。

运用所学的唯物论知识,评析两则材料中各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

35.2010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新疆工作,必须始终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新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中央在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新疆实际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要认真总结并不断丰富发展新疆工作的宝贵经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新疆工作。

(1)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对政府来说就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2)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有关道理的?

3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 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积极解决民族问题的依据。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对此某校高三(7)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就“人类的火星探测”展开了探究性学习。[来源:学科网]

探究一:目的:了解火星与地球之间的异同,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 ,移民火星

过程:30多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进行详细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三分之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