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泄洪洞出口土石方开挖与支护z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4 15: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08章 泄洪洞出口土石方开挖与支护

08.1 概述

08.1.1 工程概况

泄洪洞出口工程的土石方开挖与支护主要包括:出口挑流鼻坎开挖与支护、出口边坡开挖与支护、13#堆积体处理、上部危岩体治理、泄洪洞出口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等,其具体施工内容如下:

(1)出口挑流鼻坎开挖与支护

出口挑流鼻坎开挖与支护施工主要包括基础保护层开挖、护坦下游明挖、石方槽挖、普通砂浆锚杆、护坦混凝土等。

(2)出口边坡开挖与支护

出口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主要包括覆盖层开挖、石方明挖、预应力锚索、普通砂浆锚杆、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预应力锚杆、锚筋桩、素(挂网)喷混凝土、(深)排水孔等。

(3)13#堆积体处理

13#堆积体处理的开挖与支护施工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挂网喷混凝土、排水孔、混凝土挡墙、预应力锚索等。

(4)上部危岩体治理

上部危岩体治理的开挖与支护施工主要包括覆盖层开挖、危岩体清撬、危岩体浅层开挖、预应力锚索、普通砂浆锚杆、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预应力锚杆、锚筋桩、挂网喷混凝土、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排水孔等。

(5)泄洪洞出口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

泄洪洞出口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的开挖与支护施工主要包括土石方明挖、土石方水下开挖、雾化区边坡危岩体清除、地质缺陷处理石方开挖、石方水下开挖、预应力锚索、普通砂浆锚杆、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预应力锚杆、素(挂网)喷混凝土、(深)排水孔、截排水沟、混凝土挡墙、混凝

土护坡、浆砌石护坡等。

08.1.2 施工项目及主要工程量统计

泄洪洞出口工程土石方开挖与支护施工项目及工程量统计详见表08.1-1。

表08.1-1 土石方开挖与支护施工项目及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出口挑流鼻坎 基础保护层开挖 石方开挖 普通砂浆锚杆 C25~C32,L=6.0m~9.0m 出口边坡 覆盖层开挖 石方明挖 有(无)粘结预应力锚索 1000kN~2000kN,L=30m~50m 普通砂浆锚杆 C25~C32,L=4.5m~9.0m 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 C32×6,L=6.0m 预应力锚杆 C32,L=9.0m,T=150kN 锚筋桩 3C32,L=9m、12m 挂网(素)喷混凝土 C25 挂网钢筋 13#堆积体处理 土石方开挖 挂网喷混凝土 C25 挂网钢筋 有(无)粘结预应力锚索 1000kN~1500kN,L=30m~40m 挡墙混凝土C20 上部危岩体治理 覆盖层及危岩体开挖 有(无)粘结预应力锚索 1000kN~1500kN,L=30m 普通砂浆锚杆 C25、 C28,L=4.5m、6.0m 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 C28,L=6.0m 预应力锚杆 C32,L=9.0m,T=150kN 锚筋桩 3C32,L=9.0m 挂网喷混凝土 C25 3m33项目名称 单位 m m 根 m m333工程量 5000 10850 3138 8000 780000 备注 护坦明挖、石方槽挖 外露 1m 1190 束 外露 0.5m 外露 0.5m 外露 0.5m 厚 10cm~15cm 厚 12cm~15cm 挡墙锚固,20 束 二级配 10 束 外露 0.5m,带垫板 厚 12cm~15cm 3 10kN.m根 根 根 束 m t m m t 33366150 12671 1000 200 1094 7181 167 230000 200 2 788 6363 22000 330 495 100 10 10 100 10kN.m m 3 310kN.m 根 根 根 束 m 2序号 5 挂网钢筋 项目名称 主(被)动防护网 泄洪洞出口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 土石方、石方明挖 土石方、石方水下开挖 挂网(素)喷混凝土 C25 挂网钢筋 普通砂浆锚杆C25~C32,L=4.5m~9.0m 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C32×6,L=6.0m 预应力锚杆C32,L=9.0m,T=150kN 有(无)粘结预应力锚索 1000kN~2000kN,L=30m~50m 挡墙混凝土C25 护坡混凝土C25 M10浆砌石护坡 单位 t m m 2工程量 2 57000 600800 18000 160 20000 200 200 4425 90000 70000 2000 备注 31583072 厚 10cm~15cm 外露 0.5,带垫板 100 束 三级配 二级配 m m t 根 根 根 10kN.m m m m 33333308.2 出口开挖支护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08.2.1 施工道路布置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泄洪洞出口施工范围边坡高、陡,施工道路布置难。从最上部危岩体治理至最下部的河道防护,最大高差超过500米,且施工范围比较集中,边坡陡,对外通道仅506#公路可连接。所以道路布置成为了本部分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以及制约施工方案的关键点。

应对措施:根据先上后下的施工顺序,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与出口边坡上游相邻的11#堆积体道路相结合等,合理布置施工道路,确保出口边坡的正常施工。各施工部位的详细道路布置情况详见08.3节中道路布置相关内容,具体应对措施见表08.2.1。 表08.2.1 泄洪洞出口高边坡道路布置应对措施 重、难点 道路布置应对措施 1、上部危岩体施工道路布置时,充分考虑施工内容及地形地貌特征,分别上部危岩体治理施工道路布置 从施工区上、下两个方向布置施工道路。同时考虑不同施工段的施工任务和难度各不相同,道路布置时也各有差异,满足各自施工通行需求即可。 2、1072m高程机耕道以上危岩体治理施工部分,因施工范围小、施工内容单一,且无法布置施工机械上行道路。所以道路布置时,在拓宽机耕道的基础上,从机耕道1072m高程处在施工区上游侧坡面较缓位置布置一条能够人行上坡道路(1#施工临时便道)至施工范围中上部即可。利用该道路,施工人员可从上至下进重、难点 道路布置应对措施 行危岩体清撬并进行主动防护网施工。 3、1072m~890m高程范围内危岩体治理施工因清挖范围大、浅表层开挖厚度大,单靠人工开挖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所以根据计划,以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施工为主、人工配合。鉴于此计划,道路布置时首先从1072m高程机耕道沿坡面向下,顺着原有坡面便道进行拓宽,道路(2#施工临时便道)的拓宽随着坡面浅表层开挖逐段向下进行,满足小型挖掘机通行即可,该道路同时作为防护网等支护施工作业通道;其次再从11#堆积体道路的750m高程处经13#堆积体布置另外的道路(1#支路和3#施工临时便道)与2#施工临时便道交接,为小型挖掘机提供撤出通道。 1、13#堆积体施工主要内容为土石方开挖及挡墙混凝土浇筑等,尤其是土石方开挖量巨大,所以道路布置主要需满足载重汽车通行。 2、首先利用11#堆积体内的“之”字型道路与对外交通(506#公路)连接,随后从该道路的终点750m高程布置一条道路(1#支路)跨过1#冲沟,沿13#堆积体开挖基础高程逐渐爬升至下游侧810m高程。1#支路坡度13.6%,挖除部分为13#堆积体的土石方,道路初设宽度7米,外侧布置挡渣墙,1#支路作为13#堆积体施工通行主通道。 3、13#堆积体内部3#施工临时便道从1#支路末端按“之”字型爬升至堆积体开挖顶部,为堆积体从上至下开挖及出渣提供通道。 1、出口边坡主要为石方爆破开挖,开挖分层较多,从上至下分期分层开挖。考虑出渣通道,每层开挖设临时便道,结合上游11#堆积体范围的道路合理布置,13#堆 积体处理施工道路布置 出口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 为每层开挖布置的临时便道从上游开口线侧进入开挖区。 2、出口边坡780m高程以上部位从1#支路进入施工区。 3、690m~780m高程各层开挖施工便道均从11#堆积体已有道路的不同高程接入,接入点分别为750m高程、717m高程、700m高程。 4、670m~690m高程从沿江公路垫渣填路进入开挖施工区。 5、以上各层开挖施工临时便道布置详情见出口边坡施工道路布置图。 1、挑流鼻坎施工道路不但要根据自身施工需要进行布置,还需要配合泄洪挑流鼻坎施工道路布置 洞龙落尾末端段的施工。经综合考虑进度计划及相互逻辑关系,挑流鼻坎道路布置分两期进行,主控制高程分别为661m和650m。 2、上述两期施工道路均考虑在沿江公路基础上进行降坡形成,其布置时间及布置方式详见本章08.3.1节中关于挑流鼻坎施工道路部分及施工道路布置图。 1、河道防护施工分左、右岸两部分,其各自上下施工高程跨度大,所以合理的施工道路是顺利施工的保证。 2、根据地形地貌及现有条件,左岸河道防护施工区从沿江公路布置“之”河道防护施工道路布置 字型道路至围堰内侧585m高程预挖平台。施工时,通过“之”字型道路中间几个转弯,分别向两端进行水平开挖掘进及支护施工。 3、右岸道路布置方式与左岸相同,即在河道防护施工区下游侧布置“之”字型道路与右岸进场临时公路相接,形成对外交通畅通。而“之”字型道路最低点布在围堰内侧592m高程预挖平台。同样在坡面布置几个转弯,作为进入施工区不同高程开挖及支护等施工通道接入点。 08.2.2 高边坡安全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泄洪洞出口施工范围内边坡高、陡,施工安全隐患大。本工程主要施工安全隐患为高边坡作业,边坡外侧即为金沙江。所以在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防止高空跌落、爆破安全及车辆运输安全等是本部分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控制重点。

应对措施:成立包括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等在内安全生产协调小组,针对每个班现场实际情况,均在每班开工前,召开班前安全生产协调会,对在施工过程中各工作面之间有关生产、安全方面的需协调的问题,进行统一安排和指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内部约束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及奖惩制度;同时采取每个施工部分配备专职安全员现场警戒值值班,严查不规范作业。各项安全隐患控制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见表08.2.2。

表08.2.2 泄洪洞出口高边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安全控制重点 安全应对措施 1、出口边坡土石方开挖高程跨度大,边坡陡,尤其是上部危岩体的清撬和浅表层开挖机械化施工利用率低。所以施工时严格遵循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土石方开挖施工,并做到开挖一层及时支护一层,确保边坡稳定。 2、在边坡开挖施工前,尤其是雨季来临之际,提前做好边坡施工区的截排水设施,确保降雨或地表水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引流,避免雨水沿坡面渗流,造成水土流失或坡面失稳、垮塌。 高边坡土石方开挖安全 3、人工开挖或者机械开挖前,均按要求布置好施工道路,并做好路基稳定和栏杆防护等,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4、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预留保护层并随时关注和观测,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并完成支护。 5、在边坡危岩体清撬或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坡面裂缝、滑移或者大面积地质异常现象,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6、高边坡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尽量做到随挖随出渣,避免开挖松散渣料的随意堆放。而需要采取翻渣作业的坡面,开挖或翻渣时有意识对渣料进行定向疏导,避免随意散落,影响安全,并及时收集渣料并清运,严禁过度堆积。 1、炮工必须经验丰富,经过专门培训。爆破用的火工品必须妥善保管,做爆破安全 好防盗措施,必须专人专领。现场爆破前,必须做好安全警戒,待人员及设备撤离到安全区并经全面排查无误后方可起爆。爆破结束后经检查撤出警戒后,方可恢复正常通行、施工及出渣等。

安全控制重点 渣,严禁违规操作。 安全应对措施 2、边坡石方爆破法开挖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钻孔、装药、爆破、出3、石方开挖时,不采用对坡面产生破坏的爆破方法。坡面设计轮廓严格按照预裂爆破程序进行,梯段爆破采用密孔距、小药量等有利于爆破安全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一次最大单药量,质点振动速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施工时认真论证、小心求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最合理的爆破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5、对于如马道基础等要求较高的部位,采用预留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予以单独开挖。 1、进入高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不合格的机械设备严禁入场。施工中机械应定期检查,做好维护及保养工作,防止疲劳使用。 2、车辆运输前,对经过线路进行检查,确认路基、路面、宽度、坡度、弯度、桥梁、涵洞等能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运输车辆应保证方向、制动、信号等齐全可靠。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箱,严禁超速超载。 3、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工作范围内停留。机械运转中人员不得上、下车。严禁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超载,出渣车车厢内严禁载人。施工机械停止作业时,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平地,严禁在斜坡上停车;临时在斜坡上停车,必须用三角木等对车轮阻滑。 4、挖掘机械工作位置要平整,工作前履带要制动,挖斗回转时不得从汽车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得装车。机械在靠近边坡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基上。 5、定期对运输道路进行安全排查,雨季做好排水保通、路面防滑等措施,严禁在雨天超速行驶。 1、施工区的用电线路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临空架设,严禁随意拖拉。严禁使用裸线,严禁随意搭接。 2、电工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禁他人私自接线、操作带电设备。 3、施工照明、机械用电、临时用电等应各自配备专门配电箱,严禁混搭。电线接头应做好防护,严禁裸露。配电箱应完整无缺,并做好防雨遮挡措施,安装牢固,严禁随意移动 4、雨天严禁露天接线、焊接等作业。 1、因支护施工需要,沿开挖边坡布置的排架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必须做到基础牢固,平稳上升;靠坡面侧采用钢筋焊接将排架与边坡锚杆相邻,确保排架稳定。 机械施工及运输安全 施工用电安全 排架安全 2、排架作业平台应按规范要求铺设木板并采用铁丝绑牢,排架应设置专门的上下爬梯,爬梯严禁被施工占用。如有需要,排架应挂好安全网。 3、施工人员上下排架时,扶稳抓牢。排架上定点作业时,系好安全绳,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滑落。 08.2.3 防止开挖渣料下江及应对措施

泄洪洞出口边坡高且陡,临近金沙江,边坡开挖时开挖渣料及爆破飞石容易滚落或飞溅下江。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施工严禁开挖渣料下江,更加禁止随意抛洒石渣入江。所以,防止开挖渣料入江是出口边坡开挖的另一个控制重点。

应对措施:开挖施工时通过合理布置炮孔的孔距、排距以及起爆网络顺序来控制爆破方向,确保石方爆破朝出渣方向松动,从而减少飞石及石渣沿边坡滚落。另外,根据施工安排,在不同的施工期合理布置挡渣墙,形成集渣平台收集上部掉落的散渣并及时清运,防止石渣进一步滑落江中。具体应对措施详见表08.2-3。

表08.2.3 防止边坡开挖石渣入江及应对措施 控制重点 应对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作业素质,制定严禁开挖石渣入江管理办法,加强现场管理,制定违规操作重罚制度。每天班前进行作业交底,加强现场旁站及监督巡视。 2、分期分层次布置挡渣墙,对边坡土石方开挖中的散渣进行拦挡并收集,及时清运。边坡开挖前,在1#支路和沿江公路外侧布置两道钢筋石笼挡渣墙,详见危岩体土石方开挖章节临建布置中的挡渣墙设计布置方案。 3、边坡危岩体清撬、浅层开挖、覆盖层开挖时,尽量做到随挖随出渣,避防止开挖免开挖松散渣料的随意堆放。需要采取翻渣作业的坡面,开挖或翻渣时有意识对公路挡渣墙内侧,并及时收集渣料和清运,严禁过度堆积。 4、石方爆破开挖时,通过爆破设计和论证,合理布置炮孔的孔距、排距以及起爆网络顺序来控制爆破方向,确保石方爆破朝出渣方向松动,从而减少飞石及石渣沿边坡滚落。 5、边坡临空边石方爆破时,采用宽孔距、小抵抗线深孔梯段微差挤压爆破,如有需要可采用覆盖毛竹帘、炮被等控制飞石。 石渣入江 渣料进行定向疏导,避免随意散落,即沿着边坡两侧的1#和2#冲沟溜渣至沿江08.3 施工布置

08.3.1 施工道路布置

1、施工道路布置详情

本工程施工期间,发包人提供了上游临时桥和下游临时桥、三滩悬索钢桥、1#公路、3#公路、303#交通洞、5#公路、506#公路(506延伸洞)、504#交通洞、7#公路、703#公路、3#-7#连接线、4#公路、604#公路、右岸进厂临时公路等交通条件。另外,根据施工需要,新建一部分场内临时道

路及施工便道等,与发包人提供的交通条件共同形成适用于本工程的施工道路,以便完成本工程的开挖及支护工作。根据不同施工部位及施工先后顺序,施工区内新建临时道路及施工便道布置如下:

(1)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

由于泄洪洞出口边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属高、陡边坡,其对外连接主要交通道路为506#公路,而出口边坡大部分施工部位远远高于506#公路,场内施工道路布置时无法与之直接相连。所以,出口边坡道路布置的原则就是合理与上游侧的11#堆积体道路相连,最后与506#公路保持连通。根据招标设计图纸,11#堆积体内设计有一条永久道路,呈“之”字型,其起点A0连接506#公路于665m高程,终点A1位于11#堆积体下游侧施工边界线上的750m高程,与出口边坡上游侧开口线仅有1#冲沟相隔,该道路布置情况见招标图纸《左岸11#堆积体道路处理方案图》。同时,根据进度要求及进度安排,11#堆积体先行施工,出口边坡主体开挖支护部分后施工,即出口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时,这条道路毛坯路至少已经形成并满足通行要求。所以,有此条件,出口边坡750m高程以上的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时,均考虑与这条道路终点相接以达到对外畅通的目的。在此,将这条道路称之为: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

(2)上部危岩体治理施工道路布置

上部危岩体主要指出口边坡890m高程以上部分,其施工高程范围跨度大,所以为满足施工通行需要,结合施工内容,施工道路布置分别从出口边坡上部1072m高程机耕道及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终点分别进行施工道路布置。该部位施工的道路布置时根据地形条件并利用已有的山路合理进行修建至危岩体的简易施工道路,并尽可能结合坡面现有便道布置,以减少道路开挖对坡面的扰动。同时在地形陡峭部位应有一定保护设施,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针对上部危岩体的施工内容及现有地形条件,布置施工道路如下:

① 1#支路

经综合考虑地形条件、上部危岩体施工、13#堆积体施工及边坡开挖支护施工,设计布置1#支路为:起点A1与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终点

交接,跨1#冲沟,沿13#堆积体底部开口线逐渐爬升至出口边坡下游侧开口线位置,终点为A2点(高程为810m)。按此布置,1#支路长约440米,坡度13.6%。同时因1#支路后期将承担13#堆积体的开挖、支护、混凝土挡墙施工,以及出口边坡750m高程以上的开挖支护施工:另外还考虑在该道路外侧布置一道钢筋石笼挡渣墙,所以该道路布置时充分考虑通行要求和临建布置要求,初设道路宽度7米,向内侧13#堆积体方向拓挖。

1#支路跨1#冲沟时,在冲沟范围内修坡的同时,下方回填石渣并浇筑混凝土路基挡墙,以确保道路的承重及通行要求。整条道路其他部位,尤其是外侧路基薄弱处做加固及护坡处理。1#支路跨出口边坡段外侧布置一道钢筋石笼挡渣墙,用以拦挡上部危岩体和13#堆积体开挖施工中正面滑落的散渣并收集,防止石渣滑落下江。最后,为确保临空面的安全问题,路面外侧布置混凝土墩路肩。

② 1#施工临时便道

1072m高程机耕道上部有一片危岩体处理区域,其主要施工内容为危岩体清撬及主动防护网防护。考虑其施工内容及地形条件,在该施工范围上游侧布置一条临时便道,称之为1#施工临时便道,起点B1位于1072m高程机耕道上,终点B2在施工区域中上部高程位置。1#施工临时便道长约90米,坡度40%,宽度2米,满足施工人员步行上下通行即可。

在1#施工临时便道施工前先行将上游侧的机耕道适当拓宽并与相邻村道连接,确保施工原材料能采用农用车等小型运输机械运输至施工区。

③ 2#施工临时便道

2#施工临时便道的布置主要为解决上部危岩体中890m高程至1072m高程范围内的施工内容。2#施工临时便道布置从机耕道1070m高程开始至上而下进行,按山体坡面上原有便道小路顺坡而下,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宽,宽度满足小型挖掘机通行即可,拓宽过程中尽量减小对山体坡面的扰动。便道扩宽从机耕道开始,小型挖掘机进行拓宽施工,随着小型挖掘机进行危岩体清挖的过程逐渐向下直到890m高程,局部位置如有岩石挖机无法拓宽的,采用小爆破措施解决。

2#施工临时便道起点C1,终点C5,中间三个拐点分别为C2、C3、C4。由于地形条件限制,2#施工临时便道仅考虑清挖的小型挖掘机及人工搬运时通行,初定路宽3米,路长约1000米,平均坡度18%。

道路布置时设置路肩防护及栏杆防护等,以保障施工人员在清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的通行安全。

④ 3#施工临时便道

3#施工临时便道布置经过13#堆积体区域,起点与1#支路终点相连,为A2;终点与2#施工临时便道终点相接,为C5;中间于840m高程处有一拐点D。3#施工临时便道长约560米,坡度14.3%,初定路宽5米(考虑将承担13#堆积体土石方开挖的上半部分出渣任务)。

3#施工临时便道的主要任务是承担13#堆积体的开挖及支护通行要求。在此之前与2#施工临时便道连通,分担上部危岩体施工中挖掘机的撤出及散渣收集等的通行职责。

⑤ 上述上部危岩体治理中布置的各施工临时便道详见附图《泄洪洞出口上部危岩体治理(890m高程以上)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1)。

(3)13#堆积体处理施工道路布置

13#堆积体处理施工中所需要用的场内道路主要包括“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1#支路”及“3#施工临时便道”。这三条道路在前述上部危岩体治理道路布置中均已形成,布置详情说明见上部危岩体治理施工道路布置。

13#堆积体处理施工道路布置见附图《泄洪洞出口13#堆积体处理(890m~810m高程)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2)。 (4)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

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及支护在上部危岩体及13#堆积体施工完成后进行。根据招标图纸所示,泄洪洞出口边坡开口线最高位置约820m高程左右,最底处为670m高程;其中从810m高程至670m高程范围内按20米高差分台阶状逐渐向下,共设置8级水平马道。根据坡面条件及开挖设计,泄洪

洞出口边坡开挖及支护从上至下分期分层进行,开挖分层详见本章08.7.3节中“出口边坡开挖分层”相关内容,其开挖按10米每层进行梯段爆破开挖,支护跟随开挖进行,采取开挖一层支护一层的要求实施。所以出口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也相应根据开挖及支护施工分期分层进行布置,详情如下:

① 810m-750m高程道路布置

因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设计20米高程间隔布置水平开挖马道,且现有1#支路起始端高程也在750m高程左右,所以边坡750m高程以上的开挖及支护作为出口边坡的第一期开挖支护范围,将以1#支路为施工主通道。从上至下分层开挖支护施工时,分别从1#支路引施工临时便道至相应的开挖分层高程处。

第一:810m-780m高程部分道路布置

因1#支路经过出口边坡范围路段跨越了780m高程至810m高程,也就是说出口边坡780m高程以上部分的每层开挖分层面均能与1#支路交接。所以,出口边坡780m高程以上每层开挖及支护均从1#支路在相应分层高程处直接切入进入出口边坡进行开挖施工,并以此为施工道路进行出渣及支护施工,即出口边坡780m高程以上部分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为1#支路。

第二:780m-750m高程部分道路布置

待出口边坡780m高程以上开挖支护施工完成后,再逐层向下进行开挖支护。根据开挖分层原则,出口边坡750m~780m高程的分层开挖临时道路的进入高程分别为750m高程、760m高程、770m高程,因此针对性的先后布置4#施工临时便道、5#施工临时便道、6#施工临时便道作为上述相应开挖层的施工通道,这三条施工临时便道均从1#支路接入。

4#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E1(770m高程)→E2(770m高程),路长约20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为水平,作为出口边坡770m-78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5#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F1(755m高程)→F2(760m高程),路长约40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12.5%,作为出口边坡760m-770m高程开挖及支

护道路。

6#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F1(755m高程)→F3(750m高程),路长约40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12.5%,作为出口边坡750m-76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综上所述,泄洪洞出口边坡750m高程以上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见附图《泄洪洞出口边坡810m~750m高程开挖支护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3)。

② 750m-710m高程道路布置

继750m高程以上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完成后,将750m-710m高程部分作为出口边坡的第二期开挖支护范围。按照前述分层开挖及道路布置原则进行出口边坡710m-75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布置。该部分施工道路布置时主要与上游侧相邻的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相接,从其717m高程转弯处处分别布置7#、8#、9#、10#共4条施工临时便道至相应分层开挖作业面。

7#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G1(717m高程)→G2(740m高程),路长约165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14%,作为出口边坡740m-75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8#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G1(717m高程)→H1→H2(730m高程),路长约100米,路宽初定7米,平均坡度13%,作为出口边坡730m-74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9#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G1(717m高程)→H1→H3(720m高程),路长约90米,路宽初定7米,平均坡度3.3%,作为出口边坡720m-73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10#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G1(717m高程)→H1→H4(710m高程),路长约95米,路宽初定7米,平均坡度7.4%,作为出口边坡710m-72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750m-710m高程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见附图《泄洪洞出口边坡750m-710m高程开挖支护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4)。

③ 710m-670m高程道路布置

在710m高程以上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完成后,将710m-670m高程部分作为出口边坡的第三期开挖支护范围。通过11#堆积体范围及506#公路(沿江公路)布置11#、12#、13#、14#共4条施工临时便道至相应分层开挖作业面。

11#施工临时便道主要利用11#堆积体685m-700m高程的混凝土挡墙外侧施工平台连接506#公路665m高程至出口边坡700m和690m马道高程处。其中11#施工临时便道起止点为K1(506#公路665m高程)→11#堆积体685m-700m高程的混凝土挡墙外侧施工平台→K2(710m高程),路长约270米,路宽初定7米,平均坡度13%,作为出口边坡700m-71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12#施工临时便道通过L1点在11#施工临时便道700m高程处相接,终点为L2(出口边坡开口线上游侧690m高程),路长约70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14%,作为出口边坡690m-70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13#施工临时便道通过前半段在506#公路填渣及后半段开挖的形式布置连接506#公路665m高程M1点和出口边坡上游侧开口线680m高程处的M2点,路长约120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12.5%,作为出口边坡680m-69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14#施工临时便道布置形式与13#施工临时便道类似,在出口边坡690m-700m高程开挖及支护完成后,将13#施工临时便道降坡后直接形成。其起点为506#公路上的N1点(高程664m),终点N2点(高程670m),路长约60米,路宽初定7米,坡度10%,作为出口边坡670m-680m高程开挖及支护道路。

710m-670m高程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见附图《泄洪洞出口边坡710m-670m高程开挖支护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5)。

(4)挑流鼻坎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

挑流鼻坎开挖及支护施工需要与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协调施工。因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分两次开挖,上层开挖为661m高程至洞顶,下层为650m

高程(洞底)至661m高程,而该部分洞室的施工将以挑流鼻坎及外侧的沿江公路作为施工通道,所以挑流鼻坎的施工要优先配合龙落尾末端段的施工。根据此原则,挑流鼻坎开挖支护施工道路布置将分两期进行,过程中共先后布置两条施工道路满足上述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及挑流鼻坎的施工通行要求,这两条道路分别为15#施工临时便道和16#施工临时便道。

① 15#施工临时便道

15#施工临时便道作为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及挑流鼻坎一期施工道路。出口边坡区段内沿江公路平均高程在664m高程左右,为满足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施工需要,15#施工临时便道的主体高程应为661m高程。于是,在这个前提下,15#施工临时便道以沿江公路为基础降坡形成:两端起点为P1(664m高程)和P4(665m高程),分别按10%的坡度降坡至3#挑流鼻坎和1#挑流鼻坎的外侧边附近的P2和P3点(均为661m高程),P2和P3之间整体降低至661m高程即可。由此,15#施工临时便道形成,路长约300米,路宽7米,最大坡度10%。

15#施工临时便道形成后,各挑流鼻坎经该便道分别由外向内按底高程661m水平掘进,进行一期开挖支护至泄洪洞龙落尾段的末端桩号处,为龙落尾末端段上层开挖支护提供通道。

① 16#施工临时便道

待龙落尾末端段上层开挖及支护施工完成后,进行挑流鼻坎二期施工道路布置,即为16#施工临时便道。16#施工临时便道在15#施工临时便道的基础上继续降坡及延伸形成,其路面主高程为龙落尾末端底高程650m。16#施工临时便道两端点为Q1(665m高程)和Q4(666m高程),分别按12%的坡度降坡至3#挑流鼻坎和1#挑流鼻坎的外侧边附近的Q2和Q3点(均为650m高程),Q2和Q3之间整体降低至650m高程即可。由此,16#施工临时便道形成,路长约490米,路宽7米,最大坡度12%。

16#施工临时便道形成后,各挑流鼻坎经该道路分别由外向内按底高程650m水平掘进,进行二期开挖支护至泄洪洞龙落尾段的末端桩号处,为龙落尾末端段下层开挖、支护、混凝土衬砌及灌浆等施工提供通道。

待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下层开挖、支护、混凝土衬砌及灌浆等施工完成并撤出后,在以16#施工临时便道为通道,进行挑流鼻坎650m高程以下的开挖及支护施工。

挑流鼻坎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详见《泄洪洞出口挑流鼻坎开挖支护施工道路布置示意图》(图号:BHT/0418-08-06);《泄洪洞挑流鼻坎一期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7);《泄洪洞挑流鼻坎二期开挖及支护施工道路布置图》(图号:BHT/0418-08-08)。

(5)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施工道路布置

泄洪洞出口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施工分左岸和右岸两个部分,其施工道路布置情况分别如下:

① 左岸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施工道路布置

左岸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施工道路以左岸沿江公路降坡后的16#施工临时便道上R1点(高程650m)为起点,取坡面较缓区域按12%坡度布置“之”字型道路“17#施工临时便道”至围堰内侧的585m高程平台作为施工进出的主要通道。17#施工临时便道在下降过程中,分别于635m马道、610m马道及590m高程转弯。左岸河道防护坡面开挖及支护等施工时,在相应高程由17#施工临时便道分别进入各施工作业层。17#施工临时便道长约540米,初定路宽5米,最大坡度12%。河道防护施工过程中,17#施工临时便道作为主要道路进场出渣及材料运入,待主要防护内容施工完成后,再从上至下将该道路予以拆除并支护所占区域,拆除部分随围堰拆除一起,从下游侧经本标段施工场地区域撤出(到那时,主体工程已完工,河道防护下游端相邻的施工场地已撤离,可修筑斜坡道用以拆除围堰体)。

② 右岸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施工道路布置

右岸预挖冲坑及河道防护施工道路以施工区下游侧的右岸进场临时公路的S1点(650m高程)为起点,取坡面较缓区域按12%坡度布置“之”字型道路“右岸1#施工便道”至围堰内侧的592m高程平台作为施工进出的主要通道。右岸1#施工便道在下降过程中,分别于635m马道、620m马道及607m高程转弯。右岸河道防护坡面开挖、支护等施工时,在相应高程由右

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喷混凝土厚度为12-15cm,另外还包括挂网钢筋施工。

(2)施工方法

上部危岩体治理工程中喷混凝土施工方法详见本章08.9节“边坡支护施工”中喷混凝土施工方法。 08.5.3.3 锚杆施工

(1)施工内容

上部危岩体治理工程中锚杆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普通砂浆锚杆、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预应力锚杆以及锚筋桩。其分别的具体设计规格及工程量详见“表08.1-1”中相关项目内容及工程量统计。

(2)施工方法

上部危岩体治理工程中锚杆施工方法详见本章08.9节“边坡支护施工”中锚杆施工方法。

08.5.3.4 预应力锚索施工 (1)施工内容

上部危岩体治理工程中预应力锚索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8束有粘结预应力锚索(1000KN,L=30m)和2束无粘结预应力锚索(1500KN,L=30m)。

(2)施工方法

上部危岩体治理工程中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详见本章08.9节“边坡支护施工”中预应力锚施工方法。

08.5.3.5 防护网施工 一、施工内容

上部危岩体治理工程中防护网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GPS2型主动防护网和RXI-075型被动防护网(H=5m)。

二、防护网类型

防护网类型包括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网采用钢丝绳网,结构配置为系统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孔口凹坑+张拉,主要防护功能为坡面加固,抑制崩塌和风化剥落、溜坍的发生,限制局部或少量落石运动范围。

被动防护网结构配置为钢柱+支撑绳+拉锚系统+缝合绳+减压环,防护能级不应低于750kJ。

三、防护系统参数 (1)被动防护系统

被动防护系统主要构成:钢柱、基座、连接件、带减压环的双支撑绳、“人”字型上拉锚绳(每跨6个减压环),6侧拉锚绳(单绳),钢丝绳网和缝合绳。支撑绳、上拉锚绳和侧拉锚绳直径不小于?16,缝合绳直径不小于?8。

被动防护网高3m,钢柱间距为10m, 采用20b工字钢。 (2)主动防护系统

?16系统钢丝绳锚杆+?16横向支撑绳+?16(12)纵向支① 主要构成:撑绳。

② 用高强度?8的钢丝绳编织成网:?8的抗拉强度1770MPa,破断拉力T>40kN,用高强度?16的钢丝绳做支撑绳,?16的抗拉强度1770MPa,破断拉力T>150kN。

③ 双层网锚杆长度2~3m,抗拔力不小于50kN。 四、主动防护网施工

柔性主动防护系统的施工安装技术要求按以下步骤进行。 (1)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松土及落石进行清除;

(2)从防护区域下沿中部开始向上和两侧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直径20cm深15cm;

(3)按设计深度转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5cm以上,孔径不小于ф45;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

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ф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型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0~32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4)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水泥宜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3天。

(5)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的缝合,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ф1.2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

(7)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缝合,缝合绳为ф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的两端各用两个绳卡进行固定连结;

(8) 用ф1.2铁丝对钢绳网和格栅网间进行相互扎结,扎结点纵横间距1.0m左右。

五、被动防护网施工

(1)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减少约3-8%,对地形起伏较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度呈直线布置时取上限(8%);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度沿直线布置时取下限(3%);在此基础上,柱间距可在设计间距的20%范围内进行缩短或加宽调整。

(2) 基坑开挖。开挖立柱基座基坑和拉锚的锚墩基坑。立柱基座基坑尺寸为0.8×0.6×1.0m(长×宽×深)。拉锚的锚墩基坑0.4×0.4×2.00m(长×宽×深)。

(3) 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混凝土(对混凝土基础,连同锚杆应一次完成灌注)。基座混凝土采用C20细石混凝土。

(4) 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5) 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1) 将钢柱顺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 将上拉锚绳的挂环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绳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环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同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3) 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4) 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5) 侧拉锚绳的安装: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

6)上支撑绳安装

① 将第一根上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紧邻钢柱的减压环边距钢柱约50cm);

② 将该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

③ 在第二根钢柱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悬挂于挂座的外侧;在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置于挂座内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绕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④ 再次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信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⑤ 第二根上支撑绳和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支撑绳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一根钢柱的方向反向安装而已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

⑥ 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并结(仅用30%标准紧固力或手动拧紧即可)。

7)下支撑绳安装

① 将第一根下支撑绳的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下直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外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紧邻钢柱减压环边距钢柱约50cm);

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悬挂于挂座的外侧;在第三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相间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的外侧和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③ 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交用绳卡固定; ④ 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下支撑绳,但反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

⑤ 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并结(仅用30%标准紧固力),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

8)钢绳网的安装

① 钢丝绳网的起吊就位方法宜根据现场施工场地、机具(起吊滑轮组、钢丝绳子、粗麻绳、葫芦、梯子等),人力条件以及经验和习惯而定,一般宜采用以下方法:

② 用一根起吊绳(钢丝绳或专门准备的粗麻绳)穿过钢丝绳网上缘第三排左右网孔,一端固定在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穿过悬挂固定于上支撑绳上的起吊滑轮组并使尾端垂落到地面附近;

③ 拉动起吊绳尾端,直到钢丝绳网上缘上升到上支撑绳水平为止,再用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

④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丝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钢丝绳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

⑤ 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短,并在其中点作上标志;

08.7.2 临建布置 08.7.2.1 临建布置

(1)施工道路布置

① 出口边坡开挖道路布置

出口边坡670m高程以上开挖临时道路主要与上游侧11#堆积体“之”型道路及506#公路相连,从上至下由不同高程分别从出口边坡上游侧开口线位置进入开挖区进行边坡开挖。根据开挖分层需要,共布置1#支路、4#~14#施工临时便道共计12条施工道路进行出口边坡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道路布置详见本章08.3.1节“施工道路布置”重关于出口边坡施工道路布置相关内容。

出渣线路为:出口边坡开挖施工区→11#堆积体“之”字型道路→506#公路→5#公路→3#公路→矮子沟弃渣场。

② 挑流鼻坎开挖道路布置

因泄洪洞龙落尾末端段的开挖、混凝土及灌浆等施工均要从出口端进入,所以挑流鼻坎的开挖施工及道路布置需配合龙落尾末端段的优先施工需要进行分两期进行。道路布置详见本章08.3.1节“施工道路布置”重关于挑流鼻坎施工道路布置相关内容。

③ 护坦开挖道路布置

护坦开挖道路主要采用冲坑预挖及河道防护施工中636m高程和610m高程马道层施工道路进行延伸至护坦开挖区域,用以开挖出渣及护坡混凝土施工。

护坦开挖施工道路布置详情见本章08.3.1节“施工道路布置”中相关内容。

(2)临时挡渣墙布置

出口边坡开挖时,为防止开挖过程中石渣滑落入江,在沿江公路外侧布置一道钢筋石笼挡渣墙,用以拦挡及收集边坡开挖中散落而下的石渣。过程中根据挡渣墙内侧集渣情况进行及时清运,严禁石渣过量堆积。

该挡渣墙即为前面讲述的2#钢筋石笼挡渣墙,详情见2#挡渣墙布置说明及挡渣墙设计附图。

08.7.3 出口边坡开挖施工方案 08.7.3.1 开挖分层

泄洪洞出口边坡设计开挖面呈高差20米每道台阶状,上下各留3米宽水平马道,所以分层开挖时,按10米每层进行分层梯段爆破,马道预留2米厚保护层单独开挖。出口边坡开挖分层见附图《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分层图》(图号:BHT/0418-08-11)。出口边坡开挖分层详见表08.7-1。 表08.7-1 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分层一览表

分层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层间高程(m) EL810以上 EL810 ~ EL800 EL800 ~ EL790 EL790 ~ EL780 EL780 ~ EL770 EL770 ~ EL760 EL760 ~ EL750 EL750 ~ EL740 EL740 ~ EL730 EL730 ~ EL720 EL720 ~ EL710 EL710 ~ EL700 EL700 ~ EL690 EL690 ~ EL680 EL680 ~ EL670 层高(m) 不等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设计边坡面采用双聚能预裂爆破,外侧主开挖区梯段爆破时通过控制炮孔孔排距及起爆联网方式确定上下游方向为主临空面,马道2米厚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 钻孔设备:主爆孔采用D7液压钻机钻孔、预裂孔采用潜孔钻钻孔,光面爆破采用手风钻钻孔。 注:边坡预裂孔与主爆孔不得钻入保护层内。 备注 08.7.3.2 开挖爆破设计

一、爆破方式设计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区域构成边坡的岩体主要为Ⅲ2或Ⅳ类,其中边坡下部弱风化岩体以Ⅲ2类为主,上部弱风化上段、强卸荷岩体以Ⅳ类为主,Ⅲ类岩体局部不稳定,Ⅳ类岩体稳定性差。同时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边坡开挖时严禁开挖渣料下江。

为此,综合考虑上述主要因素,进行开挖爆破设计为:设计边坡轮廓面采用双聚能预裂爆破,马道预留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确保开挖坡面及马道平面的施工质量。同时,在分层布置挡渣墙进行拦挡的同时,通过控制梯段爆破炮孔的孔排距及起爆联网方式确定上游出渣方向为主临空面,以减少爆破过程中因震动而沿坡面下滑的石渣数量。

双聚能预裂爆破的施工工艺见图08.7-1:

爆破设计 爆破专用装置采购 试验确定爆破参数

钻机造孔 测量放样并进行炮孔编号 改进意见反馈设计

造孔验收 跟班检查做好炮孔编录 双聚能槽管标准封堵节的炮泥封堵 爆破专用装置安装 联网引爆 爆后检查 图08.7-1 双聚能预裂破施工工艺图

二、爆破参数设计

边坡开挖中要求开挖面达到平整、稳定,尽量减少对边坡设计轮廓面及马道平面的破坏影响,需从开挖方法、钻爆工艺、爆破参数设计、控制单响装药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开挖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实现。依据类似工程经验初选各种爆破参数如下,最终参数以现场爆破试验确定。

1、潜孔钻双聚能预裂爆破参数如下: (1) 孔径:D=90mm; (2) 孔距:a=200~250cm;

(3) 孔深:10m;

(4) 线装药密度:q=430~450g/m; (5) 炸药直径:底部加强装药d=32mm; (6) 堵塞段长度:120~150cm;

(7) 装药结构:双聚能预裂爆破综合技术是采用特制的双聚能槽管自身连续装药,对于炮孔则是完全不耦合连续装药。底部加强装药采用Φ32mm 药卷捆绑在无聚能槽的两侧。双聚能预裂爆破装药结构详见图08.7-2,双聚能预裂爆破聚能管典型断面详见图08.7-3。

图08.7-2 双聚能预裂爆破装药结构图

图08.7-3 双聚能预裂爆破聚能管典型断面图

2、手风钻光面爆破参数如下: (1) 孔径:D=42mm; (2) 孔距:a=40~50cm;

(3) 孔深:按马道顶宽要求和保护层厚度; (4) 最小抵抗线:W=50~60cm; (5) 线装药密度:q=120~200g/m; (6) 炸药直径:d=25mm; (7) 不偶合系数:≥2.0。

3、D7液压钻机梯段爆破参数如下: (1) 孔径:D=90mm (2) 孔距:2.0m~2.5m; (3) 排距:2.0m~2.5m; (4) 超深:0.5mm; (5) 梯段高度:10m; (6) 钻孔角度:75~90度; (7) 堵塞长度:2.5~3.0m;

(8) 炸药单耗:0.4kg/m3~0.45kg/m3;

(9) 起爆网络:塑料导爆管毫秒微差复式起爆网络; 08.7.3.3 开挖施工方案

一、出口边坡开挖程序

出口边坡土石方明挖按照“自上而下、开挖一层、支护处理一层”的原则进行施工,施工步骤为“截、排水沟施工→植被清除→土方开挖→边坡支护→石方开挖→边坡支护”,未完成上一层支护,严禁进行下一步的开挖。按照测量放样开口线位置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同一层面开挖施工,按照“先土方开挖,后石方开挖,再边坡支护”的顺序进行,使开挖面同步下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4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