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九中学2014届高三三模文综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7 03: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治三模答案

12—16DBCDD 17---21BCCAD 22-23AD

38(1)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2分)

②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会。(1分);

(若答出该点,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该题分数:中国能够为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通过对外投资促进当地生产的发展,带动当地就业,中国人出境游有利于扩大当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③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2分)

④推动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1分) 因此,中国发展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

如何提高:①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结合;

②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1分) ③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④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⑤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服务贸易;⑥坚持把独立自主和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如何提高:答出四点即给8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有着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4分)

②中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分)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的这一战略抉择既符合时代主题的要求;(2分) 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战略是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要求,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4分)

(若答出该点,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该题分数:符合中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主张;) 39(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正确反映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需要。(2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的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单纯追求GDP所带来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不能单以GDP论英雄,要追求持续的经济发展。对GDP的认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和发展。(4分)

(2)①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的特点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每点4分)

(3)①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落实巡视制度,既要全面覆盖又要转好重点;(2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遏制腐败发生。(2分)

九中三模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24-25 DA 26-30 CADDC 31-35 DBDCC 40.(25分)

⑴原因:①安抚被削兵权的武将; ②地主阶级势力的影响;

③宋代赋税制度的影响(或以豪强地主为代表的主户是政府的直接纳税者); ④是国家、地主和农户之间博弈的结果;

⑤土地买卖为人们财富力量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提供通道; ⑥有利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⑦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垦荒。 (七取六,12分)

⑵观点:北宋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2分) 一、认识:观点正确(同意)。(2分) 依据:(每个角度2分,各角度史料充足2分,共8分) 经济:①农业: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手工业: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③商业:城市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集镇和夜市兴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如瓦肆;商业税超过农业税;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海上丝绸之 路,对外贸易繁荣;加强与亚非交往,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政治:①中央二府三司制和地方收兵权钱的措施,分权制衡以加强皇权; ②谏院;

③宋重文轻武,文官体制确立。

文化:①科举制进一步发展,选拔大量的人才; ②以印刷术为代表的三大发明等科技领先世界 ③宋代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儒学复兴); ④宋词兴盛,话本流行。

结论:因此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为世界强国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二、认识:观点错误(不同意)(2分) 依据:(每个角度2分,各角度史料充足2分,共8分)

政治:①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过度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三冗”的局面。

②过度削弱武将权力,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使宋军在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 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③不能解决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未能形成大一统的中央政权。 经济: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费用、高额赔款和“冗费”导致“积贫”。

②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遍及中原边地。 文化:①恩荫与荐辟制度导致官员素质低下;

②文官政治风气下,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导致“冗官”局面出现,加重政府负担,行政 效率低下。

结论:因此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为世界强国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三、认识:观点片面(不客观)(2分) 依据:(每个角度1分,各角度史料充足各1分,共8分) ①强宋(4分);②弱宋(4分)

结论:因此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为世界强国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41.(12分)

⑴趋势: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许多新兴城市。

城市经济:①由单一行业为主向多产业并存发展;②工业类型由手工业向工业为基础转变; 中心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上海取代(传统城市)南京成为本地区中心城市。 城市分布:由运河为中心发展到广布运河和沿海地区。 (角度四取三,6分)

⑵原因:经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小农经济解体,近代企业(外企、官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大量涌现。

政治:①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②列强侵略打破闭关锁国政策,当地开埠通商与世界市场相联系。 文化:中体西用、商战、实业救国、收回利权思想等经济思潮的推动。 (三个角度,共6分) 45.(15分)

⑴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态度积极;持续向西方学习;维护君主专制。(四取二,4分) 不同点:①内容:拉玛五世: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习俗等多方面改革或者改革全面; 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2分) ②国情:拉玛五世注重改革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洋务运动未充分结合国情。(2分)

③推动力量:拉玛五世:是最高统治者系统推行; 洋务运动,地方洋务派各自为政。(2分) ⑵背景;列强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向外扩张;(1分)近代化的趋势。(1分) 影响:积极:维护民族独立;(1分)推动近代化。(1分) 消极:维护君主专制统治。(1分) 46.(15分)

⑴含义:英国政体依然由议会下院、上院和君主组成,但是在君主立宪下,通过大幅度议会的权威实 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4分) 内容: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责任内阁制、代议制、政党政治(6分) ⑵继承性、渐进性、重视传统(5分) 47.(15分)

⑴态度:挑战(或不认同,或抵制)(1分)

原因:两伊战争的记忆;西方国家对伊朗的敌视;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伊朗常规军事力量不足;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存在不足。(10分)

⑵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分) 消极:威胁国际和平与稳定,降低了国际制裁机构的威信与制裁力度。(二取一,2分) 48.(15分)

⑴理念:传统的宗法理念。(2分)

目的:巩固统治地位,突出本人开国与统一的功绩。(4分) ⑵①体现了华夏(汉)民族大一统王朝开国帝王的主体地位。

②未把秦始皇列入,一是说明他没有看到秦始皇对统一中国以及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的巨大贡 献:二是秦朝二世亡国,是短命王朝。

③把唐太宗列入其中,能够正确看待与评价唐太宗,并不因为违反嫡长子继承制而把他排除在外。 ④让忽必烈同享崇祀,对缓解汉蒙矛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可元朝为中华正统, ⑤只注重开国帝王不重视守成帝王,不全面不公平。 (五取三,9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s3.html

Top