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高中数学要点
更新时间:2023-05-08 05: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 1 -
- 2 -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 2 -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
x 1)(ln '
=
3、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
(),()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x u x y y u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
解题步骤:分层—层层求导—作积还原. 5、函数的极值 (1)极值定义:
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大值;
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小值. (2)判别方法:
①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那么)(0x f 是极大值;
②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
那么)(0x f 是极小值. 6、求函数的最值
(1)求()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极大或者极小值) (2)将()y f x =的各极值点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⑴m n
m
n
a a
=
()
1,,,0*
>∈>m N
n m a ;
⑵()01
>=-n a
a
n n
; 4、 运算性质: ⑴()Q s r a a
a a s
r s
r
∈>=+,,0;
⑵()
()Q s r a a a rs s
r
∈>=,,0;
⑶()()Q r b a b a ab r
r r
∈>>=,0,0.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记住图象:()1,0≠>=a a a y x
1>a
10<
图 象
-1
-4
-2
1
-1
-4-2
1
性 质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R 上是减函数
(5)0,1x
x a >>;
0,01x
x a <<<
(5)0,01x
x a ><<;
0,1x
x a <>
0
a>1
1
y=a x
o
y
x
- 3 -
2、性质: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指数与对数互化式:log x
a a N x N =?=;
2、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
3、基本性质:01log =a ,1log =a a .
4、运算性质:当0,0,1,0>>≠>N M a a 时: ⑴()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⑵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
⑶M n M a n
a log log =.
5、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1,0,1,0>≠>≠>b c c a a .
6、重要公式:log log n m
a a m
b b n
= 7、倒数关系:a
b b a log 1
log =
()1,0,1,0≠>≠>b b a a .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记住图象:()1,0log ≠>=a a x y a
2、性质: §2.
3、幂函数
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方程()0=x f 有实根
?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函数()x f y =有零点. 2、 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
()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x f 的根.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
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
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
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
1>a
10<
图
象
2.51.5
0.5
-0.5
-1-1.5
-2
-2.5
-1
11
2.51.5
0.5
-0.5
-1
-1.5
-2
-2.5
-1
1
1
性 质 (1)定义域:(0,+∞)
(2)值域:R
(3)过定点(1,0)
,即x=1时,y=0 (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0,+∞)上是减函数
(5)0log ,1>>x x a ; 0log ,10<< (5)0log ,1<>x x a ; 0log ,10>< 0 a>1 1y=log a x o y x - 4 - 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 3 1 锥体; () h S S S S V 下下上上台体+?+= 3 1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 4 4R V R S ππ==球球,.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 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 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 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 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 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简称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 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 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 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简称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直线与方程 1、倾斜角与斜率:1 21 2tan x x y y k --==α 2、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两点式: 121 121 y y y y x x x x --=-- ⑷截距式: 1x y a b += ⑸一般式:0=++C By Ax 3、对于直线: 2 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有: ⑴?? ?≠=?2 12 121//b b k k l l ; ⑵1l 和2l 相交12k k ?≠; ⑶1l 和2l 重合?? ?==?2 12 1b b k k ; ⑷12121-=?⊥k k l l . - 5 - 4、对于直线: 0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有: ⑴?? ?≠=?122 11 22121//C B C B B A B A l l ; ⑵1l 和2l 相交1221B A B A ≠?; ⑶1l 和2l 重合?? ?==?1 2211 221C B C B B A B A ; ⑷0212121=+?⊥B B A A l l . 5、两点间距离公式: ()()21221221y y x x P P -+-=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 2 00B A C By Ax d +++= 7、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l :01=++C By Ax 与2l :02=++C By Ax 平行, 则2 2 21B A C C d +-= 第四章: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22 2 r b y a x =-+-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⑵一般方程:02 2 =++++F Ey Dx y x . 其中圆心为(,)22 D E - - ,半径为22142 r D E F = +-.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 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弦长公式:222d r l -= 2212121()4k x x x x =+-- 3、两圆位置关系:21O O d = ⑴外离:r R d +>; ⑵外切:r R d +=; ⑶相交:r R d r R +<<-; ⑷内切:r R d -=; ⑸内含:r R d -<. 3、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21221221221z z y y x x P P -+-+-= 统计 1、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个数较少) ②系统抽样(总体个数较多) ③分层抽样(总体中差异明显) 注意:在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出n 个个体组成样本,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均为N n 。 2、总体分布的估计: ⑴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据重复写。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平均数:n x x x x x n ++++= 321; 取值为n x x x ,,,21 的频率分别为n p p p ,,,21 ,则其平均数为n n p x p x p x +++ 2211; 注意:频率分布表计算平均数要取组中值。 ⑵方差与标准差:一组样本数据n x x x ,,,21 - 6 - 方差:2 1 2)(1 ∑=-= n i i x x n s ; 标准差:2 1 )(1∑=-= n i i x x n s 注: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说明样本数据越稳定。 平均数反映数据总体水平;方差与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水平。 ⑶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1 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y x 。 第三章:概率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随机事件A 的概率:1)(0,)(≤≤= A P n m A P . 2、古典概型: ⑴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⑶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n m A P = )(. 3、几何概型: ⑴几何概型的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⑵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测度 的测度 D d A P = )(; 其中测度根据题目确定,一般为线段、角度、面积、 体积等。 4、互斥事件: ⑴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⑵如果事件n A A A ,,,21 任意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称事件n A A A ,,,21 彼此互斥。 ⑶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事件A+B 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的和, 即:)()()(B P A P B A P +=+ ⑷如果事件n A A A ,,,21 彼此互斥,则有: )()()()(2121n n A P A P A P A A A P +++=+++ ⑸对立事件:两个互斥事件中必有一个要发生,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 ①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1)(,1)()(A P A P A P A P -==+ ②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 件。 必修4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1、任意角 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 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Z k k ∈+=,2παββ. §1.1.2、弧度制 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的角. 2、 r l = α. 3、弧长公式:R R n l απ== 180 .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 1 3602== π.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y x P ,,那么:x y x y =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 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 那么:(设22r x y =+) sin y r α= , cos x r α=,tan y x α=,cot x y α= - 7 - 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 函数线的画法.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 1cos sin 2 2=+αα. 2、 商数关系:α α αcos sin tan = . 3、 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Z k ∈) 1、 诱导公式一: ()()(). tan 2tan ,cos 2cos ,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 2、 诱导公式二: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 3、诱导公式三: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 4、诱导公式四: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 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 ??-=??? ??- 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 ??+=?? ? ??+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 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 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 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 ππππ(,)(,,)(,,)(,,)(,,).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 1-1y=cosx -3π2 -5π2-7π27π2 5π23π2 π2-π2-4π -3π-2π4π 3π2ππ-πo y x 1-1y=sinx -3π2 -5π2 -7π27π2 5π23π2π2-π2-4π-3π -2π4π 3π2ππ-πo y x T M A O P x y - 2 - y=tanx 3π2 π π2 - 3π2 -π - π2 o y x 3、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f T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x y sin = x y cos = x y tan = 图象 定义域 R R },2 |{Z k k x x ∈+≠ ππ 值域 [-1,1] [-1,1] R 最值 max min 2,1 2 2,1 2 x k k Z y x k k Z y π ππ π=+ ∈==- ∈=-时,时, max min 2,12,1 x k k Z y x k k Z y πππ=∈==+∈=-时,时, 无 周期性 π2=T π2=T π=T 奇偶性 奇 偶 奇 单调性 Z k ∈ 在[2,2]2 2 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 在3[2,2]2 2 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减 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增 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减 在(,)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 对称性 Z k ∈ 对称轴方程:2 x k π π=+ 对称中心(,0)k π 对称轴方程:x k π= 对称中心(,0)2 k ππ +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0)( 2 k π §1.5、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 - 2 - ()()sin 0,0y A x B A ωφω=++>>的周期 2T π ω =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 ()sin y A x B ω?=++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 换关系. ① 先平移后伸缩: sin y x = 平移|| ?个单位 ()s i n y x ?=+ (左加右减) 横坐标不变 ()s i n y A x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 倍 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 (上加下减) ② 先伸缩后平移: 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 倍 平移 ?ω 个单位 ()s i n y A x ω?=+ (左加右减) 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 (上加下减) 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函数sin()y x ω?=+,x ∈R 及函数cos()y x ω?=+,x ∈R(A,ω,?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 T π ω=;函数tan()y x ω?=+,,2 x k k Z π π≠+∈(A,ω,?为 常数,且A ≠0)的周期|| T π ω= . 对于s i n ()y A x ω ?=+和cos()y A x ω?=+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 x k k Z π ω?π+=+ ∈与()x k k Z ω?π+=∈ 解出x 即可. 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y y A -= ,max min 2 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 2 sin cos 2cos -= 1cos 22-=α α2sin 21-=. 变形如下: 升幂公式:2 2 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 αα ?+=??-=?? 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 1sin (1cos 2)2 αααα=+=-????? 3、α αα2tan 1tan 22tan -= .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 ααα -=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3 -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2、辅助角公式 )sin(cos sin 22?++=+=x b a x b x a y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 定,tan b a ?= ). 第二章:平面向量 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 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 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⑴a a λλ=, 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 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a b λ=.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 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a ,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 1、 ()y x j y i x a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 ⑵()2121,y y x x b a --=-, ⑶()11,y x a λλλ=, ⑷1221//y x y x b a =?. 2、()()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ABC 中: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 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 ( ) 2 22 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 ( ) 333213 21,y y y x x x ++++.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 1、 θcos b a b a =?. 2、 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θcos a . 3、 2 2 a a =. 4、 2 a a = . 5、 0=??⊥b a b a .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 ⑵2121y x a +=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 = - 4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2 12212y y x x AB -+-= .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12122 22 2 1 1 22 c o 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 +?== +?+ 必修5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其中R 为AB 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 元素。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 ?? ?+-=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它元素。 做题中两个定理经常结合使用. 3、三角形面积公式: 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 =-222()C A B π?=-+. 5、一个常用结论: 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A B >?>?> 若sin 2sin 2,.2 A B A B A B π ==+=则或特别注意,在三角函数中,sin sin A B A B >?>不成立。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 1 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 2 a b 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 ()() 11122 n n n n n a a S na d -+=+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 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 5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n a 的公差为d ,则: ⅰ)?>0d {}n a 为递增数列; ⅱ)?<0d {}n a 为递减数列; ⅲ)?=0d {}n a 为常数列; 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a pn q ?=+(p,q 是常数) ⑦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 k k S S 23-… 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等比中项:若三数a b 、 G 、成等比数列2 ,G ab ?=(ab 同号)。反之不一定成立。 ⑶通项公式:11n n m n m a a q a q --== ⑷前n 项和公式:()11111n n n a q a a q S q q --==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 m n p q a a a a ?=?; ② ,,,2m k m k k a a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k q (下标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 ③数列{}n a λ(λ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仍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n a ;则{}lg n a 是公差为 lg q 的等差数列; ④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 2 n n ca a ,, 1n a ?? ???? , {}()r n a r Z ∈是等比数列,公比依次是21.r q q q q ,,, ⑤单调性: 110,10,01a q a q >><<<或{}n a ?为递增数列; {}110,010,1n a q a q a ><<<>?或为递减数列; {}1n q a =?为常数列; {}0n q a 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是常数列。 ⑦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 k k S S 23-… 是等比数列. 4、非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类型Ⅰ 观察法:已知数列前若干项,求该数列的通项时,一般对所给的项观察分析,寻找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写出此数列的一个通项。 类型Ⅱ 公式法:若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与n a 的关系,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可用公式 1 1,(1),(2)n n n S n a S S n -=?=?-≥?构造两式作差求解。 类型Ⅲ 累加法: 形如)(1n f a a n n +=+型的递推数列(其中)(n f 是关 于n 的函数)可构造: 112 21(1) (2)..(1.) n n n n a a f n a a f n a a f ----=????--=--=??? 类型Ⅳ 累乘法: 形如1()n n a a f n +=?1()n n a f n a +?? = ??? 型的递推数列(其中)(n f 是关于n 的函数)可构造:11 22 1 (1)(.2)(1..)n n n n a f n a a f n a a f a ---=-=-????? ?=????? 类型Ⅴ 构造数列法: ㈠形如q pa a n n +=+1(其中,p q 均为常数且0p ≠) - 6 - 型的递推式: (1)若1p =时,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2)若0q =时,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 类型Ⅶ 倒数变换法: 形如11n n n n a a pa a ---=(p 为常数且0p ≠)的递推式:两边同除于1n n a a -,转化为 1 11n n p a a -=+形式,化归为q pa a n n +=+1型求出1n a 的表达式,再求n a ; 5、非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求法 ⑴错位相减法 ①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 ②将数列{}n n a b ?的每一项分别乘以{}n b 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 此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⑵裂项相消法 一般地,当数列的通项12()() n c a an b an b = ++ 12(,,,a b b c 为常数)时,往往可将n a 变成两项的差, 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可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裂项: 设1 2 n a an b an b λ λ = - ++,通分整理后与原式相 比较,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得21 c b b λ= -,从而可得 122112 11 =().()()()c c an b an b b b an b an b -++-++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① 111 (1)1 n n n n =-++; ② 1111 ();(21)(21)22121n n n n =--+-+ ③ 11 ();a b a b a b =--+ ⑶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 ⑷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121...n n a a a a -+=+= ⑸记住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 ①(1) 123...;2 n n n +++++= ②2 135...(21);n n ++++-= ③2222 1 123...(1)(21).6 n n n n ++++= ++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 7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 d >><> ⑥(平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b 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 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 ""=号). 变形公式:22 .2 a b ab +≤ ②(基本不等式) 2 a b ab +≥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2a b ab +≥ 2 .2a b ab +?? ≤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⑥0,2b a ab a b >+≥若则 (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3、几个著名不等式 2 22 ;22a b a b ab ++??≤≤ ??? 2 22() .2 a b a b ++≥ 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2 0(0)ax bx c ++><或 2(0,40)a b ac ≠?=->解集的步骤: 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 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 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 (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 0()()0() ()()0() 0()0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 (<≤“或” 时同理) 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⑵当01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1a >时, ()0 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⑵当01a <<时,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⑴定义法:(0) .(0)a a a a a ≥?=?- ⑵平方法:2 2 ()()()().f x g x f x g x ≤?≤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 ①(0);x a a x a a ≤?-≤≤≥ ②(0);x a x a x a a ≥?≥≤-≥或 ③()()()()()(()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 ④()()()()()()(()0)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 - 8 - 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 解形如2 0ax bx c ++>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⑴讨论a 与0的大小; ⑵讨论?与0的大小; 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恒成立问题 ⑴不等式2 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0a =时 0,0;b c ?=> ②当0a ≠时0 0.a >??? ? ⑵不等式2 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0a =时0,0;b c ?=< ②当0a ≠时0 0.a ??? ⑶()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 ()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 ⑷()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专题一: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⑴、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⑵、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若p q ?,但q p ,则p 是q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若p q ,但q p ?,则p 是q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复合命题 ⑴复合命题有三种形式:p 或q (p q ∨);p 且q (p q ∧);非p (p ?). ⑵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一真必真; “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一假必假; “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真假相对. 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⑵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⑶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符号表示及否定 ①全称命题p :,()x p x ?∈M ,它的否定p ?: 00,().x p x ?∈M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②特称命题p :00,(),x p x ?∈M ,它的否定p ?: ,().x p x ?∈M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专题二: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 2 -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2||a F F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长轴的长2a = 短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离心率 2222222 1(01)c c a b b e e a a a a -====-<< (焦点)弦长公式 1,12,2(),()A x y B x y ,22212121211()4AB k x x k x x x x =+-=+-- - 3 - 3.抛物线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0x y a b a b -=>> ()22 22 10,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02||a F F <<) 范围 x a ≤-或x a ≥,y R ∈ y a ≤-或y a ≥,x R ∈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 轴长 实轴的长2a = 虚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离心率 222222 2 1(1)c c a b b e e a a a a +====+> 渐近线方程 b y x a =± a y x b =± 图形 标准方程 22y px = ()0p > 22y px =- ()0p > 22x py = ()0p > 22x py =- ()0p > 对称轴 x 轴 y 轴 焦点 ,02p F ?? ??? ,02p F ?? - ??? 0,2p F ? ? ??? 0,2p F ? ?- ?? ? 准线方程 2 p x =- 2 p x = 2 p y =- 2 p y = - 4 - 专题五: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1、复数的概念 ⑴虚数单位i ; ⑵复数的代数形式(,)z a bi a b R =+∈; ⑶复数的实部、虚部,虚数与纯虚数. 2、复数的分类 复数(),z a bi a b R =+∈ (0)(0,0)(0)(0,0)b a b b a b =?? =≠?? ≠?? ≠≠?? 实数纯虚数虚数非纯虚数 3、相关公式 ⑴d c b a di c bi a ==?+=+且, ⑵00==?=+b a bi a ⑶22b a bi a z += += ⑷z a bi =- z z ,指两复数实部相同,虚部互为相反数(互为共轭复数). 4、复数运算 ⑴复数加减法:()()()()i d b c a di c bi a ±+±=+±+; ⑵复数的乘法: ()()()()a bi c di ac bd bc ad i ++=-++; ⑶复数的除法:()()()() a bi c di a bi c di c di c di +-+=++- ()()22 22 22 ac bd bc ad i ac bd bc ad i c d c d c d ++-+-= =++++ 6、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平面:用来表示复数的直角坐标系,其中x 轴叫做复平面的实轴,y 轴叫做复平面的虚轴. z a bi Z =+←???→一一对应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a,b) z a bi OZ =+←???→一一对应 复数平面向量 专题六: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基本计数原理 ⑴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类相加)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 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 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 ⑵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步相乘)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n 个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 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个步骤有2m 种不同的方 法……做第n 个步骤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 ⑸排列数公式: ①()()()121+---=m n n n n A m n ()! m n n A m n -= ! ; ②!n A n n =,规定1!0=. ⑹组合数公式: ①()()()! 121m m n n n n C m n +---= 或 ()! !m n m n C m n -= ! ; ②m n n m n C C -=,规定10=n C . ⑺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有顺序,组合无顺序. ⑻排列与组合的联系:m m m n m n A C A ?=,即排列就是先组合再全排列. ()(1)(1)!() (1)21!!m m n n m m A n n n m n C m n A m m m n m ?-??-+===≤?-???-⑼排列与组合的两个性质性质 排列11-++=m n m n m n mA A A ;组合1 1-++=m n m n m n C C C . ⑽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 ①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法(元素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 - 2 - ③相邻问题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个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 ④不相邻(相间)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元条件的元素,然后再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 ⑤有序问题组合法. ⑥选取问题先选后排法. ⑦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⑧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 ⑨分组问题:要注意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平均分成n 组问题别忘除以n !. 3、二项式定理 ⑴二项展开公式: () 011222n n n n r n r r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 ()n n n C b n N ++ +∈. ⑵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N n N r n r b a C T r r n r n r ,,01.主要用途 是求指定的项. ⑶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 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当二项式的两个项的系数都为1时,系数就是二项式系数.如 在()n ax b +的展开式中,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 为r n C ,第1r +项的系数为r n r r n C a b -;而1 ()n x x +的 展开式中的系数等于二项式系数;二项式系数一定为 正,而项的系数不一定为正. ⑷()n x +1的展开式: ()0 221101x C x C x C x C x n n n n n n n n n ++++=+-- , 若令1=x ,则有 ()n n n n n n n C C C C ++++==+ 210211. 1、基本概念 ⑴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当A B 、是互斥事件时,那么事件A B +发生(即A B 、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 ()()(P A B P A P B + =+. ⑵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事件 A 的对立事件通常记着A . 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 ()1()P A P A =-. ⑶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其中一个事件是否发生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当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时,那么事件A B ?发生(即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P A B P A P B ?=?. 若A 、B 两事件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是相互独立的. ⑷独立重复试验 ①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 如果在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试验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1)0,12,.,k k n k n n P k n k C p p -==- 2、离散型随机变量 ⑴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 字母,,,X Y ξη等表示. ⑵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⑶连续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就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⑷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都是用变量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但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结果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结果不可以一一列出. - 3 - 若X 是随机变量,(,Y aX b a b =+是常数)则Y 也是随机变量 并且不改变其属性(离散型、连续型).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⑴概率分布(分布列)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12,x x ,…,i x ,…,n x , X 的每一个值i x (1,2,,i n =?)的概率()i i P X x p ==,则称表 X 1x 2x … i x … n x P 1p 2p … i p … n p 为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简称X 的分布列. 性质:①0,1,2,...;i p i n ≥= ② 1 1.n i i p ==∑ ⑵两点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则称X 服从两点分布,并称(1)p P X ==为成功概率. ⑶二项分布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 ()(1).k k n k n P X k C p p -==- 其中0,1,2,...,,1k n q p ==-,于是得到随机 变量X 的概率分布如下: X 0 1 … k … n P 00n n C p q 111 n n C p q - … k k n k n C p q - … n n n C p q 我们称这样的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p n B X ,~,并称p 为成功概率. 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有三点: ①对立性:即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与否二者必居其一; ②重复性:即试验是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 次; ③等概率性:在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均相等. 注:⑴二项分布的模型是有放回抽样; ⑵二项分布中的参数是,,.p k n ⑷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 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 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数,则事件{}X k =发生的 概率为()(0,1,2,,)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于 是得到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如下: 其中{}min ,m M n =,* ,,,,n N M N n M N N ∈≤≤. 我们称这样的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 且称随机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 注:⑴超几何分布的模型是不放回抽样; ⑵超几何分布中的参数是,,.M N n 其意义分别是 总体中的个体总数、N 中一类的总数、样本容量.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1x 2x … i x … n x P 1p 2p … i p … n p 则称 ()1122i i n n E X x p x p x p x p =++ +++为离散型 随机变量X 的均值或数学期望(简称期望).它反映了 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性质:①()().E aX b aE X b +=+ ②若X 服从两点分布,则().E X p = ③若()p n B X ,~,则().E X np = 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0 1 P 1p - p X 0 1 … m P 00n M N M n N C C C -- 11n M N M n N C C C -- … m n m M N M n N C C C --
正在阅读:
硬质合金钻头钻削不同材料的切削用量03-15
防辐射吃什么好05-01
森林公安机关2011年上半年工作汇报04-25
2016-2021年中国电梯导轨型钢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06-20
HG202中文说明书03-17
2010四川省预防医学复习包过题库06-08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2-14
链家地产开题报告12-0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高中
- 数学
- 知识点
- 要点
- 总结
- 精华
- 打破常规议论文五篇
- 【化学】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周练试题04
- 毕赤酵母表达操作手册(PDF精译版)
- 201x版九年级数学暑期作业数据的分析测试2平均数二鲁教版五四制
- 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料
- 同煤集团煤矿井下员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考核试题
- 第七章:新时期诗歌.ppt.Convertor
- 安徽省亳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 制订年度策略性营销规划的程序和方法2
- 建行借款合同(标准版)
- 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 【精编完整版】某污水处理工程可研报告(氧化沟工艺)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1.2 有理数【精品】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彬县支行与咸阳鸿达运输公司、张立路、保财险秦
- 2 015-2016第二学期课程表
- 2019届浙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之专题一:数与式+【五套中考模拟卷】
-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 厂长岗位安全职责(通用版)
- 年过30 女星妆后扮嫩卖萌私房照
- Video(virtools BB模块汉语翻译及用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