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更新时间:2023-12-17 11: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西财经大学期末论文考试命题审核表

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

教学单位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课程代码 论文题目或研究范围 论文写作要求及完成时间 教学系(课程组)主任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主管院长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教务处 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江西财经大学

20 ~ 20 学年第 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课程编码 选课班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考试时间

江西财经大学20 ~20 第 学期课程论文考试评分表

课程名称及代码: 提交时间: 学生姓名 学 院 题 目 项目 评分点 学 号 任课教师 评分理由 得分 成绩 选题 (0~10分) 价值 难度 论点 (15分) 确定性 新颖性 论据 (30分) 阅读范围 调研观察 资料运用 分析推理 结论 (15分) 合理性 说服力 写作 (30~40分) 结构 表达 规范 注:教师提供选题者,选题项不予评分 任课教师:

0

我国的强国之路:金融强国V.S.贸易强国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贸易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贸易和金融已从传统上是一国内部的行业性和被动适应性的局部性微观问题逐步转变为全球各民族国家与经济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核心性、主导性和战略性的要素。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道路非金融强国即贸易强国。

关键词:经济,贸易强国,金融强国 引言: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要,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中国究竟是否能成为贸易强国呢?还需要经一部考证。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巨大进步,已成为金融大国;但是进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成为金融强国;需要通过培养一大批勇于担当的金融家,才能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正文:

未来中国将成为贸易强国?——NO! 一、贸易强国的概念

贸易是一种双边或多边的价值需求的交换过程,其核心是交换,要素是交换条件的科学性、合理性、便利性、公平性。贸易强国是指国家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从总数量上、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上、质量上、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占据前茅位置,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等一系列老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商务部政研室 李荣灿) 2010年4月18日,商务部在广交会举行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会上首次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个目标分两步走: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在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未来十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总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比当前增一倍,届时我国对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具体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在“十三五”期间即到2020年实质性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按照数量指标要求,预计到2020年5.3万亿美元的总贸易额中,货物贸易额约4.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约1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额将达到2.4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10.1%,居世界第1位;进口额将达到1.9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8.2%,居世界第2位。服务

1

贸易出口额将达到0.5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8.1%,居世界第2位;进口额将达到0.5万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比例约8.7%,居世界第2位。按照质量指标要求,预计到2020年时,中国将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和世界品牌。 二、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分析

贸易强国:生产的东西质好,有市场竞争力。

贸易大国:生产的东西很多量很大,但产品不一定具有竞争力。

首先,贸易强国一定是贸易大国,两者有共同点,比如,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单项产品的进出口额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大。区分两者的关键是产品竞争力,贸易强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高,等等。但是,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还不能说是贸易强国,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详细阐述一下两者的判定标准。

1. 从市场份额占有角度看。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两者在世界产品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大, 进出口量的增减对世界产品市场的价格走势影响也较大,但贸易强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较大,因而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更大。

2. 从产品竞争力角度看。第一,贸易强国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顺差。第二,贸易强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在国际竞争中占据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第三,从出口商品构成方面,贸易强国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在本国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高于高附加值商品在世界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其中,后两点是区分贸易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关键。

3. 从制度参与角度看。贸易强国能够参与实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在世界贸易规则的形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贸易强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和区域性贸易组织成员,在世界贸易和相应的区域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

4. 从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和抵御区域性经济波动的能力看。贸易强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地域多元化,贸易优势明显,而贸易大国的贸易伙伴一般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一旦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发生波动,则该国的对外贸易必然受到影响。

综合主要经济指标(经济规模、人均GNP、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贸易条件、汇率、出口信贷与保险服务等)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强国(或地区)前八位排序为: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中国香港位列13位。这些贸易强国的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经济高度发达。8个国家人均GDP 相当于世界人均GDP平均水平的4-6倍。作为经济强国,它们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高,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和质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美、日、德进入全球500强的公司数目居世界前列,而且产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2)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大,影响力强,辐射面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

3)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占居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 充分发挥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技术的竞争优势,在质量和技术上保持世界一流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其贸易条件始终处于有利地位。二是凭借国内充裕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国投资,从国际融资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对外开放程度大。主要标志为:一是平均关税率低,近年来美国、日本

2

的平均关税率都在4%以下。二是市场开放范围大。三是外贸依存度高。 三、中国的贸易现状概述

1. 中国是贸易大国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外贸总额仅206亿美元,2004年外贸总额11548亿美元,仅次于美、德两国,2010年外贸总额达2.97万亿美元,同年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次于美国。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表1:中国2006年—2009年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指 标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货物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出口初级产品 出口工业制成品 进口总额 进口初级产品 进口工业制成品 进出口差额 17604.0 9689.4 529.2 9160.2 7914.6 1871.3 6043.3 1774.8 21737.3 12177.8 615.1 11562.7 9559.5 2430.9 7128.6 2618.3 25632.6 22073 14306.9 12016 779.6 13527.4 3623.9 7701.7 2981.3 632 11384 3035 7022 1959 11325.6 10057 2. 中国并非贸易强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步,然而与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1)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较低。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徘徊在3%左右,服务贸易出口额与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下,并且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

2)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仍远低于进口产品附加值,且出口商品在世界产品市场中以低档产品为主的局面仍未改变。以近年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位居第一的机电产品为例,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和材料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3)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区域多元化有待加强。中国对美、日、港、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进口市场同样也过于集中。

4)吸引外资列发展中国家之首,但对外投资尚在起步阶段。中国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微弱,实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有一定困难。

总体评价,虽然中国的贸易规模很大,但贸易竞争力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尚低,在国际交易中处于劣势,中国证券股票市场起步较晚,海外投资刚刚起步,不能很好地实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总之,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无可置疑,但要实现贸易强国之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实现了贸易大国之梦,但是实现向贸易强国的成功蜕变并不容易,因为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已经无法为这种转变提供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一)外贸增长方式粗放,贸易优势集中于低端环节,竞争力弱

3

中国的外贸效益增长依靠数量扩张,出口的产品大都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大部分已进入成熟期,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并且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采取了价格竞争手段,特别是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盲目出口,竞相压价,出口上增量不增价的现象普遍,因此造成中国出口产品在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导致出口价格持续下降。

我国贸易优势集中于加工贸易、中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与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机电产品不是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高、精、尖机械设备为主,相反,技术、知识、资本含量都较低的普通机电产品的比重较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增长的脆弱性,也制约了我国外贸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知名品牌

中国出口产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这是制约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重要因素。我国95%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当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左右。而且,我国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缺乏自主品牌。另外,由于我们出口产品知识产权的匮乏,对自身品牌的建设和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产品是以低价策略进入国际市场的,尽管拥有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却不得不应付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争端,所以,国际市场上的中国产品很多,但使用中国品牌的商品很少。

由此看出,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对于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没有一大批基于中国的跨国公司,未来中国的贸易额再大,也难以成为贸易强国和经济强国。

(三)资源和环境压力大

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还有很多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均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三,所以,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模式都会对环境和资源产生巨大压力。

(四)外部风险加大

第一,中国的贸易市场过于集中。过分地依赖欧盟市场、美国市场、日本市场,贸易增量基本集中在这几个少数市场。

第二,我们的贴牌生产所占比例较大,在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我们都缺乏主导权,贴牌生产、加工贸易都有很强的牵涉性。

第三,某些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来进行发展 第四,我国对某些资源的需求严重依赖国外,在国际市场上只是个被动的价格接受者。

第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层出不穷,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新的挑战。

作为一个崛起的世界贸易大国,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面临的困难。中国的外贸出口正在步入竞争扩张阶段,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出口环境日益严峻。

要保持中国外贸的健康发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运用高

4

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尽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国民经济翻两番的要求,到202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要达到两万亿美元,相当于当今世界最大贸易国美国现在的贸易规模。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因为对外贸易不仅受国内经济的制约,还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制约,可变因素很多。

小结:中国的未来并不是贸易强国。 未来中国将成为金融强国——YES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经济强国诸如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金融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大国逐步从争夺自然资源转向开发金融资源,包括国际货币的发行权、货币资本的配置权、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权和资产、资源的定价权在内的全球金融控制权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和重要领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大国经济必须有大而强的金融作后盾。对于我国来说,构建与经济实力相适应、具有强大聚集功能和较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现代金融体系,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强国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在法制国家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健全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施,使金融体系良性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金融发展生态环境。第二,金融强国的含义是中国的金融资本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虽然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将成为金融强国.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内容:

第一,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分量已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经济经历了真正的“黄金十年”,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10.48%超越了德国,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的增长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十年。

第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财政超支出、国民收入超分配、进出口贸易长期逆差,靠输出货币进口货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寅吃卯粮长此以往难以维系,因此在最近两年出现了剧烈的经济动荡。2008年以来这个动荡一直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动荡必然引起政治动荡,经济动荡引起社会动荡。

第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经历了“十一五”之后,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明年将迎来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五代领导人将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从这个基础上讲,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然我们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变局、机遇。 第四,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格局的深刻变革,为我国加快金融发展并迈向金融强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比如,作为我国金融主体的银行业,国际排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国际权威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世界大银行排名看,2009年我国共有52家银行跻身全球前1000家银行之列,其中工、中、建、农四大商业

5

银行分别位居第八、十一、十二、二十四位。而几年前,我国内地银行在世界银行业前25名中还不见踪影。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很大,2008年底上交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六、亚太第二。我国外汇储备雄厚,2009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从这几个数量型指标看,我国已进入金融大国行列。

就证券市场而言,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1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作为市场总体规模而言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纪。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间,思想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世界 各国经济的长足增长,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相互关系和发展态势。尤其是最后二三十年间,蕴含在世界各国经济市场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更是引人注目,对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建设经济强国的同时强调建设金融强国,既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战略抉择。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农村与城市进行的渐进式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从而使我国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显示,中国综合国力虽然仍低于美国,排在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之后,但也属于次强国家,综合国力排在世界第六位。印度学者兼政府官员阿嘎瓦拉认为,中国“明星”地区在过去20多年的卓越表现也使得先行一步的东亚国家黯然失色。中国几个省,如广东、山东和江苏都有超过“亚 洲四小龙”的人VI数量,每个省在过去10年中都以年均14%-16%的速度增长,其增长速度几乎是“亚洲四小龙”平均增长率的2倍,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GDP增长速度纪录。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直辖市,人口 总和都多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总和,在20世纪90年代都以10%-12%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也要高于它们在 创造“奇迹”的最好10年中的增长速度。浙江省有着和韩国相近的人V1,但其增长速度差不多是韩国的2倍。福 建省的人V1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人E1相当,其增长率也可与其匹敌。估计到2020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以绝对优势超过美国经济。所以,毫无疑问是证明力中国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经济强国。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一金融强国又无一不是经济强国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金融在各国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高。一方面,从各 典型国家的国内情况来看,金融强大了其经济也随之强大。据1982年美国看,1947-1980年, 美国金融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9%上升到14.9%,而之前一直是美国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则从28.4% 下降到22.5%。2002年10月2日,日本 经济学人 也撰文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 国经济急剧增长,增加了其对金融的依赖,金融在美国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355提高到2001年的50%左右。日本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旭日东升”的时候,日本金融强大的影响 力也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截至1989年3月,日本储蓄总额大约为33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储蓄大国。到1988年 底,日本的股票按时价计算大约是36万亿美元,为美国的1.7倍,与此同时,E1本的货币流动也越来越趋向全球化,当时按资产排名的世界前十大银行均为日本的银行。但在

6

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作较为浓厚的东方市场经济国家,在战后通过采取反弹琵琶的金融超前发展战略不仅使自己迅速地从战争废墟中重 新站起来,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一举问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此举虽然表明日本政府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深刻意识到在建设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性,但由于日本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金融也是一种资源,从而在此过程中造成了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致使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大量的银行金融机构 倒闭破产、证券资产价值缩水等严重后果。痛定思痛,这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利用金融,进而促进金融与 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不无启示意义。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强大资金辐射与积聚效应的各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和法兰克福等又都无一不是位属美、英、日和德等经济发达国家。 我国在世纪之交成功地加入WTO,预示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轨道上会渐行渐 远,所以着手长远、尽早启动“金融强国”战略已不仅仅是谁最先严肃处理,谁就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获 得主动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我国能否在21世纪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大局问题。

我国要成为 金融强国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全民族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金融意识(包括投资与风险意识),充分 理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第二,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深广度;第三,人民币逐步自由可兑换、并逐步 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之一;第四,对地区、全球金融危机具有抵御、消化与吸收能力,能在区域乃至全球金融合 作中做出贡献。具体而言,我国在建设经济强国并着手建立金融强国的同时,至少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 面,在参与地区和全球经济金融合作中,应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警觉,根据“有理、有利、有节”原则,坚决反 对少数发达国家在金融全球化中的“金融霸权”;另一方面,则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果断措施,兴利除弊: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科技与教育,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普及国民 金融常识,大力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增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物质基础,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其次,应竭力 消除国内金融业中业已存在的隐患,如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形成机制隐患、证券市场机能错位问题、长期资本 外逃和金融监管理念与技术的滞后等;再次,应加快国内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形成调节人民币需求和 供给的“流动资产池”,以维持人民币币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最后,还应实行“谨慎、有序、渐进”的金 融开放政策,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可兑换,加强在区域和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内的合作,从而最终启动“金 融强国”战略。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将成为金融强国,而不是贸易强国。未来我们逐渐融入和真正融入国际经济的十年,真正成为金融强国的十年,中国正在创造历史,而且将要创造一个崭新的历史。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3f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