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镇优秀课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2 20: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8.舍不得这棵树

九龙镇中心小学 执教:李红菊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梧桐树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初步了解先总后分述的构段方式,进行总分结构的片断写作指导。 难 点:

体会2——6自然段,每段每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领悟“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的意思。 突破方法:

抓住重点句细读,品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离不开的朋友,它是谁呢?教师画出一棵树,这是什么?(一棵树)有一位作家要搬家了,他最舍不得的就是门前的这棵树。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谁来试试读出作者舍不得的这种感情?)当爸爸妈妈要远行时,当你心爱的东西不见了,我们都会——“舍不得!”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舍不得的心情,齐读一遍。

3、师小结过渡:这到底是棵什么样的树,会让作者舍不得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新授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

2、汇报交流,“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这是一棵普通的树

①你从哪里看出它很普通?师板书:普通

②学生根据课内容回答。文中连用三个“没有”来突出梧桐树的普通,指导读这个排比句。

③师小结:这棵树不但外形普通,而且名字也很普通。 ④齐读这一自然段。

这是一棵鸟树

①“为什么说它是一棵鸟树?”(指名学生回答)

②“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当你听着美妙的音乐,心里有什么感觉?”(学生想像自己平时听音乐的情景,谈出自己听到音乐的美好感受,体会这棵树带给作者的快乐生活。)

③这棵树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所以作者会“舍不得这棵树”,离开的时候,他对梧桐树说:(出示句子)“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但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已经活在我的心里了。”

④抓住重点词“常常、活”等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舍不得。

这是一棵花树

①“为什么说它是一棵花树?”学生汇报。

②教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一段,边听边展开想象。) ③(指名学生回答)“谁来说说你刚才都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花;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黄绿色的花。“你还闻到了什么?”我还闻到了花香。“花香吗?你从课文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花很香?抓住重点词“灌满”

“染香”(指名学生谈体会),指导有感情朗读。(把这淡淡的清香也引进我们

的教室里吧!)

④老师也被这清香陶醉了,每天都能闻到这香味,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呀,这幸

福是谁为我们奉献的?(梧桐树)这么美,这么香的梧桐树,我们真是——“舍不得”!

你想对它说“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但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已经活在我的心里了。”指名一到三位学生读出自己的舍不得。

这是一棵果树

①“为什么说它是一棵果树?”指名回答。

②果子好吃吗?(好吃!)“什么滋味?”(香甜香甜的)这么香甜的果子,大家吃得乐乐呵呵。这让我们带着笑容,甜甜地读一读课文吧!

③分组比赛读。

④出示句子,梧桐树真的会“捧”出果子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拟人句)除了运用拟人句,还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句,把果子比做了小汤匙儿)。这么香甜的果子,是谁奉献给我们的?(梧桐树)就要与它分开了,难道你会舍得它吗?让我们一起对它说“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但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已经活在我的心里了。”

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①理解“灵性”(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字词学生查找字典。)

②说说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夏天……;冬天……)这是一棵多么通人性的树呀,它懂得我们的心,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它就奉献什么。炎热的夏天我们需要凉爽,它就为我们撑开绿色的大伞;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温暖,它就为我们抖落树叶,为我们奉献阳光。让我们带着感谢的心齐读一遍。

③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梧桐树就像亲人一样甚至可以说像妈妈一样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你们会舍得它吗?(男女分读)“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但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已经活在我的心里了。”

3、这些年来,我从没给梧桐浇过水,从没给梧桐施过肥,但它给我们的,却是那么好,那么多,我想对他说。(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感悟梧桐树“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1、老师也想对它说:“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你们觉得老师是真的想成为一棵树吗?我是想成为一棵什么样的树?(一棵像梧桐树一样不

求回报,默默奉献的树。)为什么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呢?(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奉献到哪里。)

2、同学们,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找,都有哪些人也是像梧桐树这样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父母、老师、清洁工、边防战士、警察、护士、邮递员……)

3、师小结: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人,我们才能幸福,健康地成长,祖国才会这样繁荣昌盛。让我们真诚地对他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体会总分结构。

1、这么美的文章,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画出每段的第一句话,想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指名回答)师小结:每段的第一句都有总写这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用几句话来具体描写,这就是部分结构。(结合一个自然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总起句,什么是分述句;体会什么是总分结构。)

2、范文引路。下面我们也来运用这种方法来说一段话。

出示小黑板: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小草___________,桃花__________,柳树________________,小燕子_______________。

指名说,师生齐说。

3、同桌练习说。“同学们说得很不错,下面就请每位同学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内容,用总分的方式,说一段话给你的同桌听。”

五、结束语。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运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之中去,相信你们也能像作家们一样写出优美、感人的好文章!

20、小丑的眼泪

执教:两市镇一完小 贺娟红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小丑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丑为盲姑娘演出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二、教学重点 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精彩的VCR,请看(出示课件)

2、同学们,“小丑”是开心快乐的代名词,他的出现总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笑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奥地利作家约·马·齐默尔为我们讲述的一个关于小丑的故事。

3、请同学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打开书我们一起从书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读词语,积累词汇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是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

鞠躬 哧哧地笑 滑稽 面面相觑 畏缩 气喘吁吁 蹲下 呆滞不变

a、这个“吁”字还有一个读音我们一定要记牢了

b、能给“畏缩”找个近义词吗?“呆滞不变”是什么样的表情?(你们真是善于思考好孩子)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记两遍。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呢?(板书:小丑 盲姑娘) 4、同学们,通过读书,你们弄明白了哪些问题呢? 三、学文悟情 A、第一次表演

1、小丑为什么流泪呢?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请一个同学读文章的1—3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小丑演技的句子

出示句子:这小丑根本不说话,他用不着说话就妙趣横生。他在孩子们面前表演着哑剧,一会儿装小猪,一会儿装鳄鱼,一会儿装跳舞的熊,滑稽极了。

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读,齐读(注意排比句的读法指导)

还找到了哪些体现他演技精湛的?(开心又怎么会有泪水呢?)

2、在这欢笑的人群中,一个穿着节日盛装的小姑娘引起了小丑的注意,是什么原因呢?(板书:不笑)小丑的表演职责是给人们带来快乐,面对这样一个始终不笑的小女孩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引读8-11段

没错,小丑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地站了很久,像要做出重大决定似的,鞠了一个躬,说道?小姑娘激动地问?小丑又肯定地说?小姑娘高兴得拍着双手喊?

4、为什么说小丑做的是重大决定?(板书:重大决定)这是一位怎样的小丑?

5、分角色读4—11段

带上你的体会我们再来读4--11自然段,男同学读小丑的话,女同学读盲姑娘的话,注意只读双引号中的句子。准备好了吗?

B.第二次表演

1、当夜大雪纷飞,第二天下午6点钟,小丑来了吗?又是如何为盲姑娘实施他的重大决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

提示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的19—29自然段,圈出小姑娘神情变化的词句。

(2)同桌交流: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情绪变化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小丑是怎样让盲姑娘看表演的呢?(指名答)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看这个“蹲”字,它是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同学们,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蹲字,从这个字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3、他的精心表演下,小姑娘有了哪一系列情绪变化。 生汇报:

a、“呆滞不变”说明什么?

b、盲姑娘“呆滞不变”小丑怎么办?

c、为什么说是“最困难的表演”(板书:最困难的表演) d 、面对困难一点也不畏缩的小丑让盲姑娘有着怎样的情绪变化?

4、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情绪变化的? 5、小丑用困难的表演史盲姑娘从不笑到欢笑(板书---欢笑),从盲姑娘的情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们合作来读读这段话.一大组读描写小丑的句子,二大组读描写盲姑娘的句子。注意读出小丑表演的艰辛,和盲姑娘的情绪变化。

7、矛盾句谈看法(课件出示句子)

在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课文中还有一处这样看似矛盾的句子,你找到了吗?

8、在这个句子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感叹号能换成句号吗?为什么?

9:(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小丑只是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职业,可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个伟大的小丑呢?(板书伟大)

10、小姑娘笑得那么欢,小丑的目的达到了,本应高兴才对,为什么小丑却哭了呢?同学们,现在你们的疑问都解开了吗?

11 、课文写到小丑哭了就戛然而止,但故事肯定没有终止。沉浸在快乐中的小姑娘发现小丑哭了时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四)写法指导

<<小丑的眼泪>>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抓住了小丑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突出小丑的伟大,这种写法就叫做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同时作者也通过盲姑娘的情绪变化,从侧面来突出了小丑的伟大,这就叫做侧面衬托(板书侧面衬托),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恰当运用这种以人衬人的写法,让写作对象更形象。

(五)拓展延伸

1、 抓住盲姑娘情绪变化的词语把《小丑的眼泪》复述给家长听,并和家长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也是一位盲人,他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曾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今天老师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3、同学们,一句温暖、激励的话,一串及时的动作,一份持之以恒的关注,都是一些细小平凡的事,可就是这点滴滴的细小平凡成就了一个人的伟大,让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拿出自己的耐心,去帮助别人,一起做伟大的平凡人!(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课文。)

板书: 20 小丑的眼泪 重大决定

小丑 伟大 (正面描写) 最困难的表演

盲姑娘 不笑----欢笑 (侧面衬托

22只要翻过那座山

邵东县灵官殿镇中心小学 程美春

主要内容:课文表面写一位少年寻找大海的经历,实际展现的是一个步入人生的少年面对并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艰辛。 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重 点:理解文章内容,明确课文主旨。

难 点: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 法:引导点拨法。 学 法:朗读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海鸥、羽毛、少年、大海图片,羽毛实物;

搜集 励志名言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题导入

1、孩子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跟老师一起去看大海吧!(大海课件)大海给你什么印象?是的,大海真美!文中的少年也想去看美丽的大海。少年怎样才能看见大海呢?(贴示: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画山)

2、请齐读课题——22 只要翻过那座山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少年翻过那座山了吗?他是怎样翻过的呢?) 二、初读感知,归纳提纲

1、请打开书93页,“不动笔墨不读书”,拿上笔,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用心阅读的孩子一定还能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哦!(学生自读质疑,圈点批注。)

2、聪明的,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如:少年翻过了那座山。)你还要提什么问题呢?请先在小组内交流你发现的问题,

然后在班上汇报要提的问题。(评价,如:a 你的提问很有价值!b 你真会动脑筋!c 你抓住了文中的句子,问得实在!)

3、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成提问提纲,请读提问提纲(课件出示提问提纲):

①少年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战胜的?

②课文三次出现“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每次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③少年能看到大海吗? 三、品读理解,合作探究

1、自读:请同学们以提问提纲为导引,自由读文中有关句段,并在旁边简单标记你的感受,开始!

2、交流:你愿意和组内同学交流你解决的问题或感受吗?请开始交流!

3、汇报:同学们交流得可真热烈!少年遇到了什么困难?(课件:环境的困难和自我的困难)。哪些语句描写了少年遇到的环境困难

呢?(课件) 1)少年遇到的困难

a、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这样的环境下少年 的表现怎样?他为什么愿吃这些苦?祖母的摇篮曲成

了少年寻找大海的信念,他对看见大海充满希望。)

A、环境的困难 b、前方仍是波浪一样上下起伏,望不到边的山峦。少年的心情怎样?失望 山峦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望不到边,它在少年眼里,还是什么?(对,“山峦”象征着困难,困难像“山”一样矗立在少年面前,让他失望。)这时,少年是怎样做的呢?“再一次聚积起力量”,你感受到了什么?(少年在坚持,他是坚强的。)困难仅只如此了吗?

c、这条山道的前方,依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小结:“山峦”是少年遇到的困难,你在学习、生活中遇

到过这样的“大山”吗?(计算结果老不对,计算题是“山”;实验老失败;小制作不成功;写作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好素材,作文是“山”??)呵呵,孩子们挺珍惜这个“倒苦水\的机会嘛!请记住:“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黄。”

过渡:除了环境的困难,少年还经历了哪些自我的困难呢?(课件 )

a、还是算了吧!(你感受到什么?少年动摇了。)

B、自我的困难 b、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痛苦地想。

自己如此艰辛地沿着山道爬上爬下,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往前走,再翻几座山,难道真的能走到海边吗?这

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 c、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⑴这段写了什么?(少年的想法,即心理活动,也叫独白。)这段独白表达了少年怎样的心情?(痛苦、失望、动摇??)是啊,这么复杂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个词来形容?(百感交集)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大家各自读读试试看!(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后感受。(学生:①哇,这段心理描写多么传神!②这段写少年的心理活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痛苦、矛盾、失望而又不甘就此罢休的少年站在我面前!)多么准确而生动的评价!孩子们真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是把你们刚才真实而精彩的读后感受写下来,也是心理描写的好片段呢!有兴趣的不妨课后练练笔哦!

少年还碰到了什么困难?(疲劳)

过渡:少年碰到这么多的困难,(课件汇总所有“困难”)他能战胜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少年在为战胜困难而努力?请在组内迅速交流相关语句及感受,开始! 2)少年战胜困难:

A、这里有海鸥,无疑是离大海很近了。(少年看到了什么?贴海鸥图 想到了什么?(课件)“这里离大海很近了!”)此时,大海就是少年的理想。

B、虽说仅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间便在少年心中化做巨大的腾飞的翅膀。

这句话在文中的第18自然段,就请齐读这段,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羽毛?(像蝴蝶、似雪花的羽毛;让少年重燃希望的|给少年勇气的|使少年心中产生巨大动力的羽毛??)接住这片羽毛,(示羽毛)少年有了怎样的行动?

C、少年再一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我们也感同身受下,一起朗读一起吟诵吧!师生齐演少年捧羽毛吟诵场面:“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D、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课件:海鸥使少年看到了希望,羽毛给少年带来了动力,少年继续坚持寻找大海。)

3)回顾课文,(课件)“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小组讨论,开始! 谁来汇报? ①第一次是少年翻山的原因。 ②第二次是少年鼓励自己的动力。 ③第三次是少年坚定了信念。

师生对答强调:少年翻山的原因是——“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鼓励自己的动力是——“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坚定的信念是——“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的信念越来越坚定,我们朗读的语速要越来越快,音量越来越大,愿意再读一遍吗?(师生再对答一次。)

小结:是的,“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文中出现三次,表明少年一次又一次聚积力量,去战胜翻山途中的困难;它是反复手法在文中的妙用,突出了文章中心,这篇散文也因此含义隽永,形散而神聚!

4)少年能看见大海吗?(能!少年的理想实现了!)请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课件)你想对少年说些什么呢?(我想对少年说:“只要你坚定信念,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看见大海,实现人生理想!”)

5)少年看见了大海,理想终于实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少年会就此满足了么?试想想以后的人生他会怎样去做?(激励学生不满现状,提升主题。) 四、再读想象,拓展升华

1、孩子们,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悟最深,赶快读读吧!(配乐自读)

2、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实现它?(名言或职业等。) 3、多么上进的孩子!老师要把“励志锦囊"送给你们,一起来收阅吧!(课件展示“励志锦囊"里的话:①有志者事竟成。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④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⑤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总感千难万难。 )

4、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励志名言做成座右铭吗?“心动不如行动”,拿出纸笔,快快写下你的座右铭吧!(学生制作座右铭)请各自大声而虔诚地念上一遍,开始!

5、结束语:孩子们信念坚定,底气十足,太棒了!老师祝愿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坚持到底,战胜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课后作业(二选一)

1、假期邀上家人去爬一座山,记下自己的感受。

2、至少选用象征、独白、反复写作方法中的一种,围绕“我的梦想”练笔。

板书设计:

22 只要翻过那座山 希望 失望 坚持 动摇 坚持 只要翻过那座山 就能看见大海 (战胜困难) (实现理想) 信念海鸥图

24精彩的大象表演

邵东县两市镇 杨刘芳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部分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激发对大象的喜爱之情,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第3—5自然段,体会大象表演的精彩。

难点:学习课文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一导入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谁来读课题。我发现你把精彩读得特别重,为什么?(因为大象的表演很精彩)大象的表演的确很精彩,课文中写了哪些精彩的表演呢?请孩子们打开书本94页。快速扫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

谁来说,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跳舞?? 踢足球 拔 河 过 人

课文重点写了哪些节目呢?(学生答,老师指板书)这些节目哪个节目作者写得最详细呢?对,让我们先来欣赏大象过人表演吧!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孩子们带着这些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开始。CAI出示自学提示

A用——标出这段的中心句,圈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B想想课文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句写具体的?并和同桌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C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中心句是哪一句?关键词呢?(CAI出示第五自然段,画中心句关

键词变红)板书:提心吊胆。课文是怎么围绕提心吊胆把大象过人表演这个节目写具体的?

3请看CAI图。你看到了什么?(大象从人的身上跨过去)看到这一幕,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害怕,恐怖,担心,可怕极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课文中又是怎么样写的呢?CAI出示第五自然段,请默读课文。

1一齐回答,中心句,关键词,师板书,提心吊胆。课文是如何围绕提心吊胆来写大象的过人表演的?

2学生自由汇报:理解“一米”体会当时的大象过人表演的危险。理解“凝神屏息”

3“惊心动魄的那一刻”指的是哪一个刻?学生找出句子,老师指导学生理解。 4训练朗读。

3真好,大象踢足球确实让人提心吊胆,这一段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的,先总写大象过人表演让人提心吊胆,再围绕提心吊胆来分写大象如何过人表演的观众的反应的。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象过人表演让人提心吊胆,大象踢足球又是如何呢?让我们用自学第五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比一比谁学得又快又好! 1指名说这段中心句()关键词是()板书最有趣。课文是怎样围绕

最有趣把大象踢足球写具体的?

2学生汇报,交流。抓住动词“钩”“绕”“放”“拨”进行朗读训练。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大象踢足球最有趣,大象的过人表演让人提心吊胆,人和大象的拔河比赛如何呢?请一齐回答,中心句,关键词,师板书,提心吊胆。课文是如何围绕激动人心来写大象的拔河比赛的? 2学生汇报后训练朗读。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3、4、5自然段都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分别写出了大象踢足球的最有趣,拔河比赛的激动人心,大象过人表演的担心吊胆,这三个自然段写得很详细,板详,而大象另外的节目如何呢?请一个孩子读第二自然段,一齐说,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关键词是,板名不虚传。大象这么多节目课文只写了一个自然段,作者把这些节目写得比较?板书略。对了,课文有详有略地写出了大象精彩的表演,我们看了这场精彩的表演,有什么感受?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得好极了。这真是令人欢乐开怀的美妙享受呀。板欢乐开怀美妙享受这篇课文也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的,在我们今后的习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七小练笔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定一个中心句,再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本文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泉声、月光是阿炳音乐创作的背景,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则是他音乐中的主旋律。面对生活的困苦,阿炳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音乐支撑他度过苦难的一生,而苦难人生又酿出了人间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

课文中有不少优美词句值得学生品味和积累。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在表达上最具特色——把音乐的语言转化为文学的语言。因此,在教学时把略读课文作为了精读课文来处理。

教学目标

1. 读准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

2. 默读课文,根据时间线索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一首曲子。

2. 关注第五自然段的表达特色——把音乐的语言转化为文学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过程预设

(课前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简介阿炳,导入新课 1.走近阿炳

今天,我们要走近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位民间音乐家,

一位盲人音乐家。他就是我们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阿炳。他一生共创作了270多首民间乐曲,而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二胡曲就代表了他的最高创作水平,叫做《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 2.揭题,读题

今天我们要读的文章就与它同名,来,读题。 (二)读文解题,初步感知

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又是一首怎样的乐曲?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1.优美的风景

(1)品四字词,赏二泉之秀美 ①提问:

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请结合书中相关的语句读读,找出关键词,谈谈体会。

②重点交流:枝木葱茏、碧草如茵、涓涓清泉

③小结:人们常说好山有好水,在风景秀丽的惠山就有这样一股涓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品四字词,赏月光之柔美 重点交流:“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 ①月光如银,月光有什么特点? ②月光如水,月光有什么特点? (感悟月光的皎洁、清澈、柔和) (3)读四字词,悟景色之优美

那置身于这样的月色之中,心情如何?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语气轻柔,读出美感)。

(4)小结,过渡:二泉映月的确是一道优美的风景。阿炳就是在这里创作了一首二胡曲,并以二泉映月来命名,这是一首怎样的乐曲?

2.不朽的乐曲 齐读结尾,质疑:

这首乐曲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经典?让我们再次走入

课文,去看看《二泉映月》的创作历程。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抓住与时间相关的词句,快读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集体交流。 相机了解:师父就是阿炳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就和其他的小道士一样把师父叫做父亲。

二、走近阿炳,感悟坎坷

(一)感受苦难人生

1.同样是中秋之夜,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泉水还是那个泉水,为什么阿炳听到的声音却截然不同?我们看看许多年过去了,阿炳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2.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关键词。 3.围绕关键词重点交流:

师父离世:阿炳幼年丧母,21岁父亲去世,身边唯一的亲人永远离开了人世,留给他的是什么?

双目失明:双目失明意味着什么?

操琴卖艺:读这几个字只需要一秒钟,可是你能想象这几个字背后是怎样的生活吗?

苦不堪言:这样的生活,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苦不堪言。 4.积累语言: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痛苦不堪、历尽坎坷、饱经风霜………

(二)读懂精神支柱

1.那又是什么支撑他度过苦难人生? 2.交流点拨

爱音乐,爱清泉,爱月光,谁排在最前面?这意味着什么?

3.点拨提升

在茫茫黑夜,阿炳拉起了心爱的胡琴,他仿佛看到了——

在孤独寂寞时,阿炳又拉起了心爱的胡琴,他仿佛感觉到——

(音乐给了他光明,音乐让他不再孤独。) (三)两次听泉对比 1.引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阿炳心境。

许多年前,他听到的是流水淙淙,而许多年后他却听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泉水变了吗?那是因为——

三、感受琴声,读懂心声

(一)读懂旋律,读出变化 1.默读思考:

作者如何用文字来描绘琴声旋律?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词语。

2.交流汇报 “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升腾激昂” 3.品词,指导朗读

我们读的时候,要把旋律的变化读出来。 4.品句,感受比喻的巧妙

(1)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用山泉来比喻琴声有什么好处? (化无形为有形)。

(2)引读——随着心头的万千思绪,音乐一浪一浪地推入高潮,那柔美而坚韧的旋律,时而低回婉转,时而升腾激昂。

(3)引读——后来二泉池畔,只有那如泣如诉的琴声在夜空回响……

(二)读懂心声,读出韵律

1.从委婉连绵的琴声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2.从升腾激昂的旋律中,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所以说琴声就是心声。

3.师生合作,配乐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从琴声中读出心声,从旋律中读出韵律。

四、总结全文,感悟不朽

(一)不朽的含义

刚才我们读到的是二泉映月,透过这首乐曲,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热爱音乐,顽强不屈,向往光明)

这就是乐曲所包含的深刻意义,也是人们称它为不朽经典的原因。

(二)不朽的魅力

在今天这篇课文中,我们赏到的是二泉映月的优美风景,我们听到的是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为什么会拉出如泣如诉的琴声?那是因为阿炳经历了一段苦难人生。音乐支撑他度过苦难的一生,而苦难人生又酿出了人间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

同学们,现在你们还小。等你们长大了,再来听听这首乐曲,或许他会给你一些新的人生启示,这才是不朽乐曲的永恒魅力!

板书设计

二 泉 映 月

↙ ↘

(景)----苦难人生---→(曲)

(邵东县创新学校 邓紫星)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魏家桥镇中心小学 姜露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节。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难点: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聆听一首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2、教师用低沉的声音配乐介绍阿炳的身世。 3、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听、悲伤、苦难、抗争??) 5、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二泉映月》呢?请把书打开,自己读课文思考。

二、以词带文,了解大意

1、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看看都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

明月高悬 月光如银 月光如水 双目失明 历经坎坷 苦不堪言 委婉连绵 低回婉转 如泣如诉 2、指名读。

3、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第一排是写月亮的,第二排是写阿炳坎坷的身世,第三排写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这些词语。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来学习课文。

请大家拿出笔,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听”的句子。

2、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课文第2节有许多带有听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3、指名读。

4、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师傅又是怎么说的? 5、重点理解“奇妙”?“奇妙是什么意思?” 小阿炳长大了,他又听到了什么?

6、指名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他听到了什么?一起回答。

7、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你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

8、他为什么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难道师傅说错了吗?我们再回过头来到第三自然段找找关键词。

9、你找出了什么关键词(双目失明)。

10、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阿炳双目失明后的感受。 11、阿炳看不见了,他看不见什么? 12、所以,他似乎听到了??(指名朗读)

13、你们看到过卖艺的人吗?展开自己的想象,阿炳卖艺时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 情景一: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的? 情景二: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的? 情景三:

一天,阿炳病了,烧到40度,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的?

14、播放《二泉映月》,导语激情,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闭上眼睛去想象阿炳卖艺的情景。

15、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他又来到二泉边,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引读: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6、指导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7、阿炳为什么只能把自己的情怀倾诉给月夜? (课文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18、循环播放《二泉映月》,指导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缓缓流淌”、“时而??时而??” 19、指名朗读描写琴声的句子,当琴声委婉连绵时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20、学生评价。

21、跟着二胡曲轻轻哼读。 22、师示范读。 23、学生背读。

24、学生畅谈:阿炳靠什么来创作如此伟大的作品?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1、出示小泽征尔在指挥《二泉映月》后说的一句话: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2、提问: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3、此时此刻,我们该怎么去听《二泉映月》呢 4、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首《二泉映月》。

5、在音乐中结尾:苦难本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悲伤、哭泣痛苦,但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一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勇敢地苦难吧面对!

五、板书设计:

听: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泉映月 听:没有(奇妙)

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黑田铺乡金玉亭小学 黄素芬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理解乌鸦上当的经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出示狐狸图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 生:认识,狐狸 师:(出示乌鸦图案)她呢?认识吗? 生:乌鸦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只小动物身上的有趣的故事。 (板书:《狐狸和乌鸦》) 二、 新授

(一)学习1、2自然段

师:先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通过看和听你知道了什们?

(课件出示1、2自然段,边看边听朗读) 生汇报交流:

生甲:我体会到乌鸦真幸运,找到了一块肉,她很高兴。

师:你是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我从“幸运”“欢喜”体会到的。 师:那你能读出乌鸦此时的心情吗? (生读)

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们还体会到什么? 生乙:我体会到狐狸很饿。 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从“头晕眼花”“远远地”“迫不及待”这些词体会到的。 师: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头晕眼花”“迫不及待”吗? (生做表情)

师:那你能读出狐狸此时的心情吗?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饿的经历吗?饿了的时候,最想的是什么? 生:食物

师:是呀,狐狸这时非常饿,他也想吃东西,所以就发生了接下来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师:请大家打开书P19,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边出课件,边说)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6自然段,看狐狸说了几次话,用横线画出来,每次乌鸦都有什们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 交流:

1、 师:狐狸说了几次话? 生:3次

师:谁来读读狐狸第一次说的话?(课件出示:第一次)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啊! 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课件出示朗读录音:亲爱的乌鸦,您好啊!) (板书:您好啊)

师:这是狐狸在和乌鸦打招呼,同学们请看,老师把哪几个字用红笔写的? 生:亲爱的,您

师:大家想想,狐狸对乌鸦说话为什么用“亲爱的”“您”?你们对那些人说话会用这两个词?

生:对亲人、好朋友用“亲爱的”,对长辈用“您”表示对他的尊敬。 师:乌鸦不是狐狸的长辈,和他也不是好朋友,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生:讨好乌鸦 师:说的真棒!(课件出示:和乌鸦套近乎,讨好乌鸦)你能读出狐狸此时的心情吗?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师:乌鸦这时有什么反应呢?谁找到了? 生:乌鸦不做声。

(板书:不做声。课件出示:乌鸦:不做声) 师:乌鸦为什么不做声?猜猜看她在想什么?

生:她想和狐狸打招呼,但想到自己嘴里有一块肉,怕开口肉会掉,就不做

声了。

师:接着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什么呢?谁来读读狐狸第二次说的话?(课件出示:第二次)

(指名读,边读边板书:孩子好吗?)

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课件出示朗读录音: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 好吗?)

谁再来读读,看看你能读懂点什么? (指名读)

生:这是狐狸在关心乌鸦的孩子。(课件出示:关心乌鸦的孩子)

师:你们能读出狐狸此时的心情吗? (齐读)

师:这次乌鸦有什么反应?谁来读读? 生: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课件出示: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

(师板书:看了一眼,还是不做声。)

师:这次乌鸦虽然还是不做声,但她之前有个小动作,谁找到了? 生:乌鸦看了狐狸一眼。

师: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说明什么? 生:说明乌鸦有点动心了

师:为什么狐狸关心乌鸦的孩子会让乌鸦动心呢? 生: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师:乌鸦虽然动心了,但还是不做声,你们猜猜乌鸦此时是怎么想的? 生:乌鸦想说话,但想到自己嘴里有肉,说话肉就会掉,就忍住没说了。 师:那狐狸第三次有对乌鸦说了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三次)谁来读读? (指名读:啊,亲爱的乌鸦,我觉得您真美!您的羽毛像缎子一样 闪闪发光,森林里没有哪只鸟比您更漂亮!我听说,您的歌喉美妙动听,只是,我从没听您唱过。多想听到您的歌声啊,您唱几句吧!)

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边听边思考:狐狸这次在干嘛?

(课件出示朗读录音:啊,亲爱的乌鸦,我觉得您真美!您的羽毛像缎子一样 闪闪发光,森林里没有哪只鸟比您更漂亮!我听说,您的歌喉美妙动听,只是,我从没听您唱过。多想听到您的歌声啊,您唱几句吧!) 生:赞美乌鸦

师:赞美乌鸦哪些方面?

生:赞美她真美,嗓子好(板书:真美 嗓子好) 师:也就是说乌鸦的什么话? 生:说好话。(课件出示:说好话)

师:谁能读出这种语气?谁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

师:乌鸦前两次都没做声,这次听了狐狸的好话后,有什么反应? 生:非常得意。(课件出示:乌鸦:非常得意。师板书:非常得意) 师:那乌鸦真有狐狸说的那么好吗?我们来看看,来听听。 (课件出示:乌鸦和麻雀对比图,听乌鸦的叫声)

师:乌鸦的叫声好听吗?和麻雀相比乌鸦的羽毛漂亮吗?

生:乌鸦的叫声不好听,羽毛也不漂亮

师:乌鸦非常得意,就张嘴唱起来,结果怎样?(出课件) 生:肉掉了。

师:猜猜这时乌鸦是怎么想的?

生:从来没人这么夸过我,我可得在狐狸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三)学习7自然段

师:肉掉了,被谁拿走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 生:狐狸叼住肉块,飞快地跑了。

师:从狐狸叼住肉,飞快地跑了这两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生:狐狸前面所作的一切都是他故意设计的,就是想让乌鸦开口,骗乌鸦嘴里的肉,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四)小结

师:那你能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吗? 生:狡猾的狐狸。(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师:狐狸要骗乌鸦的肉,也要乌鸦上当呀,想想乌鸦是怎么上当的? 生:听了狐狸的好话,就上了狐狸的当。 师:这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这是一只爱听好话的乌鸦(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爱听好话的乌鸦) (五)课件出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狐狸对乌鸦说了( )次话,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乌鸦喜欢 ( ),所以上了狐狸的当,嘴里的肉掉下来被( )。 (六)总结全文

师: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狐狸和乌鸦说点什么吗?

生:狐狸,你太狡猾,太不道德了,再饿也不能骗人呀,这是不对的?? 乌鸦,你也太没有自知之明了,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也不开动脑筋想想,要知道,爱听好话,是很容易上当的?? (师板书:爱听好话,容易上当)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寓意齐读2遍。

三、 争当小演员(课件出示:争当小演员)

同学们,学了课文,想不想来演一演狐狸和乌鸦呢?先同桌试着边读边演,等一下要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演。(方法:其它同学读课文,演员做动作,遇到语言由演员自己说出来。) 四、 拓展训练 我会编故事:

老乌鸦把自己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了小乌鸦,希望小乌鸦能吸取教训。 小乌鸦长大了。有一天,它也找到了一块肉,叼了回来。小狐狸看见了,又想骗下这块肉,它能得逞吗?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狐狸图案) 和 (乌鸦图案) 您好啊! 不做声

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不做声 真美 嗓子好 非常得意 唱 (爱听好话 容易上当)

学三年级下册《蚁球漂流》教学设计

主讲教师:王丽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以及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4、学生提问:蚁球是什么?蚁球为什么要漂流?又会怎样漂流?? 师:学贵于疑,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相信你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整体感知,略读课文

1、阅读提示:人们在洪水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问题:“发现了一个蚁球”。

老师追问:“蚁球是什么?”

学生找到书中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1) 板书圆圈,问:“蚁球上的蚂蚁多不多?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蚁球爱上的蚂蚁很多,从“黑乎乎、密匝匝”中可以看出来。

(2) 师在圆圈中表示密匝匝。问:你还知道那些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成千上万、不计其数、数以万计??)

问:蚂蚁为什么要抱成一团,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课件出示第一段

同学们用“-----”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洪水很凶很急。

问: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洪水很凶很急?(生:这句话把洪水比作猛兽,从“像猛兽、撕”中看出洪水很凶很急。) 你也能说这样的比喻句吗?

师:想亲眼看看像猛兽一样的洪水吗? 1、观看“洪水台风”视频

师:看了洪水台风,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很害怕,很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出洪水的凶、猛、急

师:洪水来势如此迅猛,人们站在堤岸上避险,弱小的蚂蚁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学生快速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洪水来时,一窝蚂蚁迅速抱成一团随着波浪漂流。) 蚁球在洪水中是怎样漂流的呢?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蚁球漂流的句子反复读。 问:蚁球漂流的场面如何?理解“惊心动魄”

问: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惊心动魄?

2、课件出示第七段,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讲解重点句子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老师一边画波浪,一边解释峰和波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蚂蚁们处境很危险)

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启发:蚂蚁们正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更惊险的还在后头——

(学生读“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蚂蚁成片地死去)

老师激情引导:面对生死劫难,小蚂蚁们是怎么做的? 3、课件出示: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蚂蚁吧,伸出一双手,十个手指紧紧相扣,闭上眼,把自己想象成十只小蚂蚁。

问:小蚂蚁们,你会松手吗?(不会)

为什么?(一松手,就会被洪水冲走,还会害了同伴)

师:坚持这个动作,在老师的提示下反复朗读“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老师启发:傍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一窝蚂蚁怎么办?读——

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狂,浪越来越高,此时蚂蚁们怎么办?读——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早已筋疲力尽的小蚂蚁们实在坚持不住了,可

他们仍然怎样?读——

问:紧紧抱在一起的蚂蚁们会相互说些什么?

问: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老师随机板书。(如团结拼博、英勇无畏??)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那种团结勇敢的精神。 师:让我们为这群勇敢团结的蚂蚁们加加油吧!

( 四 )、学习第八自然段

经历生死劫难的蚁球终于靠岸了,它们会争先恐后地爬上堤岸吗? 学生自由朗读第八段,(不会,一窝蚂蚁迅速而秩序井然地冲上堤岸)

课件出示这句话。问:这句话中的“冲”能否改成“爬”?(不能,“冲”体现蚂蚁上岸的速度很快。)

在冲的过程中却能做到秩序井然,从中可以看出,这群蚂蚁们有什么品质? (纪律严明)

问:是否靠岸的蚂蚁们都能得救呢?

师问:你想对最底层的蚂蚁们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英勇牺牲的小蚂蚁身边。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最底层的蚂蚁有种怎样的精神令你如此感动? 老师随机板书:纪律严明、无私奉献

让我们带着对最底层英勇牺牲的勇士们无限地崇敬之情,大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四、 升华感悟

小蚂蚁们面对灾难如此团结,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1、课件展示“抗震救灾”视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心手相连,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因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2、跟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3、动作演示团结就是力量。

五、板书设计:

25、蚁球漂流

一只小小的蚂蚁

峰 生 一群坚强团结的蚂蚁

柔弱 纪律严明 可怜 谷 死 无私奉献 ??

团结就是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61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