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高中数学要点

更新时间:2023-05-08 05: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 1 -

- 2 -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 2 -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

x 1)(ln '

=

3、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

(),()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x u x y y u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

解题步骤:分层—层层求导—作积还原. 5、函数的极值 (1)极值定义:

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大值;

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小值. (2)判别方法:

①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那么)(0x f 是极大值;

②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

那么)(0x f 是极小值. 6、求函数的最值

(1)求()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极大或者极小值) (2)将()y f x =的各极值点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⑴m n

m

n

a a

=

()

1,,,0*

>∈>m N

n m a ;

⑵()01

>=-n a

a

n n

; 4、 运算性质: ⑴()Q s r a a

a a s

r s

r

∈>=+,,0;

⑵()

()Q s r a a a rs s

r

∈>=,,0;

⑶()()Q r b a b a ab r

r r

∈>>=,0,0.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记住图象:()1,0≠>=a a a y x

1>a

10<

图 象

-1

-4

-2

1

-1

-4-2

1

性 质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R 上是减函数

(5)0,1x

x a >>;

0,01x

x a <<<

(5)0,01x

x a ><<;

0,1x

x a <>

0

a>1

1

y=a x

o

y

x

- 3 -

2、性质: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指数与对数互化式:log x

a a N x N =?=;

2、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

3、基本性质:01log =a ,1log =a a .

4、运算性质:当0,0,1,0>>≠>N M a a 时: ⑴()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⑵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

⑶M n M a n

a log log =.

5、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1,0,1,0>≠>≠>b c c a a .

6、重要公式:log log n m

a a m

b b n

= 7、倒数关系:a

b b a log 1

log =

()1,0,1,0≠>≠>b b a a .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记住图象:()1,0log ≠>=a a x y a

2、性质: §2.

3、幂函数

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方程()0=x f 有实根

?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函数()x f y =有零点. 2、 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

()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x f 的根.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

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

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

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

1>a

10<

2.51.5

0.5

-0.5

-1-1.5

-2

-2.5

-1

11

2.51.5

0.5

-0.5

-1

-1.5

-2

-2.5

-1

1

1

性 质 (1)定义域:(0,+∞)

(2)值域:R

(3)过定点(1,0)

,即x=1时,y=0 (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0,+∞)上是减函数

(5)0log ,1>>x x a ; 0log ,10<<

(5)0log ,1<>x x a ; 0log ,10><

0

a>1

1y=log a x

o

y

x

- 4 -

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

3

1

锥体; ()

h S S S S V 下下上上台体+?+=

3

1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

4

4R V R S ππ==球球,.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

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

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

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

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

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简称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

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

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

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简称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直线与方程

1、倾斜角与斜率:1

21

2tan x x y y k --==α

2、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两点式:

121

121

y y y y x x x x --=-- ⑷截距式:

1x y a b

+= ⑸一般式:0=++C By Ax 3、对于直线:

2

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有:

⑴??

?≠=?2

12

121//b b k k l l ;

⑵1l 和2l 相交12k k ?≠; ⑶1l 和2l 重合??

?==?2

12

1b b k k ;

⑷12121-=?⊥k k l l

.

- 5 -

4、对于直线: 0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有:

⑴??

?≠=?122

11

22121//C B C B B A B A l l ;

⑵1l 和2l 相交1221B A B A ≠?; ⑶1l 和2l 重合??

?==?1

2211

221C B C B B A B A ;

⑷0212121=+?⊥B B A A l l .

5、两点间距离公式:

()()21221221y y x x P P -+-=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

2

00B

A C

By Ax d +++=

7、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l :01=++C By Ax 与2l :02=++C By Ax 平行,

则2

2

21B

A C C d +-=

第四章: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22

2

r b y a x =-+-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⑵一般方程:02

2

=++++F Ey Dx y x . 其中圆心为(,)22

D

E

-

-

,半径为22142

r D E F =

+-.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

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弦长公式:222d r l -=

2212121()4k x x x x =+--

3、两圆位置关系:21O O d = ⑴外离:r R d +>;

⑵外切:r R d +=;

⑶相交:r R d r R +<<-; ⑷内切:r R d -=; ⑸内含:r R d -<.

3、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21221221221z z y y x x P P -+-+-=

统计

1、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个数较少) ②系统抽样(总体个数较多) ③分层抽样(总体中差异明显) 注意:在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出n 个个体组成样本,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均为N n

2、总体分布的估计: ⑴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据重复写。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平均数:n

x x x x x n

++++= 321;

取值为n x x x ,,,21 的频率分别为n p p p ,,,21 ,则其平均数为n n p x p x p x +++ 2211;

注意:频率分布表计算平均数要取组中值。 ⑵方差与标准差:一组样本数据n x x x ,,,21

- 6 -

方差:2

1

2)(1

∑=-=

n

i i

x x

n

s ;

标准差:2

1

)(1∑=-=

n

i i

x x

n

s

注: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说明样本数据越稳定。 平均数反映数据总体水平;方差与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水平。 ⑶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1

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y x 。 第三章:概率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随机事件A 的概率:1)(0,)(≤≤=

A P n

m

A P . 2、古典概型: ⑴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⑶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n

m A P =

)(.

3、几何概型:

⑴几何概型的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⑵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测度

的测度

D d A P =

)(;

其中测度根据题目确定,一般为线段、角度、面积、

体积等。

4、互斥事件:

⑴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⑵如果事件n A A A ,,,21 任意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称事件n A A A ,,,21 彼此互斥。

⑶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事件A+B 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的和,

即:)()()(B P A P B A P +=+

⑷如果事件n A A A ,,,21 彼此互斥,则有: )()()()(2121n n A P A P A P A A A P +++=+++ ⑸对立事件:两个互斥事件中必有一个要发生,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 ①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1)(,1)()(A P A P A P A P -==+

②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

件。

必修4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1、任意角

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

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Z k k ∈+=,2παββ.

§1.1.2、弧度制

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的角. 2、 r

l =

α. 3、弧长公式:R R

n l απ==

180

.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

1

3602==

π.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y x P ,,那么:x

y

x y =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

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

那么:(设22r x y =+)

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y

x

α=,cot x y α=

- 7 -

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

函数线的画法.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

1cos sin 2

2=+αα.

2、 商数关系:α

α

αcos sin tan =

. 3、 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Z k ∈) 1、 诱导公式一:

()()().

tan 2tan ,cos 2cos ,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 2、 诱导公式二: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

3、诱导公式三: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

4、诱导公式四: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

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

??-=???

??-

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

??+=??

?

??+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

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

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

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

ππππ(,)(,,)(,,)(,,)(,,).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

1-1y=cosx

-3π2

-5π2-7π27π2

5π23π2

π2-π2-4π

-3π-2π4π

3π2ππ-πo y x

1-1y=sinx -3π2

-5π2

-7π27π2

5π23π2π2-π2-4π-3π

-2π4π

3π2ππ-πo y x

T M A O P

x y

- 2 -

y=tanx

3π2

π

π2

-

3π2

-

π2

o

y

x

3、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f T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x y sin =

x y cos = x y tan =

图象

定义域 R

R

},2

|{Z k k x x ∈+≠

ππ

值域

[-1,1] [-1,1]

R

最值

max min 2,1

2

2,1

2

x k k Z y x k k Z y π

ππ

π=+

∈==-

∈=-时,时,

max min 2,12,1

x k k Z y x k k Z y πππ=∈==+∈=-时,时,

周期性 π2=T

π2=T

π=T

奇偶性

单调性 Z k ∈ 在[2,2]2

2

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

在3[2,2]2

2

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减 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增

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减

在(,)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

对称性 Z k ∈

对称轴方程:2

x k π

π=+

对称中心(,0)k π

对称轴方程:x k π= 对称中心(,0)2

k ππ

+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0)(

2

k π

§1.5、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

- 2 -

()()sin 0,0y A x B A ωφω=++>>的周期

2T π

ω

=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

()sin y A x B ω?=++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

换关系.

① 先平移后伸缩:

sin y x = 平移||

?个单位

()s i n y x ?=+ (左加右减)

横坐标不变

()s i n y A x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

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

(上加下减)

② 先伸缩后平移:

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

平移

个单位

()s i n y A x

ω?=+ (左加右减) 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

(上加下减)

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函数sin()y x ω?=+,x ∈R 及函数cos()y x ω?=+,x ∈R(A,ω,?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

T π

ω=;函数tan()y x ω?=+,,2

x k k Z π

π≠+∈(A,ω,?为

常数,且A ≠0)的周期||

T π

ω=

. 对于s i n ()y A x ω

?=+和cos()y A x ω?=+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

x k k Z π

ω?π+=+

∈与()x k k Z ω?π+=∈

解出x 即可.

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y y A -=

,max min

2

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

2

sin cos 2cos -=

1cos 22-=α α2sin 21-=.

变形如下:

升幂公式:2

2

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

αα

?+=??-=?? 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

1sin (1cos 2)2

αααα=+=-?????

3、α

αα2tan 1tan 22tan -=

.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

ααα

-=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3 -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2、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x b a x b x a y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

定,tan b

a

?= ).

第二章:平面向量

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

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

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⑴a a λλ=,

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

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a b λ=.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

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a ,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 1、 ()y x j y i x a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

⑵()2121,y y x x b a --=-, ⑶()11,y x a λλλ=, ⑷1221//y x y x b a =?.

2、()()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ABC 中: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 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

(

)

2

22

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

(

)

333213

21,y y y x x x ++++.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 1、 θcos b a b a =?.

2、 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θcos a .

3、 2

2

a a =. 4、 2

a a =

.

5、 0=??⊥b a b a .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 ⑵2121y x a +=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

=

- 4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2

12212y y x x AB -+-=

.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12122

22

2

1

1

22

c o 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

+?==

+?+

必修5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其中R 为AB

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

元素。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

??

?+-=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它元素。 做题中两个定理经常结合使用. 3、三角形面积公式:

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

=-222()C A B π?=-+.

5、一个常用结论:

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A B >?>?> 若sin 2sin 2,.2

A B A B A B π

==+=则或特别注意,在三角函数中,sin sin A B A B >?>不成立。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

1

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

2

a b

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

()()

11122

n n n n n a a S na d -+=+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

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 5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n a 的公差为d ,则:

ⅰ)?>0d {}n a 为递增数列; ⅱ)?<0d {}n a 为递减数列; ⅲ)?=0d {}n a 为常数列;

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a pn q ?=+(p,q 是常数) ⑦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

k k S S 23-… 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等比中项:若三数a b 、

G 、成等比数列2

,G ab ?=(ab 同号)。反之不一定成立。

⑶通项公式:11n n m

n m a a q a q --==

⑷前n 项和公式:()11111n n n a q a a q

S q

q

--==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

m n p q a a a a ?=?;

② ,,,2m k m k k a a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k

q (下标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

③数列{}n a λ(λ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仍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n a ;则{}lg n a 是公差为

lg q 的等差数列;

④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

2

n n ca a ,,

1n a ??

????

, {}()r

n a r Z ∈是等比数列,公比依次是21.r q q q q

,,, ⑤单调性:

110,10,01a q a q >><<<或{}n a ?为递增数列;

{}110,010,1n a q a q a ><<<>?或为递减数列; {}1n q a =?为常数列; {}0n q a

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是常数列。 ⑦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

k k S S 23-… 是等比数列.

4、非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类型Ⅰ 观察法:已知数列前若干项,求该数列的通项时,一般对所给的项观察分析,寻找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写出此数列的一个通项。

类型Ⅱ 公式法:若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与n

a 的关系,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可用公式

1

1,(1),(2)n n

n S n a S S n -=?=?-≥?构造两式作差求解。

类型Ⅲ 累加法:

形如)(1n f a a n n +=+型的递推数列(其中)(n f 是关

于n 的函数)可构造: 112

21(1)

(2)..(1.)

n n n n a a f n a a f n a a f ----=????--=--=???

类型Ⅳ 累乘法: 形如1()n n a a f n +=?1()n n a f n a +??

=

???

型的递推数列(其中)(n f 是关于n 的函数)可构造:11

22

1

(1)(.2)(1..)n

n n n a f n a a f n a a f a ---=-=-?????

?=?????

类型Ⅴ 构造数列法:

㈠形如q pa a n n +=+1(其中,p q 均为常数且0p ≠)

- 6 -

型的递推式:

(1)若1p =时,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2)若0q =时,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

类型Ⅶ 倒数变换法:

形如11n n n n a a pa a ---=(p 为常数且0p ≠)的递推式:两边同除于1n n a a -,转化为

1

11n n p a a -=+形式,化归为q pa a n n +=+1型求出1n

a 的表达式,再求n a ;

5、非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求法 ⑴错位相减法

①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

②将数列{}n n a b ?的每一项分别乘以{}n b 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

此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⑵裂项相消法

一般地,当数列的通项12()()

n c

a an

b an b =

++

12(,,,a b b c 为常数)时,往往可将n a 变成两项的差,

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可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裂项:

设1

2

n a an b an b λ

λ

=

-

++,通分整理后与原式相

比较,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得21

c

b b λ=

-,从而可得

122112

11

=().()()()c c an b an b b b an b an b -++-++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①

111

(1)1

n n n n =-++;

1111

();(21)(21)22121n n n n =--+-+

11

();a b a b a b

=--+

⑶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

⑷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121...n n a a a a -+=+= ⑸记住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 ①(1)

123...;2

n n n +++++=

②2

135...(21);n n ++++-=

③2222

1

123...(1)(21).6

n n n n ++++=

++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 7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 d

>><

⑥(平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b

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

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

""=号). 变形公式:22

.2

a b ab +≤ ②(基本不等式) 2

a b

ab +≥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2a b ab +≥ 2

.2a b ab +??

≤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⑥0,2b a

ab a b >+≥若则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几个著名不等式

2

22

;22a b a b ab ++??≤≤

???

2

22()

.2

a b a b ++≥

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2

0(0)ax bx c ++><或

2(0,40)a b ac ≠?=->解集的步骤:

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 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 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

(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

0()()0()

()()0()

0()0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 (<≤“或”

时同理) 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⑵当01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1a >时,

()0

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⑵当01a <<时,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⑴定义法:(0)

.(0)a a a a a ≥?=?-

⑵平方法:2

2

()()()().f x g x f x g x ≤?≤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 ①(0);x a a x a a ≤?-≤≤≥ ②(0);x a x a x a a ≥?≥≤-≥或

③()()()()()(()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 ④()()()()()()(()0)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

- 8 -

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

解形如2

0ax bx c ++>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⑴讨论a 与0的大小; ⑵讨论?与0的大小; 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恒成立问题

⑴不等式2

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0a =时 0,0;b c ?=>

②当0a ≠时0

0.a >???

?

⑵不等式2

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0a =时0,0;b c ?=<

②当0a ≠时0

0.a

⑶()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

()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

⑷()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专题一: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⑴、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⑵、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若p q ?,但q p ,则p 是q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若p q ,但q p ?,则p 是q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复合命题

⑴复合命题有三种形式:p 或q (p q ∨);p 且q (p q ∧);非p (p ?). ⑵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一真必真; “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一假必假; “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真假相对. 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⑵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⑶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符号表示及否定

①全称命题p :,()x p x ?∈M ,它的否定p ?:

00,().x p x ?∈M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②特称命题p :00,(),x p x ?∈M ,它的否定p ?:

,().x p x ?∈M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专题二: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 2 -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2||a F F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长轴的长2a = 短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离心率

2222222

1(01)c c a b b e e a a a a

-====-<<

(焦点)弦长公式

1,12,2(),()A x y B x y ,22212121211()4AB k x x k x x x x =+-=+--

- 3 -

3.抛物线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0x y a b a b -=>> ()22

22

10,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02||a F F <<)

范围 x a ≤-或x a ≥,y R ∈ y a ≤-或y a ≥,x R ∈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轴长 实轴的长2a = 虚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离心率

222222

2

1(1)c c a b b e e a a a a

+====+>

渐近线方程 b y x a

a y x b

图形

标准方程

22y px =

()0p >

22y px =- ()0p >

22x py = ()0p >

22x py =-

()0p >

对称轴 x 轴

y 轴

焦点

,02p F ?? ??? ,02p F ??

- ??? 0,2p F ?

? ???

0,2p F ?

?- ??

?

准线方程

2

p

x =-

2

p x =

2

p y =-

2

p y =

- 4 -

专题五: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1、复数的概念 ⑴虚数单位i ;

⑵复数的代数形式(,)z a bi

a b R =+∈;

⑶复数的实部、虚部,虚数与纯虚数. 2、复数的分类 复数(),z a bi

a b R =+∈

(0)(0,0)(0)(0,0)b a b b a b =??

=≠??

≠??

≠≠??

实数纯虚数虚数非纯虚数 3、相关公式

⑴d c b a di c bi a ==?+=+且, ⑵00==?=+b a bi a ⑶22b a bi a z +=

+=

⑷z a bi =-

z z ,指两复数实部相同,虚部互为相反数(互为共轭复数). 4、复数运算

⑴复数加减法:()()()()i d b c a di c bi a ±+±=+±+; ⑵复数的乘法:

()()()()a bi c di ac bd bc ad i ++=-++;

⑶复数的除法:()()()()

a bi c di a bi c di c di c di +-+=++- ()()22

22

22

ac bd bc ad i ac bd bc ad i

c d c d c d ++-+-=

=++++

6、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平面:用来表示复数的直角坐标系,其中x 轴叫做复平面的实轴,y 轴叫做复平面的虚轴.

z a bi Z =+←???→一一对应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a,b)

z a bi OZ =+←???→一一对应

复数平面向量

专题六: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基本计数原理

⑴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类相加)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

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

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 ⑵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步相乘)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n 个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

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个步骤有2m 种不同的方

法……做第n 个步骤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 ⑸排列数公式:

①()()()121+---=m n n n n A m

n

()!

m n n A m

n -=

②!n A n n =,规定1!0=.

⑹组合数公式: ①()()()!

121m m n n n n C m

n +---=

()!

!m n m n C m

n -=

②m

n n

m n C C -=,规定10=n C . ⑺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有顺序,组合无顺序.

⑻排列与组合的联系:m m

m n m n A C A ?=,即排列就是先组合再全排列.

()(1)(1)!()

(1)21!!m

m

n n

m m A n n n m n C m n A m m m n m ?-??-+===≤?-???-⑼排列与组合的两个性质性质

排列11-++=m n m n m n mA A A ;组合1

1-++=m n

m n m n C C C . ⑽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

①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法(元素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

- 2 -

③相邻问题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个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 ④不相邻(相间)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元条件的元素,然后再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 ⑤有序问题组合法.

⑥选取问题先选后排法. ⑦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⑧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 ⑨分组问题:要注意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平均分成n 组问题别忘除以n !. 3、二项式定理 ⑴二项展开公式:

()

011222n

n n n r n r r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 ()n n

n C b n N ++

+∈.

⑵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N n N r n r b a C T r

r n r n r ,,01.主要用途

是求指定的项.

⑶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

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当二项式的两个项的系数都为1时,系数就是二项式系数.如

在()n

ax b +的展开式中,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

为r

n C ,第1r +项的系数为r

n r

r n C a

b -;而1

()n x x

+的

展开式中的系数等于二项式系数;二项式系数一定为

正,而项的系数不一定为正. ⑷()n

x +1的展开式:

()0

221101x C x C x C x C x n n n n n n n n n ++++=+-- ,

若令1=x ,则有

()n

n

n n n n n C C C C ++++==+ 210211.

1、基本概念

⑴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当A B 、是互斥事件时,那么事件A B +发生(即A B 、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

()()(P A B P A P B

+

=+. ⑵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事件

A 的对立事件通常记着A .

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 ()1()P A P A =-. ⑶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其中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当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时,那么事件A B ?发生(即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P A B P A P B ?=?.

若A 、B 两事件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是相互独立的. ⑷独立重复试验

①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

如果在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试验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1)0,12,.,k

k

n

k

n n P k n k C p

p

-==-

2、离散型随机变量 ⑴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

字母,,,X Y ξη等表示.

⑵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⑶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⑷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出.

- 3 -

若X 是随机变量,(,Y aX b a b =+是常数)则Y 也是随机变量 并且不改变其属性(离散型、连续型).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⑴概率分布(分布列)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12,x x ,…,i x ,…,n x ,

X 的每一个值i x (1,2,,i n =?)的概率()i i P X x p ==,则称表

X

1x 2x … i x … n x

P

1p 2p … i p … n p

为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简称X 的分布列. 性质:①0,1,2,...;i p i n ≥= ②

1

1.n

i i p ==∑

⑵两点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则称X 服从两点分布,并称(1)p P X ==为成功概率.

⑶二项分布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

()(1).k k

n k n P X k C p p -==-

其中0,1,2,...,,1k n q p ==-,于是得到随机

变量X 的概率分布如下:

X

0 1

k

n

P

00n n C p q 111

n n C p q

-

k k n k

n C p q

-

n n

n C p q

我们称这样的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p n B X ,~,并称p 为成功概率.

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有三点: ①对立性:即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与否二者必居其一; ②重复性:即试验是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 次;

③等概率性:在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均相等. 注:⑴二项分布的模型是有放回抽样;

⑵二项分布中的参数是,,.p k n

⑷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 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

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数,则事件{}X k =发生的

概率为()(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于

是得到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如下:

其中{}min ,m M n =,*

,,,,n N M N n M N N ∈≤≤. 我们称这样的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

且称随机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

注:⑴超几何分布的模型是不放回抽样;

⑵超几何分布中的参数是,,.M N n 其意义分别是 总体中的个体总数、N 中一类的总数、样本容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1x 2x … i x … n x

P

1p 2p … i p … n p

则称

()1122i i n n E X x p x p x p x p =++

+++为离散型

随机变量X 的均值或数学期望(简称期望).它反映了

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性质:①()().E aX b aE X b +=+

②若X 服从两点分布,则().E X p =

③若()p n B X ,~,则().E X np =

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0 1 P 1p -

p X

0 1

m

P 00n M N M

n

N

C C C --

11n M N M

n N

C C C -- … m n m

M N M

n

N

C C C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42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