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更新时间:2023-06-09 08: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研考试网www.eduky.net考研专业课辅导视频;考研专业课全套资料(笔记讲义复习题期末试题);考研专业课冲刺三套模拟题;考研专业课冲刺三套押题,考研专业课复习题库等更多考研复习必备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查询,招聘考研专业课真题笔记等资料销售代理。

目录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内部密押卷及答

案(一) .................................................................................................................................. 2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内部密押卷及答

案(二) .................................................................................................................................. 7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内部密押卷及答

案(三) ................................................................................................................................ 13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内部密押卷及答

案(四) ................................................................................................................................ 21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内部密押卷及答

案(五) ................................................................................................................................ 28

华研考试网www.eduky.net考研专业课辅导视频;考研专业课全套资料(笔记讲义复习题期末试题);考研专业课冲刺三套模拟题;考研专业课冲刺三套押题,考研专业课复习题库等更多考研复习必备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查询,招聘考研专业课真题笔记等资料销售代理。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内部密

押卷及答案(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

一、名词解释

1.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网络的隐匿性给网民提供“随心所欲”的空间。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等。它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萎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2.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报道陕北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原名叫《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该书既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又是一部高水平的文学著作。它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万里长征的英勇业绩、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崇高信念、陕北苏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使中国人民争取进步的斗争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3. 社会认同模式

【答案】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模式(socialidentificationmodel)指出,社会群体(socialgroup)的定义应该是拥有共同的社会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认为他们自己是同属于一个社会类型的成员。按照这种概念,群体的成员彼此之间不需要有直接的关系,这个群体也不必有一个结构。对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主要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人们在回答“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时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个人所属的或所确认的群体的立场来回答,因此,一个人从其赞赏和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感。社会认同模式以某些显著的方式改变我们对群体的看法。第一,它认为,群体成员重要的一种分类是根据认知的反应(“我是谁?”)而不是情感的反应(“我是否喜欢这些人?,’)。第二,它认为,这种人对社会类别的自我定位不是一种微弱的联系,而是他们自己心中认为重要的一种群体成员的感觉。第三,它认为,这种对社

华研考试网www.eduky.net考研专业课辅导视频;考研专业课全套资料(笔记讲义复习题期末试题);考研专业课冲刺三套模拟题;考研专业课冲刺三套押题,考研专业课复习题库等更多考研复习必备资料请登录华研考试网查询,招聘考研专业课真题笔记等资料销售代理。

会类别的认同过程可能产生重要后果。

4.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十“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在引起恐惧的同时可能引起其他情绪,从而可能阻碍信息接受;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5. 效果研究

【答案】效果研究包括对媒介活动传播效果的策划和评估,以及对选择使用媒介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创新扩散、媒介功能与反面功能的研究、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以及观看电视暴力的影响等。

二、简答题

6. 议程设置的知识能怎样为实际新闻工作者所用?

【答案】(1)对于实践中的新闻记者而言,议程设置的概念提高责任问题的重要性。

记者给新闻事件贴的标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关注与该事件有关的议题,对水门事件的分析就显示出这个道理。在竞选活动中,通过铺垫过程,媒介对某些议题的强调会使一些候选人获得选民的偏爱。媒介还可以通过强调候选人的某些个人特征而忽视另一些,来树立某种形象。

(2)对于有进取心的记者而言,议程设置研究的发现为他们提示成功的机会。

假如媒介通常都没有按重要性的比例来报道重大事件一一如芬克豪泽和朱克的研究所显示的一一这意味着现实生活中还有更重大的新闻有待挖掘。对于从事公关工作的人而言,议程设置提醒他们,为捕捉公众的注意,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一次事件是多么重要。

(3)多数议程设置研究都显示,媒介并没有像一面镜子那样按照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现实。 正如许多年前李普曼所指出的,媒介更像是探照灯,该探照灯往何处照,往往取决于在某议题上有其特殊利益的群体,取决于人们为获取注意而制造的伪事件,也取决于新闻记者本身的某些工作惯例。

7. 简要回答什么是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答案】(1)社会学家塔奇曼在她所著的《制作新闻》一书中,认为新闻是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2)这本书基于作者10年间在新闻编辑部门的一系列亲身参与观察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访谈而成。塔奇曼认为,制造新闻的行为,是建构事实本身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建构事实图景的行为。她认为,新闻是法定机构的同盟者,同样使现状合法化。

(3)塔奇曼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组织与公司资本主义的出现联系在一起。她认为,新闻是一种社会资源,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建构限制了人们对当代生活的分析思考。她认为:“通过新闻的常规动作,通过认定新闻专业工作者具有裁定知识、表述新闻事实的权利,新闻使社会现状合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