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马原考试试题(两套)

更新时间:2023-12-09 07: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2011考试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的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这句话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革命性。 D.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立场。

(2)“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01页。)这说明(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B.阶级斗争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C.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D.群众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他还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

- 1 -

个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上述论断说明( )

A.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 C.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D.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

(5)毛泽东曾指出:“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对事物的量进行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量是事物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B.事物的量是事物的质的体现 C.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 D.事物的量是事物的度的体现

(6)一张扑克牌离开了整副扑克牌就会成为废纸;一个零件离开了钟表就会成为废品;一只手离开了人的躯体就不成其为手。这些事例最能说明了事物联系的哪

- 2 -

个特征( )

A. 整体性 B. 条件性 C. 客观性 D. 特殊性

(7)“直观无概念乃盲,概念无直观乃空”,这句话所表达的是( )

A.直观代表的是内容,概念代表的是形式,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 B.直观与概念之间的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依存关系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转化关系

(8)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干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口号落实口号”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从认识论上讲是( )

A.忽视了理性认识在工作中的作用 B.忽视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C.忽视了群众在认识中 的主体作用

D.忽视了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9)今年以来我国中部地区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旱灾,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 )

A.世界的不可知性

- 3 -

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摩写 C.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10)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马寅初先生关于节制生育的人口理论受到批判和彻底的否定,毛泽东说人口多,力量大,好办事。可是后来的事实却证明,真理在马寅初这一边。在这里,实践确实起了检验真理的作用,但是这种检验的代价太大了——严重的人口问题已经形成了。在给马寅初平反以后,他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我不愿意看到一个社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证明我的真理。这件事给了当今的我们丰富的认识论启示。下面的说法中哪一个是错的?( )

A.应辩证理解实践标准,不能完全绝对化

B.实践标准只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而对社会领域认识之真理性的检验不适用

C.除实践以外,合理争论和逻辑证明对于人们认识和发展真理也起很大作用 D.以权威裁断来判明真理,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误区

(11)一位小男孩问他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下列认识论原理中,最适宜解答小男孩疑问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 4 -

B.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 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原理 D.真理与价值相互引导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原理

(12)针对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的理论家所谓俄国“还没有成长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不具备足够的生产力基础”之类的责难,列宁驳斥道:这些人不懂得“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的这段话表明:( )

A.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可以背离统一性 B.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可以背离多样性 C.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完全一致 D.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

(13)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关于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A.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B.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 C.科学技术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 D.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

(14)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曾经指出:“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

- 5 -

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这说明( )

A.社会历史是上帝创造的 B.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发展史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15)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人民群众只是“群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这说明( )

A.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B.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客观的“绝对精神”决定的 C.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6)瑞士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国,百万富翁的孩子和贫穷失业者的孩子均在一起读书,只有20%的学生上大学,其余80%主要接受各种职业培训或进入职业大学。瑞士人认为,人才金字塔中最宝贵的绝不是顶尖的白领,而是最基层的广大工人,正是他们支撑着这个国家奋发向上和不被颠覆,在这种正确的人生观熏陶下,瑞士才能出现16个诺贝尔奖得主。这说明( )

- 6 -

A.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17)“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 ( ) 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B.突出国家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 C.忽视了国家的对外职能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18)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人们对知识、科学技术的追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习惯势力被逐步克服。人们的信息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竞

争观念已经逐步树立起来。这说明( ) A.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19)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就在于“超人”的诞生,因

- 7 -

为,“超人”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超人”是天生的统治者,是宇宙的真正精华,并且具有与生俱来发号施令的权利。这是一种(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史观的观点

C.唯意志论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20)犹太人有句名言:“名言”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有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子。这说明,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最佳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

A. 等制成盆景时出卖 B. 在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 D.在最能够卖掉时卖出

(21)马克思认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这说明( )

A.生产资料是资本

- 8 -

B.资本体现为生产资料

C.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 D.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2)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家的贪婪 B.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社会生产的相对过剩

(2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这段话揭示的是( )

A.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B.资本是资本家的投资额 C.资本的本质

D.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4)在哲学领域,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它反映的是某种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的一种关系。如物质领域中某种产品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精神生活中某种信仰或信念是否能给人以精神支撑和精神引导;艺术领域中某种艺术作品能否给人带来美的感觉等等。

- 9 -

请问哲学所指的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的哪种价值相对应( )

A.商品的交换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商品的劳动价值 D.商品的价值

(25)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6)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9月二十国领导人比斯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失衡的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失衡原因是( )

A.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源流动 B. 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 C. 各国消费文化主要生活方式 D. 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 10 -

(27)麦当劳进入中国之后迅速成为快餐业的第一品牌。其总部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达成供货协议后,单个供应商就会把原料送到麦当劳自己的一个物流仓库基地,然后再根据门店的订货进行配货,最后在由某物流公司进行送货。其原材料采购时采取(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28)1917年11月7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首先举行武装起义。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开始向冬宫发起攻击,深夜攻入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中央和地方全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第二天,组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列宁主义的诞生

C.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 11 -

(29)一位民主党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此外,乐团里有几十上百个演奏家,人们各有专长,各有职责,但如果各行其是,乐团就无法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演奏多党合作这部“交响曲”的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位民主党派领导人的观点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起决定作用 B.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建立联合执政的政治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的政党

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30)恩格斯:“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看待未来社会的基本观点是(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C.怀疑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

(1)莫塞斯·赫斯说:“设想一下,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

- 12 -

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人——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上述材料说明(ABCD)

A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继承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通过辩证否定实现了人类思想史的伟大变革。 C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没有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

(2)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说明( BC )

A.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重要的理论问题

B.具体矛盾具体分析,是处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关系的基本原则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不能脱离共性 D.由于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所以共性是第一位的,个性是第二位的

(3)瑞士、日本都以资源缺乏著称,但是都同样实现了工业化,并且都创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化之路。瑞士的旅游、银行业发达且不论,单是以纯手工著称于世的钟表业,至今不但是其支柱产业,并且无人超越。这则事例说明了(ABC )

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 13 -

B.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C.物质资源并非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人定胜天

(4)古希腊有个人借了另一个人的钱长期不还,还诡辩说,从前的我早已不是现在的我了,我没有借你的钱。债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了这个借钱人,并说,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我没有打你。这个事例说明了( AD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只是一对概念游戏而已 D. 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5)冥王星,或被称为134340号小行星,于1930年1月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它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后来被降格为矮行星。 天文学家对太阳系“九大行星”认识的变化说明(BCD )

A.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B.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某种相对性 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 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14 -

(6)每年樱花开放的时节,武大校园总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瞻,但同时质疑武大校内樱花是国耻的声音也持续不断。这说明:( BD )

A.价值评价根本不是认识活动,而只是主体价值感情的表达,所以完全是主观随意的。

B.价值评价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

C.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所以根本算不上是一种认识活动

D.评价结果有赖于于主体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并受主体自身的价值倾向影响

(7)1986年,随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惊天爆炸,数吨强辐射物质被泄露,核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严重污染,甚至远在欧洲的瑞典、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都检测到了大量放射尘埃。令人震惊的是,时隔25年,一场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再次引发严重核事故并震动世界。然而,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还远没有结束,这是因为(ABCD )

A.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地征服大自然 B.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C.科学技术与政治从来没有分家

D.人类的实践活动应尊重自然,尊重科学

(8)人的本质问题,历来被视为神秘而费解的“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批判地考察了费尔巴哈等人的有关思想后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表明:( ABCD )

A.人的本质不在于自然性,而在于社会性

- 15 -

B.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具有复杂性 C.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本质不是不可认识的,中国先哲们早就做出过回答,即“人之初,

性本善”。

(9)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说明(AB)

A.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B.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C.地理环境可以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

D.地理环境能够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10)从前,有一位哲学家拿着一个蜡制的高仿真苹果对学生说:这是一个刚从园子里摘下来的苹果,请大家闻闻香不香,有个学子闻了,说香,其他的,闻都没闻,说真香;只有三个没回答,教授走到他们面前,一个说我什么也没闻到,一个摸了一下说:这是什么东西?第三个说:我感冒了,什么也闻不到。这说明( ABD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 16 -

B.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 C.唯物主义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不科学 D.认识不能被看成一个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机械过程

(11)“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段论述,说明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 AB )

A. 原材料是生产商品的必要条件 B.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C. 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D.原材料是价值的源泉之一

(12)马克思说:“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那么相对剩余价值形成是(AC)

A.是许多与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有关的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是各个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C.是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结果。 D.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3)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对外扩张的最有利的武器,已经主要不是大炮,而是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技,以及以此为核心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时,其对外扩张的特点是携带资本、商品、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垄断资本家,以和

- 17 -

平方式长驱直人地进入全球各地,有人称之为是典型的“经济帝国主义”。 这段话表明:( AB)

A.当代帝国主义已经进入新殖民主义阶段

B.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取比较隐蔽和缓和的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控制

C.国家垄断资本的实质发生了改变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开始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 (14) “一些人说,中国除了村级基层民主,其他民主大都处于形式化。但即使是村级民主,也并没有实现当初开始时人们所给予的期望。当时人们以为民主(即选出村民委员会)可以担负起村的治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经过多年的实践,村级民主已经高度制度化,但仅仅有选举民主看来并不能解决问题,并不见得能够达到村务的有效治理”。这说明( ABD )

A.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B.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C.社会主义民主与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D.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必须与国情相适应

(15)恩格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这表明:到共产主义社会( AB)

- 18 -

A.阶级将会消亡 B.国家将会消亡 C.“三大差别”也将消失 D.社会组织也将消失 三、论述题

(第1题为必做题,第2、3题任选1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论述应当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前一个时期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2010-2011考试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D、坚持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 19 -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C)

A、法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 古希腊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近代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3、哲学基本问题是(C)

A、世界的起源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4、主观唯心的观点认为(B)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 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C)

A、外力的推动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事物的外部条件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B)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 B、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形态的变化

- 20 -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辩证法的是(D) A、运动物体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一个地方 B、同性相斥又相吸,异性相吸又相斥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又斗争,又同一的 D、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8、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论题(B)

A、割裂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C、指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别 D、指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9、“一国两制”表现出(D)

A、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对抗性矛盾只能用对抗的方式来解决 C、矛盾是不可以调和的 D、对抗性矛盾可以用非对抗的方式来解决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感觉、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概念、判断、推理 D、知觉、表象、判断

- 21 -

12、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认为(D)

A、 真理即有用的观念 B、真理是多数人的意见

C、真理是思想形式 D、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13、根据历史唯物论的观点(D)

A、任何人个的作用在历史中都微不足道 B、领袖人物的意思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 C、没有人的参与,历史也会按客观规律前进

D、相互冲突的人们的意志构成确定历史前进方向的合力

14、下列各组社会意思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C)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科技、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C)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16、马克思认为(B)

A、金银天然是货币 B、货币天然是金银 C、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D、金银不宜作货币

- 22 -

17、资本即(B)

A、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具有的价值 B、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金银、货币所具有的价值 D、科技、信息等具有的价值

18、体现资本剥削程度的是(A)

A、m/v B、v/c C、m/c+v D、c/v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C)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资料私有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体现“抓主要矛盾”的思想的语句有(ACE)

A、纲举目张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红花还得绿叶扶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E、牵牛要牵牛鼻子

2、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语句有(ABCDE)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D、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E、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 23 -

3、哪些话语正确表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BCD) 1、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应事而变,顺事而为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E、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4、正确表现唯物辩证法范畴之间的关系的语句有(ACDE)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 C、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及其补充 D、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E、现实的都是可能的,可能的不一定是现实的

5、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BCD)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生产时间的长短 D、流通时间的快慢 E、资本规模的大小

6、列宁论述的帝国主义的特征有:(ABCD)

A.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B、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C、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形成 D、资本的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E、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不能再瓜分

三、辨析题

1、哲学是人人都具有的世界观

错误。因为哲学是经过哲学家加工而形成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人人都

- 24 -

具有的。

2、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正确。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其具体特性可以随着物质运动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相对论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即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多于社会的需要而过剩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指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多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

四、简答题

1、简述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即扬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而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来的否定,是全盘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自发地调节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垄断发生,阻碍技术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自发调节

- 25 -

具有滞后性,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五、论述题

试用对立统一规律把“商品——货币——资本——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串联起来,说明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的????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由此而产生出商品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商品交换中的矛盾导致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产生货币,货币形式和职能的发展深化了交换中的矛盾:货币的支付职能使买和卖脱节,成为经济危机的抽象可能性;货币的储藏职能刺激了人们的贪欲;货币做为世界货币的职能深化和扩大了危机的范围和规模。

货币转化为资本,即能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容纳它所创造的生产力,必然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

从哲学上看,从“商品——货币——资本——经济危机”的发展表现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26 -

- 2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