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 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0-05 1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君主论》读后感

廖权英 社科1213 3120101017

在文明史的课本上看到马基雅维利的那句话:君主须具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好奇这是怎样的人,可以在文艺复兴时期带着这样的思想,于是翻开了《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因《君主论》而恶名昭彰,他变成玩弄权术、邪恶、狡诈、阴险等的代名词。但17世纪,弗兰西斯·培根赞赏马基雅维利的敏锐洞察力:“我们必须感谢马基雅维利和那一类的作家,他们毫不掩饰地宣称和描绘人们在怎样做,而不是人们应该怎样做。”他的洞见使“人应当怎样”和“人实际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分开,宣告存在于理想中的“完美”制度和受限于种种现状的“现实”制度完全是两码事。他的种种观点都带有时代的影子,书中举的例子和人物我并不是很了解,但他直面现实让我很是触动。

他说,人性本恶,“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善者,是伪装者,是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时,他们是整个儿属于你的。当需要还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这种需要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其实这句话我们现在读来并不陌生,多少人告诫:朋友在你危难时是会背弃你的,身边的猪朋狗友是不值得信任的。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这个话题是没有明确定论的,但现实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人性本恶,至少在表面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因人的本性就是先利己再利他。看完这本书,我知道国家和个人是不一样的,而君即国家,君主的种种做法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任性。个人可以一直相信人性本善,可以任性地只和所谓真正的朋友来往,可以厌恶各种社交场合上的虚情假意,

因而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醉,可以一直坚持内心的道义,即使付出惨重的代价也要维护承诺,可以不顾一切地放弃一切或者守护什么。君主和国家却不一样,他认为君主必须能够做到“如果可能的话,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话,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每一个君主都是一定希望被人认为仁慈而不是 被人认为是残酷的,可是他必须提防不要滥用这些仁慈。为了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的残忍比起那些做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的过分仁慈其实仁慈得多了”。看完《君主论》,就想起自己的大一,想起自己曾经的迷茫,或许现在自己找到了答案。

刚上大学时,对象牙塔有种种憧憬和理想,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告诉自己绝不翘课,上课会认真听,要收获自己的感悟,每周都会锻炼和阅读,每天都会早起,按时作息。开始照着这样做了,但却越来越迷茫。大学的水课,即使很认真的强迫自己听下去,也只是在虚度一个又一个的45分钟,没有收获,但又不愿翘课,这样便违背了心中的坚持。论文要求写读书报告,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认真地读过那本书,只是在交的前一天,熬夜地在网上复制粘贴,而我总是坚持认真地读完要求的书,自己在草稿纸上写完几千字,再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到电脑上。刚进来时只有行政班,班上的人只是知道名字罢了,不甚熟悉,平时上课又是流动的,所以有一段时间觉得大学是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在一起的只有亲密的舍友。社团、班级都有很多的联谊活动,只是参加的越多,就越感觉和任何人都不熟。常常在路上和别人打招呼,只一声简单的Hi,便不再理会,因为我们的交情也就到此而已。上课、宿舍、饭堂、、、、、一直觉得很迷茫,开始任性地不参加集体活动,不理会那些只叫得出名字的人,上课开始干别的事。后来才明白大学,应有自己的抉择,应有所舍弃。水课可以毫不留情地翘掉,因为用机会成本来算,

我用翘掉的时间可以干更多有收获的事,有的课要很用心的听,有的课只需要在考试前努力一下。关于朋友,是自己太关注“应该”的理想状态,而现实是,每个人身边的朋友都有特定的角色,有的会在危难中给予援手,有的只限于平时玩闹,有的只可以寒暄,有的值得一直思念、、、、、我们都存在于别人的周围,就像君主存在于强大的国家、弱小的国家、敌对的国家、友好的国家等等之中,所以君主要学会狮子和狐狸的本领,保卫他的国家和臣民。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运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双管齐下。这个观点的确有很大的争议,但谁可以否认我们常常在现实中妥协和背弃自己的坚持?不过君主和个人毕竟不一样,国家是君主必需背负的包袱,相比之下我们只有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我们不应变得狡诈,变成见风使舵的小人,但应该在生活中更聪明的存在。翘课或不翘课,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的,而不是为了遵守冷硬的制度而虚耗自己的青春。同样的,明明知道眼前是个小人却仍然要陪着笑脸,这样的自己不是小人,只是向现实妥协了。想起明朝的两位大臣,同样痛恨专权的严嵩的杨继盛和徐阶。杨继盛有对正义的热血追求,所以他怀着一腔正气和严嵩死劾,即使知道没有后台背景和势力的自己几乎没有胜算。在严嵩位高权重时,杨继盛自然只能在现实中牺牲。徐阶一直在严嵩面前温顺地积攒自己的实力,在不断地讨好严嵩中发现敌人的破绽,二十多年后才实现自己的正义。想来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交锋,杨继盛“应该”怎样便怎样做了,徐阶是“现实”怎样便怎样了。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我便是这样解读的:个人可以在现实中妥协,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个人可以选择成为杨继盛或者徐阶,但君主只能成为徐阶,因为君主有国家和臣民,他的目的永远重于手段。马基雅维利里是坚定不移的现实主义者,他敢于如实地描写政治现实。有的人鄙夷圆滑,宣称自己的

真诚,或许他们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或许他们真的在坚持理想主义。我曾经以为自己不会说粗口也不会对人说谎,听到他人口中的粗话总是鄙夷其人和皱眉头。但现实中有太多的粗口和谎言,或许我还是不会说粗口,但我能接受它出自别人之口,能接受他人迟到编造的借口。敢于面对自己置身的现实,面对周身的阴险、狡诈、欺骗和权术,马基雅维利至少给我们做了示范,告诉我们直面现实的勇气。

马基雅维利痛恨雇佣军和援军,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就会不会稳固。“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和声誉了”。”雇佣军都是无益的,并且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以这种雇佣军队作为基础来确保他的国家,那么他既不会稳固亦不会安全,因为这些雇佣军队是不团结的怀有野心的,毫无纪律、不讲忠义的,在朋友当中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表现怯懦“。而援军失败你就失败,援军胜利你就会被操纵甚至消灭。现实,这样的危害其实一直在上演,在告诫我们: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想起早前的一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文佳佳在美国刚开始完全依赖老钟的物质支持,她可以无所顾忌地逛街,住高级酒店,但老钟入狱时,她只能拿着那张“无所不能”的卡在酒店前台无可奈何,没有了老钟,其实她好像什么也不能干。但最后,她终于离开了老钟,离开了依赖,自食其力地养育她的孩子和她自己的生活。雇佣军和援军是我们生活的种种依赖,以为有了他们自己就可以自由翱翔,但这样的自己只是带线的风筝,只需一阵强风,我们的世界就坍塌了。国家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由自己的公民组成的军队才会有很高的爱国热忱,愿意为民族利益而战,会有无所畏惧的气概。个人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能力、成就、声誉等,自己才会成为生活的主人。记得社团的一次活动,自己负责宣传

品的制作,但平时没有认真地学习应有的技术,依赖着其他人的能力。那一次我突然找不到人帮忙,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才突然发现在某些时候只有自己是可以依靠的。打开网上的教程一步步地学,最后自己独立地完成工作,我自己的“军队”终于建立了。1344年,英格兰爱德华三世“赖账”,使得很多佛罗伦萨银行家破产;黑死病横扫整个城邦,人口减少了近一半;1378年,城邦发生起义,撼动了政治制度。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的灾难,还是天灾人祸,佛罗伦萨都挺了过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马基雅维利坚信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君主要有实力,而君主要加强自己的权势,就必需依靠军事力量,依靠由自己的公民组成的军队。个人要经历的灾难并不会比一个国家承受的少,生活中会有死亡、失败、分离等等,我们自己可以依靠的的基石又是什么呢?无论马基雅维利说的君主要有自己的权势和实力引起怎样的争议,他还是告诉我们现实的真相:个人生活的基石是自己拥有的能力、荣誉、成就等。宁可靠自己失败,也不要靠别人取胜。

马基雅维利的墓碑上,只有一句“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多余”,我也不必再对他做过多的评论。合上书本,记得他直面现实的勇气。后人读《君主论》,应明白此书的背景和目的,明白书和作者都是属于历史的,现代的眼光即使再客观也不免有偏见和误差,所以不妨只关注《君主论》在现代的意义,只关注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拘泥于他过激的言论。翻过《君主论》,才会明白我们也应在生活中成为狮子和狐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