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
更新时间:2024-01-08 17:5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
做语文老师难,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难。
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朝优秀语文老师的方向奋斗。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称得上优秀呢?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语文
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所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这一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博学多才。我们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传授给学生。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老师越越博学,越有才,学生就越喜欢你的课。如果你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语文这门学科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不然我们会越来越局限在一座知识的孤岛上面,很难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
第二,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口才出众的。我一
直觉得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好的口才,因为我们天天都在接触语言文字,如果自己口才不好,又如
何能将这些语言文字表述得更准确、更优美、更富有哲理呢。课堂上我们应该口若悬河,应该妙语连珠,应该富有诗意,应该机智幽默地应答和点评,这些都是好口才的表现。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吐词不清、语言平淡无味、不能适时地机智和幽默一下,课堂将会变得十分沉闷,哪怕你的确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师学生对你的课依然不会感兴趣。
第三,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写得一手好文章。写
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高考中所占分值最大的板块,所以很多老师都十分重视写作教学。但很多老师的写作教学几乎都是来自间接经验,很少来自自己的直接经验。现在的语文老师不读书、不写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老师都是在评职称的时候采写一些教学论文,而平时几乎不动笔。我觉得写文章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技能和看家本领我们都不会写,而且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语文老师都是笔杆子,我们最会写文章,但事实并完全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要较学生写文章我们自己首先要会写。
第四,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当今
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社会被学生所淘汰。比如现在学生都喜欢上网,网上每天都会有很多新思想、新词汇、新理念,如果我们对学生关心的这些东西浑然不知,学生就会觉得我们之间有太深的代沟,甚至会觉得我们与社会脱节,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愿意和我们交流,就会疏远我们,以至于不喜欢我们的课。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自己的关注社会动态,关注流行思潮,关注网络词汇,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内心想的是什么,才知道我们该给他们什么,让他们摒弃什么。
总之,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反复锤炼,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回复:一个好语文教师,应该有哪些基本素质?
一、忠诚事业的思想素质
一个语文教师的思想品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品格和丰富的职业情感。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新世纪语文教师,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培养“四有”新人的
崇高使命,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党,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管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始终对教师职业具有神圣感、崇高感和荣誉感,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学既要承担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又要兼顾语文本身所包含的德育、美育功能。而语言的运用又与生活、与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当然,对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的认识绝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一般运用上,它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猛烈的冲击着学校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新的体制对学生的素质有怎样的要求等,这众多问题都需要语文教师“思考”并作出回答。可见,要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富于创造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断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否则,脱离现实社会实际需要死抱住传统的教学模式“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中学语文教学势必会被自己逼进死胡同。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所谓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个人的道德品质。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杂、可变性大、争议性多的学科;语文教学难度大、要求高、周期长、工作艰辛却见效缓慢。所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付出艰巨而繁重的创造性的劳动。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选定实现目标的办法,从而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排除障碍,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
语文教师务必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所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汉代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等方面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书
育人的任务。
语文教师务必严谨治学,锐意创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求语文教师治学态度一定要严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音、解字、释词、析句、划段、求旨、探法等,一定要确保科学性,做到读音正确、用词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虚假。这是语文教师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表现,是履行教师职责必须具有的品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师应勤奋教学,不断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努力去拓宽自己知识领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 丰富的职业情感。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看来,既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从某种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笃信,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都倾注于热爱语文教育工作上。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饱满高昂的激情,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辞劳苦地工作,焕发自己青春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语)可以说,热爱学生,是语文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父母之爱,亲友之爱,也有别于男女之爱,是一种人类社会充满科学精神的神圣之爱。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同时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语文教师对差生要热情鼓励,耐心诱导,不嫌弃,不疏远,要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较为全面的知识素质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除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外,还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有人把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比着一棵大树,树的庞大根系是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树的主干是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树的顶端枝叶是教育科学知识,而树生长的土壤则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棵“树”在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营养,是不断生长着的。一个语文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使知识之“树”常青不老。 (一) 深厚的专业知识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解释“语文”的含义时明确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文。”言下之意,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科书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的因素。因此,语言、文学便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基本的专业知识。为完成培养学生对现代语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地说,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系列的专业知识:语言学系列(包括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知识)、文学系列(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知识)、文章学系列(包括文章写作理论、常用文本知识、文章赏析知识等)、文艺理论系列(包括文学概论、古代文论、马列文论、美学知识等)。以上专业知识,是构成一个合格语文教师的知识网络的核心。
(二) 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教育理论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它主要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一般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普通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教育学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增强工作的自觉性,教育生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能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特征,了解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强度,并遵循其发展规律施教。
教学方面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法、素质教育理论,还有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前者是研究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一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后者是研究语文教学过程特殊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们可以具体指导教师去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方法,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合符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三)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着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世界,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无所不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科学的新成就、新兴学科的知识,伴随语言材料不断地进入中学 语文教科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丰富、更广泛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它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是教师改造主观世界,教书育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次必须具备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必要的艺术素养,如影视、戏剧、音乐、美术等。欲达此目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话)语文教师务必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对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教思横溢,妙语泉涌”,得心应手。
(四) 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表明了语文学科及其广泛的综合性,又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就语文教材来说,无论是选取什么题材,用什么体裁来表现的课文,写作主体总是以现实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它们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是写作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里,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里,无不渗透着写作主体的主观意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做到点上深入,重视生活;面上拓展,开阔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对教材信息进行理解吸收、加工、处理,教得生动,教得真切,才能真正揭示教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感性知识,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既做学生语文学习的老师,又当学生生活的导师。
三、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由此形成和发展为完备的能力结构,才有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完成特定的语文教学任务。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哪些因素呢? (一) 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所知、思辨能力。 1. 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每个语文教师天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钻研课文,看参考书,看学生的各种作业,读报刊,学习各种文件和专业进修材料等,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样,语文教师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是不能很好地担负起教学任务的。
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解句群、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切中肯綮地对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 对语文教师的阅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具有熟练地掌握各种阅读方式的能力。能作朗读示范,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都能很好地掌握;默读的方法正确,在数量、质量上都高于一般人,能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②具有较高的分析文章的能力。能分析内容较深的形式复杂的各类文章。
③具有熟练地查阅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语文教师工作要求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还要随时运用各类知识,因此需要常查工具书和常翻各种参考书,迅速而准确地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④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高级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文艺修养。语文教师有较高的鉴赏能力,阅读时才能站得高、理解得深,有独创的见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作文时,能帮助他们鉴别好坏、美丑,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⑤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作到脑勤,即勤设问、勤分析、勤思考;手勤,即勤记、勤查、勤写;口勤,即勤问、勤讲。
如果语文教师具有上述阅读能力,能按上述要求顺利地阅读内容较深的各类书籍、文章,那么,钻研初中语文教材,处理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2. 语文教师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说普通话,力求标准、熟练,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因此,不善于口头表达,不能掌握教师语言的人,尽管满腔学问也当不好教师,语文教师尤其需要较高的说话能力,因为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任务,而且,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是很难指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 对语文教师的语言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呢?
①启发性:教师是教育者。好的教育者是善于启发的,教师的语言特点必须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语言的特点是:循循善诱,激发兴趣,语言精辟,能举一反三,言简意赅,留有思考余地。
②科学性: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教学内容是科学的,而且要求语文教师使用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言的科学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符合逻辑、能简单明晰地表达客观事物。
③流畅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流畅的,“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抑扬顿挫,让人听起来悦耳;不结巴,不随便夹字,没有口头禅。这样,学生不仅愿听,而且乐于模仿。 ④生动性:语文教师应该有演员的某些气质和本领,能自如地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在讲授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而用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有时还要用演说家的雄辨性语言和相声艺术家的风趣、诙谐的语言,语文教师只有使自己的语言错落有致,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才能上好语文课。 ⑤自控性:教师要有语言的自控能力。说话要掌握分寸,程度深浅,语量多少,声音高低,音量大小,语速快慢,都要适当。在表达过程中自己边说、边想、边听,随时调整。
此外,除有声语言外,语文教师还要特别重视“体态语言”的作用。表情、手势,常常能起到有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
3. 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写作素养,必须掌握写作规律,通晓训练程序,精于执教之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只有会写、善写,用自己的写带动学生去写,才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在批改、讲评写作时,抓住关键,批在点子上,改在关键处。较高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作出中肯的分析,使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在积累材料、总结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写作水平低而感到困难。总之,它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怎样的写作能力呢?
①能够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要领,会写各类文体的文章。 ②能运用丰富的词语、流畅的文笔表情达意。
③有良好的写作习惯,随时记录材料,经常练笔,在学生练习作文时,自己也能按照要求较快地写出来,供学生观摩学习。
④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美观、合乎规范,堪为学生效仿。
4. 语文教师的听话能力,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其中包括准确的辨音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正确的品评能力和指导听话训练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工作需要随时了解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而了解情况,用口头方式比用笔头方式方便及时。况且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和评判学生口头表达水平时,更要靠“听”。语文教师在听质疑、听答问、听讨论、听发表、听朗读、听交谈中,一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程度,接受新教材的能力,有什么困难以及有无思想障碍等;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的语音准确程度,语意完整程度,语脉清晰程度,语气连贯程度等等,便于及时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指导。因此,语文教师在听话能力方面,更需要有边听、边分析、边评判的本领,以便随时对学生口头表达作出具体、切实的指导。
5. 语文教师的书法素质。尽管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语文课也不是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天天在写字:写教案、板书、写计划、写总结、写日记也是常事。特别是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汉字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特别重视书法的学习,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的板书字体清秀隽永,各种书体(楷书、隶书、行书等)兼用,且有章
有法,很有欣赏价值。学生在跟着这样的教师上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师书法艺术的感染熏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古人云:“文如其人”。学生不只是从教师写字的笔画、结构、章法上体会到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从这里悟出科学的严谨、治学的严肃、做人做事不可马虎的道理。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更加心理相容。做到这一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二)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1. 研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它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纽带。“语文教材的价值,在于它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工具,教师主要是凭借它进行教学,各种文字资料,其他教学工具都只能围绕着它加以利用。”研读教材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把握,它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教师,能否深入地钻研教材,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研读教材,就是要把握教学大纲,熟悉整套教材,剖析各类课文,做到明确大纲要求不“离谱”,掌握教材体系不“乱套”,吃透每篇课文不“搁浅”,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了解整套”、“熟悉当册”。循序操作则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了解整套。
接到教学任务以后,就要抓紧时间,浏览乃至通读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明了整套教材的体系,各册教材的重点,单元设置的特点,文体安排的规律,各类范文的特色,语文知识的系统和语言训练的序列。这样,才能清醒地把握所教一册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和教学的任务。
怎样研读整套教材的体系呢?大致思路如下述: 首先,应认知和把握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
教材根据大纲规定,将教学要求一一落实在各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各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中。例如,初中课本每一单元有“单元提示”,教读课文有“训练重点”,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可见这套课本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具体的特点,革除了以往目标不清、要求模糊的积弊。
其次,应认知和把握训练程序及练习安排。 为了落实大纲规定的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体现课文的训练重点,这套教材全面设计了读文练习、作文和听说练,突出了语文训练这一中心。全套教材42个教学单元,安排36次单元作文训练,基础知识分3类9种20项64点。全书的练习设计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程序,题量丰富,题型多样,角度灵活。增加了小型而具体的语文训练题,加强了语言实践活动。如初中语文第五册《有的人》,原来的教材中只有三道练习题,新教材中则设计了八道练习题,而且既注重语文训练,又重视思想内容的理解。 第二步,熟悉当册。
教师在第一学期所教的一册教材应是钻研的重点。要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对这册教材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数量、单元组合的方式,读讲课文与自读课文的配合、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比重、重点基本篇目与写作听说活动的联系了如指掌。 第三步,精读单篇课文。
教师教学时多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单元教学也多以单篇课文为基础,因此离开了认知单篇课文这个基础,教学时就会“搁浅”。为此,还必须逐一认知和把握每篇课文,做到从形式到内容疏通教材,从整体到局部熟悉教材,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教材。循序操作则可采用以下“三步法”。
①求“通”——认真通读,从形式到内容疏通教材。疏通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在语言上读通,要扫除阅读中的一切障碍,能顺利地读课文,二是在结构上理通,要弄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对
整篇课文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三是在材料上想通,要弄懂课文中每一个语言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检验这一步钻研效果的标准,体现在朗读上,应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这一步的主要工作有:审题解题、正音正字、解词品词、理句析句、分层划段等。 ②求“熟”——细读熟练,从整体到局部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教材要点要熟,通过钻研,对内容要了如指掌,对注释要全面掌握,对重要语句和段落要能熟读成诵;二是教材背景要熟,通过钻研,对写作意图和来龙去脉要清楚,对编写意图要明确,对与相关的知识材料要熟悉;三是教学要求要熟,通过钻研,对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地位要清楚,对教学任务要明确,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掌握。检验这一步钻研效果的标准,体现在朗读上,应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是深入探求教材真谛的较高层次,这一步的工作主要有:熟读成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反复地默读和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对教材规定学生应背应默的课文,教师首先要能背出和默出,对虽不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的精短课文和长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教师也应能吟诵如流,甚至顺利背诵,对于注释,则应铭记在心,以便融汇于词句篇章教学之中。不少教师致力于练“背功”,有的能通背全册教材,有的甚至能背诵全套教材。有位教师撰文介绍教学经验,第一条就是背诵:“背诵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使我能纵横联系,左右逢源。”
③求“透”——精读味读,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材料。 吃透教材有三个要求:一个语言与内容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反映这样的内容要采用这样的语言;二是结构与思路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的思路,为什么体现这样的思路要采用这样的结构;三是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了什么样的观点,为什么表现这样的观点要采用这样的材料,检验这一步钻研效果的标准体现在朗读上,应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之,钻研单篇教材按“通”、“熟”、“透”的要求,循着认读通读——细读熟读——精读味读的路子,就要以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教材,既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又能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这就为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有可能正确地处理教材,编制教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 设计教学的能力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定,它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教学有了通过教学设计形式的教学方案。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也便于事后检查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设计具有创造性。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创造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切因文而异,因
人而异。一篇课文,一堂课的最佳教学方案,是教师创造力的对象化。教师的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切不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现成的模式,而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语文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等。余教师提出:教读课,自读课设计的总原则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型新颖,提问精粹,品读细腻,评点精彩,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余老师在全市初中语文学科中推行五种教学设计思路,即:一线串珠思路,选点突破思路,整体反复思路,读写结合思路和知识幅射思路。 ①选点突破思路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用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含义隐涵处等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以对课文深透理解的一种教学的设计艺术。换言之,所谓“选点突破”就是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专项的响鼓重锤的敲打。如《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所选之点可为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教师带领学生在这一段的语言环境中徜徉,反反复复琢磨六七遍。
第一遍,诵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第二遍,诵读,体会层次,划会层次。 第三遍,诵读,体会段中的色彩描写。 第四遍,体味段中动词的表达作用。 第五遍,体味段中的修辞方法。
第六遍,品析段中的化静为动的描写技巧。
第七遍,诵读,体味段中景物的柔美和作者的温清。 全段的教学形成一种反复的多角度的格局。
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出“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全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题目、结构、线索、情节、人物、关键词句,重点语段,重点、疑难点等方面作为统帅全篇的教学突破口。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选点突破,必须以判断学生初读课文的的心理流向为基础。这里不再赘述。 ②一线串珠思路。(例略) 3. 组织教学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采取行之有效地的方法对课堂实施控制,使课堂上的气氛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可采用如下方法。 (1) 课堂激励
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魏老师十分注重课堂激励艺术,他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力,使课堂上学生你追我赶,生龙活虎。魏老师要用信念激励。信念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它能产生强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使人主动地克服困难奋发向上。魏老师上课的开始有时巧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成功志有必得”的信念。例如,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魏老师开头向学生介绍一种消除压抑感的方法;大喊三声“我能成功”。在魏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如此去做了,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在无形中产生了“学习能成功”的信念,为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民主与信任始终流贯魏老师的语文课中。这也是一种激励。魏老师上课自始至终以研讨的心态与口吻和学生一道定学习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方式、途径。有时遇到分歧,就采用举手表决来确定。师生的言论权始终平等,教学过程处于民主的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心理相容互相信赖,交流非常融洽,学生感到如坐春风。 魏老师还善于目标激励,目标能使学习活动具有目的性,目的性是动机和意志的源泉。因此,目标明确也是一种课堂激励。不仅如此,魏老师还善于在目标达成中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例如,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魏老师要求背诵全文,但却规定了令学生惊讶的极短的背诵时间,事实上除少数学生能达到外,多数达不到。其实,这正是巧用目标值和目标达成值的反差进行激励。魏老师肯定最低限度的目标达成值。“背一句是一句,背一个字是一个字,学生都高兴,怎么办,大家实实在在去背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学生的潜力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了有效开发。 此外,魏老师还善用小组比赛,男女比赛,猜教学目标,学生写板书等趣味激励,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古语云:“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激励是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课堂激励是实现“学为主体”的重要手段之一。魏老师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 (2) 创设高潮
从面积看,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上,最欠缺的就是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所谓掀起高潮,
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凝聚力、愉悦感。课堂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量,有了波澜。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倍为关注、着力设计的内容。
组织并掀起课堂教学高潮,主要可以运用如下的艺术手法:
①竞读。即在教学氛围酝酿到一定程度之后,采用个别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示范读、表演读、看书读、背读等各种手段反复调动学生诵读课文,追求一种读得如醉如痴,读得回肠荡,读得神思飞越,读得精神勃发的艺术境界。
②赛讲。结合课文教学中的动情点、想象点、美词、妙句,精彩段落等内容,或者结合作文教学中的复述,演讲等内容,精心组织学生发言,追求一种让学生讲得生动热烈,一发不可收拾,情绪激动的教学场面。
此外,还有“应答”、“论争”、“激情”等手法。 创设课堂教学高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置好课堂教学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营造合适的课堂高潮情境:或平静、或热烈、或沉寂、或激越。 ②选得好课堂教学高潮的内容
一堂语文课,教学的知识点是多方面的。高潮的设置应该是课文教学的主体部分,它的着眼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的思维点,兴奋点,一句话,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从纷繁的知识点和学生多种多样的知识需求中,经过筛选、提炼,找出主攻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层次推进中,因势利导,逐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③把握好课堂高潮的时间
一堂语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推进中,高潮放置何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要视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掌握。 (3) 收尾拓展
收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控反馈后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做出的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展,是通过教师的导引,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升华或迁移。一堂课的收尾拓展如何,不仅可以窥探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掂量出教师的教学功力的强弱,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如有位教师讲《果树园》,将结束时,他说:“丁玲笔下的果树园是美丽的,写景也是成功的。但是成功的作品还很多,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你们就看看鲁迅笔下的山阴道、茅盾笔下的夜上海、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罗贯中笔下的卧龙冈、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那里的美景足以使你陶醉,会给你新的营养和启示。”
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犹如戏剧演出,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波澜起伏。这样,能将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催促他们全身地投入学习,使之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
4. 编写练习的能力
练习是学生把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的训练,也是学生将知识的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够编制质量较高的语文训练题,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设计好练习必须反复钻研。黄光硕先生说:“设计练习题,是要用很多心思,下很大力气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设计好的。如果敷衍凑数,是出不好练习题的。”这是一位老编辑的深切体会。虽然练习人人会出,然而出得“精善”实在非常难得,非常不易。这里用得着“苦心孤诣”这个成语,唯有苦心,才能孤诣。苦心孤诣地很值得。一个绝好地题目有时可能让学生铭记终生,得到某种启示,从此养成一种好习惯,语文学习便日进有功了。学好语文多半是自修
的功夫,重要的是得到指点,受到启发,精心设计练习,就可涉及学生,影响至巨。
练习设计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明确目的,启发自觉。教师必须明确每一次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对所做的练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完成。但也有些训练是不大可能使学和平生直接兴趣的,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勉励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②授之以法,举一反三,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所学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③循序渐进,系统训练。熟练掌握复杂的技巧依赖于在简单技巧的基础上有系统的进行练习。所以我们设计练习,应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以求得良好的效果。④讲求实效,因人而异。练习要从实际出发,注意效果,要因人而异。⑤读写听说,形式多样。练习要兼顾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全面训练,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但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文教师基本的素养结构。 2、把握各个素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建议:
认真学习、领会各素养要求,有意识地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素养是人们在环境和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修养,由各种基本品质和能力构成。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他们的素养制约着语文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8.2.1 职业道德素养
1、思想修养:优良的思想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支配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指导,是教师的“灵魂”,是语文教师做人的根本。
①立场坚定,遵纪守法。现代语文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能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懂得教育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理解有关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现代语文教师应是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教师,能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同时又能认真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现代语文教师是遵纪守法的教师,他们一身正气,情操高尚,能按照美的规律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②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谈举止、服饰仪表是教师个人内在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外部反映,是教师文化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学生来说,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对教师来说,生活细节也是大事,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检点自己,为人师表。为此教师讲话要文明,举止要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大方,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语文教师的思想修养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蕴涵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2、敬业精神:语文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热爱教育,尽职尽责。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敬业、乐业忠于教职,全身心地投入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中,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教师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必须任劳任怨,自觉地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品德行为对学生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诲人不倦。
③热爱学生,视生若子。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夸美纽斯主张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则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包括后进生),要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使其身心不受各种不良影响的危害。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慈严相济。
④严谨治学,锐意进取。为了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师要自觉、积极、坚持不懈地更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素养,具有严谨的学风和教风及锐意进取的精神。严谨的学风主要是指老实认真谦虚的学习态度,自觉遵守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以及有错必纠的求是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劳动质量的必要条件,是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表现。锐意进取是指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高屋建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常教常新,质量不断提高。 ⑤敢于负责,乐于协作。教师劳动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劳动,这种劳动要求教师要勇于负责,敢于承担教育教学责任,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创造性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要乐于协作,自觉主动地与其他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8.2.2 专业素养
一名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必须具有深厚的学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深和提高学养,跟上本专业的学术进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语文教师尤其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要努力使自己术业专精、闻道在先。许多教师的落伍,就是因为其在任教以后树立了教参就是一切的观念,放弃了专业上的进取精神。作为“平等对话”中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靠教师自身的深厚学养自然而然形成的。将来,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法在讲台前立足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善读、能说、会写,应是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的素养,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会写是基础,是前提。会写,势必会读;不会写,也就不会读。这一点已得到语文界较为普遍的认同。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就非常强调教师自身写作经验的作用,他说:“经常写些东西,语文教师更有必要。……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透彻,指导就会更恰当。”他认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虽然叶圣陶对教师个人的写作经验的作用似乎过于看重,不免有经验主义之嫌,但是,他主张语文教师应经常动笔,应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教学,则是合理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是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读者”和“作者”的素质,是语文老师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中最具普遍性、基础性和延展性的素质。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经常地与学生交换阅读和写作的心得,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坦诚地和学生交流感受,给学生读自己写的作品,谈自己写作的生命体验,倾听学生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会不喜欢阅读和写作吗?
8.2.3 教学素养
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一名优秀的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和课程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人。
语文教师仅止于能读会写还不足以教好语文。任何个人的直接的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善读、能说、会写,从教学的角度看,他所能给予学生的,除了情意因素的正面影响外,就是个体的、经验层面上的对读、说、写的体认。而真正能对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
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应是从众多的个体读、说、写的实践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理论。而不论是言语表现的经验还是理论,都得通过教师适当的课堂教学行为、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组织,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与对话、合作与互动,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与时俱进的,日本教育学者臼井嘉一指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教师直面从未有过的教学形态。诸如电脑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等等。……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学习的课题。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特别是‘顺应种种教学形态的能力’‘适应学生个性的指导能力’‘从实践中学会教学的能力’,受到关注。”钟启泉也认为这些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共同课题。他对日本学者把教师“教学能力”界定为“教学能力=(教材把握力)×(儿童把握力)×(指导技术力)×(精神能量)”的观点表示认同。钟启泉认为这其中有两个要点:“其一,各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互补的关系。如果一个要素的值小了,作为总体的值也会变小。其二,把‘精神能量’作为一个重大要素。所谓‘精神能量’包含了两个侧面的要素:1、朝气、热情、动力,2、接纳、肯定。‘精神能量’低的教师,往往不善于接纳并肯定儿童的反应,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四要素,臼井嘉一认为:“联接公式之中四个要素的关键是教师的CR能力。所谓‘CR能力’指的是,教师准确地捕捉和应对学生的反应的能力,亦即‘Catch & Response’能力。‘教材把握力’是指抓住教材的目的,设想学生的反应。‘儿童把握力’和‘指导技术力’的提高是同教学过程中作用于儿童、准确地应对学生的反应以便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精神能量’则是接纳与肯定的咨询作用,当然是重要的要素。他们全都同CR能力相关的。这样看来,CR能力正是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这里所谓的“精神能量”,主要体现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里揭示的教学能力结构的四要素,可视为教师教学素养的基础。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对此加以培养和提高。
语文教学能力又有其特殊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靠认知上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导悟”,即引导、诱导(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学生自己领悟到言语的规律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文体感和言语行为调控能力。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应是一名熟谙教学规律的、循循善诱的“导师”。
8.2.4 科研素养
语文教师的读、写,不同于作家或学者之处,还在于语文教师必须是语文学者,一个语文教育研究者。因此,他的读、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围绕着语文教学展开研究。长期以来,我国语文界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风盛行,对语文与语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够重视,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与自觉,多数教师靠的就是一本教参和有限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自给自足,闭目塞听,不但对新的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所知甚少,而且有的甚至发展到排斥理论、排斥教改的地步。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凭借的所谓“理论”,超不出“三老(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语文观”的范围,大量的还是辗转抄来的只言片语。这也是造成现阶段语文教育水平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素养教育,对教师素养也提出了从实践型向理论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任务,是到了提倡教师学者化的时候了。
作为语文教育学者,其基本素养除了具有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外,还应具有语文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修养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必须具有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与意识。 语文教师,既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本体,又要打破学科本位。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博、求杂,具备最佳的知识结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语文教师,应成为一名批判型、反思型的语文教育学者,要善于对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普
遍的教学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师不应是教育的传声筒,而应是时代教育精神的建设者。 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可以从写教育手记或教学日记开始,一名教师,随手记下自己对教育论著研读的心得,每天写下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得失的反思,经常地揣摩其中的规律或道理,要有自己的教育研究课题并从事一定的教学实验,从感觉和经验逐步上升到理论,日积月累,假以时日,就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育家的。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邓小平同志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一个语文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备的教学技能和多方面的聪明才智,是搞好语文教学工作最直接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如下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忠诚事业的思想素质
一个语文教师的思想品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品格和丰富的职业情感。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
新世纪语文教师,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培养“四有”新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党,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管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百折不挠,
持之以恒,始终对教师职业具有神圣感、崇高感和荣誉感,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学既要承担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又要兼顾语文本身所包含的德育、美育功能。而语言的运用又与生活、与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当然,对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的认识绝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一般运用上,它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猛烈的冲击着学校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新的体制对学生的素质有怎样的要求等,这众多问题都需要语文教师“思考”并作出回答。可见,要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富于创造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断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否则,脱离现实社会实际需要死抱住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势必会被自己逼进死胡同。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所谓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个人的道德品质。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杂、
可变性大、争议性多的学科;语文教学难度大、要求高、周期长、工作艰辛却见效缓慢。所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付出艰巨而繁重的创造性的劳动。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选定实现目标的办法,从而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排除障碍,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
语文教师务必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所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汉代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等方面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语文教师务必严谨治学,锐意创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求语文教师治学态度一定要严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音、解字、释词、析句、划段、求旨、探法等,一定要确保科学性,做到读音正确、用词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容不得半点马虎,
半点虚假。这是语文教师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表现,是履行教师职责必须具有的品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师应勤奋教学,不断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努力去拓宽自己知识领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丰富的职业情感
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看来,既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从某种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笃信,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都倾注于热爱语文教育工作上。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饱满高昂的激情,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辞劳苦地工作,焕发自己青春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语)可以说,热爱学生,是语文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父母之爱,亲友之爱,也有别于男女之爱,是一种人类社会充满科学精神的神
圣之爱。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同时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语文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耐心诱导,不嫌弃,不疏远,要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较为全面的知识素质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外,还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有人把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作一棵大树,树的庞大根系是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树的主干是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树的顶端枝叶是教育科学知识,而树生长的土壤则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棵“树”在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营养,是不断生长着的。一个语文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使知识之“树”常青不老。 (一)深厚的专业知识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解释“语文”的含义时明确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言下之意,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科书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的因素。因此,语言、文学便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基本的专业知识。为完成培养学生对现代语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
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地说,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系列的专业知识:语言学系列(包括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知识)、文学系列(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知识)、文章学系列(包括文章写作理论、常用文本知识、文章赏析知识等)、文艺理论系列(包括文学概论、古代文论、马列文论、美学知识等)。以上专业知识,是构成一个合格语文教师的知识网络的核心。 (二)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教育理论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它主要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一般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普通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教育学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增强工作的自觉性,教育生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能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特征,了解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强度,并遵循其发展规律施教。
教学方面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学论、语文教学法、素质教育理论,还有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前者是研究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一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后者是研究语文教学过
程特殊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们可以具体指导教师去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方法,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着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世界,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无所不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科学的新成就、新兴学科的知识,伴随语言材料不断地进入语文教科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丰富、更广泛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它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是教师改造主观世界,教书育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次必须具备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必要的艺术素养,如影视、戏剧、音乐、美术等。欲达此目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话)语文教师务必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对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教思横溢,妙语泉涌”,得心应手。 (四)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既表明了语文学科及其广泛的综合性,又说明了语文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就语文教材来说,无论是选取什么题材,用什么体裁来表现的课文,写作主体总是以现实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它们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是写作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里,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里,无不渗透着写作主体的主观意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做到点上深入,重视生活;面上拓展,开阔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对教材信息进行理解吸收、加工、处理,教得生动,教得真切,才能真正揭示教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感性知识,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既做学生语文学习的老师,又当学生生活的导师。
三、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由此形成和发展为完备的能力结构,才有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把握教
学内容,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完成特定的语文教学任务。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哪些因素呢?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所知、思辨能力。
1、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每个语文教师天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钻研课文,看参考书,看学生的各种作业,读报刊,学习各种文件和专业进修材料等,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样,语文教师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是不能很好地担负起教学任务的。
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解句群、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地对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 对语文教师的阅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具有熟练地掌握各种阅读方式的能力。能作朗读示范,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都能很好地掌握;默读的方法正确,在数量、质量上都高于一般人,能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②具有较高的分析文章的能力。能分析内容较深的形式复杂的各类文章。
③具有熟练地查阅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语文教师工作要求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还要随时运用各类知识,因此需要常查工具书和常翻各种参考书,迅速而准确地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④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高级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文艺修养。语文教师有较高的鉴赏能力,阅读时才能站得高、理解得深,有独创的见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作文时,能帮助他们鉴别好坏、美丑,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⑤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作到脑勤,即勤设问、勤分析、勤思考;手勤,即勤记、勤查、勤写;口勤,即勤问、勤讲。 如果语文教师具有上述阅读能力,能按上述要求顺利地阅读内容较深的各类书籍、文章,那么,钻研语文教材,处理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2.语文教师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说普通话,力求标准、熟练,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因此,不善于口头表达,不能掌握教师语言的人,尽管满腔学问也当不好教师,语文教师尤其需要较高的说话能力,因为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任务,而且,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是很难指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 对语文教师的语言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呢?
①启发性教师是教育者。好的教育者是善于启发的,教师的语言特点必须具有启发性。启发性语言的特点是:循循善诱,激发兴趣,语言精辟,能举一反三,言简意赅,留有思考余地。 ②科学性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教学内容是科学的,而且要求语文教师使用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言的科学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符合逻辑、能简单明晰地表达客观事物。 ③流畅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流畅的,“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抑扬顿挫,让人听起来悦耳;不结巴,不随便加、漏字,没有口头禅。这样,学生不仅愿听,而且乐于模仿。
④生动性语文教师应该有演员的某些气质和本领,能自如地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在讲授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而用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有时还要用演说家的雄辨性语言和相声艺术家的风
趣、诙谐的语言,语文教师只有使自己的语言错落有致,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才能上好语文课。
⑤自控性教师要有语言的自控能力。说话要掌握分寸,程度深浅,语量多少,声音高低,音量大小,语速快慢,都要适当。在表达过程中自己边说、边想、边听,随时调整。
此外,除有声语言外,语文教师还要特别重视“体态语言”的作用。表情、手势,常常能起到有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
3.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文,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写作素养,必须掌握写作规律,通晓训练程序,精于执教之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只有会写、善写,用自己的写带动学生去写,才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才能在批改、讲评写作时,抓住关键,批在点子上,改在关键处。较高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作出中肯的分析,使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在积累材料、总结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写作水平低而感到困难。总之,它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语文教师需要怎样的写作能力呢?
①能够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要领,会写各类文体的文章。
②能运用丰富的词语、流畅的文笔表情达意。
③有良好的写作习惯。随时记录材料,经常练笔,在学生练习作文时,自己也能按照要求较快地写出来,供学生观摩学习。 ④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美观、合乎规范,堪为学生效仿。 4.语文教师的听话能力。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其中包括准确的辨音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正确的品评能力和指导听话训练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工作需要随时了解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而了解情况,用口头方式比用笔头方式方便及时。况且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和评判学生口头表达水平时,更要靠“听”。语文教师在听质疑、听答问、听讨论、听发表、听朗读、听交谈中,一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程度,接受新教材的能力,有什么困难以及有无思想障碍等;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的语音准确程度,语意完整程度,语脉清晰程度,语气连贯程度等等,便于及时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指导。因此,语文教师在听话能力方面,更需要有边听、边分析、边评判的本领,以便随时对学生口头表达作出具体、切实的指导。 5.语文教师的书法素质。尽管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语文课也不是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天天在写字:写教案、板书、写计划、
写总结、写日记也是常事。特别是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汉字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特别重视书法的学习,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的板书字体清秀隽永,各种书体(楷书、隶书、行书等)兼用,且有章有法,很有欣赏价值。学生在跟着这样的教师上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师书法艺术的感染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古人云:“文如其人”。学生不只是从教师写字的笔画、结构、章法上体会到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从这里悟出科学的严谨、治学的严肃、做人做事不可马虎的道理。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更加心理相容。做到这一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1.研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纽带。“语文教材的价值,在于它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工具,教师主要是凭借它进行教学,各种文字资料,其他教学工具都只能围绕着它加以利用。”研读教材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把握,它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教师,能否深入地钻研教材,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研读教材,就是要把握课程标准,熟悉整套教材,剖析各类课文,做到明确课标要求不“离谱”,掌握教材体系不“乱套”,吃透每篇课文不“搁浅”,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了解整套”、“熟悉当册”。循序操作则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文字在手指之间 第一步,了解整套
接到教学任务以后,就要抓紧时间,浏览乃至通读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明了整套教材的体系,各册教材的重点,单元设置的特点,文体安排的规律,各类范文的特色,语文知识的系统和语言训练的序列。这样,才能清醒地把握所教一册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和教学的任务。
怎样研读整套教材的体系呢?大致思路如下述: 首先,应认知和把握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
教材根据课标规定,将教学要求一一落实在各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各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中。例如,中高年级课本每一单元有“单元提示”,教读课文有“训练重点”,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可见这套课本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具体的特点,革除了以往目标不清、要求模糊的积弊。 其次,应认知和把握训练程序及练习安排。
为了落实课标规定的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体现课文的训练重点,语文教材全面设计了读文练习、习作和听说练,突出了语文训练这一中心。全书的练习设计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程序,题量丰富,题型多样,角度灵活。增加了小型而具体的语文训练题,加强了语言实践活动。 第二步,熟悉当册。
教师在第一学期所教的一册教材应是钻研的重点。要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对这册教材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数量、单元组合的方式,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配合、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比重、重点基本篇目与写作听说活动的联系了如指掌。 第三步,精读单篇课文。
教师教学时多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单元教学也多以单篇课文为基础,因此离开了认知单篇课文这个基础,教学时就会“搁浅”。为此,还必须逐一认知和把握每篇课文,做到从形式到内容疏通教材,从整体到局部熟悉教材,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教材。循序操作则可采用以下“三步法”。
①求“通”——认真通读,从形式到内容疏通教材。疏通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在语言上读通,要扫除阅读中的一切障碍,能顺利地读课文;二是在结构上理通,要弄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三是在材料上想通,要弄懂课文中每
一个语言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检验这一步钻研效果的标准,体现在朗读上,应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这一步的主要工作有:审题解题、正音正字、解词品词、理句析句、分层划段等。
②求“熟”——细读熟练,从整体到局部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教材要点要熟,通过钻研,对内容要了如指掌,对注释要全面掌握,对重要语句和段落要能熟读成诵;二是教材背景要熟,通过钻研,对写作意图和来龙去脉要清楚,对编写意图要明确,对与相关的知识材料要熟悉;三是教学要求要熟,通过钻研,对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地位要清楚,对教学任务要明确,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掌握。检验这一步钻研效果的标准,体现在朗读上,应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是深入探求教材真谛的较高层次,这一步的工作主要有:熟读成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反复地默读和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对教材规定学生应背应默的课文,教师首先要能背出和默出,对虽不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的精短课文和长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教师也应能吟诵如流,甚至顺利背诵,对于注释,则应铭记在心,以便融汇于词句篇章教学之中。不少教师致力于练“背功”,有的能通背全册教材,有的甚至能背诵全套教材。有位教师撰文介绍教学经验,第一条就是背诵:“背诵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使我能纵横联系,左右逢源。”
③求“透”——精读品读,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材料。
吃透教材有三个要求:一个语言与内容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反映这样的内容要采用这样的语言;二是结构与思路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的思路,为什么体现这样的思路要采用这样的结构;三是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了什么样的观点,为什么表现这样的观点要采用这样的材料,检验这一步钻研效果的标准体现在朗读上,应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之,钻研单篇教材按“通”、“熟”、“透”的要求,循着认读通读——细读熟读——精读品读的路子,就要以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教材,既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又能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这就为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有可能正确地处理教材,编制教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能力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定,它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教学有了通过教学设计形式的教学方案,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也便于事后检查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设计具有创造性。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创造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切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一篇课文,一堂课的最佳教学方案,是教师创造力的对象化。教师的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切不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现成的模式,而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语文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等。有教师提出:精读课,略读课设计的总原则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型新颖,提问精粹,品读细腻,评点精彩,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用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含义隐涵处等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对课文深透理解的一种教学的设计艺术。换言之,所谓“选点突破”就是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专项的响鼓重锤的敲打。
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出“突破口”,并以此带 动全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题目、结构、线索、情节、人物、关键词句,重点语段,重点、疑难点等方面作为统帅全篇的教学突破口。但是,无论从
哪个角度选点突破,必须以判断学生初读课文的的心理流向为基础。
3.组织教学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采取行之有效地的方法对课堂实施控制,使课堂上的气氛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 (1)课堂激励
语文教育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十分注重课堂激励艺术,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力,使课堂上学生你追我赶,生龙活虎。老师要用信念激励。信念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它能产生强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使人主动地克服困难奋发向上。老师上课开始巧设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成功志有必得”的信念。 民主与信任要始终流贯于老师的语文课中。这也是一种激励。老师上课自始至终要以研讨的心态与口吻和学生一道确定学习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方式、途径。师生的言论权始终平等,教学过程处于民主的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心理相容互相信赖,交流融洽,让学生如沐春风。 (2)创设高潮
从面积看,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上,最欠缺的就是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所谓掀起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凝聚力、愉悦感。课堂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量,有了波澜。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倍为关注、着力设计的内容。
组织并掀起课堂教学高潮,主要可以运用如下的艺术手法: ①竞读。即在教学氛围酝酿到一定程度之后,采用个别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示范读、表演读、看书读、背读等各种手段反复调动学生诵读课文,追求一种读得如醉如痴,读得回肠荡气,读得神思飞越,读得精神勃发的艺术境界。
②赛讲。结合课文教学中的动情点、想象点、美词、妙句,精彩段落等内容,或者结合习作教学中的复述,演讲等内容,精心组织学生发言,追求一种让学生讲得生动热烈,一发不可收拾,情绪激动的教学场面。
此外,还有“应答”、“论争”、“激情”等手法。 创设课堂教学高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置好课堂教学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营造合适的课堂高潮情境:或平静、或热烈、或沉寂、或激越。 ②选择好课堂教学高潮的内容
一堂语文课,教学的知识点是多方面的。高潮的设置应该是课文教学的主体部分,它的着眼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的思维点,兴奋点,一句话,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从纷繁的知识点和学生多种多样的知识需求中,经过筛选、提炼,找出主攻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层次推进中,因势利导,逐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③把握好课堂高潮的时间
一堂语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推进中,高潮放置何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要视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掌握。 (3)收尾拓展
收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控反馈后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做出的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展,是通过教师的导引,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升华或迁移。一堂课的收尾拓展如何,不仅可以窥探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掂量出教师的教学功力的强弱,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犹如戏剧演出,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波澜起伏。这样,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催促他们全身地投入学习,使之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 4.编写练习的能力
练习是学生把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的训练,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够编制质量较高的语文训练题,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设计好练习必须反复钻研。设计练习题,是要用很多心思下很大力气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设计好的。如果敷衍凑数,是出不好练习题的。虽然练习人人会出,然而出得“精善”实在非常难得,非常不易。这里用得着“苦心孤诣”这个成语,唯有苦心,才能孤诣。苦心孤诣地很值得。一个绝好的题目有时可能让学生铭记终生,得到某种启示,从此养成一种好习惯,语文学习便日进有功了。学好语文多半是自修的功夫,重要的是得到指点,受到启发,精心设计练习,就可涉及学生,影响至巨。
练习设计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明确目的,启发自觉。教师必须明确每一次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对所做的练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完成。但也有些训练是不大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勉励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②授之以法,举一反三。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所学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③循序渐进,系统训练。熟练掌握复杂的技巧依赖于在简单技巧的基础上有系统的进行练习。所以我们设计练习,应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以求得良好的效果。
④讲求实效,因人而异。练习要从实际出发,注意效果,要因人而异。
⑤读写听说,形式多样。练习要兼顾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全面训练,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但不能顾此失彼。 四、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
优秀教师成功的原因:读书多,毅力强,善思考,能教会写,还善于交往。
语文教师首先是语文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应该是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科研,是语文教师修养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语文教师学者化的必由之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语文教师应怎样治学呢?高层次优秀青年教师八项要求:①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②要有钻研、思考、总结的习惯;③要逐
步系统地研究全套材料;④要有一门拿手的“绝活”;⑤要长期坚持订两本学术杂志;⑥每年要发表1-2篇论文;⑦每年要写2-3万的读书笔记;⑧建立小学所有单篇课文的资料索引卡片。 1.勤读书
①读什么?A.语、修、逻、文和听、说、读、写的知识。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论述及哲学的有关知识。C.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知识。D.《诗经》、《左传》、《史记》、唐宋八大家等人的名篇。
②怎么读?一是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读;二是结合平时的备课,围绕教材学习;三是要讲究“精读”、“略读”的配合。 2.勤积累
①教研资料。一是科学理论材料,这里边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主;二是教育教学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教改经验,实验报告及报告性信息等;三是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及本质特点方面的材料。
②资料需要日积月累广采博撷逐渐掌握。积累资料没有什么固定的框框和路子,只要简便、实用,不管什么方法都可以。 A.归类存档B.旁批剪贴C.制作卡片 3.勤思考、勤总结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是紧密相连的,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读书,把读书和探索结合起来,慢慢地就会获得一种发现的喜悦。于是你就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 改革、实验,都得进行总结;只有总结,才能找出经验,得到教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作为语文教师写总结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语文基本功、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更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把写总结看作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手段,教师要自觉地运用这种手段,推动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凡是高水平、有成就的教师,都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的,他们的经验也是通过总结而后传播推广开来的。勤奋出智慧,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总结中提高。 怎样总结教学经验?
总结教学经验的形式很多,主要有:
写心得体会。一种教法成功了,把成功的原因写出
来,作点概括,这对整体研究很有好处。写心得体会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一事多议,从几个方面谈看法。
写教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学随笔,内容不求集中,
只需紧扣教学,还要准确及时地记录实情。这些材料足以作为写科研论文的论证材料。
总之,只有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才情睿智,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语文教师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教”出高质量,“研”出高水平,愿我们的教师没有成功的尽快成功;成功了的尽快成熟;成熟了的尽快成名。愿我们的队伍在课堂教学艺术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冶炼,不断发展壮大。
正在阅读:
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01-08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05-30
改掉缺点作文600字06-1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配套练习203-08
格力新员工中央空调试题(答案)10-31
2010年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在线考试试题08-11
护理技能比赛方案汇总 - 图文12-18
初一的孩子该怎么教导才正确 家长必知事项03-3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素养
- 语文
- 优秀
- 老师
- 基本
- 一个
- 调和方程
- 单片机读写SD卡
-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同步练习2(新版)粤教沪版
- ICS5000离子色谱仪技术要求
- 正确选择喷码机耗材是一种学问
-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 川版二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 9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与方法
- 告公司法人代表和执行董事谁承担责任?
- 2007年6月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Word 2003文档的基本操作(7)
-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 图文
-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失语症分类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 -
- 名人史蒂芬 霍金的故事
- 铅精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梁的刚度计算 - 图文
- 乌鲁木齐市BRT综合运营情况调查与分析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