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31 18: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六都寨镇西山九年义务制学校:罗美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因此,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并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导致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即“民工潮” [1]。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映为小学和初中[2]。中国教育报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4000多万,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增长[3]。当今社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析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和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问题 1.学习督导缺失

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约束以及自觉性也都不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引导外,家长或其他亲人的督导也是十分重要。但是在这方面的督导,留守儿童得到的却是很少。一方面,父母外出打工后,除了偶尔的电话、书信联系之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因此在学习上也没起到帮助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隔代监护大多以生活照顾为主,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只管孩子吃饱穿暖。而且隔代监护人往往年龄太大,并且大多数是文盲,所以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监督和指导。

2. 学习成绩不理想

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有效监管,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未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4%(眉山市),90%(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只有6%(遂宁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4]。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退学,有的便外出打工。由此得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3.学习环境差

父母外出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有很大影响。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是比较差的。例如,有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减少,自己要洗衣、做饭、干农活等,这些都占用了不少时间。而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监护不力,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会受到各种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参加各种不良活动,而影响学习。由于课余时间都是由孩子自由支配的,他们的活动自由度很大,学习则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网吧、游戏厅就成了一些留守儿童玩耍的主要场所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留守儿童难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学习。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感失落

由于亲情缺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缺少倾诉对象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太少,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外打工的农民难得回家一次,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城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5]。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非常不利[6]。有时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据调查,曾经有过长时间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恋爱问题等具体心理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少年时的亲情情感缺失。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直接影响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发展水平[7]。

2、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交流渠道不畅,其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另外,留守

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和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从而内心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3、冷漠乏信

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185%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漠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8]。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品行问题

1、易发生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再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纵容溺爱。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缺乏外在的约束和引导,将会使其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有的受不良影响开始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9]。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留守儿童错误行为,将会导致留守儿童发生行为偏差走上歧路,有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意志薄弱、缺乏

由于“吃、喝、享、乐”,“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已经向农村蔓延。对于自制能力不强、监管不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来说,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便成了他们消遣的栖身地。意志薄弱的他们很容易消沉。原先成绩不错的学生由于长时间没有父母的监督,也会渐渐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成绩开始走下坡路,也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丧失他们的学习动力及兴趣。

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在家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因此,农村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来说,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

此外,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其收入普遍都不高,居无定所。而且城镇教育费用比较高,难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因平时与子女沟通较少,造成了亲情淡漠。使孩子从小缺失亲子教育。另外,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监护大多数偏向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而在知识和精力上无法代替父母履行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二)学校教育因素 1.农村学校条件差

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比较简陋,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而且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生活指导老师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悉心的关怀和照顾。

2.农村学校传统的教育观

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的心理关爱难以估计,与家长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别面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及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教育、价值观上的教育。对那些难以管理的“问题儿童”,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小学的文化产品以及活动场所远远不能达到青少年对文化需求的满足度。社会上也存在种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诱因。他们的精神粮食仅限于电视和少量的书籍。在这有限的精神粮食中,还充斥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乡镇上几乎没有书店,可供借书的书店也都是出租小说的。厚厚的一本书中,错别字连篇,其内容更是对青少年百无一利。他们在精神空虚时只能看些在班上“流传”的言情小说,去网吧寻找刺激,去游戏厅得到放松。往往进去了就会不能自拔。因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意志消沉的他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三、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家庭教育

第一,要重视监护人的选择。父母尽量不要双方都外出务工。应该至少留下一方照顾孩子。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10]。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都替代不了的。如果双方都外出打工,就必须要考虑托付人是否能监护好孩子,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学习和生活。并要经常联系,以便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他们一个充满快乐与温暖的生活环境。

第二,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所以,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的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和孩子去多联系。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感情交流及心理沟通。

(二)发挥学校教育

第一,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孩子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法纪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深入开展孝敬父母、尊进师长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初步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实施教育[11]。

(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引导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鼓励支持全社会都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并为留守儿童营造愉快和谐环境。比如建立留守儿童基金会。据报道,2009年5月,黄山市徽州区成立了首家乡镇“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会——洽舍乡“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会,该基金主要来源于党员干部及帮扶联系单位捐赠,用于奖励扶助品学皆优的山区“留守儿童” [12]。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亦是。他们更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者。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一起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也需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3]。

参考文献:

[1]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9

[2]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9-33. [3]《“农村留守学生”的五忧—四川省眉山市“留守学生”专题调查》,中华女性网,2006.

[4]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5]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109106.htm 2011-3-28

[6]赵景欣,申继亮,刘霞.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1-0036-42

[7]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M]. 上海: 上海出版社,1994:36.

[8]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9]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10]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11]杨素萍.《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2005.4.19 [12]http://www.ahxf.gov.cn/xianfeng/szyw/sxcz/1253608565481988.htm 2011-3-28 [13]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亦是。他们更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者。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一起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也需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3]。

参考文献:

[1]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9

[2]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9-33. [3]《“农村留守学生”的五忧—四川省眉山市“留守学生”专题调查》,中华女性网,2006.

[4]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5]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109106.htm 2011-3-28

[6]赵景欣,申继亮,刘霞.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1-0036-42

[7]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M]. 上海: 上海出版社,1994:36.

[8]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9]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10]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11]杨素萍.《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2005.4.19 [12]http://www.ahxf.gov.cn/xianfeng/szyw/sxcz/1253608565481988.htm 2011-3-28 [13]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