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1-30 22: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

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 编制

目 录

《无机化学》……………………………………………………………………………………(1) 《分析化学》……………………………………………………………………………………(5) 《有机化学》…………………………………………………………………………………(13) 《物理化学》……………………………………………………………………………………(22) 《人体解剖生理学》……………………………………………………………………………(27) 《微生物学》……………………………………………………………………………………(33) 《免疫学基础》………………………………………………………………………………(36) 《生物化学》……………………………………………………………………………………(40) 《临床医学概论》……………………………………………………………………………(45) 《药物化学》……………………………………………………………………………………(50) 《药剂学》………………………………………………………………………………………(57) 《药理学》………………………………………………………………………………………(60) 《药物分析》……………………………………………………………………………………(65) 《天然药物化学》………………………………………………………………………………(70) 《生药学》………………………………………………………………………………………(73)

1

《无机化学》

一、课程描述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分为基础理论和各族元素两部分,前者讲述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溶液理论、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与晶体、化学热力学初步、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酸碱理论、沉淀平衡、氧化还原以及配合物等;由于课时的限制,元素各论现在不纳入课堂讲授的范畴,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配合物和氧化还原等基本理论,熟悉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各理论的发展,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既要加强基础理论,又要联系实际。适当介绍新理论、新成就,反映出现代科学水平,为我国培养现代化药学科学人才。

建议学时:68学时 参考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第三版),武汉大学等合编 《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基础》,曹凤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许善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无机化学》,申绊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T.L. Brown, H.E. LeMay, Jr., and B.E. Burstein,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8th Ed. Prentice Hall, 2000

P.W. Atkins and J.A. Beran,General Chemistry, 2nd Ed.,Scientific American Books, 1992 J.W. Hill and R.H. Petrucci,General Chemistry,Prentice Hall, 1996 Linus Pauling,General Chemistry,Prentice Hall, 1970

D.F. Shriver and P.W. Atkins,In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研究化学的目的、方法

3)化学发展简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的萌芽、化学的现状 4)无机化学简介

5)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 6)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知识点]

1)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 2)无机化学的定义。

3)无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 4)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2.原子结构

2

[基本内容]

1)氢原子光谱与Bohr模型 2)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依据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象表示 3)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轨道与能级 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4)元素某些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基本知识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2)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区分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象。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各类元素的电子构型特征。 5)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3.分子结构

[基本内容]

1)化学键

离子键的本质、特征、强弱、离子半径 共价键与共价分子的特征 经典Lewis学说

价键理论:共价键本质、特征,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的极性

2)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本质、特点 氢键的类型、形成条件、本质、特点 3)晶体结构

晶体的一般类型、晶胞 四种晶体及其基本性质

4)化学键型和晶体构型的变异

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键型、晶型及物质性质的影响 [基本知识点]

1)化学键的分类。

2)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离子键的强度(晶格能),离子的特性。

3)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同核双原子分子)以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配位化合物 [基本内容]

3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中心离子、配位体、内界和外界、配位数、配离子的电荷)

2)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立体构型,配合物的几何异构,螯合物 3)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内轨型和外轨型、高自旋和低自旋的配合物 4)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基本知识点]

1)配合物的定义及其组成。 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配合物晶体场理论中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d轨道能级分裂、d电子分布、晶体场稳定化能);其它构型配合物。

5.物质的聚集状态

[基本内容]

1)气体:气体的通性;低压下的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3)溶液的形成;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4)液体的性质:蒸汽压、沸点、表面张力 5)稀溶液定律:Raoult定律和Herny定律 6)稀溶液的依数性 [基本知识点]

1)气体的通性、低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3)溶液的形成、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液体的蒸汽压、液体的沸点。 4)Raoult定律和Herny定律。 5)稀溶液的依数性。

6.化学热力学初步

[基本内容]

1)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几种热力学过程,内能,热和功

2)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与焓

3)化学反应进度;等容反应热和等压反应热

4)热力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 5)自发过程;熵和熵变

6)吉布斯自由能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能;吉布斯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本知识点]

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焓和焓变的概念。

3)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焓变的计算。 4)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定性概念。

5)利用物质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在标准态下的反应焓、反应熵和自由能的变化。 6) △G = △H - T△S 的关系式,并会用于分析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7.化学平衡基本理论

4

[基本内容]

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 2)标准平衡常数与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式 3)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浓度、温度、总压力等),里?查德里原理 [基本知识点]

1)化学平衡定律和平衡常数的意义。 2)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8.酸碱平衡

[基本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碱的强度 3)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溶液的pH值

4)弱酸弱碱(一元、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的电离平衡

5)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原理、有关计算、配制和选择、在人体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点]

1)酸碱的质子平衡。

2)熟悉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

3)一元酸(碱)和多元酸(碱)的电离机理及有关计算。 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5)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原理及相关计算。

9.沉淀溶解平衡

[基本内容]

1)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常数(包括Ksp与溶解度的换算) 2)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分步沉淀和共沉淀、沉淀的转化

3)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结合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类讨论)、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重点讨论硫化物) [基本知识点]

1)难溶盐的溶度积常数及其表达式。 2)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3)溶度积原理。

10.配位平衡

[基本内容]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离解常数 2)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基本知识点]

1)配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2)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之间的相关计算。

11.化学反应速率

5

[基本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和活化能,活化能与反应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与温度的关系—能量分布曲线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浓度(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温度(阿累尼乌斯公式),催化剂 [基本知识点]

1)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概念。 2)活化能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2.电化学基础与氧化还原平衡

[基本内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原电池和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 4)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Nernst方程);应用(判断反应方向、程度—平衡常数、推测反应顺序) [基本知识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离子—电子法。

3)原电池和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和标准电极电势大小的意义。 4)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5)Nernst方程的计算及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规律。

6

《分析化学》

一、课程描述

分析化学课程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学科,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分析化学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组成,化学分析主要包括: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等;仪器分析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质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分析化学进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药学各专业课程和从事药学事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基础。

建议学时:80学时 参考教材:

《分析化学》 孙毓庆主编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 李发美主编 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析化学》 李发美、胡育筑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3)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当代分析化学发展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4)常用分析化学文献 [基本知识点]

1)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发展趋势及在药学中的作用。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基本内容]

1) 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2)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3)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基本知识点]

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性质和特点。

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常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可疑数据的舍弃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显著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步骤。

4)处理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相关回归。

3.滴定分析法概论 [基本内容]

7

1)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2)对滴定反应的一般要求

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量浓度和滴定度) 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对基准物质的要求 6)滴定分析的计算 [基本知识点]

1)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

2)滴定分析特点及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3)反应式中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准确进行各种滴定分析计算。

4.酸碱滴定法

[基本内容]

1)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2)溶剂合质子

3)溶剂质子自递反应常数 4)酸碱强度 5)酸碱分布系数

6)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7)质子条件式

8)各种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9)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10)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1)常用酸碱指示剂 12)混合指示剂

13)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 14)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15)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 16)强酸强碱的滴定

17)强碱滴定弱酸及强酸滴定弱碱 18)多元酸碱的滴定 19)滴定终点误差

20)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21)直接滴定法(双指示剂滴定和双相滴定) 22)间接滴定法(硼酸和铵盐的滴定)

23)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极性、均化与区分效应) 24)溶剂的分类与选择(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混合溶剂)

25)非水介质中的酸碱平衡(酸碱的电离与离解、在冰醋酸中的酸碱平衡) 26)非水酸碱滴定原理和方法(溶剂、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指示剂) [基本知识点]

1)质子酸碱的概念。

2)酸常数、碱常数的概念以及共轭酸碱对酸常数与碱常数的关系。

3)根据质子条件计算〔H+〕的方法,各种类型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指示剂的原理和选择方法,滴定曲线和滴定误差的计算及滴定条件的判断;常用酸碱滴定方法。

8

4)溶剂的分类和各类溶剂的特点。

5)非水滴定的基本原理。溶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冰醋酸为溶剂、高氯酸冰醋酸液为标准溶液滴定弱碱的原理和方法。

6)酸性物质非水滴定的原理。

5.络合滴定法

[基本内容]

1)络合平衡基本原理及计算(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各级络合物浓度的计算,副反应系数的意义及计算;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及计算;滴定曲线的计算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一般了解化学计量点pM'和指示剂颜色转变点pMt的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2)金属指示剂的原理及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滴定条件的选择(单一离子测定和混合离子分步测定时滴定条件的选择)

3)标准溶液

4)滴定方式(直接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及间接滴定法) 5)Ca2+、Mg2+、Al3+、Zn2+等离子的络合滴定法 [基本知识点]

1)EDTA滴定的基本原理。

2)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的关系,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及其使用条件。 4)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消除方法。

5)金属离子直接滴定的酸度控制条件,络合平衡的有关计算。 6)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

6.氧化还原滴定法

[基本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3)条件电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及计算 4)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5)滴定曲线的计算

6)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及常用的三种氧化还原指示剂

7)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直接法、置换法、回滴定法及空白滴定)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8)碘量法、高锰酸钾法、溴量法和溴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原理、特点、标准溶液、滴定条件及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9)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基本知识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标准电极电位、式量电位和能斯特方程的意义,计算电对的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计算,条件电位的概念和影响条件电位因素的有关计算方法。

3)各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

7.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9

[基本内容]

1)沉淀滴定法的条件 2)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3)指示终点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钒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

4)挥发法的基本原理

5)直接挥发法和间接挥发法 6)恒重及干燥失重的测定 7)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8)分配定律与分配比 9)萃取效率及影响因素 10)沉淀反应的条件

11)沉淀的形成、分类与形态及条件 12)沉淀的完全程度与影响因素 13)沉淀的纯净和共沉淀现象 14)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15)化学因素及结果计算 [基本知识点]

1)银量法的三种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和滴定条件。 2)银量法的应用范围。

3)挥发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萃取法原理及分配系数、分配比等有关概念。

5)沉淀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完全和纯净的因素,化学因素及结果计算。

8.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基本内容]

1)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分类

2)电位法基本概念(化学电池、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液接电位、可逆电极和可逆电池、盐桥等)

3)常用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4)电极电位的计算和测量

5)玻璃电极的构造、膜电位的原理和性能 6)PH计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7)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特点

8)电位滴定法原理、确定终点的方法及应用 9)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和方法 10)滴定曲线的类型 11)应用示例 [基本知识点]

1)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测定PH值的原理和方法。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应用。

3)原电池、电解池、电动势、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等基本概念。 4)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 5)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和方法。

10

9.光学分析法概论

[基本内容]

1)光谱分析法的定义、对象和分类 2)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3)光谱法分类

4)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5)光谱法进展 [基本知识点]

1)电磁波的波长与能量的关系及电磁波谱的产生过程。 2)各类光谱法的产生机制和特点。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基本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Beer-Lambert定律, 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 偏离Beer定律的化学因素和光学因素, 透光率测量误差)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光学性能与类型;定性与定量方法(定性鉴别与纯度检测、单组分定量方法和多组分定量方法)

3)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吸收带、溶剂效应)

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饱和碳氢化合物、含孤立发色团和助色团饱和化合物、共轭烯烃、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结构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紫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

3)比耳-朗伯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使用条件。

4)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的意义及其关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定性定量的方法。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构造和基本部件。

11.荧光分析法

[基本内容]

1)荧光法的基本原理(荧光、磷光的发生过程、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荧光效率、影响因素)

2)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和定量分析方法 3)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4)荧光计的主要部件、类型和实验技术 [基本知识点]

1)荧光法的原理及特点。

2)荧光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及定量分析方法。 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的关系。

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基本内容]

1)原子吸收分外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11

原子光谱的特点、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主要部件和类型

3)实验技术(样品处理、测定条件选择、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灵敏度及检测限) 4)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 [基本知识点]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光谱项和光谱支项的概念及其区别。 3)实验仪器和仪器部件。 4)定量分析方法。

13.红外分光光度法

[基本内容]

1)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振动能级与振动光谱、振动自由度与振动形式、基频峰与泛频峰、特征峰与相关峰、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2)红外分光光度计的部件及特点;试样处理方法;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解析方法 [基本知识点]

1)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及其与分子振动能级的关系。 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解析方法及应用。

4)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其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较。

14.核磁共振波谱法

[基本内容]

1)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核自旋、核磁矩、空间量子化、原子核的共振、进动、能级分裂、共振吸收条件、驰豫过程)

2)化学位移(抗磁屏蔽效应、化学位移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质子化学位移的计算) 3)自旋系统的命名及一级图谱的特点

4)简单有机化合物一级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法和应用 [基本知识点]

1)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2)化学等价、磁等价、自旋偶合、偶合分裂等基本概念。 3)一级图谱的特点和解析方法。

15.质谱法

[基本内容]

1)质谱法的特点和用途

2)单聚焦质谱仪工作原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等)及性能指标 3)质谱图

4)离子类型(分子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等) 5)裂解方式及规律

6)分子式的测定(分子离子峰的确认及分子量的测定)

7)几类有机化合物(烃类、醇类、醛酮类、酸与酯)的质谱特征及解析方法 [基本知识点]

1)质谱法的基本原理、离子类型、裂解的一般规律及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12

2)质谱法在分子量和分子式的测定及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3)解析简单化合物的裂解过程,写出裂解方程式。 16.色谱分析法概论

[基本内容]

1)色谱分析概论(定义、特点、分类)

2)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过程、各类色谱法的分离机制、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的关系)

3)色谱法的发展概况 [基本知识点]

1)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17.经典液相色谱法

[基本内容]

1)柱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液固吸附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2)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与定性定量应用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基本知识点]

1)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条件及定性定量方法。 2)各类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3)比移值和分离度的概念。 4)色谱的显色方法。

18.气相色谱法

[基本内容]

1)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塔板理论、Van Deemter方程、常用参数的计算) 2)色谱柱(固定液、载体、气液色谱填充柱、气固色谱填充柱)的性能 3)检测器(热导、氢焰)的原理和性能 4)分离条件选择与样品预处理 5)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基本知识点]

1)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分类。

2)保留时间、保留体积、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比、死时间、死体积、容量因子、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色谱概念。

3)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分类及其选择原则。 4)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和检测原理。 5)范氏方程各项的意义。

6)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应用;色谱分离条件选择与样品定性定量方法。

19.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本内容]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Van Deemter方程式在液相色谱中的表现形式

3)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固吸附、液-液分配、离子对色谱法、离子抑制分谱法)

13

的分离机制

4)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的区别与应用

5)固定相(液-固色谱固定相、液-液色谱固定相、离子交换剂、凝胶) 6)流动相

7)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的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 8)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基本知识点]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 2)固定相、流动相及其它分析条件的选择。

3)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样品定性定量方法。

14

《有机化学》

一、课程描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熟悉有机合成技术,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了解有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及其与药学的关系。

建议学时:85学时 参考教材: 《有机化学》(第1版),王礼琛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6版),倪佩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2版),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T. W. Graham Solomons & Craig B. Fryhle,Organic Chemistry (eighth edition),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5)共价键的几个重要参数

6)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断裂的方式 7)有机酸碱理论简介 [基本知识点]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有机酸碱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3)有机化学发展史;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烷烃 [基本内容]

1)通式和同系列 2)构造异构

3)饱和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 4)命名

5)结构(烷烃中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的形成、构象)

15

6)物理性质

7)化学性质(卤代反应、氧化与燃烧、热裂反应) [基本知识点]

1)烷烃的命名、结构;烷烃的卤代反应及机理;自由基的概念及相对稳定性。 2)烷烃的物理性质。

3)烷烃的氧化、燃烧和热裂反应。

3.环烷烃

[基本内容]

1)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2)单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拜尔张力学说)

3)单环烷烃的构象(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取代环己烷和十氢萘的构象) 4)物理性质 5)化学性质 [基本知识点]

1)单环烷烃、桥环和螺环的命名、结构;脂环烃的分类,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脂环烃的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3)环丙烷、环丁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a键、e键的概念以及取代环己烷的优势构象;十氢萘的构象。

4.立体化学

[基本内容]

1)同分异构现象

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

3)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与构型标记 4)对映异构体的光学性质

5)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6)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7)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8)有机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9)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基本知识点]

1)对映异构体和手性的概念;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及构型命名;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构象异构和构型异构。

2)对称因素中的对称平面和对称中心;丙二烯型、螺环型和联苯型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3)偏振光有关概念;外消旋体拆分;手性分子在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5.烯烃

[基本内容]

1)结构

2)几何异构体 3)命名 4)物理性质

5)化学性质(催化氢化、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硼氢化-氧化反应、氧化反

16

应和α-氢的卤代反应)

6)烯烃的来源及制备 [基本知识点]

1)烯烃的结构、命名;顺反异构体及其构型标记法;烯烃的物理性质。

2)烯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加HX,加X2,加H2SO4,加H2O,加HOX);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加X2,加HX);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Markovnikov)规则;烯烃的氧化反应(被KMnO4氧化,臭氧化、过酸氧化);α-氢的卤代反应。

3)硼氢化-氧化反应及反应机理;过氧化物效应及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烯烃的聚合反应;烯烃的制备。

6.炔烃

[基本内容]

1)分类 2)结构

3)同分异构和命名 4)物理性质

5)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炔氢的反应) 6)炔烃的制备 [基本知识点]

1)炔烃的结构、命名;炔氢的反应、碳碳叁键的还原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 2)炔烃与醇钠、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3)炔烃的物理性质。

7.二烯烃

[基本内容]

1)分类和命名

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3)共轭二烯烃的反应(亲电加成、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基本知识点]

1)二烯烃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2)共轭二烯烃的1,2和1,4加成反应;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应。 3)共振论的概念;离域、超共轭效应的概念;π-π共轭与p-π共轭。

8.芳烃 [基本内容]

1)分类 2)苯的结构

3)苯衍生物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4)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5)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亲电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傅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烷基苯α-氢的反应

17

6)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7)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稠环芳烃(萘、蒽和菲) 联苯

多苯代脂烃 非苯芳烃 休克尔规则

非苯芳烃的芳香性 [基本知识点]

1)芳香性的概念;苯的结构及苯的分子轨道模型;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芳烃的物理性质;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F-C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及其应用;共振论对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苯的加成、氧化反应。

2)萘的结构、命名;萘的亲电取代反应;萘的氧化反应;蒽和菲的反应;联苯的命名及性质。

3)休克尔(Huckel)规则;非苯芳烃的芳香性。

9.卤代烃

[基本内容]

1)分类 2)命名 3)结构 4)物理性质 5)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常见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理、反应的立体化学、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及消除方向、反应机理、E2反应的立体化学、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竞争)

与金属反应 还原反应 6)制备 [基本知识点]

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结构;诱导效应;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消除反应的查依采夫(saytzeff)规则、消除反应机理以及E2消除的立体化学;格氏试剂;卤代烃的还原反应。

3)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10.醇

[基本内容]

1)分类和命名 2)结构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一元醇的化学性质(氧氢键断裂的反应、碳氧键断裂的反应、氧化和脱氢反应) 二元醇的特性

18

5)硫醇 6)制备 [基本知识点]

1)醇的命名、结构;氢键的概念;醇的物理性质。

2)一元醇与金属的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生成硫酸酯;醇的氧化(Sarrett试剂、Jones试剂和活性MnO2;Oppenaure氧化;被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钠氧化);频哪醇重排。

3)醇与HX反应的机理;二元醇被高碘酸氧化的机理;硫醇的性质;醇的制备方法。

11.酚

[基本内容]

1)分类和命名 2)结构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酚羟基的反应(酸性、酚醚的形成及克莱森重排、酚酯的形成和傅瑞斯重排、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5)制备 [基本知识点]

1)酚的命名、结构;酚的物理性质。

2)酚的酸性及理论解释;酚芳环上的取代反应;酚酯的形成和Fries重排;酚醚的形成和Claisen重排;酚的制备方法。

3)酚的氧化反应;Claisen重排反应机理;Reimer-Timann反应。

12.醚和环氧化合物

[基本内容]

1)醚的分类和命名 2)结构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金羊盐的形成

醚键的断裂 过氧化物的形成 5)醚的制备 6)冠醚

7)环氧化合物 开环反应及机理 开环反应的方向

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8)硫醚 [基本知识点]

1)醚的命名、结构;醚的物理性质。

2)金羊盐的形成和醚键的断裂反应;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区域选择性及立体化学;

19

醚的制备方法(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

3)醚的自动氧化反应;冠醚、硫醚的性质。

13.醛、酮和醌

[基本内容]

1)羰基的结构

2)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3)醛、酮的物理性质 4)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 (与含碳亲核试剂加成、与含氧亲核试剂加成、与含氮亲核试剂加成、与含硫亲核试剂加成)

α-氢原子的反应(互变异构、羟醛缩合反应、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康尼查罗反应) 其它反应(魏悌希反应) 5)醛、酮的制备 醇的氧化与脱氢 芳烃的氧化 傅-克反应

盖特曼-柯赫反应 6)不饱和醛、酮

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烯酮

7)醌类化合物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 共轭加成反应 [基本知识点]

1)醛、酮的结构、命名;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HSO3、ROH,氨的衍生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加成);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羟醛缩合反应(分子间、分子内及交叉羟醛缩合)及碱催化机理和酸催化机理;醛、酮的碱催化卤代反应机理及卤仿反应;氧化反应(KMnO4/H+;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和还原反应(Cle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催化氢化,Meerwein-Ponndolf还原;金属氢化物还原及酮的双分子还原);康尼查罗反应;Witting 反应;醛、酮的制备方法。

2)α,β-不饱和醛酮的1,4和1,2加成;Diels-Alder反应的立体化学;烯酮的反应。 3)醌的命名和制备;对苯醌的反应。

14.羧酸和取代羧酸 [基本内容]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羧基的结构 3)羧酸的物理性质 4)羧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和成盐 形成羧酸衍生物

20

还原反应

α-氢的卤代反应 脱羧反应

二元羧酸的热分解反应 5)羧酸的制备 氧化法 腈水解法 格氏试剂法 6)取代羧酸 卤代酸 羟基酸 酚酸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基本知识点]

1)羧酸及取代羧酸的命名;羧基的结构;物理性质;影响羧酸酸性的因素及理论解释;邻位效应;羧酸衍生物的形成反应;酯化反应机理;羧酸α-H被卤代的反应机理;二元酸受热时的变化规律;羧酸的制备方法。

2)Reformatsky反应及反应机理;;Knoevenagel反应;Kolbe-schmitt反应。

3)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的化学反应;β-羰基酸的脱羧反应;氨基酸构型的表示方法;偶极离子、等电点的概念;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肽键的结构特点。

15.羧酸衍生物和碳酸衍生物

[基本内容]

1)结构 2)命名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水解、醇解和氨(胺)解反应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还原反应

酰胺的特殊性质 5)制备

6)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酯缩合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麦克尔加成 达参反应 普尔金反应

7)碳酸衍生物、油脂和原酸酯 [基本知识点]

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及反应活性;酯碱性水解和酸水解的反应机理;酯与格氏试剂的加成;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Rosenmund还原;Claisen酯缩合反应(包括分子间缩合及分子内的Dieckmann缩合)及机

21

理;酰胺的酸碱性及Hofmann降解反应。

2)乙酰乙酸乙酯酮式和烯醇式互变,酮式分解及在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烃基化及在合成上的应用;Micheal加成反应;达参反应。

3)一些碳酸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油脂和原酸酯。

16.有机含氮化合物

[基本内容]

1)硝基化合物 结构和命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α-氢的反应、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硝基的还原) 2)胺的分类 3)胺的结构 4)胺的命名 5)胺的物理性质 6)胺的化学性质 碱性及成盐 烃基化反应 氧化反应

酰化和磺酰化反应 与亚硝酸反应

芳香胺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烯胺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7)胺的制备 氨或胺的烃基化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腈、酰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霍夫曼降解 加布瑞尔合成法 8)季铵盐和季铵碱

9)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基本知识点]

1)硝基的结构、物理性质;硝基对苯环上邻、对位上卤原子和甲基的化学反应性的影响;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联苯胺重排。

2)胺的结构、分类及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及成盐;酰化和磺酰化;亚硝化反应;环上的取代反应;烯胺在合成上的应用);季铵盐和季铵碱(Hofmamn消除反应及在胺结构测定中的应用);胺的制法(包括Gabriel合成法)。

3)芳香重氮盐的置换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偶合反应;重氮甲烷结构和性质。

17.杂环化合物 [基本内容]

1)分类 2)命名

有特定名称的杂环

22

无特定名称的稠杂环 3)六元杂环化合物

吡啶(结构及芳香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喹啉和异喹啉

含氧原子的六元杂环

4)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 5)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

吡咯、呋喃和噻吩(结构与芳香性、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吲哚 ②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吡唑、咪唑、噻唑、噁唑、异噁唑、嘌呤 6)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基本知识点]

1)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芳香性、酸碱性、亲电取代反应;呋喃甲醛的反应;咪唑、吡唑、噻唑的命名;咪唑、吡唑的物理性质;咪唑、吡唑的互变异构及化学反应。

2)吡啶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喹啉、异喹啉的命名;喹啉的化学反应;喹啉的Skraup合成法。

3)吲哚、嘌呤、嘧啶、吡嗪、哒嗪的命名;嘌呤的互变异构 ;无特定名称稠杂环的母核命名;吡喃酮的性质。

18.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基本内容]

1)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单萜类化合物 链状单萜化合物 单环单萜类化合物 双环单萜类化合物 3)其它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和二萜 三萜和四萜

4)甾体化合物的结构 5)甾体化合物的命名

6)甾体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基本知识点]

1)萜类的异戊二烯规律;单环单萜薄荷醇的结构;双环单萜类的碳架和命名;蒎烯、樟脑的结构;龙脑、异龙脑的结构。

2)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编号、基本母核及命名;甾体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α,β,正系,别系)。

19.糖类 [基本内容]

1)单糖的链状结构和命名

2)单糖的环状结构及哈武斯投影式 3)单糖的化学性质 碱性条件下的反应

23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与含氮试剂的反应 苷的形成

环状缩醛和缩酮的形成 4)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5)双糖 麦芽糖 乳糖 纤维二糖 蔗糖 6)多糖 淀粉 纤维素 [基本知识点]

1)单糖(以葡萄糖为例)的开链结构,环状结构的表示法和命名;Fischer投影式和Haworth透视式之间的关系;单糖的优势构象;单糖的化学性质(成苷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含氮试剂反应、糖脎的生成等)。

2)蔗糖、乳糖、纤维二糖、麦芽糖的结构和性质。 3)多糖(淀粉、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

24

《物理化学》

一、课程描述

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物理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化学中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被成为\化学的灵魂\。它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运动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胶体。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即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机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在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表面、胶体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问题。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章节的内容,并能运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

建议学时:68学时 参考教材: 《物理化学》(第5版),候新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Physical Chemistry》(Fifth Edition),Ira N. Levine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物理化学简介

2.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内容]

1)热力学概论: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2)热力学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体系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和状态方程;过程与途径;热与功

3)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4)可逆过程与体积功:体积功;功与过程;可逆过程 5)焓 6)热容

7)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实际气体 8)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

9)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赫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溶解热;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基本知识点]

1)状态函数的概念和特性,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及计算,如理想气体在恒温恒压及绝热等过程中的Q、W、VU、VH的计算。热化学基本概念,赫斯定律、标准生成焓及标准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计算不同温度的反应热。

2)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与环境,平衡状态,过程与途径,功和热,状态函

25

数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内能和焓的概念。各种过程中功的计算和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意义与特点。

3)焦耳实验和节流膨胀的意义。

3.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本内容]

1)自发过程的特征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卡诺循环 4)卡诺定律

5)熵:熵的导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原理 6)熵变的计算及应用:定温过程的熵变;变温过程的熵变;相变化的熵变 7)熵的物理意义:熵是体系混乱度的度量;熵与概率

8)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化学反应过程的熵变

9)亥姆霍兹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联合表达式;亥姆霍兹自由能A的引出;定温定压的系统—吉布斯自由能G的引出;自发变化方向和限度的判据

10) △G的计算:简单状态变化的定温过程的△G;相变过程的△G;化学反应的△G 11) 热力学函数的一些重要关系式:热力学基本关系式;△G随温度T的变化—Gibbs一Helmholtz公式

12)偏摩尔量和化学势:偏摩尔量;化学势

13)化学势的标准态及表达式:气体的化学势;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基本知识点]

1)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在一定条件下变化方向的判据及各种过程?S及?G的计算。Gibbs-Helmholtz公式。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化学势。

2)Helmoltz自由能,Gibbs自由能。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下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据,Gibbs自由能变化及熵变化的物理意义。

3)第二定律的意义,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熵函数的意义,熵增加原理,不可逆过程中的热温熵与熵变,过程的可逆性与熵变的判断,熵变的计算,熵的统计意义,标准熵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4.化学平衡

[基本内容]

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法: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液相反应的平衡常数;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

4)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测定;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5)标准状态下反应的吉布斯能变化及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标准状态下反应的吉布斯能变化;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

6)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7)其它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本知识点]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反应进度,平衡条件,化学反应标准吉布斯能变化和化学

26

反应吉布斯能变化。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均相与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各种表示式,平衡常数的测定。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Van’t Hoff方程式的应用,浓度、压力、惰性物质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2)平衡组成的计算。

3)运用化学势导出平衡常数的热力学表达式。

5.相平衡

[基本内容]

1)相律

2)单组分系统:水的相图;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3)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体系;杠杆规则;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体系;蒸馏与精馏

4)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统:部分互溶的双液系;完全不互溶的双液体系和水蒸气蒸馏

5)二组分固-液体系平衡相图:简单低共熔相图;生成化合物的相图;有固溶体生成的相图

6)三组分体系的相平衡:等边三角形组成表示法;三组分水盐体系;部分互溶的三液体系

[基本知识点]

1)Clausius-Clapeyron方程的应用及各种计算,杠杆规则及其应用,三组分体系,等边三角形坐标法。

2)相、组分数、自由度数的概念及相律的意义熟悉蒸馏、精馏、恒沸蒸馏的基本原理;二组分固—液体系,热分析法和溶度法绘制相图的方法,相图和步冷曲线的关系。

3)二组分气一液平衡系统的T-x-y图和p-x-y图。单组分体系相图,相律分析水的相图、部分互溶的液一液平衡相图,萃取原理。液态完全不互溶体系,不互溶双液体系,水蒸气蒸馏。

6.电化学

[基本内容]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法拉第定律;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2)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与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测定应用:水的纯度检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测定;电导滴定

4)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溶液中强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离子强度;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

5)原电池:化学反应与电池;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电池的书写方法 6)电池电动势产生的机理:电极—溶液界面电势差;液体液接电势与盐桥 7)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标准电池

8)可逆电池热力学:由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池反应的VrGm;由电动势E 及其温度系数计算电池反应的VrSm;由电动势及温度系数计算电池反应的焓变和电池的可逆热效应;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中各物质活度的关系

9)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任意电极的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27

10)电极的类型:第一类电极;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 11)浓差电极:单液浓差电池;双液浓差电池;双联浓差电池

12)电动势测定的应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求难溶盐的活度积;测定溶液的pH值;测定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及离子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电势滴定

13)电极的极化和过电势:分解电压;电极的极化和过电势 [基本知识点]

1)电导与离子浓度的关系,粒子独立运动定律。Debye-Huckel极限公式。电池反应热力学,电极电位,标准氢电极,参比电极,电极电位表达式,可逆电极的类型及其电极电位的公式和有关计算。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其表述,可逆电池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3)离子迁移数的概念,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可逆电池的条件及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超电势的定义。

7.化学动力学

[基本内容]

1)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其测定 2)基元反应 3)反应速率方程

4)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零级反应;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比较

5)反应级数的测定: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

6)温度对反应级数的影响: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活化能;药物贮存期预测 7)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链反应

8)光化反应:光化反应的特点;光化学定律;量子效率;药物对光稳定性 9)反应机理的测定 10)溶液中的反应

11)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12)碰撞理论 13)过渡态理论 [基本知识点]

1)反应速率与浓度、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总反应和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零级、一级、二级及三级反应的特点。简单级数反应中浓度和时间关系、半衰期和浓度的关系。

2)反应级数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光化学反应的特点,光化学定律。熟悉催化反应的基本概念。

3)典型的复杂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处理方法、。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要点和基本公式。求算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了解溶液中的反应。

8.表面现象

[基本内容]

1)表面积与表面吉布斯能:表面积;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张力;表面的热力学关系式;影响表面吉布斯能的因素

2)弯曲表面的性质:曲面的附加压力;曲面的蒸气压;亚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3)铺展与润湿:液体的铺展;固体表面的润湿

28

4)溶液的表面吸附: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溶液的表面吸附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表面的定向排列

5)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胶束;表面活性剂的几种重要作用

6)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各种吸附等温式 7)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吸附特点;吸附量的测定;吸附等温式和经验方程 [基本知识点]

1)表面吉布斯能与表面张力的概念。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润湿与铺展、接触角的定义。气固界面的吸附平衡,物理吸附的化学吸附。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表面张力等温线,Gibbs吸附等温式。

2)弯曲表面的性质,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和吸附等量线。弯曲液面的表明现象,如过冷、暴沸、过饱和和人工降雨等介稳现象。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结构,HLB值的定义。乳化作用,增溶作用,润湿作用,起泡作用。

9.胶体

[基本内容]

1)分散系统分类及基本特征:分类;基本特征 2)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3)溶胶的动力性质:布朗运动;扩散与渗透现象;沉降与沉降平衡;超离心力场下的沉降

4)溶胶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雷利公式;光的吸收;粒子大小的测定

5)溶胶的电学性质:电动现象;溶胶粒子表面电荷的来源;双电沉理论;电泳测定 6)胶体的稳定性: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胶体稳定性理论 7)乳状液

8)大分子化合物结构及平均摩尔质量: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9)大分子化合物的流变性:流体的粘度;流变曲线与流型

10)大分子化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测定:渗透压法;离心沉降法;粘度法

11)大分子电解质溶液: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分类;大分子电解质的电性;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粘度特性;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唐南平衡与渗透压

12)凝胶:分类;性质 [基本知识点]

1)聚沉作用,电解质的聚沉能力,高分子化合物的保护作用。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高分子溶液的溶解与溶胀。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和Z均分子量。粘度法测定分子量。 Donnan膜平衡,平衡后膜两边的离子浓度分布和渗透压。

2)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流变性。

3)胶体分散体系,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电性质。溶胶的结构,双电层结构与电动电位及胶体的稳定性,乳状液、泡沫和气溶胶,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胶凝与凝胶。高分子电解质溶液,电粘度效应,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29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课程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建议学时:51学时 参考教材:

《人体生理学》(第二版),朱文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Berne RM, Levy MN.,Principles of physiology.,3rd edition,St.Louis, Mosby,2000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基本内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膜受体

3)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4)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 5)神经调节 6)体液调节 7)自身调节 8)内环境与稳态 9)反馈调节 [基本知识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刺激、兴奋、刺激阈值和兴奋性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2)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反馈的调节。

3)细胞膜受体的概念,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

30

3.血液生理

[基本内容]

1)血液的组成

2)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3)血液的理化特性 4)红细胞 5)白细胞 6)血小板 7)血液凝固

8)体内抗凝血作用

9)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 10)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1)血型和红细胞凝集 12)输血的原则 [基本知识点]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浆渗透压的组成与功能、正常值及作用,血液的pH值,红、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及生理意义,ABO血型系统。

2)体液分布概况,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生理性止血,抗凝和促凝的因素,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

4.循环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心的泵血功能

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心肌的生理特性 4)体表心电图

5)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6)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7)微循环

8)组织液的生成及淋巴循环 9)神经调节 10)体液调节 11)血量及其调节 12)冠状循环 13)脑循环 [基本知识点]

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心脏瓣膜的活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与舒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压力感受性反射,血量,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

31

2)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自动节律性,心电图各波的意义,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3)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心脏做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物质交换,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血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5.呼吸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呼吸的概念 2)呼吸的过程 3)肺通气的动力 4)肺通气的阻力 5)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6)气体交换

7)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8)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9)呼吸调节 [基本知识点]

1)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气体交换过程,氧的化学结合,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2)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3)胸膜腔,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二氧化碳化学结合,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6.消化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2)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消化腺及其分泌

4)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5)咀嚼和吞咽 6)胃的运动 7)小肠的运动 8)大肠的运动 9)排便 10)唾液 11)胃液 12)胰液

32

13)胆汁 14)小肠液 15)吸收部位

16)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基本知识点]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2)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

3)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道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咀嚼、吞咽、呕吐,小肠的运动形式,唾液和小肠液的分泌。

7.能量代谢与体温

[基本内容]

1)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基础代谢率

4)体温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5)体温的正常波动 6)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7)温度感受器 8)体温调节中枢 [基本知识点]

1)基础代谢率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体温调节过程。

3)正常体温及其波动范围,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8.泌尿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肾的功能解剖

2)肾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特点 3)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4)肾小管、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5)尿液浓缩的结构基础 6)肾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7)肾在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 8)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9)血浆清除率 10)排尿过程 [基本知识点]

1)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的机能(主动和被动转运,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与排泄,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肾糖阈),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

2)肾脏的结构特征,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血浆清除率、排尿反射。

33

9.神经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2)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3)神经递质 4)反射中枢

5)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6)中枢兴奋 7)中枢抑制

8)丘脑的感觉功能

9)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 10)内脏感觉与痛觉 11)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 12)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13)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14)基底神经节的躯体运动功能 1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6)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17)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8)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9)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0)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条件反射 22)学习与记忆

23)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24)睡眠 [基本知识点]

1)神经递质的概念和种类,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化学性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特点,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脊休克、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2)神经纤维传导特性,神经纤维的分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和抑制,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10.感觉器官生理

[基本内容]

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眼的结构与功能 4)耳的结构与功能 [基本知识点]

34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辅助装置,眼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功能,鼓膜的位置、形态,咽鼓管的特点,耳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

2)眼球壁分层和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特点,房水形成及循环途径,眼的折光和其异常的矫正,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11.内分泌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激素的分类 2)激素的作用机制 3)垂体结构和功能

4)下丘脑与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5)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6)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7)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8)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

9)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10)肾上腺皮质 11)肾上腺髓质

12)胰岛的形态与结构

13)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4)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基本知识点]

1)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生理功能,激素的概念和化学分类,激素的传递方式,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及其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3)激素的作用机制,催乳素的生理作用,丘脑-腺垂体系统,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12.生殖系统生理

[基本内容]

1)卵巢与睾丸的生理功能 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3)卵巢功能和月经周期激素分泌的调节 4)妊娠与分娩 5)生精作用 6)内分泌功能 [基本知识点]

1)雌、孕激素 的生理作用,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其活动的调节,胎盘的分泌功能,睾丸的生精和内分泌功能。

35

《微生物学》

一、课程描述

微生物学是一门介绍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包括微生物学概论和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等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繁殖、遗传变异,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病毒;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抗生素药效学研究和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抗生素的生产和微生物的系统分类方法。

建议学时:34学时 参考教材: 《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2 《微生物学》,周长林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3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 2) 微生物学发展史 [基本知识点]

1)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细胞水平分类。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命名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细菌

[基本内容]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

1)细菌的大小、形态、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菌染色法、细菌的繁殖。 2)细菌在制药工业中的作用。

3)细菌的致病性、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3.放线菌

[基本内容]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 [基本知识点]

1)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 2)放线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3)放线菌代表属。

4.其他原核微生物 [基本内容]

36

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 [基本知识点]

1)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 2)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的致病性性。

3)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5.真菌

[基本内容]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和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 [基本知识点]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和结构、繁殖方式、培养特征。 2)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史。

3)酵母菌和霉菌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6.病毒

[基本内容]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病毒的增殖

3)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

1)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增殖。

2)病毒的培养、干扰现象和干扰素;噬菌斑及噬菌体效价、一步生长曲线、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生活周期;病毒的致病性。

3)病毒的分类、临床常用的抗病毒化学疗剂及其抗病毒机理、噬菌体的应用;病毒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常见病毒与人类疾病。

7.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基本内容]

1) 微生物的营养 2) 微生物的代谢

3)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4) 微生物的控制 [基本知识点]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的运输、常用的培养基。

3)微生物分解代谢与鉴定反应,如糖分解及碳源利用、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分解等;微生物控制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8.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菌种选育和保藏 [基本内容]

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7

2)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方式 3)微生物菌种选育和菌种保藏 [基本知识点]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的存在形式。

2)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掌握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3)微生物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方法。

9.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基本内容]

1)微生物在抗生素的体内和体外药效学研究 2)抗生素含量

3)微生物制药和药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基本知识点]

1)抗生素的体内和体外药效学试验方法、抗生素含量的微生物测定法、抗药性的概念、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遗传机制和生化机制及抗药性的防止;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2)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抗生素的制备、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3)氨基酸的生产方法、菌种的选育、代谢调控;微生物法生产维生素、甾体化合物、酶与酶抑制剂和菌体制剂等方面的应用。

38

《免疫学基础》

一、课程描述

免疫学基础是一门介绍免疫学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课程。主要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与调节、超敏反应、免疫学的应用等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种免疫疾病的概况,熟悉各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免疫预防原则。通过学习获得根据免疫学原理设计、开发药物及在临床合理使用免疫药物的能力。

建议学时:34学时 参考教材: 《医学免疫学》,吴敏毓、刘恭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02 《医学免疫学》,何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 《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04 《免疫学教程》,高晓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免疫学概论

[基本内容]

1) 免疫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类型及特征 2) 免疫学的分类

3) 免疫学发展简史、近况及展望 [基本知识点]

1)免疫的含义、免疫的功能及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2)免疫的类型及特征。

3)免疫学分类,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2.抗原

[基本内容]

1) 抗原概念、特性和分类 2) 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条件 3)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4)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免疫佐剂 [基本知识点]

1) 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及意义,TI-Ag、TD-Ag的特点。

2) 构成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方式,动物血清的二重性,异嗜性抗原、肿瘤抗原和超抗原的概念。

3) 抗原分类的各种方式,医学上的重要的抗原,佐剂的概念、分类、作用原理及应用。

3.免疫球蛋白

[基本内容]

1) 免疫球蛋白概念、分子结构 2)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3)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抗原性、基因结构与抗体多样性

39

4) 抗体的制备 [基本知识点]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生物学活性。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以及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类别,五类免疫球蛋白特点及功能。 3)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抗体多样性的机理。

4.补体系统

[基本内容]

1)补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 2)补体系统的激活 3)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 4)补体受体的概念

5)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6)补体系统与疾病 [基本知识点]

1)补体概念、组成与命名,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补体系统替代激活途径及两种补体系统激活途径的比较。

3)补体的理化特征,补体系统的调节,补体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5.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基本内容]

1)MHC的概念 2)小鼠的MHC

3)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4)HLA的结构和分布 5)HLA的生物学功能

6)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7)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基本知识点]

1)MHC概念、生物学功能。

2)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HLA 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及分布。 3)H-2复合体,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及与疾病的关系。

6.CD分子和粘附分子

[基本内容]

1)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

2)常用CD分子及粘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基本知识点]

1)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

2)常用的CD分子及粘附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7.细胞因子

[基本内容]

1)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主要生物学活性

40

2) 细胞因子的具体类别及主要生物学活性 3) 细胞因子与受体的检测原则 [基本知识点]

1)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征及具体类别。

2)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及受体的检测原则。

8.免疫器官

[基本内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基本知识点]

1)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种类,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2)各个免疫器官的主要特点及功能。

9.淋巴细胞

[基本内容]

1)免疫细胞的分类、膜表面分子类别

2)T、B淋巴细胞的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发育成熟过程 3)NK细胞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基本知识点]

1)T、B淋巴细胞的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发育过程。 2)免疫细胞的分类,NK细胞的特征及生物学活性。

10.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基本内容]

1)APC的类别及特点

2)炎症细胞的类别及作用 [基本知识点]

1)APC的主要类别,DC启动免疫应答,B细胞递呈抗原的两种主要方式。 2)炎症细胞的类别、特点及作用。

11.免疫应答

[基本内容]

1)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发生场所 2)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基本知识点]

1)B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过程及免疫分子在其中起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免疫效应。

2)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发生场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3) B1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过程。

12.免疫耐受 [基本内容]

41

1)免疫耐受的概念、现象、形成条件、细胞学基础、形成机制及研究意义 [基本知识点]

1)免疫耐受的概念。

2) 免疫耐受的形成条件、细胞学基础、形成机制及免疫耐受的意义。

13.免疫调节

[基本内容]

1)免疫调节的概念、类别及免疫调节的学说 2)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 [基本知识点]

1)T细胞的调节及实际意义,免疫网络理论。 2) 免疫调节的类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免疫调节。

14.超敏反应

[基本内容]

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2)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基本知识点]

1)I性超敏反应的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2)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型别。

3) 其他超敏反应的特征、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15.免疫学检测方法

[基本内容]

1)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体外方法 2)检测免疫细胞的方法

3)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基本知识点]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血清学反应的种类、实验方法及应用,T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

2)常用的免疫细胞分离、计数方法,细胞因子的常用检测方法及免疫检测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6.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基本内容]

1)免疫预防的概念、种类及具体方法、注意事项 2)免疫治疗的常用调节剂、抑制剂 [基本知识点]

1)人工被动免疫与人工自动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2)人工自动、被动免疫生物制剂的常见种类,常用的免疫应答调节剂、免疫抑制剂。 3)人工免疫的注意事项。

42

《生物化学》

一、课程描述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核酸、蛋白质、糖、脂、维生素和激素等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生物化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这些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生物化学的另一任务就是研究要生物体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规律,研究核酸、蛋白质、糖和脂类等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研究细胞线粒体内有关能量代谢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遗传是生命的一种自然现象,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酶)在遗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遗传信息传递的生物化学基础是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成生体物质的性质、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掌握生物体内各种基本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以它们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规律。掌握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与变化规律。熟悉一些药物作用的生物化学原理,了解以蛋白质(酶、受体)和核酸为靶点进行药物设计的生物化学基础。

建议学时:50学时 参考教材: 吴梧桐 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周爱儒 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王镜岩 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David L.Nelson,Michael M.COX. (4th edition),2005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绪论

[基本内容]

1)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研究目的及任务 2)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

3)生物化学的发展概况,成就及其发展前景 [基本知识点]

1)生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2)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糖的化学

[基本内容]

1)糖的种类与生物学功能 2)多糖的化学

3)以糖为基础的药物研究 [基本知识点]

1) 糖的分类。

2) 生物体内重要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3)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43

3.脂类的化学

[基本内容]

1) 脂的种类与生理功能 2) 脂类的化学 [基本知识点]

1) 脂的概念及分类。

2) 生物体内重要脂类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3) 脂类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

4.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基本内容]

1) 维生素的种类与生理功能 2) 维生素的化学

3)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基本知识点]

1) 生物体内重要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 2) 水溶性维生素功能基团的作用。 3) 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

4)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5.蛋白质的化学

[基本内容]

1)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2)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5)蛋白质的性质

6)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基本原理 [基本知识点]

1)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2)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蛋白质的性质。

4)蛋白质分离纯化、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蛋白质、多肽化学合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 核酸的化学

[基本内容]

1)核酸的组成与结构 2)核酸的理化性质

3)核酸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基本知识点]

1)核苷酸和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 2)核酸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 3)核酸的理化性质。

44

4)核酸的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5)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 7. 酶

[基本内容]

1)酶的化学本质、结构与功能 2)酶的作用机制 3)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4)酶的分离、提纯及活性测定 5)重要的酶类

6)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基本知识点]

1)酶的作用特点及酶的结构与功能。 2)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3)米氏方程及三种可逆抑制的动力学特点及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4)酶的作用机制。

5)变构酶、同工酶、诱导酶、核酶、抗体酶和固定化酶的概念。 6)酶的分离纯化、活力测定方法及比活力的概念。

8.生物氧化

[基本内容]

1)生物氧化的概念

2)线粒体氧化体系——呼吸链 3)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基本知识点]

1)生物氧化的概念。

2)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分类。

3)呼吸链抑制剂及ATP的产生方式。 4)胞液中NADH的氧化转运方式。

9.糖代谢

[基本内容]

1)糖的消化与吸收 2)糖的分解代谢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血糖水平的调节 [基本知识点]

1)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的过程(重点是限速反应和限速酶,以及ATP产生的数量和部位)。

2)糖酵解、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及其调节。 3)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4)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的过程及乳酸循环的概念。

10.脂类代谢

45

[基本内容]

1)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2)脂类在体内的储存,动员和运输 3)脂肪和类脂的代谢 4)脂类代谢的调节 [基本知识点]

1)血浆脂蛋白和脂类运输形式。

2)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与生物合成,以及酮体的代谢过程。

11.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基本内容]

1)蛋白质的营养

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3)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 4)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基本知识点]

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过程以及尿素生成机制。

2)一碳基团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及与新药设计的关系。 3)个别氨基酸代谢。

12.核酸与核苷酸代谢

[基本内容]

1)核酸的消化和吸收 2)核酸的分解代谢 3)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基本知识点]

1)嘌呤、嘧啶的分解代谢。

2)核酸和核苷酸分解的过程及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 3)以核酸代谢为基础的药物作用原理。

13. 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

[基本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2)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3)代谢调节总论

4)代谢抑制剂和抗代谢物 [基本知识点]

1)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 2)体内实现代谢调控的方式。

3)代谢抑制剂和抗代谢物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14. DNA的复制与修复 [基本内容]

46

1)DNA的复制

2)DNA的损伤与修复

3)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个体差异 [基本知识点]]

1)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及过程。 2)原核生物DNA损伤与修复机制。 3)突变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15. 转录与基因表达调控

[基本内容]

1)基因转录的过程 2)基因转录的调节

3)反转录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基本知识点]

1)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过程。 2)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模式。

3)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 4)反转录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16.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基本内容]

1)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2)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3)药物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影响 [基本知识点]

1)中心法则的概念和内容。 2)密码子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3)原核生物体内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核蛋白体循环。 4)蛋白质合成后加工。

17. 药学生化

[基本内容]

1)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2)生物药物

3)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 [基本知识点]

1)生物药物的概念和特点。

2)药物质量控制的生物化学基础。

47

《临床医学概论》

一、课程描述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临床医学概论》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以药学专业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时:不少于54学时 参考教材:

《临床医学概论》(第1版),陈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 《临床医学概论》(第1版),吕卓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绪论

[基本内容]

1)临床医学的发展 2)临床医学的内容 3)临床医学展望

4)学习临床医学的目的与要求 [基本知识点]

1)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

2)临床医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3)临床医学发展方向。 4)学习目的和要求。

2.问诊

[基本内容]

1)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问诊的内容 [基本知识点]

1)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问诊的主要内容。

3.症状和体格检查

[基本内容]

1)常见症状

2)体格检查法和常见体征 [基本知识点]

1)症状的概念。

2)常见主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呕血与咯血、腹痛、水肿、昏迷的定义和特点。

48

3)基本体格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方法。

4)全身状态检查、皮肤、淋巴结、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及四肢、神经反射检查的主要方法。

5)常见体征的主要内容。

4.器械检查

[基本内容]

1)心电图学检查 [基本知识点]

1)心电图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3)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4)心房、心室肥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

5.实验室检查

[基本内容]

1)临床血液检查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3)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基本知识点]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血小板检测等的方法和原理及临床意义。

2)尿液一般性状、蛋白、糖尿和酮尿检查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 3)粪便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微生物检查、化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4)血清尿素氮、肌酐、血糖、血清钾、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检测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

6.内科常见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基本内容]

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肺部感染 3)肺结核 [基本知识点]

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2)肺部感染的概念、病因和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方法。

4)肺结核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化学药物治疗方法。

(2)循环系统疾病 [基本内容]

1)心力衰竭

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3m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