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更新时间:2023-09-27 14: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5、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会用7个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3、了解课文的句式结构:谁在哪儿做什么,正确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认生字组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 2、指名读课文。

3、出示生字加一加组新字。

1)虫 虫 虫 虫 虫 虫 2)辶 辶 辶 门 又 人 米

青 廷 马 义 知 朱 米 云 告 日 良 欠 良

4、出示“蜻蜓、蚂蚁、蜘蛛”6种动物的情景图。图文对照反复读词语。(带拼音、去拼音、拿去图片读单个的词语)

1)仔细观察它们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1)1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2)都有虫子旁(3)都是形声字

2)去掉“虫”旁剩下的字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我们叫形声字,知道了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好多汉字呢!

(2)2组字粮、走之旁的字都是形声字。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5、小动物们分别在干什么呢?我们来对读好吗? (1)师:蜻蜓 生:半空展翅飞。

我们来看“展”这个字,做做伸展的动作,这个字你还在哪见过?(生活中识字) (2)师:蝴蝶 生:花间捉迷藏

(3)师:蚯蚓 生:土里造宫殿 蚯蚓怎么是造宫殿呢?

解释宫殿:出示图片宫殿是非常雄伟漂亮的。它的房子就像宫殿。

1

(4)师:蚂蚁 生:地上运食粮

师:蚂蚁在地上干什么?

运食粮也就是运粮食,为了读起来好听所以也可以说运食粮。 (5)师:蝌蚪 生:池中游得欢 (6)师:蜘蛛 生:房前结网忙

师:谁见过蜘蛛的网?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最早的甲骨文指鱼网,蜘蛛的网跟它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 6、识字歌谣:

蝴蝶蜻蜓空中舞,蜜蜂花间采蜜糖。 蜘蛛房前忙结网,成群蚂蚁运食粮。 蚯蚓地下造迷宫,蝌蚪戏水莲叶旁。 蟋蟀欢唱池边藏,动物世界真热闹。

五、多种形式读。

1、自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生字齐读。

2、分析字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4、独立写字。

七、总结:学了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检测:完成小状元 板书设计:

动物儿歌

蜻蜓 半空 展翅飞 蝴蝶 花间 捉迷藏 蚯蚓 土里 造宫殿 蚂蚁 地上 运食粮 蝌蚪 池中 游得欢 蜘蛛 房前 结网忙

2

6、古对今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地人都本课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 3、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2)注音3)口头组词 一、课前检测:开小火车读词语,选词语造句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2遍。

2)认读生字卡片中本课的生字、词语。 2、汇报:

A、读下列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zhāo xī wù xiá shǔ chén yuán xì liáng yán lǐ yáng kù xiāng 朝 夕 雾 霞 暑 晨 园 细 凉 严 李 杨 酷 香 B、认识多音字: (扩词,再读一读) 朝 zhāo 朝霞、朝夕、朝气 cháo 朝代、唐朝、朝阳区 C、看图读词,理解词义。

严寒 酷暑 和风 细雨 朝霞 夕阳(酷暑什么意思?)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D、认读生字,说记字方法:指名说,同桌互说。 F、老师用生字编了一首歌谣,各自读生字歌谣,齐读:

古朴村落是我家,严寒酷暑皆如画。清晨朝阳金灿灿,夕阳如火映晚霞。 鸟语花香杨柳绿,微凉细雨漫天洒。桃李芬芳花绽放,方圆百里景最佳。 四、朗读课文:各自小声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字形,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重点指导:语、香,禾、木字做偏旁需要注意什么?其他生字自己独立书写。 六、课后检测:听写句子。春来鸟语花香,冬去山明水秀 七、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凉 语 香

禾、木:左右结构捺变点,上下结构撇捺长。

3

7、操场上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火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 二、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偏旁归类:打—拍—操—拔 足—跑—踢 锻—铃

2)换一换:扬—杨 练—炼 3)加一加:本—体 执—热 市—脑 4)减一减:射—身 3、读词理解词意。

热闹:说明操场上活动多,充满欢声、笑声。“闹”在这词里读轻声。 锻炼:通过体育活动使身体强壮的意思。 如:连一连,读一读。(通过搭配练习指导运用) 打拍跳踢

气球皮球排球足球地球皮筋 五、多种形式读。

1、自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书写才漂亮。 2、师范写,生书空。学生先描红,再练习写田字格的生字。 六、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7、操场上

活动 热闹

4

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标小节 3)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随文检查识字: (一)读词识字:

1、汇报各组学习生字的方法。师归纳方法: 1) 归类识字:远—近—迁

2)换一换识字:芒—忙 秀—香 刻—该

3) 加一加识字:目—相 犬—器 刀—初 4)比一比识字:幻—幼 羽—习 玉—王 (二)易错字区分:

近和进: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不同。“近”表示距离短;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而“进”则表示向前移动;入,往里面去。

例: (近)日指最近过去的几天,近来,应用“金”; (进)入指进到某个范围或时期里,所以用“进”。 五、多种形式读。

1、自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生字齐读。

2、分析字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独立写字。 七、总结:学了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之 近 义

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含义,明白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语速适中,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讲解:琢、苟、道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老师适时补充) 3)老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学生互说)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4)拓展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讲一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 四、明理品读。

1、黄香、孔融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品质?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几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效法古人,从小就努力用功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六、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学习 专一 坚持

6

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2、学会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3、在平等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打电话。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打电话时语言简洁明了、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打电话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交流方式。打电话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今天,我们就来给朋友或亲人打电话。你想好给谁打了吗?准备和他说些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练习。

1、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打电话的目的。

回想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知道打电话为了沟通信息、商量事情、问候...... 1、小组讨论交流,做好打电话的准备。

明确给谁打电话,要和他说些什么?查找电话号码 2、小组合作,进行打电话的游戏。

两人一组练习,注意运用文明用语:你好、再见.....要把话说清楚、完整,同时认真听对方讲话,明白对方的意思。 3、汇报表演打电话。 1)打电话约同学踢球。

明明:喂,你好!是丁丁吗? 丁丁:你好!我是丁丁。有什么事吗?

明明:丁丁,我是明明.周日上午8点我们去学校操场踢足球,好吗? 丁丁:好呀.我会准时到达学校操场的。 明明:那我们就周日上午8点学校操场见。 丁丁:好的,明明,再见。 明明:再见。

在师生交流中小结:生活中我们邀请人家的时候,要注意称呼(礼貌)、时间(准确)、邀请地点(清楚)、干什么(内容具体),这样我们就学会打电话邀请了。 2)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3)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4)练习打电话:交换打电话的内容,师生评议。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朗读儿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8个生字。 2、观察三组生字找出相同点,根据他们的偏旁识字。 3、掌握区分同音字的方法。积累歇后语。

4、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口诀,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课堂练习: 1、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儿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识字方法:

字族文小儿歌: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士。 2、我的发现:

1)先读一读三组生字,再观察他们的特点。

2)第一组:都有口字旁,与嘴有关。 第二组:都有提手旁,与手有关。 第三组:都有足字旁,与脚有关。 3、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填一填。(青—清 再—在)

清:指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 青:指绿色。

再:表示两次,第二次。 在:表示存在、正在、在于,也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 A、先弄清同音字的区别。 B、读通句子,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字义填空。 2)比比谁最快。

A、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页 187页 206页?? B、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

音序查字法口诀: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大写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C、练习查字:全班一起查,同桌练习查。 4、日积月累:

1)读一读,说说什么是歇后语? 2)朗读背诵,说说你知道的歇后语。 三、课后检测:

8

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插图等读懂故事内容。

2.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

3.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勇敢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勇敢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狐狸和乌鸦》,谁听过?

2、板书题目,大家都喜欢读故事,肯定知道读的时候要注意: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二、小耳朵听故事。

1、学生捧起书,仔细听老师读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相读,如果同桌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3、检查朗读。 (1)指学生朗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全班比赛读。 4、理解词义。

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直流口水:口水因某种刺激,一直往下流。

5、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表现怎么样?于是它想了想,会想些什么呢? 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狐狸是怎样来骗乌鸦的肉的句子。读文画相应的句子。 6、集体交流狐狸的骗术。

(1)出示第一句“您好,亲爱的乌鸦!”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比较句子:您好,亲爱的乌鸦。

你好,亲爱的乌鸦。

理解“你、您”的用法,体会狐狸的虚假。指导朗读。 乌鸦是什么反应?它会怎么想呢?

(2)出示狐狸的第二句话:“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A、这一次,狐狸抓住什么内容与乌鸦交谈?

孩子是父母的宝,狐狸又来关心它的孩子了,看狐狸真是热心啊!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9

B、乌鸦的反应和上次一样吗?(不一样,它看了狐狸一眼) C、乌鸦为什么会看狐狸一眼?此时它会怎么想? (3)出示狐狸的第三次对话

说说狐狸又打什么鬼主意了?(赞美羽毛、嗓子)

看来,狐狸是为了达到目的,真是说尽了好话啊!那么谁愿意来当狐狸赞美这只乌鸦?指导朗读。

7、一起说内容: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小结: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