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GIS复习

更新时间:2024-06-21 16: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姓名: 学号:

第一章绪论

地理 信息 ?有关事物的地理位置和 空间关系及其属性的标识别 ?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 ?一种逼近真理的,尽可能 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 破题 科学

第二章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基础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 的科学基础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基础 地理地图测绘GIS学学科定位: 学 学 信息科学 系统科学 学科地位: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

第三章GIS相关学科知识

一、概述

系统论与系统科学

二、系统论与系统科学

(一)系统的基本概念

1、定义:

系统是又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与环境的关系:

1)系统不能脱离环境存在。 2)环境对系统由塑造作用。 3)系统对环境有反作用。

(二)系统的分类

1、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2、按系统规模及复杂程度:

1)渺观系统、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宇宙观系统、胀观系统 2)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3)简单系统、复杂系统

3、按系统运动状态:

1)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2)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 3)线形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4)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5)确定系统和非确定系统

4、其他(略)

(三)系统科学概述

1、概念

系统科学是一系统思想为中心的一类新型科学群,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老三论)耗散结构论、系统论、突变论(新三论)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传播技术、管理控制技术等许多学科在内的一大类综合性科学。

二、信息论与信息科学

(一)信息

1、定义

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2、传递模型

信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信宿

(二)信息论概述

1、概念

信息论也称通信数学理论,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与处理的科学。

2、研究方面

1)狭义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等问题。

2)一般信息论。主要研究通信的一般理论,即主要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

包括信号与噪音理论、信号过滤等。

3)广义信息论。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一般信息论和狭义信息论,而且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等的信息问题。

三、地理认知与地理思维

(一)知觉概述

知觉知觉的含义知觉特性(详见下图)形状知觉知觉类型大小知觉物体大小=网象大小??距离错觉的种类错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反应。错觉的理论(详见下图)形状知觉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知觉能力,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可识别文字等。

1、错觉的理论

错觉的理论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眼动理论

2、知觉特性

知觉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把某一对象或一些对象从背景中选出来。把零散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知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像保持不变。

3、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种类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认知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4、地理信息认知过程

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

????????

(二)记忆

记忆概述定义过程分类外界刺激感觉记忆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提取。(信息加工观点)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规律

(三)面向地图认知的地图表达与分析

1、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的三个阶段landmark knowledgeroute knowledgesurvey knowledge

2、心象地图

*定义:

是关于驻留在记忆中实体世界与空间的特征的表达。(关于认知环境的空间概念)

*从认知角度,对心想空间现象的表达要考虑:

(1)数据本身的特性——本体论。 (2)认识主体的特性——认识论。

3、空间认知结果的可视化表达

1)Schematic Map(路网构架图)

适宜于空间网络的认知表达,贴切地体现了心象地图。

2)面域拓扑图

基于面积大小的属性信息表达,将语义数值通过面积大小表达。(note:认知的可视化、语义地理信息)

*三种面域拓扑: (1)非连续的 (2)连续的

(3)Dorling(基于简单几何形状)

3)Cyber Map(赛伯地图)

对虚拟空间的认知表达,对赛博空间里存在的事物、发生的现象与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服务于虚拟空间的导航与分析,强调虚拟空间的拓扑信息的认知与导航。

关注链接、在线/离线、节点关联等拓扑信息、拓扑表达图。

在综合概括方面,三种图形可视化技术实施了高度的综合化见,保持拓扑正确的情况下,高度抽象化简。 地图 符号可视化 直观性 地图综合 一览性 注意:在谈到可量算性时,我们用“数学法则”而不是地图投影

4、面向空间认知的地图分析

通用

的数

学模

面向 空间 位置

地学现多元统计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智能计算 神经元网络Agent 遗传算法 粗集 优化技术 模拟退火 爬山技术 空间数据挖掘 计量地理 地图分析 象与过程的 地学各分支专业化的分析、计算(地质统计、Krig插值计算)

1)地图分析、空间分析与地理分析

地图分析 空间分析 地理分析 基于图形的符号化基于空间位置的分与地理学原理、规思维分析。强调感析,与几何学结合则结合紧密,面向性思维,关注“形紧密,依赖于几何地学机理、现象、状”、“横式”、“结操作(多边形拓扑特征、分布规律的构”。 关系、缓冲区、多解释、挖掘。 经“空间分析”构人的主观因素有一边形布尔运算)。 定的影响,收认知是地理分析的基础件组合定量化处理心理学原则控制。 构件。 面向空间认知。 后,要引入定型化不关注图形符号化分析。 的感性思维。 缺乏感性思维

2)面向空间认知的地图分析过程

逻辑模型 数学模型的选择、几何模型的设计、参量量化、数据综合处理 概念模型 认知过程分析、识别因子、相互作用分析 数据加工处理实现、结果分析、认知实验 物理模型

5、总结

1)、空间认知是定型的、非确定性的过程、关注拓扑结构、需要特殊的图形形式来表达或模拟。

2)、三种可视化技术、具有高度抽象化、定性表达、不确定性的特征,是一空间认知心象地图的模拟。

3)、面向空间认知的地图分析需要考虑认知主体在感知、辨析、识别、推理不同思维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原则。是一股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四、拓展知识

语义GIS: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GIS数据共享,需要从语义学的角度深刻理解地理信息的传输机机理。从本质上讲GIS共享的数据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其所传达的空间地理信息。 新三论与老三论:

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系统论、突变论

五、总结感悟

“交叉才能出成果”,学科交叉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闭门造车”。要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地理思维、学会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要把自己的发现不当发现”抓住灵感,争取做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点的思考同时进行。

第四章地理信息技术体系

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地球技术“3S“技术一、 全球定位系统

(一) 概述

1、概念:

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基本原理:

用户同时向已知其位置的三个导航卫星分别进行距离测量。(三个卫星数据就可以定位,实时观测至少四颗卫星)

3、组成:

1)空间部分:GPS星座、GPS星座参数、GPS卫星信号 2)监控部分:主控站、注入站、监控站 3)用户部分:即GPS接收机

4、现有的GPS系统:

中国的“北斗”、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美国的GPS。

(二) 作用、功能及特点

1、作用:

快速定位。

2、功能:

定位、导航、跟踪、绘图、定时。

3、特点:

1)全天候、不受天气影响。 2)全球覆盖。

3)二维测速达厘米,精度高。 4)快速省时高效。 5)应用广泛多功能。

6)可移动定位。

(三) 应用领域

军事、旅游考察、精准农业、交通、监控等。

二、 遥感技术 (一) 概述

1、 概念

利用各种运载装备,通过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电磁波信息,经过处理以识别目标物的技术。

2、 基本原理

地物在不断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不同的电磁波不同,遥感就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装置,探测地标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提取信息、识别物体。

3、 组成

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接收和处理系统、遥感应用系统等。 遥感平台?传感器?传输与接受?图像处理运用

4、 遥感类型

1) 按遥感平台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2) 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多波段遥感 3) 其它分类

(二) 作用及特点

1、 作用

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获取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根据电磁波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应用的技术。

2、 特点

1) 获取信息的范围大。 2)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 3) 获取信息内容丰富。

4) 获取信息是不受自然和政治因素影响。

(三)遥感影像

1、遥感影像分类

遥感影像黑白影像彩色影像真彩色影像假彩色影像

2、遥感影像的像元

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一个像元所表示的地面实际尺寸,就是空间分辨率。像元越小,遥感影像分辨率越高。

(四)遥感应用

资源普查、精准农业、环境与灾害监测等。

三、 地理信息技术

(一) 地理信息(Geographic

Information,GI):

1、概念

关于空间地理位置和分布有关的所有信息。

2、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通过地理坐标系统识别,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2)多维结构:通过属性码,在二维空间基础上建立空间位置与地理专题之间的联系,实现多维结构反映多专题信息。

3)时序特征:通过实践参照限时间序列划分地理信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二)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

1、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能够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物理外壳:计算机硬件 操作对象:空间数据 技术优势:空间分析能力

2、组成:

1)GIS组成概述:

2)GIS组成:

GIS组成硬件软件(详见下图)空间数据管理人员单机模式局域网模式广域网模式栅格数据矢量数据

*GIS软件组成:

GIS基础软件基本功能软件标准软件图形、数据库等系统软件系统库操作系统GIS软件用户界面应用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等系统调用、设备运行网络等

3、GIS工作流程:

制图与输出 图形与属性数据编辑 空间查询与分析 空间数据输入与转换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信息输入 基础构架 数据编辑 数据结构 客观世界 数据质量 数据存储 元数据 可视化表达 (地图、三维视图、GIS成果 多媒体等)

4、GIS功能实现:

数据库管理 (维护) 空间分析(查询) 文件图表 数据获取 原始数据 数据编辑 投影变换 结构化数据 空间查询 空间分析 交互展示 存储检索 数据输出 5、GIS应用领域:

空间数据库 区域和城乡规划、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评估、作战指挥、

交通运输、宏观决策、商业金融、通讯邮电、日常生活等各领域。

6、GIS发展趋势:

1)应用层面:由高端到低端。

2)信息传输层面:由有线(单机、网络)到无线。 3)技术层面:“3S”技术融合、时空GIS、智能GIS。 4)综合层面:数字地球(Google Earth、E都市)。

7、GIS发展的新需求:

1)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LBS+GIS 2)影像?图形?影像?场景

3)视角:俯视?侧视,室内?室外,地表?地下,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4)表达:模型表达?虚拟表达 5)认知:抽象?现实

6)发展语义GIS(物联网时代实时动态监控要求)

8、地理信息的再认识:

(1)大数据时代的“4V”特征:

数量(Volume):数据量规模大。 种类(Variety):多维异构。

速度(Velocity):静、动、流数据。创建和移动速度快。 价值(Value):价值密度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才有意义。

(2)现行界定地理信息的内涵:

语义描述、空间定位、几何形态、演化过程、要素关系、属性特

征(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社会、经济、心里等属性特征)

(3)关于“GIS”的几个概念阐述:

1)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分析、表达、传输、分发的各类技术。

2)地理信息技术:用于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分析、表达、传输、分发的各类技术。

3)地理信息产业: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设计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的集合体(它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4)GIS技术的新发展

1)地理时空的几何代数统一表达

传统时空表达?将时间嵌入四维时空,将运动表达成Versor方法?离散时空表达,连续时空表达?连续与离散的整合 几何代数运算与分析 地理对象/现象表达 几何代数统一表达 空间定位 几何结构 要素关系 演化过程 属性特征 语义表达 多重向量 2)几何代数空间可视化,基本几何空间表达

多源数据 数据解析器 CAV数据 解析结果 几何点几何线 几何面 点MV 空间转换 点表 线MV 空间转换 线表 面MV 空间转换 体MV 空间转换 面表 体表 几何体

(5)时空分异数据结构

时空分异数据结构 空间分异: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 分布及分布规律

地理的描述 演化过程: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及变化特征 作用机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距离:度量距离(区域距离)、 非度量距离(斜方差距离)、拓扑距离

数学的描述 距离的作用:反距离权函数、 半变异函数、核函数 空间模式测度:异常值检测、 G函数、F函数 机器的求解 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粒子群

(6)全球矢量、影像、地形实时绘制与网络地图绘制

*问题:

1) 矢量CIS运行效率低下。

2) 现有空间关系算法的完备性和可实现性上明显不足。 3) 不同维度算法统一性差,结构发杂,运行效率低。 4) 总体上对分布式并行计算和云计算的支撑能力不够。

*要求:

需要直接支撑并行,多为统一和高效数据处理、传输与显示的新方法。

*瓦片方法:

瓦片方法提升了地理信息共享的效率和范围,也称为目前共享应用的主流支撑技术。

*瓦片方法存在的问题:

1)由瓦片带来的GIS专业分析的局限。 2)由瓦片带来的专题制图的局限。 3)功能共享和开发高端GIS应用的局限。

*GIS加速器:

1)客户端和屏幕参数的获取。 ????

2)屏幕信息量计算(屏幕容量,对象遮挡)。 ????

3)视觉无损的要素化简(空间关系保持)。 ????

4)增量计算(无控制信息)。 ???? 5)增量传输。 ???? 6)增量插入。

*缺乏有效的时空表达与人机交互方法:

1)实时动态目标与三位静态地理场景缺少有效的融合技术。 2)现有的GIS还很少有像虚拟现实技术那样的真三维显示和人机交换。

3)现有的GIS还很少采用虚拟现实融合技术进行场景展示和实时交互。

需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技术的引入构建虚拟现实化的GIS。

(7)GIS与新媒体

GIS与新媒体空间场景

未来媒体的新载体

四、 数字地球技术

1、 基本定义

多维度、多尺度、属性化、 虚拟化传统GIS 可交互、可感知、网络化、虚拟化未来GIS

把地球上每一个确定点(点的范围因需求可大可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然后进一步组合地球上所有这样的点,构造一个能包容自然和人类大多数数据和信息的虚拟地球。

2、 核心思想

一是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3、 技术基础

*数字地球的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与依据——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地球重要信息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五、 拓展知识

分辨率与比例尺对应的关系:

成图比例尺愈大,所需的影像分辨率愈高,但两者并不是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是非线性的。

六、 总结感悟

GIS自出现以来发展极快,但存在体系不完整、定义不明确等问

题。进入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以后,GIS的发展面领着新的挑战。如何实现人机交互,如何实现虚拟现实,如何实现GIS网络化等都是GIS亟待研究的问题。作为GIS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学科热点问题,关注学术领军人物,从而对专业的前景及研究热点有一定的了解。

第五章地理数据输入与处理

地图地面测量 数据航空、遥感 统计资料 文字数据 多媒体 坐标几何 扫描仪 数字化仪 摄影测量系统数据交换 键盘 编辑处理 空间数据库 七、 数字采集方式

1、 手工方式

通过手工在计算机终端上输入数据,主要是键盘输入。主要用于属性数据的输入。 2、 手扶跟踪数字化(矢量数据)

3、4、5、八、1、2、3、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是一种图形数字化设备,是目前常用的地图数字化方式,生成矢量数据。 扫描方式(栅格数据)

扫描仪是一种图形、图象输入设备,可以快速地将图形、图象输入计算机系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数字化设备。 影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方式

从遥感影像上直接提取专题信息。

数据通讯方式

联网方式下,信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其它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主要方式。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

图形数字化

驱动数字化仪、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对影像、图形、数字等多种形式、多方来源的信息实现自动、半自动或人工的数字化,建立空间数据库。 数据的编辑

数据查询、修改、更新、图形分割与拼接、图形缩放、比例尺转换。 拓扑关系的生成

大多数GIS系统都采用 基于拓扑结构模型的GIS数据库,一些系统具有拓扑关系的自动生成功能,由矢量数据自动生成多边形,并根据相应的多边形内部点文件,生成多边形边界的左右多边形信息并识别岛状多边形,大大减少了编辑工作量。 4、 基本量算

*质心量算:

对地理分布变化的跟踪;计算目标物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例如,应用质心量测分析人口变迁、经济增长级等。 *几何量算:

自动快速的计算三维目标的表面积、体积、各类多边形的的周长、面积,各类线段的曲率、方向,以及点状物体的坐标等。如公路、铁路线的长度,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量算,道路设计中的土石方量算等。 5、 数据结构转换 6、 地理数据库建立

地理数据库四种方式: *全部采用文件管理 *文件结合关系数据库管理 *全部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

*重新设计具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的数

据库系统(OO-DBMS)

九、 地图数字化

1、 手扶跟踪数字化

*工作方式:点方式、开关流方式、连续流方式、增量方式等。

*输出格式:ASCⅡ码、二进制等。 2、 扫描仪数字化方法

*工作原理:自然界的每一种物体都会吸收特定的光波,而没被吸收的光波就会反射出去。

*流程:二值化?细化?矢量化?冗余去除?断线去除?断线修复?要素提取?符号识别?属性赋值

十、 地图数据处理

1、 概念: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不同方法对数据进行编辑运算、

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2、 内容:数据编辑、数据压缩、数据格式转换、空间数据内

插、边沿匹配、数据提取。

3、 意义:空间数据有序化、检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效果

十一、 数据处理方法

1、 数据编辑:图形数据编辑、属性数据编辑 2、 拓扑关系建立:点与线、多边形

3、 平面坐标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比例变换、投影变

4、 压缩处理:压缩软件、数据消冗处理、用数据子集代替数

据全集(常见方法:曲线数据压缩、面域栅格数据压缩、面域邻接线段删除等)

5、 空间数据类型的转换:栅格与矢量数据之间的互相转换 6、 误差分析与校正

十二、 总结感悟

数据的输入和处理是研究地理信息的重要环节。准确实时的数据输入时间里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除了特殊情况,输入数据应力求准确,否则将会影响最终成果的分析和正确评价。在数据处理阶段,一方面可以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与纠正,另一方面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使其满足应用要求。

总之,地理数据的输入和处理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分析,应该认真对待。

第六章空间数据

一、 概述

1、定义

空间数据(Spatial Data)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

2、来源

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各种文字报告等。

3、类型

1)类型数据:居民点、交通线、土地类型分布等。 2)面域数据:多边形中心点、行政区域界限和行政单元 3)网络数据:道路交叉点、街道和街区等。

4)样本数据:气象站、航线和野外样方的分布区等。

5)曲面数据 :高程点、等高线和等值区域。 6)文本数据:如地名、河流名和区域名称。 7)符号数据: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等。

二、 空间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

1、内容

1)统一的地理基础 2)同意的分类编码原则 3)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4)标准的数据采集技术规程

2、意义

现代信息社会,数据共享是一个最基本的特点。GIS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的共享,而地理信息共享又直接影响GIS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目前空间数据标准化还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 空间数据质量

1、 定义

指空间数据在表达实体空间位置、特征和时间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三者统一的程度,以及数据适用于不同应用的能力。

2、 评价

1) 误差:数据与真实值与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 2) 准确度:记过、计算值、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 精度:数据表示的精密程度,以及数据表示的有效位

数。

4) 不确定性:关于空间过程和特征不能被准确确定的程

度。

3、 标准要素

*数据情况说明:来源、内容、过程

*空间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是否覆盖到应该覆盖的范围。如:全国的数据就应该覆盖到全国范围,一个省的居民地就应该包括全省的居民地数据。

*空间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指数据定义的统一性,在同一个空间数据库中,数据的定义应该保持一致。 *空间数据的位置精度:指数据的地理位置精度,空间数据属性精度主要是指数据所载负的地理信息的正确性。如:一条河流的名称是否正确、一个居民地的名称是否正确等等。

*空间数据的属性精度:类型、长于位置精度有关、要素分类与标准的正确性)

*空间数据的时间精度(现势性):指数据本身所代表的时间信息的正确性。如:50年代的湖泊数据与90年代的湖泊数据就有很大的差别。

*表达形式的合理性:主要指数据抽象、数据表达与真实地理世界的吻合性,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表达的合理性等。

4、 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1) 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2) 空间现象的表达。 3) 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4) 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5、 质量控制

1) 定义

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就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空间数据的生产技术规程,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在空间数据的生产过程中,针对空间数据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予以精度控制和错误改正,以保证空间数据的质量。 2) 方法

传统手工、元数据方法、地理相关法等。 3) 数字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数据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原始地图、表格等的整理、誊清或清绘。对于质量不高的数据源,如散乱的文档和图面不清晰的地图,通过预处理

工作不但可减少数字化误差,还可提高数字化工作的效率。对于扫描数字化的原始图形或图像,还可采用分版扫描的方法,来减少矢量化误差。 *数字化设备的选用:主要根据手扶数字化仪、扫描仪等设备的分辨率和精度等有关参数进行挑选,这些参数应不低于设计的数据精度要求。 *数字化对点的精度:是数字化时数据采集点与原始点重合的程度。

*数字化限差:采点密度、接边误差、接合距离、悬挂距离、细化距离和纹理距离等。

*接边误差控制:通常当相邻图幅对应要素间距离小于0.3mm时,可移动其中一个要素以使两者接合;当这一距离在0.3mm与0.6mm之间时,两要素各自移动一半距离;若距离大于0.6mm,则按一般制图原则接边,并作记录。

*数据精度检查:主要检查输出图与原始图之间的点位误差。

四、 空间数据拓扑关系的建立

1、 定义:

拓扑结构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GIS中,它不但用于空间数据的组织,而且在空间分析和应用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地理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

拓扑邻接: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拓扑关联: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拓扑包含:同类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3、拓扑关系的应用价值

1)确定地理实体间的相对空间位置,无需坐标和距离。

2)利于空间要素查询。 3)重建地理实体。

五、 空间数据的增值 空间数据的增值 云GIS 功能服务通过接口向外提供对空间数据的 操作和处理功能。 功能服务 GIS 服务化测绘 数据服务接口向外提供空间数据。 GIS数据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