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睡功

更新时间:2024-04-04 0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陈抟,字图南,生于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修炼神仙炼气之术。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学习“锁鼻术”—即不让气从口

鼻进出的高深气功术,所以精于睡功,睡下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有时甚至熟三年。后来隐于华山,常和关西逸人吕洞宾等来往。陈抟虽然

隐居,但也关心世事。五代时,朝代更替有如走马灯,每一新朝登台,陈抟听说后都紧皱眉头。唯独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这

回天下定了。”从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闻说陈抟名声,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坚辞回华山,高卧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带着亲笔信去

请陈抟,陈抟却回信说:“数行丹诏,徒烦彩凤唧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又说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体浮乎云烟”,就此长住华

山,直至一百十六岁时仙化,遗骨也葬在山中。

且说有位文人金砺,漫游到华山脚下,拜访陈抟的朋友崔古,想请他引见陈先生。崔古说道:“先生正睡呢,等他醒来再见吧。”金砺问 :“他什么时候醒呢?”崔古说道:“或者过半年,或者三个月,最少也要月余。你不如先到别处去,过些时再来。”一年之后金砺再访崔古,

适陈抟也来到,金砺于是恭敬礼拜,向陈抟请教睡道,陈抟于是侃侃而论,说出一番睡经来: “现在一般人,汲汲担心衣食不足,饿了吃,困了睡,鼾声轰响,四周都可听到,一夜当中几回醒来,那是因为被名利扰乱了意识,被美

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这是世俗的睡相。至于那仙家的睡法,留藏着直气内息,漱饮着甘泉玉液,肺气出纳的门户牢不可开,精神活动停止不

可启动。然后召苍龙守住东宫,让白虎把牢西室,真气在丹田中运转,神水在五脏中循环。然后元神脱出泥丸九宫,恣意游行在碧霄,踩着虚

空,如履实地,—卜升天际,如走平地。冉冉徐行,与祥风一起遨游;飘飘荡荡,和闲散的云朵一起出没。因此经历昆仑山的紫府仙宫,周行

洞天福地,咀吸口月的精华,赏玩烟霞变幻的绝景,访问真人,讨论仙家的真谛,和仙子相约,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沧海扬起灰尘,指点阴

阳,长啸以舒散形神。游兴尽,便足蹑清风,身体浮驾着落日的余晖回来。所以,这一睡,不知道岁月迁移。哪里还愁什么陵谷变迁?” 陈抟这——番话说得金砺如醉方醒,方知高人一睡与俗人睡相有如此大的差别。陈抟又送他几首吟睡诗,更深入地阐释厂睡中真谛。其中

一首写道:“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

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玄。”原来,陈抟高卧

,实际是在修仙家内功,他睡梦的底细,便在这最高深的玄功呢。

锁鼻术这个术语已经说得很多,听说陈搏老祖就曾跟何昌一学该功法。陈搏的无极图是很有名的,而且以睡功闻名于世。实际上三种功法是一

个统一体,并与西派的先天大道无著真宗也是同一法门。

“锁鼻”二字,从字面讲,就是把鼻孔锁住或封闭。“术”就是方法,就是锁住鼻孔的方法。从常人说,口鼻封闭,必死无疑。锁鼻虽未

及口,但锁鼻之前,必先缄舌闭口,是气功常识。请回顾胎儿在母腹时的形状,二手握拳塞于口鼻之前,二脚掌对合阻住阴跷穴。是锁鼻术外

形的具体操作法。《参同契》说:“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胎儿的示范,给炼功朋友提供独特的启示。多少有名的高功师,常常为了玄

关的部位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却谁也不曾对着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在母腹时是怎么着的。古人叫我们参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针对胎儿的

这个明白示范说的。

讲到鼻,就不能不连带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终日对外开放,元气随呼吸向外散发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所以我认为,听

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牵制,由外返内,回风混合,才是锁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实际上听与观没有两样,都是元神在发挥作用。眼也可听,耳也

可观,可以互易其用,而且还可不用耳目,能听能看。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禅家常说:“眼观鼻,鼻观心。”佛告询陀罗尊者说:“鼻端有白,汝其观之。”鼻观心者,即眼观鼻下虚空之心也。观之既久,鼻端之

虚空自然见到白光。既此“虚室生白,”便可直下承当。这与佛偈的“佛在灵山莫远求,……好向灵山塔下修。‘之说,也是毫无二致的。神

气既聚,自见白光,自可观鼻端之白矣。李道纯说:“道儒僧,休执着,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模着鼻孔尖,始信从前都是错。学仙辈,莫谈

论,受气之初穷根本《中和集》。”人当脐带剪断,鼻孔尖之气便开始启动。道纯还说:“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

夫,为佛为仙不费力《中和集》”从鼻孔尖上做工夫,锁鼻术之道,昭昭乎明矣。张紫阳说:“吾师道高言语畅,留在世间做榜样,昨宵被我

唤将来,把鼻孔穿于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喻杖,如:你一个拄杖子,我一个柱杖子。来比喻天地之气和人身之气,两股气象二根杖 子,一根拄地撑天,一根从头到足。紫阳则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说成是把鼻孔挂在杖子之上。李道纯还尝以丝线比之,其实都一样,都不过指

此气此息而已。尽管语言翻新,岂离旧瓶新酒,都是锁鼻术的象言。

《西游记》中关于锁鼻术的象言最多。如孙悟空在收伏青牛时,见青牛有一白色圈子,各种宝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后来到离恨天求

太上老君,方知妖为青牛(即青龙,喻木性),白色圈子为老君之金钢镯(即虚无,即太极,即中字之喻也),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

即力软筋麻,出了本相(鼓巽风运坤火之殊效),即将金钢镯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为鼓风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钢镯穿牛鼻孔,即指鼻

孔外虚空。皆为锁鼻术,心息相依之象言与妙喻也。又如唐三藏过通天河,“行者(即孙悟空)把马牵在白鼋背上,请唐僧站在马后,行者站

在马前;又恐那鼋无礼,解下虎筋绦子,穿在老鼋的鼻子内,扯起来象一条缰绳;叫道:‘老鼋,慢慢走啊!’白鼋,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气

。马即意马,心意;把马牵在白鼋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马的左右前后站立,以示四象归中,五行合一。用虎筋绦子,比

丝线。喻人之呼吸也。用绦子拴鼋之鼻,便是把鼻孔穿于杖上之意。通天河,即喻通天窍也。也便是把元炁定于鼻孔之处,与天地之元气相接

融。正是衍示锁鼻术 ,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称鼻为鼻祖,称道人为牛鼻道人,虽然带点讽刺意味,却也恰如其份。因为真正修道的人,首先一条,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视

锁鼻术。不管是怎样的不服管教的蛮牛,鼻孔被绳拴住了,就没有不服服贴贴的。六七岁的儿童,能牵动几百斤重的大力蛮牛。身骑牛背,手

牵牛绳,口吹横笛,此牧牛童之行乐图也。读者朋友,你也想学习这种牵牛之术吗?你也愿

做牛鼻道人吗?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这头蛮

牛的最好办法。天乐诗断:

律诗一首

个个人拴鼻孔绳,有谁能识自家尊。道人底事称牛鼻,佛氏何因修塔灵。

只为自心同此息,但求止念翕今心。若非心息相依止,怎得元神出混沌。

元人托克托所编《宋史·艺文一》记“陈抟易龙图一卷”,而南宋冯倚亦曰:“中兴书目易龙图一卷,本朝处士陈抟撰”(见《厚斋易学》附

录二),此说则早出于李淑《邯郸书目》。然郑樵《通志·图谱略》“记有”中之易图,有“荆定易图先天图 汉上易图 八卦小成图 乾生归一

图 龙图 伏羲俯仰画卦图 陈希夷易图 刘牧钩隐图 稽览图”,其于《通志·艺文略第一·经类第一·易》中又记“钩隐图三卷刘牧续钩隐图一

卷黄黎献 龙图一卷 河图洛书解一卷沈济”。郑樵所记“龙图”和“龙图一卷”均无撰者,以其记“希夷易图”推之,如“龙图”确为陈抟所

撰,当不致不属其姓名。朱熹尝谓“龙图是假书,无所用”(《朱子语类》卷六十七),不知作是书《提要》者,为何于此不引此说而证徐体

乾所谓《希夷易》一卷亦为假书?今以元初道士雷思齐《易图通变》所谓“愚幸及其全书”之说考之,《龙图》一书于九位“龙图”本图而外

又有“以五十有五数别出一图,自标之以为形洛书”者,则知所谓“龙图”为九数、“洛书”为十数,此与元末张理推出十数“河图”与九数

“洛书”所据之“易龙图序”本不相同,可证“易龙图序”为另一伪作,并非所谓“易龙图一卷”书之序。是吕祖谦为当时士子所欺,信之而

将“易龙图序”收入《皇朝文鉴》中。其不收“易龙图一卷”,是知“易龙图”为假书,然而却不知“易龙图序”亦为假书。 《龙图》为假书

,元代刘因亦言之,曰:“龙图之说,未必出于刘牧之前”(见《易图明辨》卷四),此乃本“易龙图序”而发,其说为有见。考今见“易龙

图序”之“天之垂象,的如贯珠”,乃是反本《易数钩隐图》“天地之数生成相因,理如贯珠,不可骈赘而设也”之义而出,所谓“是龙图者

,天散而示之”之说,又是反本《易数钩隐图》“观今龙图,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韫,且其图纵横皆合天地自然之数”说而出,所谓“

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又是本《易数钩隐图》“夫卦者,天垂自然之象也,圣人始得之于河图”说而出。是刘牧之后为反对其九图十

书之说者,为证十图九书之说为确而伪作“易龙图序”(此“易龙图序”之伪作者似并不见《龙图》伪书而有此作)。又观其所谓“是龙图者

,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之说即知其为伪作。“伏羲合而用之”,是先合之成“河图”而

后画卦,“仲尼默而形之”是孔子画之成图,则孔子不当谓“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道藏·周易图》载有《帝出震图》,其图

说有“希夷曰”字样(此图即似所谓“陈希夷易图”)。《宋史·隐逸上》谓陈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则陈抟准《说卦》之文而作《帝出

震图》为可能(但《宋史》于本传中却不言其有“易龙图”或其它易学著作)。《周易图》所列之《陈氏三陈九卦图》曰:“希夷曰:‘龙图

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三陈九卦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故履德之基,明用十(明用十五,亦明五用于谦);复德之本,

明用二十四也。故三卦属上经,明乾之用统于坤,六卦属下经,明坤之用兼于乾也。斯则天三三地二二之义耳。’”此则与元张理于《易象图

说》中所引“易龙图序”之文有异,观此文则知,所谓“希夷曰”是为明“三陈九卦之旨”而言“龙图”及其数,并非说“圣人则之”什么图

画卦。盖“易龙图序”又为后人所改也。 四库馆臣本意为辨徐体乾所谓之“希夷易”为假书,然而却引《宋志》之记,告人曰“陈抟之易,但

有龙图一卷”,此不啻为画蛇添足,而又是考之欠详。

署名陈抟的《易龙图》,由“龙图天地未合之数”和“龙图天地已合之位”两幅图组成。作者自称,这是伏羲时代,龙马从黄河中负出的图。

这图出世不久,朱熹就指出它是伪书。在我们看来,朱熹的说法是正确的。在它的序言中说:“今存已合之位,世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

耶?”这分明是自己说出,在它之前,已有一个“已合之位”在世。而这已合之位,应当就是刘牧的《河图》。因此,此书署名陈抟,实是伪

托。不过从《河图》的发展史说,这当是在刘牧之后新造的一幅。

今先不谈其真伪,我们暂来研究一下: 关于河图变易的图式。图见清江永《河洛精蕴》。此图一、六与五、十相变易。本于北宋陈抟《易龙图 序》:“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下三十,地数也。在上则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本

注云:“上位中心去其一,见二十四。下位中心去其六,亦是二十四,以一岁三百六旬,周于二十四气也,故阴阳进退皆用二十四”。江氏认

为此龙图为水与土易位,即一、六易五、十而居中宫,五、十易一、六而居北,即构成河图变体图。其南北相对二十四点,东西相对亦二十四

点,以应天之二十四气、地之二十四向、人身左右二十四经脉、背吕项部

河图变体图

二十四节、一曰二十四小时等等,且蕴含干支合化之理。天干五合本于起子,从辰而化说虽有道理,但非其所以然,实出于变体之河图数。甲

一己六居中,得中央五十之土气,故甲己化土。戊五癸十居北,得北方一**七之火气,故戊癸化火。丙三辛八居东,得东方三八合十一之水气

,故丙辛化水。丁四壬九居西,得西方四九合十三之木气,故丁壬化木。乙二庚七居南,得南方二七合九之金气,故乙庚化金。因水、土易位

,故甲一己六在中不化火而化土,戊五癸十居此不化土而化火。十干合化从变数化数故从辰,辰为东方土,又为北方水之墓地,故辰兼有水土

,亦可见水、土变易之理。

河洛精蕴的评价是:龙图书一卷未见,使其图义果如序与注所云,恐非造化自然之理。幸中间有明白者,摘出别为图说,且推出十干合化之理

,智者乐而玩焉可也。

河图变体合十一数图

变体河图与十一数相合图式。图见清江永《河洛精蕴》。河图变体为生数一、二、三、四、五不变,成数变化,置六于中,退十于北,

九七互易,八数不移,如此则中央、东、西、南、北五方其数皆为十一。河图之数即天地之数五十五,共有五组十一数,故有此变体。《汉书

·律历志》:“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唐一行:“合二始以定刚柔,合二中以定律历,合二终以纪闰余”。皆以五、

六为天地之中数。以十干配合,则甲乙为二始,戊己为二中,壬癸为二终,丙丁庚辛为始、中、终之间。而以五六、壬己为枢纽。二中以位戊

己,二始以定乾坤,二终以定离坎,始、中、终之间,以定艮、兑、震、巽。八卦纳甲即出于此理。形法家则以二始、二终为关杀,以二中为

空亡,惟在始、中、终之间方可用。

尤有好事者,依此大加推演,我们来看一下:

作者: 刘志杰 时间: 2007-2-19 23:25 标题: 象数演易后天五脏形体图

陈抟老祖,传图书易,行之于世。先天之时,完成只是在瞬间,后天之时,便是生长壮老已。

老祖显传<河图>,密传<易龙>。

<易龙图>为天地生成气化形体先天图,<河图>是天地生成气化后天图。

…………………………2……7………………………… ………………………(火…长)……………………… ……3……8……………1……6……………4……9…… …(木…生)………(水…藏)………(金…收)… …………………………5……10………………………… ………………………(土…化)………………………… ………………紫极图式(一)易龙图…………

<易龙图>为先天气化形体图。脏体心在上,肝在左,金在右,脾在下,肾在中。以肾水为先天。生气在左,长气在上,化气在下,收气在右

,藏气在中。以藏气为用。先天气,为两神相搏而成,此两神为阴神与阳神,合而成形,此两神在新的个体中,为阴精与阳精。阴精与阳精的

结构图如下:

…………………...…….……7………………………… ………………………(火…长)……………………… ………3……………………1…………………9……… …(木…生)………(水…藏)………(金…收)… ……………………………5……………………………… ………………………(土…化)………………………… ………………紫极图式(二)易龙阳神图

……………………………2……………………………… ………………………(火…长)……………………… ………8…………………6……………………4…… …(木…生)………(水…藏)………(金…收) ……………………………10…………………………5eV! ………………………(土…化)………………………… ………………紫极图式(三)易龙阴神图

在图式(一)中,上下相加之数为24,左右相加亦为24。为阴阳平衡。此为无极之时,极度静止。静极而动,无极而太极,太极动,先天变后

天,水土易位,后天以脾土为用,在图之中央,此时<易龙>变<河图>,先天变后天。

…………………………2……7…………………………| ………………………(火…长)………………………

……3……8……………5……10……………4……9…… …(木…生)………(土…化)…………(金…收)… …………………………1……6………………………… ………………………(水…藏)…………………………

………………紫极图式(四)河图(后天气化之初图)……………

在<河图>之中,上下数相加为16,左右数相加为24,数相差为8,8是木之数,为生,故河图为后天生化之图。因不平衡,则动,动则气化。

在易龙图中先天五脏体之位,亦随着河图气化之行。先天五脏体之位,在河图气化之初,仍是上为火,下为土,左为木,右为金,中为水。

<易龙图>中的气化与形体,位置本是一体,在先天变后天,水土易位之后,气机不平衡,五脏形体之位置随着气化而改变,形成后天人体五

脏的位置。

五脏的位置,随着<河图>的气化,从气化之初至气化之终,终于成形,为后天五脏位置。 <河图>的气化之初,如图式(四)。气化之终,由图式(二)阳神图与图式(三)阴神图,两神相搏而决定,通过运算可以算出最终五脏的

气化位置。

在阳神图与阴神图的两神相搏中,阳神图上为7,阴神图上为2,两神相搏,得为9,故气化之终上为9。阳左为3,阴左为8,相搏为11,得为1,

故气化之终左为1。阳右为9,阴右为4,相搏为13,得为3,故气化之终右为3。阳中为1,阴中为6,相搏得7,故气化之终中为7。阳下为5,阴

下为10,相搏为15,得为5,故气化之终下为5。如下图

……………………………9…………………………… ………………………………………………………… ………1…………………7…………………3……… ………………………………………………………… ……………………………5……………………………… …………………………………………………………

……紫极图式(五)易龙终图(后天气化之终图)

<河图>为后天气化之初图,五脏的形体位置仍是<易龙图>中的位置。在图式(五)中,则为后天气化之终图,五脏由先天形体之气,生化

成后天有形之脏器位置。在图式(五)中,上为9,由图式(四)<河图>中的4、9之气统图式(一)<易龙图>中的右金入于上位,故上为肺

金。左为1,由图式(四)<河图>中的1、6之气统图式(一)<易龙图>中的下土入于左位,故左为脾土。右为3,由图式(四)<河图>中

的3、8之气统图式(一)<易龙图>中的左木入于右位,故右为肝木。中为7,由图式(四)<河图>中的2、7之气统图式(一)<易龙图>中

的上火入于中位,故中为心火。下为5,由图式(四)<河图>中的5、10之气统图式(一)<易龙图>中的中央水入于下位,故下为肾水。

故后天五脏之形体位置如下图

……………………………9…………………………… ………………………(上肺金)……………………… ~

………1…………………7…………………3……… …(左脾土)………(中心火)………(右肝木)… ……………………………5……………………………… ………………………(下肾水)………………………

……紫极图式(六)后天五脏形体图

先天化后天,后天再气化,使五脏形体以生成,而成为人体的生理结构。故<内经>中,所言肝生于左,肺生于右,只是气化而言,不是形体

所在。

再用象数模式进一步推出:

从图式(四)<河图>是气化之始,气化之终到图式(五)<易龙终图>,从气的运行可以看出,1之气从<河图>运动<易龙终图>入于左,

为左旋,故可知气升于左。9之气从<河图>运动<易龙终图>入于上,为右旋,故可知气降于右。左旋为升,右旋为降。气在左侧左旋,为从

下到上,在右侧右旋,仍为从下到上。所谓左升右降,都是从下到上,并不是在左从下到上,在右从上到下。肝生于左而升,形体脏器为土,

土为木之臣。肺生于右而降,形体脏器为木,木为金之臣也。

再继续可看出,3之气从左运动到右,是7之气从上到中,5之气从中到下。此中都有讲法,慢慢自可悟出。

在图式(六)中,五脏最终成形,并安排在应当的位置上。此图,便是人的形体图。内部的1、3、5、7、9,为五大系统,统系周身,为众精相

搏,为人神。

即然为人神,必然又当为下一代两神相搏的神,是子代的亲代。在图式(六)中,继续以3、

8进行生化,以图式(六)与阳数3相乘,得出的结

果,便是图式(二)易龙阳神图。以图式(六)与阴数8相乘,得出的结果,便是图式(三)易龙阴神图。阴阳两神再相搏,又生成一个新的个

体,一个新的<易龙图>。如是如环无端,香火得以承续。

象数模型,是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法,是以数言道的具体表现。由于<内经>古人首先撑握了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以之来比拟天、地、人道

,无住不利。

任何否定<内经>,认为<内经>不是科学,用西医的办法去改造<内经>。都是行不通的。 西医的科技虽然现在可以克隆,但若有一天,能从受精卵中发现能发育成肾的物质,就在受精卵的中心位置上时,中西医才可能一统。但是这

一天有可能永远都不能达到,因为从先天化后天,甚至不需要时间,科技再进步,能达到这一步吗

《易龙图序》析解——陈抟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

方国强

前 言

浙江金华是吾故乡,山川秀丽,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南宋理学大家吕祖谦(伯恭)是其中之佼佼者,与唐仲友、陈亮同为金华学派之

主要人物,且公认为金华学派之祖。吕伯恭奉敕撰辑宋?《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首次将陈希夷先生之《易龙图序》收录其中,斯《序》得以

传世,东莱吕公功不可没也。前贤之用心,吾辈后学当知之、继之、光大之也!

“南宋理学大盛,金华学派〔吕(祖谦)学---笔者注〕与朱(熹)学,陆(九渊)学鼎足而立,各放异彩。对南宋至元、明的学术思想颇

有影响。金华被誉称‘小邹鲁’,实秉于此”(《金华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金华学派(婺学)继承程颐的“天理论”,把“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天地间的东西都有始有终,唯“理常在”、“

天理与乾坤周流而不息”。主张博采众说,“闻不厌博,识不厌精,不博无以为学,不精无以为道”;主张经世致用,“以天下之大义兴天下

之大利”;注重史学研究,以史为鉴,“中国所以不沦丧者,皆史官扶持之功也”。并教人不要以今类古和泥古不化。 金华之“婺学”,其源头为两宋理学,而两宋理学之肇启者可上溯至陈希夷先生,文脉流沥,希夷先生之学术实是“婺学”源头之泉

眼也!

无闻居士按:陈抟,字图南,西蜀普州祟龛(今安岳县龙台镇龙西)人氏(陈抟的《易龙图序》中,序文尾处,题有西蜀祟龛陈抟,

序在《安岳县志》有收录。宋吕祖谦所辑《宋文鉴》收录此序亦作崇龛),自号扶摇子,唐僖宗赐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为“白云先生”

,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又称华山道士,道门称之为陈抟老祖。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六月二十八日,逝于宋太宗端拱二年

(公元989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岁,为道教太华派(老华山派)开山鼻祖。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曰: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

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

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

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

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

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

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

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

’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 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

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陈希夷先生生而异象,饱览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少年颇负诗名。生逢唐末五代乱离之世,曾立“图南”之志,欲解民于水火之中

。他广交士子,结纳天下豪杰,暗中集聚力量。周世宗柴荣突然驾崩,陈抟即把“图南”宿愿付诸行动,他“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 州。中途闻艺祖(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笔者注)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引自《邵氏闻见前录?卷七》)随弃家从游

,不求仕禄,寄情于山水之间。陈抟隐居武当山二十余年(其中有七、八年在浙江天台山修炼武学。天台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地质特点为道家

所青睐,被列为道教第六大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十四和六十福地,乃道教名山,自古以来就为道门所重,其传人张无梦、陈景元、张伯端、白

玉蟾等也曾相继在天台山修炼),后又移居华山四十余年,潜心研究道教秘传之《龙图》,修身养性,服气辟谷,著书立说,启发易图;希夷

先生精研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医学、武学、数学、地学、相学等,精研易理玄机,穷宇宙天地之奥秘,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

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开拓两宋理学之新风,成为两宋学术之肇始人。 陈抟著有《易龙图》、《龙图序》、《正易心法注》、《直解周易》、《指玄篇》、《观空篇》、《心相篇》、《蜇龙法诀》、《胎

息诀》、《人伦风鉴》(《龟鉴》)、《赤松子八诫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陈希夷玄机中萃》、《广慈禅院修瑞像 记》、《太一宫记》、《陈希夷坐功图》以及《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木岩集》、《超苦海诗》、《诗评》等,并传堪舆

之理气派,著《大定宅葬造数经》、《玉尺经》、《河洛理数》、《紫薇斗数》……陈抟著作甚多(其中有部分可能是假托之作,笔者认为,

即便是假托,也是陈抟学术思想的一部分),惜大多已佚失。

“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在《古文甑徵》中作了历史的评价:中华民族文化‘以孔、老子为一’,‘希夷有开来之功’、‘图南不徒为

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武之略。其人之龙耶!方其高卧三峰,而两宋之道德文章已系一身’。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任继愈

先生在《中国道教史》中称赞陈抟‘淹通三教’。”(刘联群《陈抟》) 陈抟研习道教秘传之《龙图》,于五代后周时,著《易龙图》与《易龙图序》,从而使隐传于道教文化宝库中之《龙图》的基本内容公诸于世

,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之图式,后世科学家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为科学之母”,因而才略知《河图》(世人

至今都认为,《河图》即《龙图》,《龙图》即《河图》,殊不知《河图》非《龙图》,《龙图》非《河图》,《河图》乃从《龙图》中演化

而来)之重大作用。《易龙图序》对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以启迪作用,在其自序中说明,对论述之数学基础是“自爰河图洛

书,八卦九畴”。惜陈抟所著之《易龙图》一书已佚失,只留下《易龙图序》一文。由于《易龙图序》文字之简洁,语言之隐晦,即便是清代

易学大家江永,在其《河洛精蕴》中注解《易龙图序》时,就曾写明他解不懂《龙图序》的地方有十五处之多;而与吕祖谦同时期的大儒朱熹

,不知出于何因,对此《序》则持以默然,只将其载之于《周易本义》之前,并告知门人弟子,《宋文鉴》“此书编次,篇篇有意”。《易龙

图》的佚传,从而使《龙图》之图式已无从知之矣。 《尚书?顾命》篇中记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曰 :“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与《周易?系辞上》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

是周成王留下的八宝之一,“河图”之名也广大,“河图”之名也久远。自从陈抟著《易龙图》与《易龙图序》,世人始知“河图”之外另有

“龙图”(“龙图”之名在其《正易心法注》中亦有论及)!“龙图”隐于“河图”之名下年代久远,假如陈抟无语,“龙图”之名实则将永

藏于道教之内而无传于世也!

虽然陈抟所著之《易龙图》一书已经佚失,所幸史书文籍存有《易龙图序》与陈抟其他的著作语录,以及见过《易龙图》全书的元代

临川道士雷思齐所著的《易图变通》,和陈抟传人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的著作传世,还有陈抟所书“开张天挽马,起义人中龙”之华山石

刻,为破解《易龙图序》留下蛛丝马迹,为推测复原《易龙图》留下一丝曙光。 笔者因得双溪阿莲紫花居士之《武医数术流源纲目摘要》、《岳家拳源流》与《昆仑一元指图经扼要》等书,对道教传奇人物陈抟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但由于其传世的著作寥寥无几,有些著作仅留只言片语且散见于其它的书籍中,要深入研究则难矣。笔者因此收集有关书籍资料,上

互联网查阅有关论文专辑,寻找希夷先生生平事迹与遗文语录。笔者以为,只有从解析《易龙图序》作为切入口,才能比较全面、也比较客观

地反映出陈抟的学术思想。陈抟集天文地理、道德文章于一身,融合儒释道三家之学,著书立说,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

进步。陈抟之学,种放得之传于穆修,穆修传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顥---笔者注)学于周敦颐,而复自成一系。后之承其的绪者,为婺学

(金华)永嘉二派,变为史学及事功之途。”(南怀瑾选集第五卷《禅海蠡测?北宋理学之崛起》)今人刘联群在《陈抟》一文中曰:“陈抟集

政治、哲学、道学、社会科学、书法、医学、棋艺于一生,不愧为道家学派一个天才、全才”之评语,是对陈希夷先生一生的中肯评价。

笔者以解析《龙图序》与复原《易龙图》为干线,以文史传说资料为依据,全书分为十九章,各自成篇又相互关联,比较系统地阐述

陈希夷先生生平事迹与学术思想。

笔者不才而无知,笔者自信而“狂妄”,今以解析《龙图序》,推测复原《易龙图》,破解《龙图》千古之谜团为目标,力图恢复《

龙图》“易道”之主干,使圣贤陈希夷先生之学术思想得以发扬光大,为中华易学走下神坛,走向世界而作抛砖引玉之举,祈得易学前辈与方

家之批评、赐教与斧正。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撰于无闻书斋

二00六年十月七日17时20分毕

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

探其旨,所以知之也。况夫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其次序矣。故自一至于盈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且若龙图便合,则

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

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

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 。

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

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

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

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途。今略述其梗概焉。

第一章、《易龙图序》析解

一、缘起:

史载古传之易有三: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而其易之图式,至唐末宋初才由陈抟传于世,形成图解(图书)

易学之潮流,风风雨雨迄今。

陈抟之《龙图序》是解析《易龙图》[1]之文字说明,而《易龙图》则是以图解易之书,惜已隐传于世(宋代道士雷思齐曾见是图,出于某种原

因也未将其图流传于世)。

二、存疑:

由于陈抟之《易龙图》一书的佚失,导致《易龙图》图式成为千古之谜。今传世之易图,大致分为:先天图,中天图,后天图三图式

;更有河图、洛书,无极图,先天太极图等,都与陈抟有关。

陈抟师承何门,在其作《易龙图》之前是否已有《龙图》之图?是否另外存有易之元始图?《龙图》为己之所悟?还是何人所传?因

陈抟未说,已不得而之矣。“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八卦图,是否就是陈抟所书《易龙图》之八卦图?隐传之《龙图》能否重现于 世?

三、源头:

据雷思齐之说[2],陈抟之《易龙图》一书中有图二十一幅,其中“龙图离合变通图”为本图。然而既注明为离合变通图,则可理解为

此图还不是原始龙图,只不过是陈抟在用图解析“易《龙图》”之图时,自己悟而得出的一幅“龙图离合变通图”。是一幅解析《龙图》之“

离合变通”之图,而不是原始易龙图,也就更有可能不是伏羲所画,仲尼所默之(原始)八卦图。

“易《龙图》”之图究竟为何物(估计即是《龙图序》中“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之“原始易图”——八卦图)?“龙图”

究竟为何式样?因陈抟之隐传,自宋迄今千余年,历朝历代之易学者,试图解破其中之奥秘,恢复龙图之原始,然而由于《龙图序》文字之简

洁,语言之隐晦,致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赵宋至今,试图破解《龙图》谜案之人无图而释图,据《序》而复图,于是乎重蹈“得之毫厘

,失之千里”之复辙,以笔者之陋见,至今未见一图能切中《龙图序》所述“龙图”之要点。

四、推测:

陈抟著《易龙图》之目的,是为了研究弄懂一张神秘之图,这张图的内容是有关中华文明之起始,是中华文学、哲学、易学、道学、

医学、武学、数术等诸学之源头。如该图没有文字说明,那么,陈抟在研究中势必走以图解图之途径才是最有效的,而《龙图序》则为其研究

过程之文字记录;在其完成《易龙图》的研究之后,对《龙图序》进行删减修改,隐蔽其意后传世。

假设该神秘之图名之“原(元)始易龙图”(笔者名之),陈抟在解读该图的过程中画下了二十一幅图,其中最关键的一幅称之为“

龙图离合变通图”,是一幅原(元)始易龙图之离合变通之图,是陈抟在画出二十幅图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一幅“原(元)始易龙图”之变

异图,而不是原(元)始易龙图。原(元)始易龙图究竟是何图式?这是自宋至今千余年来学易者孜孜以求,试图破解之目标。

五、分析:

陈抟所著之《易龙图》以及许多书籍,在他仙去以后就一同佚失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按常理推之,他有许多传人,《易

龙图》等书籍在他身后的几十年或上百年间是不会佚失的,但在他亲传或再传乃至几传弟子的著述中却始终没有再现。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是

陈抟不愿意把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并留下遗言,门下弟子门人也不得将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这也致使其同道挚友不好把他的研究成果

公布于世,从而造成雷思齐在《易图变通》中的欲说不说、闪烁其词,最终也未把他所见之《易龙图》图式公开。

“原(元)始易龙图”到底是何图式?是何原因导致陈抟在研究明白以后,把他的研究记录《易龙图》、及其研究成果隐匿(或销毁 )起来?是否就是笔者以上所推测的“这一张图的内容是有关中华文明之起始,是中华文学、哲学、易学、道学、医学、武学、数术等诸学之

源头”,其价值弥足珍贵,而且这张图之作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可造福于人,也可祸害于人,陈抟认为还是不与公开为上。因此,《易龙图》

等解释“原(元)始易龙图”之书籍随同陈抟老祖的归仙而佚失于世,而把已故设谜团之《龙图序》传出,公诸于世。

六、解析:

陈抟之《易龙图》虽已佚失,所幸存有《龙图序》和见过《易龙图》全书的元代临川道士雷思齐所著的《易图变通》,以及陈抟传人

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的著作传世,还有陈抟所书“开张天挽马,起义人中龙”之华山石刻,为破解《龙图易》留下蛛丝马迹。

(一)、“原(元)始易龙图”图式假设之一: 1、《龙图序》原文:“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 解析:

据王大有先生之《宇宙全息自律?总序》:“大约发生在距今一万五千年左右的中华大地,至迟在七、八千年前,中华先民……开创了东方文明

(也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中国---笔者加]世代相传的河图洛书、易经、太极图等宇宙本体模式的文化解读,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这一中华

文明的奠基文明,中华祖先称为‘昆仑陆吾开明氏’所传的昆仑文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是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七、八千年前之中

华昆仑文明时代,是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之代,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了解、诠释天地之道,掌握天地变化规律),以图作字之代,中华先

祖伏羲氏继承燧人氏之太古文明,以(木)炭作画,用(草)绳结图,创作元始太极八卦图——“元始易龙图”。 据此推测,“元始易龙图”是由图形符号、曲直线条所组成,是识天纪地、像天形地、经天纬地之图式。由于炭画与绳图不能久存,因此,在

未进入棉帛应用之代,该图式只能在泥石表面和口传之中流传,而且,由于该图是中华太古文明之结晶,不是羲皇之传人与亲信也无从得见,

亦即此图是在少数人中隐秘流传,更何况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浩劫,造成中华太古文化传承之断层,所以至今未有考古发现,也不见于传世之

古籍。

陈抟似有奇遇,得此万古之秘图——“元始易龙图”,也难怪他如此宝贵,就连他的研究记录《易龙图》,至其仙去后也不肯公开于世了。 2、《龙图序》原文:“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 解析:

“今存已合之序尚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元始易龙图”是伏羲所留下的图式,图中的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为何会是

这样的?这样排列的依据是什么?是依据天地之数吗?是依据天之数吗还是地之数呢?难道是依据《易经》所说的大衍之数等等这些未合之数 吗?

“然则何以知之?答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那么,“元始易龙图”中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之理由从

哪里去求证呢?答案是明确的,是从孔子再三陈述的九个卦象中去求证,只要弄懂孔子为什么要列出这九个卦的道理,也就知道了“元始易龙

图”中,为何有这样的图形符号数量和组合以及排列序位的理由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6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