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处理指导

更新时间:2024-06-17 2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高校软控成型机调试宝典

三鼓成型机---ZCX3系列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系统事业部

前 言

随着全钢子午线轮胎的日益发展,中国的全钢子午胎成型机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其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备技术的迅速提升,对轮胎制造企业使用及维护设备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指导轮胎制造企业正确的使用设备,充分的发挥设备的技术性能,进一步保证轮胎品质,我们以青岛高校软控ZCX3三鼓成型机为例编制了该手册。该手册汇总了近几年来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准确的描述了设备问题的排除方法,通过学习此书有助于设备人员快捷的解决设备问题,对于设备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书由邵睿、陈晓军主持编写,徐孔然总工对此书进行审核工作。此外王景财、董冰同志参与了该书编写工作。 编著: 审核: 校对: 排版:

编 者 2010年01月

目 录

第一章 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

1.1 伺服、PLC系统 1.2 总线、工作站 1.3 第二章 2.1 2.2 2.3 2.4 2.5 2.6 第三章 3.1 3.2 3.3 3.4

上位机触摸屏

故障诊断与排除

成型鼓驱动箱 胎体鼓驱动箱 组合压辊 传递环 供料系统 超声波刀维护保养

产品质量缺陷原因分析与解决

气泡(脱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骨架材料部件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轮胎动平衡质量不合格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其他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第一章 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

本文所指成型机控制采用美国ROCKWELL自动化公司的Allen-Bradley

最新型ControlLogix5561系列PLC,并配有用于信息交换的以太网络及分布式I/O的DeviceNet网络和专用于伺服运动控制的SERCOS光纤网络。所有的交流伺服装置采用专用于运动控制的SERCOS光纤网络进行连接,它具有速度快(高达8Mbps),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全部采用AB公司的产品。

上位触摸屏两台计算机用以太网与PLC连接。PLC的功能包括成型机的全部控制,故障诊断(包括错误的鉴定分析)和与操作面板的通讯。在操作面板上即可完成配方管理和储存。

1.1 伺服、PLC系统

1.1.1 CPU模块报错

在系统上电后,CPU模块的OK指示灯红色常亮或者红色闪烁,表明CPU有严重的错误或程序丢失。这主要发生在系统刚开始调试的阶段。一般有下面几个可能:

1)CPU槽位问题,或者CPU未插好。

检查CPU模块后面的针脚有无弯折或松弛等现象

2)如果是OK红色闪烁,表明错误可清楚,连接CPU后在Logix5000编程

环境,菜单Communications----Clear Faults,尝试错误是否可清除。 3)如果OK红色闪烁,在排除安装问题后,尝试ControlFlash刷新Firmware

至高版本。刷新后仍然不能消除错误,则只能更换CPU。

注意:某些厂家出现动作中断或者报警等问题,需要将CPU由运行状态转入编程状态再此打进运行状态解除。如果上述方法解决不了,需要将PLC程序重新下传解决。

1.1.2 SERCOS网络问题

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1)Sercos网络不能同步到2

① 可能是光纤线插错接口

② 可能是某个驱动器的光纤口损坏 ③ 可能是1756-M16SE伺服控制模块坏

④ 多模块插槽没有插满,如果缺少驱动器构不成回路也会出现该问题。 2)不定时全体伺服驱动器E38、E37报警 ①驱动器电源接触不好或短路、漏电

②1756-M16SE伺服控制模块有问题需更换,一般在设备生产一段时间后发生。

③ 某个驱动器有问题。

④ 可能是光纤线与驱动器接口松动。 ⑤ 伺服控制的继电器问题。

⑥ 第四种可能是真正的报警,需参考报警代码手册指导解决。

比较常见的报警有: E04:电机过热 E06:硬限位报警 E19:过载报警

E44: 电机自保护(硬件可能有损坏)

举例:

伺服全部报警E37(缺相),重新断电检查空开接线是否有虚接,上电到4后一分钟后又全部报警E37,btrE34,2号电机报警E05,重点检查2

号,万用表测得电机三相线有两相不通,换线正常。

3)上电后Sercos网不能同步到4

① 如果只能到2,可能是PLC程序丢失。

② 如果是到3停止或重新从0开始上升,则可能是某个电机坏或者电机

相连的编码器电缆坏。

③ 有时候可能上电后的时序问题导致编码器反馈信息不能正常扫描产生

较长时间不能到4,重新上电可解决。

④某些不明原因,可能是模块Firmware不匹配引起来的,重新刷新Firmware尝试。

1.1.3 DNB模块报错

首先确保DeviceNet网络接线正确,终端电阻正确,且网络线两两之间无短路断路,报警Bus Off或其他整个网络的报警,则可能是模块质量问题,尝试替换。 1.1.4 驱动器报警

伺服驱动器在初始上电后,网络还没有同步到4就报警,则说明是很严重的报警,驱动器报警,可能是驱动器本身的确有问题,也有可能是编码器电缆或者是电机坏引起。按照损坏概率统计:编码器电缆>电机>驱动器,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用替换法来确定是哪个出了问题。 1.1.5 驱动器损坏。 1.1.6 编码器损坏。

1.1.7 电机损坏,电机坏判断方法为万用表测量U、V、W两两之间的阻值,以及U、V、W与接地线的阻值。如果不均衡则电机损坏。

驱动器报警E00则可以确定是驱动器硬件损坏,如果驱动器报警E07、E05、E31、E64等,这些报警都与编码器反馈有关,则可能是编码器电缆没有插好或者编码器电缆质量问题。

举例:

,BC02驱动器报警E34处理办法

问题表现控制继电器与电源接触器均没有吸合!

解决办法:首先检查CONT EN+与EN-是否正常通断,如果正常,则可能为接线端子有问题; 如果不正常,则更换驱动器;

如果仍然不好,可能为底板有问题,拆下检查地板是否有杂质,不行更换!

1.1.8 伺服电机在参数相同,负载不大的情况下发烫

调整以下参数:

速度比例是位置比例的2.57倍(经验值),调整位置增益的积分(不超过0.2),可提高定位精度。

1.2总线、工作站

1.2.1 1756-DNB模块提示BUS OFF

1)模块质量问题,表现在无论怎么断电上电初始化,DNB总提示BUS OFF或者开始正常,几分钟后断网并BUS OFF。必须更换模块。

2)网络电缆接线问题,比如终端电阻没有接、屏蔽线与H或L信号线短接,电源电压不稳或不足等。需要万用表测试并查找问题所在。 1.2.2 提示No NetworkPower

没有提供网络电源 1.2.3提示#XX,EXX

根据手册查找解决,一般是E78错误,即找不到所配置的工作站,或者是E77,配置的工作站字节与DNB不符。 1.2.4提示NoRx或者NoTx

1)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2)检查Dnet终端电阻是否60欧

3)确认DNB版本和Rsnetworx里的DNB版本是否匹配,不符则升级EDS文件。 4)如果间隔性出现NoRx或者NoTx,输入输出线接触、终端电阻是否正常是否与地线短接造成干扰,工作站是否损坏

以上关于DNB模块的问题,请参考AB技术手册《1756-in566b-en-p》 1.2.5 设备并没有急停,但上位机提示“急停”状态

1)急停按钮、拉绳开关或者边缘开关等安全开关存在线路虚接或者电缆质

量问题。

2)急停按钮按下,复位按钮抬起后,并没有按下“急停复位”和“报警复

位”来消除急停状态。

1.2.6 后期设备维护,更换同型号变频器或者分站模块后,DNB模块仍然报警

这是因为更换后的硬件型号虽然一样,但其内部版本并不一定一样。需要用

RsnetWorx软件扫描网络并更新一下新更换的设备即可。

1.3 上位机触摸屏

1.3.1 上位机程序不能与PLC通讯

1)Rslinx没有授权。Lite版本是没有通讯功能的。需授权至Professional或

者GageWay版本。 2)网线或者集线器问题 3)安装的操作系统缺少文件 4)所做连接的名字是否与要求对应 1.3.2上位机启动时频频报错

这是没有配置好Rslinx的问题。需要在Rslinx界面,DDE/OPC选择Topic Configuration,New 填入ZCX3,右边选择1756-L61,Apply。具体见录制的视频。

1.3.3上位机经常性死机蓝屏 检查上位机硬件 ① 内存被氧化 ② 硬盘有坏道

③检查通风散热

1.3.4上位机经常出现验证错误 ①系统中缺少文件

②可采用不验证的上位机软件 1.3.5关于新型研化小电脑的显示问题

1)新型研化小电脑在安装完显卡驱动后,发现显示的分辨率被固化,不能调整

此问题可右键桌面右下方项目区域显卡的控制图标(没有的话可在桌面/属性/设置/高级中找到)

找到“输出至”项,将其改为显示器

2,如果上位机在运行阶段出现黑屏问题,显示器无输出而主机正常,乃更改输出设备所致,

可通过CTRL+ALT+F1来进行切换;

如不能切换,可进安全模式将显卡驱动删除后,重新启动安装。

第二章 故障检修与排除

该章节的内容是近年来现场调试工程师们积累的经验汇聚。他们把设备运行初期阶段以及设备后期使用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将正确的解决方法记载下来,日积月累汇总成一本供设备维修人员参考的指导资料。通过学习本章节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设备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2.1 成型鼓驱动箱

2.1.1 成型鼓收缩或扩张时一边动作另一边不动作或动作延后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用卷尺测量左右侧鼓不对称,手动控制收缩/扩张按钮使鼓肩收缩,左右两个侧鼓应同时动作。如其中一侧动作延后或不动作: 1)滚珠丝母与侧鼓连接 定位销出现磨损或损坏, 应进行更换或者修复;

2)滚珠丝杠钢球严重磨损或丝母损坏,应进行更换。

2.1.2 左右侧鼓反包指撑起时同步性太差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反包指反包升起时受胎侧作用力会出现同步性差异,但正常差异时间不超过2s。如果其中一侧较慢:

1)左右反包指回落排气节流阀调整不当,重新调整节流阀达到同步性; 2)反包指供气压力偏低,气压流量不足,调整供气压力不低于5bar; 3)反包指气缸密封圈损坏,出现漏风现象, 拆开缸体更换密封圈;

4)左右反包指束紧胶条数量及质量不一致, 更换或增加束紧胶条; 5)反包指滚轮有损坏、卡滞或转到不灵活的现 象,维修或更换反包指;

6)左右两侧反包指表面与胎侧摩擦力不一致(例 如轴承数量不一致等),更换反包指或增加轴承 数量;

7)驱动箱旋转密封圈漏风或串风,检查更换旋转密封。

2.1.3 成型鼓定型前胎体筒自动隆起,造成胎圈爆裂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当胎体筒传递至成型鼓中心,扇形块升起锁住胎圈,此时尚未进行中鼓供气,但胎体筒慢慢隆起,说明中鼓内有供气现象。将胎坯卸下后发现中鼓气孔仍然有供气现象。拍下急停后供气停止。排查此类问题首先要熟知主轴密封气路排列顺序,传动箱旋转密封套气路从内到外:①扇形块回落 ②定型压力反馈(快排) ③空位) ④反包杆下落 ⑤中鼓定型充气 ⑥、⑦反包升起⑧扇形块升起;由此可以看出④、⑤气路是相邻的,而④除反包杆升起外整个过程都处于供气状态,因此分析原因为中鼓供气与反包杆下落供气的旋转密封圈或静密封圈串风。应更换传动箱旋转密封或静密封圈。

自内向外

2.1.4 胶囊鼓反包胶囊充气后,保不住压,很快就放气了。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

1)检查电磁阀与主轴密封以及成型鼓各个快插接头是否有泄漏,包括堵头、阀体是否漏气,进行紧固或更换;

2)检测成型鼓内快排阀是否漏气,

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查反包胶囊是否有破损,进行修补或更换;

4)驱动箱旋转密封圈磨损漏风,更换旋转密封圈。

2.1.5 胶囊鼓反包或助推胶囊不充气;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 1)检查电磁阀是否得电,如果 不得电,检查电路系统。 2)如果得电,将风管拔下检查是 否有风,如果没有风,检查一下主风源供给是否正常,再检查电磁阀是否损坏,拆开电磁阀检查阀芯是否堵塞,进行维修或更换; 3)如果有风,再检查气路对接是

否错误(特别注意更换成型鼓或更换主轴密封时将气路对接错误); 4)反包快排没有停止,所供气源由快排排除,此时可以听到漏风的声音。 ☆胶囊鼓气路标示:1中鼓充气 2左右锁块落 3右反包 4左反包 5右助推 6左右锁块起 7左助推 8反包真空吸附;

☆主轴旋转密封套气路从内到外:①扇形块回落 ②左助推胶囊 ③反包快排(真空吸附) ④右助推胶囊充气 ⑤中鼓定型充气 ⑥、⑦反包胶囊充气 ⑧扇形块升起;

2.1.6 胶囊鼓反包胶囊停止供气后,胶囊还继续充气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当反包胶囊处于保压状态时,反包胶囊却继续充气膨胀。1)扇形块内侧的胶囊出现破损,中鼓定 型的气窜进反包胶囊,修补或更换胶囊;

2)成型鼓驱动箱旋转密封圈磨损串气,检

查与左右反包胶囊供气的相邻气路是否串风,更换旋转密封圈。

2.1.7 胶囊鼓反包或助推胶囊不放气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

1)助推胶囊快排阀进气口有压力,快排阀打不开。检查压力来源进行处理; 2)反包胶囊快排阀没动作或阀内有异物堵死。检查先导是否起作用或清理阀芯;3)检查驱动箱旋转密封是否窜气,造成助推胶囊异常供气或反包快排阀先导供气不足;

4)检测胶囊充气节流阀是否调节的太小,导致快排阀进气口压力排泄缓慢,导致快排阀打不开。调节节流阀。

2.1.8 成型鼓平宽在轮胎滚压过程中报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当成型鼓在滚压胎侧或胎面步序时出现平宽报警。 1)检查主轴扭矩离合器是否弹开,进行重新调整或紧固;

2)成型鼓传动箱电磁离合器发生打滑现象。根据鼓的旋转方向及平宽收缩方向对应关系判断是否打滑。进行调整或更换; 3)成型鼓传动箱内离合器和制动器之间的联轴

器出现松动现象。进行调整并紧固; 4)驱动箱内制动器分离不彻底。进行调整。

5)差速器传动齿轮脱开。调整并紧固。 6)编码器故障,编码器掉网或损坏(对于是否编码器问题,可以监控编码器的读数是否正常,如果是离合器打滑,一般是电机在启动时发生,在鼓旋转的时候,平宽发生变化。可根据平宽变化的大小与电机旋转方向结合考虑,间接的辅助的判断是否离合器打滑造成)。

2.1.9 成型鼓平宽收缩不稳定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成型鼓平宽收缩或扩张时,设定数值与实际数值发生差异。1)传动箱内电磁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检查调整; 2)扭矩离合器脱开,进行调整;

3)同步带与带轮之间有异物或同步带损坏跳齿。检查或更换同步带。 2.1.10成型鼓在定型步序时发生平宽报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

1)在成型鼓平宽扩张收缩时,此时听到成型鼓传动箱内有一声响,上位机提示平宽报警。检查成型鼓传动箱内扭矩离合器是否弹开(表现为接近开关亮,如果弹开,用管钳旋转扭矩离合器内轴,使之复位,同时在上位机校正成型鼓平宽。在传动箱内离合器去电的情况下,旋转大同步带轮看是否顺畅,若不,检查原因);2)检查电磁离合器是否未分离而造成报警,调整维修电磁离合器; 3)检查配方是否下传错位,使当前平宽与配方不符,检查配方,重新修正。 4)检查编码器联轴器有无松动;差速器传动齿轮是否啮合脱离;编码器齿形带有无损坏;差速器本身故障(如行星齿轮损坏等); 5)鼓自身问题,导致电机报警。

2.1.11 成型鼓尾架气缸磁性开关信号时有时无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电磁阀的排气口全部堵死,导致有背压,从而造成气缸活塞位置不稳。去掉堵头,增加消音器。 2.1.12 成型鼓在定型步序时中鼓不充气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检查中鼓供气电磁阀及比例阀是否得电。如不得电,

检查电路系统。

2)查看比例阀是否有输出压力并与配方一致;

3)上述两项正常,将风管拔下检查是否有风,如果没有风,检查一下主风源供给是否正常,再检查电磁阀是否损坏,拆开电磁阀检查阀芯是否堵塞,进行维修或更换;

4)如果风管有风,再检查气路对接是否错误(特别注意更换成型鼓或更换主轴密封时将气路对接错误);

5)检查中鼓快排阀是否有漏风现象; 6)扇形块没有锁住胎圈,造成风压泄露; 7)扇形块胶囊破损严重,造成风压泄露

2.1.13 成型鼓在滚压胎面时有时断时续的啸叫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滚压胎面时在成型鼓 连接法兰处有时断时续的啸叫声,原因是 成型鼓连接法兰螺栓松动,法兰与主轴产 生间隙,造成漏风发出啸叫声。拆下成型 鼓及连接法兰,更换螺栓并均匀紧固法兰。

2.1.14 成型(胎体鼓)鼓在旋转时电机发出异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电机的参数没有调整好,因为成型鼓、贴合鼓电机的功率比较大,因此对参数更为敏感,严格意义上来说,需要对每台设备的电机做一下Tunning测试(demping facter不要设置太高一般0.8-1.0),然后手动调整部分参数。如果参数严重不对,则电机在静止的时候也会震动或者啸叫(如出现该现象须及时断掉电机使能防止造成损坏特别带负载的时候)。 2.1.15 扇形块胶嚢下落太慢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在卸胎步序时,中鼓泄压后锁块下落,此时锁块胶囊下落缓慢或是不下落。 1)胶囊自身弹性太差,回落缓慢。

更换胶囊(一般要求1000次更换一次);

2)锁块下落时中鼓内压较大,胶囊被中鼓风压吹到锁块内壁,造成粘连甚至是夹住胶囊,难以落下。检查中鼓反馈压力,确保中鼓内压在0.2以下。 3)扇形块表面倒角不合格或加工粗糙度太差,夹住胶囊,无法下落。将胶囊压紧环拆下,对扇形块进行倒角或打磨。 2.1.16 成型鼓上胎体筒时有刮胎体筒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筒由传递环传递至成型鼓时出现刮蹭现象。 1)检查成型鼓下垂量是否过大?尾架托起时,垂直测量床身导轨到成型鼓尾端轴承中心为791mm,当尾架下落时该数值不得小于786mm;

2)胎体传递环的中间吸盘同心度调整不好,造成胎体筒与成型鼓不同心,重新调整吸盘;

3)胎体筒在胎体传递环上放的时间过长,胎体筒出现下沉。 4)胎体鼓与成型鼓同心度差异较大,重新进行精度调整。 2.1.17 扇形块撑起或下落时漏气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无负荷状态下,扇形块升起或下落时漏气。原因是锁紧头内部的密封圈损坏,更换密封圈

2.1.18 扇形块锁不住胎圈,胎圈易滑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中鼓定型时,发现钢丝圈与胶芯发生脱开现象,或者胶芯有明显向外张开现象。

1)检查扇形块锁紧压力过小,要求不低于7bar,进行压力调整。 2)中鼓定型压力过大,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3)锁紧头内部密封圈损坏漏风或旋转密封漏风,导致扇形块压力降低。更换密封圈。

4)扇形块撑起时的周长较小,锁不住胎圈。增加锁块厚度或加大活塞行程。 2.1.19 中鼓定型比列阀在没有压力输出的情况下,排气口不断漏风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比例阀内有异物,造成阀芯密封不好。清洗比例阀。

2.1.20 束层鼓扩张收缩时有别劲现象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带束层鼓扩张时有卡滞现象,不能一次膨胀到位。 1)检查带束层鼓内的Z型板和导向槽之间是否出现磨擦损坏,损坏原因主要是润滑不好或者Z型板材质不好,长时间摩擦有起刺现象。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滑块或Z型板损坏,因此要及时打磨Z型板或导向槽,并注油润滑。

2)三个气缸伸出不同步或者某个气缸脱落。调整节流阀或紧固气缸。

2.1.21 带束层鼓旋转有异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带束层鼓正常运转时有“吱吱”的响声。带束层鼓扩张收缩驱动环里面的轨迹轴承损坏,产生异响。损坏原因主要是:

1)轴承润滑不好,长期使用造成磨损; 2)带束层鼓扩张压力调整过大,造成轴承受力较大,磨损加剧而损坏。 2.1.22 带束层鼓点动时不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脚踏点动带束层鼓不动作。首先观察上位机伺服角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有变化说明电机运行正常。进一步检查机械传动装置: 1)检查带束层鼓旋转同步带是否断裂,进行更换同步带; 2)检查电机同步带涨紧轮是否出现松动。进行紧固。 2.1.23 带束层鼓扩张收缩时不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带束层鼓正常工作时突然出现不扩张现象,切换至手动控制按钮也无动作。首先查看电磁阀是否得电,如果得电,说明机械方面存在故障。1)检查汽缸进气管有无风压,如果没有,说明电磁阀故障。进行修理或更换。

驱动环内有四个轨迹轴承 2)检查汽缸头是否有脱落现象。由于带束层鼓是由三个汽缸驱动完成扩张及收缩,因此三个气缸完全脱开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两个气缸同时脱开也会导致带束层鼓不扩张。

3)带束层鼓内的Z型板和导向槽之间出现严重磨损,造成起刺抱死。进行维修处理,更换Z型板及滑块。

2.1.24 带束层鼓在扩张收缩时轴向有窜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设备调试期间发现带束层鼓扩张、收缩时出现轴向串动,中心偏移量在1mm以上甚至更大。该问题主要是带束层鼓中心定位轴承装配不合格,存在间隙,造成串动。首先紧固轴承压盖螺母,如果没

有效果,则根据串动量增加垫圈进行调整。如果仍存在串动,说明带束层鼓内侧定位轴承存在间隙,需要将带束层鼓拆下后增加垫圈进行调整。 2.1.25 带束层鼓定位漂移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带束层鼓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原来校正的零点位置发生偏移。分析原因是原程序配置的减速比与当前有偏差,导致每次定位有微小偏差,长期积累后定位角度变化。现场解决办法就是重新校正减速比。测量旋转几万圈,鼓的角度漂移量,从而求出所需的减速比。

外侧定位轴承 2.2 胎体鼓驱动箱

2.2.1 胎体传递环取胎体筒时刮胎体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左胎圈预置器伸进或右胎圈预置器吸附到胎圈吸盘时,胎圈有时会刮蹭胎体帘布。1)左胎圈上的不正,没有全部挂在胎圈预置爪上;右胎圈上的不正,当右胎圈撑起时胎圈偏歪的比较大;2)左胎圈预置爪与胎体鼓同心度差异较大。重新调整六个预置爪与胎体鼓的同心度;3)右胎圈预置撑杆变形,与胎体鼓同心度差异较大。调整或更换右胎圈撑杆。4)贴合鼓贴合直径过大。重新测量校正贴合鼓直径。5)胎体帘布边部滚压不实,有翘起现象。确保帘布边部压合密实。6)左胎圈预置器伸出发生偏歪或下垂。调整预置器使之到达平行伸出。

2.2.2 胎体后压辊排气时胎体筒偏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当胎体压辊滚压帘布排气时,胎体帘布筒偏向某一侧。1)PA复合件长度过长或者贴合鼓直径过小。检查复合件长度或贴合鼓直径,进行校正;2)压辊压力过高,特别是低压压力过高。适当降低压力;3)贴合鼓两端周长有大头小尾的现象。检查调整贴合鼓使左右周长误差在2mm以内。4)胎体压辊与胎体鼓不对中或不平行,造成滚压时帘布左右两侧受力不均。检查调整胎体压辊。

2.2.3 贴合鼓移动时有异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贴合鼓开始移动或移动过程中出现异响。贴合鼓移动气缸缸头与驱动齿轮连接螺母松动。重新进行紧固。

2.2.4 贴合鼓伸出缩回时中心线与灯标中心线不重合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贴合鼓在伸出或返回到位时,鼓中心位置发生变化。1)首先检查灯标中心线与床身上的灯光标志线是否重合,如果出现误差,说明激光灯位置发生变化;2)移动机箱上的挡块固定螺栓松动,使挡块发生移位。重新紧固;3)床身底座上面的返回或伸出位置的限位螺栓松动,重新校正并紧固。

2.2.5 PA复合件的真空吸力小,复合件易掉下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PA复合件真空吸力太小,吸不住复合件。1)吸盘破损,密封性太差。更换密封圈;2)无缝鼓小吸盘的数量太多,个别吸盘漏在复合件外面,造成真空压力泄露。把多余的吸盘堵上;3)真空发生器堵塞或损坏,不产生真空吸力。更换或清洗真空发生器。 2.2.6 贴合鼓旋转有异常响声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鼓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异响。1)传动箱主轴法兰与主轴连接的螺栓松动或配合不好,造成漏风发出“啸叫”声。拆开主轴法兰紧固或

更换螺栓;2)传动箱内制动器主、从动片分离不彻底,导致运转过程中摩擦。重新检查调整制动器。3)主轴轴承间隙配合不合适或损坏,高速旋转时产生嗡嗡的声音。检查调整或更换轴承。 2.2.7 有缝贴合鼓鼓直径左右不一样;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测量胎体贴合鼓左右周长相差较大,超出工艺要求。1)贴合鼓丝杠串动移位。卸下右侧胎圈支撑器,把丝杠端头螺母重新紧固后,如果里侧(左)大,就修磨调整垫;外侧(右)大,就在调整垫上加铜皮;2)贴合鼓尼龙锥台与丝母连接出现松动或

连接块损坏变形。检查紧固或更换连接块;3)鼓板或支持板变形。

2.2.8 无缝贴合鼓直径左右不一样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测量胎体贴合鼓左右周长相差较大,超出工艺要求。1)贴合鼓丝杠串动移位。卸下右侧胎圈支撑器,把丝杠端头螺母重新紧固后,如果里侧(左)大,就修磨调整垫;外侧(右)大,就在调整垫上加铜皮;2)鼓板或支持板变形。3)导轨滑块损坏。更换滑块。

2.2.9 胎体鼓尾架与贴合鼓不同轴;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鼓尾架插入时有撞击现象。1)检查尾架摆转气缸转

入是否到位,气缸座螺钉是否松动;2)气缸转入限位调整螺栓是否松动。重新调整紧固;3)尾架插入缸套座螺钉松动,精度发生变化。重新调整缸套与贴合鼓的精度,将左右气缸杆的固定螺母松开,手动推动缸套,达到进出顺畅无撞击,后将相应的螺钉紧固。

2.2.10 贴合鼓传动箱不移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鼓机箱在自动步运行时出现不动作现象。切换到手动按钮仍旧不动作。1)首先查看上位机界面有无安全或急停等保护提示;2)检查电磁阀是否得电,如果不得电,查看电路故障;3)驱动气缸连接齿轮脱出或损坏与齿条卡住,无法移动。关闭风源,使气缸处于自由状态,重新紧固齿轮或更换齿轮。

2.2.11 贴合鼓贴合PA复合件时,定位角度经常发生变化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贴合鼓传动箱内的零点检测接近开关不亮或损坏;2)设备停电或断电后,重新上电没有将贴合鼓回零;3)电磁离合器出现打滑现象。检查电磁离合器并进行调整。

2.2.12 贴合鼓左钢圈预置架伸出发生偏歪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左胎圈预置器伸出时偏歪,造成刮蹭胎体帘布。1)测量胎圈预置器左右气缸返回及伸出后的长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调整气缸或限位挡块及缓冲器;2)检查左右气缸的伸出速度是否同步,调整节流阀使之达到同步性;3)检查预置盘固定的螺钉是否松动下垂,调整并紧固。 2.2.13 贴合鼓机箱伸出后不返回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鼓机箱完成胎体筒传递后没有返回。1)查看上位机是否提示贴合鼓右侧钢圈预置未收缩。手动将其收缩;2)查看上位机有无安全、急停等保护提示;3)电磁阀是否得电,如不得电,排查电路故障;如果得电但风管没有风压,说明电磁阀故障,更换或维修电磁阀; 4)检查气缸锁是否打开,来回切换手动按钮,观察气缸锁有无动作,若无动作说明气缸锁存在故障,进行维修处理。切忌一定在关闭风源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以免发生危险。 2.2.14 贴合鼓直径报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在贴合鼓扩张收缩时,此时听到贴合鼓传动箱内有一声响,检查贴合鼓传动箱内扭矩离合器是否弹开(表现为接近开关亮) ;2)贴

合鼓旋转时出现报警,检查差速器和相关部位螺钉有无松动或脱开现象;检查电磁离合器是否打滑;3)检查配方中编辑的的最大或最小直径是否超出允许范围,造成过载报警。

2.3 组合压辊

2.3.1 组合压辊在滚压胎面时压辊不伸出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在自动步滚压胎面时,组合压辊运行至径向始位,但压辊却不伸出。1)定型反馈压力低于设定的压力较大(一般应在0.7bar以上),为了达到工艺要求,当定型内压低于设定要求时,不允许滚压胎面或胎侧;进一步检查内压偏低的原因,a、扇形块胶囊破造成内压泄露。更换新的胶囊;b、传动箱旋转密封圈磨损漏风。更换密封圈;c、中鼓快排阀损坏,出现漏风现象。更换快排阀。2)组合压辊气缸比例阀或电磁阀不得电,排查电路故障。3)如果得电,检查伸出风管是否有风,如果无风说明比例阀或电磁阀故障,逐一排除。 2.3.2 组合压辊在滚压胎面时一边快一边慢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组合压辊滚压胎面时,胎面左、右肩部不是同时压合完成,总是一边快一边慢。1)左右滚压轮中心与成型鼓中心不对中。调整组合压辊与成型鼓中心线对中度在1mm以内;2)组合压辊纵向导轨与成型鼓垂直度误差较大。调整其垂直度达到0.2mm/m;3)成型鼓左右锁紧头对中性较差,造成胎体

筒与胎面偏歪。检查调整成型鼓锁紧头。4)组合压辊滚压胎面参数调整不当,特别是角度摆转与轴向分合调整不匹配。根据工艺要求重新调整参数达到最佳状态。

2.3.3 组合压辊滚压胎侧时有异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胎侧滚压轮的轴承挡圈损坏,造成滚压轮从轴承上掉下来,及时更换挡圈;2)胎侧压轮轴承磨损破碎,更换轴承。 2.3.4 组合压辊正反转切换时有异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主要原因是链条太长,正反转换向时与链盒摩擦发出响声。截短链条至合适的长度。

2.3.5 组合压辊(B型)在进行胶芯压合时伸出位置变化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B型组合压辊的胶芯压辊电机传动的链轮靠摩擦片传动,摩擦片张紧力调整不当,造成电机打滑,因此压辊伸出位置发生变化。调整摩擦片张紧力。

2.3.6 组合压辊(B型)在轴向分合时不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B型组合压辊滚压胎面时,轴向分合没有动作,电机出现报警现象。1)齿形电磁离合器发生位移,与外套卡死,无法分离。拆开打磨处理;2)轴向丝杠中心锁紧螺钉松动,造成丝杠串动,导致齿形离合器分离不开。调整丝杠位置。

2.3.7 组合压辊摆转时电机报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滚压胎面工作至角度摆转时电机报警,代码为E19。1)摆转电机链条过长或过松,导致电机启动瞬间出现报警。调整链条;2)涡轮或涡轮定位轴承损坏,造成电机过载。检查维修涡轮箱。 2.3.8 组合压辊(B型)4号辊压胎面不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B型组合压辊4号辊在滚压胎面时不工作。1)尾架撑起后,气缸上相应的磁开关不亮。调整开关;2)带束层传递环不在带束层鼓等待位;3)如果4号辊大气缸伸出到位,而小气缸没有伸出,检查大气缸前进到位的磁性开关是否不亮,并将其调亮;4)4号压辊零点丢失或没有回零。 2.3.9 组合压辊(B型)3号辊伸出时晃动严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3号辊丝杠在伸出时晃动较严重,仔细观察会发现丝杠自身晃动较为严重。检查丝杠与左、右导向光杠的平行度,精度要求为0.2mm/m,如果平行度超差,拆下丝杠在平台上检查丝杠是否弯曲或者丝母是否损坏。一般出现晃动较严重现象,说明丝杠已经弯曲损坏,需进行更换。损坏主要原因就是丝杠装配时与导向光杠平行度不合格。

2.3.10 压辊伸出压力与配方不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 压辊气缸伸出后观察压力表显示压力与配方压力不符。 1)比例阀型号错误。设备上用比例阀的输出范围(量程)有两种,一种输出0~9bar,另一种输出0~5bar。查看程序对应的是否是正确的量程;2)程序输入量程范围与实际比例阀量程不符,更改量程输入范围。

2.3.11 组合压辊(B型)4号辊当摆转角度很大时,在轴向回零点时,会发生两辊碰撞卡死!如调整零点开关向外侧移动,则可能找不到零点直接到负极限。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适当增大回零挡板的长度

2)轴向回零前需摆转首先回零,上位机给予提示。

2.3.12 组合压辊某电机自动运转时E19报警,手动正常转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手动按钮控制电机运行正常,说明不存在机械过载问题。1)减小伺服电机的加减速度;2)链条太紧或者太松。进行调整。 2.3.13 组合压辊轴向或摆转间隙晃动大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轴向丝母与丝杠使用周期较长,产生磨损,更换丝母; 2)蜗轮经长期使用产生磨损或摆转连杆摇臂轴承及定位销松动及损坏。更换蜗轮或轴承等。

2.4 传递环

2.4.1 胎体传递环(带束层传递环)在成型鼓定位时位置变化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将传递环定位到成型鼓位置时,中心激光灯与传递环中心标志线不重合。1)床身底座定位调整螺钉松动,造成传递环的位置经常变化。重新调整紧固;2)传递环限位挡块松动,造成定位不准。紧固螺钉。 2.4.2 传递环移动无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手动按钮”移动传递环,观察上位机伺服位置是否变化?如果无变化,查看上位机有无“安全、保护、急停”以及电机报警等现象。如果有变化说明电机运行正常,查看机械故障:1)电机与减速机相连的连轴器松动脱开;2)电机同步带断裂;2)传递环同步带断裂; 2.4.3 胎体传递环胎侧扩爪等4个环扩张收缩不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以胎侧扩撑环为例,手动按钮控制传递环扩爪不动作。1)

首先查看相应的电磁阀是否得电,再检查气缸是否有风;2)传递环圆周方向导向套变形卡住,进行维修或更换。3)传递环加工装配不正,导致动环和静环摩擦卡死,无法动作。进行拆开维修处理。4)气缸密封圈损坏导致串风,更换气缸或密封圈。

2.4.4 胎体传递环吸盘吸不住胎体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传递环胎体吸盘经常吸不住胎体帘布。1)六组吸盘与胎体鼓的同轴度、平行度调整不好,重新进行调整;2)吸盘收缩直径调整不当(过小或过大),根据胎体帘布实际直径

进行调整;3)吸盘两侧的磁铁调整不当,距离胎圈较远。 2.4.5 胎体吸盘气缸收缩磁开关在胎筒传递过程中不稳定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鼓膨胀到最大直径时,传递环胎体吸盘磁性开关无信号。1)胎体鼓最大直径超出正常范围,造成吸盘气缸回缩。测量并校正贴合鼓直径;2)胎体吸盘的收缩直径调整过小,重新调整并相应的调整磁开关的位置。 2.4.6 传递环在相应定位点定位时,电机工作不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以胎体传递环为例:胎体传递环运行至胎体传递环等待位停止后,电机仍发出嗡嗡的工作声(长期工作将导致电机损坏)。原因是设备参数设置的数值大于传递环运动的实际数值,因此电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根据实际位置设置参数。

2.4.7 胎体传递环传递胎体筒时与成型鼓刮蹭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筒向成型鼓传递时经常出现刮蹭现象,容易造成胎体筒移位。1)胎体吸盘吸附不牢,导致胎体筒下垂。调整胎体吸盘,确保吸附牢靠;2)成型鼓传动箱主轴法兰连接螺钉松动,导致成型鼓下垂度太大。检查成型鼓挠度不得超过5mm,并进一步检查主轴法兰螺钉紧固情况;3)胎体传递环与成型鼓不同轴。校验传递环与成型鼓同轴度;4)胎侧扩爪调整不到位,造成

左胎侧与成型鼓相撞。调整胎侧扩爪;5)成型鼓扇形块下落不到位,或者个别反包杆有翘起现象。维修扇形块及反包杆。 2.4.8 传递环在移动的过程中,有撞击金属的声音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将传递环电机去掉使能,用手推动传递环到某一个位置时有撞击的声音,拆下此处的床身盖板,检查盖板支撑架是否偏歪或螺钉松动。 2.4.9 传递环在成型鼓位不找零点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查看上位机I/O点,成型鼓位的接近开关是否没有信号。调整或更换接近开关;2)传递环电机有无报警或是否在运行状态,清除报警或推出运行状态。

2.4.10 传递环启动和停止颤抖并有停顿现象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此问题主要是胎体传递环存在,因胎体传递环质量很大,再加上齿形带传动方式,传递环电机的加速度减速度调整不合适,在启动和停止时容易产生抖动,不利于设备生产。我们在现场调试中,在下传程序的过程中,加速度、减速度等参数一并都是跟着下传到PLC内,因个体设备差异,仅需要微调一下即可。注意加速曲线方式,对于传递环,采用Trapezoidal方式较好。 2.4.11 传递环成型鼓定位撞击很大或者定位时不到位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传递环在关键部位如成型鼓中心位、带束层鼓中心位、贴合鼓等待位,在正常定位结束后,转为力矩方式定位,力矩的大小决定了撞击程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力矩太小,有可能走不到位,力矩太大,撞击过大,容易造成机械损失。

2.5 供料系统

2.5.1 超声波裁刀在裁切时有尖叫声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超声波刀裁切时发出时断时续的尖叫声,按下TEST测试键,功率显示10%以上。1)换能器、调幅器、刀板三者安装不合格。重新安装,要求三者表面涂硅脂连接。2)调幅器或换能器存在故障。逐一更换进行验证。 2.5.2 超声波裁刀温度较高,达到60度以上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超声波裁刀裁切时表面温度较高,功率显示较大。1)超声波刀与副刀板之间的间隙过小,造成刀板与胶料摩擦系数较大。重新调整超声

波裁刀。2)换能器或调幅器存在故障。更换换能器或调幅器。 2.5.3 超声刀不工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超声波刀裁切时刀板不震动,按test键无功率显示。1)RF电缆断路(发生器与换能器连接的电缆)。更换电缆;2)发生器自身故障。更换或维修;3)换能器或调幅器损坏。逐一进行更换。4)发生器接地不良。 5)循环条件未满足。如果自动循环不振动而手动操作振动,则是某循环条件未满足导致循环中断,裁刀不振动。 2.5.4 超声波刀报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超声波刀裁切时突然出现报警。1)刀板长孔处或螺丝周围有裂纹。更换刀板;2)发生器接地不良或内部故障,进一步检查电路故障。 2.5.5 复合件超声波裁切没有速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变频力矩不足主要是变频方式不正确。 84参数Boost Select 选择Custom V/H 85Start Boost 选择20.0%

2.5.6 PA复合件裁刀处经常挤料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复合件裁刀处经常出现堆料或挤料现象。1)副刀板表面过于粗糙或滚珠转动不灵活,与胶料摩擦系数较大,复合件输送不顺畅,产生堆料。打磨或维修副刀板。2)胎侧、内衬层以及复合件三条输送带转动时不同步,造成挤料。调整输送带张紧;调整三带联动的速比,调整方法:实测控制长度与实际定位长度比例,再与原来减速比相比,可求出当前正确值。。3)堆料对射开关不起作用,复合件本身打折后检测不到,造成裁切时挤料。调整或更换检测开关。4)堆料对射光电调的过低,输送过程中,复合件的轻微波动造成褶皱报警。适当调高即可。

2.5.7 PA复合件不输送料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自动工作中,复合件突然不往前输送。1)检查内衬层及左右胎侧导开是否在“自动”状态;2)检查复合件裁切操作盘是否在“自动”状态;检查堆料开关是否有堆料报警;3)复合件多片压板是否未抬起或抬起到位

的磁性开关无信号(不亮);4)内衬层或胎侧导开是否达到上限位;5)复合件定长开关一直有误信号。调整开关至正常状态。6)复合件输送带伺服报警。7)圆盘刀裁切装置副刀板抬起到位磁性开关无信号(不亮)。 2.5.8 带束层工字轮的方杠有时从卡盘内掉出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带束层工作轮在运转时,方杠经常脱出。原因是左右卡盘的支架产生变形,造成方杠掉出。对卡盘支架进行整形维修。 2.5.9 带束层供料架模板下降报警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更换规格后,带束层供料架模板下降报警。1)气缸下降位磁性开关未调整到位;2)各模板下降限位螺钉的锁紧螺母未能锁紧,造成限位螺钉位置变化,导致磁开关不亮,产生报警。

2.5.10 带束层导开处易粘料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原因是:1)物料导开光电开关安装位置过低,带束层自动后退时粘料。将导开开关向上调整至合适位置;2)导开电机速度太快,调整转速。

2.5.11 胎面供料架伸出缩回时震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上置式单层胎面供料架伸出或返回时震动较大。1)气缸节流阀调节过大,伸出或返回速度较快,产生冲击。将节流阀调小;2)滑架架体固定座螺丝松动,产生晃动。紧固螺丝。

2.5.12 卸胎器在卸胎运行中突然停止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卸胎器在卸胎过程中突然停止,但电机仍在运行。原因是1)卸胎器电机同步带轮张紧套松动,造成同步带轮脱落。重新固定;2)同步带断裂。更换同步带;3)导轨滑块损坏,造成卡滞,导致电机报警。更换滑块。

2.5.13 卸胎臂的大气缸在上升下落时有震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气缸节流阀调整不当,产生冲击。调整节流阀;2)电磁阀漏气,造成压力不平衡,出现震动,更换电磁阀;3)程序设定气缸开锁时间不合适,在启动时产生震动。修改程序。

2.5.14 胎体模板在输送带转动时上下跳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胎体或复合件模板输送带输送物料时,模板上下跳动。原因是输送带的主动辊弯曲变形,在转动时扯动模板跳动,更换主动辊。

2.5.14 胎侧(内衬层)自动纠偏不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纠偏控制器调整不当或自身故障。重新设置或更换控制器;2)纠偏滚筒气缸上升位磁性开关无信号(不亮)。调整或更换磁性开关;

3)气缸下位磁性开关位置检测不到,能引起气缸不停抬起落下。重新调整磁性开关位置;4)传感器被物料挡住,纠偏气缸就到达限位,如果物料仍旧挡住传感器不动,则会引起纠偏不停的到达极限然后回中的动作,进入死循环;5)传感器故障,若传感器坏,则控制器检测不到传感器,相应的指示灯熄灭状态。 2.5.16 卸胎器取胎时,气缸上升不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气缸上升节流阀调节过大,速度太快,。调节节流阀;2)电磁阀有漏气现象,导致气缸内无背压,使气缸上升速度较快,同样使PLC来不及检测磁性开关信号。检查电磁阀并进行维修处理。 2.5.17 踩卸胎脚踏,无动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卸胎小车不到位,检测小车的光电开关无信号或开关损坏;2)卸胎器不在等待位置(在修胎过程中将卸胎器推离等待检测开关位置);3)第四缷胎位的光电开关无信号(被其他物体挡住或对射不准);4)脚踏开关故障;

2.5.18 卸胎器在移向小车的过程中不停;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1)小车卸胎位检测开关调整不当或损坏。重新调整或更换接近开关;2)电机移动速度太快,PLC响应慢,未能及时停止移动。 2.5.19 胎体后压辊不对中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将胎体压辊伸出,检测左右压辊中心与胎体鼓中心有偏差。根据偏差方向及数值,调整胎体压辊左边或右边丝母距离。并调整零点接近开关位置。

2.5.20 垫胶贴合时不对中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根据垫胶定位灯标线调整垫胶供料架定中装置,松开R+K固定螺钉,依据垫胶偏歪方向和数值进行调整。反复调整以达到合格。 2.5.21 激光灯标尺(天津数控标线器)定位不准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激光灯在正常工作中,突然定位不准。1)灯光标尺没有回零,灯光标尺的零点偏移量和实际不符;2)激光灯座松动或同步带跳齿; 3)灯标控制器故障。

2.5.22 灯光标尺定位错误。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比如在垫胶位,找原点后,定位到PA位,有时会仍到垫胶位,数值却显示在PA位,原因是数据传送到灯标PLC响应时间太短,程序加大延时传送时间。

2.5.23 原点位置数输入无效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出厂默认原点单边距离46mm,如果偏差很大,我们需要重新输入原点数,经过试验,原点数大约在41~50之间,超出范围则无效。如果此范围不能满足,则只能移动原点开关的位置。 2.5.24 执行回原点,灯标撞在一起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原因是原点开关损坏。灯光标尺的原点和两个极限光电开关比较特殊,现场使用中经常莫名损坏。 2.5.25 激光灯不动作或持续抖动

诊断措施及解决方法:激光灯正常工作中,突然出现抖动或不动作现象。1)同步带断裂,激光灯无法运行。更换同步带;2)激光灯内、外极限或PLC控制集成电路板损坏。更换电路板。

2.6 超声波刀的维护保养

2.6.1超声波裁刀的组装

1. 超声波裁刀组主要由换能器、调幅器和超声波裁刀三部分组成。(如

图1.1)

换能器 调幅器 超声波裁刀

(图1.1)

2. 在安装前首先要检查三个部件是否完好,在检查无误后将三个部件表面清理干净(无杂质、油脂)。

3.首先将换能器与调幅器连接,在连接之前将配套硅脂均匀涂抹至换能器与调幅器连接面(无须将硅脂涂抹至螺纹上)。使用扭距扳手将换能器与调幅器锁紧(将扭距扳手调置6-7min)。

4.然后将换能器和调幅器的组件与超声波裁刀连接。在连接之前,将配套硅脂均匀涂抹至调幅器与超声波裁刀连接面(无须将硅脂涂抹至螺纹上)。将裁刀放到台钳上,超声波裁刀两侧用硬纸壳或木板垫好夹牢,使用扭距扳手将换能器和调幅器的组件与超声波裁刀锁紧(将扭距扳手调置6-7min)。

5.最后,将已组装好的超声波裁刀组件与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口相连拧紧锁紧螺母。将超声波裁刀组件放置平稳(注意超声波裁

刀切割面且误接触任何东西,保持超声波裁刀悬空)。打开超声波发生器电源按住测试键,观察此时超声波发生器震幅指示区震幅指示。如震幅指示区震幅指示为1-2格表示组装良好,可以装配置刀架上准备进行下一部调整。如震幅指示区震幅指示为3格以上、震幅指示满格、突然消失或故障灯常亮表示组装不正确或三个部件连接表面有杂物。将超声波裁刀组件拆开,擦掉涂抹在连接表面的黏合剂,重新按照2-4部顺序超声波裁刀。组装完毕后再次测试,如仍是不正常状态,应检查超声波发生器是否有问题,或按照超声波裁刀各部件损坏检查方法检查三个部件是否有损坏。 2.6.2超声波裁刀的调整

1.检查超声波裁刀滑架、辅刀板是否安装平稳,检查无误后将超声波裁刀组件与超声波裁刀支架连接。松动超声波裁刀支架的横向、竖向和轴向调整架锁紧螺丝。

2.在超声波裁刀调整过程中,需要组合调整横向、竖向和轴向三部分调整架的位置,已达到最佳的裁切角度。当调整到较佳的裁切角度(第一次调整)后锁紧横向、竖向和轴向调整架的锁紧螺丝。注意在调整过程中超声波裁刀的尾部应略高于前端,已保证在超声波裁刀裁切的过程中,胶料不出现卷边和胶料表面胶烧现象,还可延长超声波裁刀的使用寿命。

3.当超声波裁刀的角度第一次调整完毕后,再调整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之间的距离位置。调节超声波裁刀支架的升降螺丝来控制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之间的高度间隙,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最高点之间

的间隙应保重在1mm以上。调节超声波裁刀支架的前后移螺丝来控制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之间的前后距离,超声波裁刀尖点与辅刀板平面之间的距离应保证在1-1.5mm左右(如图2.1)。调整完毕后锁紧升降和前后移动的锁紧螺丝。

裁刀尾部 高度间隙1mm 尖端距离1-1.5mm 图2.1 使用宽度 例图:

4.超声波裁刀角度、与辅刀板距离调整完毕后,用手拉动三角带使超声波裁刀向正方方向移动。观察在移动过程中,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之间的距离是否保持不便,如有变化可调节辅刀板两侧的顶螺

丝来调整辅刀板高度,最终达到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之间的距离始终不便。

5.超声波裁刀与辅刀板高度和距离调整完毕后开始带料裁切调整,在超声波裁刀裁切过程中,超声波裁刀的使用宽度超声波裁刀的总宽度的70-80%为最佳使用宽度。如在裁切胶料过程中出现胶料冒烟现象,是因为超声波裁刀震荡频率过快造成,可适当降低超声波发生器上的震荡频率消除或减轻胶料冒烟现象。

6.如超声波裁刀裁切效果不佳,可重复2、3步做超声波裁刀的第二次调整。

2.6.3超声波裁刀各部件损坏判断 超声波刀的使用寿命一般10~12个月。

1.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现震幅指示区不显示震幅时,首先检查超声波发生器,电源是否关闭、超声波发生器尾部插头是否插牢、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电缆是否有破损或断裂。检查超声波发生器无异常化初步判断为超声波裁刀组件有损坏。 2.对超声波组件损坏判断

(1)首先检查超声波裁刀表面有无断裂口,如超声波裁刀表面有

断裂口(如图3.1),则超声波裁刀已损坏无法使用需立即更换。如超声波裁刀表面出现缺口(如图3.2),将缺口表面处理平整或将超声波裁刀翻转180度仍可正常使用。

断裂口 缺口 图3.2

图3.1

(2)如超声波裁刀无断裂口,再检查换能器是否正常。将换能器

单独接到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口拧紧锁紧螺母。打开超声波发生器电源按住测试键,用手指轻轻接触换能器的连接表面(注意切误用力按住连接表面防止造成烫伤),如手指接触换能器的表面有滑动感表明换能器工作正常,如手指接触换能器的表面无滑动感表明换能器不工作应立即更换。

(3)如换能器工作正常,最后检查调幅器是否正常。将调幅器按

照装配要求连接到工作正常的换能器上,打开超声波发生器电源按住测试键,用手指轻轻接触调幅器的连接表面(注意切误用力按住连接表面防止造成烫伤),如手指接触调幅器的表面有滑动感表明调幅器工作正常,如手指接触调幅器的表面无滑动感表明调幅器不工作,应立即更换。还可将不能正常工作的超声波裁刀组件中的调幅器单独拆掉,将超声波裁刀直接与换能器连接,打开超声波发生器电源按住测试键,用手指轻轻接触超声波裁刀端部表面(如图3.3深色区域)(注意切误用力按住连接表面防止造成烫伤),如手指接触超声波裁刀端部表面有滑动感表明调幅器可能损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4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