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

更新时间:2024-06-23 11: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复习 1 主备教师 1、通过复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与1.重点: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复习课 修改部分 一、谈话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入,引入复引出课题:为了能更好掌握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习 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复习课。 二、师生互复习加减法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动,整理复出示教材第109页“总复习”第1题。 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1)和(2)题。 师: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师生交流后总结。 复习四则运算。 继续出示第(3)小题,让学生根据三道算式分别列出综合算式。 (316+59)÷3 375÷3×16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什么情况下需要加上括号? 师生交流后明确: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这里不加上括号,就要先算除法,而分步算式中是先算加法,所以要加上括号。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后小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复习简便计算。 继续出示第(4)小题,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别用到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师:怎样用语言叙述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 师生交流后完成下表: 运算定律及性质 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减法的性质 a-b-c=a-(b+c) 除法的性质 a÷b÷c=a÷(b×c) 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第6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第2、3题。 三、巩固练 习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四则运算和简便计算的知识。你有哪四、课题小些收获? 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复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复习 2 主备教师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巩固对小数概念的认识、理解,能够在实际运用中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整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通过迁移教学目标 类推和对比,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状况,积极进行合作交流和查缺补漏。 教学重点1.重点:小数和整数的异同点。 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2.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复习课 修改部分 一、师生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谈话,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相关知识。 入复习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复习课。 二、师生1、复习数位顺序表。 互动,整指名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计数单理复习 位的区别。 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2、复习小数的读写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数的读写法及注意事项,再指名回答。 3、复习小数的性质。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小数的性质,再完成以下练习。 0.5里面有( )个0.01; 0.42里面有( )个0.01; 把小数20.200化简后得( ); 将小数3.0700化简后得( )。 4、复习名数的改写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名数的改写。 出示:3.2吨=( )千克 45厘米=( )米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题目:把2.549分别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是多少? 26509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师生交流后总结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5、复习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和整理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全班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6、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三、巩固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2题。 练习 先让学生根据刚才复习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再说一说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112页第4、7题。 四、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 小结 教学 后记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3 “空间与图形”复习 主备教师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复习观察物体与拼搭活动,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能教学目标 力。 3、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几种三角形的特征,加深对不同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 1.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知识间的区别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和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复习课 修改部分 一、师生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空间图形方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话,引入复讨论回答) 习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空间与图形”复习课。 二、师生互1、复习观察物体。 动,整理复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11题。 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按题目搭一搭正方体,再看一看,连一连。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连,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样子。 2、复习图形的运动。 (1)在图形的运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整理相关知识,反馈时板书出示:

定义 轴对称 图形的 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运动 方向 平移 距离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12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又是如何把这个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 3、复习三角形。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组织学生说一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完成教材第110页第3题。 三、巩固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第8~10题。习 四、课堂小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4 “统计”复习 主备教师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通过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感受统计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教学目标 会统计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重点:分析统计图中数据,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 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2.难点:分析统计图中数据,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 初备 课型 复习课 修改部分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导入,引一下,你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入复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和统计相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复习课。 二、师生1、复习统计。 互动,整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第4题。 理复习 (1)师:你能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上有什么吗? (2)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小组内讨论。 (4)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两种形式?什么情况下用横向统计图更合适?指名回答。 (5)分析问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说一说自己获得的信息,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2、复习平均数。 (1)师: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在统计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课件出示教材115页第17题。 学生算出平均数,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平均成绩来表示更合适。 三、巩固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第15题。 练习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从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教学 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