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更新时间:2024-04-14 20: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 编制依据

3.1 《管理制度汇编》 3.2 《管理手册》

3.3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项目经理

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技术负责人

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项目部各管理人员

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更新、控制。

5. 管理要求

5.1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项目部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内容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 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 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 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 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2 环境因素识别

5.2.1 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a. 汗水排放; b. 废气排放; c. 噪音排放; d. 固体废弃物排放; e. 资源、能源消耗; f. 有毒有害物品和化学品; g. 土地污染以及相关方。 5.2.2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项目部生活、办公、施工生产、产品实现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噪音、固体废弃物和为产品实现而使用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品、消耗资源能源给项目部活动区及周边区域范围造成的环境影响;

b. 项目部产品实现所需的原材料、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c. 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所伴随的潜在的重要环境影响;

d.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和现场现有的环境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2.3 识别形态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三种形态。

5.2.4 环境因素识别的实施

a.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应做到:识别应充分,即环境因素无遗漏;评价应合理,即评价结果中重要环境因素无遗漏。环境因素识别应按照本项目部产品实现过程流程为主线,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办公、服务等活动所涉及的场所各区域均应全面进行识别。

b.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并报送项目部技术质量部。

c. 技术质量部每年对机关办公区及附近可施加影响的相关区域进行一次环境因素识别,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d. 技术质量部每年在各项目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环

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e. 当项目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5.2.5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a. 一人交谈(员工、相关方);

b. 查看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储存、保管、使用过程,车辆、机械、设备、库房、加工棚、电气割焊场地、办公、施工、生活区等);

c. 调阅资料(以往事故、事件处理的报告、记录、相关方投诉记录、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技术交底、施工记录、工艺实施、施工日志、噪声、污水排放检查记录、以往能源消耗情况等)。

5.3 环境因素评价

5.3.1 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包括: a. 环境影响的范围;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或可恢复性; d. 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 e. 资源消耗程度; f. 相关方关注程度; 5.3.2 环境因素评价的时机

a. 项目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 工程项目开工之前;

c.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相关方等要求下。 5.3.3 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因子量化打分法、调查表法、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法、现场检测法、水平对比法、专家直接判断法等。对环境因素的评价建议采用“复合评价法”,即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专家直接判断法与多因子量化打分法相结合,且先直接判断后打分。

5.3.4 环境因素评价 a. 专家直接判断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1)法规不允许的排放物的排放,如废电池、旧灯管等;

2)环境影响的规模较大,如建筑垃圾等; 3)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如打桩噪声等; 4)社区强烈关注的排放,如夜间施工噪声等;

5)能源与资源中万元产值消耗量最大,如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或采取措施最容易控制见效的能源资源,如水、电的水源等。

b. 多历子量化打分法

即对环境因素各因子赋予不同分值,依据各因子之值及其总和判定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

对污染物排放打分可按表1进行,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量化打分可按表2进行。

表1 污染物排放的评价

评价因素 等级描述 场界内 a. 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 周围社区 超区社区 偶尔发生 c. 环境影响发生的频率 间断发生 持续发生 轻微 e. 环境影响的社会关注 一般 严重 3 5 3 5 1 3 5 1 d. 法律法规许可符合性 一般 不允许 3 5 得分 1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一般 严重 无要求 3 5 1 评价因素 等级描述 轻微 得分 1 表2 能源、资源消耗评价 评价因素 等级描述 小 f. 万元产值消耗量 中 大 得分 1 3 5 g. 要节约程度 评价因素 等级描述 难节约 一般 容易 得分 1 3 5 c. 重要环境因素多因子打分法判断准则: 1)对污染物排放的打分:a或c或d=5/或a+b+c+d+e≥16时,应确定为重

要环境因素;

2)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量化打分:f或g=5或f+g≥7时,应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3.5 环境因素评价的结果

a. 项目部应根据评价结果,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及时报送技术质量部。

b. 技术质量部根据项目部产品、活动和服务范围,识别环境因素,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3.6 项目部技术质量部、项目部应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风险控制方式的策划,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或应遵循的运行程序准则,或应急准备与响应。并按《环境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等的有关要求进行控制。

5.4 环境因素的更新

当工程生产工艺、材料或施工阶段发生重大变化时,技术质量部、项目部应及时组织人员重新识别、评价环境因素,更新《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环境因素重新识别、评价: a.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 项目部活动、产品、服务范围发生较大变化时; c. 项目部管理方针有变化时; d. 相关方有严重抱怨时。

5.6 监视和测量

项目部技术质量部应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进行监视和测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