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6-05 05: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李秀娟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1)

摘 要:网络舆情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政府机关对网络舆情日益重视,但大多仅是阶段性数据统计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而网络舆情的自由发展极易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本文通过挖掘网络舆情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联系,得出信息公开程度是影响网络舆情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

8月下旬以来,随着“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名人被抓,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拉开序幕,从行动上开了一个清理网络丑陋的好头,进一步加大了对网络造谣、传谣的打击力度并促使相关司法解释尽快出台。“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伙同“意见领袖”,制造一个以某人或某事为中心的事件,组织人手在网络上发帖、评论,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不良情绪大肆炒作,短时间内营造出一个网络热点,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如此庞大的网民基础上制造网络热点极易由网络舆情转化为网络舆论,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把政府机关推到被动的局面。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科学管控研究也就尤为重要。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国家管理者制定和推行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工作措施,以及影响民众利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等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网络舆情主要指使用网络者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当互联网迅速发展并成为人们比较开放的政治意愿的表达方式时,舆情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力变得非常大。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舆情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向舆论的更快、更多和更复杂转变,进而扩大了

1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

它的影响力。

当某一突发事件发生并引起网络舆论时,社会各级组织和人群都很关心,主动参与到信息和意见的交流中。特别是当事件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时人们的参与意识更强,公众会非常积极的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和立场。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网络舆情的搜集、整理可实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和互动。网民在通过网络途径参与社会热点的沟通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采取某一价值观并通过网络言论表达出来,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晴雨表,网络舆情的变化反应了公众对党和政府进行各项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态度和意见。因为网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隐匿性、自主性,因此网络成为对社会热点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反应最敏感迅速的传播媒介,通过网络舆情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影响也更广泛。一旦现实社会中有突发性事件发生,就马上会在网络上迅速得以反映,政府机关的网络舆情检测部门对这一问题抢先整理预测,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就能解决问题化解危机。因此,网络舆情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和各级社会组织的关注,但网络的隐匿性和宽泛性也使得网络舆情的监测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很多,归纳来说基本都包含某一群体利益或权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该群体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群体聚集方式来表达诉求。笔者仅从舆情角度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认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一定数量的人们在一定的舆情空间内,受某些中介性社会事项影响或刺激,为实现其利益诉求,采取集会、游行等方式,与党政权力机关形成对立或对抗关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和社会公私财物遭破坏以及人身伤害的事件”2。常规舆情状态表现为主客体在利益方面的“和谐”,主客体之间的矛盾由相关的制度、法规等公共行政部门予以协调解决。但在特定的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一种非常态社会现象并不是随意发生的,它植根于现实社会背景中,反映某一特定群体的民众受到具体的社会事项刺激而对国家管理者表示其不满甚至反对,是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诉求方面显现的 “非和谐”,是舆情状况的非常态势。

在网络社会中群体性突发事件借助网络的推动,既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性又有网络群体的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网民群众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实现某一目的,利用互联网大规模地传播某一方面的信息,制造舆论发泄不满,甚至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员组织,并在现实社会中非正常聚2 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5

集,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利用舆论和群体优势给党和政府机关施加压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初期,广大网民并不知道事件背后真实的情况,事件发生后被上传至网络,在网络环境中曝光并被网民到处转发传播,借助网络平台与公众的情绪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形成作为主体的公众的意见取向和政治态度,从而使局部事件酝酿成全社会关注的舆情热点,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使事件真相和社会根源暴露在公众面前。因此,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网络舆情的产生大都基于现实社会的热点刺激。纵观近几年在网络上引发大讨论的热点事件,大多数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话题,例如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拉大、城管等政府不作为等民生问题。当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知情人将其吸引人眼球的信息发布于网络空间,使其在巨大的网民规模中迅速传播。由于网络传播的隐匿性,网民们往往不加甄别甚至添加上自己的不良情绪大肆转发。网民的参与热情加上猎奇心理,使其在关注热点事件的同时,常扮演义愤填膺的评论者参与网络事件的讨论,并不断地转发到其他的网络平台,促使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流言的迅速传播就会使官方言论发声无力,民众就会变得越来越激愤,陷入到群体极化情绪中。

随着知情范围的扩大,网民对事件的关注持续不断,小范围的讨论变成了大范围的评价和争辩,事件的真相逐渐清晰,意见领袖们开始活跃并自主的发挥“把关人”的作用,他们按照某种利益导向,为网络追随者设定议程,引导网民的意见和态度,使网民的观点相对集中,最后成为一种主导意见,形成网络舆情。舆情一旦形成,传统媒体也会关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使得舆情热点事件由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社会。传统媒体的权威报道加上网络媒体最新信息的实时更新,将热点话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偶然的突发事件升级为公共事件。数量众多的网民与现实社会的公众交叉聚合,在意见领袖的召唤下,形成了具有一定共同价值观的组织,参与到突发事件发展中来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

在当前社会时期,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用,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愈发的强大,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首先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秦火火”曾经叫嚣过“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所以信息公开的程度是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在网络社会中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信息公开。

参考文献

【1】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 46-50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

【3】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5 基金项目:2013年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与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DXQ19)” 作者简介:李秀娟(1981.9-?),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英才学院,硕士,讲师。 快递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龙奥大厦宣传部 联系人:王崇超 电话:156660101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6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