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基础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3-06-01 11: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1、建筑及结构特征

本工程由B-C/1-8轴除氧煤仓间,C-D/1-8轴锅炉间组成,6层,框架结构,±0.000标高为35.200米,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基,承台独立基础,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使用年限为50年。 2.2锅炉基础模板概况

3、方案选择

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难度大,1#、2#锅炉基础将一次性投入全部的梁、板模板。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并使混凝土的表面质量达到或接近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我公司的施工经验,选择竹胶板、木楞骨模板体系,采用10mm厚1220mm×2440mm竹胶板作为面板,50mm×100mm方木及φ48mm钢管为楞骨,φ48mm钢管、自制蝴蝶夹、φ14mm对拉螺栓作为加固系统,以φ48mm钢管搭设的整体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梁、柱的水平支撑及梁、板的垂直支撑系统。 4、施工程序 4.1施工顺序

模板的支设顺序为:柱→梁→板。 4.2 模板施工工艺

4.2.1柱模板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轴线、控制线)→底部垃圾清理→搭设安装脚手架→洞口模板及预埋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单侧模板封堵→穿柱对拉螺栓→对侧模板封闭→脚手管及自制蝴碟夹紧固→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

4.2.2梁模板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和调平梁下支撑(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刀撑)→安装梁底楞→按标高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拉线找直→绑扎钢筋→安装垫块→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模板→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拉线找直、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办预检→砼浇筑。

4.2.3楼板模板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支设满堂脚手架→安装横纵大小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核对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5、模板施工方法 5.1 柱模板支设

5.1.1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5.1.2采用10mm厚高强度覆膜竹胶板作面板,50mm×100mm方木作楞木兼拼口木,以φ48mm钢管作为柱箍,柱截面尺寸大于750mm时,增加对拉螺栓拉结加固,其间距不大于500mm。

5.1.3截面尺寸大于750mm的柱,采用脚手管作柱箍紧固,柱高2米以下范围内柱箍的间距≤400mm,柱高2米以上范围内柱箍的间距≤500mm,在柱中加设Φ14mm(外套Φ25mmPVC管)对拉螺栓,柱外侧双向均加Φ14mm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布置间距同主箍。

5.1.4吊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用铁丝与柱子主筋临时绑扎固定。 5.1.5随即吊装第二、三、四片模板,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 5.1.6先安装上下两个柱箍,并用脚手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5.1.7逐步安装其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做支撑。

5.1.8按照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子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挂通线检查,并作好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 5.2梁模板的支设

5.2.1梁模板采用10mm厚高强度覆膜竹胶板作面板,50mm×100mm方木作次楞木兼拼口木,φ48mm钢管做主楞骨及整体支架。

5.2.2梁模板采用梁侧模包底模的方法。侧模与底模的接缝采用两面自粘胶带,以保证接缝严密。并在接缝处要求附加小龙骨。

5.2.3模板施工前,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检查复核。

5.2.4安装粱模板支架前,应对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是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垫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5.2.5搭设整体支架时,应根据梁的位置加密支架立杆,其间距不大于700mm;楼板立杆与梁侧模主楞立杆的间距应控制在300mm左右。梁底横楞钢管

搭设时,先在梁的两端各搭一根钢管横楞,其高度为梁底设计标高减去梁底模厚度,然后在两端横楞的底部通长拉线搭设中部的横楞。

5.2.6当梁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宜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本工程基础梁的起拱高度取2/1000。起拱后的横楞沿梁长度方向应呈弧形,不得形成三角型。

5.2.7因L2、L3、L4、L6为上返梁以及框架梁内模,采用吊模施工方法。利用180mm马凳将梁侧模垫起,马凳间距≤700mm,根据梁的高度,在模内设三至四排Ф14钢筋做内撑,以保证梁的宽度。梁侧模的横向背楞采用50mm×100mm通常方木,其间距<250mm,通长背楞外侧设Φ48钢管作竖楞,并用Ф14mm对拉螺栓加固,间距@≤500mm,拉杆外套塑料套管。梁模板支设好后,利用Φ48钢管将各梁进行加固并连成一整体。另外,锅炉基础框架梁、次梁截面大,根据梁高分别设三至四排φ14mm穿梁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拉杆外套塑料套管,间距@≤500mm,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5.2.8次梁模板不入主梁模板内;主梁模板不入柱模板内;所有梁侧模板必须定向配制,规定横向为外包,纵向为被包,以防在模板安装时出现混乱,造成乱锯、乱补现象。

5.2.9梁底模下设60㎜×100㎜木方作为纵向背楞,侧模采用60*100方木做通长背楞,其间距为200mm,通长背楞外侧增加Φ48钢管竖楞,并附以Φ48钢管斜撑,其间距为700mm,以确保梁模的稳定。

5.2.10在梁与梁、梁与柱的接槎处,必须使用50mm×50mm的木方,将阴阳角两侧的模板固定在木方上,确保阴阳角的方正和接缝的严密。梁侧模板安装后,应沿施工段通长拉线,校正梁侧模板的顺直,并加支撑固定后再进行楼板模板的施工。

5.2.11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模板的垂直度、位移、截面尺寸进行校核以及支撑、连接件稳固情况进行检查,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2.12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如发现有变形、松动现象,应及时组织人员恢复。

5.3 楼板模板支设

5.3.1楼板模板采用10mm厚高强度覆膜竹胶板作面板,50mm×100mm方木作次楞木兼拼口木,φ48mm钢管作主楞骨及整体支架。

5.3.2整体支架立杆间距应不大于800mm,横杆间距小于800mm,平台次楞方木的间距@≤200mm。按楼板的底标高减去模板和和木龙骨的高度,搭设模板的主横楞钢管;铺设并校正后的次楞方木上平必须与梁侧模板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将楼板模板按图纸位置用钢钉固定在方木上,必须保证模板拼缝的严密。 5.3.3在相邻两块竹胶板的端部挤好密封条,突出的部分用小刀刮净。 5.3.4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标高,并进行校正。

5.3.5为保证满堂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支架内应设置剪刀撑。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模板拆除

6.1 柱子模板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拆除部分竖肋——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6.2梁板模板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下调楼板支柱→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龙骨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6.3柱模板拆除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模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

6.4模板拆除时,必须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

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底模应混凝

土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才可以拆模。

6.5应首先拆除部分水平拉杆及剪刀撑,以便于作业,而后再拆除拉杆螺栓和

梁侧模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 6.6梁底模拆除时,先从梁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使底模与背楞脱开。用钢钎轻轻撬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以免混凝土的外观和内部质量受到损伤。拆下的模板应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在下调相当高度,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与地面。

6.7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模板上的残渣,运至指定的堆放地点,分规格堆放好。

6.8梁模加设拉杆螺栓时,应先拆掉拉杆和背楞之后,再拆除侧模和底模,梁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才可以拆除。 6.9 模板拆除时间

6.9.1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因此,各类梁、板构件的拆模时间,应按照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确定。

6.9.2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注:表中“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7、质量标准

7.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7.2模板安装时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

7.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涂刷时不得沾污钢筋,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施工的隔离剂。

7.4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在浇筑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应浇水湿润,且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8、施工准备 8.1技术准备

项目部组织技术管理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单位、监理共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的截面尺寸、标高。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 8.2劳动力准备

劳动力准备一览表

8.3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及工具准备一览表

8.4材料准备

主要周转材料表

9、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10、施工技术措施

10.1按规范要求支搭梁底钢管脚手架。模板及其支架、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0.2按设计标高安装梁底模板,并要拉线找直,此时,应按前述要求,进行梁

底板起拱,注意起拱应在支模开始时进行,而后将侧模和底模连成整体。 10.3梁斜撑搭设须牢固,且与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使斜撑起作用。 10.4绑扎钢筋前,经检查合格,并清除杂物后安装侧模板。 10.5模板铺设完毕后,应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

10.6标高校正完后,支撑系统加设剪刀撑,并加设二道纵横水平向拉杆,以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

10.7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现象,如有变形及松动,应及时组织人员恢复。

10.8所有接缝处应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 11、组织及管理措施

11.1模板工程施工中应做到技术交底到现场、至个人,实地示范,以保证模板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并督促职工对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视和材料的合理使用。

11.2在模板支设过程中,采取设立专人负责、定点定线的管理办法,确保模板施工中全过程质量受控。检查人员按模板施工控制内容的要求,组织现场每日巡检管理。项目部人员除对模板施工中材料的使用和工程质量、安全督促外,每天应对所施工的部位跟踪自检,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11.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注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时,停止作业及时进行处理。 11.4围绕项目质量目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各道工序实行交接验收制度,以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业主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的指令为质量管理依据,抓住施工中的各道环节,针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实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督促,做到跟踪检查,走动管理,旁站监督。 12、成品保护:

12.1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12.2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

板就位前作为临时倚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12.3模板安装应轻起轻放,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

12.4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杠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质量受损和模板受损。

12.5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除粘结的灰浆,并涂刷脱模剂。 13、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13.1 梁、板模板

13.1.1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

原因: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

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

防治措施:

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13.2 柱模板

13.2.1

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原因: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

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

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13.2.2柱身扭向:

原因:校正时未双面校正。

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

防治措施:

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

13.2.3轴线位移:

原因:柱支模时未拉通线。

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

防治措施:

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13.2.4烂根:

原因: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

防治措施:

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13.3模板缝隙跑浆。

原因: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

防治措施: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13.4标高偏差超标: 原因: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4)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作找平。

(2)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累计误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

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4)楼梯踏步模板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13.5模板拆除

13.5.1混凝土表面粘连

原因: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时间按本规程执行。

防治措施:

13.5.2

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原因:

(1)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

(2)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本节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方可拆模。 (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 14、节约材料措施

14.1. 在使用钢管作支撑和横杆时,要以大局出发,精心规划、计算,钢管长切短时,应满足一定的工程模数,并根据工程具体结构高度和尺寸进行施工。 14.2 .不得在放置好的模板上随意践踏,重物冲击;木背楞分类堆放,不得随意切断或锯、割。

14.3.根据图纸精心排版,尽量减少拼缝。

14.4.安装多余扣件和钉子要装入专用背包中按要求回收,不得乱丢乱放。 14.5.模板拆除扣件不得乱丢,边拆边进袋。

14.6.拆除模板按标识吊运到模板堆放场地,由模板保养人员及时对模板进行清理、修正、刷脱模剂,标识不清的模板应重新标识:作到精心保养,以延长使用期限。

15、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

15.1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15.2工作前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工作时思想集中 ,防止扎脚或滑

落。安装与拆除高度5m 以上模板,应搭好脚手架,设防护栏杆,严禁上下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五级风以上应暂停作业。

15.3二人抬模板应互相配合,协同作业,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高处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设警戒区,暂停人员通过。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支撑不得搭在脚手架上,通过路中间的斜撑应设在1.8m以上。

15.4支撑过程中如需暂停,应将支撑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支撑拆走,防止扶空、踏空而坠落。拆模时防止整块模板掉下伤人。拆模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员同意后方可拆除。

青岛热电集团替代福州路供热站

热源扩建工程—锅炉基础

编制单位: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模 板 工 程 施 工 方 案

2008 .7 .1

目 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方案选择.........................................................3 4、施工程序.........................................................3 5模板施工方法......................................................3 6、模板拆除.........................................................6 7、质量标准.........................................................7 8、施工准备.........................................................8 9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10 10、施工技术措施...................................................10 11、组织及管理措施.................................................11 12、成品保护.......................................................11 13、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2 14、节约材料措施...................................................14 15、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